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基础理论复习指导往年中医综合考试160道题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占30题左右。2003年起,中医综合科目考题总数改为150题,从2005年起取消C型题,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也相应减少,2007年中医基础理论试题基础专业为32题,临床专业为25题。 在历年考试中,中医基础理论试题以藏象的题目数量最多,然后依次为病机、气血津液、经络、病因、阴阳五行、防治原则、绪论。因此,在复习过程中一定要全面复习,因为考试形式为多选题,试题量大、覆盖面也较广,只有全面复习才能避免在常见内容上失分。同时还要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因为大部分题目分布在重点章节及重点内容上,如藏象的试题占全部中医试题的三分之一左右,这就要求
2、考生要对脏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特征等内容全面地掌握和理解。另外,今年第一次将针灸学列入中医综合考试范围,考生可以把这一部分与针灸学合并起来进行复习,以减少重复。还有一少部分试题,出在教材较为偏僻处,可以先在本书提供的题型训练中进行练习。中医基础理论的内容较少,历年考题中都有所重复,因而熟悉和了解往年试题对于提高考试成绩也有帮助。第一章绪论新大纲考查范围1 中医学和中医基础理论的基本概念。2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金元四大家、温病学派的主要贡献。3 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
3、证论治。本章知识结构图绪论概念及理论体系体系的形成和发展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确立了六经辨证纲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宋代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提出三因学说宋代钱乙著小儿药证直诀,开创了脏腑证治的先河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张从正攻下派;李杲补土派;朱丹溪养阴派温病学派:明代吴又可著温疫论;清代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清代吴鞠通创三焦辨证清代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2)辨证论治复习提示本章复习的重点在于掌握中医学及中医基础理论基本概念,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
4、用和意义,历代著名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理解并具体运用中医学的基本特点即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知识要点精讲(一)中医学的概念中医学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它有独特的理论体系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二)中医学理论体系中医学的理论体系受阴阳五行学说的深刻影响,是以整体观念为主导思想、以脏腑经络的生理和病理为基础、以辨证论治为诊疗特点的医学理论体系。(三)历代经典或医家对中医理论体系的影响和贡献黄帝内经总结了春秋战国以前的医疗成就和治疗经验,系统阐述了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等问题,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难经是与黄帝内经
5、相媲美的中医经典著作,也为指导后世的临床实践提供理论基础。伤寒杂病论为东汉张仲景著,确立了中医学辨证论治理论体系,为临床医学发展奠定了基础。诸病源候论,隋巢元方编著,是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书。三因极一病证方论,宋陈无择著,提出著名的“三因学说”。小儿药证直诀,宋钱乙著,开创脏腑辨证。金元四大家:刘完素,寒凉派,主张“六气皆从火化”、“五志过极皆能化火”,用药以寒凉为主;张从正,攻下派,主张病由邪生,“邪去则正安”,以汗、吐、下攻邪祛病为主。李杲,补土派或补脾派,主张“内伤脾胃,百病由生”,以补益脾胃为主治病;朱丹溪,养阴派,主张“阳常有余,阴常不足”,治病以滋阴降火为主。温病学派:明吴
6、又可,著温疫论,主张“温疫”的病源“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成”。清叶天士,创卫气营血辨证。清吴鞠通,创三焦辨证。清王清任,著医林改错,发展了瘀血致病的理论。(四)中医学的基本特点1整体观念中医学非常重视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协调、相互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着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类在能动地适应自然和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着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的整体性思想称之为整体观念。整观念主要体现在:人体是有机整体。人体
7、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五脏、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来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人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2辨证论治证的概念: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包括了病变的部位、原因、性质以及邪正关系,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原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论治,又称施治,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中医在辨证论治过程中,一种病可以包括几种不同的证
8、,不同的病在其发展过程中可以出现同一种证。在临床治疗时,有“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即所谓“证同治亦同,证异治亦异”,实质上是由于“证”的概念中包含病机在内的缘故。考题分析A型题1标志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医著是()。A 类经 B 难经 C 脉经 D 外经 E 以上都不是分析:正确答案E。考查对黄帝内经学术地位的认识,它奠定了中医学的理论基础,确立了中医学的独特理论体系。B型题A 病 B 证 C 症 D 病性 E 以上都不是1 “同病异治”中,不同的是()。2 “异病同治”中,相同的是()。分析:正确答案B、B。考查对“同病异治”和“异病同治”概念的把握。命题预测本章试题以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
9、成以及中医学基本特点的掌握和运用为主,因而考查的重点在于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概念及其具体体现。另外,黄帝内经、难经、伤寒杂病论对中医学理论体系形成的奠基作用和意义,历代医家对中医学理论的充实和发展,也常有1题左右。题型训练A型题1诸病源候论的作者是()。A 巢元方 B 孙思邈 C 王叔和 D 皇甫谧 E 陈无择2 中医学第一部病因病机证候学专著是()。A 黄帝内经 B 中藏经 C 伤寒杂病论 D 诸病源候论E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3 气在中医学中的概念是()。A 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B 构成世界万物和维持事物发展变化的最基本物质C 人们对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D 人体生理功能和抗病
10、能力的总称E 以上都不是4 中医学成功地运用辨证论治的第一部专著是()。A 黄帝内经 B 难经 C 伤寒论 D 新修本草 E 类经5 张仲景的著作是()。A 伤寒论 B 诸病源候论 C 温热论 D 温疫论 E 以上均非6 中医学现存第一部临床医学专著是()。A 诸病源候论 B 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C 千金要方D 伤寒杂病论 E 内外伤辨惑论7 属“金元四大家”中的“攻下派”医家是()。A 张仲景 B 张景岳 C 张从正 D 张锡纯 E 张元素8 属“金元四大家”中的“寒凉派”医家是()。A 朱震享 B 张从正 C 李杲 D 刘完素 E 李中9 提出“邪去则正安”论点的医家是()。A 张子和 B
11、李杲 C 刘完素 D 朱震亨 E 李时珍10 认为“脾胃一伤,百病从生”的医家是()。A 李东垣 B 李中梓 C 李时珍 D 李月池 E 以上均非11 认为“六气皆从火化”的医家是()。A 吴又可 B 刘完素 C 朱丹溪 D 张仲景 E 张从正12 温疫论的作者是()。A 吴又可 B 吴鞠通 C 李中梓 D 李杲 E 叶天士13 医林改错的作者是()。A 王清任 B 吴又可 C 吴鞠通 D 张从正 E 张景岳14 灵枢顺气一日分为四时说“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是因为()。A 人气始生,病气衰 B 人气长,长则胜邪C人气始衰,邪气始生D 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 E 人气抗邪,卫外为固15 除哪项外
12、均为内经论病情昼夜变化的原文()。A 旦慧 B 午安 C 昼安 D 夕加 E 夜甚16 有机整体的“中心”是()。A 脑 B 心C 神 D 经络 E 精17 有机整体的“主宰”是()。A 脑 B 心 C 神 D 经络 E 精18 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主要依据是()。A 病种 B 病名 C 症状 D 体征 E 证候19 “证”的基本含义是()。A 疾病过程的症状总和 B 疾病过程的体征总和 C 疾病过程的病机总括D 疾病过程的病因病性 E 以上均非20 关于辨证的描述正确的是()。A 通过四诊收集症状、体征等资料 B 分析疾病的原因、性质、部位C 分析邪正之间的关系 D 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E 以上都是B型题A 狭义的“神” B 广义的“神” C 气 D 血 E 津液21 荀子天论中“不见其事,而见其功”是指()。22 素问六微旨大论中的“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是指()。X型题23 下列各项中属中医独特理论体系的基本特点的是()。A 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其哲学基础 B 整体观念 C 以临床经验为其精华D 辨证论治24 辨证的主要目的是()。A 辨清是何病种 B 辨清病因、病性、病位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程施工风险评估合同
- 螺杆钻探分包合同范本
- 海底设施施工中的潜水员作业安全考核试卷
- 苏教版四上第11课《田园诗情》课件
- 工业互联网安全防御策略与网络安全风险评估考核试卷
- 稀土元素在石油化工的角色考核试卷
- 玻璃工厂生产流程优化考核试卷
- 租赁业务的风险评估与控制措施考核试卷
- 乳品行业品牌建设与维护考核试卷
- 侥幸心理培训资料
- 2025年高考历史总复习高中历史必修二八大专题知识复习提纲
- 2025事业单位考试题库及答案200题
- 临床执业医师考试健康教育技能试题及答案
- 机车车辆试题及答案
- 新版《医疗器械经营质量管理规范》(2024)培训试题及答案
- 健合集团笔试在线测评题
- FZ/T 13056-2021涤粘混纺色纺弹力布
- 构图基础课件
- 礼仪文书写作课件
- 20CrMnTi较详细材料属性
- 99S203 消防水泵接合器安装图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