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彩教育网 免费提供Word版教学资源专题知识整理(一) 古今中外文化体制的变四川绵阳普明中学 任淑清一、 孔子对文化体制变革的主张和实践(古代史P17)主张:“有教无类” 实践:兴办私学,广收门徒意义:打破了奴隶社会“学在官府”,只允许贵族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使平民子弟也有受教育的机会。对推动我国古代文化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作用。二、 秦朝的文化体制建设(古代史P24)1. 内容:书同文;焚书坑儒;以法为教 以吏为师。2. 特点:确立法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力图实现思想文化的统一;严禁私学,实行愚民政策。3. 评价:对巩固统一和形成以华夏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起了重要作用 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
2、化 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不利于文化教育的发展4. 从文化体制看秦朝的政治有何特点: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政治;力图通过思想上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 以法家思想的治国思想,崇尚暴力统治5. 焚书坑儒的文化影响:是对先秦文化的粗暴否定,是文化史上的一场浩劫;文化成为政治权力的附庸,由生动活跃转为死气沉沉,儒学的发展进入低潮。三、 评析汉武帝的文化体制改革(评析历史事件应该包括背景、内容、特点、作用)1.背景:秦依法治国却因暴政而亡,汉初实行“无为而治”的方针,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也不能解决王国势大,土地兼并等问题,需要选择新的治国思想。 董仲舒大力改造儒学,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内容及特点:主
3、要特点是重用儒生,设置太学,表彰六经等,确立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创立了中央太学和地方郡国学两级官学,确立了封建官学制度。3. 作用:独尊儒术结束了各学派平等竞争的局面,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汉朝开始重视思想文化和教育的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四、 隋唐文化体制的创新(古代史P68)1. 内容(表现):创立和完善了科举制,把读书、考试和做官联系起来。2. 评价:有益于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稳固 科举考试的内容是儒家经典,儒学因此全面影响了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儒学因科举制而显荣,同时也成为执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 科举制使整个知识阶层成为官僚队伍的后备力量。文人学士醉心于功名利禄,从而导致古
4、代专心从事科技研究的人才力量相对薄弱。3. 科举制对社会进步的作用:打破了特权阶层对官职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素质,加强了对社会的有效管理增进社会的公平公正,有利于人才的脱颖而出促进了普遍持久的读书风尚,形成了中华民族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为中外选拔人才提供了借鉴,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4. 科举制的弊端:唐朝时同年登科的进士往往结成朋党,腐化了政治。科举制仅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忽视实用学问,导致学风日下。科举制强化了读书的功利性,形成“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社会价值观。五、北宋两次文化体制改革(一) 科举制改革(古代史P91):内容、意义、弊端(二) 王安石变法对文化
5、体制的改革(古代史P94)1. 目的:为变法造舆论,育人才2. 内容:改革科举制、整顿太学3. 特点:教育内容适应变法的需要;人才培养、选拔注重实用性六、明朝的文化体制改革:八股取士(古代史P113)1. 背景:2. 目的:3. 特点:学校教育带有浓厚的君主专制色彩4. 影响:积极: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使科举考试更加规范化,以利于更加客观、公正地选拔人才。 消极:束缚了读书人的思想,不利于创新意识、能力的培养 忽视实用学问,败坏了学风 阻碍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是导致中国逐步落后于世界潮流的重要因素。七、清朝的文化体制改革:大兴文字狱(目的、影响)-(古代史P117) 小结:(一)古代文化体制建
6、设的特点1. 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文化建设服务于封建专制统治,尤其是明清文化带有强烈的君主专制色彩。2. 古代教育主要有官学和私学两种形式,教育的主要内容为儒家经典。3. 明清以前文化市场较为开放,尤其是汉唐两朝,在广泛传播中国文化的同时也吸收外来文化。4. 文化传播渠道多(商贸来往,使臣交往,留学甚至战争);传播能力强,对世界文化发展产生重大影响5. 吸收外来文化较少,文化的民族性很强,缺乏普世价值(二) 古代史上典型的文化强国:西汉和唐朝1.明确汉武帝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 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把儒学与选官制度相结合,“孝、廉”成为察举制选官的标准 在中央设立太学,在地方建
7、立郡国学,把儒家经典作为教材 丝绸之路的开辟为中外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3. 注意隋唐文化繁荣的原因(P82)和唐太宗建设文化强国的措施(略)八、 洋务派对文化体制的改革(中上P36)1. 目的:满足洋务运动对科技、军事,翻译人才的需求2. 内容: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3. 评价:冲击了封建教育制度,推动力教育近代化 培养了一批有用人才 促进了西学的传播九、戊戌变法对文化体制的改革(中上P59)1. 内容:见课文(注意分析文化体制变革特点的思路)2. 作用:有利于西学播,促进了思想解放。3. 结果:戊戌政变后,除京师大学堂保留外,其余措施全部被废除。十、清末新政中的文化体制改革(中上P76)1.
8、 背景: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高涨 鸦片战争以来西学的不断传播2. 目的:遏制日益高涨的革命形势,维护清朝专制统治3. 内容:派遣留学生;1904年颁布了奏定学堂章程,制定了系统完备的法定学制;1905年废除了科举制。4. 评价:顺应了时代潮流,具有一定的进步性;未能挽救清朝的统治。小结:晚清文化体制的变革1. 大事: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2. 特点:教育走向近代化(新式学堂、留学教育等) 以中体西用为基本指导思想,经学在学校教育中仍占主导地位 地主阶级开明知识分子和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引领了向西方学习的文化潮流 文化体制改革与政治救亡相联系,史学、诗歌、小说、绘画的发展都弘扬爱国救
9、亡思想。十一、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中上P81)1. 内容:见课文2. 作用:进一步解放了思想,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十二、新文化运动:一场全面的文化转型运动1. 表现:弘扬民主与科学,提倡白话文2. 文化影响: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形成了近代中国第三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十三、民国时期文化体制的特点- 多元化(一)国民政府的文化体制建设1.陆续制定和完善学制2.摆脱了封建教育制度,承认了女童受教育的权利3.大学教育发展较快,抗战期间大学的内迁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西南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4.对进步文化进行扼杀(二)中共的根据地文化建设1.教
10、育事业得到健康发展2.马克思主义为主流文化思想3.以弘扬自由、民主、独立为主旋律4.抗战文化极大地振奋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精神,促进了抗日战争的胜利(三)日本在沦陷区的奴化教育(中下P34)1.内容: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两方面2.目的:见课文十四、新中国的文化体制建设(一)“文革”对文化体制的冲击(中下P107)1.大学不招生2.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注意其影响)3.儒家思想遭毁灭性打击,成为无产阶级专政的对象(注意“批林批孔运动”的实质)(二)、邓小平对文化体制的整顿(中下P114)1.内容:号召尊重知识,尊重人才 1977年恢复高考 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上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3. 影响:
11、扭转了多年来对知识分子实行的“左”的政策 推动了思想解放 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三)当今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原因、基本原则和几点建议1.原因:文化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迫切要求 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需要 丰富精神文化是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提高文化软实力,呼唤文化创新,而创新需要体制机制作保障。2.基本原则:既要保持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维护文化安全,反对文化霸权主义;又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3.建议:必须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首要任务 大力推进文化形式和内容的创新 大幅度提高我国文化传播能力 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开展对外文化贸易。十五、日本历史上两次典型的文化体制改革(一) 大化改新时期1. 内容:各级学校都教授儒学;利用汉字的偏旁创制了日本文字2. 特点:以儒家文化为主流文化3. 影响:推动了日本文明的进步(二) 明治维新时期1 内容:推行“文明开化”政策,用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改造日本的封建文化2 特点:开始时全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股票分红协议书
- 电影签约协议书
- 彩钢瓦维修安全协议书
- 租电安全协议书
- 旅行社合同变更协议书
- 温泉游泳馆免责协议书
- 情侣间恋爱合同协议书
- 医疗事故后补偿协议书
- 医疗事故后赔偿协议书
- 联塑材料协议书
- 2024年四川西华师范大学招聘辅导员笔试真题
- 2025年市政工程地下管网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武汉铁路局集团招聘(180人)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高三第二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卷(有答案)
- 农产品供应链应急保障措施
- 2024年中国农业银行安徽蚌埠支行春季校招笔试题带答案
- 2025年2月21日四川省公务员面试真题及答案解析(行政执法岗)
- 国家开放大学汉语言文学本科《中国现代文学专题》期末纸质考试第一大题选择题库2025春期版
- 山东大学《军事理论》考试试卷及答案解析
- 面向非结构化文本的事件关系抽取关键技术剖析与实践
- 《国别和区域研究专题》教学大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