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复习训练七上答案No_第1页
古诗复习训练七上答案No_第2页
古诗复习训练七上答案No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复习训练一No. 1初三()班姓名学号成绩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1. “风正一帆悬”以“一帆悬”之小景,写出了春潮上涨与岸齐平,水面显得更加宽阔,顺风行船恰好把帆儿高悬之大景的神韵,为后人所称道。2.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M )A. 诗题“次北固山下”中的“次”是游览的意思,表明诗人写诗的地点。B. 首联先写“客路”后定“行舟”,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流露于字里行间。C.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诗的颔联颈联对仗工整,这是律诗的一个重要特征。D. 尾联的“乡书”、“归雁”让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思乡愁绪。

2、3.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_D_)A. “次北固山下”的“次”是“停泊”的意思。北固山在镇江北边,三面临江。B. “客路”即“旅途”,第一句指明作者要去的路途,第二句交代了乘舟而来的 情 况。C. “潮平”指潮水上涨,水与岸平。“风正”指风向既顺,风力又不猛。D. “归雁洛阳边”意即我想学北归的大雁,回到故乡洛阳。4. “风正一帆悬”的“悬”字,用得极妙,请简析。悬是笔笔直直地高挂的样子,作者以小景呈现了平野开阔、和风吹拂、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等大景。5.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历来得到人们的好评,请选一个角度,作简要 赏析。(1)透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3、。(2)透出积极、乐观、向上的情感。(3)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置加以强调。(4) “生”入”用拟人手法,更有情趣。(谈出上述四点中的一点即可。)6.展开想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展现的画面。 潮水上涨,江面顿时开阔;船行江中,和风吹来,船帆端端正正地高挂着。赤壁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1.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戟与起,这样与有何作用?沙里沉埋着铁戟,点出此地曾有过历史风云,发现了这把铁戟,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这里以小见大,以小物表

4、现大内容,从而为下文铺垫。2.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试分析这两句被传诵的原因。诗人提出一个与事实相反的假设,不刮东风,不用火攻,周瑜就有可能战败,以两个美女象征国家命运,以小见大,别出心裁;该句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同时相信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3. 这首诗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本诗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即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 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

5、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 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浣溪沙苏轼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1. 下面对苏轼的浣溪沙一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A, 上阕写景,山下小溪边,长着矮小娇嫩的兰草,松间沙路洁净无尘,画面清新优美,淡雅宁静。B. “萧萧暮雨子规啼” 一句写黄昏时潇潇细雨中杜鹃的啼叫声,正所谓鸟鸣山更幽,突出了环境的静谧。C, 下阕转入抒怀,“门前流水尚能西”句,写词人由西流的溪水,想到“人生 无再少”,因此为时光流逝、人生短暂而叹息。D. 全词情景交融,恬淡优美的景色,富有情趣的语言,充满

6、人生哲理的议论,表现了词人执着生活、呼唤青春的情怀。2. “黄鸡“的本意是:报晓的鸡 诗中是指:年华(时光)易逝。3. 词的上阕描写了溪边风光图:兰芽浸溪、沙路无泥、暮雨归啼三幅画面,请你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一下其中的一幅图画。略4. 词的下阕由写景转入抒怀,请结合全词内容,试从句意、哲理、情感等方面的一点,谈谈你的理解。句意即翻译;哲理,即人可以青春长在,不必为光阴流逝、人生衰老而叹息;作者的情感,本词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豁达的胸襟。5.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体现了作者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人生态度。古诗复习训练二No.初三()班姓名学号成绩2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

7、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1. 本诗前两句写景,不带一个 “月”字,我们却可以从地白(白)一词中看出月色的空明皎洁,这两句诗描写出景物凄清(填清冷、寂静、凄凉)的特点。2. 本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诗人因思念家乡、思念亲人而孤独寂寞的思想感情。3. 诗评家认为此诗之妙,妙在后两句。请从艺术技巧上作简要分析。后两句不直抒自己的相思之情,而是用了一种委婉的疑问语气:不知那茫茫的秋思会落在谁的一边。明明是自己在怀人,偏偏说“秋思落谁家”,这就将诗 人对月怀远的情思,表现得蕴藉深沉。4. 这首诗歌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回答。本诗描绘了十五月夜的明朗素洁

8、的景色,渲染了中秋望月的特定环境气氛,为下文抒发秋思之情起到了铺垫作用。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1. 词的上片诗人从幻想上天写起,最后又回到热爱人间的感情上来,这中间显示诗人感情起伏的词语一个是 “我欲”,一个是又恐、一个是何 _2. 指出下面词语或句子所表达的情感。何事长向别时圆”中的何事表达的情感:不能和亲人团聚的惆怅(或 : 抑郁、悲伤、痛苦之情;或:希望和亲人团聚的愿望)“

9、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表达的情感:对亲人的美好祝愿;乐观旷达的情怀。3. 简要评析这首词运用的艺术手法和风格。全词以“月”贯穿始终,展开丰富的想像,表现复杂的情怀,胸襟开阔,风格豪迈C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1.请描述出诗中早春景色的特点细雨蒙蒙,酥润清新,草色淡远,春回大地。2. 你怎样理解“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这句诗?写早春之景,用 如酥 为喻,突出春雨的可贵,草因雨而绿,小雨中的草色不是惹眼的一片碧绿,而是若隐若现,似有似无,富有生机。3. 请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所展示的画

10、面。 噩4. 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 “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的景色最可爱。5. 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所揭示的深刻道理。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萌生的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6. 选出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C)A. 诗中真正写景的是一、二两句,作者抓住早春特有的景物小雨中的草色 来写,富有诗情画意。B. 草色遥看近却无”是全诗中最精彩的一句,草色若隐若现,似有似无,萌动着无限的生机,以此景写早春最为恰当。C. 后两句转入议论、对比手法,指出满城烟柳之景是早春最迷人的景象。D. 作者将此诗送给

11、好友张籍是希望他能走出家门去感受一下早春气息,“最是一年春好处”也含着激励人们珍惜早春这一美好时光的意思。7.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B )和(D)A. “润如酥”写出小雨润滑的特点,雨飘洒在皇城的街道上,又湿润着春草,仿佛悄悄地告诉人们:春天来了。B. “最是一年春好处”是说早春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一年之计在于春,应该抓住早春时节早作打算。C, 前两句写早春景色以“小雨”、“草色”为描写对象,小雨湿润小草,而小草 使 小雨更亮、更湿润,两者相得益彰。D, 末句“绝胜烟柳满皇都”是作者想象之景,他憧憬着那满城杨柳郁郁葱葱的暮春。F.全诗用口语化的语言运用对比的手法,抒发了

12、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8. 对本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A. 这首诗是写给水部员外张籍的,他在兄弟辈中排行十八,故称“张十八”。B. 这是一首律诗,它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思念之情。C. 这首诗的风格清新自然,语言通俗易懂。D. 这首诗的后两句写诗人对早春的喜爱和赞美。古诗复习训练三No. 3初三()班姓名学号成绩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1. 关于这首词说法正确的一项是(C)A. 这首词的作者是唐代的辛弃疾。B. “西江月”是词的题目。C. “惊”和“鸣”不是分别写“鹊”和“蝉”

13、的,而是说“鹊”、“蝉”、“惊” “鸣”。D. “见”,读jian,见到的意思。2. 这首词的上阕从视觉-听觉和触觉方面写夏夜的山村风光。3 词的上片写了哪些夏夜特有的声音 ?写这些声音有何作用?第一问:蝉鸣、鹊啼、蛙叫、人声。第二问:一方面渲染了欢乐的气氛;另一方面夜行人能清晰地听到这一切,反过来又表现了夏夜的寂静。4,“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月亮落下,离别了树梢,惊动了树上的鸟鹊。描写细腻,以动这写静,突出了山林的幽静。5. 词中以“七八个星天外写乌云密布,这样写的好处是增加画面的美感。6. 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 示例:

14、乌云骤起,月光消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词人知道骤雨将至,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词人此时的心里是何等的高兴呀!7,从全词看,是生机勃勃的农村风光和令人喜悦的圭收景象,唤起了词人辛弃疾的愉快心境。秋词刘禹锡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1. 作者对“秋日”是怎样的态度?表现他怎样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作者一反过去诗歌的 “悲秋”习惯,而断言“秋日胜春朝”,表现作者身处逆 境却 奋发向上的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和思想感情。2.诗人勾画了一幅什么样的 胜春朝”的秋景图?请具体描写一下。游

15、,秋高气爽,天高云淡,一只白鹤冲破秋天的肃杀,满载诗人的诗情,在云间遨 将秋日的寂寥一扫而空。说明:语言要生动、优美。3. 这首诗是他在被贬时写下的,诗中写下了他怎样的情怀和精神风貌?表现了他乐观豁达的情怀和笑对逆境、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4. 试分析这首诗在写法上的两个突出特点。对比鲜明,在对比中显现作者的态度。虚实结合,由虚入实,“晴空一鹤 排云上” 一句,用鲜明的形象来表现感情。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1. 首句中有哪些意象,请写出来。杨花,子规(2分,如果答“杨花纷纷,子规悲鸣”等只可得1分)2. 诗歌中寓情于景是一种较

16、为常见的表现手法,“杨花落尽子规啼”这句诗表达了作者悲苦哀怨的心情。3.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B)( C)A. 诗歌首句写景,次句叙事,后两句抒情。B. 首句写景兼点时令,突出了杨花的美丽和子规啼叫的悦耳,使人赏心悦目。C. “过五溪”说明诗人旅途之艰难,也包含了诗人对友人的牵挂和痛惜之情。D. 诗中将无知无情的明月当成善解人意的人,寄托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同情。E. 诗歌想像奇特,体现了李白诗的浪漫主义风格。4. 从诗中发出的情感信息,揣摩李白写此诗时的心理活动,请描述出来。噩5. 在“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 一句中,诗人运用了拟人、想象、 情景 交融等手法,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诗句内容分析其作用。示例拟人修辞,把明月当作使者,表达对友人的同情与关切。示例奇特的想象,把无知无情的明月,想像成善解人意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