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1学科备课组备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地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熟悉溶解现象,知道溶液、溶剂、溶质等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知道溶液是一类重要的物质,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应用O学习科学探究和科学实验的方法,练习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建立溶液的概念并熟悉溶液、溶质、溶剂三者的关系.难点:对溶解过程的理解.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实验准备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钵酸钾、氯化铁.包指sIS引入,教情境创设教师展示已经配制好了的五种溶液:氯化钠、硫酸铜、氯化铜、高镒酸钾、氯化铁,让学生观察,并设疑:你想到了什么?学生1
2、:看到不同颜色的液体.学生2:可能是不同物质溶在水里的结果.学生3:可能是色素溶在水里的结果.教师引入:同学们答复得很好,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同学们想不想知道这些溶液是怎样形成的?教师板书课题1:溶液的形成学生齐答:想!教师活动:下面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窕一几种固体物质溶解于水药品:食盐、糖、硫酸铜晶体、水仪器:玻璃棒、100mL烧杯三个、药匙展示不同颜色的溶液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培养学生的想像水平.于翌工怛E/#iE食盐糖硫酸铜晶体培养学生集体合作意识和动手水平:熟悉溶液、溶质、溶剂.现象1域论)学生们分组实验,教师巡视,个别加以辅导.等同学们大部分完成后,请一个小组的代表谈谈本
3、小组的实验情况:学生答复:我们这组的实验现象是:食盐、糖、硫酸铜晶体都溶在水中且硫酸铜晶体溶解后的液体是蓝色的.结论是:它们都能溶于水中.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水平.教师:很好.还有没有不同的现象和结论的?学生甲:我们这组还发现有少量固体物质仍存在液体中.教师:很好,这说明这些固体没有被水溶解完,谁能说出有什么方法使它完全被水溶解?学生乙:可加水.学生丙:还可加热.教师:同学们答复得都很好,观察得也很仔细.卜而让我们再来观察老师的这五种溶液,要求从上、中、下、左、右仔细观察有些什么特点.培养学生分析、观察和此纳总结水平,由点带面,由一般到特殊,从而得出溶液等概念.学生L它们的颜色不同.学生2:每一
4、种液体都一样.学生3:它们都是混合物.教师:同学们观察得很仔细.这些都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溶液,什么是溶液呢?教师边引导学生观察边口述溶液、溶质、溶剂的定义并将它们板书到黑板上设疑:根据你们的观察,谁能说出溶液的特征来?学生1:均一、稳定.联系实际:谁能说一说你在生活中所见到的溶液,并说出它的溶质和溶剂.学生2:糖水,糖是溶质,水是溶剂.学生3:医生给我打针时的药是溶质,蒸储水是溶剂.学生4:医生用的碘酒,碘是溶质,酒精是溶剂.教师设疑:同学们答复得很好,对溶液有了一定的熟悉.同学们在生活中有时有这样的现象,当油渍滴到了你的衣服上时,你将怎么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
5、中去.学生L这很简单:用水和洗衣粉洗,教师:同学们答复得对,但我们要知道其中的道理.下面让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二:药品:碘、高锌酸钾、水、汽油仪器:药匙、试管假设干、胶头滴管通过比照实验,让学生比拟明显地得出结论.溶剂溶质现象水碘水高钵酸钾汽油碘汽油高钵酸钾结论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现象:碘不溶于水中,高钵酸钾能溶于水中;但碘能溶于汽油中,高锌酸钾不能溶于汽油中结论:不同的物质在水中溶解性不一样,同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中溶解性也不一样.学生2:不对,我认为碘是很难溶于水,不应是“不溶.教师点评:同学们做实验很认真,观察得也很仔细,总结结论: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
6、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设疑:把一种溶液放入到另一种溶液中能形成溶液吗?请同学们做活动与探究三药品:酒精、水、高镒酸钾溶液仪器:试管一支、胶头滴管语言的准确表达离不开实验的仔细观察,要充分肯定学生的准确表达.溶剂溶质振荡前现象振荡后现象静置后现象结论水乙醇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甲:我们小组的实验:振荡前现象:液体是分层的;振荡后现象:液体没有分层:静置后现象:液体也没有分层:结论是:它们在水中能形成溶液.教师点评并设疑:液体与液体互溶时,量多者为溶剂,量少者为溶质.那么,请问溶质除了是固体、液体外还可以是什么状态?举例说明.学生乙:还可以是气体,如我们夏天喝的汽水,二氧化碳
7、是溶质,水是溶剂.教师小结:很好,下面我们将前面所学的知识进行小结:不同溶质在同一溶剂里的溶解性不同,同种溶质在不同溶剂里的溶解性也不同:溶质可以为:固体、液体和气体;液体与液体互溶时:多者为溶剂,少者为溶质,一般情况F水是溶剂.学生观察仔细,能将所学知识与生活中的实例相结合并能准确答复.设疑:把油放入水中是否能形成溶液呢?现在我们来做活动与探究四:药品:植物油、洗涤剂、水仪器:试管两支、胶头滴管此实验引导学生将理论用于生活实际中,并比拟溶解与乳化是不同的.试管内参加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教师:请一个小组来汇报实验情况.学生1:我们所做
8、的实验现象是:将植物油滴入水中,振荡前它们是分层的,振荡后它们均匀了,静置后它们又分层,把液体倒掠后试管不干净,但参加洗涤剂后用水清洗,试管又干净了.教师介绍:这就是乳化现象.提问:同学们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这个现象?学生2:我看到妈妈在洗碗时,出现过这样的现象.培养学生仃纳总结水平,将知识进行仃纳,并稳固所学知识.小结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今天我们所学的知识.然后请一个小组的同学答复.教师点评稳固练习同学们回家后,将自己家中现有的物品制成溶液,并写成小论文形式,下节课我们进行交流.教科书P33习题.试管内参加物质现象把液体倒掉后的试管是否干净振荡前振荡后静置后水和植物油水、植物油、洗涤剂作业备注武
9、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2学科备课组备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地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探究几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的温度变化.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的根本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开展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勇于创新的科学品质.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实验方案的设计和比拟.难点:评价实验方案.从微观角度理解物质在水中溶解时溶液温度变化的实质.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实验准备演示用品:底部用石蜡粘着一小木块的烧杯、NaOH固体、水、玻璃棒、药匙.分组实验用品:三只各装有100mL水的烧杯、三份质量相同的固体NaCl、NHNOs、NaOH、药匙、温度计.包朝1人,教教师演示趣味实验:
10、向烧杯底部粘有一小木块中注入半杯水,参加三匙NaOH并不断搅拌,教师:你观察到了什么现象?学生:烧杯底部粘着的木块掉下来了.讨论与交流:烧杯底部的小木块脱落,猜测可能的原因是创设实验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势嵋,总什么?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可能是NaOH参加水中溶解时,水溶液的温度升高,使烧杯底部的石蜡熔化,因而木块掉下来了.)学生:是不是所有的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都会升高?学生:物质溶解时,溶液的温度为什么会升高?教师:下而我们就闱绕同学们的猜测和迷惑来进行研究.活动与探究一: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阅读有关教材,明确活动目标、实验用品.学生:我们的活动目标是探究NaCl、NHNO八WOH溶
11、解于水是放出热量还是吸收热量.学生:实验用品有试管、烧杯、玻璃棒、温度计、NaCl、阳NO八NaOHo设计实验方案.学生:我组的实验方案是先测出水的温度,再向水中参加溶质,等溶质溶解后测出水溶液的温度.假设水溶液的温度比水的温度高,那么物质溶解于水时是放出热量的,反之是吸热.教师:同学们的实验思路是正确的°下而我提供一个设计方案,请同学们参考.阅读教师提供的实验方案.1取三只烧杯,各注入100mL水,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2将两药匙NaCLNHNO八NaOH分别参加上述三只烧杯中,搅拌至固体完全溶解,测量溶液的温度.3用手背小心触摸三只烧杯的外壁,有什么感觉?4把实验后的溶液,倒入指
12、定的容器内.5计算溶解前后液体温度的变化,填入下表中.物质溶解时的温度变化实验目的和实验川品对学生设计方案有提示作用.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通过比拟,意在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测量的温度/温度的变化与水相比水氯化钠溶液硝酸镂溶液氢氧化钠溶液各小组将老师提供的方案与自己的方案比拟,谁的方案更佳?说出你的理由.你在以后设计实验方案时应注意什么?学生:老师所用的水都是100mL,三次所加的溶质的质量也相同.因此老师的方案更好.教师:假假设很少很少的溶质加到大量的水中,水的温度变化情况可能是怎样的呢?学生:这样可能水溶解的物质太少,水形成溶液后的温度变化不明显,测不出物质溶于水是吸热还
13、是放热,甚至得出错误的结论.学生:要得出正确的结论,必须对实验条件作周密的考虑.教师:我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实验方案设计中,要养成严理求实的科学态度.分组实验,填写有关表格.表格见上交流各组实验所得的结论.学生:NaCl溶于水溶液的温度变化不大:NHNO:溶于水时吸收热量:NaOH溶于时放出热量.活动与探究二:尽可能利用生活中的用品对以下问题任选一个进行探究,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验证NHNOs溶于水时大量吸热.设想一种实验方案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如NO,溶于水吸热.讨论与交流:交流各组的设想.学生:在玻璃杯底部用石蜡粘上小木块,就可用来
14、验证aOH溶于水时大量放热.学生:在小木块上洒一些水,再放上一个玻璃杯,即可验证NHNO,溶于水时大量吸热.学生:将用过的小玻璃瓶用适宜的橡皮塞密封,在橡皮塞上安上一支用完的透明圆珠笔芯,既能验证NaOH溶于水时放热,又能验证NHNOs溶于水吸热.教师:同学们的设想是否正确,有待于实践的检验,请同学们课外继续去探讨.我们看哪些组的同学完成得出色,完成得好的组将有一份纪念品,拉近化学与学生的距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反思与评价:比拟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方案与活动与探究-中的实验设想,说出它们的优点和缺乏之处.学生:一中用到了温度计,适合于测量任一物质溶解于水是吸热还是放热.学生:用生活中的代用品
15、做实验,只有温度有很大的变化,才有明确的实验现象.旨在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恰当的表扬是学生走向成功的动力.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3学科备课组备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地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1 .通过实验探究,建立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概念,了解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相互转化的方法,了解结晶现象.2 .初步培养活动与探究的一般程序:提出问题一建立假设T设计方案画出实验简图T动手实验T观察记录一分析现象*得出结论.3 .通过实验条件的改变,让学生感受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的存在和转化是有条件的,逐步建立用辩证的、开展的思想观点来看待事物的变化,和逐步培养由具体到一
16、般熟悉事物过程的水平,并培养学生互相协作、友好相处的健康心态.重、难点及突破饱和溶液的涵义及“活动与探究.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实验准备将全班学生分成假设干小组,每小组不超过5人.每组准备器材:烧杯2个各装20mL水、玻璃棒1根、5gNaCl预先称好、5gKNO34包预先称好、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火柴、量筒、胶头滴管.激趣设境,问题导入师生互动:俗话说:“饭前喝汤,苗条漂亮;饭后喝汤,肥胖晃晃.妈妈在家为小槐同学准备了一碗汤,小槐一尝淡以俗语作导语,由生活经脸作铺垫,学生感到自然亲切,着力创设快乐课堂.了,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说淡了,又要妈妈加盐:小槐一尝还是说淡了,再要妈妈加盐食盐是我
17、们熟悉的物质,它是否无限制地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呢?问题探究,得出结论方案源于教材,形式却别于教材,更显直观、生动.小组讨论,提出假设.NaCl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阅读P33,确定方案画出实验简图.动手实验,观察记录.注重交流合作,掌握直观区分“溶与“不溶的依据一杯底是否有未溶固体溶质.果朝I入,教学进程,总5gNaCl能溶解在20mL水中;10gNaCl不能溶解在20mL水中,杯底有少许固体NaCl.即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20mL水中5gNaCl+5gNaCIn、误导结论,延伸探究.“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水中这句话是否正确?教师有意漏读“一定量三个字,引起学生质
18、疑猜测.通过追究教师“疏忽增补方案,动手实验,使学生关注、重视“一定量这个要素.充分发挥教师“引的作用.增补方案,实验发现画出实验简图.观察记录,感悟要素“一定量.NaCl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师生互动,齐声朗读.将熟悉物质转向陌生物质,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探究发现的水平,提升学生思维的发散性.陌生物质,引发探究kno5为实验室里化学药品,它能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的水中?如法炮制,小组探究.全班展示,投影结论.KNOs不能无限制溶解在一定量水中.话锋一转,激发探究温度改变,杯底没溶的KNO,固体能否继续溶解?加热搅拌,实验发现,杯底未见KNO,固体.再设疑问,趣味探究,此温下再加5gKNO
19、,能否再溶?实验发现,过一会儿,杯底未见KNO,固体,即全溶.回归原温,静观其变.跳出束缚,另起炉灶,激起学生更高的探究热情.阅读理解,形成概念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溶剂里参加某种溶质,当溶质不能继续溶解时,所得的溶液叫做饱和溶液,还能继续溶解的溶液叫做不饱和溶液.在活动与探究得出结论上作文章,为轻松写出饱和溶液与不饱和溶液转化的方法做了很好过渡.增补结论,领悟涵义室温,5gNaCl在20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1+5gNaCl室温,10gNaCl在20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NaCl固体1+5mL水室温,10gNaCl在25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室温,5gKN0:在20mL水中得不饱和溶液1+
20、5gKN03室温,10gKN0,在20mL水中得到饱和溶液和少许KNO,固体1升高温度升高温度下,10g心.在20mL水中得到不饱和溶液饱和溶液二要素:“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提炼升华,促进类化,构建体系.深化探究,激活思维室温下,10gKNOs在20mL水中溶液到达饱和,升高温度,杯底KNOs固体继续溶解,且又溶解了5gKN03:冷却到室温,20mL水溶解KNO,的质量不超过10g,此时多余的KNO,会怎样?观察杯中KNO,晶体和课本上图9T1,阅读感悟,请生上台投影KNO,晶体7探究发现,联想顿悟/、,、/观察玻璃片上的白色m斑迹.-滴食盐水观察教材上从海水中提取食盐过程图.联想:炒菜
21、时,菜汤在锅里蒸发,锅底上有白色斑迹;运动出汗衣服上会出现白色斑迹学以致用,趣味延伸创设新的问题情境,培养学生求异思维,提升学生质疑水平.作业教材P40,习题1、5、6o家庭小实验:制取明矶晶体P40.备注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4学科备课组备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地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了解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会利用溶解性表或溶解度曲线,查阅相关物质的溶解性或溶解度,能依据给定的数据绘制溶解度曲线.知道影响气体溶解度的一些因素.会利用有关气体溶解度的知识解释身边的一些现象.重点和难点重、难点及突破.重点: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难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涵义;
22、利用溶解度曲线获得相关信息°教学方法实验教学实验准备投影仪、坐标纸、汽水两瓶、火柴、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澄清的石灰水.包海s朝1人,教题程,总面.教师:我国有许多盐碱湖,湖水中溶有大量的氯化钠和纯碱,那里的农民冬天捞碱,夏天晒盐,你知道为什么吗?学生:议论纷纷教师:你可能暂时还不知道为什么.学习了今天的知识后,你就会从中找到答案.在前面的活动与探究中,所用的水均为20mL,其中溶解aCl与KNOs的质量是否相同?学生甲:不相同.乙:不加热时,二者相近.丙:加热后,等量水中溶解的KNO,要多.教师:大家答复得都很好.我们如何来定量地描述KNO,与KaCl在水中的溶解性强弱呢?学生:溶
23、解度.教师:这位同学答复得不错.什么叫溶解度呢?请同学们阅读教材.找出溶解度的概念.学生:大声朗读教师板书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通常溶剂为水里到达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教师:在教材P36,表9-1,给出了几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请大家查一查20时NaCl的溶解度.学生甲:很快找出答案36.0.乙:不对,应该是36.0g,溶解度有单位,单位是g.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果朝1人,教钿程,总0教师:表扬乙,肯定甲乙同学答复得很准确,溶解度有单位.“在20°C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这句话所表达的含义是什么呢?学生:踊跃发言甲:在20时,36.0
24、gNaCl在100g水中溶解到达饱和状态.乙:在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E让学生体验成功后的喜悦.教师:同学们答复得都不错,溶解度的概念包括四个要素:指明一定温度:溶剂为100g:必须到达饱和状态;单位为go及时小结,纠正偏差.学习了溶解度的概念,下而我们一起来做一个练习,相信你会做!鼓励学生大胆尝试.查表9-L完成以下练习.120时,心.3的溶解度为,60时10饱和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2以下有关NaCl的溶解度,说法正确的选项是A20时,18.0gNaCl溶解在50g水中到达饱和状态,20时,NaCl的溶解度为18.0goB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到
25、达饱和状态,NaCl的溶解度为36.0gC20时,36.0gNaCl溶解在100g水中,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0gD20时,100g水中最多能溶解36.0gNaCl,20时,NaCl的溶解度为溶.0go教师巡回指导后,请学生代表说出答案,简单点评通过习题,及时稳固新知.教师:我们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易溶“微溶“难溶等一些概念,它表示什么意思呢?学生通过阅读P36“资料寻找答案.我们知道,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大小的因素主要是温度,同一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种变化关系可以用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来表示.鼓励学生自主学习.活动与探究:学习绘制物质溶解度曲线的方法.教师简单介
26、绍方法,学生结合表9-1分组绘制NaCLKCLKN0,的溶解度曲线,教师巡回指导,然后展示交流,分享快乐,结合学生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及教材中图9-12,分组讨论、交流.你所绘制的溶解度曲线有何特点,为什么?从你绘制的溶解度曲线图上能否找出上述几种物质在25°C、85时的溶解度?如果能,请找出,你是怎样查找的?从图9-12中,你能比拟出45c时KCLKNO,的溶解度大小吗?从溶解度曲线中,你能获得哪些信息?学生汇报展示,教师小结归纳教师:通过溶解度曲线,可以判断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的变化情况,可以比拟不同物质在同一温度时溶解度的大小,也可以查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亲自动
27、手,自主参与,乐于探九教师:除了固体物质能溶解在水中外,生活中气体溶解在水中的现象也很多,你能举出一些实例吗?学生甲:鱼儿能在水中生存,说明水中有良.乙:烧开水时,水未沸腾时也冒气泡.丙:把汽水瓶翻开,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同学们都很善于思考,以上现象均说明了气体能溶解在水中的事实.展示两瓶汽水,取其中一瓶不翻开,摇晃,然后翻开,学生观察现象教师:你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学生:不翻开时,无明显现象,翻开后有大量气泡产生.教师:为什么翻开后产生气泡,而不翻开时没有.学生:翻开后,压强减小,co二在水中的溶解度减小.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压强的影响.压强增大,气体溶解度增大:压强减小,溶解度减小.
28、刚刚一位同学说汽水中冒出的气体为co:,你能用实验方法将其检验出来吗?联系生活实际,引出新知,气氛活泼.学生:上台演示教师:加以肯定,给予鼓励性评价烧开水时,水未开时就看到水中冒气泡,这些气泡是什么?贴近生活学生:水中溶解的空气.教师:这说明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的影响,温度升高,气体的溶解度变小.教师小结:气体的溶解度受温度与压强的影响.教师:我们学习化学知识的目的就是为了利用,解决我们所遇到的一些实际问题.现在问题来了!鼓励学生动手实践.稳固练习:夏天,阵雨来临之前,鱼塘里的鱼常会出现“浮头现象,你知道为什么吗?假设你承包了这个鱼塘,你将采取哪些举措?教师:肯定学生的种种举措整理与归纳:师生共
29、同进行怎样表示固体物质溶解性的大小?如何表示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通过溶解度曲线我们可获得哪些信息?影响气体的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利用所学,解决问题,关注生活.作业教科书40页第2、3、4题及41页第9题备注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5学科备课组备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地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掌握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及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教学投影仪及相关图片.方法实验用品:烧杯,试管,药匙,玻璃棒
30、,量筒,水,食盐,硫酸铜固体,鸡蛋.呀?包教师:同学们,你们在夏天喜欢游泳吗?学生:喜欢.用死海图片导入,简明扼要.老师:那你们到水里后,是漂浮在水而上,还是沉在水下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沉入水里,有的说漂在水而上,但大数人认为会沉到水下老师:请同学们看下面几幅图片:死海图片老师:这是死海里的景象,你能解释一下,为什么人可以漂浮在水面上吗?学生:盐份多,浓度大.学生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形成“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题引入教老师:说得好!下面我们来做下面的实验,米具体说明,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奇景!学进程忌活动与探究分小组进行探究实验.在下面两个方案中自选一个进行探究并填写表格鸡蛋在水中漂浮取一个烧杯,
31、参加250mL水后放入一只鸡蛋,按下面的步骤进行实验并如实填写下表,分析,在此过程中所得的几种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次序情水量参加的食盐量鸡蛋小结1痴g不放食沉?浮?2反50g1匙约5克沉?浮?3由g2匙约10克沉?浮?1痴g3匙约15克沉?浮?硫酸铜溶解于水/'感/Z在三只试管中各参加10成水,然后分别参加约0.5g、1.0g>1.5g固体硫酸铜比拟三种硫酸铜溶液的颜色.分析,在这三支试管中溶液的组成是否相同,判断的依据是什么?出,一/B/一编号溶液颜色清水量硫酸铜的质量溶液质量123师生一起归纳小结:对于有色溶液,可以根据颜色来粗略的区分溶液是浓还是稀:一般来
32、说,颜色越深,溶液越浓.师生共同归纳,课堂气氛融洽.但对于像实验1中形成的无色溶液来说,显然就不能用颜色来判断溶液的浓与稀了,那么我们如何才能知道这种溶液的组成呢?教师:其实,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有很多,今天我们给大家介绍的是溶质的质量分数.什么是溶质的质量分数呢?请同学们看教材P42,找出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生:一下子就找到,并大声念出来教师跟着板书:溶质的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溶'液的质量乂由教师:同学们归纳得不错,这正是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刚刚在同学们实验中出现了多组数据,请你在表中任选12组数据来计算对应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尝试练习,并很快顺利完成,教师:同学们完成得非
33、常不错.其实,溶质的质量分数这个概念,在生活中应用是非常广泛的.如这个例题,同学们可以先尝试着做一做:冬天,人们常给皮肤抹上一点甘油溶液,使皮肤保持湿润.用400克甘油溶解在100克水中,配制的甘油溶液效果最正确.该甘油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是多少?贴近生活,表达了化学学科的实用性.学生:有不少学生在一,分钟之内就完成了教师:板书讲解解答过程解:甘油的质量是400克,水的质量是100克,所得溶液的质量为:400g+100g=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4002翳|XI00%=8飕答:所得甘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80虬教师小结: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用到了另一个等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
34、如果我们能将这两个等式熟练运用,那么只要知道了“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溶剂的质量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四个量中的任何两个,我们就可以求出另外两个.下而同学们再做这样一个练习: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江同学收集到如下标签:灵活处理教材“学完本课你应该知道,更符合学生的学习特点.葡萄糖注射液规格:250mL内含:12.5克葡萄糖5%医疗用葡萄糖注射液请你利用标签中的数据设计一个简单的关于溶质质量分数计算的题目,设计好后与同桌交换练习.完成后交由同桌批改.学生进行设计并交换完成.教师在教室巡回指导后:好,刚刚我看到同学们设计的题目以及同桌同学的批改后,发现同学们的想像力真是超出了我的想像,看来,同学们这
35、节课还是挺有收获的.现在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好好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都有哪些收获?学生:闭上眼睛,开始思考、回忆师生共同表达:进行本课小节.教师:布置练习生活中你们都见到了哪些溶液,请你找到溶液标签、记录的内容并计算其中各种溶质的含量.作业备注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6学科备课组备课时间第周星期第节地点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熟悉一种溶液组成的表示方法一溶质的质量分数,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重、难点及突破重点:有关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理解溶液组成的含义.教学方法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包海S朝
36、1人,教学进程,总面.教师:投影显示市售过氧乙酸C2HQ,其标签上的局部文字说明如下:名称质量分数过氧乙酸40%水55%双氧水5%此信息说明的含义有哪些?学生:过氧乙酸的质量分数为40%,表示每10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溶液含40份质量的过氧乙酸、55份质量的水和5份质量的双氧水.复习旧知拓展视野.教师:你们答复得很不错!同学们,我们家住农村,你们在家有没有看到过父母在种地时选种的过程啊?学生:不少同学见过.教师:你们能简单地说说这个过程吗?从学生熟悉的生活入手,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好似是先要配什么药水,然后把种子放到药水中,就把好种子选出来了.教师:那么,你知不知道,他们配的是什么药水啊?学生:
37、不知道!教师:其实,他们配的药水只不过是盐水,但却规定了一定的溶质质量分数,通常是16%的,那么你想不想在配药水时帮帮父母呢?学生:当然想了!选种子的药水原来是盐水!学生顿悟.紧接着教师再抛出一个新问题,将学生引入到下一个环节.教师:那好,我们今天就来学习用两种方法来配制16%的食盐水.我们先一起来看桌子上的仪器和药品师生一起:烧杯、托盘天平、玻璃棒、量筒、水、食盐、20国的食盐溶液,教师: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配制选种液.在此之前,请同学们阅读教材P43,把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归纳一下.学生:看书,并通过讨论,进行归纳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了自学水平.师生共同总结:配制溶液的一般步骤为:1计算;2称
38、量;3配制;4装瓶,贴签.教师:下面我们开始用第一种方案配制该选种液:请你用水和食盐为原料,配制50克16%的溶液.教果师生一起:计算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食盐各多少克?学生思考、计算;师生交流,教师适时加以点拨朝1人,教钿程,总教师:板书解:溶液的质量是50克,溶液的质量分数是16舟,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X16%=8g讲练结合,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计算水平.75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8g=42g面.答:要配制5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42克,食盐8克.教师:我们已经共同完成了配制的第一步:计算.下而进行探究实验.学生:用天平称取食盐的质量,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学生尝
39、试操作,教师做巡回指导,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以上操作包陋1入,教教师:好了,到目前为止,绝大多数实验小组已经完成了溶液的配制,接下来,我们要进行最后一步操作:装瓶,贴签.注意:你认为在标签上要注明什么?不纸上谈兵,注意学生动手水平的培养.学进程,总学生:应注明溶液的名称以及溶质的质量分数.学生进行操作教师指导细腻、得法.0)教师:好!第一种方法用食盐和水来配制溶液同学们完成得相当出色.但有时候,我们用到的药品不是纯洁的溶质,而可能是某溶质质量分数的浓溶液,那在配制时又该怎么操作呢?由浅入深,层层推进,引导思维.(包学生:往浓溶液里加水啊!教师:不错.现在我们就一起来试试,用20%的食盐水如何配制1
40、00克16、的选种液,其步骤与第一种方法差不多,仍然是: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水平.学生合作探究.计算;2称量:3配制;4装瓶,贴签.学生:先计算:要配制100克16$的选种液,需要水和溶质质量分数为20冬的食盐水各多少克?教师:请你继续谈谈你的具体计算方法.学生:由于是加水稀释,所以整个过程中,溶质的质量是不变的,我们不妨设所需20%的食盐水的质量为x,那么其中含彳的溶质质量就为20与x,而100克16釉勺食盐水中含有的溶质质量为:100gX16%=16go教师:接下来同学们根据这个思路试着做一做.投影显示解题格式与要求包朝1人,教钿程,总面.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并进行展示和交流.教师
41、:这里而还有一个问题就是,我们计算出的20%溶液是溶液的质量,可是液体的量在生活中更多的是用体积表示,那该怎么办呢?学生:用密度公式换算一下就行了.教师:一般情况下,16%的盐水的密度大约为1.03g/L0学生:进行计算教师:我们的计算结果是:需要水的质量为g,溶质质量分数为20冬的食盐水为mLo完成以上计算后,接下来应该怎样操作呢?学生:用量筒量取水的体积,倒入一只干净的烧杯中,然后用量筒量取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食盐水的体积,参加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后装瓶,再贴上标签.教师:巡回指导学生完成实验重点研习“计算这个步骤,而略讲“称量“配制“装瓶、贴签几步.重难点突破举措得力.包海S朝1人,教
42、题程,总75面.教师:同学们的计算和实验操作都做得很好.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活动,我们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和技能,请说出来与大家共享.学生:学生分组交流看法和观点,达成共识教师:布置作业学生:独立完成作业课堂总结形式新奇.作业备注武宁二中集体备课记录表7学科备课组备课星期第地点时间课题主备人参加人员缺到人主备教师教学设计议课记录教学目标了解常见酸碱指示剂及其变色情况:了解几种常见的酸;熟悉浓硫酸的腐蚀性.通过自主探究实验和拟人化的活动展示,培养实验技能、分析水平及与他人交流合作水平.使学生辩证地看待物质的利弊,掌握其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重、难点及突破指示剂、浓硫酸的腐蚀性.教学方法锥形瓶、双孔塞、分
43、液漏斗、玻璃导管、烧杯、玻璃棒第一板块:指示剂引入、发现、提出问题情景问题引入:由问同学们熟知的哪些食物是酸、碱入手,切入酸和碱的知识.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示物质,通过人物的活动表示物质间的反响,形象且生动,充分让学生自主活动学生探究结果:食醋、大多数水果有酸味中含酸:有些没熟透的水果有涩味如青柿子,还有皮蛋有涩味等.探究,地位,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教学形式有其原创性.程,总结75®o)色,色?液,教师提出新问题:我们已经学习了碳酸能使紫色石蕊变红“其他的酸也能使石蕊变红?“碱又使石蕊变成什么颜实验探究指示剂变色规律游戏:局部学生分别扮演食醋、石灰水、盐酸、氢氧化钠溶并分别戴上写有相应名称的
44、帽子,手执一支试管.另一局部学生扮演石蕊溶液和酚儆溶液,手执相应滴瓶,并将药品滴入前面四种物质扮演者手中试管,让同学们观看颜色的变化.分析讨论:完成书本P49页表格,探究出指示剂的变色规律:并讨论出以上四种物质,哪种是酸,哪种是碱.知识突破,引入新问题:“这里有两种其他液体,一种是自来水,一种是食盐水溶液,请我们两位指示剂朋友来鉴别一下,它们是酸还是碱?接着由同学扮演物质,做实验,观察现象,问这两种物质究竟是酸还是碱.学生探究结果:指示剂在这两种液体中颜色没有变化,说明它们既不是酸,也不是碱,而是一种中性的液体.课件演示指示剂变色规律:画而是一只变色龙,身上写着“石荒两个字,跳动着分别走到写有
45、酸、碱、中性溶液的烧杯前,分别将左爪、右爪、尾巴伸入三个烧杯中,伸入后相应部位夸张一点适当变大,并变各种颜色,且唱着歌:“我是一只变变变色龙,遇到酸我就变成那红色,遇到碱我就变成了蓝色,通常的中性环境下我就是那紫衫龙王.歌声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欢快、诙谐,男声唱.师:请同学们将酚酷遇酸、碱、中性液体的变色规律编成一些易记忆的韵语或创作成其他活泼的形式来帮助我们记忆,内容不求完美,只求有趣实用.生:创作形式多种,并纷纷展示自己的成果.例如:“我也是一种指指指示剂,我只在遇到碱时才变成红色娘子军.通常在中性环境下我是无色的,就连酸也奈何不了我,无法让我变颜色仿?我是一只小小鸟?歌词“发现其他指示
46、剂酸碱使指示剂变色的应用学生分组制取牵牛花、月季花、紫甘蓝、胡萝卜或其他物质的酒精浸出液,再分别滴入前而四种溶液中,记录实验结果,大胆尝试突破,教师还引入中性溶液,突破了书本的禁锢,又可以比照学习知识,让知识结构完整、清楚:课件幽默、直观,将学生的知识、水平很自然地得到了一次升华,又便于学生记忆,值得借鉴.小块知识点也能反映出认知规律.本块教师采用了“发现提出问题实验探究一得出结论一尝试应用的认知规律学习指示剂,并用它来认知酸碱,层层递进,一气呵成,既让学生掌握了知识,又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方法,知识和技能双丰收.由同学们讨论交流,比拟所制四种指示剂中,哪些变色效果好些.第二板块:几种常见
47、的酸学生真情感受熟悉的物质第一组物质:盐酸、硫酸、硝酸.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但不能尝.第二组物质: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要求同学们看一看,摸一摸,闻一闻,尝一尝.探究几种常见的酸教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累,自学P50页内容,自我提问、自主探究,再汇报自己的理解和新发现.学生讲述自学的教材内容,概括学习方法,补充新发现:学生表现出两个亮点:1自我提问、自主探究用表格展示内容:自我提问的问题自主探究结论酸有什么共性?都有酸味、都有酸性在生活中发现有哪些含酸的物质?我们在前而讲的一些水果、食物如:食醋、苹果、柠檬、橘子、山楂片、泡菜等有酸味,人在反胃时感到酸味
48、.说明它们是含酸的物质.酸有什么作用?酸是重要的化工产品、化工原料,人类社会生活离不开酸.2概括学习方法和对教材的建设性意见:记忆酸的物理性质时可用概括性的字表达理解知识的步骤.如“色、态、味、沸、密等:第一张表的下面要补“保存方法这一内容,由于酸是危险品,是必须注意的内容;第二张表格右边应加“我们已经知道的知识,这样就可以把原有的知识和现在的新知识结合.第三板块:浓硫酸的腐蚀性课件展示:酸在工农业生活中广泛应用给人们带来许多方便,再展示浓硫酸伤人后皮肤照片、清华大学某学生用浓硫酸到动物园验证狗熊是“聪明还是“笨的事件、酸使工厂设备加快腐蚀等画面.观后教师评述: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用时一定要
49、注意安全.我们做实验时不掌握好浓硫酸的这一“个性,很可能就被腐蚀皮肤、衣服等.教师做游戏实验:用一支新毛笔蘸浓硫酸在宣纸上写“浓硫酸的吸水性.请同学们帮助讲解这一游戏的原理.学生讲解:多个学生争先恐后上台讲解,突出强调了“原来浓硫酸的腐蚀的原因就是它的脱水性造成的.教师扩展引导:其实,除了浓硫酸有强烈腐蚀性之外,其他的酸也都有一定的腐蚀性,例如在有酸时,铁锈蚀会快多了.所以我们要全面掌握它们的性质,合理地利用它们.怎样稀释浓硫酸?请学生再从两方面收集、整理信息.其一:教材中告诉我们什么?其二:观察下一段课件内容.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看书、课件展示稀释浓硫酸方法不当导致危害的画面;标准操作稀释浓
50、硫酸的步骤画而.师生互动实验:教师先分步演示,要求学生观察、感知后探究出原因.教师先演示实验10|4,第一步:向小烧杯中倾倒20圾升水,再沿烧杯内壁注入10亳升浓硫酸,此时不搅拌:第二步:学生近距离观看无色液体分为两层,分析讨论原因:第三步:边搅拌混合液边让同学们摸烧杯的外壁.学生探究结果:教师引导学生从实物鉴别入手,调动学生的智慧,学生看、摸、闻、尝等感性活动,再提问引起学生理性思考,由感性知识自然上升,过渡到理性知识,课堂气氛活泼而又不肤浅,寓教于乐.学生自我提问、自主探究中的表格内容,反映出他们的自学的深度和广度,也表现出他们在探究中有意识地注意创造好的学习方法.学生所述的三个问题,其中一条是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有两条是对教材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很有创见性,它证实学生的思维只有真实进入探究后才会爆发出最大的创造力.浓硫酸的腐蚀性虽然是一个较危险的实验,但教师并不是个人包办,在保证平安的前提下,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让学生充分地参与,深刻地感受.从学生探究结果看出,学生是主动吸取根底知识与技能,从“启示分析,他们从浓硫酸的腐蚀性中熟悉到生命的脆弱、生命的可贵,同时也感受悟出任何事物都有有利和有害的两面性,培养了学生辩证思维的方法.教师的小结是一个智慧的亮点,教师的小结不是重复已有的知识点和技能,而是抓住知识、方法和明探究知识类别探究结果稀释浓硫酸不正确操作的后果导致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