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2年甘肃省环境影响评价师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与标准考试题库一、单选题1.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环境风险类型不包括()。A、爆炸B、泄露C、洪灾D、火灾答案:C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规定,环境风险类型包括危险物质泄漏,以及火灾、爆炸等引发的伴生/次生污染物排放。2.(2018年)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因素分析内容不包括()。A、区域环境特征B、工艺环境友好性C、工艺过程主要产污节点D、末端治理措施协同性答案:A解析:遵循清洁生产的理念,从工艺的环境友好性、工艺过程的主要产污节点以及末端治理措施的协同性等方面
2、,选择可能对环境产生较大影响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分析。3.(2018年)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下列污染物中,属于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类别的是()。A、PM10B、TSPC、NOXD、氟化物答案:A解析: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不包括()。A、COB、TSPC、PM10D、PM2.5答案:B解析:2012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对标准结构进行了重大调整,分“基本项目”和“其他项目”,分别规定了环境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值。“基本项目”包括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一氧化碳(CO)、臭氧(O3)、颗粒物(PM10)、颗粒物(
3、PM2.5),计6项,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其他项目”包括总悬浮颗粒物(TSP)、氮氧化物(NOx)、铅(Pb)、苯并a芘(BaP),计4项,由国务院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或者省级人民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实施方式。5.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漏,所造成的人身安全与环境影响和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的水平。A、建设期间B、运行期间C、建设、运行、退役期间D、建设和运行期间答案:D解析:进行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
4、分析和预测建设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建设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环境风险评价有别于安全评价,环境风险评价是把预测和评价事故对厂(场)界外人群的伤害、环境质量的恶化及对生态系统影响的范围和程度,提出防范、减少、消除对人群和环境影响措施作为工作重点。6.当土壤中的重金属高于标准规定的()时,应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措施。A、风险平均值B、风险筛选值C、风险最大值D、风险管制值答案:B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156182018),当土壤中镉、汞、砷、铅、铬的含量高于标准规定的风险筛选值、等于或者低于标
5、准规定的风险管制值时,可能存在食用农产品不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等土壤污染风险,原则上应当采取农艺调控、替代种植等安全利用措施。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各污染物对预测范围的环境影响时,下列关于达标区环境影响叠加,正确的是()。A、本项目贡献浓度B、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C、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D、新增污染源贡献浓度-“以新带老”污染源贡献浓度-区域削减污染源贡献浓度+其他在建项目污染源贡献浓度+拟建项目污染
6、源贡献浓度+环境质量现状浓度答案:D解析:8.8评价方法8.8.1环境影响叠加8.8.1.1达标区环境影响叠加预测评价项目建成后各污染物对预测范围的环境影响,应用本项目的贡献浓度,叠加(减去)区域削减污染源以及其他在建、拟建项目污染源环境影响,并叠加环境质量现状浓度。计算方法见公式(5)。8.在下述区域附近拟建环城高速公路,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其环境噪声现状调查必须采取现场调查和测量法的是()。A、工业园区B、保税区C、商业区D、别墅区答案:D解析:声环境现状调查的基本方法是:收集资料法、现场调查法、现场测量法。评价时,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的要求确定需采用的具体方法。D项,别墅区属于
7、特别需要安静的区域,要进行现场调查和测量。9.进行大气环境影响评价时,最终应明确给出()。A、对敏感区城、关心点及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的预测结果的分析和评价B、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强度、排放方式、污染控制措施等的评述C、对各种方案进行比较分析,给出推荐方案对评价区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D、推荐方案对评价区域的大气环境质量影响的可行性结论答案:D解析:在大气环境影响评价结论中,应结合项目选址、污染源的排放强度与排放方式、大气污染控制措施以及总量控制等方面综合进行评价,明确给出大气环境影响可行性结论。10.某建设项目计算项目排放主要污染物的最大地面空气质量浓度占标率Pmax为10%。根据环境影响评
8、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关于该项目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A、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B、评价工作等级应不低于二级C、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三级D、评价工作等级确定为三级从简答案:A解析:11.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环境质量指标法的基本公式是式中Ehi和Wi的单位应分别是()。A、有量纲和有量纲B、有量纲和无量纲C、无量纲和有量纲D、无量纲和无量纲答案:D解析:式中E是开发建设活动日前后生态质量变化值;Ehi为开发建设活动后i因子的质量指标;Eqi是开发建设活动前i因子的质量指标;Wi为i因子的权值。因此,Eqi和Wi都属于无量纲。12.地方环境标准由()组织制订、审批
9、、发布。A、国家环保总局B、省级人民政府C、地市级人民政府D、县级人民政府答案:B解析:地方环境标准是对国家环境标准的补充和完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制定,近年来为控制环境质量的恶化趋势,一些地方已将总量控制指标纳入地方环境标准。13.某地拟建海水浴场,按照海水水质标准,该浴场应执行海水水质标准第()类。A、一B、二C、三D、四答案:B解析: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规定,按照海域的不同适用功能和保护目标,海水水质分为四类,如表所示。14.某河建设的拦河闸堤明显改变了该河道的水文情势,严重影响了下游20km处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影响面积小于2.0km2)。根据环境影响
10、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拦河闸堤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结果是()。A、一级B、二级C、三级D、可仅做生态影响分析答案:B解析:在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中,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见表。本题中,游20km处一重要水生生物的自然产卵场,且影响面积小于2.0km2,根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水域范围,可将该拦河闸堤的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三级,但拦河闸堤明显改变了该河道的水文情势,故评价工作等级应上调一级,即该拦河闸堤的工作评价等级为二级。15.根据环境
11、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大气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时,下列适用于预测O3对环境影响的模型的是()。A、AERMODB、ADMSC、AUSTAL2000D、区域光化学网格模型答案:D解析:16.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某建设项目属于水文要素影响型,污水排入附近河流。影响建设项目的水文要素有水温、径流等。其中年径流量与总库容占比10、=15、A10.05。该建设项目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三级B答案:A解析:表2水文要素影响型建设项目评价等级判定押题,软件考前更新,17.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下列地下水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的建设项目中,应开展枯、丰二期地
12、下水水位监测的有()。A、位于沙漠分布区的建设项目B、位于丘陵山区分布区的建设项目C、位于岩溶裂隙分布区的建设项目D、位于山前冲(洪)积分布区的建设项目答案:D解析:ABC三项,沙漠地区、丘陵山区、岩溶裂隙等的二级评价项目应开展一期地下水水位监测;D项,山前冲(洪)积的二级评价项目应开展枯、丰二期地下水水位监测。18.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环境影响评价因子筛选可不考虑()。A、评价工作等级B、环境保护目标C、环境制约因素D、评价标准答案: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HJ2.12016)的规定,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环境影响的主要特征,+考生笔记分享用软件考,结合
13、区域环境功能要求、环境保护目标、评价标准和环境制约因素,筛选确定评价因子。19.公众参与可采取的形式不包括()。A、听证会B、热线电话C、调查问卷D、座谈会答案:B解析:公众参与可采取调查问卷、座谈会、论证会、听证会等形式进行。对于政策性、宏观性较强的规划,参与的人员以规划涉及的部门代表和专家为主;对于内容较为具体的开发建设类规划,参与的人员还应包括直接环境利益相关群体的代表。20.某项目以烟尘排放为特点,大气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该项目PM10影响预测的内容有()。A、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B、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
14、均浓度C、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日平均浓度D、施工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PM10小时平均浓度答案:A解析:大气环境影响二级评价项目预测内容包括: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全年逐日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长期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年平均浓度。非正常排放情况,全年逐时或逐次小时气象条件下,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和评价范围内的最大地面小时浓度。因为该项目处于运行期,以烟尘排放为特点且正常排放,属于全年逐日
15、气象条件,所以需预测运行期环境空气保护目标、网格点处PM10的地面浓度和评价范围内PM10的最大地面日平均浓度。21.(2013年)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A、连续排放的排气筒必须连续1h采样获取平均值B、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采样时间不低于1h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测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D、排放时间小于1h间断性排放的排气筒,必须采样几个排放周期,满足采样总时间不低于1h的要求答案:C解析:2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下列要求中,不符合噪声防治措施制定原则的是()。A、工业建设项目应针对投产后噪声影响最大预测值制定噪声防治
16、措施B、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应根据铁路边界噪声排放限值制定噪声防治措施C、公路项目应针对运营近、中、远期对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定噪声防治措施D、应从声源降噪、传播途径降噪和敏感目标自身防护等角度制定噪声防治措施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噪声防治对策制定原则为:工业(工矿企业和事业单位)建设项目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投产后噪声影响的最大预测值制订,以满足厂界(或场界、边界)和厂界外敏感目标(或声环境功能区)的达标要求。交通运输类建设项目(如公路、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机场项目等)的噪声防治措施应针对建设项目不同代表性时段的噪声影响预测值分期制订,以满足声环
17、境功能区及敏感目标功能要求。其中,铁路建设项目的噪声防治措施还应同时满足铁路边界噪声排放标准要求。噪声防治对策必须符合针对性、具体性、经济合理性和技术可行性原则。23.某酒店位于类声环境功能区,设有娱乐场所,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娱乐场所通过建筑结构传播至该酒店客房内的再生排放限值的说法,正确的是()。A.各倍频带声压级执行B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B.各倍频带声压级执行A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A、最大声级超过B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B、C、最大声级超过A类房间噪声排放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5dBD、答案:B解析:根据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23372008),将建筑物
18、室内房屋类型分为:A类房间指以睡眠为主要目的,需要保证夜间安静的房间,包括住宅卧室、医院病房、宾馆客房等。B类房间指主要在昼间使用,需要保证思考与精神集中、正常讲话不被干扰的房间,包括学校教室、会议室、办公室、住宅中卧室以外的其他房间等。该酒店为A类房间。根据结构传播固定设备室内噪声排放限值,对于在噪声测量期间发生非稳态噪声(如电梯噪声等)的情况,最大声级超过限值的幅度不得高于10dB(A)24.土壤环境背景含量仅受()输入影响。A、非点源B、非面源C、非线源D、点源答案:A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土壤环境背景值是指基于土壤环境背景
19、含量的统计值。通常以土壤环境背景含量的某一分位值表示。其中土壤环境背景含量是指在一定时间条件下,仅受地球化学过程和非点源输入影响的土壤中元素或化合物的含量。25.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不包括()。A、公众意见调查B、污染源监测C、区域生态特点调查D、环境保护措施调查答案:C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验收调查工作详细调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调查工程建设期和运行期造成的实际环境影响,详细核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初步设计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运行情况、有效性和环境影响评价审批文件有关要求的执行情况。验收调查工
20、作详细调查阶段的工作内容主要包括:生态保护措施及效果检查;环境保护措施(含“以新带老”)和设施运行及效果检查;环境质量和污染源监测;公众意见调查。26.某建设项目位于1类声环境功能区,项目建设前后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判据不充分,无法判定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的规定,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的基本原则是:一级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5dB(A)以上不含5dB(A)或受影响人口数量显
21、著增多时。二级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达3dB(A)5dB(A)含5dB(A),或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增加较多时。三级评价。建设项目建设前后评价范围内敏感目标噪声级增高量在3dB(A)以下不含3dB(A),且受影响人口数量变化不大时。在确定评价工作等级时,如建设项目符合两个以上级别的划分原则,按较高级别的评价等级评价。题目中“受噪声影响人口数量显著增多”属于一级评价(较高级别)的划分基本原则,故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应为一级。27.某园区的主导产业为冶金化工,辅助产业为新材料,配套仓储物流,根据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总纲,评价范围内涉及的下列区域中,需要开展生
22、态风险评价的是()。A、重点开发区域B、重点生态功能区C、基本农田保护区D、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答案:B解析:对于规划实施可能产生重大环境风险源的,应进行危险源、事故概率、规划区域与环境敏感区及环境保护目标相对位置关系等方面的分析,开展环境风险评价;对于规划范围涉及生态脆弱区域或重点生态功能区的,应开展生态风险评价。28.建设用地土壤中污染物含量超过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应当采取()。A、风险评估B、风险管控C、修复措施D、阻断措施答案:A解析:根据土壤环境质量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管控标准(试行)(GB366002018),建设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是指在特定土地利用方式下,建设用地土壤中污
23、染物含量等于或者低于该值的,对人体健康的风险可以忽略;超过该值的,对人体健康可能存在风险,应当开展进一步的详细调查和风险评估,确定具体污染范围和风险水平。29.某企业位于3类声环境功能区,对东、南、西、北四侧厂界昼间环境噪声进行测量,噪声值分别为67dB(A)、65dB(A)、63dB(A)和61dB(A)。根据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关于厂界噪声评价结果的说法,正确的是()。A、昼间四侧厂界噪声均超标B、昼间四侧厂界噪声均达标C、昼间只有东侧厂界噪声超标D、昼间四侧厂界噪声平均值达标答案:C解析: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不得超过各类声环境功能区规定的排放限值,其中3类声环境功能区昼间等效声
24、级限值为65dB(A)。东侧厂界昼间环境噪声值为67dB(A),大于65dB(A),超标。30.某生产设施排气筒高33m,距该排气筒200m内有一建筑物高30m,该排气筒SO2排放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对应30m、40m高排气筒的SO2最高允许排放速率分别为15kg/h、25kg/h,该排气筒的SO2排放速率限值是()kg/h。A、7.5B、9C、15D、18答案:B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排气筒高度除须遵守表中列出的排放速率标准值外,还应高出周围200m半径范围的建筑5m以上,不能达到该要求的排气筒,应按其高度对应的表列排放速率标准值严格50%执行。
25、本题中,该排气筒的SO2排放速率在7.5kg/h12.5kg/h之间。31.以下不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炉窑是()。A、焦炉B、非金属熔化炉C、化铁炉D、炼钢炉答案:A解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适用于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管理。32.恶臭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臭气浓度的单位是()。A、mg/m3B、mg/LC、无量纲D、kg/h答案:C解析:臭气浓度是指恶臭气体(包括异味)用无臭空气进行稀释,稀释到刚好无臭时,所需的稀释倍数,故为无量纲。
26、33.某小河的断面宽深比为25,预测河段弯曲系数1.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该河流可简化为()。A、矩形平直河流B、矩形弯曲河流C、非矩形河流D、弯曲河流答案:B解析:根据现实行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规定,河流水域概化要求:预测河段及代表性断面的宽深比20时,可视为矩形河段。河段弯曲系数1.3时,可视为弯曲河段,其余可概化为平直河段。对于河流水文特征值、水质急剧变化的河段,应分段概化,并分别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河网应分段概化,分别进行水环境影响预测。34.根据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城市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执行的环境噪声昼夜标准值分别是()。A.5
27、5dB、45dBB.65dB、55dBA、50dB、40dBC、60dD、50dB答案:D解析:城市居住、商业、工业混杂区属于2类声环境功能区。各类声环境功能区的环境噪声限值见表。35.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下列关于采样时间和频次的说法,正确的有()。A、连续排放的排气筒必须连续1h采样获取平均值B、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采样时间不低于1hC、无组织排放监控点监测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D、排放时间小于1h间断性排放的排气筒,必须采样几个排放周期,满足采样总时间不低于1h的要求答案:C解析:根据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中监测采样时间和频次的有关规定,在采样
28、时应做到: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无组织排放监控点和参照点监测的采样,一般采用连续1h采样计平均值;若浓度偏低,需要时可适当延长采样时间;若分析方法灵敏度高,仅需用短时间采集样品时,应实行等时间间隔采样,采集4个样品计平均值。特殊情况下的采样时间和频次,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小于1h,应在排放时段内实行连续采样,或在排放时段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2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若某排气筒的排放为间断性排放,排放时间大于1h,则应在排放时段内按排气筒中废气的采样,以连续1h的采样获取平均值;或在1h内,以等时间间隔采集
29、4个样品,并计平均值。当进行污染事故排放监测时,应按需要设置采样时间和采样频次,不受上述要求的限制。36.基于估算模式计算某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时,甲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205m,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00m,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为350m,则该企业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应取()。A、400mB、500mC、350mD、325m答案:C解析:采用推荐模式中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模式来计算各无组织源的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当无组织源排放多种污染物时,应分别计算,并按计算结果的最大值确定其大气环境防护距离。题中甲乙丙三类污染为无组织源排放的多种污染物,其中丙污染物计算的距离最大,故大气环境防护距离取350m。3
30、7.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设定为()。A、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B、线源中心两侧各100mC、面源中心两侧各200mD、点源中心两侧各200m答案:A解析: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是根据项目排放污染物的最远影响范围确定的,即以排放源为中心点,以D10%为半径的圆或2×D10%为边长的矩形作为大气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当最远距离超过25km时,确定评价范围为半径25km的圆形区域或边长50km矩形区域。评价范围的直径或边长一般不应小于5km。对于以线源为主的城市道路等项目,评价范围可设定为线源中心两侧各200m的范围。38.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中规定,测量时背景噪声应
31、比铁路噪声低()(A)dB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该值,需进行修正。A、8B、10C、12D、15答案:B解析:铁路边界噪声限值及其测量方法(GB1252590)规定,背景噪声应比铁路噪声低10dB(A)以上,若两者声级差值小于10dB(A),应进行修正。39.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关于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的说法,错误的是()。A、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B、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预测指标C、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D、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重点
32、关注不利影响,并简要分析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答案:D解析:生态影响预测与评价内容应与现状评价内容相对应,依据区域生态保护的需要和受影响生态系统的主导生态功能选择评价预测指标:评价工作范围内涉及的生态系统及其主要生态因子的影响评价。通过分析影响作用的方式、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来判别生态系统受影响的范围、强度和持续时间;预测生态系统组成和服务功能的变化趋势,重点关注其中的不利影响、不可逆影响和累积生态影响。敏感生态保护目标的影响评价应在明确保护目标的性质、特点、法律地位和保护要求的情况下,分析评价项目的影响途径、影响方式和影响程度,预测潜在的后果。预测评价项目对区域现存主要生态问题的影响趋势。
33、40.现行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氧化氮的日平均浓度二级标准限值是()。A、0.04mg/m3(标态)B、0.08mg/m3(标态)C、0.10mg/m3(标态)D、0.12mg/m3(标态)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基本项目浓度限值表41.下列建设项目中,其环境风险评价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核电站项目B、煤化工项目C、铜冶炼项目D、铁矿开采项目答案: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的建
34、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42.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则该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值()。A.昼间70dB,夜间55dBB.昼间70dB,夜间45dBA、昼间60dB、夜间55dBC、昼间60dD、夜间45dB答案:D解析: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当场界距噪声敏感建筑物较近,其室外不满足测量条件时,可在噪声敏感建筑物室内测量,并将表中相应的限值减10dB(A)作为评价依据。因此
35、,该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值分别为昼间60dB,夜间45dB。43.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处置的废物是()。A、生活垃圾焚烧炉渣(焚烧飞灰除外)B、禽畜养殖废物C、未经处理的餐饮废物D、电子废物及其处理处置残余物答案:A解析:根据生活垃圾填埋场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2008),可以直接进入生活垃圾填埋场填埋处置的废物包括:由环境卫生机构收集或者自行收集的混合生活垃圾,以及企事业单位产生的办公废物;生活垃圾焚烧炉渣(不包括焚烧飞灰);生活垃圾堆肥处理产生的固态残余物;服装加工、食品加工以及其他城市生活服务行业产生的性质与生活垃圾相近的一般工业固体废物。
36、44.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中,对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一般每()年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A、2B、3C、4D、5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一般每3年内开展1次监测工作,二级的每5年内开展1次,三级的必要时可开展跟踪监测。45.某建设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关于该项目声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基本要求的说法,错误的是()。A、噪声预测应覆盖评价范围内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个敏感目标处的预测值B、在缺少声源源强资料时,通过类比测量取得源强数据,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C、评价范围内代表性敏感目标
37、的声环境质量现状需实测,不能利用已有监测资料D、应给出防治措施的最终降噪效果和达标分析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HJ2.42009),二级评价工作基本要求包括:评价范围内具有代表性的敏感目标的声环境质量现状以实测为主,可适当利用评价范围内已有的声环境质量监测资料,并对声环境质量现状进行评价。给出建设项目对环境有影响的主要声源的数量、位置和声源源强,并在标有比例尺的图中标识固定声源的具体位置或流动声源的路线、跑道等位置。在缺少声源源强的相关资料时,应通过类比测量取得,并给出类比测量的条件。预测点应覆盖全部敏感目标,给出各敏感目标的预测值;给出厂界(或场界、边界)噪声值;等声级
38、线根据评价需要绘制;给出建设项目建成后不同类别的声环境功能区内受影响的人口分布、噪声超标的范围和程度。不同代表性时段噪声级可能发生变化的建设项目,应分别预测其不同时段的噪声级。从声环境保护角度对工程可行性研究和评价中提出的不同选址(选线)和建设布局方案的环境合理性进行分析。46.下列装置适用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的是()。A、炼铁高炉B、炼焦炉C、生活垃圾焚烧炉D、燃气导热油炉答案:A解析:工业炉窑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GB90781996)适用于除炼焦炉、焚烧炉、水泥工业以外使用固体、液体、气体燃料和电加热的工业炉窑的管理,以及工业炉窑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设计、竣工验收及其建成后的排放
39、管理。47.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不适用于()。A、危险废物填埋场的运行B、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建设C、危险废物贮存的污染控制D、危险废物填埋场的监督管理答案:C解析: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85982001)适用于危险废物填埋场的建设、运行及监督管理。本标准不适用于放射性废物的处置。48.报告书的结论就是()工作结论,编写时要在概括和总结全部评价工作的基础上,客观地总结建设项目实施过程各阶段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与当地环境的关系。A、部分评价B、各环境要素评价C、各专题评价D、全部评价答案:D解析:环境影响报告书应概括地反映环境影响评价的全部工作成果,突出重点。工程分析应体现工程特点,环境现
40、状调查应反映环境特征,主要环境问题应阐述清楚,影响预测方法应科学,预测结果应可信,环境保护措施应可行、有效,评价结论应明确。49.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下列措施中,不属于降低或减缓公路项目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是()。A、噪声污染防治措施B、废气污染防治措施C、固体废物处置措施D、占地恢复措施答案:D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技术规范生态影响类(HJ/T3942007),环境保护措施是指为预防、降低、减缓建设项目对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而采取的环境保护设施、措施和管理制度。污染影响的环境保护措施主要是指针对水、气、声、固体废物、电磁、振动等各类污染源所采取的保护措
41、施,不包含占地恢复措施。50.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当类场场址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大于()cm/s时,需采用天然或人工材料构筑防渗层。A、1×107B、1×109C、1×1011D、1×1012答案:A解析:根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类场的其他要求包括:应避开地下水主要补给区和饮用水源含水层;应选在防渗性能好的地基上,天然基础层地表距地下水位的距离不得1.5m,上述的要求主要是防止渗滤液对地下水和饮用水源的污染,如果天然基础层渗透系数1.0×107cm/s时,应采用天然或人工材
42、料构筑防渗层,防渗层的厚度应相当于渗透系数1.0×107cm/s和厚度1.5m的黏土层的防渗性能。51.下列不属于地下水监测计划的内容是()。A、孔深B、监测项目C、监测频率D、监测目的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规定,地下水环境监测计划应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和建设项目特点设置跟踪监测点,跟踪监测点应明确与建设项目的位置关系,给出点位、坐标、井深、井结构、监测层位、监测因子及监测频率等相关参数。52.依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符合要求的是()。A、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1.5m以下B、距离军事基地2500mC、地质结构
43、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D、能选择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答案:C解析:根据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规定,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的选址要求为:填埋场距飞机场、军事基地的距离应在3000m以上。填埋场场址不应选在城市工农业发展规划区、农业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考古)保护区、生活饮用水源保护区、供水远景规划区、矿产资源储备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内。填埋场场址必须有足够大的可使用面积以保证填埋场建成后具有10年或更长的使用期,在使用期内能充分接纳所产生的危险废物。填埋场场址的地质条件需符合一定要求,如地下水位应在不透水层3m以下,否则,必须提高防渗设计标准并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取得主管部
44、门同意,地质结构相对简单、稳定,没有断层等。53.以下废水排放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A、煤制甲醇气化炉废水B、烧碱废水C、合成氨工艺废水D、码头船舶废水答案:A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下列行业执行各自的排放标准:造纸工业,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煤制甲醇
45、气化炉废水的排放没有对应的行业执行排放标准,故应执行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在本标准颁布后,新增加国家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行业,按其适用范围执行相应的国家水污染物行业标准,不再执行本标准。54.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污染物浓度限值是()。A、S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15mg/m3B、TSP年平均浓度限值为0.10mg/m3C、PM10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5mg/m3D、N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08mg/m3答案:C解析: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环境空气污染物项目浓度限值见表1、表2。S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50mg/m3;
46、TSP年平均浓度限值为0.20mg/m3;PM10日平均浓度限值为0.15mg/m3;NO2一小时平均浓度限值为0.20mg/m3。55.下列建设项目中,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有()。A、800万t/a钢铁项目B、4500t/d水泥熟料项目C、2000t/d金矿采选项目D、2000MW核电项目答案:D解析: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物质的生产、使用、储存等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项目(不包括核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对于有特定行业环境风险评价技术规范要求的建设项
47、目,本标准规定的一般性原则适用。56.某地面以下的化学品输送管道项目,穿越一集中式应急引用水水源准保护区,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无法判定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一地下水环境(HJ6102016),化学品输送管线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的项目类别为:地面以下为类,地面以上为类;集中式应急饮用水水源准保护区的环境敏感程度为敏感。建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见下表,故该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判定为一级。57.以下企业污水排放不适用污水综合排放标准的是()。A、羽绒企业B、黄磷企业C、
48、煤炭企业D、啤酒企业答案:B解析: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适用于现有单位水污染物的排放管理,以及建设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施设计、竣工验收及其投产后的排放管理。按照国家综合排放标准与国家行业排放标准不交叉执行的原则,下列行业执行各自的行业排放标准:造纸工业,船舶,船舶工业,海洋石油开发工业,纺织染整工业,肉类加工工业,合成氨工业,钢铁工业,航天推进剂使用,兵器工业,磷肥工业,烧碱、聚氯乙烯工业。其他水污染物排放均执行本标准。B项,黄磷企业应执行其行业排放标准。58.某改扩建工程项目位于重要生态敏感区,在其原厂界范围内6km2,新增占用陆地面积8km2,新增占用水
49、域面积7km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该项目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A、一级B、二级C、三级D、四级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生态影响(HJ192011)规定,依据影响区域的生态敏感性和评价项目的工程占地(水域)范围,包括永久占地和临时占地,将生态影响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为一级、二级和三级,见表。改扩建项目的工程占地范围以新增占地(含水域)面积或长度计算,本题中,重要生态敏感区,新增占用面积8715(km2)20km2,评价工作属于二级。59.下列建设项目不适用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的是()。A、核建设项目B、铁矿矿山新建项目C、电子芯片新建项目D、钢铁厂高炉扩建
50、项目答案:A解析: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1692018)规定,本标准适用于涉及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危险物质生产、使用、储存(包括使用管线输运)的建设项目可能发生的突发性事故(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发的事故)的环境风险评价。本标准不适用于生态风险评价及核与辐射类建设项目的环境风险评价。60.下列施工作业不适用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的是()。A、桥梁建造工程B、桥梁垮塌事故抢修C、建筑物室外装修工程D、建筑物拆除工程答案:B解析: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规定了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本标准适用于周围有噪声敏感建筑物的建筑施工噪声
51、排放的管理、评价及控制。市政、通信、交通、水利等其他类型的施工噪声排放可参照本标准执行。本标准不适用于抢修、抢险施工过程中产生噪声的排放监管。61.土壤环境影响评价不包括()。A、准备阶段B、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C、结论阶段D、对比分析阶段答案:D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土壤环境(试行)(HJ9642018),土壤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可划分为准备阶段、现状调查与评价阶段、预测分析与评价阶段和结论阶段。62.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不属于声环境功能区质量评价量的是()A、昼间等效声级B、夜间等效声级C、昼夜等效声级D、最大A声级答案:C解析:根据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声
52、环境功能区的环境质量评价量分为昼间等效声级(Ld)、夜间等效声级(Ln),突发噪声的评价量为最大A声级(Lmax)。63.某项目的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一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数量不得少于()。A、1个B、3个C、5个D、7个答案:B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35个。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64.某建
53、设项目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等级为二级,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该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原则上不得少于()个A、2B、3C、5D、7答案:A解析: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下水环境(HJ6102016)的规定,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布设的具体要求是:监测点布设应尽可能靠近建设项目场地或主体工程,监测点数应根据评价工作等级和水文地质条件确定。一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7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35个。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3个。二级评价
54、项目潜水含水层的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5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24个。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和两侧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均不得少于1个,建设项目场地及其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不得少于2个。三级评价项目潜水含水层水质监测点应不少于3个,可能受建设项目影响且具有饮用水开发利用价值的含水层12个。原则上建设项目场地上游及下游影响区的地下水水质监测点各不得少于1个。管道型岩溶区等水文地质条件复杂的地区,地下水现状监测点应视情况确定,并说明布设理由。在包气带厚度超过100m的地区或监测井较难布置的基岩山区,当地下水质监测点数无法满足d)的要求时,可视情况调整数量,并说明调整
55、理由。一般情况下,该类地区一级、二级评价项目应至少设置3个监测点,三级评价项目可根据需要设置一定数量的监测点。65.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声环境,在环境噪声评价量中“LWECPN”符号表示()。A、计权声功率级B、声功率级C、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D、等效连续A声级答案:C解析:根据机场周围飞机噪声环境标准(GB966088),机场周围区域受飞机通过(起飞、降落、低空飞越)噪声环境影响的评价量为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66.关于危险废物填埋场选址,()符合危险废物填埋污染控制标准要求。A、优先选用废弃的矿坑B、填埋场与居民区的距离600mC、地下水位在不透水层下1.5m处D、填埋场建成后可保证使用15年答案:D解析:A项,填埋场场址选择应避开下列区域:破坏性地震及活动构造区;海啸及涌浪影响区;湿地和低洼汇水处;地应力高度集中,地面抬升或沉降速率快的地区;石灰溶洞发育带;废弃矿区或塌陷区;崩塌、岩堆、滑坡区,山洪、泥石流地区;活动沙丘区;尚未稳定的冲积扇及冲沟地区;高压缩性淤泥、泥炭及软土区以及其他可能危及填埋场安全的区域。B项,应依据环境影响评价结论确定危险废物集中贮存设施的位置及其与周围人群的距离,并经具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行政执法中的程序正义试题及答案
- 2023-2025北京高三(上)期末历史汇编: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章节综合
- 行政法学复习材料目录:试题及答案
- 问答技巧2025年软件设计师试题及答案
- 高考数学教学资源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当年试题及答案一览
- 编程应对产业变革考题及答案
- 计算机软件测试技能的要求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法学概论考试重点解析与试题及答案
- 行政法学实务知识试题与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统计与数据分析基础》形考任务1-5答案
- 乐山大佛完整版本
- 校长在班主任培训会上的讲话范文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试卷
- GB/T 19609-2024卷烟用常规分析用吸烟机测定总粒相物和焦油
- 建筑工程一切险保险单
- 浙江宁波市杭州湾大桥发展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4
- 2024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中考英语试卷真题(含答案解析)
- 多视图静态异常检测
- 医疗垃圾分类及转运院感考核试题与答案
- AQ 1011-2005 煤矿在用主通风机系统安全检测检验规范(正式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