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1页
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2页
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3页
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4页
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第一章一、思考题1 .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究中你有哪些思考和想法?答:对管理会计的定义从狭义的管理会计阶段发展到广义的管理会计阶段,我们可以看出,这一过程是一个广泛引入和应用相邻学科的新的方法从而不断丰富学科本身内容的过程,是一个伴随着社会经济环境变化和经济管理理论等多学科理论的发展而发展的过程。管理会计是适应企业管理发展的要求而产生和不断完善、发展的。新的管理理论的产生及推广运用总是源于企业实践的需要,并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相应地,管理会计的理论与技术方法也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必然推动着管理会计定义不断丰富、清晰、完整,促进管理会计基本理论框架的建立与完善。

2、所以,从管理会计定义的历史研窕来看,结合管理会计各个阶段的变化和发展,我们觉得可以更好地预测未来管理会计工作的变动趋势和管理会计以后研究的演变,除了了解过往、以史为鉴,更重要的是寻找管理会计发展的动因和规律,并能够把握未来的发展方向。2 .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你认为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何种地位?答:从管理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和管理会计学科课程体系的内容设计看,管理会计人员只有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才能成功进行以使用价值管理为基础的价值管理,实现管理会计的目标,履行管理会计人员职能和重要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提供客观的信息、有效参与决策的重要作用。特别

3、是,当信息也成为企业的竞争力之一时,管理会计人员的作用也就逐渐从辅助性决策支持者转为积极的商业伙伴,通过发现企业持续改进的机会和评价稀缺资源的最佳使用方案而促进企业各种变革的展开。由于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和独立程度不同,导致会计职业道德有不同程度的欠缺。单位负责人的道德水准较高,单位的人事政策对管理会计人员的任用和选拔比较重视,管理会计人员在单位中的地位较高,其独立性较强,就有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其在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如果管理会计人员的独立性受到很大制约,就不利于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水平的提高。因为管理会计人员的工作完全在单位负责人的领导、管理之下,具有天然

4、的从属性,单位负责人享有独立的人事分配权和劳动用工权,管理会计人员对于“老板”是不具有监督职能的,充其量只具有建议功能。这种情况,严格地讲,虽也表现出管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上的缺欠,但主要不是管理会计人员自身职业道德缺欠,而主要是比管理会计人员握有更大权力的单位负责人道德缺欠造成的。这会导致管理会计人员在企业管理中处于两难的尴尬地位。3 .经济理论对管理会计的产生和发展有哪些重要影响?你从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答:古典组织理论特别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促使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表现出来。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

5、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和差异分析。为适应企业管理重心由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转到提高经济效益的需要,西方管理理论出现了行为科学、系统理论、决策理论,使得管理会计的理论体系逐渐完善,内容更加丰富,逐步形成了预测、决策、预算、控制、考核、评价的管理会计体系。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战略管理的理论有了长足发展,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是企业战略管理的基本点。因而,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协助企业管理层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管理业绩。3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从中得到的启示:管理会计的历史证明,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受社会实践及经

6、济理论的双重影响:一方面,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加强企业管理;另一方面,经济理论的形成又使这种要求得以实现。管理会计在其形成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无不体现着这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会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而发展;另一方面,只有新的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技术方法发展了,才能满足新的管理理论实践的需要。在经济理论与管理会计演化的历史长河中,经济理论历来揭示经济的本质及运行目标,而管理会计则为体现这种本质并为其顺利运行提供理论和技术方法上的保障。4 .科学管理理论对现代管理会计有哪些重要影响?这些影响在管理会计的不同发展阶段是如何表现的?答: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与发展对管理会计的形成与发展在理论

7、上起着奠基和指导作用,在方法上赋予它现代化的方法与技术,从而使它能够突破传统会计框架的局限,在会计领域孕育出一个崭新的体系,以适应并服务于当代社会经济高速发展的需要。在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古典组织理论特别是科学管理理论的出现促使现代会计分化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现代会计的管理职能得以表现出来。该阶段,管理会计以成本控制为基本特征,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工作效率为目的,其主要内容包括标准成本、预算控制、差异分析。在以预测、决策为基本特征的管理会计阶段,以标准成本制度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控制继续得到了强化并有了新的发展。责任会计将行为科学的理论与管理控制的理论结合起来,不仅进一步加强了

8、对企业经营的全面控制(不仅仅是成本控制),而且将责任者的责、权、利结合起来,考核、评价责任者的工作业绩,从而极大地激发了经营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代管理科学的形成和发展对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形成和发展在理论上起着奠基和指导的作用,其中,赫伯特西蒙(HerbertASimon)的管理决策理论对决策性管理会计的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进行科学的决策分析,必须采用不同于对外报告所使用的方法来收集和计算成本数据,以供内部管理使用,于是,变动成本法应运而生,并成为现代管理会计中规划和控制经济活动的重要工具。在重视环境适应性为基本特征的战略管理会计阶段,随着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国际化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战略

9、管理重视环境对企业经营的影响,从战略的角度综合利用企业内外部信息进行管理活动;而会计信息系统是一个不可或缺的决策支持系统。因此,战略管理的形成导致了对战略管理会计的需要。战略管理会计运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收集、加工、整理与战略管理相关的各种信息,并据此协助企业管理层确立战略目标、进行战略规划、评价管理业绩。5 .战略选择和战术安排如何才能在管理会计中有效结合?答:战略管理会计是在知识经济和网络革命的宏观背景下,为适应企业战略管理的迫切需要而产生的。它承袭了战略管理的主要思想,突破了战术管理会计的局限性,拓宽了战术管理会计的活动空间,无论在管理观念上,还是在管理方法和管理内容上都有新的突破。尽管如

10、此,战略管理会计并不会完全取代战术管理会计,只会进一步促进管理会计的完善和发展,因为战略管理会计是站在全球高度,从战略角度寻求企业整体竞争优势,致力于“知彼”,而战术管理会计则注重企业内部管理,致力于“知己”;一个是战略,一个是战术,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共同服务于企业管理,进一步促进管理会计的发展和完善。战略选择和战术安排必须在管理会计中有效结合,原因在于现代企业内部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本身都需要战术管理会计及其提供的信息资源。管理会计作为决策支持系统的性质并未发生改变,信息支持和控制仍是其两大基本职能。企业的战略决策仍要由企业管理层综合各方面信息做出。当然,这种职能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简单重

11、复,而是一次重大的功能扩展。从范围上看,它跳出了单一企业这一狭小的空间范围,将视角更多地投向了影响企业的外部环境,密切关注整个市场和竞争对手的动向,运用战略管理会计的方法时要结合竞争对手的情况来进行,比如预测时要充分考虑各种影响未来趋势的因素,系统全面地对市场需求做出预测,充分认识潜在市场机会和各种竞争状况的变化,对企业风险进行充分估计。从时间上看,它超越了单一期间的界限,着重从多期竞争地位的变化中把握企业未来的发展方向,注重企业持久竞争优势的取得和保持,着眼于企业长期发展,有时甚至会牺牲一些短期利益。战术管理会计将管理会计方法引向工业界、商业界和学术界,而战略管理会计又将工业界、商业界和学术

12、界带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这一崭新的时代。6 .如何理解管理会计对象的复合性?复合性表现在哪些管理会计内容和方法上?请举例说明。3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答:从实践角度看,管理会计的对象具有复合性的特点。一方面,管理会计致力于使用价值生产和交换过程的优化,强调加强作业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生产和工作效率。作业管理必然强调有用作业和无用作业的区分,并致力于消除无用作业。为此,必须按生产经营的内在联系,设计作业环节和作业链,为作业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实施奠定基础。可以说,作业管理使管理会计的重新构架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在价值形成和价值增值过程中,管理会计强调加强价值管理,其目的在于提高经济效益,实

13、现价值的最大增值。因此,价值管理必然强调价值转移、价值增值与价值损耗之间的关系:价值转移是价值增值的前提,减少价值损耗是价值增值的手段。为此,必须按照价值转移和增值的环节,设计价值环节和价值链。可以说,价值管理使管理会计的重新构架成为现实。正是因为管理会计对象具有的复合性,才使得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得以统一,构成完整的管理会计对象,并得以与其他学科区别开来。一方面,价值环节和价值链与作业环节和作业链密切联系,基本形成一一对应的关系;另一方面,价值的增值取决于作业环节的减少和无用作业的消除(当然,整个纵向价值链的优化也是价值增值的重要方面),因为作业环节的减少和无用作业的消除将减少资源的耗费,在整

14、个纵向价值链的价值增值额不变的情况下,必然会增加企业的价值增值额。可以说,作业管理和价值管理是管理会计的两个轮子。7 .当准确性和及时性发生矛盾时,你将如何决策?答:准确性是指管理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在相关范围内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信息总是越精确越好,但要考虑到及时性及获取高精度信息所需的处理成本,因而在管理会计中,信息的准确性以决策的正确性为标准。由于企业管理中的决策问题千差万别,对管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也就难以有一个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标准。“不影响决策的正确性”就是管理会计信息的“有效使用范围”。正是基于这一特性,管理会计可以采用近似的方法来获取所需信息的近似值或估计值,以此来简化信息的处理程

15、序,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降低信息的处理成本。及时性是指管理会计必须为管理者决策提供最为及时、迅速的信息。管理会计中,有些信息是常规需要的,可设定必要的精度,在信息成本一效益平衡性原则约束下,通过程序化方式予以提供。对于大量的非常规需要的信息,为了及时提供,往往采用近似的获取估计值或近似值。管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以满足管理的需要为标准,没有固定的时间标准和精确性标准。及时信息有利于正确的决策;相反,过时的信息则会导致决策的失误。在准确性和及时性之间,管理会计会更加重视及时性,甚至愿意牺牲部分准确性以换取信息的及时性。提高信息的及时性,可以通过缩短信息的经历时间来完成。信息的经历时间由两部分组成:间

16、隔时间和延迟时间。间隔时间是指编制彼此相毗连报告的时间差;延迟时间是指处理数据、编制报表和分发报告所必需的时间。有效地缩短上述两个部分的时间间隔,就可以提高管理会计的及时性。8 .现在有人以网络经济的快速性和短暂性(如在网络经济中,某一企业可以因一项业务的发生而设立,又因该业务的完成而清盘)来否定会计分期假设,你是怎么看的?答:由于虚拟企业尚不能纳入现代会计核算的范畴,因此也就谈不上其对会计基本假设产生冲击了。具体分析如下。(1)虚拟企业作为一个虚拟的临时性的合作组织形式,无法提出一个完整的会计目标的概念。1)从国家的角度:虚拟企业的虚拟性使得政府无法对其进行监管,但是国家若监管好全部的组成虚

17、拟企业的实体公司或实体企业,完全可以达到进行宏观经济调控的目的。而且,在网络经济时代能够实实在在地执行国家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依然还是原有的实体公司或实体企业,国家不需要虚拟企业提供会计信息。2)从企业外部的债权人和投资人角度:网络经济时代,债权人和投资人进行信贷和投资的对象依然是实体公司或实体企业。由于虚拟企业不具备法人资格,企业外部债权人和投资人无法对其进行信贷和投资,因此就谈不上虚拟企业对外提供有利于债权人和投资人决策的财务信息的需要。3)从内部管理者的角度:虚拟企业的高层人员只是一些原来实体公司的首脑精英,他们为了各自的利益组建虚拟企业,一旦交易完成,虚拟企业就消失了。整个虚拟企业并没

18、有统一的经营战略,也不存在统一的内部管理者,因此内部管理所需的信息极为有限。由此可见,虚拟企业并不能提出一个完整的“会计目标”的概念。(2)虚拟企业和实体公司是网络经济时代社会经济的两面,一面是虚的,一面是实的。为此,若将虚拟企业纳入会计核算的范畴,就会产生以下两个问题:1 )同一事物通过虚实两方面的反映,重复了大量的会计核算,浪费了社会资源;5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2 )虚拟企业的会计信息是不够可靠、不够全面的。更重要的是,网络经济时代,只要紧紧抓住实实在在的一面,依然可以实现会计目标。综上所述,虚拟企业不能提出完整的会计目标,只是两个或多个实体公司的“倒影”,尚不能纳入现代会计核

19、算的范畴,故而根本谈不上虚拟企业对会计基本假设有关内容的冲击。9.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的区别与联系说明了什么?答:讨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区别与联系,不仅是为了从理论上把握它们各自的特定内涵,更重要的是为了行之有效地开展会计工作,尤其是管理会计工作,充分发挥其职能作用。在我国,管理会计工作尚处于起步阶段,企业没有专设的机构和人员负责此项工作,只能由财务会计人员兼做,这样势必妨碍管理会计工作的顺利开展。随着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确立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管理会计工作将日益显示其重要性和无可替代的作用,企业设立专门的管理会计机构,也将成为完全必要且非常可能的事情。10.管理会计与财务

20、会计在管理中能否结合应用?请列举一些事例予以说明。答:管理会计与财务会计在管理中可以结合应用。例如,从会计职能角度看,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是互相渗透的。所谓会计职能,即会计在经济管理中所具有的功能,是会计本质的外在表现形式。财务会计的职能是核算与监督,而管理会计的职能是计划、控制、决策。核算是为企业决策、计划奠定基础,而监督则是为企业在整个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合理性、合法性和有效性进行的控制。同时,决策、计划和控制又为企业的核算和监督提供了依据,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合作的关系。在当今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企业要求生存、求发展,就必须加强内部管理,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为此,企业应改变过去那种只局限于

21、以传统会计(也称财务会计)对生产经营过程进行如实地反映,而应该运用专门的管理会计方法,即以财务会计为基础进行预算分析,确定各方面的责任目标,建立责任中心,并对其进行控制、调节、分析、考核和评价,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由此可见,管理会计经常直接应用财务会计的记账、算账和报账的资料进行分析研究,并根据这些资料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延伸,使它们更有效地为加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这从理论上说明管理会计是在财务会计的基础上执行的,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各种职能相互配合所发挥的作用,只有两者相互渗透、相互配合,才能使企业的发展达到最优经济效益。第二章一、思考题1.请阐述按成本性态划分后,企业全部成本可分为几类?各自的含义、

22、构成和相关范围是什么?答:成本性态也称为成本习性,是指成本的总额对业务总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按成本性态可以将企业的全部成本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类。(1)固定成本是指其总额在一定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不受业务量变动的影响而保持固定不变的成本。但是符合固定成本概念的支出在“固定性”的强弱上还是有差别的,5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所以根据这种差别又将固定成本细分为酌量性固定成本和约束性固定成本。酌量性固定成本也称为选择性固定成本或者任意性固定成本,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约束性固定成本与酌量性固定成本相反,是指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

23、的固定成本,因而也称为承诺性固定成本,它是企业维持正常生产经营能力所必须负担的最低固定成本,其支出的大小只取决于企业生产经营的规模与质量,因而具有很大的约束性,企业管理当局不能改变其数额。固定成本的“固定性”不是绝对的,而是有限定条件的,这种限定条件在管理会计中叫做相关范围,表现为一定的期间范围和一定的空间范围。就期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期间内具有固定性。从较长时间看,所有成本都具有变动性,即使#/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约束性”很强的约束性固定成本也是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正常成长的企业,其经营能力无论是从规模上还是从质量上均会发生变化:厂房势必扩大、设备势必更新、行政

24、管理人员也可能增加,这些均会导致折旧费用、财产保险费、不动产税以及行政管理人员薪金的增加。经营能力的逆向变化也会导致上述费用发生变化。就空间范围而言,固定成本表现为在某一特定业务量水平内具有固定性。业务量一旦超出这一水平,同样势必扩大厂房等,这样,相应的费用也会增加。业务量的变化,无论是渐变还是突变,总是表现在特定的期间内,就固定成本的时间范围限定和空间范围限定而言,空间范围的限定更具有实质意义。(2)变动成本是在一定的期间和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总额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的成本。借助固定成本的分类思想,变动成本也可以分为酌量性变动成本和约束性变动成本。酌量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

25、可以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如按产量计酬的工人薪金、按销售收入的一定比例计算的销售佣金等。约束性变动成本是指企业管理当局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变动成本。这类成本通常表现为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直接物耗成本,以直接材料成本最为典型。与固定成本一样,变动成本的变动性,即“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正比例变动”也有其相关范围。也就是说,变动成本总额与业务量之间的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即完全线性关系)只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实现的,超出这一业务量范围,两者之间就可能不存在这种正比例变动关系。3)混合成本,顾名思义是指那些“混合”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种不同性质的成本。混合成本根据其发生的具体情况,通常可以分为三

26、类:第一类是半变动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通常有个基数部分,它不随业务量的变化而变化,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在基数部分以上,则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呈正比例变化,又呈现出变化成本性态。第二类是半固定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在一定业务量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是不变的,体现着固定成本性态;但当业务量的增长达到一定限额时,其发生额会突然跃升到一个新的水平;然后在业务量增长的一定限度内(即一个新的相关范围内),其发生额的数量保持不变,直到另一个新的跃升为止。第三类是延伸变动成本。此类成本的特征是在业务量的某一临界点以下表现为固定成本,超过这一临界点则表现为变动成本。混合成本也有其相关范围,正如上述半变动成本、半

27、固定成本和延伸变动成本定义中讲到的,它们的固定性体现在一定的业务量范围内,如果突破了这个限制,就会表现出一定的变动性。2.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有几种?相互之间的区别和各自的优缺点是什么?答:混合成本的分解方法很多,通常有历史成本法、账户分析法和工程分析法。历史成本法的基本做法是,根据以往若干时期的数据所表现出来的实际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来描述成本的性态,并以此来确定决策所需要的未来成本数据。其基本原理是,在既定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设计的条件下,历史数据可以比较准确地表达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只要生产流程和工艺不变,还可以准确地预计未来成本将随着业务量的变化而发生怎样的变化。历史成本法通常

28、又分为高低点法、散布图法和回归直线法三种。账户分析法是根据各个成本、费用账户的内容,直接判断其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从而确定其成本性态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基本做法是,根据各有关成本账户的具体内容,判断其特征是更接近于固定成本还是更接近于变动成本,进而直接将其确定为固定成本或变动成本。工程分析法是运用工业工程的研究方法来研究影响各有关成本项目数额大小的每个因素,#/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并在此基础上直接估算出固定成本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分解方法。历史成本法的优点:只要有相关的历史成本数据,根据相关公式就可以求出对应的数学模型,从而预测未来成本;由于成本的分解主要运用函数或回归方程的知识

29、,所以过程比较简单。缺点:在缺乏历史成本数据的情况下不能使用此方法;当历史成本具有无效或者不正常的项目时,会影响估计成本的准确性。账户分析法的优点:是混合分解的诸多方法中最为简单的一种,只要有相关历史成本费用账户信息,就可以分解混合成本。缺点:在缺乏历史成本数据的情况下不能使用此方法;当历史成本具有无效或者不正常的项目时,会影响估计成本的准确性;分析结果的可靠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关分析人员的判断能力,可能会有一定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工程分析法的优点:在缺乏历史成本数据的情况下也可以分解混合成本,同时,工程分析法还可以对历史成本分析的结论进行验证;由于其基本原理可以排除无效或非正常的成本数据,分析

30、结果更具有客观性、科学性和先进性。7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缺点:工程分析法的分析成本很高,需要投入很多人力、物力和时间对投入产出过程进行观察分析;对于不能直接将其归属于特定投入产出过程的成本,或属于不能单独进行观察的联合过程中的成本,如各种间接成本,不能使用工程分析法。3.请从产生的原因和各自的特点出发,阐述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的内涵、适用范围和对企业的影响,并解释在当今会计制度框架下如何使用变动成本法。答:完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计算上,不仅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还包括全部的制造费用(变动性的制造费用和固定性的制造费用)。变动成本法,是指在产品成本的计算

31、上,只包括产品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中的变动性部分,而不包括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制造费用中的固定性部分被视为期间费用而从相应期间的收入中全部扣除。适用范围:完全成本法适用于重视生产过程的企业,或对于固定性制造费用不需要分配、固定性制造费用的分配可以划分清楚的生产企业。另外,由于完全成本法符合我国税法对于成本核算的要求,所以对于想要简化企业税后调整过程的企业,也可使用完全成本法核算成本。变动成本法适用于企业在短期决策中作出正确判断,因为在完全成本法下计算的利润会受到企业存货的影响,所以它所提供的成本信息不利于决策。如果一个企业希望通过制定标准成本和费用预算来全面加强企

32、业成本管理,那么变动成本法可以满足这个需求。对企业的影响:(1)产品成本不同。完全成本法将所有成本分为制造成本和非制造成本两大类,将制造成本完全计入产品成本,而将非制造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全额计入当期损益。变动成本法则是先将制造成本按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两类,再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计入产品成本,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成本一起列为期间费用。(2)存货成本不同。采用变动成本法,不论是库存产成品、在产品还是已销产品,其成本均只包括制造成本中的变动部分,期末存货计价也只是这一部分。而采用完全成本法,成本中均包括了一定份额的固定性制造费用。很显然,变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必然小于完

33、全成本法下的期末存货计价。(3)各期损益不同。变动成本法下固定成本的补偿由当期销售的产品承担,而完全成本法下对固定成本的补偿是由当期生产的产品承担,期末未销售的产品与当期已销售的产品承担相同的份额。这两种方法对损益计算的影响程度取决于产量和销量的均衡程度,且表现为相关关系,即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就越小,反之则越大。第三章一、思考题1 .本一量一利分析的基本假设有哪些?说明它们的具体含义。答:本一量一利分析的基本假设主要包括:(1)相关范围假设,即本一量一利分析中对成本性态的划分都是在一定的相关范围之内的。相关范围假设同时又包含了“期间”假设和“业务量”假设两层含义。(2

34、)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3)产销平衡假设。由于本一量一利分析中的“量”指的是销售数量而非生产数量,在销售价格不变的7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情况下,这个量也就是销售收入。本一量一利分析的核心是分析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但产量这一业务量的变动无论是对固定成本还是变动成本都可能产生影响,这种影响当然也会影响到收入与成本之间的对比关系。所以从销售数量的角度进行本一量一利分析时,就必须假定产销关系平衡。(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本假设是指在一个多品种生产和销售的企业中,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在总成本中

35、所占的比重不会发生变化。上述假设的背后都暗藏着一个共同的假设,就是:假设企业的全部成本可以合理地或者说比较准确地分解为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2 .盈亏临界点分析在企业经营决策中有什么作用?试结合具体实例进行分析。#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答:盈亏临界点又叫盈亏分歧点、保本点等,是指企业的经营规模(销售量)刚好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就是根据成本、销售收入、利润等因素之间的函数关系,预测企业在怎样的情况下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盈亏临界点分析所提供的信息,对于企业合理计划和有效控制经营过程极为有用,如预测成本、收入、利润和预计售价、销量、成本水平的变动对利润的影响,等等。应该指

36、出的是,盈亏临界点分析是在研究成本、销售收入与利润三者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的,所以除了销售量因素外,销售价格、固定成本与变动成本诸因素的变动,同时可以使企业达到不盈不亏的状态,只不过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某一因素与其他因素之间表现为互为因果关系。例如,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现有相关数据如下,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60000元,那么该企业要至少销售多少件产品才能开始盈利呢?这里我们就要运用盈亏临界点分析来确定企业在固定成本总额现有条件下的保本点。根据销售量的临界值公式丫=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求出产品销售量临界值为2000件,如果销售量低于2000件,企业将

37、会发生亏损。3 .盈亏临界图的几种形式的使用条件分别是什么?它们在进行盈亏临界点分析时起到了什么作用?结合实例进行分析。答:盈亏临界图根据数据的特征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传统式、贡献毛益式、利量式和单位式。使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需要知道企业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即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的函数关系)。企业的利润高低取决于销售收入与总成本之间的对比,所以在传统式盈亏临界图中,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就是盈亏临界点,此时企业不盈利也不亏损。而当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不变时,销售量越大,实现的利润就越多。使用贡献毛益式盈亏临界图要知道企业总收入线、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通过变动成本线和固定成本可以知道企业总成

38、本线,总成本线和总收入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与传统式不同的是,贡献毛益式强调的是贡献毛益及其形成过程。因为贡献毛益是总收入与变动成本之差,所以盈亏临界点就是贡献毛益刚好等于固定成本的点,超过盈亏临界点的贡献毛益大于固定成本,也就实现了利润。使用利量式盈亏临界图不需要知道总成本和总收入与销售量之间的函数关系,只要知道利润与销售量的关系即可。它是最简单的盈亏临界图,利于企业管理者理解。当销售量为零时,企业亏损值为固定成本,随着销售量的增加,当利润线与横轴相交时,企业利润为零,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使用单位式盈亏临界图只要知道企业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单位产品固定成本与销售量之间的关系即可。单位成

39、本线此时为一条平行于横轴的直线,单位产品固定成本却是一条曲线,通过这两条线的叠加,可以得到企业产品的单位成本线。产品单价线与单位成本线的交点即为盈亏临界点。通过上述内容,我们知道企业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都会对盈亏临界点分析产生影响。当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或单价提高,都会使盈亏临界点左移;反之,则盈亏临界点会右移。4 .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单价、销售量的变化对利润的变化有什么影响?比较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答: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单价和销售量的变化,都会对利润产生影响,但在影响程度上存在差别。有的因素虽然发生了较小的变动,却能导致利润发生很大变化。也就是说,利润对这些因素的变

40、化很敏感,这些因素也称为敏感因素。通常情况下,我们用敏感系数反映利润对这些因素变化的敏感程度。敏感系数等于目标值变动百分比与因素值变动百分比之比。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求得:固定成本敏感系数=-FC/P单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VXPVC单价敏感系数=VXPSP销售量敏感系数=丫乂(SP-VC)/P下面举例说明利润对这些因素的敏感程度的大小。假设某企业为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企业。计划年度预计有关数据如下:销售量为5000件,单价为50元,单位变动成本为20元,固定成本为60000元,企业目标利润为50000元。当各因素分别增长20%时,各因素的敏感系数分别为:固定成本敏感系数=-1单

41、位变动成本敏感系数=-3单价敏感系数=5销售量敏感系数=29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上述四个因素按敏感系数排列的顺序是:单价单位变动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其中,敏感系数为正值,表示该因素与利润同方向变动;敏感系数为负值,表示该因素与利润反方向变动。在进行敏感程度分析时,敏感系数是正是负无关紧要,关键是看敏感系数绝对值的大小,越大则说明敏感程度越高。同时,上述敏感系数大小的排序是在例题所设定的条件下的结果,如果条件发生了变化,则各因素的敏感系数之间的排列顺序也可能发生变化。在通常情况下,单价的敏感系数最大。单价的敏感系数大于销售量的敏感系数,这一结论可以从敏感系数公式得到。同时,在企业正

42、常经营时,丫乂$既大于尸(:,又大于VXVC;否则,企业可能将连简单再生产都难以维持,现金流也可能发生严重的困难。所以,涨价是企业提高盈利的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而价格下跌则是企业最大的威胁。5 .通过本章的学习,说明本一量一利分析的优点和局限性,列举实例进行说明。答:本一量一利分析,即成本一业务量一利润分析,是指在成本按其成本性态划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基础上,以数量化的会计模型和图形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销售单价、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性联系的一种分析方法。优点:(1)通过本一量一利可以使企业对其保本点进行分析。进行保本点分析,可以为企业管理当局提供未来期间为防止发生亏损应

43、完成的最小极限业务量信息,同时也能为审视企业未来经营的安全程度和目标利润分析创造条件。(2)还可以利用本一量一利对企业保利点进行分析,即在产品销售价格和现有生产能力确定的情况下,预计确保完成目标利润能够实现而需要达到的销售收入和销售量。(3)现实经济生活中,影响企业利润的各个因素都在不断变化,通过本一量一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可以分析当一种因素发生变化时,目标值是如何变化以及变化的幅度有多大。局限性:本一量一利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是建立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的,即:(1)相关范围假设;(2)模型线性假设,具体包括固定成本不变假设、变动成本与业务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销售收入与销售数量呈完全线性关系假设

44、;(3)产销平衡假设;(4)品种结构不变假设。但是实际经济活动中,不可能完全满足上面的条件。这就需要企业在实际运用本一量一利模型分析问题时,要结合自身特点,适当修正模型。下面以模型线性假设为例来说明问题。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产品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数据如表32所示,如何确定其保本点?项目销售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固定成本(元)预计值15141096000050000概率0.80.20.70.30.30.7通过计算可以得到表33:单价(元)单位变动成本(元)固定成本(元)组合保本点销售量(件)联合概率期望值(件)1510500001100000.392392015106000

45、02120000.168201615950000383330.1681400159600004100000.0727201410500005125000.09812259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1410600006150000.042630149500007100000.042420149600008120000.018216预测盈亏临界销售量10547由上述分析可以知道,在不确定条件下运用概率分析的方法进行本一量一利分析,考虑了多种可能及其概率,工作量很大。11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6.敏感性分析在企业利润规划时是如何发挥作用的?请具体分析。答:敏感性分析,是分析当某一因素

46、发生变化时,会引起目标值发生什么样的变化以及变化程度如何。本一量一利分析中的敏感性分析主要研究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有关因素发生多大变化时会使企业由盈利变为亏损,即保本点问题;二是有关因素变化对利润变化的影响程度。当企业进行利润规划时,可以从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这四个方面控制。因为销售量是与利润同方向变动的,所以销售量的临界值实际上是实现目标利润的销售量最小值。其中,最小销售量=(目标利润+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同销售量一样,单价也是与利润同方向变动的,所以单价的临界值实际上是指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价最小值。其中,最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单

47、位变动成本与利润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单位变价成本临界值实际上是指实现目标利润的单位变动成本的最大值。其中,最大单位变动成本=单价一(目标利润+固定成本)/销售量。固定成本与利润是反方向变动的,所以固定成本临界值实际上是实现目标利润的固定成本最大值。其中,最大固定成本=(单价一单位变动成本)X销售量一目标利润。假设某企业生产和销售单一产品,现有数据为:单价20元,单位变动成本12元,固定成本28000元,如果企业要实现目标利润16000元,试确定销售量、单价、单位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在其他三个因素不变的条件下,销售量=5500件,单价=208元,单位变动成本=112元,固定成本=24000元。第

48、四章思考题1 .试述销售预测的意义。答:(1)销售预测是企业经营预测的起点和基础。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与商品的销售密切相关。因此,销售预测是经营预测的起点和基础。无论是产品成本预测、利润预测,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都不可避免地与销售预测的内容和结果紧密相连。只有在搞好销售预测的前提下,才能相互衔接开展好其他各项经营预测。销售预测的正确与否,直接或间接地关系到其他各项经营预测的质量。在以销定产的方式下,对企业产品销售的预测对于其他预测(产品成本预测、利润预测,以及资金需要量的预测)起着决定性的作用。(2)销售预测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最重要的依据。搞好销售预测,不仅有利于提高企业经营决策的科学性,而且

49、此项预测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济效益,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通过销售预测,可以全面掌握产品市场需求的基本动态和产品销售变化的一般规律,以确定生产计划和其他有关计划,合理安排有关产品的生产、销售活动,做到以销定产,产销平衡。因此,销售预测是制定企业经营决策最重要的依据。2 .试述定性销售预测和定量销售预测的优缺点。答:(1)定性分析法又称非数量分析法,它主要是依靠预测人员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以及主观的分析判断能力,在考虑到政治经济形势、市场变化、经政策、消费倾向等对经营影响的前提下,对事物的性质和发展趋势进行预测和推9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测的分析方法。定性销售预测方法又分为判断分析法和

50、调查分析法两大类。定性预测的优点在于注意对当期事物发展变化的把握,在资料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加快预测速度;缺点是容易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科学依据不足,准确性、可靠性较差。11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2)定量销售预测也称数量分析法。它主要是应用数学的方法,对与销售有关的各种经济信息进行科学的加工处理,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充分揭示各有关变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并作出相应预测结论。定量预测基本上分为:趋势预测分析法、因果预测分析法、季节预测分析法和购买力指数法。定量预测的优点是结果的客观性。但由于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并非所有影响因素都可以通过定量进行分析,某些因素(例如,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动、消费倾

51、向、市场前景、宏观环境的变化等)只有定性的特征,定量预测比较机械,难以预测事物性质的发展变化;再者,定量分析也存在其本身的局限性,任何数学方法都不能概括所有的复杂的经济变化情况。如果不结合预测期间的政治、经济、市场以及政策方面的变化情况,必然会导致预测结果脱离客观实际。所以,我们必须根据具体情况,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方法结合起来使用,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3 .试述销售预测应注意的问题。答:(1)要针对不同的预测对象,根据所掌握资料的特点,选择适宜的预测方法。(2)预测分析中所应用的数学方法不是搞数字游戏。我们必须将定性预测和定量预测的方法结合起来加以运用,才能取得较好的预测效果。因为任何数

52、字方法都是以历史资料作为基础来预测的。如果不考虑预测期间在政治、经济、市场和政策方面可能发生的一些重大变化预测的结果就会脱离实际。4 .试述成本预测的重要性及步骤。答:(1)搞好成本预测对提高企业成本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1)成本预测是进行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的基础。产品成本高低是决定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现代成本管理不仅要分析成本升降的原因,还要重视未来的成本规划,对企业的产品成本水平和变化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科学的预测是进行正确决策的依据。成本预测是成本决策的前提,成本计划是成本决策的具体化。成本预测是企业进行产品设计方案选择、零件外购或自制、是否增加新设备、新产品是否投产等决

53、策的基础,为编制成本计划、进行成本控制、成本分析和成本考核提供科学依据,使其建立在客观实际的基础之上。2)搞好成本预测有利于加强成本管理和提高经济效益。搞好成本预测工作,不仅可以帮助企业选择成本最低、经济效益最好的产品,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而且便于加强对成本的事前控制,克服盲目性,增强预见性,尽可能消除生产经营中可能发生的损失和浪费因素,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2)一般来说,成本预测的步骤包括:1)根据企业的经营总目标,提出初选的目标成本;2)初步预测在当前生产经营条件下成本可能达到的水平,并找出与初选目标成本的差距;3)提出各种降低成本方案,对比、分析各种成本方案的经济效果;4)选择成本最

54、优方案并确定正式目标成本。5 .不可比产品成本预测有哪些特点?答:不可比产品是指企业以往年度没有正式生产过的产品,其成本水平无法与过去进行比较,因而不能像可比产品那样通过采用下达成本降低指标的方法控制成本支出。预测时主要采用的三种方法及其特点如下:(1)技术测定法是指在充分挖掘生产潜力的基础上,根据产品设计结构、生产技术条件和工艺方法,对影响人力、物力消耗的各项因素进行技术测试和分析计算,从而确定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该方法比较科学,但工作量较大,对品种少、技术资料比较齐全的产品可以采用。(2)产值成本法是指按工业总产值的一定比例确定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产品的生产过程同时也是生产的耗费过程,在这

55、一过程中,产品成本体现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耗费,而产值则以货币形式反映生产过程中的成果。该方法不太准确,但工作量小,比较简便、易行。(3)目标成本法是指根据产品的价格构成来制定产品目标成本的一种方法。采用该方法的关键在于同类市场调查、确定一个合适的销售价格和目标利润。该方法比较简单易懂,但如果市场调查有偏差,那么预测值将会受到很大影响。6 .试述利润预测的意义和主要方法。答:(1)利润预测的意义。搞好利润预测,不仅有利于规划企业的目标利润,而且有利于企业寻求最佳盈利的途径。1)有利于规划企业的目标利润。利润预测的主要目的是预测目标利润。目标利润是企业11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在未来一定时

56、期内所要实现的利润指标,它是企业经营活动必须考虑的重要战略目标之一。目标利润预测是根据企业经营目标的要求,在市场预测基础上,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采用一定的预测方法,合理地测定目标利润的过程。科学的利润预测,有利于规划好企业的目标利润。# / 65管理会计课后思考题答案2)影响利润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如销售量、价格、成本费用、相关税费等。通过利润预测,认真分析各种因素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有利于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有的放矢,寻求增加盈利的途径。(2)对企业利润的预测主要采用直接预测法和因素分析法两种方法。1)直接预测法。直接预测法是指根据本期的有关数据,直接推算出预测期的利润数额。预测时可根据

57、利润的构成方式,即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先分别预测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支净额,然后将各部分预测数相加,即为利润预测数额。2)因素分析法。利润预测的因素分析法是在基期利润水平的基础上,考虑计划期影响销售利润增减变动的各项因素,来确定企业计划期产品销售利润数额。7 .采用因素分析法进行利润预测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答:(1)注意因素分解的关联性。影响产品销售利润的主要因素有产品销售数量、产品品种结构、产品销售成本、产品销售价格及产品销售税金等,通过这些因素的分析,可以说明产品销售利润产生差异的内在原因。(2)因素替代的顺序性。确定影响产品销售利润主要因素的替代顺序时,要做到以下几点:1)根据分析指标的内涵排列各因素的逻辑顺序;2)如果是多因素相乘,保证相邻的两个指标之乘积具有经济意义;3)遵循先外延、后内涵,由表及里的逻辑顺序。数量指标一般反映事物的外延,而质量指标反映事物的内涵。(3)顺序替代的连环性。即计算影响产品销售利润每一个因素变动时,都是在前一次计算的基础上进行,并采用连环比较的方法确定因素变化影响结果。(4)计算结果的假定性。连环替代法计算的各因素变动的影响数,会因替代计算的顺序不同而有差别,即其计算结果只是在某种假定前提下的结果,为此,财务人员在进行利润预测时,应注意力求使这种假定是合乎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