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诗歌鉴赏一、阅读登高一诗,完成题。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本诗选择了哪些景物来描写秋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答案:这首诗选择了八种有代表性的景物来描写秋景。急风、高阔的天、哀啸的猿、清渚、 白沙、在急风中盘旋的鸟、无边的落木、滚滚东逝的长江水,这些景物有声、有色、有动、有 静,共同组成了一幅深沉苍凉的秋景图。表达了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感情。有人认为登高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中的“无边”“不尽”纯属多余。请结合诗歌意境的有关知识,谈谈你的看法。答案:“
2、无边”“不尽”,使“萧萧” “滚滚”更加形象化,不仅使人联想到落木窸窣之声、 长江汹涌之状,也无形中传达出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悲怆。沉郁悲凉的对句,显示出出神入 化之笔力,确有“建瓴走坂” “百川东注”的磅礴气势。前人把它誉为“古今独步”的“句中化 境”。请赏析“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句。这首诗的后两联“触景伤情” ,你是怎样理解诗人的情怀的?、阅读杜甫的咏怀古迹 (其三),完成后面问题。咏怀古迹(其三)杜甫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1)请赏析“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一句
3、。2)这首诗咏叹王昭君其人其事,寄寓了怎样的情感?三、阅读锦瑟一诗,完成题。“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中,诗眼为哪两个字?其精彩表现在哪里? 答案:诗眼为“迷” “托” 。 “迷” 字写出了年轻的诗人在现实和梦幻中穿行, 充满期待。“托” 字却写出人生之路难行,所有美梦终成空幻。 “托”于杜鹃的哀音,是断肠的结局。一“迷”一 “托”,正是诗人一生的写照,精彩传神。“沧海月明珠有泪, 蓝田日暖玉生烟” 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意境?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答案:明亮月光,晶莹珍珠,鲛人眼泪,三者浑然一体,难以分辨,更显出作者心中之凄 婉。日暖蓝田,只在春和景明时,远看丝丝青烟自玉上升起,可望而不
4、可即。这种无奈,更加 透彻。这一联写出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执著爱慕,描绘出一种朦胧缥缈的意境,烘托出哀怨感 伤的情怀。最后一联在全诗中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答案:最后一联是对上文的总结。 “此情可待成追忆” ,是说上面说的那种情感已在心底沉 淀了很久, 现在再回来想, 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后一句 “只是当时已惘然” ,是说“当时” 的感受,可联系上文看,这种惘然之情现在更甚。难怪张中行用“一切都如隔世”为此句作注!锦瑟一诗的语言有何特点?该诗是如何运用象征手法的?答案:该诗语言婉曲含蓄,意蕴朦胧,于典故传说的运用中使用了象征的手法,使诗作更 耐人寻味。诗以埋怨锦瑟起兴,提出“思华年”主
5、题,三、四句使用“庄生梦蝶” “杜宇啼春”的典故 分别喻往事如梦和感伤不已。五、六句又将典故与传说糅合在一起,“沧海月明” “鲛人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之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 “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湿润迷蒙又邈 远难觅,表现了理想的幻灭和诗人的彷徨与悲伤。用典故和传说构成了迷离不定的意境,象征 地表现了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悲剧性的惘然。全诗语言含蓄而略显晦涩,将朦胧的情思寓于朦胧的境界之中,抒发了诗人难言之隐痛。三、阅读马嵬(其二),完成59题。马嵬(其二)李商隐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如何四
6、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马嵬诗是写马嵬事变中玄宗为“六军”所逼,“赐”杨贵妃自缢的事件,哪几句诗写了这一事件?答案:空闻虎旅传宵柝,无复鸡人报晓筹。此日六军同驻马,当时七夕笑牵牛。颈联“此日和“当时”都是指向时间的,前者指向眼前,后者指向以往。以往生活有 什么特点?眼前又遇到了什么情况?前后又有什么关系?答案:玄宗以自己和杨贵妃的朝夕相处讥笑牛郎织女一年一次的七夕相会,实则写出了玄 宗迷恋情色,荒废朝政,致使战祸发生。眼前是写“六军”同时“驻马”不前,未写不前原因, 但原因不甚明了,要求“赐”死杨贵妃,杨贵妃是美女,美女自古便有“红颜祸水”一说,显 然前后句是因果关系。杨贵妃被“赐”死后,玄
7、宗异常悲伤,哪些诗句写出了玄宗之悲? 答案:海外徒闻更九州,他生未卜此生休。仔细阅读 马嵬(其二)一诗, 谈谈这首诗的 “诗眼” 是哪两句, 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有何作用。答案:“诗眼”是尾联“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它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诗歌前面三联对李、杨二人以前事迹的描述以本联作结,对比强烈,讽刺辛辣而深刻。“如何”二字开启了读者的心灵, 引导读者深思李、 杨悲剧的根源, 使人联想到李隆基晚年的荒淫好色、 怠于政事、任用奸臣、远离忠贤,以致酿成自己的爱情悲剧。按时间的发展应先有“马嵬之变” ,而后才有“玄宗之悲” ,最后才有“义山之叹” ,但诗 歌在谋篇布局上却不是这样的,说说
8、马嵬诗在叙事结构上的特点。答案:倒叙,从整体上看倒叙使尺幅之间一波三折;从局部上看倒叙突出因果。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5 题。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序属三秋。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俨骖騑于上路,访风景于崇阿。 临帝子之长洲,得天人之旧馆。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鹤汀凫渚,穷岛 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披绣闼,俯雕甍,山原旷其盈视,川泽纡其骇瞩。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迷津, 青雀黄龙之轴。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 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爽籁发而清风生,纤歌凝而白云遏。睢园绿竹,气凌
9、彭泽之樽;邺 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四美具,二难并。穷睇眄于中天,极娱游于暇日。天高地迥,觉宇宙 之无穷;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望长安于日下,目吴会于云间。地势极而南溟深,天柱高 而北辰远。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尽是他乡之客。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 年?嗟乎!时运不齐,命途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 之志。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相欢。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孟尝高洁,9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D ( D项“临川之笔”川V今属江西内史A.十旬休假,胜
10、友如云胜友:才华出众的友人B.访风景于崇阿崇阿:高大的丘陵C.遥襟甫畅,逸兴遄飞甫:刚、顿时D.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临川之笔:指王安石10.对下列句子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都督阎公之雅望,綮戟遥临雅:崇高B.山野旷其盈视盈:满C.所赖君子见机机:通“几” ,预兆D.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等:相等11.下面句中词语的解说错误的一项是() C空余报国之情;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西汉梁孝王在睢水旁修建的竹园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曾任临D (“等”解释错误,应是“同于”)A. 睢园绿竹B. 气凌彭泽之樽C. 邺水朱华D. 光照临川之笔睢园 彭泽:指陶渊明,他做过彭泽县令,喜好饮酒
11、朱华 临川之笔:指谢灵运,他曾任临川内史曹丕诗中有“朱华冒绿池”的句子)B美好 C.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12. 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宇文新州之懿范B、 千里逢迎,高朋满座故意迎合别人的心意D.5、下面句子中“而”字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 爽籁发而清风生B.控蛮荆而引瓯越C、天柱高而北辰远D.蟹六跪而二螯13. 下列对有关语句分析不正确着的一项是:襟三江而带五湖宾主尽东南之美) A为带俊杰( ) D(虚实结合 )A. “潦水尽而寒潭清,烟光凝而暮山紫”本句在色彩上,上句淡雅,下句浓重,浓淡对比,突 出了秋日景物的特征B. “鹤汀凫渚,穷岛屿之萦回;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
12、写滕王阁周围景物,是近景。C.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写彩霞自上而下,写孤鹜自下而上,相映增辉;青天 碧水,天水相接,上下浑然一色,写尽了秋晚暮色之美D. “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此句所写为眼前所见之实景,登高 远眺,目之所见,耳之所闻,集于笔端14. 对文中下列典故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B( 无恨主之意 )A. “怀帝阍而不见,奉宣室以何年”表明自己怀才不遇,有似屈原和贾谊B. “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表明自己生不逢时,有对皇帝的怨恨之情C. “酌贪泉而觉爽,处涸辙以犹欢”表明自己身处逆境,仍能达观看待D. “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表明自己不会
13、怨世恨俗而放任自流15. 翻译句子: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人杰地灵,徐孺下陈蕃之榻桂殿兰宫,即冈峦之体势阮籍猖狂,岂效穷途之哭 登高作赋,是所望于群公 默写:1、秋兴八首2、醉花阴3、定风波4、声声慢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7题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
14、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B假舆马者假:利用C.锲而不舍锲:雕刻D.而绝江河绝:断绝10.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15、)A. 绝江河:横渡B.善假于物也:借助C.不积跬步:古代称跨两脚为“跬”D .而闻者彰.:清楚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 B.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中:符合 D.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12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 思矣A.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蟹六跪而二螯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3.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 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 B.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臣之壮,犹不如人C. 积水成渊,
16、蛟龙生焉 于是余有叹焉 D. 无以成江海项王未有以应14.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 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 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B. “终日而思”之所以“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 物。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 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D.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15 .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A.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
17、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B. 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C.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D.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 要后天的努力。16.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文中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及学习的方法态度。B. 由第一段可知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
18、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 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C. 第二段作者用比喻从正面论证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D. 文中用“蚓”和“蟹”设喻,意在说明客观条件虽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必须专一,而 不能浮躁。17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一 15题。鸿门宴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 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
19、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 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 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 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 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
20、,封府库,而待将军。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 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 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9.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距关,毋内诸侯B. 秦时与臣游C. 吾得兄事之内:同“纳”游:出游兄:像兄长那样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谢罪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挡,挡住B.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
21、交好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D. 不如因善遇 之遇:对待11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 不如因善遇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会其怒,不敢献,公为 我献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凌之耻除矣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12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具告以事B .臣为韩王送沛公C. 而待将军D. 所以遣将守关者以:把为:替而:因而所以:表原因,的原因13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张良认为如果刘邦死去就是自己的不义,所以一定要把项羽要偷袭的事告诉刘邦
22、。B. 作者写刘邦向张良了解项伯的年龄,是为后面的游说作铺垫, 反映了刘邦细致、老练的 性格。C. 项伯开始从楚军“夜驰之”汉军,结果“复夜”从汉军回楚军,刘邦已先胜一招。D. 这段文字也表现了张良对刘邦的忠诚及处变不惊、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14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 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 发的项、刘矛盾出现了转机。B .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 蒙蔽,导致项羽上当。C. 在
23、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此处轻描淡写,却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D. 刘邦本无意做关中之王,因“鲰生”的劝说才生此念头。入关后,他秋毫无犯,“籍吏民,封府库”,可见其对项王并无二心。15.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1)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译文: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12题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24、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 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 .,触柱折辕,劾.大 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 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 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 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 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
25、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 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陵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 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 与武决去。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扶辇下除.除:殿阶B .劾大不敬劾:弹劾C.信义安所见.乎见:看见D .何以过陵过:超过10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久之,单于使人至海上空自苦无人之地B.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C.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
26、.前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D.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11.卜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止确的一项是A. 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 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B.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陵见 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等语言 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C. “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
27、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 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D. 在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资.源.网.独.家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 们和苏武分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全一样。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答:(2)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答:9.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岳父B. 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C.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厚:向来交情深厚D. 因泣下沾襟,
28、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A. 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C.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B. 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
29、武牧羊,表现了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C. 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 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D. 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 话至诚动人,既让李陵不禁赞叹,又使他万分羞愧.12.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屈节辱命,虽生,何面目以归汉答:(2) 女为人臣子,不顾恩义,畔主背亲,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见为答:四、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 912题。靡颇蔺相如列传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被与王为好,
30、会于西 河外渑池。赵王畏秦,欲毋行。廉颇蔺相如计曰:“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靡颇送至境,与王诀曰:“王行,度道里合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三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缶秦王,以相 娱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缶。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 缶。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曰,
31、秦王为赵王击岳。”泰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 寿。”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赵亦盛设兵以待秦,奏不敢动。9. 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廉颇蔺相如计.曰计:商量。B. 示赵弱且怯也示:显示。C. 赵王鼓瑟鼓:击鼓。D. 秦王竟酒竞:完毕。10. 对下列甸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会于西河外渑池 r*I请奉盆缶秦王,以.相娱乐 L终不能加胜于.赵A. 相同,相同。B.相同,不同。C.不同,不同。D.不同,相同。11. 对上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交代了渑池会前的相关背景、赵国君臣的应对措
32、施。B. 叙述了渑池会上秦、赵两国君臣争锋相对的斗争经过。C. 描写了秦王一心结好赵王结果反而受制、受辱的窘态。D. 刻画了蔺相如英勇果敢、不畏强暴、忠心事主的形象。1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 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答:(2)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答:文言文阅读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920题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绳,輮以为 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
33、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 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 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 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9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 绝:横渡A. 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 B 假舆马者假:利用C.锲而不舍锲:雕刻D.
34、而绝江河绝:断绝10. 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A. 绝江河:横渡B.善假于物也:借助C.不积跬步:古代称跨两脚为“跬”D .而闻者彰.:清楚11.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D绝:横渡A. 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 金就砺则利就:接近、靠近C. 輮以为轮,其曲中规中:符合D.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断绝12. 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 吾尝终日而思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 輮使之然也河东凶亦然C. 风雨兴焉斯天下之民至焉D. 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私见张良解析:B项两个都是代词,意思为“这样”。A项前一个是连词,
35、表修饰关系;后一个是连词,表递进关系;C项前一个是兼词,相当于“于之”;后一个是句末助词,意思为“了”;D项前一个是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后一个是动词,意思为“到”。13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吾尝终日而 思矣C并列,其余是修饰连词A.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B. 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C. 蟹六跪而二螯D.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14. 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DA. 吾尝跂而望矣蟹六跪而二螯B. 锲而舍之 ,朽木不折臣之 壮,犹不如人C.积水成渊,蛟龙生焉于是余有叹焉D. 无以 成江海项王未有以 应15 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
36、字的一项是()C. “知”通“智”“生”通“性”“有”通“又”A.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君子生非异也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16. 下列语句中,全都表明学习要积累、专心的一组是()积土成山, 风雨兴焉 驽马十驾, 功在不舍 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 君子生 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上食埃土,下饮黄泉锲而不舍,金石可镂A. B. C. D. 解析:D,是说学习要有恒心,是说君子善于借助外物。1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 分)A. 我们在学习上要想取得好的成绩,就必须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这 也是文章论述的中心。B. “终日而思”之所以
37、“不如须臾之所学”的收获大,是因为没有很好地利用外在的人或 物。C.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作者以 设喻引出论断,使文章具有说服力。D. 文中除少数地方直接说明道理外,几乎都是比喻。通过比喻阐述道理、证明论点,这是 本文在写作上的一大特色。解析:A,文章论述的中心是“学不可以己”,而不是“把个人的独立思考和向他人学习结合起来”。18 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D “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错A. 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B. 本文
38、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C. 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 还包括加强思 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D. 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 要后天的努力。19. 下列对原文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CA. 文中大量运用生活中常见的比喻论述了学习的作用及学习的方法态度。B. 由第一段可知君子的天赋本性跟其他人并没有什么不同,而君子之所以能成为君子,是 因为君子善于利用学习来弥补自己的不足。C. 第二段作者用比喻从正面论证
39、学习要逐步积累,要坚持不懈,要专心致志。D. 文中用“蚓”和“蟹”设喻,意在说明客观条件虽有不同,但要学习成功必须专一,而 不能浮躁。20 请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译文:(2)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译文: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 一 17题。鸿门宴谢: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 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 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
40、。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张 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 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 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 ”张良曰: 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 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豪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 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
41、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 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 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9.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BA. 距关,毋内诸侯内:同“纳”B 秦时与臣游游:出游C.吾得兄事之兄:像兄长那样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罪10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道歉A. 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当:抵挡,挡住B. 素善留侯张良善:与交好C.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D. 不如因善遇.之遇:对待11 .下列语句
42、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 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B.所以遣将守关者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D.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解析:D (非常:意外的变故,今义为程度副词。所以:的原因,今义为因果关系句中 连接结果的关联词。婚姻:儿女亲家,今义为因结婚而产生的夫妻关系。)12 .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B. 谁为大王为此计者C.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D.不如因善遇之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解析:B ( A项:之:动词,至腹往;代词,指代这件事。B项:介词,替。C项:会其怒,不敢献,公为 我献之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凌之
43、耻除矣却,表转折关系;而且,表递进关系。D项:趁机,依靠。)13 .下列对句子中加点虚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C为:替所以:表原因,的)DA. 具告以事以:把B 臣为韩王送沛公C.而待将军而:因而D 所以遣将守关者原因14 .下列句子不能说明刘邦能察言观色、随机应变的一项是(A.君安与项伯有故C.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B .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D.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15 .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A. 张良认为如果刘邦死去就是自己的不义,所以一定要把项羽要偷袭的事告诉刘邦。B. 作者写刘邦向张良了解项伯的年龄,是为后面的游说作铺垫, 反映了刘邦细致、老练的 性格。C
44、. 项伯开始从楚军“夜驰之”汉军,结果“复夜”从汉军回楚军,刘邦已先胜一招。D. 这段文字也表现了张良对刘邦的忠诚及处变不惊、足智多谋的性格特征。16 .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A. 项伯夜访,给张良通风报信,目的在于报答当年的救命之恩,却被张良利用,使一触即 发的项、刘矛盾出现了转机。B .张良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刘邦一点就通,不但“兄事之”,“更奉酒为寿,约为婚姻”,竭力奉承,拼命拉拢,由“联络感情”进而自我辩解,终于使项伯受其 蒙蔽,导致项羽上当。C. 在楚王即将来犯万分危急的形势下,张良既不提议备战,更不主张退军,却只要刘邦“往见项伯,言沛公不敢
45、背项王也”,此处轻描淡写,却更显出张良的沉稳机警、处变不惊的性格特点。D. 刘邦本无意做关中之王,因“鲰生”的劝说才生此念头。入关后,他秋毫无犯,“籍吏 民,封府库”,可见其对项王并无二心。解析:D (刘邦并非无意做关中之王,“鲰生”的劝说不过是正中下怀而已,他入关后收买人心,并非表现出对项王的忠心,)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每小题2分)(1)(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译文:(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译文: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烛之武退秦师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氾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
46、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 亡,子亦有不利焉! ”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 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余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 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因人之力而敝
47、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 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9. 下列各句加点字含有通假用法的一项(A.今老矣,无能为也已B.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C.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10. 与“既东封郑”中“东”的用法相同的一项()BA.晋军函陵,秦军氾南B.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D.今太子迟 之,请辞决矣。11. “以为”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一项是()AA.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君亦无所害B. 或以为死,或以为亡C. 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D. 以为得之矣12. 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句是()DA. 烛之武“夜缒而出”,说明当时郑国的情况
48、十分危急。B. 从烛之武对形势的分析可知,晋国的实力与秦国不相上下。C. 晋侯为了报答秦伯,曾经答应过给秦国两座城池。D. 烛之武说秦国退兵的理由一共有两条。四、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苏武传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 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资.源.网.独家,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 饮药而死。来时
49、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 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 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 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陵壹听陵言! ”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
50、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10.A. 久之,单于使人至海上B. 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C. 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 前D.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F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空自苦无人之地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的一项是C (“见”,同“现”,表现)B.劾大不敬劾:弹劾D.何以过陵过:超过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A.扶辇下除.除:殿阶C.信义安所见乎 见:看见解析:D ( D.于是,就;A.音节助词/助词”的” ;B.连词/介词 C.介词“在” /介词“到”)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
51、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明年,陵降,不敢求武B.皆为陛下所成就.C.惶恐饮药而死D.且陛下春秋.高解析:C害怕;A第二年/今年的下一年B栽培,提拔/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D年岁/指春秋季节)12 .下列与文段相关的阐述,不正确 的一项是A .选段叙述了故友李陵劝降苏武的过程。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饮酒叙谈之中,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可是苏武始终不为所动,表现出可贵的民族气节。B. “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陵见 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 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等语言 描写刻画出叛将李陵的复杂心态。他那
52、尚未泯灭的爱国之情、羞恶之心在苏武的崇高境界面前被唤醒了,其内心剖白真实感人。C. “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这是作者借李陵之口表达对汉武帝 动辄杀戮大臣的残忍行为的不满,也是汉书中少有的表现批判统治者的进步思想倾向之处。D. 在苏武传中,卫律和李陵都已投降匈奴而资源网独家成为国家民族的罪人,他 们和苏武分别属于两个敌对阵营。因此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全一样。解析:D( “二人的劝降方式相同,苏武的回答方式、措辞及态度也完全一样”错。)13 .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每小题2分,共4分)(1)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
53、答:(2) 臣事君,犹子事父也。9. 对下列句子中画线的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A.汉天子我丈人行也丈人:岳父B. 绝不饮食天雨雪 雨雪:下雨降雪C. 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素厚:向来交情深厚D. 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坚决离开10.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DA.乃曰:"汉天子我丈人行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B .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C. 使牧羝,羝乳乃得归D. 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冰,水为之,而寒于水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A.苏武出身于功臣之家,兄弟几人在汉朝做官;苏武受汉武帝派遣,与张胜,常惠等出使匈奴后来因受谋反事件牵连而被匈奴扣押.B. 单于用了种种办法劝降,结果都不成功,后来把苏武放逐到北海.苏武牧羊,表现了苏武不屈节,不辱命的精神追求和崇高的爱国气节.C. 卫律负汉归匈奴,被赐称王,拥众数万,获得了荣华富贵;张胜不降,最后被刺死;匈奴人对 苏武软硬兼施,但苏武不为所动.D. 北海极其荒凉,条件十分恶劣,但并未消磨苏武的意志,软化他的决心.苏武对李陵的一席 话至诚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房屋租赁合同LEASEAGREEMENT(中英文对照版)
- 高一学生志愿服务计划
- 2025公司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巩固)
- 2024-2025公司主要负责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黄金题型)
- 弄个假的方协议解约函3篇
- 湘教版一年级美术下册线上教学计划
- 事业单位解聘合同书样本3篇
- 延期合同的说明文本3篇
- 公厕保洁承包合同范本3篇
- 南京市供用水合同协议范本设计3篇
- JCT 932-2013 卫生洁具排水配件
- 2024年工程承包合同书范文
- 有限空间作业风险辨识管控台帐
- JGJT397-2016 公墓和骨灰寄存建筑设计规范
- 拖拉机湿式离合器
- 中学教材、教辅资料征订管理制度
- 急性胰腺炎急诊诊治专家共识2024解读
- 管道安装工程款承诺书
- 全国青少年信息素养大赛python初赛必做题模拟五卷
- 权利保障 于法有据 说课课件-2023-2024学年高中政治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二法律与生活
- 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考试(深圳专用)-2023-2024学年八年级英语下学期期中复习查缺补漏冲刺满分(牛津深圳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