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2:精准碳氧比测井解释方法_第1页
报告2:精准碳氧比测井解释方法_第2页
报告2:精准碳氧比测井解释方法_第3页
报告2:精准碳氧比测井解释方法_第4页
报告2:精准碳氧比测井解释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精精 准准 碳碳 氧氧 比比 能能 谱谱 测测 井井解解 释释 方方 法法 报告人:万里春20072007年年1010月月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方法提纲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解释方法提纲一、引言一、引言二、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原理二、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原理 三、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系统三、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系统 四、实例分析四、实例分析五、研究方向五、研究方向 六、结论六、结论一、引 言 直接技术:碳氧比能谱测井技术,包括RST、PND、国产单、双探测器的NaI和BGO晶体碳氧比能谱测井。 间接技术:中子寿命、氯能谱、PNN等测井技术都是反映地层对中子俘获能力的。其中地层中氯的俘获作用最大,在很大程度

2、上看,这些技术都是直接反映地层的含盐量的。只有在地层水的含盐量稳定时反映剩余油才是有效,故将中子寿命、氯能谱、PNN等确定剩余油的方法称为间接测试技术。电阻率测井是反映地层水导电能力测井,也是间接测量技术。1、碳氧比能谱测井、碳氧比能谱测井现状(1)仪器测量的数据是)仪器测量的数据是“精而不准精而不准”,实现碳氧比能谱测井,实现碳氧比能谱测井 “又精又准又精又准”是当务之急。是当务之急。(2)解释观念落后:解释观念停留在静态分析为主上,没有)解释观念落后:解释观念停留在静态分析为主上,没有采用动、静相结合方法分析剩余油问题。采用动、静相结合方法分析剩余油问题。(3)空间立体分布与时间分布的四维

3、分析模式构成现代碳氧)空间立体分布与时间分布的四维分析模式构成现代碳氧比解释模式。比解释模式。 二、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原理精确度:反映仪器测量值精确度:反映仪器测量值的多次重复能力,通常用的多次重复能力,通常用多次重复测量值的均方差多次重复测量值的均方差表示。表示。准确度:反映仪器所测量准确度:反映仪器所测量的平均值(数学期望)与的平均值(数学期望)与真值(理论值或设计值)真值(理论值或设计值)接近程度,通常用相对误接近程度,通常用相对误差表示。差表示。2、 “零值漂移零值漂移”问题问题(1)在没有有机质的地层中,碳氧比曲线不是零;)在没有有机质的地层中,碳氧比曲线不是零;(2)从实际生产过程

4、中发现碳氧比曲线的泥岩值经常发)从实际生产过程中发现碳氧比曲线的泥岩值经常发生变化:生变化:(3)不同仪器所测泥岩相差较大;同支仪器两次测量)不同仪器所测泥岩相差较大;同支仪器两次测量(重复)时泥岩经常有差别;(重复)时泥岩经常有差别;(4)在刻度井上刻度时发现同支仪器不同次加电刻度时)在刻度井上刻度时发现同支仪器不同次加电刻度时可以获得不同的刻度值,参见可以获得不同的刻度值,参见。3、曲线动态范围曲线动态范围碳氧比曲线动态范围定义:孔隙度35%的纯油层碳氧比COo 35与纯水层的碳氧比COW 35差值与纯水层碳氧比COW 35之比的百分数。 R 35= ( COo 35-COW 35 ) /

5、 COW 35 广义碳氧比曲线动态范围定义:某孔隙度下的纯油层碳氧比COo 与纯水层的碳氧比COW差值与纯水层碳氧比COW之比的百分数。 R = (COo-COw) / Cow = f()广义硅钙比曲线动态范围定义:某孔隙度下的砂岩硅钙比SICA 与纯砂岩的硅钙比SICAsd差值与纯砂岩层硅钙比SICAsd之比的百分数。 Rsica= (SICA SICAsd) / SICasd结论:广义动态范围反映了不同类型的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识别地层特性的能力。将碳氧比值限制在广义动态范围之内,可以解决“零值漂移”问题。4、归零化模型归零化模型碳氧比曲线规范解释模型: COC = ( CO -COW )

6、/ COW 硅钙比曲线归零化解释模型: SiCaC =( SiCa- SiCasd ) / SiCasd 注:其他俘获和非弹曲线的归零化解释模型类似。5、归零化处理后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模型、归零化处理后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模型(1)经验公式 So = (CO -COW )/(COo -COW ) = COC / R= COC /R 35(/0.35) 或 o = So = 0.35/ R 35 COC(2)赫尔佐格公式(通用的解释模型):式中:a为单位体积油中碳原子数目 /cm3; b为单位体积岩石骨架中碳原子数目 /cm3; c为单位体积水中氧原子数目 /cm3; d为单位体积岩石骨架中氧原子

7、数目/cm3; A为碳和氧与快中子反应截面的比值; BC为井眼里碳密度的贡献; B0为井眼里氧密度的贡献。(3)赫尔佐格公式要求的碳氧比变化范围:(a)选择孔隙度35%的纯油层、纯水层,假设井眼和骨架无碳,BGO探测器A取值0.55,利用理论参数计算的碳氧比值得出油、水层碳氧比值分别是 0.20、0。(b)选择孔隙度35%的纯油层、纯水层,假设井眼和骨架无碳,NaI探测器A取值0.40,利用理论参数计算的碳氧比值得出油、水层碳氧比值分别是 0.15、0。(4)两者关系:经验公式是通用公式一种特殊形式000)1 ()1 ()1 (BPdSPcBPbSPaACOcc三、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系统 1、

8、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系统动态解释模型:、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系统动态解释模型:(1)可动油和可动水解释模型; Swm=Sw-Swir Som=So-Soirr Sw+So=1 S=Swm+Som=1-Swir-Soir Gw=Swm/S Go=Som/S(2)相渗透解释模型; PERW=PERM*GW* PERO=GO*2.*(1.- GW* )*PERM(3)产水率模型; RV= w/ / o RF=RV* PERO/PERO/ PERW PERW Fw=1/(1+RF) )(4)驱油效率模型。 Somax=1.-Swir So=1-Sw DOE=(Somax-So)/SomaxSomax=1.

9、-Swir So=1-Sw DOE=(Somax-So)/Somax2、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系统的静态解释模型:、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系统的静态解释模型:(1)泥质含量采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硅钙比曲线确定;)泥质含量采用自然伽马、自然电位、硅钙比曲线确定;(2)钙质含量采用声波测井和硅钙比曲线确定;)钙质含量采用声波测井和硅钙比曲线确定;(3)孔隙度采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取极小后)孔隙度采用声波测井、密度测井、中子测井取极小后为总孔隙度再由体积模型计算有效孔隙度;没有孔隙度测井为总孔隙度再由体积模型计算有效孔隙度;没有孔隙度测井时,用氢比硅加钙确定孔隙度。时,用氢比硅加钙确定孔隙度。(

10、4)利用粒度中值和孔隙度确定地层空气渗透率,并转化)利用粒度中值和孔隙度确定地层空气渗透率,并转化为液体渗透率(相当于有效渗透率);为液体渗透率(相当于有效渗透率);(5)提出了束缚油的概念,建立了束缚油饱和度、束缚水)提出了束缚油的概念,建立了束缚油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经验模型。饱和度经验模型。3、建立了、建立了和和4、特征值法细分层解释方式:、特征值法细分层解释方式:(1)特征值概念:测井曲线中极值、拐点、台级或平台为特征测井曲线中极值、拐点、台级或平台为特征值,其它部分为过渡值。值,其它部分为过渡值。(2)储集层分类:每个特征值点所反映的是该点附近相同岩性内地层的指标,地层中的岩性、物性

11、、含油性和可采量集中反映在特征值上,那怕是它仅仅是一个点仅仅是一个点也是如此。(3) 同类岩性分层方法可以合理划分储集层内非均质产生的局部间分水岭,实现由量变到质变的定量化。建立在特征值概念的(4)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中两个关键概念主力产层:当合试或合采多个储集层时,一个或几个相对渗透率较高的层并称为主产层。主产部位:在某一产层中,一处或几处相对渗透率较高的部位并称为主产部位5、精准碳氧比能谱两种解释方法比较、精准碳氧比能谱两种解释方法比较 比较内容比较内容 老方法老方法 精细解释精细解释 预处理技术预处理技术 未采用未采用 归零化处理归零化处理 复盖技术复盖技术 碳氧比与硅钙比复盖碳氧比与硅钙

12、比复盖 碳氧比与纯水层碳氧比复盖碳氧比与纯水层碳氧比复盖 与曲线显示方式有关与曲线显示方式有关 与曲线显示方式无关与曲线显示方式无关 核心解释模型核心解释模型 经验公式经验公式 通用解释模型通用解释模型 井眼含油和钙质层井眼含油和钙质层 不能不能 能能 方法类型方法类型 差值法差值法 比值法比值法 适应范围适应范围 小小 大大 参数选择方法参数选择方法 逐层选择参数解释逐层选择参数解释 按测量段选择参数解释按测量段选择参数解释 解释参数标准解释参数标准 无无 有有 解释标准解释标准 无无 有有 解释效率解释效率 通常在通常在2天天5天天 10-20小时小时 符合率符合率 50%-60% 80%

13、以上。以上。 精准碳氧比能谱两种方法的解释结果对比图碳氧比能谱精细解释指标碳氧比能谱精细解释指标厚度分类指标:厚度分类指标:a、0.8米以上的地层定量解释米以上的地层定量解释b、0.5米至米至0.8米的地层半定量解释米的地层半定量解释孔隙度分类指标:孔隙度分类指标:a、对孔隙度、对孔隙度15 以上的地层定量解释,符合率以上的地层定量解释,符合率90%;b、对孔隙度、对孔隙度10%-15的地层半定量解释,符合率的地层半定量解释,符合率75%;c、对孔隙度、对孔隙度10以下以下 的地层定性解释,符合率的地层定性解释,符合率60%;饱和度指标:定量解释的含油饱和度计算误差小于饱和度指标:定量解释的含

14、油饱和度计算误差小于8、半、半定量解释的含油饱和度计算误差小于定量解释的含油饱和度计算误差小于12;产水率指标:产水率指标:定量解释的定量解释的产水率计算误差小于产水率计算误差小于10%;半;半定量定量解释的解释的产水率计算误差小于产水率计算误差小于20。 四、四、实例分析 该方法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该方法研究过程中,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用本方法对大庆、中原、吉林、辽河、力支持。用本方法对大庆、中原、吉林、辽河、大港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地质效果。实际应大港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地质效果。实际应用效果得到用户的充分肯定,解释符合率高于用效果得到用户的充分肯定,解释符合率高于80%。

15、 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砂泥岩剖面各种储集层该方法可以应用于砂泥岩剖面各种储集层的剩余油分析,也可以对的剩余油分析,也可以对高含钙砂砾岩剖面和高含钙砂砾岩剖面和鲕状灰岩微裂缝剖面鲕状灰岩微裂缝剖面剩余油分析。剩余油分析。 实例1:杏13-丁2-检P336井与取芯含油饱和度对比图该井是密闭取芯井,取芯证明该井是密闭取芯井,取芯证明40号层为没有水淹油层。号层为没有水淹油层。地质分析认为这两层没有水淹的可能性不大,至少见水。地质分析认为这两层没有水淹的可能性不大,至少见水。我们测井分析认为地层的底部高水淹、中部中水淹、顶部未水淹。我们测井分析认为地层的底部高水淹、中部中水淹、顶部未水淹。单层试油:初期产

16、水率单层试油:初期产水率68%,2小时后上升到小时后上升到89%,一天后达,一天后达95%注意注意实例2、葡97-48井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结果图 第一次采用传统解释方法将第一次采用传统解释方法将4号层定为高水淹,并且采油厂按照该结论堵水。不但号层定为高水淹,并且采油厂按照该结论堵水。不但没有堵着水,反而将原来的没有堵着水,反而将原来的2吨油堵掉。吨油堵掉。 用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对该井重新复查,结果表明在射开的用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对该井重新复查,结果表明在射开的1-5号层中,主力产水号层中,主力产水层是层是5号层、号层、1-4号层是低水淹差产层的正确结论。后期采油厂塞封号层是低水淹差产层的正确结

17、论。后期采油厂塞封5号层、解开号层、解开4号层恢号层恢复日产复日产2吨油,日减少吨油,日减少10方水。方水。实例实例3、未射孔的储集层含油性评价、未射孔的储集层含油性评价 新文33-225井,从该图中可以看出上部37、38号层含油饱和度80%、产水率接近零,解释为未水淹油层。射孔后井喷纯油30方/日 ,无水。实例4、静69-259井非射孔井段内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结果 解释结果表明18、31、32号层是油层,建议补孔,生产结果表明是正确的。 该井地质认为含油的可能性较小难于补孔,解释后发现19、20号层是油层并建议射孔,结果证明是正确的。实例5、锦州采油厂锦2-7-228井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成果

18、图实例6、鲕状生物灰岩油田的歧429井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结果图解释结果表射孔井段内除22号层3级水淹外,其他层均1-2级水淹。这与周清庄油田沙一段生物灰岩油层已生产近30年的实际是符合的。五、研究方向 1、精准碳氧比能谱分层能力有限,薄、差层解释符合率较低,提高精准碳氧比能谱分辨率的薄层解释方法应开展研究。2、精准碳氧比能谱的谱予处理方法有待提高,例如峰漂校正、减本底、谱滤波、谱取值、谱编辑等。3、精准碳氧比能谱配套的测井方法补充,例如剩余热中子测井、高分辨自然伽玛测井、井温测井、噪声测井、静液面探测等。4、套后地层评价系列设想 碳氧比能谱: 反映剩余油 实现 剩余热中子:反映地层岩性、孔隙、

19、渗透、 含气、地层水性质。 实现 俘获热中子: 实现 高精度自然伽玛能谱 实现 井温测井: 反映动用地层层位 实现 噪声测井: 反映动用地层层位 实现 套管检测:微差井径测井、磁厚度仪 实现 套管应力检测技术 研发 水泥胶结测井、二次界面探测 实现1、该研究成果实现了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通用通用解释方法目的解释方法目的。可以用于各种类型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资料的解释,不论是何种探测器、何种中子发生器,只要是连续连续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即可使用该方法。2、可以对厚度0.8米以上、孔隙度15以上的地层定量解释,解释符合率90%以上。对厚度0.5米至0.8米的地层或孔隙度10%-15的差

20、产层半定量解释,解释符合率70%以上。综合解释符合率高于80%。3、取得了如下突破:(1)利用本方法解释时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不需要洗井作业不需要洗井作业。(2)实现了高矿化度地层水地层剩余油评价;高含蜡原油砂岩地区剩余油评价;高粘度原油砂岩地区剩余油评价;高含钙量砂砾岩地区剩余油评价;鲕状灰岩地区剩余油评价。谢谢各位专家与同行的关注,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谢谢各位专家与同行的关注,有不当之处敬请指正。 六、结 论关于精准碳氧比能谱试验报告关于精准碳氧比能谱试验报告一一 试验目的:试验目的:验证精准碳氧比能谱测井零值漂移与产额有关;验证每次加电后碳氧比曲线存在系统偏差;了解产额对误差的影响;了解碳

21、氧比曲线的分层能力;了解采样间距对碳氧比的影响。 试验步骤:试验步骤:按着设计试验,要求仪器状态基本稳定。三三 分分 析:析:1产额是产生值漂移的原因之一:产额是产生值漂移的原因之一:利用12000、10000产额比较看出,碳氧比值为0.5208、0.5139:差0.0069。重新加电后碳氧比值在10000产额时,为0.5109,其差为0.0099,从计算数据看出,碳氧比曲线零值确实与产额有关,但不是唯一相关量。2重新加电实验:重新加电实验:共做两组 第一次 第二次 两次差值 相对油砂 0.6775 0.672 0.0055 0.81水砂 0.5109 0.5139 -0.003 -0.59差

22、值 0.1666 0.1581 从对比看出,两次加电所测的碳氧比油水差值均产生误差。两者差别是不一致的,变化方向也不同。这表明,该值可能是一个随机误差。该值在饱和度计算时,至少可能产生0-5的误差。从整个实验过程看,这个误差是有较大的偶然性;从仪器上看,查不出有什么异常;由于存在这个误差,目前消除它的唯一方法是归零化处理。归零化处理要求测目的层时,必须测足够多的、临近的泥岩值。3产额对误差的影响产额对误差的影响 从实验数据看出,产额在1000个/秒与1200个/秒时误差变化在0.010.015之间。没有看到产额增加误差呈极规律性变化的现象。产额在1000个/秒时误差也接近0.01。从原理上看,

23、产额太高使信号堆积严重是一个不可忽视问题。目前产额为1000个/秒是一个较合理的产额。4分层能力评价:分层能力评价: 由于所测井速度48米/小时,从曲线看分层能力在1.0左右,是正常的晌应。6 采样间距:采样间距: 对比两组测量的碳氧比数据,结果表明采样间距由0.1米缩小0.05米使曲线计涨落增加。但滤波后两者的均值相等,而且看出分层能力增强。其原因统是统计涨落中的可抵偿性更加明显,滤波效果增强导致的结果。这证明采样间距太大有假滤波现象存在,所以采样间距应取0.05米或更小。 返回备注1:由于刻度值的随机性使我们无法用它反映含油饱和度误差(准确度),只能反映曲线的精确度。上述现象说明精准碳氧比

24、能谱测井存在一种随机的变数,该变数只与仪器的初始状态有关,并附加在非零值上。换句话说,碳氧比曲线存在的零值漂移与仪器的初始状态有关。备注2:当地层中无碳时,所测的碳氧比值应当为零;在纯砂岩中测量时,硅钙比也应为零。实际测量均有一个非零值,这种非零值统称为曲线的“零值漂移”。研究建立以消除曲线的“零值漂移”为目的方法称为碳氧比曲线归零化处理方法。 返回经验公式和赫尔佐格公式关系 假设地层骨架和井眼无碳(假设地层骨架和井眼无碳(b=0, BC=0),地),地层中的氧含量是一个常数(孔隙内的氧含量相对层中的氧含量是一个常数(孔隙内的氧含量相对整个地层的氧含量较小,可以认为孔隙内的氧含整个地层的氧含量

25、较小,可以认为孔隙内的氧含量变化对整个地层氧含量值影响不大)则两者是量变化对整个地层氧含量值影响不大)则两者是相似的,经验公式是通用公式的一种特殊形式。相似的,经验公式是通用公式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殊点在于地层骨架无碳、井眼无碳和地层含其特殊点在于地层骨架无碳、井眼无碳和地层含氧量变化被忽略。氧量变化被忽略。返回 各个油田有各自标各个油田有各自标准用于定量解释和自动准用于定量解释和自动判别水淹层。实际应用判别水淹层。实际应用效果表明,该标准解释效果表明,该标准解释结果与综合解释的结果结果与综合解释的结果符合率符合率90%(老区)、(老区)、80%(新区)。(新区)。返回4、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标

26、准、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标准(修订版)修订版)1、根据地层的渗透率划分地层的产液能力的解释标准 液体渗透率小于等于 0.01 毫达西 干 层 介于 0.010.1 毫达西 一类差产层 介于 0.11.0 毫达西 二类差产层 大于等于 1.0 毫达西 产 层2、根据地层的产水率确定地层的产液性质:3.1 液体渗透率介于0.01毫达西与0.1毫达西的地层解释标准 产水率介于 0% 40% 未水淹 (差油层) 介于 40% 70% 4级水淹 (差油层) 介于 70% 90% 3级水淹 (差油层) 介于 90% 99% 2级水淹 (差油层) 等于 100% 1级水淹 (差油层)3.2 液体渗透率介于0.

27、1毫达西与1毫达西的地层解释标准 产水率介于 0% 30% 未水淹 (差油层) 介于 30% 50% 4级水淹 (差油层) 介于 50% 75% 3级水淹 (差油层) 介于 75% 90% 2级水淹 (差油层) 介于 90% 98% 1级水淹 (差油层) 介于 98% 100% 0级水淹 (差油层)3.3 液体渗透率介于1毫达西与10毫达西的地层解释标准 产水率介于 0% 20% 未水淹 (油层) 介于 20% 40% 4级水淹 (油层) 介于 40% 60% 3级水淹 (油层) 介于 60% 80% 2级水淹 (油层) 介于 80% 96% 1级水淹 (油层) 介于 96% 100% 0级水

28、淹 (油层)3.4 液体渗透率大于等于10毫达西的地层解释标准 产水率介于 0% 10% 未水淹 (油层) 介于 10% 35% 4级水淹 (油层) 介于 35% 60% 3级水淹 (油层) 介于 60% 80% 2级水淹 (油层) 介于 80% 95% 1级水淹 (油层) 介于 95% 100% 0级水淹 (油层)返回 解释过程简单、灵活,操作方便,适应范围广等特点。常用的解释参数选择有相应的标准和要求,使解释人员易于操作。 解 释 流 程 图 裸眼井资料予处理 校 深 选 择 泥 质 参 数 岩性剖面合理 ? 规范化俘获曲线 规范化非弹曲线 剩余油直观 解释合理 ? 解释剖面合理 ? 分

29、层 取 值 用解释标准确定 解释结论 1、自然咖吗选值标准 2、自然电位选值标准 1、输出解释结果 2、编制解释报告 Yes Yes Yes No No No 徐徐70-10井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成果表井精准碳氧比能谱解释成果表 层号层号 细分细分 起始深度起始深度 结束深度结束深度 层厚层厚 孔隙度孔隙度 束缚水饱和度束缚水饱和度 含水饱和度含水饱和度 液体渗透率液体渗透率 产水率产水率 驱油效率驱油效率 解释结论解释结论 1 - 1 1559.800 1560.200 .400 12.6 43.0 59.5 .058 86.6 28.9441 含油水干层含油水干层 1 - 2 1560.20

30、0 1560.400 .200 10.8 47.7 55.2 .031 87.5 14.2366 含油水干层含油水干层 1 - 3 1560.500 1560.600 .100 9.6 78.0 78.0 .006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1 - 4 1560.600 1561.000 .400 4.9 94.4 94.4 .006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1 - 5 1561.000 1561.400 .400 20.3 19.6 58.4 3.788 95.5 48.2978 含油差水层含油差水层 1 - 6 1561.400 1561.600 .200 6

31、.2 60.6 60.6 .007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1 - 7 1561.600 1561.800 .200 10.0 54.6 64.0 .022 96.9 18.2650 含油水干层含油水干层 1559.800 1561.800 2.000 含油差水层含油差水层 2 - 1 1565.400 1566.000 .600 20.1 22.2 43.1 2.115 71.8 26.8152 差油水同层差油水同层 2 - 2 1566.100 1566.400 .300 9.9 83.6 83.6 .006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2 - 3 1566.4

32、00 1566.500 .100 9.9 83.6 83.6 .006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2 - 4 1566.500 1566.600 .100 8.6 64.9 64.9 .007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2 - 5 1566.600 1567.000 .400 2.9 91.1 91.1 .006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1565.400 1567.000 1.600 差油水同层差油水同层 3 - 1 1579.000 1579.300 .300 14.0 59.0 59.0 .016 89.8 .0000 含油水干层含油水干层 3

33、- 2 1579.300 1579.600 .300 12.8 28.6 28.6 .361 28.1 .0000 含油干层含油干层 3 - 3 1579.600 1579.900 .300 .0 52.4 52.4 .010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3 - 4 1579.900 1580.400 .500 16.1 21.7 21.7 1.670 7.8 .0000 差差 油油 层层 3 - 5 1580.400 1580.700 .300 27.7 10.1 30.7 140.826 57.5 22.9380 含水油层含水油层 3 - 6 1580.700 1580.900

34、 .200 26.1 11.2 35.6 77.299 69.9 27.5071 油水同层油水同层 3 - 7 1580.900 1581.400 .500 24.8 12.4 26.4 124.078 33.7 15.6353 含水油层含水油层 1579.000 1581.400 2.400 含水油层含水油层 4 - 1 1587.800 1589.200 1.400 22.8 16.9 57.7 9.267 95.7 49.0648 含油差水层含油差水层 4 - 2 1589.200 1589.600 .400 17.5 33.6 46.3 1.259 73.2 16.8611 差油水同层差油水同层 1587.800 1589.600 1.800 含油差水层含油差水层 5 - 1 1592.400 1592.900 .500 13.3 33.7 33.7 .183 43.4 .0000 含油干层含油干层 5 - 2 1592.900 1593.200 .300 10.8 64.7 64.7 .008 99.9 .0000 无效干层无效干层 5 - 3 1593.200 1593.400 .200 13.3 59.1 60.1 .015 91.0 2.4844 含油水干层含油水干层 5 - 4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