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学 税收制度和税制改革_第1页
财政学 税收制度和税制改革_第2页
财政学 税收制度和税制改革_第3页
财政学 税收制度和税制改革_第4页
财政学 税收制度和税制改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6-3公共经济学1本章引言本章引言研究背景研究背景税收知识:(税收知识:(1 1)基本原理与经济影响;()基本原理与经济影响;(2 2)制度与制度)制度与制度改革改革核心问题核心问题税收制度:税制类型、税种设置、税系概述与税制结构的税收制度:税制类型、税种设置、税系概述与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税制改革沿程税制改革: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与中国税制改革沿程研究思路研究思路税制概述税制概述税制改革税制改革技术路线技术路线2022-6-3公共经济学22022-6-3公共经济学3 制制度度层层面面 税税收收制制度度 基基本本概概念念 税税种种设设置置与与税税

2、系系概概述述 税税制制改改革革 基基础础理理论论 税税制制结结构构决决定定因因素素 税税制制改改革革实实践践:世世界界与与中中国国 第一节第一节 税收制度税收制度2022-6-3公共经济学4 (一)基本概念(一)基本概念 (二)税种设置和税系概述(二)税种设置和税系概述 (三)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三)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一、基本概念:税制、税制类型和税制结构一、基本概念:税制、税制类型和税制结构n税收制度(税制)税收制度(税制)n税收制度是税收自然制度与人为制度结合的产物,换言之,税收制度是税收自然制度与人为制度结合的产物,换言之,税收制度就是一个课税主权之下,由税种体系、各种税收法税收制度就是

3、一个课税主权之下,由税种体系、各种税收法律以及征纳管理办法所组成的聚合体,是财政制度的一个有律以及征纳管理办法所组成的聚合体,是财政制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受法律制度、会计统计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的机组成部分,受法律制度、会计统计制度和经济管理制度的制约,具有自然属性和人为属性。制约,具有自然属性和人为属性。n自然属性:是指税收本身固有的内在结构,是税的内在基础,自然属性:是指税收本身固有的内在结构,是税的内在基础,也称税的自然制度。也称税的自然制度。n人为属性:将税收的自然属性加以法制化,使税收这一经济人为属性:将税收的自然属性加以法制化,使税收这一经济活动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长期化,从而

4、形成税收制度活动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和长期化,从而形成税收制度的人为属性,使其成为统治工具和上层建筑。的人为属性,使其成为统治工具和上层建筑。n税制与税法和税收政策的区别:税法将税制的内容以法律的税制与税法和税收政策的区别:税法将税制的内容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税收政策是国家在课税行为上的指导方针和形式确定下来;税收政策是国家在课税行为上的指导方针和措施,并通过税制的实施来贯彻落实。措施,并通过税制的实施来贯彻落实。2022-6-3公共经济学5n税制类型税制类型n税制类型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税制类型是指一国征收一种税还是多种税的税制,在一个税收管辖权范围内只征

5、收一种税的税制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范围内只征收一种税的税制为单一税制,同时征收两种以上税种的税制为复合税制。制为复合税制。n单一税制没有真正实施过,理论上有单一土地税、单一消费税、单一单一税制没有真正实施过,理论上有单一土地税、单一消费税、单一财产税制、单一所得税制。财产税制、单一所得税制。n复合税制:就其本身而言,各税种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就复合税制:就其本身而言,各税种之间可以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就财政收入而言,税源广、灵活性大、弹性充分;就税收政策而言,具财政收入而言,税源广、灵活性大、弹性充分;就税收政策而言,具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稳定等作用;就税收负

6、担而言,可有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宏观经济稳定等作用;就税收负担而言,可以做到公平合理而普遍。以做到公平合理而普遍。n复合税制建设需要考虑税种和税源的选择问题;复合税制建设需要考虑税种和税源的选择问题;n复合税制分类:存续性分,经常和临时税;课税对象分,对人、物和复合税制分类:存续性分,经常和临时税;课税对象分,对人、物和对行为税;以课税目的分,一般和特别税;通常按税收负担可分为直对行为税;以课税目的分,一般和特别税;通常按税收负担可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系接税和间接税系2022-6-3公共经济学6n税制结构税制结构n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排;只有在复合税制下才税制结构是指一国各税种的总体安

7、排;只有在复合税制下才存在着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存在着税制结构问题;在税制结构中,不同税种的相对重要性决定了不同的税制模式,也就决定了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性决定了不同的税制模式,也就决定了税制系统的总体功能。n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税制结构的历史演变: 简单的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土地收益税)简单的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土地收益税)以以 间接税为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主的税制结构以发达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以发达直接税为主的税制结构n税制结构的未来趋势:税制结构的未来趋势: 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以及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主的间接税的双以所得税为主的直接税以及以增值税和消费税为主

8、的间接税的双体系结构。体系结构。2022-6-3公共经济学72022-6-3公共经济学8二、税种设置与税系概况二、税种设置与税系概况2022-6-3公共经济学9 (一)税种设置理论与实践(一)税种设置理论与实践 (二)税系概况(二)税系概况(一)税种设置理论与实践(一)税种设置理论与实践税种设置理论税种设置理论按税源划分税制结构按税源划分税制结构:代表人物斯密;将基本收入分为工资、:代表人物斯密;将基本收入分为工资、利润和地租利润和地租地租税系(土地税、土地收益税等)、利润税系地租税系(土地税、土地收益税等)、利润税系(资本税、利息税等)和工资税系(劳动工资税)(资本税、利息税等)和工资税系(

9、劳动工资税)按课税客体性质划分税制按课税客体性质划分税制:代表人物瓦格纳;将收入分配不公:代表人物瓦格纳;将收入分配不公归因于不同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差异归因于不同生产要素创造的价值差异收益税系(土地增值税、收益税系(土地增值税、资本收益税等)、所得税系(薪金工资税等)和消费税系(烟、资本收益税等)、所得税系(薪金工资税等)和消费税系(烟、酒税等)酒税等)收入和支出税系收入和支出税系按负担能力划分税制按负担能力划分税制:代表人物小川乡太郎;主张负担能力应:代表人物小川乡太郎;主张负担能力应从纳税人的收入(经常和非经常收入)与支出(消费)两方面从纳税人的收入(经常和非经常收入)与支出(消费)两方面

10、来考察来考察所得税系、流通税系和消费税系(全方位捕捉税源)所得税系、流通税系和消费税系(全方位捕捉税源)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划分税制结构按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划分税制结构:代表人物马斯:代表人物马斯格雷夫夫妇;商品课税体系、所得课税体系和财富课税体系格雷夫夫妇;商品课税体系、所得课税体系和财富课税体系2022-6-3公共经济学102022-6-3公共经济学11税种设置现状税种设置现状现实中常用的税收分类标准现实中常用的税收分类标准:(1 1)以税种的税收负担是否能)以税种的税收负担是否能转嫁为标准,将税种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转嫁为标准,将税种划分为直接税和间接税;(2 2)以

11、课税对)以课税对象的性质为标准,将税种划分为所得课税、商品和服务课税象的性质为标准,将税种划分为所得课税、商品和服务课税以及财富和财产课税。以及财富和财产课税。IMFIMF和和OECDOECD对税种的划分(对税种的划分(6 6大类):对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大类):对所得、利润和资本利得课税;对工薪和劳动力所得课税;对财产课税;对商品和得课税;对工薪和劳动力所得课税;对财产课税;对商品和服务课税;对国际贸易和交易课税;其他税。服务课税;对国际贸易和交易课税;其他税。我国现行税制是在我国现行税制是在19941994年税制改革之后形成的,共有年税制改革之后形成的,共有7 7大大 类类2525个税种。个

12、税种。2022-6-3公共经济学122022-6-3公共经济学13中国中国税制税制体系体系v流转税类流转税类v所得税类所得税类v资源税类资源税类v特 定 目特 定 目的税类的税类v营业税营业税v增值税增值税v消费税消费税v关税关税企业所得税企业所得税v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国企业所得税v个人所得税个人所得税v资源税资源税v城市土地使用税城市土地使用税v城市维护建设税城市维护建设税v耕地占用税耕地占用税v固定资产投资方向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调节税v土地增值税土地增值税v财产税类财产税类v房产税房产税v城市房地产税城市房地产税v遗产税遗产税v行为税类行为税类v车船使用税车船

13、使用税v车船使用牌照税车船使用牌照税v印花税印花税v农业税类农业税类v契契 税税v证券交易税证券交易税v筵席税筵席税v屠宰税屠宰税v农业税农业税v牧业税牧业税(二)各税系概况:(二)各税系概况:所得税制、商品税制和财产税制所得税制、商品税制和财产税制n所得税制所得税制n所得税制产生与发展所得税制产生与发展背景:所得税的产生除了有社会、文化背景之外,更重要的背景:所得税的产生除了有社会、文化背景之外,更重要的是财政背景(国家进行战争需要财力支持是财政背景(国家进行战争需要财力支持17981798年英法战争)年英法战争)和经济背景(经济发展确保有足够的财源);和经济背景(经济发展确保有足够的财源)

14、;形成时间表:形成时间表:18421842年英国对所得税立法年英国对所得税立法19091909年英国开征超年英国开征超额税额税现代所得税制建立。现代所得税制建立。发展特点:(发展特点:(1 1)由临时性质的所得税发展到经常性质的所得)由临时性质的所得税发展到经常性质的所得税;(税;(2 2)由比例税率的所得税发展到累进税率的所得税(从)由比例税率的所得税发展到累进税率的所得税(从促进资本积累促进资本积累调节收入分配调节收入分配);();(3 3)由分类或个别所得税)由分类或个别所得税(英国为代表)发展到综合或一般所得税(美国为代表)。(英国为代表)发展到综合或一般所得税(美国为代表)。2022

15、-6-3公共经济学14n所得税的性质所得税的性质所得税是对人税,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进行课所得税是对人税,对纳税人在一定时期内的各种所得进行课征,虽然是个人的综合所得,但往往要考虑纳税人的经济情征,虽然是个人的综合所得,但往往要考虑纳税人的经济情况,规定免征额和扣除项目。况,规定免征额和扣除项目。所得税为直接税,一般情况下,不能转嫁。所得税为直接税,一般情况下,不能转嫁。所得税制是累进税,而且一般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所得税制是累进税,而且一般实行超额累进税率。所得税是一种混合税,来源包括劳动所得和财产所得;性质所得税是一种混合税,来源包括劳动所得和财产所得;性质上有经常所得和临时所得;

16、形式上有货币所得也有实物所得。上有经常所得和临时所得;形式上有货币所得也有实物所得。n所得税的优缺点所得税的优缺点优点:财政角度:收入充足,具有弹性;国民经济角度:稳优点:财政角度:收入充足,具有弹性;国民经济角度:稳定经济(自动稳定器);社会政策角度:课征普遍、调节收定经济(自动稳定器);社会政策角度:课征普遍、调节收入分配。入分配。缺点:所得概念模糊、应税所得计算不尽一致;净所得计算缺点:所得概念模糊、应税所得计算不尽一致;净所得计算复杂;易引发逃税问题复杂;易引发逃税问题2022-6-3公共经济学15n所得税的类型所得税的类型分类所得税也称个别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类所得税

17、也称个别所得税,是对纳税人的各种应纳税所得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为若干类别,不同类别(来源)的所得适用不同的税率,分别课征所得税;采取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征收简分别课征所得税;采取比例税率,并以课源法征收;征收简便、税源易控,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首创于便、税源易控,缺点是不能按纳税能力原则课征;(首创于英国)。英国)。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综合所得税:是对纳税人个人的各种应税所得(如工薪收入、利息、股息等)综合征收,故亦称为一般所得税;采用累进利息、股息等)综合征收,故亦称为一般所得税;采用累进税率,以申报法课征

18、;量能课税,需要较高的纳税意识和征税率,以申报法课征;量能课税,需要较高的纳税意识和征收手段(首创于德国)。收手段(首创于德国)。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综合起来,分类综合所得税:是把分类所得税与综合所得税综合起来,采用并行征收制;先按分类所得税课征,然后再对个人全年采用并行征收制;先按分类所得税课征,然后再对个人全年总所得超过规定数额以上的部分进行综合加总,另按累进税总所得超过规定数额以上的部分进行综合加总,另按累进税率计税。率计税。2022-6-3公共经济学16n所得税的课征范围与方法所得税的课征范围与方法课税范围:课税范围是指一个国家行使其课税权力时所涉及到的纳税主课税

19、范围是指一个国家行使其课税权力时所涉及到的纳税主体(纳税人)与课税客体(课税对象)的范围体(纳税人)与课税客体(课税对象)的范围两种税收管辖权: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也称地域两种税收管辖权:属地原则和属人原则;属地原则也称地域管辖权,是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以其经济活动地为标准,管辖权,是以纳税人的收入来源地或以其经济活动地为标准,确定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范围的原则;属人原则也称居民管确定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范围的原则;属人原则也称居民管辖权,是以纳税人的国籍或居住地(居民身份)为标准确定辖权,是以纳税人的国籍或居住地(居民身份)为标准确定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范围的原则。国家行使税收管辖权范围

20、的原则。间接税采取属地原则;所得税,对居民采取属人原则,对非间接税采取属地原则;所得税,对居民采取属人原则,对非居民采取属地原则(存在着国际重复征税问题)居民采取属地原则(存在着国际重复征税问题)2022-6-3公共经济学17n课征方法课征方法估征法,依据纳税人的外表形态估定所得额,据以估征法,依据纳税人的外表形态估定所得额,据以课税;课税;源泉课征法,不是直接课征于纳税人,而是间接地源泉课征法,不是直接课征于纳税人,而是间接地对支付者课征(扣缴义务人);避免逃税、避免税对支付者课征(扣缴义务人);避免逃税、避免税额累积、及时入库。额累积、及时入库。申报法,纳税人自行估定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由税

21、申报法,纳税人自行估定所得额和应纳税额,由税务机关调查核实后,由纳税人一次或分次缴纳。务机关调查核实后,由纳税人一次或分次缴纳。2022-6-3公共经济学18商品税制商品税制n商品课税的产生与发展商品课税的产生与发展关税:国境关税最早出现在英国;关税:国境关税最早出现在英国;(1)就课征性)就课征性质而言,从以收入为主,发展到以经济政策为主;质而言,从以收入为主,发展到以经济政策为主;(2)从课征方法而言,从以实物课征,发展到货)从课征方法而言,从以实物课征,发展到货币形式;(币形式;(3)从课征地域而言,从国内区域间,)从课征地域而言,从国内区域间,发展到国境关税。发展到国境关税。营业税、货

22、物税等税种:营业税是对所有或几乎所营业税、货物税等税种:营业税是对所有或几乎所有商品课征的税,在任何销售阶段征收,首创于有商品课征的税,在任何销售阶段征收,首创于1791年的法国;货物税是对特定商品课征,雏形为年的法国;货物税是对特定商品课征,雏形为罗马帝国的市场捐。罗马帝国的市场捐。增值税:西门子提出增值税的设想,法国增值税:西门子提出增值税的设想,法国1968年在年在零售环节上课征标志着完整的增值税制度形成。零售环节上课征标志着完整的增值税制度形成。2022-6-3公共经济学19n商品税的性质商品税的性质商品税是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和自然人,就商品税是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法人和自然人,

23、就其提供给社会消费的商品和服务课征的税。其提供给社会消费的商品和服务课征的税。商品税以商品价值的流转额,即毛收入或增值额为商品税以商品价值的流转额,即毛收入或增值额为课税基础课税基础商品税为对物税,只就纳税人的销售(营业)额全商品税为对物税,只就纳税人的销售(营业)额全部课征,适用于比例税率部课征,适用于比例税率商品课税要确定课征环节,形成重复课税商品课税要确定课征环节,形成重复课税存在着税收转嫁问题,为间接税存在着税收转嫁问题,为间接税2022-6-3公共经济学20n商品税的优缺点商品税的优缺点优点:优点:负担普遍、课税容易、收入充裕、抑制特定负担普遍、课税容易、收入充裕、抑制特定消费品的消

24、费、纳税人不感觉痛苦;消费品的消费、纳税人不感觉痛苦;缺点:不符合纳税能力原则、违反税负公平原则、缺点:不符合纳税能力原则、违反税负公平原则、商品税缺乏弹性。商品税缺乏弹性。n商品税的类型商品税的类型可单一阶段征收,也可多阶段征收;可单一阶段征收,也可多阶段征收;课税范围可宽可窄;课税范围可宽可窄;可按单位征收(从量税),也可按从价收(从价可按单位征收(从量税),也可按从价收(从价税)。税)。2022-6-3公共经济学21n商品税的课征方法(商品税的课征方法(生产过程的阶段性和计税依生产过程的阶段性和计税依据据)n从生产过程的阶段性考察:许可课税法,对货物的制造者或销售者课征一定的税许可课税法

25、,对货物的制造者或销售者课征一定的税额,制造者或销售者完成了纳税义务即可营业(不太额,制造者或销售者完成了纳税义务即可营业(不太公平)。公平)。生产课税法,可分为原料课征法、外标课征法和生产生产课税法,可分为原料课征法、外标课征法和生产(营业)额课征法。(营业)额课征法。转移课税法,指产品从生产阶段转移到流通阶段,最转移课税法,指产品从生产阶段转移到流通阶段,最后进入消费,依此顺序课税,出厂税后进入消费,依此顺序课税,出厂税贩卖税贩卖税入市入市税税2022-6-3公共经济学22n从计税依据角度来看从计税依据角度来看:流转额课税法,即以生产经营单位的全部销售收入或流转额课税法,即以生产经营单位的

26、全部销售收入或营业收入为课税标准,按比例税率课征;可以在生产营业收入为课税标准,按比例税率课征;可以在生产阶段,也可在批发、零售阶段,是一种普遍课征方法;阶段,也可在批发、零售阶段,是一种普遍课征方法;重复征税;重复征税;增值额课税法,即以生产经营单位的新增价值为课税增值额课税法,即以生产经营单位的新增价值为课税标准,按比例税率课征,通称增值税(标准,按比例税率课征,通称增值税(VATVAT););增值额增值额= =销售收入销售收入- -支付额;对固定资产价值的不同处理形成支付额;对固定资产价值的不同处理形成不同类型:不同类型:(1)生产型,不扣除外购固定资产价值或)生产型,不扣除外购固定资产

27、价值或已纳税额;(已纳税额;(2)收入型,只扣除本期折旧价值或相应)收入型,只扣除本期折旧价值或相应部分的纳税额;(部分的纳税额;(3)消费型,一次性全部扣除本期购)消费型,一次性全部扣除本期购进的固定资产价值或已纳税额;进的固定资产价值或已纳税额;2004年我国东北试行年我国东北试行消费型增值税。消费型增值税。2022-6-3公共经济学23财产税制财产税制n财产税制的历史发展财产税制的历史发展一般财产税是一个古老的税制;早期主要以土地税一般财产税是一个古老的税制;早期主要以土地税为主为主遗产税早在古代埃及就已征收;英国形成现代意义遗产税早在古代埃及就已征收;英国形成现代意义的遗产税制(的遗产

28、税制(16961696年)年)。n财产税的性质对人税;对人税;对存量课征(财产的实际价值)、收益和所得税是对存量课征(财产的实际价值)、收益和所得税是对流量课征;对流量课征;财产税是定期课征(与商品税的主要区别)财产税是定期课征(与商品税的主要区别)2022-6-3公共经济学24n财产税类型财产税类型就课征方式而言,分为一般财产税(或综合财产税)和个别就课征方式而言,分为一般财产税(或综合财产税)和个别财产税(或特种财产税)。财产税(或特种财产税)。就课税对象而言,分为静态财产税(对静态财产,依其数量就课税对象而言,分为静态财产税(对静态财产,依其数量或价值课征)和动态财产税(对财产转移、变动

29、如财产继承或价值课征)和动态财产税(对财产转移、变动如财产继承进行课征)进行课征)就课征标准不同,分为财产价值税(按财产总价值、净价值就课征标准不同,分为财产价值税(按财产总价值、净价值和实际价值标准)和财产增值税(财产增值额)和实际价值标准)和财产增值税(财产增值额)就课征时序而言,分为经常财产税和临时财产税就课征时序而言,分为经常财产税和临时财产税就计税依据而言,分为估价财产税和市价财产税(是否发生就计税依据而言,分为估价财产税和市价财产税(是否发生财产转移);实践中,估定价值为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比财产转移);实践中,估定价值为市场价值的一定比例,比例依据应税财产用途不同而异。例依据应税

30、财产用途不同而异。2022-6-3公共经济学25n财产税的优缺点财产税的优缺点优点:优点:不易转嫁;不易转嫁;对那些不使用的财产课征,对那些不使用的财产课征,可以促使该财产转移到生产过程中,成为一可以促使该财产转移到生产过程中,成为一种生产资源,有利于生产发展;种生产资源,有利于生产发展;税收收入比税收收入比较稳定;较稳定;缺点:课税难以普遍;管理较为复杂。缺点:课税难以普遍;管理较为复杂。2022-6-3公共经济学26n财产税的课征方法财产税的课征方法土地税的课征方法:土地面积;土地的肥瘠程度;土地税的课征方法:土地面积;土地的肥瘠程度;土地产量;土地收益;土地价格或土地溢价;土地土地产量;

31、土地收益;土地价格或土地溢价;土地所得所得遗产税的课征方法:遗产税的课征方法:总遗产税:按净遗产总额课征累进税,有免税额和总遗产税:按净遗产总额课征累进税,有免税额和起征点;依据遗产税转移的次数先后,课以不同的起征点;依据遗产税转移的次数先后,课以不同的税率;结合赠与税,控制生前赠与。税率;结合赠与税,控制生前赠与。继承税或分遗产税:就继承人分得的遗产额课以累继承税或分遗产税:就继承人分得的遗产额课以累进税,依据亲疏程度课以不同税率;依据子女多寡进税,依据亲疏程度课以不同税率;依据子女多寡课以不同税率。课以不同税率。2022-6-3公共经济学27三、三、 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2

32、022-6-3公共经济学28 (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 (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 (三)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三)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及特点(一)我国税制结构的变化及特点2022-6-3公共经济学29年份年份税收收入税收收入商品课税商品课税所得课税所得课税 财产课税财产课税其他其他亿元亿元亿元亿元比重比重亿元亿元比重比重亿元亿元比重比重亿元亿元比重比重19945056.4 4033.8 79.78%760.5 15.04%92.8 1.84%169.3 3.35%19955945.5 4686.1 78.82%958.8 16

33、.13%115.6 1.94%185.0 3.11%19967024.6 5469.5 77.86%1109.1 15.79%142.7 2.03%303.2 4.32%19978198.6 6250.8 76.24%1334.7 16.28%170.4 2.08%442.6 5.40%19989093.0 7043.0 77.46%1377.4 15.15%218.3 2.40%454.1 4.99%199910315.0 7898.5 76.57%1641.5 15.91%249.4 2.42%525.6 5.10%200012665.8 9264.4 73.15%2431.1 19.19

34、%282.9 2.23%687.2 5.43%200115165.5 10506.1 69.28%3600.5 23.74%305.1 2.01%723.9 4.77%200216996.6 12152.2 71.50%3799.7 22.36%379.7 2.23%664.8 3.91%200320466.1 14736.9 72.01%4464.9 21.82%452.8 2.21%811.7 3.97%200425718.0 18396.9 71.53%5811.3 22.60%547.6 2.13%962.2 3.74%200530865.8 17360.0 56.24%7605.7

35、24.64%713.2 2.31%967.8 3.14%200637636.3 25816.3 68.59%9533.0 25.33%923.4 2.45%1363.4 3.62%税制结构变化的典型事实商品课税一直居主导地位,所得课税次之,财产课税比重很低。商品课税一直居主导地位,所得课税次之,财产课税比重很低。商品课税比重呈下降趋势,所得税比重持续上升商品课税比重呈下降趋势,所得税比重持续上升尚未开征社会保障税尚未开征社会保障税2022-6-3公共经济学30(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二)税制结构的国际比较表1 各类国家所得、利润、资本利得课税和社会保障税收入比重2022-6-3公共经济学31

36、国家类型国家类型国家数量国家数量个人和公司所得税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及资本利得税及资本利得税社会保障税社会保障税合计合计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2333.623.256.8最大的工业最大的工业化国家化国家1434.329.163.4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9220.68.429注:各类税的收入比重是指占公共收入的比重,而非税收收入比重;税制结注:各类税的收入比重是指占公共收入的比重,而非税收收入比重;税制结构为中央(联邦)政府层面的;发展国家不包括石油出口国家构为中央(联邦)政府层面的;发展国家不包括石油出口国家表表2 2 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接税占中央政府收入比重工业化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接税占中央政

37、府收入比重2022-6-3公共经济学32占总收入的比重(占总收入的比重(%)国内商品和服国内商品和服务课税务课税其中:一般销其中:一般销售税售税国际贸易和交易国际贸易和交易税税所有间接税所有间接税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23):):0-101423110-202120220-3011501130-406206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92):):20-30202915430-40331282040-5014352050-604131960-7010017n国际对比的典型事实国际对比的典型事实工业化国家收入主要依赖于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工业化国家收入主要依赖于所得税、资本利得税和社会保障税等直接税

38、社会保障税等直接税;直接税中又主要以个人所得直接税中又主要以个人所得税为主;税为主;工业化国家收入中间接税比重较低,且主要以一般工业化国家收入中间接税比重较低,且主要以一般销售税(增值税)为主;销售税(增值税)为主;发展中国家收入主要依赖于间接税,其中国际贸易发展中国家收入主要依赖于间接税,其中国际贸易和交易税比重较高;和交易税比重较高;发展中国家的直接税比重较低,且主要以公司税为发展中国家的直接税比重较低,且主要以公司税为主。主。2022-6-3公共经济学33(三)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三)税制结构的决定因素2022-6-3公共经济学34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税取决于所得基础经济发展水平:直接税取

39、决于所得基础税务管理能力:直接税要求高水平的管理能力税务管理能力:直接税要求高水平的管理能力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职能):财政职能定位不同财政支出结构(财政职能):财政职能定位不同税收政策目标(财政职能)税收政策目标(财政职能) :财政职能定位不同:财政职能定位不同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国际税收竞争)相邻国家的示范效应(国际税收竞争) 各国的税制结构呈现出缓慢的趋同趋势各国的税制结构呈现出缓慢的趋同趋势 2022-6-3公共经济学35表表 非非石石油油国国发发展展中中国国家家间间接接税税的的变变化化 国家数量 间接税超过总收入的50% 国际贸易税超过总收入的30% 国内商品和服务税超过总收入的30%

40、 一般销售税超过总收入的10% 地区 1983 1999 1983 1999 1983 1999 1983 1999 1983 1999 非洲 33 24 72 63 51 42 23 38 41 54 亚洲 20 18 60 33 27 6 53 44 47 67 欧洲 6 20 17 25 17 0 33 85 50 100 中东 6 6 17 33 33 17 0 50 17 17 西半球 28 24 59 58 31 21 38 67 45 71 全部 93 92 59 46 38 10 32 58 42 51 资料来源: IMF, Government Finance Statist

41、ics Yearbook,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1983 and 1999; Bird, R.M., A New Look at Indirect Taxation in Developing Countries,World Development, no.9, 1987. 典型事实:典型事实:较发达国家的所得税收入比重略有下降,而商品与服务税收入比重在提高;较发达国家的所得税收入比重略有下降,而商品与服务税收入比重在提高;发展中国家的所得税收入比重缓慢提高,而商品与服务税收入比重有所下降:发展中国家的所得税收入比重缓慢提高,而商品与服务税收入比重有所下降:

42、1999年较年较1983年发展国家间接税收入比重超过年发展国家间接税收入比重超过50%的国家明显减少(见的国家明显减少(见上表);上表);国际贸易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更加依赖于一般销售税国际贸易税的重要性大大降低,更加依赖于一般销售税原因:原因:内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纳税意识和税务管理能力提高;内因: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纳税意识和税务管理能力提高;外因: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以及国际组织的制度约束和政策压力外因:国际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以及国际组织的制度约束和政策压力第二节第二节 税制改革税制改革2022-6-3公共经济学36 一、税制改革的基础理论一、税制改革的基础理论 二、中国的税制

43、改革二、中国的税制改革一、税制改革的基础理论一、税制改革的基础理论(一)税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一)税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二)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二)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2022-6-3公共经济学37(一)税制改革的基本问题(一)税制改革的基本问题n税制改革的含义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税制改革是通过税制设计和税制结构的边际改变来增进社会福利的过程。利的过程。包含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和税基的变化以及税种包含税率、纳税档次、起征点或免征额和税基的变化以及税种和税种搭配的变化和税种搭配的变化n税制改革的原因税收制度不能很好地贯彻和实现政府目标(经济目标、政治目税收制

44、度不能很好地贯彻和实现政府目标(经济目标、政治目标、社会目标)标、社会目标)税收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税法、制度效率税收制度本身存在明显缺陷(税法、制度效率)n税制改革的内容和性质取决于利益各方的博弈结果(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纳税人及其代理人)2022-6-3公共经济学38n税制改革成功的标准税制改革成功的标准n桑德福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即假定原有税制已经符桑德福主要针对发达国家,即假定原有税制已经符合课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标准:合课税原则的基础上提出如下标准:n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改革目标的实现程度n改革的可持续性改革的可持续性n合意和不合意副产品的程度合意和不合意副产品的程度n凡奎兹和麦克纳

45、伯基于经济转型国家的税制改革实凡奎兹和麦克纳伯基于经济转型国家的税制改革实践提出如下标准:践提出如下标准:n是否符合税制理论的基本要求如课税普遍、避免重复征收是否符合税制理论的基本要求如课税普遍、避免重复征收n是否能征集足够的税收收入是否能征集足够的税收收入n是否使税负公平分配于各收入群体是否使税负公平分配于各收入群体n对民间部门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对民间部门和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2022-6-3公共经济学39n税制成功的条件:税制成功的条件:税制改革领导者税制改革领导者国家首脑国家首脑相关措施包括人才、立法和政策制定以及宣传教育相关措施包括人才、立法和政策制定以及宣传教育宏观经济背景(实施时机

46、)宏观经济背景(实施时机)预算、政策和管理能力约束(初始条件)预算、政策和管理能力约束(初始条件)2022-6-3公共经济学40(二)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二)税制改革的理论基础:公平课税论、最适课税论公平课税论、最适课税论和财政交换论和财政交换论n前提条件:公平课税论、最适课税论是在收入规模既定的情况下前提条件:公平课税论、最适课税论是在收入规模既定的情况下探讨最优税制设计问题;财政交换论探讨的是如何设计税制,以探讨最优税制设计问题;财政交换论探讨的是如何设计税制,以实现合理的政府收入规模。实现合理的政府收入规模。n公平课税论公平课税论公平原则:依据的是纳税能力原则公平原则:依据的是纳税能力

47、原则思想起源:西蒙斯的思想,强调个人自由的基本价值观、主思想起源:西蒙斯的思想,强调个人自由的基本价值观、主张政治干预最小化张政治干预最小化税制改革的原则在于按照公平原则筹措税制改革的原则在于按照公平原则筹措资金,限制政治程序对市场经济的干预资金,限制政治程序对市场经济的干预关键在于税基的选关键在于税基的选择择综合所得和综合税基的概念综合所得和综合税基的概念基本思想:(基本思想:(1 1)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纵向公平由政治程)主要强调横向公平目标,纵向公平由政治程序加以解决;(序加以解决;(2 2)把税收问题与支出政策分开讨论;()把税收问题与支出政策分开讨论;(3 3)基本指导原则是税基的

48、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基本指导原则是税基的综合性和税收待遇的统一性;(4 4)主)主张按纳税能力来征税,纳税能力用所得来加以度量;(张按纳税能力来征税,纳税能力用所得来加以度量;(5 5)理)理想税制是依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想税制是依据综合所得概念,对宽所得税基课征累进的个人直接税。直接税。公平课税理论宽税基、低名义税率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的公平课税理论宽税基、低名义税率以实现公平和效率目标的深刻见解,成为深刻见解,成为2020世纪世纪8080年代很多工业化国家税制改革的指年代很多工业化国家税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导思想。2022-6-3公共经济学41n公平课税论的争议

49、公平课税论的争议争议主要集中于综合所得的计算:(争议主要集中于综合所得的计算:(1)名义所得还是实际所)名义所得还是实际所得;(得;(2)资本利得征税时机(自然增加还是实现时课税);)资本利得征税时机(自然增加还是实现时课税);(3)应计财富具有假定性质,导致税法复杂;()应计财富具有假定性质,导致税法复杂;(4)无法合)无法合理处理闲暇和政府服务等因素。理处理闲暇和政府服务等因素。n公平课税论的发展公平课税论的发展利用消费支出作为纳税能力的度量,主张课征现金流量支出利用消费支出作为纳税能力的度量,主张课征现金流量支出税,即公司现金流量税(扣除全部与经营有关购进后的经营税,即公司现金流量税(扣

50、除全部与经营有关购进后的经营所得税)和个人现金流量税(扣除净储蓄后的工资课税);所得税)和个人现金流量税(扣除净储蓄后的工资课税);以消费为税基,资本购进可以直接且全额费用列支,具有概以消费为税基,资本购进可以直接且全额费用列支,具有概念清楚、计算简便、对资本形成扭曲影响小的优点。念清楚、计算简便、对资本形成扭曲影响小的优点。强调税种搭配的重要性(单一税率的消费税和工薪税)强调税种搭配的重要性(单一税率的消费税和工薪税)2022-6-3公共经济学42n最适课税论最适课税论n财政交换论财政交换论n思想起源:魏克塞尔、林达尔的自愿交换理论,即公平税思想起源:魏克塞尔、林达尔的自愿交换理论,即公平税

51、制应符合自愿交换原则,纳税人根据自己对公共物品数量制应符合自愿交换原则,纳税人根据自己对公共物品数量的效用判断和承担的相应税收份额的意愿,在交换中选择的效用判断和承担的相应税收份额的意愿,在交换中选择最佳的公共物品数量和税收份额配对,达成协议。最佳的公共物品数量和税收份额配对,达成协议。n进一步发展:进一步发展:n早期: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权力的限制,但集中早期:布坎南等公共选择理论,强调政府权力的限制,但集中讨论的是选举程序问题讨论的是选举程序问题注重选举程序的财政交换论注重选举程序的财政交换论n进一步:布坎南等采取极大化极小方法设计社会制度以限制政进一步:布坎南等采取极大化极小方

52、法设计社会制度以限制政府权力过度膨胀的可能性,主张通过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府权力过度膨胀的可能性,主张通过确立一套经济和政治活动的宪法规则,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从而形成了税制改革的宪法规则,对政府权力施加宪法约束,从而形成了税制改革的规范财政交换论的规范财政交换论注重结果的财政交换理论注重结果的财政交换理论2022-6-3公共经济学43回忆公共支回忆公共支出最优规模出最优规模的自愿交换的自愿交换理论(林达理论(林达尔均衡)尔均衡)n主要内容主要内容对对政府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税制设计属于宪法设计问题)。政府征税能力必须从宪法上予以限制(税制设计属于宪法设计问题)。研究的重点问题

53、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以把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研究的重点问题是选择税基和税率结构,以把政府的总税收收入限制在理想的水平范围内,宽税基会增加无谓损失理想的水平范围内,宽税基会增加无谓损失窄税基窄税基。主张取消资本课税,劳动所得或消费为适合的税基。主张取消资本课税,劳动所得或消费为适合的税基。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的性质进行限制,也有助于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宪法对政府可利用的税基的性质进行限制,也有助于确保政府所提供的公共服务的水平和类型符合选民的意愿,选择与支出具有很强互补性的公共服务的水平和类型符合选民的意愿,选择与支出具有很强互补性的税基,有助于激励政府追求公共利益(公路为例)。税基,有助于激

54、励政府追求公共利益(公路为例)。把控制政府的规模作为最优先考虑的事,通过制度限制和预算法来限制把控制政府的规模作为最优先考虑的事,通过制度限制和预算法来限制公共部门规模(无谓损失是政府规模的正函数)。公共部门规模(无谓损失是政府规模的正函数)。要从宪法上制约政府的税收差别待遇。要从宪法上制约政府的税收差别待遇。 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要求广泛采用受益两个方面:一是为了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目标,要求广泛采用受益税;二是为了使当权者在决策中的自利性最小化,强调政治程序在约税;二是为了使当权者在决策中的自利性最小化,强调政治程序在约束预算决策中的重要性束预算决策中的重要性 2022

55、-6-3公共经济学44三种理论对税制改革的指导意义三种理论对税制改革的指导意义2022-6-3公共经济学45表表 10.1 三三 种种 规规 范范 理理 论论 的的 税税 制制 结结 构构 税税 制制 结结 构构 的的 要要 素素 规规 范范 理理 论论 税税 基基 特特 殊殊 规规 定定 税税 率率 结结 构构 公公 平平 课课 税税 论论 单单 一一 宽宽 税税 基基 , 由由 综综 合合 所所 得得构构 成成 , 这这 意意 味味 着着 平平 等等 对对 待待来来 自自 任任 何何 来来 源源( 包包 括括 资资 本本 )的的 所所 得得 。 个个 人人 税税 和和 公公 司司 税税一一

56、 体体 化化 , 没没 有有 间间 接接 税税 ( 也也有有 少少 数数 人人 支支 持持 综综 合合 支支 出出税税 ) 。 原原 则则 上上 无无 特特 殊殊 规规定定 。 由由 于于 计计 算算 上上 的的问问 题题 , 可可 能能 要要 求求 有有特特 殊殊 规规 定定 , 如如 所所 得得平平 均均 化化 。 1.横横 向向 公公 平平 : 相相同同 综综 合合 所所 得得 适适 用用相相 同同 的的 税税 率率 。 2.纵纵 向向 公公 平平 : 不不解解 决决 纵纵 向向 公公 平平( 留留给给政政治治程程序序 ) 。 最最 适适 课课 税税 论论 1.单单 一一 税税 基基 :

57、 宽宽 税税 基基 的的 个个人人 消消 费费 税税 , 可可 能能 辅辅 助助 资资 金金流流 量量 公公 司司 所所 得得 税税 。 不不 主主 张张对对 资资 本本 征征 税税 。 2.其其 他他 税税 基基 : 如如 商商 品品 、 销销售售 或或 所所 得得 , 如如 果果 政政 府府 仅仅 限限于于 这这 些些 税税 基基 , 越越 无无 弹弹 性性 的的税税 基基 , 课课 税税 越越 重重 。 无无 一一 般般 原原 则则 , 但但 有有优优 惠惠 规规 定定 , 如如 直直 接接列列 支支 投投 资资 。 如如 果果 使使用用 所所 得得 税税 , 由由 于于 特特定定 的的

58、 政政 策策 目目 标标 间间 的的相相 互互 作作 用用 和和 审审 查查 、筛筛 选选 问问 题题 , 免免 税税 、扣扣 除除 和和 抵抵 免免 制制 度度 会会比比 较较 复复 杂杂 。 倒倒 U 形形 边边 际际 税税 率率结结 构构 财财 政政 交交 换换 论论 多多 种种 窄窄 税税 基基 , 最最 好好 是是 对对 税税率率 有有 弹弹 性性 的的 税税 基基 。 例例 如如 有有限限 的的 ( 狭狭 义义 ) 或或 选选 择择 性性 所所得得 税税 。不不 主主 张张 对对 资资 本本 征征 税税 。 在在 宪宪 法法 层层 次次 上上 , 不不包包 括括 税税 基基 的的

59、无无 弹弹 性性部部 分分 。 非非 累累 退退 性性 : 利利 用用公公 平平 原原 则则 限限 制制 税税收收 差差 别别 待待 遇遇 。 二、中国的税制改革二、中国的税制改革n世界税制改革的战略设想世界税制改革的战略设想n世界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世界税制改革的普遍做法n中国中国19941994年税制改革年税制改革2022-6-3公共经济学46世界税制改革的战略设想世界税制改革的战略设想n四大战略(基于对发达国家所得税制的改革设想)四大战略(基于对发达国家所得税制的改革设想)两大类:两大类:(1 1)接受现行的所得税制结构,对其不合理部分加以)接受现行的所得税制结构,对其不合理部分加以改善;

60、(改善;(2 2)完全放弃所得税,以完全崭新的税制取而代之。)完全放弃所得税,以完全崭新的税制取而代之。综合所得税战略:综合所得税战略:(1)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国家,按照亨利)以所得税为主体税种的国家,按照亨利西蒙斯于西蒙斯于1938年首次为美国提出的并于年首次为美国提出的并于1966年为加拿大卡特委年为加拿大卡特委员会所赞同的设想,改革所得税制;(员会所赞同的设想,改革所得税制;(2)这种改革战略在)这种改革战略在20世世纪纪60年代到年代到80年代期间较为流行,这是由当时多数发达国家的年代期间较为流行,这是由当时多数发达国家的税制特征及其问题所决定的(当期所得课税重,不在当期纳税税制特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