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现代电路理论混沌电路设计_第1页
南理工现代电路理论混沌电路设计_第2页
南理工现代电路理论混沌电路设计_第3页
南理工现代电路理论混沌电路设计_第4页
南理工现代电路理论混沌电路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电路设计南京理工大学现代电路理论课程实验混沌电路设计(题名和副题名)(作者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姓名孙建红老师学院电子工程与光电技术学院年级2016级专业名称电磁场与微波技术论文提交日WL1Q17Q4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摘要蔡氏电路是可以表现出标准的混沌理论行为的典型非线性电路。文章利用Multisim软件强大的电路仿真功能,在介绍蔡氏混沌电路基本原理和非线性电阻等效电路的基础上,叙述了在Multisim界面下对混沌电路的构建,通过设置不同的电路参数,运行仿真功能,出现了相应的萨如图形和时域波形,从而得到了丰富的混沌行为。文章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

2、用Multisim软件可以展示各种丰富分岔和混沌的现象,对混沌实验研究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关键词:非线性特性、蔡氏电路、混沌现象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目录摘要21绪论41.1 混沌现象的定义41.2 课题意义51.3 本文主要工作52混沌电路基本原理62.1 蔡氏电路72.2 倍周期82.3 费根勒姆常数72.4 有源非线性电阻73混沌电路的设计与仿真113.1 实验电路的构建113.2 实验电路仿真124分析与总结20参考文献23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1绪论1.1 混沌现象的定义混沌是非线性动力学系统中所特有的一种运动形式,它广泛存在于自然界,诸如生物学、物理、化学、地质

3、学,以及技术科学、社会科学等各种科学领域。一般而言,混沌现象隶属于确定性系统而难以预测(基于其动力学性态对于初始条件的高度敏感性),有稠密轨道的拓扑特征,以及呈现多种混乱无序却乂颇有规则的图像(如具有稠密的周期点)。混沌主要分为四大类:时间混沌、空间混沌、时空混沌和功能混沌。混沌不仅是混沌研究者、数学家和物理学家等作为理论研究的对象,而且在自然科学、电子通信以及其他工程应用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公认的最早发现混沌的是伟大的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一庞加莱,他是在研究天体力学,特别是在研究三体问题时发现混沌的。他发现三体引力相互作用能产生惊人的复杂行为,确定性动力学方程的某些解有不可预见性。他在

4、科学的价值一书中写道:”初始条件的微小差别在最后的现象中产生了极大的差别;前者的微小误差促成了后者的巨大误差,于是预言变的不可能了”。这些描述实际上已经蕴涵了“确定性系统具有内在的随机性”这一混沌现象的重要特征。1963年,美国气象学家洛伦茨在确定论非周期流一文中,给出了描述大气湍流的洛伦茨方程,并提出了著名的“蝴蝶效应”,从而揭开了对非线性科学深入研究的序幕。非线性科学被誉为继相对论和量子力学之后,20世界物理学的“笫三次重大革命”。由非线性科学所引起的对确定论和随机论、有序和无序、偶然性与必然性等范畴和概念的重新认识,形成了一种新的自然观,将深刻的影响人类的思维方法,并涉及现代科学的逻辑体

5、系的根本性问题。迄今为止,最丰富的混沌现象是非线性振荡电路中观察到的,这是因为电路可以精密元件控制,因此可以通过精确地改变实验条件得到丰富的实验结果,串联谐振电路是华育科学家蔡少棠设计的能产生混沌的最简单的电路,它是熟悉和理解非线性现象的经典电路。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1.2 课题意义本课题的目的是了解混沌现象和混沌电路,学习使用Multishn软件仿真电路,使用示波器观察混沌电路的行为,通过实验感性认识混沌现象,研究混沌电路敏感参数对混沌现象的影响。学习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的I:作原理,借助串联谐振电路掌握非线性动力学系统运动的一般规律性。通过本实验的学习扩展视野、活跃思维,以一种崭

6、新的科学世界观来认识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13本文主要工作本文主要使用MiHtisim软件完成了混沌电路的仿真设计,对混沌电路进行了分析,并且观察了混沌的典型波形。论文一共分为四章,其结构如下:第一章结论,主要介绍混沌现象的发展现状,简要分析了本课题的研究意义,最后给出了本文的主要工作内容。第二章介绍了混沌现象的基本原理,简单叙述了蔡氏电路、倍周期、费根勒姆常数及有源非线性电阻的相关概念。第三章构建了相关实验电路,在此基础上进行了仿真,观察分析了倍周期分岔和混沌现象。第四章论文总结,对本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总结,并且对未来可以展开的工作进行了展望。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2混沌的

7、相关原理2.1 混沌现象的基本原理粗略地讲,非线性电路的混沌或混沌振荡是指确定性电路中产生的不确定、类似随机的输出。所谓确定性电路是指电路的参数和输人都为确定值,没有随机因素。所谓不确定、类似随机的输出是指电路的输出既不是周期的,乂不是拟周期的:既不趋于无穷、乂不趋于静止,而是在一定区域内永不重复的输出。这种性质的输出与平衡点,周期解和拟周期解相比有如下几个特征:(1)不确定性。即在给定的初始状态下,不能精确预测它在其后任一时刻的行为。(2)对初始值的极端敏感性。任意靠近两个初始值出发的轨道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将会以指数方式分离。初始值的极其微小的改变,可以使振荡的输出产生本质的差异。这种差异绝

8、不是计算误差形成的,而是非线性电路的固有特性。(3)周期或拟周期振荡信号的频谱是离散谱。混沌振荡输出信号则是一定频率范围内的连续谱。(4)周期或拟周期振荡的庞加莱映射是点或无限填充的封闭的椭圆线。但混沌振荡对应的庞加莱映射在庞加莱截面上的表现,则是杂乱无章的点集合。随着时间的增加,相空间中的轨道都向某一定的区域逼近,它就是吸引子。在相空间中,吸引子共有4种类型,平衡点(不动点)、周期吸引子、拟周期吸引子和混沌吸引子(也称奇怪吸引子)。吸引子可以在任意阶的电路中出现,但混沌吸引子只可能在三阶或高于三阶的动态电路中出现,而且它是整体稳定(耗散能量:消耗、最终无源)和局部不稳定(双曲、局部有源)相结

9、合的产物。在相空间的表现是“伸长”和“折碎”。由于非线性电路中混沌解的特殊性,目前分析研究混沌的方法主要有如下几种:(1)应用非线性动力学理论对其定性性质进行研究,以确定混沌产生的机制并在一定条件和特定电路中得到出现混沌的可能参数范围;(2)使用计算机对非线性电路的解进行数值计算,以获得特定参数、初始值下的电路的数值解,进而可以得到相图、频谱、李雅普诺夫指数等用来判别混沌特征的信息:(3)直接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对混沌的各种现象进行观察、分析。显然,用实验方法研究非线性电路中的混沌具有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优势,因为需要研究分析的对象已经是电信号,而不再需要各种转换用的传感器。因此,非线性电路的混沌

10、研究,具有广泛的意义。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2.2 费根勒姆常数尽管混沌行为是一种类随机运动,但其步入混沌的过程在非线性系统中具有普适性。一个完全确定的系统,即使非常简单,由于系统内部的非线性作用,同样具有内在的随机性,可以产生随机性的非周期运动。在许多非线性系统中,既有周期运动,乂有混沌运动。费根鲍姆发现,一个动力学系统中分岔点处参量泌攵敛服从普适规律。他指出,出现倍周期分岔预示着混沌的存在。8=4.6992016091029o非线性参数可以表征一个非线性系统趋于混沌的速度,6=上也,6越接近6,系统进入混沌就越快。"3一22.3 有源非线性电阻一般的电阻器件是有限正阻,

11、即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升高时,电阻内的电流也会随之增加,并且iv呈线性变化,所谓正阻,即IU是正相关,iv曲线的斜率装为正。Al相对的有非线性的器件和负阻,有源非线性负阻表现在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大时,电流减小,并且不是线性变化。负阻只有在电路中有电流时才会产生,而正阻则不论有没有电流流过总是存在的,从功率意义上说,正阻在电路中消耗功率,是耗能元件;而负阻不但不消耗功率,反而向外界输出功率,是产能元件。有源非线性负阻元件实现的方法有很多种,由于本实验研究的是该非线性元件对整个电路的影响.只要知道它主要是一个负阻电路(元件),能输出电流维持振荡器不断振荡,而非线性负阻元件的作用是使振动周期产生分岔和混

12、沌等一系列现象。2.4 蔡氏电路本实验采用蔡氏电路,蔡氏电路是美国贝克莱大学的蔡少棠教授设计的能产生混沌行为的最简单的自制电路,为混沌电路的典型例子,其结构简单,现象明晰,被广泛用于高校的实验教学中。蔡氏电路原理图如图2.41所示,电路由1个线性电感L,2个线性电容J,C2,1个线性电阻Nr,一个非线性电阻R构成,为三阶自制动态电路,即分为LC振荡电路,RC分相电路和分线性元件三部分。电阻Nr起调节G,C2的相位差。非线性电阻R为分段线性电阻。由于加在此元件上的电压增加时,其上面的电流减小,故称为非线性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负阻元件。负阻曲线的拟合见图2.42。其中非线性电阻是核心元

13、件,是系统产生混沌的必要条件。图241蔡氏电路原理图图242负阻曲线的拟合由基尔霍夫结点电流定律可以得到串联谐振电路的非线性动力学方程:G峥-G.(仁一%斤”向alat吟=%式中,导纳G=l/(R”+R说)Ml和,分别表示加在Cl和C2上的电压,表示流过电感器L的电流,g表示非线性电阻的导纳。2.5 倍周期将蔡氏电路中的电导值G取最小,同时用示波器观察%1%2的李萨如图形。它相当于由方程x=Vci(t)和y=Vc2(t)消去时间变量得到的空间曲线,在非线性理论中这种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曲线称为相图。“和”的意思是运动状态,相图反应了运动状态的联系。一开始系统存在短暂的稳定状态,示波

14、器上的李萨如图形表现为一个光点。随着G值的增加(电阻减小),李萨如图形表现为接近斜椭圆的图形(见图2.5.1)。它表明系统开始自激振荡,其频率取决于电感与非线性电阻组成的回路特性。倍周期(b)2倍周期(c)4倍周期(d)阵发混沌图251倍周期相图无论是代表稳态的光点还是开始H己振荡的椭圆,都是系统经过一段暂态的终态。示波器显示的是系统进入稳定后的相图。实验和理论证明:只要在各自的对应系统参数下,无论给什么样的激励条件,最终都将落到各白终态极上,故称他们为吸引子。继续增加电导,此时示波器屏幕上出现两个相交的椭圆,运动轨迹线从其中一个椭圆跑到另一个椭圆上。他说明原先的一倍周期变成了2倍周期。这在非

15、线性理论中称为倍周期分岔。它揭开了动力学进入混沌的序幕。继续减小电导,依次出现4倍周期、8倍周期、16倍周期-与阵法混沌。再减小电导值,出现3倍周期,随着1/G的值进一步减小,系统完全进入混沌区。相点貌似无规则游荡不会重复已走过的路。线圈的轨道本身是有界的,其极限集合呈现出奇特的形状,具有某种规律。仍把这种解集称为吸引子,通常叫做奇异吸引子或混沌吸引子。如图252。(a)3倍周期(b)中吸引子(C)双吸引子图252混沌吸引子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作为一个科学术语,它应该被这样描述:混沌是一种运动状态,是确定性中出现的无规律性,其主要特征是动力学特性对初始条件的依赖性非常敏感。一个

16、混沌系统既是确定的乂是不可预测的,也不能分解为两个子系统。通向混沌有三条主要途径:倍周期分岔道路:改变一些系统的参数,使系统周期加倍直到丧失周期性,进入混沌;阵发性道路:在非平衡的系统中,某些参数的变化达到某一临界值时,系统会表现出在时间行为上时而周期时而混沌的状况,最终进入混沌:准周期道路:有茹厄勒塔根斯提出,由于某些参数的变化使得系统有不同频率的震荡相互耦合时,会产生一些新的频率,进而导致混沌。另外还有湍流道路,剪切流转等途径产生混沌。10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3混沌电路的设计与仿真本课题采用Multtsim软件进行混沌电路的设计与仿真。相比传统的混沌电路实验板,采用Multis

17、im学生可以自由地修改电路参数并实时观测实验现象;相比MATLAB、C等编程语言,采用Multisim完成混沌电路实验教学,学生不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和编写程序,只需要在界面中利用软件图形化的功能搭接电路。这将方便学生操作,使学生更易于自主修改实验模型,有助于学生开展探究性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作用。本章节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为蔡氏电路的构建与仿真,笫二部分为改进型蔡氏电路的构建与仿真,改进的蔡氏电路由2个运算放大器(UA741)及电阻组合替代原电感。最后对两种电路的混沌行为进行分析。31蔡氏电路的构建本实验采用蔡氏电路,蔡氏电路是美国贝克莱大学的蔡少棠教授设计的能产生混沌行为的最简单的自制电

18、路,为混沌电路的典型例子,其结构简单,现象明晰,被广泛用于高校的实验教学中。运行Multisim软件,建立仿真文件,构建如图3.1.1所示的电路图,为了观察混沌电路的波形,在仿真平台上添加虚拟示波器,符示波器A,B两个输入通道与需要观测的电路节点相连,通道A观测电容C1两端的电压信号;通道B观测电容C3两端的电压信号。11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3.2蔡氏电路仿真运行软件,观察示波器,在示波器窗口上选择“YAT”模式,进行波形的时域分析:选择“A/B”模式,则显示李萨如图形,进行波形的相位测试。R0的作用是移相,使电容Cl,C3两端的电压信号产生相位差,运放的前级和后级的正、负反馈同时

19、存在,正反馈的大小程度与R0,R7,R12有关,负反馈大小与R8R9R10RU有关,若调节R0的阻值大小,正反馈大小程度就会发生变化,当正反馈程度大于负反馈程度时,电路才能处于震荡状态。蔡氏电路的运动形态因元件的参数值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拓扑性质,可以把电路元件参数值看作控制参数而使蔡氏电路1:作在不同的拓扑结构状态。现在以电阻R0为例,将R0以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讨论。R0=0时,观察到的李萨如图形为一条直线,如图3.2.1所示:图3.2.1R0=0时的仿真结果当R0增大到1.35kQ时,开始出现双引子混沌图形,R0在增大到L35kC之前混沌电路的相图呈单叶周期,这里以RO=lk。为例,如图3.

20、2.2所示:12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电路设计图3.2.2R0=lkQ时的仿真结果R0继续增大,当R=L35K。时,开始出现双引子混沌图形,也就是蝴蝶图像,由13时域波形可看出了混沌振荡的非周期性,如图3.2,3所示:图3.2.3双涡旋混沌吸引子当R0增大到L61kQ时,混沌电路第一次进入四周期运动状态,如图324所示: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电路设计曰«OB.»aalLD.p34叱,士小.工”,23.2.4四周期运动状态14R0逐渐增大到L67k。时,增幅振荡开始,进入一周期运动状态,如图3.2.6所示: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电路设计3.2.6一周期运动状态R0增大到

21、1.71k。时,相图为稳定焦点,呈蝌蚪形,为衰减振荡,最终成为不动点,如图3.2.7所示:3.2.7R0=1.71kQ时的仿真结果通过以上数据和图案我们可以发现,当我们改变初始电路参数时,混沌现象中的电路是非周期性的,时而稳定,时而混乱,虽然出现平衡点,但并不稳定。在理想实验条件下观察到了不同参数条件下出现的极限环,单吸引子,双吸引子,奇异吸引子等一系列不同混沌现象。随着混沌电路电感值的减小,混沌现象提前,边界化也越明显。15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3.3 改进型蔡氏电路的构建改进型蔡氏电路如图3.3.1所示,改进的蔡氏电路使用2个UA741和1个5011F的电容,3个1k。电阻和1个

22、200。电阻替代原电感,经过调节可呈现混沌现象。运行Multisim软件,再次建立仿真文件,构建如图331所示的电路图,为了观察混沌电路的波形,在仿真平台上添加虚拟示波器,将示波器A,B两个输入通道与需要观测的电路节点相连,通道A观测电容C2两端的电压信号;通道B观测电容C3两端的3.4 改进型蔡氏电路仿真这里我们重复3.2节的仿真步骤,这里我们以从小到大的顺序调节R6的值来观察混沌电跻的行为。R6=O时,观察到的李萨如图形为一条直线,如图341所示:16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电路设计当R6增大到L4kC时,开始出现双引子混沌图形,R6在增大到L4kC之前混沌电路的相图呈单叶周期,这里以R6

23、=L2kQ为例,如图342所示:图3.4.2R6=1.2kQ时的仿真结果R6继续增大,当R=1.4KQ时,开始出现双引子混沌图形,也就是蝴蝶图像,由17时域波形可看出了混沌振荡的非周期性,如图3.4.3所示: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电路设计WXSQ1>5】图343双涡旋混沌吸引子当R6增大到L65kQ时,混沌电路第一次进入四周期运动状态,如图3.4.4所示:n厂nj&a=k;nfeudt<t|*平o、KI正京叵画工183.4.4四周期运动状态R=1.68kC时,混沌电路第一次进入二周期运动状态,如图3.4.5所示:WH通声A溷g»J?:5F4Hit:§g

24、而hMBSD«SflrlBHL345二周期运动状态R6逐渐增大到1.7k。时,增幅振荡开始,进入一周期运动状态,如图346所示: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混沌电路设计M芥XSCISOIXVCI一*N3_抬血卷:幡i:M时星也2A皿gtiei沂、勤心保槌、rlMoMb:0伤,&iw法同伏公9lagn-nnilSM.MTe2.3MVam/o4oovBi*Ail9fW:13和g240,毗:修闻Jy的hr拗电»<3913法篦08田LoH川匕匚丽I,小土豆区丁画|0nE京:的无I3.4.6一周期运动状态R6增大到L75kC时,相图为稳定焦点,呈蝌蚪形,为衰减振荡,最终成为不动

25、点,如图347所示:=itHXXIFffHML347R6=1.71kQ时的仿真结果由以上仿真分析和实验可见,当选择适当的电路参数时,改进的蔡氏电路的动态特性出现混沌现象,吸引子具有双涡旋结构,本实验通过改进简单的电路产生混沌,讨论了产生混沌的过程与途径,同时了解非线性电阻对产生混沌的作用,了解混沌现象的一些基本特性。19混沌电路设计现代电路理论设计论文4分析与总结混沌大体包含以下一些主要内容:系统进行着貌似无归律的运动,但决定其运动规律的基础动力学却是决定论的;具体结果敏感地依赖初始条件,从而其长期行为具有不可预测性:这种不可预测性并非由外界噪声引起的:系统的长期行为具有某些全局和普适性的特征

26、,这些特征与初始条件无关。混沌在相图上的表现为轨道在某侧绕几圈似乎是随机的,但这种随机性和真正随机系统中不可预测的无规律乂不相同。因为相点貌似无规律地游荡,不会重复已走过的路,但并不是以连续概率分布在相平面上随机行走,类似“线圈”的轨道本身是有界的,显然其中有某些规律。在本次实验中,我初步了解了混沌的一些知识,并对混沌的理论和实际应用产生了兴趣。在实验后,通过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到,20多年来,混沌一宜是举世瞩目的前沿课题和研究热点,它揭示了自然界及人类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发杂性、有序与无序的统一、稳定性与随机性的统一,拓宽了人们的视野,加深了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混沌现象在非线性科学中指的是一种确定的但不可预测的运动状态。它的外在表现和纯粹的随机运动很相似,即都不可预测。但和随机运动不同的是,混沌运动在动力学上是确定的,它的不可预测性是来源于运动的不稳定性。或者说混沌系统对无限小的初值变动和微绕也具于敏感性,无论多小的扰动在长时间以后,也会使系统彻底偏离原来的演化方向。混沌现象是自然界中的普遍现象,天气变化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