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上课用_第1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上课用_第2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上课用_第3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上课用_第4页
高三地理第一轮复习:地球和地图上课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考地理总复习第一部分:地球与地图第一节第一节 地球和经纬网地球和经纬网考纲要求:考纲要求: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2、地图上的方向、比例尺、常用图例和注记3、等高线地形图,地形剖面图。考情考向:考情考向:1、以区域经纬网及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经纬网的空间定位、以区域经纬网及热点事件为背景,考查经纬网的空间定位和相关计算,和相关计算,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为选择题。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为选择题。2、以地图为载体,考查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在实际生、以地图为载体,考查等高(深)线和地形剖面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活中的应用,考查频度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考查频度

2、较高,考查形式主要是选择题。第一节:地球的基础知识考点考点1 1: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 1、地球是一个、地球是一个 部位略扁的部位略扁的不规则的球体。不规则的球体。2 2、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相差、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相差很少,只差了很少,只差了 千米。千米。3 3、地球的平均半径是、地球的平均半径是 千米。千米。4 4、地球的赤道周长约地球的赤道周长约 千米。千米。5 5、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哪些、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有哪些地理意义?地理意义?两极两极2163714万万 过关复习过关复习考点考点2 2:经纬线和经纬度:经纬线和经纬度 (一)纬线和纬度(一)纬线和纬度1、

3、纬线的形状:(、纬线的形状:(1)所有的纬线都)所有的纬线都是是 ;(;(2)不同纬度的纬线长)不同纬度的纬线长度度 ;(;(3)纬线指示)纬线指示 方向。方向。2、纬度:(、纬度:(1)赤道的纬度是)赤道的纬度是 度;度;(2)南北两极的纬度是)南北两极的纬度是 度;(度;(3) 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从赤道向南北两极纬度逐渐 。(。(4) 北半球是北纬,用北半球是北纬,用 表示;南半球表示;南半球是南纬,用是南纬,用 表示。表示。3、高中低纬度的划分:(、高中低纬度的划分:(1) 为为低纬度;(低纬度;(2) 为中纬度;为中纬度;(3) 为高纬度。为高纬度。 圆圆不相等不相等东西东西09

4、0增大增大NS00-300300-600600-900 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把地球分为南北两半球。赤道赤道(二)经线和经度(二)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形状:、经线的形状:(1)所有的经线都是)所有的经线都是 ;(2)所有经线的长度)所有经线的长度 ;(3)经线指示)经线指示 方向。方向。2、经度:、经度:(1)地球上的)地球上的零度经线零度经线叫做叫做 ;(2)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各分 度;度;(3) 以东的为东经,用以东的为东经,用 表示;表示;(4) 以西的为西经,用以西的为西经,用 表示;表示;(5) 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经度数值从本初子午线向东西,经度数值 逐渐逐

5、渐 。 半圆半圆都都相等相等南北南北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 180增大增大EW根据西经根据西经 和东经和东经 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的经线圈,把地球分为东西两半球;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西两半球;这样划分可以避免把 洲和洲和 洲的洲的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一些国家分在两个半球上。2001600非非欧欧纬线纬线经线经线定定义义形形状状长长度度作作用用3.纬线和经线纬线和经线: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在地球仪上,东西方向是相对的,要根据劣弧进行判断。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北极点为最北点,南极点为最南点。4.4.图示经线、经度度量和

6、纬线、纬度的度量图示经线、经度度量和纬线、纬度的度量深深 化化 拓拓 展展(1 1)经度的判断)经度的判断 自西向东自西向东( (或或顺地球自转方向顺地球自转方向) )数值逐渐增大为东数值逐渐增大为东 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下图所示:经,数值逐渐减小则为西经。如下图所示:两条正两条正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相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两者经度性质相反,经度和是质相反,经度和是180。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已知一条经线的经度为x,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那么与它正相对的另一条经线的经度 y180 x(x、y所属所属 东西经度不同东西经度不同)。0: 180: 20W: 1

7、60E: (4 4)特殊经线)特殊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西西半球,以西为半球,以西为东东半球。半球。 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经东经,以西为,以西为西经西经。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东西经分界线,以东为西经西经,以西为,以西为东经东经。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西半球分界线,以东为东东半球,以西为半球,以西为西西半球。半球。完善提醒完善提醒 (1)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半球某地的纬度数,等于该地看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北极星的仰角,或者说就是北极星的地平高度(南半南半球看不到北极星球看不到北极星)。 0 0: 30 30: 60

8、 60: 90 90: 23 232626: 66 663434: (3 3). .特殊纬线特殊纬线 极圈,极圈,温温带和带和寒寒带分界线,有无带分界线,有无极昼极昼和和极夜极夜现象的分界线。现象的分界线。最长的纬线,最长的纬线,南北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半球的分界线。低中纬度低中纬度分界线。分界线。高、中纬度高、中纬度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分界线;长度为赤道的一半。南北极点。南北极点。 回归线,回归线,热热带和带和温温带带分界线,有无太分界线,有无太阳阳直射直射现象的分界线。现象的分界线。5 5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常见经纬网图的解读类型类型侧视图侧视图俯视图俯视图常见常见例图例图 探究点一常见

9、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探究点一常见经纬网图的判读要领 1 1侧视经纬网图的判读侧视经纬网图的判读 图图1212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1) (1)图中横线图中横线( (直线或弧线直线或弧线) )一般表示纬线,竖线一般表示纬线,竖线( (直线直线或弧线或弧线) )一般表示经线。虚线一般表示回归线或极圈,如一般表示经线。虚线一般表示回归线或极圈,如图图1212甲中甲中a a表示北回归线,表示北回归线,b b表示南极圈。表示南极圈。 (2) (2)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同一幅经纬网图中,相邻的两条经( (纬纬) )线之间的线之间的经经( (纬纬) )度间隔一般是相等的。如图度

10、间隔一般是相等的。如图1212甲中相邻两条经线甲中相邻两条经线之间的经度间隔是之间的经度间隔是3030,图,图1212乙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乙中相邻两条纬线之间的纬度间隔是纬度间隔是2020。 (3) (3)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如图经度数向东逐渐增大的为东经,如图1212甲中甲中A A点点的经度为的经度为3030E E;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如图;经度数向西逐渐增大的为西经,如图1212乙中乙中B B点的经度为点的经度为4040W W。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的为北纬,如图纬度数向北逐渐增大

11、的为北纬,如图1212乙中乙中B B点点的纬度为的纬度为6060N N;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如图;纬度数向南逐渐增大的为南纬,如图1212甲中甲中A A点的纬度为点的纬度为3030S S。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 2俯视经纬网图俯视经纬网图( (极地经纬网图极地经纬网图) )的判读的判读 图图1313 (1) (1)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纬线是以极点为中心的同心圆,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线段。四周呈放射状的线段。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2) (2

12、)判断南北极判断南北极 根据中心处标注的根据中心处标注的S S或或N N确定,确定,S S表示南极,表示南极,N N表示北表示北极。极。 根据图中标明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地球自转呈根据图中标明的地球自转方向来判断,地球自转呈逆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北极点,如图逆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北极点,如图1313甲;地球自转呈甲;地球自转呈顺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南极点。顺时针方向,中心点为南极点。 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来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与东经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增大方向相反,如图增大方向一致,与西经增大方向相反,如图1313乙,根据乙,根据经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地球自转方

13、向为顺时针,故中心点为经度的变化规律判断地球自转方向为顺时针,故中心点为南极点。南极点。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 (3)根据中心点是南极还是北极,确定南北纬,如图根据中心点是南极还是北极,确定南北纬,如图1313甲中甲中A A点的纬度是点的纬度是3030N N,图,图1313乙中乙中B B点的纬度是点的纬度是6060S S。 (4) (4)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经,如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向一致的是东经,如图图1313甲中甲中A A点的经度是点的经度是4545E E;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经度增大方向与地球自转方

14、向相反的是西经,如图方向相反的是西经,如图1313乙中乙中B B点的经度是点的经度是135135W W。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1 1讲讲地球与地球仪地球与地球仪返回目录返回目录一、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根据经纬网确定地理坐标的方法利用经纬网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表面上任何一点的地理坐标,中学生常见的经纬网图有以下三种形式:6.经纬网的应用经纬网的应用(重点知识重点知识)(2)确定)确定纬线与纬度纬线与纬度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在侧视图和圆柱投影图上,纬线为直线。纬度数值向北增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大的为北纬,向南增大的为南纬;在俯

15、视图上纬线为一组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同心圆,若圆心为北极点,各纬线均表示北纬,且数值向北极点逐渐增大。北极点逐渐增大。(3)确定)确定经线与经度经线与经度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在侧视图上,经线是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在俯视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图上经线是由极点向四周呈放射状的一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在圆柱投影图上经线是与各纬线垂直的线段。不不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论在哪种经纬网上,东经度数值随着地球自转方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小。向增大,西经度数值随地球自转方向减小。30

16、107090图中经度为 (东西)经,理由: 。 纬度为 (南北)纬,理由: 。该区域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国家?练习练习403012075图中经度为 (东西)经,理由: 。 纬度为 (南北)纬,理由: 。该区域位于哪个大洲?哪个国家?二、二、 确定方向确定方向 位于同一条纬线或同一条经线上两点的方位 a位于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为正东、正西关系。 b位于同一条经线上的两点为正南、正北关系。30N10N90E 120EADCB既不在同一条经线上,又不在同一条纬线上的两点的方位a南北方向的判定。 根据在经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纬度差异)确定南北方向。 如果两点都是北纬度,数值大的在北面; 如果两个比较地点都是

17、南纬度,数值小的在北面。南北方向是绝对的,北极是地球的最北端,向四周均为正南方;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向四周均为正北方。两个相比较地点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东经度同在东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地区,则经度数值大的在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大的在东面,数值小的在西面。两个相比较地点两个相比较地点同在西经度同在西经度地区,则经度数值地区,则经度数值小的在东面,数值大的在西面。小的在东面,数值大的在西面。(3)两个相比较地点)两个相比较地点分别在东经和西经分别在东经和西经时,要用时,要用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若两地经两地经度之和的大小来辨别东西方位。若两地经度之和小于度之和小于180,则东经度地点在

18、东面,西经,则东经度地点在东面,西经度地点在西面;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度地点在西面;若两地经度之和大于180,则,则西经度地点在西经度地点在东面东面,东经度地点在,东经度地点在西面。西面。b东西方向的判定。东西方向的判定。 根据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根据纬线上的相互位置(或经度差异)确定东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西方向。东西方向是相对的,判断东西方向首先要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选择劣弧段(两点经度差小于180的弧段),再按的弧段),再按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地球自转方向来确定东西方向,其方法如下:劣弧定向法劣弧定向法 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

19、图上,判断东西方在以极地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上,判断东西方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位的最简捷方法是在相比较的两地之间的劣弧劣弧上上,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画出地球自转方向箭头,箭尾为西,箭头为东( (如上图如上图) )。根据图中南极点。根据图中南极点(S)(S),我们先画出,我们先画出A A、B B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两点间的地球自转方向箭头,根据上述法则,B B点在点在A A点的东方,点的东方,C C点在点在D D点的东南方向。点的东南方向。练习方向30N10N90E 120EA AB B例例1 1:A在在B 的的 方向方向西北西北例2:30N

20、10N20W120EA AB BA在在B 的的 方向方向西北当两地间的经度位于不同范围的时候,如果两者的和相加大于180度时,位于西经的点将处于东方。(如下题)30N10N90W120EA AB BA在在B 的的 方向方向东北例例3强化专练强化专练 读下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A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B点与A点之间的距离为 1 110千米 , 所属的纬度地带是 。(2)图中C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C点和D点之间的距离为 。15S,15W南半球、东半球 低纬度60S,170E南半球、西半球275千 米(3)图中F点的地理坐标是 ,所属的半球 是 , 所属的纬度

21、地带为 ,F点在E点 的 方向。(4)图中A点在C点的 方向,E点在C点 的 方向。 70N,180北半球、西半球高纬度西北东北东北三、三、利用经纬度计算距离利用经纬度计算距离 图图1515 (1) (1)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在同一经线上,纬度相差1 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111千米。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千米。若两地在同一经线上,只要知道两地的纬度差,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就能计算出两地间的距离。 (2) (2)在赤道上,在赤道上,经度相差经度相差1 1的实际弧长大约为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111千千米。米。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差在同一条纬线上经度相

22、差1 1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对应的实际弧长大约为111111千米乘以纬度数的余弦值千米乘以纬度数的余弦值( (不是最短距离不是最短距离)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在经纬网上,在经纬网上,1纬度距和在赤道上纬度距和在赤道上1经度距的经度距的水平实地距离约水平实地距离约110Km。(。(40000千米千米360=111千米千米/度度,为了方便计算也可用为了方便计算也可用110千千米。)米。) 1、同一纬线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同一纬线上两地,根据经度差计算距离: L经度差经度差110km/cos ( 为该纬线的为该纬线的纬度纬度) 2、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

23、、同一经线上两地,根据纬度差计算距离: L纬度差纬度差110km/30N090E120EABCD例题:比较下图中四条线段长度的大小比较: BC CD AD AB 2N012E14EABCD例题2:读图完成从D点出发,向北行进222千米,再向东行进222千米,再向南行进222千米,再向西行进222千米,能否回到D点?如果不能,请问是偏在D点的东方还是偏在D点的西方?四、确定两地间最短距离 1、同在一条经线上:ABA到B的最短距离走向是向 方向正南正南2、最短距离:两地的经度相差180度例1:AB上图所示:从A到B的最短距离是:先向 方向再向 方向 北南 地球表面两点间最近的球面距离为大圆的劣弧,

24、地球表面两点间最近的球面距离为大圆的劣弧,(大圆:赤道、经线圈、晨昏圈)(大圆:赤道、经线圈、晨昏圈) 1 1、若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向南或向北沿经线圈、若两点在同一经线圈上,则向南或向北沿经线圈走劣弧。走劣弧。 2 2、若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走弯曲向极点的劣弧。、若不在同一经线圈上则走弯曲向极点的劣弧。 左图中左图中A A和和B B同在一同在一经线圈上,经线圈上,A A到到C C同在同在一纬线圈上一纬线圈上 A A到到B B、A A到到C C的最近距离的方向的最近距离的方向分别是:分别是: A A到到C C的最近距离的方的最近距离的方向应该是先向东北,向应该是先向东北,再向东,最后向东南再向

25、东,最后向东南BCA最短距离:其它的情况(难点)ABA点到B的最短距离是:先东北,再东南A、B两点都位于北半球且位于同一条纬线上。最短距离:其它的情况(难点)ABA点到B的最短距离是:先东南,再东北A、B两点都位于南半球且位于同一条纬线上同北偏北,同南偏南同北偏北,同南偏南五、确定球面的对称点五、确定球面的对称点1 1、对趾点、对趾点是指地球表面某点经过是指地球表面某点经过地心的对应点。地心的对应点。规律:规律:对跖点的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对跖点的纬度数相同,南北纬相反;经度和为经度和为180180,东西经相反。,东西经相反。 此种位置主要是帮助记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空间位置此种位置主要是

26、帮助记忆地球表面海陆分布的空间位置 【练习练习3 3】读世界地图,找到下列地点及所在的大洲或大读世界地图,找到下列地点及所在的大洲或大洋,然后找到它们各自的对跖点及其所在的大洲或大洋:洋,然后找到它们各自的对跖点及其所在的大洲或大洋: A A、2020E E,0 0 B B、9090E E,4040N N C C、9595W W,5050N N30NNS30S60E120WAB非洲非洲 -160-160W ,0W ,0 中太平洋中太平洋亚洲亚洲 -90-90W ,40W ,40S S 太平洋东南太平洋东南北美北美 -85-85E ,50E ,50S S 南印度洋南印度洋南岭山水制作南岭山水制作

27、 2、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相反,数值相等。数值相等。如如A(40N,20W)其赤道对称点为其赤道对称点为(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线相对,和为180;纬度相同。如纬度相同。如A(40N,20W)其地轴对称点为其地轴对称点为(40N,160E)。六、确定范围 1、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跨经度数相同的地图,纬度越高,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小的实际范围越小 2、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图幅相同的两幅地图,中心点纬度数相同,则跨经纬度越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同,则跨经纬度越

28、广,所表示的实际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越大,比例尺越小 3、若跨经纬度不同或图幅不同,需要综合、若跨经纬度不同或图幅不同,需要综合分析分析核心知识核心知识1、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比例尺、比例尺的概念、比例尺的三种表示方法、比例尺的特性。的特性。2、不同类型的地图上方向判定的方法。、不同类型的地图上方向判定的方法。3、常用图例和注记。、常用图例和注记。高考命题方向高考命题方向1、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长度、面积的换算,或者进行地图、运用比例尺进行实际长度、面积的换算,或者进行地图比例尺的确定。比例尺的确定。2、在实际的图像情境中,判断方向、计算高差等。、在实际的图像情境中,判断方向、计

29、算高差等。地图三要素地图三要素一、地图三要素 1、比例尺 2、方向 3、图例和注记一、地图三要素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1 1、比例尺概念、表示形式、比例尺概念、表示形式(1)概念:)概念: 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表示图上距离比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也叫缩尺。叫缩尺。(2)公式:)公式: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图上距离实地距离实地距离 (3) 表现形式:表现形式: 数字式数字式 文字式文字式 线段式线段式3 3、比例尺大小的比较:、比例尺大小的比较:a、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分母越大,比例尺越小;分母越小,比例尺越大例例3、下列各种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30、:、下列各种不同比例尺中,比例尺最小的是: ( ) A、1:4000000 B、图上距离、图上距离1厘米表示实地距离厘米表示实地距离30千米千米 C、 50 0 50千米千米 D、1:2000000C一、地图三要素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b b、根据经纬网比较比例尺大小、根据经纬网比较比例尺大小262625253 34 4A A11112626C C111125252525303025252929252520200 05 5D D例例4 4、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下列四幅图幅相同的地图中,比例尺最大的一幅是:( ) )10105 51010B B1515C方法:方法

31、:经纬度间隔相同经纬度间隔相同的网格,间隔所跨的网格,间隔所跨经纬度越多,表示经纬度越多,表示的范围越大,比例的范围越大,比例尺越小。尺越小。图解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方法图解比例尺大小的判断方法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比例尺的大小是按照其比值的大小来衡量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的。判断比例尺大小的方法如下图所示:温馨点拨温馨点拨例例5 5:下面三幅图,比例尺最大的是:下面三幅图,比例尺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最小的是 。 实地范围最大的是实地范围最大的是 ,最小的是,最小的是 。 内容最详细是内容最详细是 ,最简略的是,最简略的是 。 B B4 4、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

32、内容详略的关系、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 A B C A B CC CB BC CB BC C3 3、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比例尺大小与表示范围大小和内容详略的关系详略的关系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比例尺放大(缩小)的计算1、将原比例尺放大到、将原比例尺放大到n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倍,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2、将原比例尺放大、将原比例尺放大n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倍,则放大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n1).3、将原比例尺缩小到、将原比例尺缩小到1/n,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则缩小后的比例尺为:原比例尺 1/n4、将原比例尺缩小、将原比例尺

33、缩小1/n,则缩小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则缩小后比例尺为:原比例尺(1- 1/n )5、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比例尺放大(缩小)后图幅面积放大(缩小)到的倍数,是其比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例尺放大(或缩小)到倍数的平方。例例2 2:若图中:若图中A A、B B两点的图上距离为两点的图上距离为2.22cm2.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为则该图的比例尺为 。AB1 1:50 000 50 000 00000017018017050602 2、比例尺的计算、比例尺的计算一、地图三要素一、地图三要素比例尺比例尺练习练习1:根据图中的比例尺估算,根据图中的比例

34、尺估算,黄兴公园的面积约为黄兴公园的面积约为( ) A. 6000m2 2 B. 60000m2 2 C. 600000m2 2 D. 6000000m2 2640960614400C1 1、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在没有任何标记得图上判读: : 面向地图:面向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2 2、指向标方向:、指向标方向:一般指向北方一般指向北方3 3、按经纬网:、按经纬网:(1)经度相同的为正南、正北关系。经度相同的为正南、正北关系。 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纬度相同的为正东、正西关系。(2)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经纬度均不同的做如下判断: 首先经度差要小于首先经度

35、差要小于180,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然后判断南北,确定东西。N NN N二、地图三要素二、地图三要素方向方向3 3、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在有指向标的图上判读:练习练习4 4:(1 1)图中村庄)图中村庄A A大致在大致在村庄村庄B B的的 方向。方向。(2 2)图中公路)图中公路CDCD的的走向大致是走向大致是 。正北正北西南西南东北,西东北,西东,东,CDAB2 2、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判读:例例7 7、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下列四幅图中,甲地在乙地西北、丙地在丁地东南的() 三、地图三要素三、地图三要素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等高

36、线特征: 等值距全图相同 同线等值 等值线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不重叠 等值线疏密反映水平方向地理要素的分布规律 可将任何等值线沿某一剖面线作剖面图等高线等高线基础知识基础知识概念及绘制原理概念及绘制原理高度高度绝对高度绝对高度相对高度相对高度等高距等高距: :相邻等高线间的相对高度相邻等高线间的相对高度( (垂直距离垂直距离), ),一幅一幅 图中一般是相等的图中一般是相等的( (也可为零也可为零) )形状形状: :一般为闭合曲线一般为闭合曲线, ,一般不会相交一般不会相交( (陡崖除外陡崖除外) )疏密疏密: :与坡度和地形区有关与坡度和地形区有关疏疏: :坡缓或平原坡缓或平原密密: :坡

37、陡或山地坡陡或山地坡坡坡向坡向: :与等高线垂直与等高线垂直, ,由高到低由高到低坡度坡度:(坡度(坡度= =垂直相对高度垂直相对高度/ /水平距离)水平距离)类型类型凹坡凹坡: :先陡后缓先陡后缓凸坡凸坡: :先缓后陡先缓后陡基本地貌单元类型:见下页表格基本地貌单元类型:见下页表格综合判读和运用综合判读和运用知识结构知识结构示坡线示坡线:(又叫降坡线(又叫降坡线)学案P18甲甲乙乙海平面海平面1000米米500米米1500米米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某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叫直距离叫相对高度相对高度某点到海某点到海平面的垂平面的垂直距离叫直距离叫绝对高度绝对高度,即即海拔海拔山山地面高度的计算

38、方法地面高度的计算方法等高线等高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海拔高度相同的点的连线100100100100100100100100200200200200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的定义等高线等高线 。坡陡的坡陡的地方地方坡缓的坡缓的地方地方等高线等高线 。密集密集稀疏稀疏山等高线绘制地图的原理等高线绘制地图的原理注意:注意:“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等高线越密,则地形坡度越大越大”,这只能用于判断,这只能用于判断同一幅等高线同一幅等高线图图坡度坡度= =垂直相对高度垂直相对高度/ /水平距离水平距离hD3D2D1123tgtg= =h hD D坡度的定义坡度的定义山山体体的的不不同同部部位位山顶山顶山山脊

39、脊缓缓坡坡陡陡坡坡鞍部鞍部山谷山谷一、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一、不同地形等高线特征地形地形 表示表示方法方法 示意图示意图 等高线图等高线图 地形地形特征特征 说明说明 山地山地山峰山峰 闭合曲闭合曲线外低线外低内高符内高符号号 四周低四周低中部高中部高 示坡线示坡线画画在等高线在等高线外侧,坡度外侧,坡度向外降低向外降低 盆地盆地洼地洼地 闭合曲闭合曲线外高线外高内低内低 四周高四周高中间低中间低 示坡线画示坡线画在等高线在等高线内侧,坡度内侧,坡度向内降低向内降低 完善提醒完善提醒 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用示坡线表示山在等高线地形图上,常用示坡线表示山顶和洼地顶和洼地。 表示山顶表示山顶, 表示

40、洼地表示洼地。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基基础础自自主主梳梳理理 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山脊山脊 等高线等高线凸向低凸向低处处 从山顶从山顶到山麓到山麓凸出的凸出的高耸部高耸部分分 山脊山脊线也线也叫分叫分水线水线 山谷山谷 等高线等高线凸向高凸向高处处 山脊之山脊之间的低间的低洼部分洼部分 山谷线山谷线也叫集也叫集水线水线 鞍部鞍部 一对山一对山脊等高脊等高线组成线组成 相邻两相邻两个山顶个山顶之间呈之间呈马鞍形马鞍形 鞍部是山鞍部是山谷线最高处谷线最高处 峭壁峭壁(陡崖)(陡崖) 多多条等高条等高线汇合重线汇合重叠在一线叠在一线 近于垂直近于垂直的山坡称的山坡称陡崖陡崖 平原平原

41、等高线稀等高线稀疏,值小疏,值小 海拔一般海拔一般低于低于200200米,平坦米,平坦 丘陵丘陵 类似山类似山地,值小地,值小 海拔在海拔在200200 500500米,米,起伏小起伏小 与山地与山地类似,类似,以数值以数值进行区分进行区分 山等高线稀疏等高线稀疏缓坡缓坡等高线密集等高线密集陡坡陡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等高线越疏,坡度越缓、坡度的识别、坡度的识别1、地形图、地形图的解读的解读 学案学案1850AB200150250100250300 解读:图中解读:图中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分别属于什么地形?、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1、地形图的解读、地形

42、图的解读50AB200150250100250300山顶山顶陡崖陡崖高高低低山脊山脊50AB200150250100250300高高低低低低山谷山谷山谷山谷50AB200150250100250300鞍部鞍部二、判断二、判断5大地形类型大地形类型平原平原:海拔:海拔200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米以下,等高线稀疏,较为平直丘陵丘陵:海拔:海拔200米以上,小于米以上,小于500米,等高线弯曲,米,等高线弯曲,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但比较和缓,相对高度一般小于100米。米。山地山地: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地形组成与丘陵相似,但海拔在500米以米以上,相对高度一般大于上,相对高度

43、一般大于100米,等高线密集、弯曲。米,等高线密集、弯曲。高原高原:海拔高度大:海拔高度大(1000米米),相对高度小,等,相对高度小,等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高线在边缘较密集,而内部明显稀疏。盆地盆地: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四周等高线较密集,数值高。中间等高线较稀疏,数值低较稀疏,数值低。12345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判断图中地形类型的名称:1.1.高原高原 2.2.山地山地 3.3.丘陵丘陵4.4.盆地盆地 5.5.平原平原实战演练实战演练山脊山脊山谷山谷要领:要领:等高线都呈等高线都呈 字型,字型,1、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

44、中山脊中 两侧两侧 ;山谷两侧;山谷两侧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1、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切线法切线法100300200300100200山谷山脊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山脊山脊山谷山谷、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山脊与山谷的区别流水法流水法( (垂线法)垂线法)山脊山脊山谷山谷300100200100300200300100200100300200试一试:下列哪些是山谷试一试:下列哪些是山谷 ( )要领:要领:等高线都等高线都 ;山峰山峰盆地盆地1、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

45、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山峰中山峰中 外外 ;盆地外;盆地外 中中 。高高低低高高低低闭合闭合要领要领3 3:鞍部呈鞍部呈 字型,陡崖等高线字型,陡崖等高线。1、地形图的解读、地形图的解读、地形的识别、地形的识别8重合重合读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读等高线图,等高线数值abcd,坡度情况是(坡度情况是( )A 坡度大致相同坡度大致相同B 丁丁丙丙乙乙甲甲C 丁丁丙丙甲甲乙乙D 丙丙丁丁乙乙甲甲CA( )图中ABCD四点中,最容易发育成河流的是( )A a B bC cD d图中MN、XY的交点,在剖面图中是( )A B C D BC下图为等温线分布图,P地的地形应为( )A 高原 B山地 C平原 D盆

46、地B等高线图等高线图特点特点一般是光滑曲线一般是光滑曲线, ,线上数值大小相等线上数值大小相等数值间隔相等数值间隔相等( (等间距也可为零等间距也可为零) )同一幅图上两条线一般不会相交同一幅图上两条线一般不会相交( (陡崖除外陡崖除外) )一般不会在图中中断一般不会在图中中断, ,大多是闭合的大多是闭合的判读判读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高低区域的判读方法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闭合等值线图的判读疏密、极值与延伸方向的判读疏密、极值与延伸方向的判读(等高线延伸方向即地形走向)(等高线延伸方向即地形走向)垂线法垂线法切线法切线法口诀法口诀法: :凸高为低凸高为低, ,凸低为高凸低为高剖面线法剖面线法口诀法口

47、诀法: :大于大的大于大的, ,小于小的小于小的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等高线图的特点及判读 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 (1) (1)判断水系水文特征判断水系水文特征 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水系特征:山地常形成放射状水系;盆地常形成向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心状水系;山脊常成为河流的分水岭;山谷常有河流发育,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河流流向与等高线凸出方向相反。 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水文特征:等高线密集的河谷,河流流速大,陡崖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处有时形成瀑布;河流的流量还与

48、流域面积和降水量有关;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河流流出山口处常形成冲积扇。 (2) (2)判断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特征 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海拔高的地区应考虑气温的垂直变化( (每上升每上升100100米气米气温下降温下降0.6 )0.6 );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和阳坡、阴;山地应考虑迎风坡、背风坡和阳坡、阴坡的区别;盆地、谷地易出现逆温,造成大气污染。坡的区别;盆地、谷地易出现逆温,造成大气污染。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学案学案P19P19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3) (3)地形与登山线路、野外宿营地的选择地形与登山线路、野外宿营地的选择 登山线路宜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相对

49、较小的地登山线路宜选择等高线稀疏、地形坡度相对较小的地方;野外宿营地应选择在平整的高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方;野外宿营地应选择在平整的高地,尽可能避开有滚石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陡崖和沟谷底部和大量堆积物的山坡下面,不要在山谷、陡崖和沟谷底部扎营。扎营。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4) (4)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地形状况与区位选择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选选“点点”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确定水库与坝址的位置:水库库区宜选择在河谷、山谷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

50、地的出口处,这些地区不仅地区或选在口袋形的洼地、小盆地的出口处,这些地区不仅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库容大,而且有较大的集水面积。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确定港口码头的位置:海港码头应选择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港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海港码头应选择在海水较深且避风的港湾,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河流,以免造成航道淤积选选“线线”确定公路、铁路线:一般情况下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确定公路、铁路线:一般情况下要利用有利的地形、地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尽量避免势,选择坡度较缓、线路较短、弯路较少的线路,尽量避免高寒区、沙漠区、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高寒区、沙漠区

51、、沼泽地、永久冻土区、地下溶洞区等。确定引水线路:引水线路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障确定引水线路:引水线路应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脊障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碍,并尽量利用地势使水自流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选选“面面”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出来的地貌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地提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出农、林、牧、副、渔业布局方案。例如: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

52、宜发展林业、畜牧业等。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等。工业区、居住区的选址:工业区、居住区的选址: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工业区宜建在地形平坦开阔,且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接近资源的地区;居住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的向阳地资源的地区;居住区最好建在依山傍水、地势开阔的向阳地带,并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带,并要交通便利,远离污染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和应用 1地形剖面图的绘制地形剖面图的绘制 图图2-11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步骤步骤具体内容具体内容确定

53、剖面线确定剖面线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根据要求在需绘制剖面图的两点之间作出一条直线线( (AB)确定比例尺确定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剖面图的水平比例尺多采用原图的比例尺( (有特有特殊要求时除外殊要求时除外) );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势起伏;为了使剖面图所表达的地势起伏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更加明显,垂直比例尺大多都要适当放大建坐标建坐标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剖面图的水平基线一般与剖面线长度相等。纵轴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的高程应根据垂直比例尺确定,图上的高程间距要与等高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与等高

54、线地形图的等高距相等描点描点将剖面线将剖面线( (AB)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与等高线的所有交点及特殊点( (如如最高点、最低点最高点、最低点) )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按其水平距离和高程转绘到坐标图中图中连线连线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联结,注意相邻两点间的用平滑曲线将各点顺次联结,注意相邻两点间的升降趋势要与实际海拔变化保持一致升降趋势要与实际海拔变化保持一致返回目录返回目录2.2.如何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如何根据剖面图确定剖面线 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首先,可粗略地观察剖面线所经过的地形部位( (如山如山峰、鞍部、陡崖等峰、鞍部、陡崖等) ),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

55、图相吻合。,看剖面图是否与等高线图相吻合。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其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等高线交点中的一些关键点,如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看这些点在等起点、终点、最高点、最低点、转折点等,看这些点在等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再次,注意高线图上的高度与剖面图上的高度是否一致。再次,注意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观察剖面线与最高或最低等高线相交的两点之间的区域高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度,在剖面图上是否得到正确的反映。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第第2 2讲讲 地图基础知识地图基础知识返回目录返回目录3 3通视问

56、题通视问题 观测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没有被任观测点与目标点之间的视线没有被任何地物所阻挡,即为通视良好。有时,由何地物所阻挡,即为通视良好。有时,由于山峰、山岭、山脊、凸形坡等阻挡了视于山峰、山岭、山脊、凸形坡等阻挡了视线,造成不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线,造成不通视。通视问题可通过作地形剖面图来解决。作过观测点和目标物的地剖面图来解决。作过观测点和目标物的地形剖面图,在地形剖面图上将两点用直线形剖面图,在地形剖面图上将两点用直线相连,不穿过剖面线,则两点之间相互通相连,不穿过剖面线,则两点之间相互通视。如图视。如图212212的等高线地形图中的等高线地形图中( (单位:单位:米米) ),S

57、ESE之间通视,而之间通视,而SFSF之间不通视。之间不通视。 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 图图212212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判断陡缓判断陡缓 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在同一等高线图上,等高线越密,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一致,越稀,坡度越缓。等高线间隔均匀,表示上下坡度一致,是均匀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是均匀坡;等高线下密上疏,为凸形坡;等高线下疏上密,为凹形坡。为凹形坡。 图图2929考考点点互互动动探探究究返回目录返回目录等值线图的判读等高线图等压线图等温线图其它等值线图

58、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1 1、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2 2、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状况;3 3、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判断等值线变化规律和最高、最低值位置;4 4、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根据数值变化及排列状况,推断出规律和结果,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或分析成因。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并分析其成因。并分析其成因。第三讲:等值线 课本1.1.读读图名图名,读出什么事象的等值线图,读出什么事象的等值线图 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

59、识别等值线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物;2.2.判读等值线排列判读等值线排列疏密疏密状况状况 等值线的疏密代表数值的变化幅度大小;等值线的疏密代表数值的变化幅度大小;3.3.读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递变规律、成因读数值,最大值、最小值、递变规律、成因 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解题的关键是找出等值线变化的规律规律, 并分析其成因;并分析其成因;4.4.等值线走向可以判断主要等值线走向可以判断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 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来判读并解释成因;要结合相关的地理知识来判读并解释成因;5. 5. 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只能相同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离;相邻两条等值线数值只能相同或相差一个等值距离;6.6.

60、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用等值线的弯曲方向用“凸低为高、凸高为低凸低为高、凸高为低”来判别来判别 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汇总等值线图判读基本方法汇总等值线的考试内容 1、看数值 2、看疏密程度 3、看弯曲变化处练习: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练习:小明和班上的同学去爬山春游。请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你帮他们分析一下,应该从哪一条线路上山最好?为什么?上山最好?为什么?AB因为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因为等高线比较稀疏,地势较平坦考点一:看疏密程度【例例1 1】(20092009上海地理)上海地理)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地形等高线的弯曲与疏密蕴含着许多关于地形的信息。下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