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1页
第四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2页
第四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3页
第四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4页
第四章 细胞膜及其表面结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细胞膜的功能 1.为细胞的生命活动提供相对稳定的内环境;2.选择性的物质运输(代谢底物的输入与代谢产物的排出);3.提供细胞识别位点,并完成细胞内外信息的跨膜传递;4.为多种酶提供结合位点,使酶促反应高效而有序地进行;5.介导细胞与细胞、细胞与基质之间的连接;6.参与形成具有不同功能的细胞表面特化结构。序-生物膜概述细胞表面 细胞外被(cell coat) 细胞膜(cell membrane ) 细胞皮层(cell cortex)l细胞外被-细胞膜表面寡糖链形成,或糖萼(glycocalyx)l细胞皮层-细胞膜下的表层溶胶中具有细胞骨架成分组成的网络结构,为细胞膜提供强度和韧性,维持细胞的形态

2、,并与细胞膜的功能有关。这部分细胞骨架又称膜骨架,或细胞皮层 。第四章 细胞膜与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第二节 小分子物质的跨膜运输第三节 大分子物质的膜泡转运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一、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二、 细胞膜的特性三、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一)脂类 排列成5nm厚的连续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二)蛋白质 通过非共价键与脂双分子层结合,执行膜的各种功能(三)糖类 通过共价键与脂类和蛋白质结合,组成糖脂或糖蛋白膜的主体(四) 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金属离子l 蛋白质/脂类比值反应膜功能:高膜的功能复杂,低膜的功能简单(一)膜脂1. 兼

3、性分子2. 膜脂分子的种类3. 膜脂的流动性4. 膜脂的不对称性l 生物膜上的脂类称为膜脂membrane lipid,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其中以磷脂最多。1.膜脂分子都是兼性分子1.1 兼性分子(amphipathic molecule): 有一个亲水的极性末端和一个疏水的非极性末端的分子,既具亲水性又具有疏水性。在水溶液中自动聚拢,使亲水的头部暴露在外面,与水接触;疏水的尾部埋在里面,避开水相。1.2 在水溶液中的存在状态 * 球状的胶态分子团 * 脂质双分子层-自我组装和自我修复 脂质体(liposome):可用于膜功能研究,药物或DNA载体2. 膜脂分子的种类2

4、.1 磷脂磷脂 主要特征 种类 分子运动2.2 胆固醇胆固醇 存在 含量 功能2.3 糖脂糖脂 主要特征主要特征兼性分子: 具有一个极性头和两个非极性的尾(脂肪酸链)疏水尾部-脂肪酸碳链-偶数 *长度:一般在1424C,多数为16,18或20个,长短不一 *饱和性: 一条链为饱和链; 另一条链为不饱和链,常含有1个或几个双键 *烃链的长度和饱和状态影响膜的流动性亲水头部-磷酸+碱基(磷脂酰碱基) 不同的磷脂分子头部的大小、形状、结构、所带电荷的不同决定溶解于其中的蛋白质的功能的发挥。2.1 磷脂磷脂种类:种类: 甘油磷脂甘油磷脂,鞘磷脂鞘磷脂2.1 磷脂磷脂OPOOO-CH2CH2+NH3CH

5、2HCH2COOCOCOOPOOO-CH2C+NH3CH2HCH2COOCOCOOPOOO-CH2CH2+NCH2HCH2COOCOCOCOO-HCH3CH3H3CR1R2R1R2R1R2POOO-CH2HCH2COOCOCOR1R2HOHOHHOHOHHHOHOHOHPEPSPCPI磷脂酰乙醇胺 磷脂酰丝氨酸 磷脂酰胆碱 磷脂酰肌醇甘油磷脂甘油磷脂结构特点:以甘油为骨架,在骨架上结合两个脂肪酸链和一个磷酸基团,胆碱、乙醇胺、丝氨酸或肌醇等分子籍磷酸基团连接到脂分子上。甘油磷脂的种类甘油磷脂的种类n磷脂酰胆碱(卵磷脂) phosphatidylcholine,PCn磷脂酰丝氨酸 phospha

6、tidylserine,PSn磷脂酰乙醇胺(脑磷脂)phosphatidylethanolamine,PEn磷脂酰肌醇 phosphatidylinositol,PIn双磷脂酰甘油(心磷脂)Diphosphatidylglycerol, DPG2.1 磷脂磷脂OC HCOR2C H2C H2OCOR1OPOOO HC H2CO HHC H2OPOOO HC H2C HOCOR4C H2OCOR3鞘磷脂鞘磷脂 鞘磷脂(sphingomyelin,SM)在脑和神经细胞膜中特别丰富。以鞘胺醇鞘胺醇(sphingoine)为骨架,与一条脂肪酸链组成疏水尾部,亲水头部也含胆碱与磷酸结合。原核细胞、植物中

7、没有鞘磷脂。2.1 磷脂磷脂分子运动2.1 磷脂磷脂1.侧向扩散运动(lateral diffusion) 4.伸缩震荡运动2.旋转运动(rotation) 5.翻转运动(flip-flop)3.摆动运动(flexion) 6.旋转异构化运动分子运动形式:侧向扩散运动: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反式构象和歪扭式构象。2.1 磷脂磷脂2. 膜脂分子的种类2.1 磷脂磷脂2.2

8、胆固醇胆固醇2.3 糖脂糖脂 在脂双层中胆固醇分子的羟基靠近磷脂分子头部的极性集团 其甾环和磷脂分子临近头部的烃链部分相互作用使之相互固定 胆固醇的碳氢链可以弯曲 2.2 胆固醇胆固醇胆固醇胆固醇存在:主要存在真核细胞的膜上含量: 约为膜脂的1/3,最多可与磷脂分子以1:1存在功能: 调节脂双层流动性 降低水溶性物质的通透性 提高脂双层的力学稳定性 eg.2.2 胆固醇胆固醇2. 膜脂分子的种类2.1 磷脂磷脂 主要特征 种类 分子运动2.2 胆固醇胆固醇 存在 含量 功能2.3 糖脂糖脂 2.3 糖脂糖脂: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与鞘氨醇的羟基通过糖苷键结合的双亲性分子,是含糖而不含磷酸的脂类。

9、糖脂 含糖而不含磷酸 糖侧链存在于非胞质侧 含量:2% 10% 糖脂是两性分子 只是由一个或多个糖残基与鞘氨醇的羟基结合。糖侧链存在于非胞质侧 半乳糖脑苷脂 神经节苷脂 唾液酸(NANA) 两种糖脂 半乳糖脑苷脂-最简单的糖脂,在髓鞘的多层膜中含量丰富; 神 经 节苷脂-变化最多、最复杂的糖脂,是神经元质膜中具有特征性的成分,头部包含一个或几个唾液酸和糖的残基。(一)膜脂1. 兼性分子2. 膜脂分子的种类3. 膜脂的流动性4. 膜脂的不对称性l 生物膜上的脂类称为膜脂membrane lipid,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其中以磷脂最多。3.膜脂的流动性3.1 膜脂双分子层是

10、二维流体3.2 膜脂分子的运动3.3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3.1 膜脂双分子层是二维流体(1)液晶态(liquid-crystal state) 作为生物膜主体的脂质双分子层,即具有固体排列的有序性,又具有液体的流动性,这种晶态和液态兼有的状态成为液晶态。(2)相变(phase transition) 由同一种类型的磷脂合成的脂双层,可在一个凝固点上由液晶态转变成晶态(凝胶状态),这种物态转变称为相变。发生相变的温度称为相变温度。3.2 膜脂分子的运动 侧向扩散运动lateral diffusion 旋转运动rotation 摆动运动flexion 伸缩震荡运动 翻转运动flip-flop 旋

11、转异构化运动3.3 影响膜脂流动性的因素胆固醇:抑制由温度的改变而引起的相变; 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的流动性。脂肪酸链的链长 长链脂肪酸越长、相变温度越高,膜流动性越低。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膜流动性越强。卵磷脂/鞘磷脂 比例越高、膜流动性越强,反之亦然。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一)膜脂1. 兼性分子2. 膜脂分子的种类3. 膜脂的流动性4. 膜脂的不对称性l 生物膜上的脂类称为膜脂membrane lipid,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包括磷脂、胆固醇和糖脂,其中以磷脂最多。4. 膜脂的不对称性非胞质侧-PC卵磷脂、 SM鞘磷脂 、 糖脂胞 质 侧-P

12、E脑磷脂、 PS磷脂酰丝氨酸4.膜脂的不对称性4.1 4.1 膜脂的不对称性:膜脂的不对称性: 相对不对称性: 脂类分子在脂双层中分布种类、数量不同 绝对不对称性:质膜外小叶具有脂筏结构。 4.4.2 2 膜糖脂的不对称性膜糖脂的不对称性: 绝对不对称性:糖脂只分布于细胞膜的外表面。膜脂的不对称性脂筏(lipid raft)n是富含胆固醇和鞘磷脂的微结构域(microdomain)。n直径约70nm左右,是一种动态结构,位于质膜的外小页。n介于无序液体与液晶之间,称为有序液体(Liquid-ordered)。n就像一个蛋白质停泊的平台,与细胞内吞、囊泡转运、膜的信号转导、蛋白质分选均有密切的关

13、系。n在低温下这些区域能抵抗非离子去垢剂的抽提,称为抗去垢剂膜(detergent-resistant membranes,DRMs)。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一)脂类 排列成5nm厚的连续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二)蛋白质 通过非共价键与脂双分子层结合,执行膜的各种功能(三)糖类 通过共价键与脂类和蛋白质结合,组成糖脂或糖蛋白膜的主体(四) 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金属离子l 蛋白质/脂类比值反应膜功能:高膜的功能复杂,低膜的功能简单(二) 膜蛋白质1.膜蛋白功能2.膜蛋白的分类 2.1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2.2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2.3

14、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3.膜蛋白的分子运动4.膜蛋白分子的不对称性1.膜蛋白功能l是膜功能的主要体现者。据估计核基因组编码的蛋白质中30%左右的为膜蛋白。(1)作为转运蛋白(载体或通道)转运分子进出细胞(2)作为受体感受各种环境信号传递到细胞内。(3)结合于膜上的各种酶催化新陈代谢的各步反应。(4)作为结构蛋白参与细胞间连接及连接细胞骨架成分。2. 膜蛋白的分类 ,膜内在蛋白 integral protein;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2.1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

15、tein) 跨膜蛋白(tansmembrane proteins)和镶嵌蛋白 整合蛋白的跨膜结构域可以是1至多个疏水的螺旋,折叠 是两性分子 与膜脂以范德华力结合,非常紧密 只有用去垢剂才能从膜上洗涤下来 如离子型去垢剂SDS,非离子型去垢剂Triton-X100。 含量:占膜蛋白的7080%2.2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otein)位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的亲水部分结合是水溶性分子与膜蛋白或与膜脂的结合力 非共价键,力量较弱提纯 只要改变溶液的离子强度甚至提高温度就可以从膜上分离下来含量:占膜蛋白的2030%*有时很难区分整合蛋白和外周蛋白,主要是因为一个蛋白质可以由

16、多个亚基构成,有的亚基为跨膜蛋白,有的则结合在膜的外部。2.3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定义:以共价键与脂双层中的脂分子结合的蛋白(1)非胞质侧 -通过非胞质侧磷脂酰肌醇(GPI)寡糖链连接的蛋白通过蛋白质的C端与寡糖链共价结合在膜上的运动性增大,有利于结合更多蛋白,有利于和其他细胞或有功 能的胞外分子更快的结合和反应许多细胞表面的受体、酶、细胞粘附分子都是这类蛋白。(2)胞质侧 -直接与胞质侧脂的长碳氢链结合地蛋白(二) 膜蛋白质1.膜蛋白功能2.膜蛋白的分类 2.1 整合蛋白(integral protein) 2.2 外周蛋白(peripheral pr

17、otein) 2.3 脂锚定蛋白(lipid-anchored protein)3.膜蛋白的分子运动4.膜蛋白分子的不对称性3. 膜蛋白的分子运动3.1 运动的方式: 侧向扩散-可用光脱色恢复技术和细胞融合技术检测侧向扩散 旋转扩散3.2 影响因素: 其侧向运动受细胞外被糖侧链和细胞骨架的限制 破坏微丝的药物如细胞松弛素B能促进膜蛋白的侧向运动。(四)膜蛋白分子的不对称性1.1.跨膜蛋白跨越脂双层有一定的跨膜蛋白跨越脂双层有一定的方向性方向性bacteriorhodopsin molecule噬菌调理素分子噬菌调理素分子样品经冰冻断裂处理后,细胞膜可从脂双层中央断开,各断面命名为:ESES,细

18、胞外表面,细胞外表面(extrocytoplasmic surface)EFEF,细胞外小页断面,细胞外小页断面(extrocytoplasmic face)PSPS,原生质表面,原生质表面(protoplasmic surface)PFPF,原生质小页断面,原生质小页断面(protoplasmic face)非胞质侧胞质侧3.同一类酶分子在膜的同一侧表面具有相同的作用点4.细胞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于胞质侧的蛋白质5.低聚糖残基均位于膜的非胞质侧膜蛋白分子的不对称性1.跨膜蛋白跨越脂双层有一定的方向性 2.脂双层胞质侧小叶蛋白质颗粒多,非胞质侧小叶蛋白质颗粒少3.同一类酶分子在膜的同一侧表面具有

19、相同的作用点4.细胞骨架蛋白质分子结合于胞质侧的蛋白质5.低聚糖残基均位于膜的非胞质侧一、细胞膜的化学组成1.脂类排列成5nm厚的连续脂双分子层,是膜的基本骨架。2.蛋白质通过非共价键与脂双分子层结合,执行膜的各种功能3.糖类通过共价键与脂类和蛋白质结合,组成糖脂或糖蛋白膜的主体l 此外还含有水、无机盐和少量的金属离子l 不同类型的细胞膜化学成分比例的差异反应膜功能: 蛋白质/脂类比值高膜的功能复杂 蛋白质/脂类比值低膜的功能简单三.膜糖类-所有真核细胞膜1.含量-占膜重量的 2%10%2.种类(动物细胞) 半乳糖、甘露糖、岩藻糖、半乳糖氨、葡萄糖、葡萄糖氨和唾液酸3.存在形式 与膜脂结合 糖

20、脂-1个低聚糖侧链 与膜蛋白结合 糖蛋白-若干低聚糖侧链 蛋白聚糖-几条长的多聚糖侧链+蛋白质核心l由于组成寡糖的单糖的数量、种类、排列顺序以及有无分支等不同,低聚糖或多聚糖链出现了千变万化的组合形式5.位置-非胞质侧 在质膜上位于细胞外侧,构成细胞外被 在各种细胞器的细胞内膜上,位于细胞器的腔侧面(6)作用:有助于某些跨膜蛋白在脂双层中的定位及固定参与细胞识别、信号转导等多种生物学过程细胞外被示糖侧链第一节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和分子结构序-生物膜概述一、 细胞膜的化学组成二、 细胞膜的特性三、 细胞膜的分子结构模型二、生物膜的特性(一)膜的流动性是膜功能活动的保证 1.膜脂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21、 2.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3.膜流动的生理意义(二)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 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保证了膜功能的。 1.膜脂分子的不对称性 2.膜蛋白分子的不对称性 3.膜糖类分子的不对称性1.膜脂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膜脂分子运动侧向扩散运动:同一平面上相邻的脂分子交换位置。旋转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快速旋转。摆动运动:围绕与膜平面垂直的轴进行左右摆动。伸缩震荡运动:脂肪酸链进行伸缩震荡运动。翻转运动:膜脂分子从脂双层的一层翻转到另一层。旋转异构化运动:脂肪酸链围绕C-C键旋转。流动性影响因素胆固醇:胆固醇的含量增加会降低膜

22、的流动性。脂肪酸链的饱和度 脂肪酸链所含双键越多、越不饱和,使膜流动性增加。脂肪酸链的链长 长链脂肪酸相变温度高,膜流动性降低。卵磷脂/鞘磷脂 比例高则膜流动性增加,是因为鞘磷脂粘度高于卵磷脂。其他因素:温度、酸碱度、离子强度等。流动性2.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1.运动的方式: 主要有侧向扩散和旋转扩散两种运动方式2.影响因素: 膜蛋白的侧向运动受细胞骨架的限制,破坏微丝的药物如细胞松弛素B能促进膜蛋白的侧向运动。流动性3.膜流动的生理意义 质膜的流动性是保证其正常功能的必要条件。当膜的流动性低于一定的阈值时,许多酶的活动和跨膜运输将停止,反之如果流动性过高,又会造成膜的溶解。流动性二、生物膜的特性(一)膜的流动性是膜功能活动的保证 1.膜脂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2.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及其影响因素 3.膜流动的生理意义(二)膜的不对称性决定膜功能的方向性 质膜内外两层的组分和功能的差异,称为膜的不对称性,膜结构的不对称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