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灸法新 (1)_第1页
刺灸法新 (1)_第2页
刺灸法新 (1)_第3页
刺灸法新 (1)_第4页
刺灸法新 (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刺 灸 法l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和特点刺法灸法学的定义和特点 l刺法灸法学的研究内容刺法灸法学的研究内容 l针具与针法的源流针具与针法的源流l灸法的起源与发展灸法的起源与发展l刺法与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刺法与灸法操作的量学要素3l定义:定义: 刺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以防治疾病为刺法灸法学,是研究各种以防治疾病为目的的刺法、灸法的具体目的的刺法、灸法的具体应用方法应用方法、操操作技术作技术及其及其基本原理基本原理的一门学科。的一门学科。狭义:针刺和艾灸的方法广义:各种刺激机体穴位的方法4刺法:使用不同的针具(如毫针、三棱针等)刺法:使用不同的针具(如毫针、三棱针等)或非针具(如激光),通过一定的手法

2、或方或非针具(如激光),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以防治疾病的方法灸法:采用艾或其他材料(如灯心草)烧灼、灸法:采用艾或其他材料(如灯心草)烧灼、熏熨机体的一定部位,以及一些非火源的外熏熨机体的一定部位,以及一些非火源的外治法(如天灸)以防治疾病的方法。治法(如天灸)以防治疾病的方法。5l特点:特点:刺法灸法是针灸专业的刺法灸法是针灸专业的基本技能基本技能与方法。与方法。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刺法灸法学是针灸基础理论与临床治疗之间的的桥梁课程桥梁课程。针灸要针灸要取得疗效取得疗效,正确地选取穴位是基础,正确地选取穴位是基础,正

3、确而熟练的刺法灸法操作是正确而熟练的刺法灸法操作是关键关键6 手段不同,目的相同;手段不同,目的相同; 方法不同,作用原理相同方法不同,作用原理相同 。l刺法多用于表、实、热、闭证;灸法多用刺法多用于表、实、热、闭证;灸法多用于里、虚、寒、脱证。于里、虚、寒、脱证。 l刺法与灸法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刺法与灸法宜相互配合,相互补充 灵枢灵枢官能篇官能篇 曰:曰: “针所不为,灸之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所宜”。 7l实施手段实施手段l基本原理基本原理刺法研究内容刺法研究内容l针具:多种针具:多种 针具并用针具并用l针法:现代针法、古典针法针法:现代针法、古典针法l针治部位:体穴以及各种微针疗法针治部位

4、:体穴以及各种微针疗法灸法研究内容:灸法研究内容:l灸材:艾、灯芯草、桑枝、毛茛、白芥子灸材:艾、灯芯草、桑枝、毛茛、白芥子l灸法:各种不同的施灸方法灸法:各种不同的施灸方法l灸治部位:腧穴、疼痛点、慎针部灸治部位:腧穴、疼痛点、慎针部8l起源:砭刺,起源:砭刺, “砭,以石刺病也。砭,以石刺病也。” l形成:工具从砭石发展到九针,标志着针法的形成:工具从砭石发展到九针,标志着针法的 形成形成 l发展:发展:内经内经全面总结了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全面总结了上古以来的刺法与补泻手法,奠定了刺法发展的基础。奠定了刺法发展的基础。难经难经补充了补充了内经内经的刺法理论。的刺法理论。金元明医家在

5、刺法上各有特点,完善了祖国医学的金元明医家在刺法上各有特点,完善了祖国医学的针刺方法。针刺方法。明末杨继洲集历代刺法之大成,系统总结了古代刺明末杨继洲集历代刺法之大成,系统总结了古代刺法。法。 9l历代针法发展概述历代针法发展概述内经奠定基础内经奠定基础l九刺、十二刺、五刺九刺、十二刺、五刺l补泻方法补泻方法难经难经强调双手协同强调双手协同窦汉卿针经指南窦汉卿针经指南 “针刺十四法针刺十四法”陈会神应经陈会神应经 “催气手法催气手法”徐凤金针赋徐凤金针赋 “烧山火烧山火”“”“透天凉透天凉”杨继洲针灸大成杨继洲针灸大成 “刺有大小刺有大小”“”“十二字分十二字分次第手法次第手法”“”“下手八法

6、下手八法”101112l发展发展建国以来新发展建国以来新发展l新仪器:电针、激光针、电磁针、微波针新仪器:电针、激光针、电磁针、微波针l新刺激方法:穴位注射、埋线、割治新刺激方法:穴位注射、埋线、割治l新刺激部位:耳针、头针、腕踝针、眼针、新刺激部位:耳针、头针、腕踝针、眼针、手针、足针、舌针手针、足针、舌针13l起源:起源于火的发现与利用之后起源:起源于火的发现与利用之后 l形成:形成:春秋战国时期灸法颇为盛行:春秋战国时期灸法颇为盛行: 庄子庄子盗跖盗跖篇:篇:“丘所谓无病自灸也丘所谓无病自灸也”。 孟子孟子离娄篇离娄篇中云:中云:“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左传左传:鲁

7、成公十年(公元前:鲁成公十年(公元前581年)年)“晋候有疾,晋候有疾,医缓至曰:医缓至曰: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疾不可为也,在肓之上,膏之下,攻之不可,达之不及之不可,达之不及”。据晋代杜预的注解:。据晋代杜预的注解:“攻攻”是指灸,是指灸,“达达”是指针刺。是指针刺。14最早记载经脉灸法的文献最早记载经脉灸法的文献马王堆马王堆足臂十一脉足臂十一脉灸经灸经和和阴阳十一脉灸经阴阳十一脉灸经。 内经内经的论述标志着灸法的形成的论述标志着灸法的形成两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两晋南北朝到唐宋时期 ,针灸的应用以灸法为主,针灸的应用以灸法为主 孙思邈的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千金要方、王焘的、王焘的外台秘

8、要外台秘要中最中最早系统地论述了灸法早系统地论述了灸法 闻人耆年的闻人耆年的备急灸法备急灸法认为认为“仓卒救人者,唯灼仓卒救人者,唯灼艾为第一艾为第一”。 l发展:直接到间接,烧灼至无火、艾灸至多样发展:直接到间接,烧灼至无火、艾灸至多样15资料:资料: “以艾避疫以艾避疫”作为古代保健常识而成为广泛应用的防疫作为古代保健常识而成为广泛应用的防疫措施,并延续至今。古代针灸防治传染性疾病有明确措施,并延续至今。古代针灸防治传染性疾病有明确记载的是肺结核与疟疾,现代应用针灸防治传染性疾记载的是肺结核与疟疾,现代应用针灸防治传染性疾病最具影响的当属肺结核和流行性出血热。病最具影响的当属肺结核和流行性

9、出血热。l1935年,日本肺结核患者达年,日本肺结核患者达120万人,且西医当时不能万人,且西医当时不能有效控制该病,通过研究发现灸法治疗相当有效,并有效控制该病,通过研究发现灸法治疗相当有效,并提出灸法是预防肺结核的惟一方法,从而掀起日本国提出灸法是预防肺结核的惟一方法,从而掀起日本国民三里灸健康运动,有效地遏制了肺结核的蔓延。民三里灸健康运动,有效地遏制了肺结核的蔓延。l1985年,我国安徽暴发流行性出血热,针灸家周楣声年,我国安徽暴发流行性出血热,针灸家周楣声先生以灸法治疗先生以灸法治疗205例,取得了例,取得了97.5%的良好疗效,的良好疗效, 16l刺法的量学要素:刺法的量学要素:作

10、用力的方向:作用力的方向: 决定针刺补泻作用性质的因素之一决定针刺补泻作用性质的因素之一 作用力的大小:作用力的大小: 决定毫针刺激量强弱的关键因素之一决定毫针刺激量强弱的关键因素之一 作用力持续的时间作用力持续的时间 关系到一次针刺是否达到了有效的刺激治疗关系到一次针刺是否达到了有效的刺激治疗量关,系作用持续的时间量关,系作用持续的时间 正确掌握有利于及时进行下一次治疗正确掌握有利于及时进行下一次治疗 17l灸法的量学要素:灸法的量学要素:艾柱的大小和壮数艾柱的大小和壮数艾条的大小和施灸的距离艾条的大小和施灸的距离施灸时间的长短施灸时间的长短灸疗作用持续的时间灸疗作用持续的时间 18l了解毫

11、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了解毫针的基本知识,掌握毫针刺法的全部操作,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作,掌握捻转、提插、疾徐等补泻手法。l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掌握得气及其意义;掌握候气、催气、行针等操作方法。操作方法。l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掌握针刺异常情况的预防和处理l针具针具毫针结构毫针结构 毫针规格毫针规格l长短规格长短规格l粗细规格粗细规格毫针的保养:毫针的保养:防止损坏与污染防止损坏与污染寸寸11.522.5345毫米毫米mm2540506575100125号数号数26272829303132毫米毫米mm0.450.420.380.340.320.

12、300.28l针刺练习针刺练习目标目标l提高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提高指力、手法灵活协调性l精神专注精神专注步骤步骤l空手练习: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空手练习:练手指、手腕的灵活性l叠纸或棉纱球练习:练指力、提插、捻转叠纸或棉纱球练习:练指力、提插、捻转l自身练习自身练习步骤:针短(粗)步骤:针短(粗) 长(细)长(细)要求:要求:进针进针快速无痛、快速无痛、行针行针自如自如 体会体会指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指感、得气快、受术者接受2223l选择针具选择针具质量、规格质量、规格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原则:暴露所需腧穴、病人舒适、便于取穴原则:暴露所需腧穴、病人舒适、便于取穴常用体位:仰卧、伏卧、侧卧、

13、坐位常用体位:仰卧、伏卧、侧卧、坐位注意事项注意事项l消毒消毒针具、腧穴部皮肤、针者手指针具、腧穴部皮肤、针者手指l选择针具选择针具质量:旧针依次检查各部位,质量:旧针依次检查各部位,重点是针尖、针身重点是针尖、针身规格规格l长短:根据所需针入深度,长短:根据所需针入深度,针根需露出体表针根需露出体表1cm左右左右l粗细:粗细:患者体质、年龄、胖瘦患者体质、年龄、胖瘦针刺部位针刺部位病情病情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原则原则l暴露所需腧穴暴露所需腧穴l病人舒适病人舒适l便于取穴、施术便于取穴、施术常用体位常用体位l卧位:仰卧、伏卧、侧卧卧位:仰卧、伏卧、侧卧l坐位:仰靠坐位、俯伏坐位坐位:仰靠坐位、俯

14、伏坐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注意事项注意事项l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针刺期间勿改变体位l医生适当的位置医生适当的位置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仰卧位仰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下肢部分(前侧面)腧穴。肢部分(前侧面)腧穴。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俯卧位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适宜于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侧卧位侧卧位 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适宜于取身体侧面少阳经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和上、下肢部分腧穴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 仰靠坐位仰靠坐位适宜于取前头、颜面适宜于取前头、颜面和颈前等

15、部位的腧穴和颈前等部位的腧穴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 俯伏坐位俯伏坐位适宜于取后头和项、适宜于取后头和项、背部的腧穴背部的腧穴l选择体位选择体位 侧伏坐位侧伏坐位 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适宜于取头部的一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穴腧穴33l定穴:腧穴的定位,主要根据骨度法,定穴:腧穴的定位,主要根据骨度法,结合其他定位方法进行。结合其他定位方法进行。l揣穴揣穴 :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以手指在穴位处揣、摸、按、循,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找出指感强烈的穴位 临床上定位与揣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临床上定位与揣穴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针具器械消毒针具器械消毒 高压蒸气灭菌法高压蒸气灭菌法

16、药液浸泡消毒法药液浸泡消毒法 75%75%酒精酒精 30-60 30-60minmin 煮沸消毒法煮沸消毒法 水沸后水沸后15-2015-20minmin 医生手指消毒医生手指消毒 针刺部位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治疗室内消毒治疗室内消毒l进针法进针法l针刺的角度和深度针刺的角度和深度l行针得气与治神行针得气与治神l行针手法行针手法l针刺补泻针刺补泻l留针与出针留针与出针l针刺意外针刺意外l刺手刺手掌握针具、掌握针具、施行手法施行手法l押手押手固定腧穴、协助进针、减轻疼痛、调节针感固定腧穴、协助进针、减轻疼痛、调节针感“右主推之,左持而御之”灵枢九针十二原“知为针者信其左,不知为针者信其右”难经“左

17、手重而多按,欲令气散;右手轻而徐入,不痛之因”标幽赋l金针梅花诗钞金针梅花诗钞:“持针者,不仅在进针之持针者,不仅在进针之先应持针在手,细心揣摩;在进针之后,更应先应持针在手,细心揣摩;在进针之后,更应手不离针全神贯注。手不离针全神贯注。故在下针之初,固应故在下针之初,固应着力持针,直插至应止之处;而在进针之后,着力持针,直插至应止之处;而在进针之后,尤应手如握虎,势若擒龙,紧全身之力于指腕,尤应手如握虎,势若擒龙,紧全身之力于指腕,目无他视,着意呼吸,全神贯注,属意病者,目无他视,着意呼吸,全神贯注,属意病者,方可针通造化,神察秋毫。如此,则针下之虚方可针通造化,神察秋毫。如此,则针下之虚实

18、明,邪正辨,气之至否可以确知,气之行走实明,邪正辨,气之至否可以确知,气之行走可以推引,而为补为泻,其数亦可以从心矣。可以推引,而为补为泻,其数亦可以从心矣。”38持持针针姿姿势势l以进针速度分为以进针速度分为速刺法速刺法和和缓刺法缓刺法 l以刺入术式分为以刺入术式分为插入法插入法和和捻入法捻入法l以刺押手势分为以刺押手势分为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和和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 指切、夹持、舒张、提捏指切、夹持、舒张、提捏l以进针器具分为以进针器具分为针管针进针法针管针进针法和和进针器进针进针器进针法法 40l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中指指端紧靠穴

19、位,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中指指腹抵住针身下段段,当拇食指向下用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力按压时,中指随势屈曲将针刺入,直刺屈曲将针刺入,直刺至所要求的深度。至所要求的深度。41l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以押手拇指或食指之指甲切按在穴位旁,指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刺手持针将针紧靠指甲缘刺入皮下。甲缘刺入皮下。l适用于短针的进针适用于短针的进针42l押手拇食两指持棉球押手拇食两指持棉球捏住针身下段,露出捏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刺手拇食指执针尖,刺手拇食指执持针柄,持针柄, 双手配合双手配合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动作,用插入法或捻入法将针刺入皮下入法将针刺入皮下.l适合于长针的进针适合于长针

20、的进针43l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从其间紧,刺手持针从其间将针刺入。将针刺入。l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适用于腹部腧穴的进针针44l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即用押手拇食两指将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刺手持针从捏起部的上端刺入。上端刺入。l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主要用于皮肉浅薄的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穴的进针l重要性:获得良好针感、防止意外重要性:获得良好针感、防止意外l针刺角度针刺角度直刺:直刺:适用于大部分腧穴适用于大部分腧穴斜刺:斜刺:肌肉浅薄肌肉浅薄

21、重要器官重要器官 血管血管 疤痕疤痕横刺横刺(平刺):平刺):皮薄肉少皮薄肉少 头面部头面部 透针透针l针刺方向:针刺方向:依病位:气至病所依病位:气至病所依经脉循行:迎随补泻依经脉循行:迎随补泻依腧穴部位:避免危险发生依腧穴部位:避免危险发生l深度:深度:根据形气之浅深:季节、体质、年龄根据形气之浅深:季节、体质、年龄根据病情根据病情根据腧穴部位根据腧穴部位l决定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的因素决定针刺角度、方向、深度的因素腧穴位置、病情需要、病人体质、手法需要腧穴位置、病情需要、病人体质、手法需要l行针概念行针概念广义:广义: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从进针至出针的整个过程狭义:狭义:进针后为促使得

22、气、调节针感和进进针后为促使得气、调节针感和进行补泻而行补泻而采取的操作方法采取的操作方法(运针)(运针)l行针手法行针手法基本手法:提插、捻转基本手法:提插、捻转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柄法、摇柄法、辅助手法:循法、弹法、刮柄法、摇柄法、飞法、震颤等飞法、震颤等l提插提插提针与插针结合提针与插针结合, ,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对穴位施行上下进退的操作方法作方法幅度幅度/ /层次层次/ /频率频率/ /时间时间l捻转捻转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刺手挟持针柄前后左右交替旋转捻动角度角度(180(180。-360 -360 。)/)/频率频率/ /时间时间忌持续单向捻转忌持续单向捻转l循循

23、 法法沿经脉循行路线揉按,以疏通气血激发经气沿经脉循行路线揉按,以疏通气血激发经气l弹柄法弹柄法弹动针尾、针柄,以催气、行气弹动针尾、针柄,以催气、行气l刮柄法刮柄法刮动针柄,以催气、行气刮动针柄,以催气、行气l摇柄法摇柄法直立而摇,边摇边退,以泄气直立而摇,边摇边退,以泄气卧针而摇,不进不退,以行气卧针而摇,不进不退,以行气l飞法飞法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右手拇、食指执持针柄, ,细细捻搓数次细细捻搓数次, ,然后然后放开两指放开两指, , 反复数次反复数次, ,状如飞鸟展翅。用于状如飞鸟展翅。用于催气、行气催气、行气l震颤法震颤法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转动作,使针身用小幅度、快频率的提插捻

24、转动作,使针身产生轻微的震颤产生轻微的震颤以催气以催气l定义定义针刺产生的经气感应针刺产生的经气感应l得气的表现得气的表现医:沉、紧、涩医:沉、紧、涩患:酸、麻、胀、重,循经感传患:酸、麻、胀、重,循经感传l得气的意义得气的意义“刺之要,气至而有效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气速效速,气迟效迟气速效速,气迟效迟”轻滑慢而未来,沉紧涩而已至轻滑慢而未来,沉紧涩而已至气之至也,如鱼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吞钩饵之沉浮;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l不得气的原因不得气的原因医者:取穴不准,针刺角度深度不当,手法医者:取穴不准,针刺角度深度不当,手法运用不当运用不当患者:体虚、

25、感觉迟钝患者:体虚、感觉迟钝l不得气的处理不得气的处理纠正错误纠正错误行针催气行针催气留针候气留针候气艾灸益气艾灸益气治 神l医者凝神静气、全神贯注于针下医者凝神静气、全神贯注于针下l患者松静自然、精神专一患者松静自然、精神专一 “凡刺之真,必先治神凡刺之真,必先治神” “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如临深渊,手如握虎,神无营于众物于众物” 素问素问宝命全形论宝命全形论“粗守形,上守神粗守形,上守神” 灵枢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审视血脉,刺之无殆” 灵枢灵枢九针十二原九针十二原“必正其神,欲瞻病人目,制其神,令气易行必正其神,欲瞻病人

26、目,制其神,令气易行”素问素问针解针解“病者之精神治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则思虑蠲,气血定气血定,使之信针不移使之信针不移,信医不惑信医不惑,则则取效必宏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可倍也事半而功可倍也” 金针梅花诗抄金针梅花诗抄 “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医者之精神治,则造化通,料事明,决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断果。使之临危则不乱,卒遇大恐而不能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完,惊。病者之精神治,则思虑蠲,气血完,使之信针不疑使之信针不疑,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信医不惑,则取效必宏,事半而功可倍也。养身者却病强身也。以事半而功可倍也。养身者却病强身也。以不病之身,方可治有病之

27、人。聚全身之力不病之身,方可治有病之人。聚全身之力于手腕,方可使顽铁通于神明于手腕,方可使顽铁通于神明”清清周树东金针梅花诗钞周树东金针梅花诗钞l补泻原则补泻原则“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盛则泻之,虚则补之,热则疾之, 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寒则留之,陷下则灸之”l补泻定义补泻定义:通过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通过适当的手法激发经气以补补益正气,疏泄病邪益正气,疏泄病邪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而调节人体脏腑经络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功能,促使阴阳平衡而恢复健康补法:鼓舞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补法:鼓舞正气,使低下的功能恢复旺盛泻法: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恢复正常泻法:疏泻病邪,使亢进的功能

28、恢复正常l补泻手法补泻手法单式手法、复式手法单式手法、复式手法56补补 法法泻泻 法法1 1、捻捻转转补补泻泻角角度度小小、频频率率低低、力力轻轻左左传传(拇拇指指向向前前)角角度度大大、高高频频、力力重重右右转转(拇拇指指向向后后)2 2、提提插插补补泻泻重重插插轻轻提提轻轻插插重重提提3 3、徐徐疾疾补补泻泻徐徐进进疾疾出出疾疾进进徐徐出出4 4、迎迎随随补补泻泻顺顺经经脉脉循循行行逆逆经经脉脉循循行行5 5、呼呼吸吸补补泻泻呼呼进进吸吸出出吸吸进进呼呼出出6 6、开开阖阖补补泻泻出出针针速速按按针针孔孔出出针针摇摇大大针针孔孔7 7、平平补补平平泻泻均均匀匀提提插插、捻捻转转烧山火烧山火

29、分部实施复合补法分部实施复合补法天:捻转(提插)补法天:捻转(提插)补法 1 1人:捻转(提插)补法人:捻转(提插)补法 2 2地:捻转(提插)补法地:捻转(提插)补法 3 3步骤:步骤:1+2+31+2+3(+ +呼吸补法)呼吸补法)主治:冷痹顽麻,虚寒证主治:冷痹顽麻,虚寒证 针针 刺刺 补补 泻泻天:捻转(提插)泻法天:捻转(提插)泻法 1 1人:捻转(提插)泻法人:捻转(提插)泻法 2 2地:捻转(提插)泻法地:捻转(提插)泻法 3 3步骤:步骤:1+2+31+2+3(+ +呼吸泻法)呼吸泻法)主治:热痹,实热证主治:热痹,实热证59 功能状态功能状态 双向调节作用双向调节作用 腧穴特

30、性腧穴特性 关元关元 命门命门 气海气海-补补 十宣十宣 人中人中 委中委中-泻泻 施术手法施术手法 影响针刺补泻的因素l留针留针一般情况得气后留针一般情况得气后留针20-3020-30分钟左右分钟左右慢性、痛证、痉挛性疾病可久留慢性、痛证、痉挛性疾病可久留感冒、发热、小儿不留针感冒、发热、小儿不留针可静留或动留可静留或动留l出针出针“出针贵缓,太急伤气出针贵缓,太急伤气”依补泻需要依补泻需要 61消毒 间间 歇歇 行行针针单手进针法单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双手进针法指切指切 夹持夹持舒张舒张 提捏提捏管针进针法管针进针法常用补泻手法常用补泻手法提插补泻提插补泻捻转补泻捻转补泻疾徐补泻疾徐补泻开阖

31、补泻开阖补泻呼吸补泻呼吸补泻迎随补泻迎随补泻热补凉泻热补凉泻进针进针得气得气留针留针行针行针补泻补泻出针出针针刺角度方向深度针刺角度方向深度行针基本手法行针基本手法提插法提插法捻转法捻转法行针辅助手法行针辅助手法循法循法 弹法弹法刮法刮法 摇法摇法飞法飞法 震颤震颤l晕针晕针表现:患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烦欲呕,表现:患者头晕目眩、面色苍白、心烦欲呕,出冷汗,脉微;重者昏仆倒地出冷汗,脉微;重者昏仆倒地原因:饥饿、紧张、体虚、疲劳、手法过重原因:饥饿、紧张、体虚、疲劳、手法过重处理:取针、平卧、刺人中、灸百会、其他处理:取针、平卧、刺人中、灸百会、其他预防:预防:针对原因、注意观察针对原因、

32、注意观察 l滞针滞针表现:表现:针体活动困难针体活动困难 或伴疼痛或伴疼痛原因:原因:精神紧张或疼痛引起肌肉收缩、持续精神紧张或疼痛引起肌肉收缩、持续单向捻转、留针时间过长单向捻转、留针时间过长处理:安抚循按使放松,处理:安抚循按使放松,调整针体使复原调整针体使复原预防:预防:充分解释,消除顾虑;手法轻巧充分解释,消除顾虑;手法轻巧l弯针弯针表现:表现:方向角度改变、方向角度改变、针体活动困难或疼痛针体活动困难或疼痛原因:原因:体位改变、手法过猛、外力撞击体位改变、手法过猛、外力撞击处理:处理:放松局部、恢复体位、顺势拔针放松局部、恢复体位、顺势拔针预防:预防:手法要熟练,选好固定体位手法要熟

33、练,选好固定体位l血肿血肿表现:表现:肿胀、皮肤青紫肿胀、皮肤青紫原因:原因:刺伤血管刺伤血管处理:处理:按压、冷敷、热敷按压、冷敷、热敷预防:手法柔和,避开可见血管,出针按压预防:手法柔和,避开可见血管,出针按压针孔,熟悉解剖针孔,熟悉解剖66l施术部位的宜忌施术部位的宜忌 避免刺伤内脏避免刺伤内脏 :胸背腰腹部:胸背腰腹部避免刺伤重要血管避免刺伤重要血管避免刺伤延髓:颈项部避免刺伤延髓:颈项部孕妇禁忌孕妇禁忌 :小腹部、腰骶部腧穴,以及活血通经穴:小腹部、腰骶部腧穴,以及活血通经穴小儿禁忌小儿禁忌 :囟门:囟门皮肤禁忌皮肤禁忌 :感染、溃疡、瘢痕:感染、溃疡、瘢痕 等等禁刺腧穴宜慎针禁刺腧

34、穴宜慎针 禁灸部位禁灸部位禁灸部位禁灸部位 67l患者体质的宜忌患者体质的宜忌 刺法宜忌刺法宜忌肥胖、强壮、年轻者宜多刺、深刺、留针;肥胖、强壮、年轻者宜多刺、深刺、留针;瘦小、虚弱、老幼者宜少刺、浅刺、疾出。瘦小、虚弱、老幼者宜少刺、浅刺、疾出。孕妇、习惯性流产者慎用针刺孕妇、习惯性流产者慎用针刺 灸法宜忌灸法宜忌初病、体壮者艾炷宜大,壮数宜多;初病、体壮者艾炷宜大,壮数宜多;久病、体弱、老幼妇艾炷宜小,壮数宜少久病、体弱、老幼妇艾炷宜小,壮数宜少 68l病情性质的宜忌病情性质的宜忌 疾病性质疾病性质l“五夺五夺”气血大亏,不宜泻法气血大亏,不宜泻法l“五逆五逆”脉证不符,不宜针刺脉证不符,

35、不宜针刺暂时现象暂时现象 大醉、大怒、大惊、大渴、大劳(包括房劳)、过饥、大醉、大怒、大惊、大渴、大劳(包括房劳)、过饥、过饱等,不宜立即针刺过饱等,不宜立即针刺69l五夺五夺灵枢灵枢五禁五禁:“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形肉已夺,是一夺也;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大夺血之后,是二夺也;大汗出之后,是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三夺也;大泄之后,是四夺也;新产及大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血之后,是五夺也。此皆不可泻。” 70l灵枢灵枢玉版玉版:“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腹胀,身热,脉大,是一逆也;腹鸣而满,四肢清,泄,其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鸣而满,四肢清,泄,其

36、脉大,是二逆也;衄而不止,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脉大,是三逆也;咳且溲血,脱形,其脉小劲,是四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逆也;咳,脱形,身热,脉小以疾,是谓五逆也。” “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其腹大胀,四末清,脱形,泄甚,是一逆也;腹胀便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血,其脉大,时绝,是二逆也;咳,溲血,形肉脱,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脉搏,是三逆也;呕血,胸满引背,脉小而疾,是四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逆也;咳呕,腹胀且飧泄,其脉绝,是五逆也。”l灵枢灵枢五禁五禁:“热病

37、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热病脉静,汗已出,脉盛躁,是一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月囷)逆也;病泄,脉洪大,是二逆也;著痹不移,(月囷)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肉破,身热,脉偏绝,是三逆也;淫而夺形,身热,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色夭然白,及后下血衃,血衃笃重,是谓四逆也;寒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热夺形,脉坚搏,是谓五逆也。” 71l刺灸时间的宜忌刺灸时间的宜忌 留针的久暂留针的久暂 l热证、表证留针时间宜短热证、表证留针时间宜短l寒证、里证留针时间宜长寒证、里证留针时间宜长施针的时刻和时令施针的时刻和时令 l候时令而刺候时令而

38、刺l候时辰而刺候时辰而刺 l因时因人而刺因时因人而刺 l因病而刺因病而刺 73“针所不为,灸之所宜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 灵枢灵枢“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若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非良医也, ,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针灸不药,药不针灸,尤非良医也”千金要方千金要方74l熟悉灸法的概念、特点、灸用材料。熟悉灸法的概念、特点、灸用材料。l掌握灸法的分类、操作技术、注意事项。掌握灸法的分类、操作技术、注意事项。l熟悉灸法的主治作用、适应范围以及灸熟悉灸法的主治作用、适应范围以及灸感、灸量、灸法补泻感、灸量、灸法补泻 l温经散寒:治疗寒湿痹痛、寒邪内停温经散寒:治疗寒湿痹痛、寒邪内停l扶

39、阳固脱:治寒厥、脱症、中气下陷扶阳固脱:治寒厥、脱症、中气下陷l消瘀散结:治疗肿瘤等消瘀散结:治疗肿瘤等l防病保健:关元、命门、足三里、大椎防病保健:关元、命门、足三里、大椎76瘢痕灸瘢痕灸无瘢痕灸无瘢痕灸直接灸直接灸间接灸间接灸隔姜灸隔姜灸隔蒜灸隔蒜灸隔盐灸隔盐灸隔附子饼灸隔附子饼灸艾炷灸艾炷灸艾卷灸艾卷灸悬悬 灸灸温和灸温和灸雀啄灸雀啄灸太乙针灸太乙针灸雷火针灸雷火针灸温针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温灸器灸常用灸法常用灸法艾灸艾灸其他灸法其他灸法灯草灸、天灸灯草灸、天灸 实按灸实按灸回旋灸回旋灸l“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艾叶苦辛,生温熟热,纯阳之情,能回垂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回垂

40、绝之阳,通十二经,走三阴,理气血,逐寒湿血,逐寒湿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以之灸火,能透诸经而除百病百病”本草从新本草从新l“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七年之病,求三年之艾” ” 孟子孟子l3-53-5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暴晒,反月采集新鲜肥厚的艾叶,暴晒,反复捣碎、筛梗,制成淡黄色艾绒复捣碎、筛梗,制成淡黄色艾绒78l艾炷(艾炷(moxa cone)的规格的规格大(橄榄核)、中(枣核)、小(麦粒)大(橄榄核)、中(枣核)、小(麦粒)l“壮壮”:每燃一个艾炷:每燃一个艾炷附:艾炷模具附:艾炷模具80艾炷模具艾炷模具l瘢痕灸瘢痕灸操作:舒畅体位操作:舒畅体位- -定穴定穴- -粘附液粘附液- -小艾炷

41、小艾炷- -点燃点燃至尽至尽-除灰烬除灰烬- -反复反复7-97-9壮。一周左右化脓,壮。一周左右化脓,5-65-6周后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瘢痕。周后灸疮结痂脱落,局部留瘢痕。适应证:顽固性疾病(哮喘等适应证:顽固性疾病(哮喘等) )及发育迟缓及发育迟缓l无瘢痕灸无瘢痕灸操作:操作:定穴定穴- -粘附液粘附液- -中小艾炷中小艾炷- -点燃至轻微点燃至轻微灼痛灼痛- -更换至更换至3-73-7壮,皮肤轻度红晕。壮,皮肤轻度红晕。适应证:慢性虚寒性疾病、痹证等适应证:慢性虚寒性疾病、痹证等l隔姜灸隔姜灸应用: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寒腹痛、寒应用:风寒感冒、风湿痹痛、胃寒腹痛、寒性痛经性痛经注意事

42、项:艾炷放稳防烫伤注意事项:艾炷放稳防烫伤l隔盐灸隔盐灸(神阙灸)(神阙灸)功用:回阳救逆固脱功用:回阳救逆固脱应用:虚脱、应用:虚脱、 虚寒虚寒 、急性寒性胃肠疾病急性寒性胃肠疾病注意事项:盐上需放置姜片注意事项:盐上需放置姜片l隔蒜灸隔蒜灸应用:应用:未溃疮疡、腹中积块未溃疮疡、腹中积块l悬灸悬灸温和灸:相对固定温和灸:相对固定 2-3 2-3cm 10-15min cm 10-15min l注:可通过医者探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注:可通过医者探知患者局部受热程度雀啄灸:上下移动,如啄食雀啄灸:上下移动,如啄食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旋转回旋灸:距离相对固定左右或旋转l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针)实按灸(太乙神针、雷火针)置布或纸(数层)于施灸部位上,点燃艾卷置布或纸(数层)于施灸部位上,点燃艾卷按压使热力透达深部按压使热力透达深部用于痹证、痿证用于痹证、痿证l作用:针作用:针+灸灸l注意:防灰火脱落注意:防灰火脱落其它灸法其它灸法l灯火灸灯火灸用于小儿痄腮、吐泻、惊风等用于小儿痄腮、吐泻、惊风等l天灸(发泡灸)天灸(发泡灸)毛莨、斑蟊、蒜泥、白芥子等毛莨、斑蟊、蒜泥、白芥子等l三伏三伏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立秋后第夏至之后第三、第四庚日,立秋后第一庚日一庚日l处方处方白芥子、甘遂、细辛、生姜汁等白芥子、甘遂、细辛、生姜汁等l操作操作制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