《小石潭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_第1页
《小石潭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_第2页
《小石潭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_第3页
《小石潭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_第4页
《小石潭记》与课外对比阅读训练及答案汇集(10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文言文阅读(甲)元和中,尝例召至京师;又偕出为刺史,而子厚得柳州。既至, 叹日:是岂不足为政邪? ”因其土俗,为设教禁,州人顺赖。其俗 以男女质钱,约不时赎,子本相侔 ,则没为奴婢。子厚与设方计, 悉令赎归。其尤贫力不能者,令书其佣,足相当,则使归其质。观察 使下其法于他州,比一岁,免而归者且千人。衡湘 以南为进士者, 皆以子厚为师,其经承子厚口讲指画为文词者,悉有法度可观。(节选自柳子厚墓志铭)(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M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

2、,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 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 恕己,日奉壹(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备注)甲乙两文均写于作者贬官期间。元和:唐宪宗李纯的年号。柳州:唐置,属岭南道,即今广西柳州市,当时极其荒凉。教禁:教化和禁令。相侔mou:相等。与设方计:替债务人想方设法。衡湘:衡山和湘水,在今湖南省境内。14解释加点字词。悉 令赎归其尤 贫力不能者悄怆幽邃以 其境过清

3、15请用“/ ”为下面句子断句。 (限断一处)其俗以男女质钱16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既至,叹曰:“是岂不足为政邪?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7结合(甲) (乙)两文说说柳宗元的形象。【答案】14.全、都格外、特别、尤其 深 因为15其俗/ 以男女质钱16 .到任之后,他慨叹道:“这里难道不值得做出政绩吗?”向小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17 示例一: 甲文写了柳宗元贬官柳州期间的三件事。 一是因其土俗,为设教禁;二是关心贫困百姓;三是亲自指导士子写文章,提高那里的文化水平。表现了柳宗元勤于政务,关心百姓疾苦,有同情心。示例二 :

4、 乙文写于作者贬官永州期间,作者探山防水,流连于自然胜景, 因自己被贬心中郁积苦闷和景物过于凄清而心情孤寂伤感。 而甲文中的柳宗元在治理柳州时,大胆创新,为民办事,体现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高尚品格。所以他是一个以文传情的人,也是一个为百姓谋利益的好官。(二) (三)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题目。(甲)小石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M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5、,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日恕己,曰奉壹。(乙)浪游记快 出西门,循山脚,高低约数里,渐见山峰屹立,石作横纹,至则一山中分,两壁凹凸,高数十仞,近而仰视,势将倾堕。其人 曰:“相传上有洞府,多仙景,惜无径可登。”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所谓洞府者,深仅丈许,上有石罅 ,洞然见天。俯首下视,腿软欲堕。乃以腹面壁,依藤附蔓而下。其人叹曰:“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余口渴思饮,邀其人就野店沽饮三杯。阳乌将落,未得遍游,拾赭石十余块,

6、怀之归寓,负笈搭夜航至苏,仍返锡山。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选自浮生六记卷四)(注释)选段写去朋友处借钱的返途中游虞山的经历。其人:指路上遇到的游人。罅(xi巾:缝隙,裂缝。122 用“”给下面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余兴发挽袖卷衣猿攀而上直造其巅。123根据古今汉语词典提供的部分义项,为下列加点的词语选择恰当的解释。循 山脚( ) A. 通“巡”,巡视B 顺着 C 抚摩 D 遵循、沿袭怀之归寓 ()A. 居住 B 寄托 C 通“遇” D 居住的地方124 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壮哉!游兴之豪,未见有如君者。 125 下列关于(甲) (乙)两文的叙述,正确的一

7、项是( )A (甲) 文中的“斗折蛇行”一句, 运用夸张手法形象地体现了小石潭的特征,非常真切。B (甲)文中的“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和吴均与朱元思书中的“游鱼细石,直视无碍”在表达上有异曲同工之妙,C (乙)文中高山险峻,作者下去时小心翼翼,背靠着山壁,依靠着藤蔓才下来。D (乙)文作者下山后,邀请同行的游人到野店饮了三杯酒,感谢他之前提醒“无径可登”。126 (甲) (乙)两文都叙述了作者探山访水的经历和感受。 (甲)文中柳宗元起初“心乐之”,最后却说“不可久居”; (乙)文中沈复“未得遍游”,最后却说“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请联系上下文,结合注释,分别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8、答案】122 余兴 发 挽 袖 卷 衣猿 攀 而 上 直 造 其 巅。123 .B D124 . 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泉 在哪里。 厉害啊!游玩的兴致如此高,我还没有见到有像你这 样的人。125 . B126 .甲文中作者探山访水原是想通过寄情山水来排遣因遭贬谪而带 来的抑郁悲伤的心情,可惜寄情山水只能一时“心乐之”,小石潭周 边环境的凄清冷寂立刻触发了他内心的忧伤, 这种忧伤难以自抑,所 以,作者认为此地“不可久居”,选择离去。乙文中作者虽遭遇困境, 陷于愁苦,但依然游兴满满。他不顾山势险峻,到达无路之山巅,寻 幽探胜。后来“未得遍游”满心遗憾和失落, 这是出于对自

9、然山水的 热爱。最后感叹“此余愁苦中之快游也”,更足见他热爱山水、热爱 生活的乐观态度和审美情趣。(三)(五)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题目。(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M环,心乐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 垠,为屿,为崛,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 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怡 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 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 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乙

10、)是岁三月朔,余三人者,携童子四五人出游。天未明东行过洪山 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涧水澄澈,深处可浮小舟。 旁有盘石,可坐十数人。松柏竹树之阴,森布蒙密。时风日和畅,草 木之葩烂然。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遂扫石而坐。坐久, 闻鸡犬吠。东行数十步,过小岗,田畴平淅弥望,有茅屋十数家,遂,同 °(选自杨士奇游东山记)108 .解释下列画线的词。(1)潭中鱼可百诳头许:(2)斗折蛇行蛇:(3)是岁三月朔是:深处可浮小舟浮:10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B.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

11、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C.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D.天未明东行/过洪山寺/二里许折北/穿小径可十里度/松林涉涧。 110.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2) 香气拂拂袅衣,禽鸟之声不一类。111 (甲) (乙)两文段的游踪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答案】108 ( 1 )表示约数( 2 )像蛇那样( 3)这( 4)泛,划,乘坐109 B110 ( 1)石潭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香气飘拂,沾染衣裳,各种各样的禽鸟,发出的声音也是不相同的。111 同:都是在山水自

12、然中游玩,都经过水潭或山涧、都有茂盛的树林。异:甲文从小丘开始,写到篁竹,最后在小石潭结束,重点围绕水潭来写; 乙文从洪山寺写起, 文章提及松林、 山涧、 盘石, 小岗,最后到一个小村庄去,重点围绕盘石周边环境来写。(四) (二)阅读文章,回答问题。(甲)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 之。伐 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 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乙)游白水书付过苏轼绍圣元年十月十二日, 与幼子过 游白水佛迹院,浴于汤池, 热甚,其源殆可熟 物。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山八九折,折处辄为潭,深者磁石五丈,不得其所止;雪溅雷怒,可喜可畏。水崖有巨人迹 数十,所谓佛迹也。暮归倒行,观山烧火,甚俯仰。度数谷,至江。山月出,击汰中流,掬弄珠璧。到家二鼓,复与过饮酒,食馀甘 煮菜,顾 影颓然,不复甚寐,书以付过。东坡翁。(注)幼子过:苏轼的三儿子苏过。碗(du)石五丈:用五丈长 的绳子系石投入水中,是测水深的方法。巨人迹:巨大的脚印。 馀甘:橄榄。83解释

1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心乐 之其源殆可熟 物折处辄 为潭顾 影颓然84翻译下列句子。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循山而东,少北,有悬水百仞。85 (甲) (乙)两文都作于作者被贬谪之后,但表达思想情感却很不 同。请说说有何不同。【答案】83 .以为乐;就;使熟(煮熟);回头看(看)。84 .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沿着山路往东走,在稍稍偏北的地方,有一道瀑布高七八十丈(一百仞) 。85 【甲】文主要表达了作者的孤凄悲凉之情; 【乙】主要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亲近和热爱之情或表达了东坡清素的闲情逸致, 以及随遇而安、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五) 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完成后面小题(甲)小石

15、潭记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3M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日奉壹。(乙)小石城山记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其一西出,寻之无所 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

16、,有积石横当其垠。其上,为睥睨梁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窥之正黑,投以 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环之可上,望甚远。无 土壤而生嘉树美箭,益奇而坚,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及是,愈以为诚有。又怪其不为之 于中州,而列是夷狄,更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是固劳而无用。 神者傥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或 日:“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 者,余未信之。(注释)黄茅岭:在湖南零陵县城西面。垠:边界,尽头。睥睨(p n):即“婢垸”,城上有孔的矮墙。梁(l )上屋的正梁。 堡坞(baowQ:村落外边,土

17、筑的小城堡,用以守卫。箭:小 竹子。中州:中原,指现在的黄河中下游一带。夷狄:古代汉族 统治阶级对中原以外少数民族的侮辱性称呼, 这里指偏远地区。伎: 同“技”,即技巧,指小石城山的奇景。楚之南:湖南一带是古代 楚国的南部。67.下列断句正确的是()。A.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B.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C.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D.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68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是()。A.岸势人邛差互(狗牙)B.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凄清)C.益奇而坚(增加)D.或曰:“以慰夫贤而辱

18、于此者”。(羞辱)6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投以小石以其境过清 B,是固劳而无用潭西南而望C.为睥睨梁之 形能以径寸之 木D,是二者,余未信之问今是 何世 7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2)自西山道口径北,逾黄茅岭而下。71这两篇短文都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被贬到湖南永州而写的作品,在小石潭记中,作者借小石潭周围清幽冷寂的氛围,表达了的感情;在小石城山记中,作者借小石城山景色奇秀却在荒远之地,抒发了自己 的不平之气。【答案】67 A68. B69. C70. (1)小石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者陇£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

19、 靠也没有。(2)从西山路口一直往北(走),越过黄茅岭下来。71. 凄苦孤寂;有才能却无法施展。(六)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琳1环,心乐 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 卷石底以由,为垠,为屿,为崎,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 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

20、,崔氏二小 生:曰恕己,曰奉壹。(乙)石渠之事既穷,上 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具. 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画(kd 0奥。水席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 十八 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 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 鳞之石,均荫其上。注上;往上。画(kt!。奥:室内深邃之处。揭 跣(ci xin):撩起衣襟光着脚。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 便坐具。触激:撞击。74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1)水尤清冽冽:(2)为垠,为屿,为堪堪:(3)民又桥焉桥:(4)若床若堂,若陈篷席陈:75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

21、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B.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 /亘石为底/达于两涯C.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五石为底/达于两涯D.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76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2)水平布具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77 .甲文按游览的先后顺序突生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乙文写“石涧”,说说石涧美在哪些方,请简要概括。【答案】74 ( 1)凉 ( 2)不平的岩石( 3 )名词用作动词,建桥、架桥( 4)摆设75 B76 ( 1)青色的树木,翠绿的茎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

22、齐,随风飘荡。( 2 )水面平静,如布铺在水面上,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像是弹琴声。77小石潭特点: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优美。石涧之美:美在水大,美在泉水叮咚作响,美在像鱼龙鳞甲般的石块,美在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七) 阅读上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隔篁竹, 闻水声, 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 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 影布石上。怡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

23、不 可知其源。(乙) 愚溪之上, 买小丘, 为愚丘。 自愚丘东北行六十步,得泉焉,又买居之,为愚泉。愚泉凡六穴,皆出山下平地,盖上出也。合流屈曲而南,为愚沟。遂负土累石,塞其隘,为愚池。愚池之东为愚堂,其南为愚亭,池之中为愚岛。嘉木异石错置,皆山水之奇者,以予故,成以愚辱焉。夫水; 智者乐也。 今是溪独见辱于愚, 何哉?盖其流甚下,不可以溉灌。又峻急多坻石,大舟不可入也。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而适类于子,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节选自柳宗元愚溪诗序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如鸣佩环,心乐之/夫水,智者乐也B.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盖其流甚下,,不可

24、以溉灌C.为际,为屿,为堪,为岩/又峻急多垠石,大舟不可人也D.潭中鱼可 百许头/然则虽辱而愚之,可 也1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11 甲文前面写“心乐之”, 后面又写“悄怆幽邃”, 这“一乐一忧”是否矛盾?请简要分析。12甲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的语句是:“_ ”;乙文中表现愚溪水浅的句子是:“ ”。【答案】9 C10向潭水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现时隐。11 这远离尘世的小石潭充满了生机, 让作者的心为之所乐,但这样的小石潭却被竹子环抱,无人赏识,其幽静无闻与作者自身的遭遇相同,触景伤情,又激起了作者“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25、的情感。12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八)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柳宗元小石潭记(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D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涧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

26、人爱赏;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元结右溪记9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佁然 不动( )( 2)以其境过清( )( 3)南流数十步( )( 4)不可名状( )92翻译下列句子。( 1)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2)佳木异竹,垂阴相荫。93 (甲) (乙)两文各从什么角度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94 (甲) (乙) 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看法。95结合选文(甲),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语”的理解。【答案】91 ( 1)静止不动的样子(2)因为(3)向南(4)说出92 ( 1 )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 2 )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

27、遮映。93【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94 【甲】 【乙】两文都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例如【甲】文中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95 示例:“一切景语皆情语”即借景抒情,是指借景物描写抒发内心的情感;选文【甲】中作者眼前景物之所以“寂寥”,正是因为其内心“悄怆”。(九)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甲)自渴 西南行不能百步,得石渠。民桥其上。有采幽幽然,其鸣乍大乍细。渠之广,或咫尺,或掊足,其长可十许步。其流抵走石,伏出其下。逾石而往有石泓,昌蒲被之,青藓环周。又折西行,旁陷岩石下,北堕小潭。潭幅员战百尺,清深多修鱼。又北

28、曲行纤余, 睨若无穷,然卒入干渴,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 ,可列坐而庥焉。风摇其巅,韵动崖谷,视之既静,其听始远。(节选自柳宗元石渠记 )(乙)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堇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谭,水光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辍,参差披拂。(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注释)渴(he)地名,指袁家渴。箭:小竹。麻(xi 树荫。6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民桥 其上( )逾 石而往有石泓( )北堕 小谭( )卷 石底以出( )68用“/ ”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停顿(限2 处) 。其侧皆诡石怪杰奇卉美箭6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其长可十许步。风摇其巅,韵动崖谷。70甲乙两段文字所描写的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甲文: 乙文: 【答案】67 搭桥,架桥;越过,经过;落入;弯曲,翻卷。68 其 侧/ 皆 诡 石 怪 杰/ 奇 卉 美 箭69 它的长度大约十来步。山风吹动树梢,悦耳的声音响动山谷。70 甲文:清澈幽深,鸣声多变。 乙文:谭水清冽,水声悦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