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及塑造与应用_第1页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及塑造与应用_第2页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及塑造与应用_第3页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及塑造与应用_第4页
景观设计中微地形及塑造与应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山东大学威海分校本科毕业生摘 要景观塑造手法包括很多种,微地形只是其中的一种,在当前的景观设计中运用的越来越广泛,尤其是在公共绿地和住宅区使用较为广泛,微地形与植物配置的结合,不但有利于丰富景观层次、而且有利于加强景观设计的艺术性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关 键 词:园林绿地 微地形 处理研究目 录摘 要一、前 言1.微地形的定义及范围2.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作用3.景观微地形在实际运用中的处理原则和技巧4.微地形的营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5.微地形在近年来使用的实例6.结语7.参考文献一、前言景观设计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综合性很强学科,它与规划、园林、生态、地理学、工程、艺术、人文科学等

2、多门学科交叉融合。景观设计的方法和设计概念也越来越与世界同步。中国的景观设计不在局限于传统的山水园林亭台楼阁,越来越多的现代西方元素被运用到设计当中。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越来越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营造手法。通过适当的微地形处理,可以创造丰富的景观层次和空间。通过植物的高低起伏变化,在狭小的空间范围内塑造更多更大更丰富的空间形态,制作微地形的材料又可以利用废弃材料,可以解决一定的环境问题,而且微地形的塑造往往是以山丘等自然形式为主,使人居环境与大自然有机地融为一体,使人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自然之美。1.微地形的定义范围 微地形是指在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人工模拟大地形态及起伏错落的韵律而设计出有起伏变化

3、的地形,其地面高低起伏但起伏幅度不太大。微地形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由于用地规模较小,而且多以人工改造后的地形为多,在园林绿化、公园绿化及居住区绿化中越来越广泛的被应用。 微地形不仅仅是我们理解意义上的地形起伏变化的一块绿地,微地形按照其坡度起伏的流畅程度大致可分为两种类型:曲线型和直线型。曲线型微地形是指运用柔和流畅的曲线来模拟地形地貌,从而营造出自然倾斜的风景,如公园中的草坡,甚至用来作为极限运动的有硬质铺状的坡地都可以归为此类(详见图一)。 图一:曲线型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直线型微地形可以说是微地形最为常用表现方式,是指在微地形的设计过程主要采用直线条,营造出层层叠叠波澜起伏的地形地貌,如

4、现代景观设计中常用到的嵌草大台阶、层层叠叠的假山石、下沉广场等(详见图二)。 图二:直线型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在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素中,地形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地形是景观设计各个要素的载体,为其余各个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等的存在提供个一个依附的平台。通过起伏地形的营造,可以形成山顶、山坡及山谷等不同条件的局部环境,再根据自然式地形、地貌的起伏、进退以及植物之间的关系,进行植物配置,使得不同习性的植物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生长环境,有利于植物多样性的体现和加强自然景观的形成、丰富景观层次。 2.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功能(1)景观结构功能在景观设计的各个要素中,地形可以说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地形

5、是景观设计各个要素的载体,为其余各个要素如水体、植物、构筑物等的存在提供个一个依附的平台。地形就像动物的骨架一样,没有地形就没有其他各种景观元素的立身之地,没有理想的景观地形,其他景观设计要素就不能很好的发挥作用。从某种意义讲,景观设计中的微地形决定着景观方案的结构关系,也就是说在地形的作用下景观中的、轴线、功能分区、交通路线才能有效的结合。(2)空间构成功能在园林中因功能要求,可通过地形的变化来划分不同的区域,使空间既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一般综合性公园都划分为若干个功能区块,因其功能不同,地形的处理也有所变化。娱乐休闲及休息集一体的园林用地以平坦的地形为人们提供了娱乐的场所,平地上的铺装为人

6、们提供了集散场所。而坡地为人们提供了休憩的场所,再通过植物使平地与坡地相结合,使整个空间既相彼此分隔又相互联系。比如,视线开阔地形平坦的微地形可以构成开放的空间;坡地、山体和水体可以构成半封闭或封闭的景观公园。可以说这种微地形的变化,增加了人们感觉周边环境体验方式,创造了多样的空间效果。(3)美学功能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发挥了极大的美学功能。微地形可以更为容易的模仿出自然的空间,如林间的斜坡,点缀着棵棵松柏杉木以及遍布雪松的深谷等等。中国的绝大多数古典园林都是根据地形来进行设计的,例如苏州园林的名作狮子林和网师园,北京的寄畅园,扬州的瘦西湖等等。他们都充分的利用了微小地形的起伏变换,或山或

7、水,对空间尽心巧妙的构建和建筑的布局,从而营造处让人那以忘怀的自然意境,给游人以美的享受。(4)造景功能微地形在景观设计中还可以起到造景的作用。微地形既可以作为景物的背景,以衬托出主景,同时也起到增加景观深度丰富景观层次的作用,使景点有主有次。由于微地形本身所具备的特征:波澜起伏的坡地、开阔平坦的草地、水面和层峦叠嶂的山地等等,其自身就是景观。而且地形的起伏为绿化植被的立面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避免了植物种植的单一和单薄,使乔木、灌木、地被各类植物各有发展空间相得益彰。(5)工程与辅助工程功能微地形的采用有利于景区内的排水,防止地面积涝。如在我国南方地区,雨水量比较充沛,微地形的起伏有助于雨水

8、的排放。微地形的利用还可以增加城市绿地量。据研究表明,在一块面积为5平方米的平面绿地上可种植树木2-3棵,而设计成起伏的微地形后,树木的种植量可增加1-2棵,绿地量增加了30%。3.景观微地形在实际运用中的处理原则和技巧 如前所述,因为微地形可以分为直线形和曲线型,所以在微地形的处理原则上也可以按其形式分为以下两种。(1)结合自然地形地貌,充分体现原始自然风光这一原则要求设计者充分考虑地块的原始地貌,在设计创新过程中尽量保持地块的地形感,体现当地的乡土风貌和地形特征展现自然风貌。设计者也可以根据所模拟地形的高度、大小、外观等地表特征,对设计地块进行适当的艺术加工,从而营造出丰富的景观。比如,对

9、较大面积的地块可以设计成起伏的草地或疏林地,来展现悠远的意境;对面积较小的地块,可以设计坡度较大的微地形,在水平面和垂直面上同时进行设计,打破狭窄闭塞的感觉,创造出多层次的景观空间。(2)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运用抽象的手法,创造出新的景观空间 直线型的微地形是由曲线型的微地形演变而来,只是在设计过程中运用了比较抽象的设计手法,也可以说是将自然与人工完美的结合在一起,但是所表达的意境与情趣就完全不同。建筑师高迪曾经说过曲线是属于上帝的,直线是属于人类的,但当曲线的地形与直线的构筑物相结合时,却产生了意想不道的美景。 在人们集散、休息及进行一些活动性的休闲园林区域中,宜处理为平缓的地形。平缓的地形观

10、视效果上流畅舒展,视野开阔,公园中的平坦草坪景观。大草坪是人们活动和休息的好地方,小孩嬉闹,可以尽情玩耍,而不用担心地形的复杂变化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而背后的树林为平地的宽阔基面作了垂直形态上的景观,同时也起到了背景的衬托作用。平地缺少私密性和活跃性,景观趣味性差,要靠空间与空间、景观要素与空间及景观要素之间的关系来补充。平地内部空间最突显的景观要素对景观有决定性作用,运用低平形体来补充或强烈的垂直形态作对比,可使景观效果显著增加。平坦的地形中,远处以绿树作为背景及鲜花作镶边,平坦的地形里水池自然成为整个画面的焦点,弥补了平坦地形的单调性,使平地与垂直低挖形态的景观要素相互结合。在园林中一些需

11、创造出瀑布、跌水、泉、涓流等水景及有特殊景观要求的可处理成起伏的地形。起伏的地形为园林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该地形中可灵活多变地组合创造出形态各异的景观,效果丰富多样。起伏地形从形态上讲是地形的升与降的结果,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地形的变化来进行景观设计,使地形既相分割又相联系,成为一体。在起伏较大的地形上部可布置假山,塑造成上部突出的悬崖式陡崖,并置以泉水或作成跌水形态的景观相结合的做法。假山泉水的布置有动态效果,使整个地形的处理更加真实、自然。4.微地形的营造方法及应注意的问题 微地形在园林绿化中往往是从土方工程开始的,地质较稳定的的地形上在其绿化地带内用土方堆积成自然地形,往往做成整体景观效果绵

12、延起伏,一气呵成,以体现自然山脉的神韵。而现在大量的滨河滨水等有淤泥且低至不稳定的地方,需要加固其结构层并做排盐碱层,防止土壤盐碱化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微地形为自然山脉的人工意向凝缩,建造过程中应模拟自然山脉形态,处理好起伏、缓急和进退关系,不可牵强造作,刻意为之。另外设计微地形前应对场内土壤结构类型作出分析,以此决定微地形坡度控制范围。对场内管线敷设状况进行了解,并作为微地形轮廓及走向的影响因素之一,避免造成日后管道维修的困难。微地形营造主要是依靠施工图上的等高线进行控制,但仍需施工人员根据设计意图现场发挥,而不必完全拘泥于图纸和坐标,不求形似,但求神似。因为我们是要表现大自然的神韵,所以适当

13、的时候还可以尽情挥洒,全凭兴致所致。施工过程中,尽量避免大型机械的入场碾压,这对土壤的结构和密实度都会产生影响,不利于日后植物的生长。如确需机械完成,建议使用勾机,不要使用铲车,以减小碾压的程度。在园林的地形处理中,忌将地形处理成馒头形。这一形态既不符合自然地形的演变规律,也不符合园林美的法则。在地形的处理过程中要充分利用自然,师法自然,充分利用原有植被和表土,对地形进行适当改造,在满足排水,适宜植物生长等使用功能的情况下进行地形改造。5.实例(1)烟台采用"微地形"治理河道:烟台开发区规划局在河道治理中,创新采取“微地形”的设计理念,目前已经成功在柳林河等河道改造中运用。该方案借鉴韩国“清溪川”等河道治理经验,创新采用的一种复式河道设计方式。开发区河流多属雨源型季节性、间歇式河流,特点是河道源短流急,洪水涨落迅速。开发区规划局在设计中采用 “微地形”的设计来实现枯水期河道的景观和游憩功能。这次改造完成的柳林河,是开发区区内的一条主要河道,河流总长度10公里。此次改造将河道、滩地、防洪堤的分界尽量模糊,采用草坪缓坡、错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