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1页
【课件】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2页
【课件】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3页
【课件】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4页
【课件】4.3海—气相互作用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海海气相互作用气相互作用第四章第四章 水的运动水的运动教学目标:教学目标:1.1.运用图表,说出海一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分析海一气相运用图表,说出海一气之间水分和热量交换过程,分析海一气相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互作用对全球水热平衡的影响。2.2.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运用图表,说出厄尔尼诺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3.3.运用图表,说出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运用图表,说出拉尼娜现象及其命名地点和主要发生时间。4.4.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厄尔尼诺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

2、响。影响。5.5.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结合景观图等资料,解释拉尼娜现象对全球气候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响。一、海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1)(1)海洋与大气的水分交换海洋与大气的水分交换水分的交换方式水分的交换方式海洋海洋大气大气蒸发蒸发大气大气海洋海洋降水降水大气中大气中87.5%87.5%的水的水汽由海洋提供汽由海洋提供海洋是大气中水海洋是大气中水汽的最主要来源汽的最主要来源一、海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2)(2)大气与海洋的热量交换大气与海洋的热量交换热量热量( (能量能量) )的交换方式的交

3、换方式海洋海洋大气大气潜热、长波辐射潜热、长波辐射大气大气海洋海洋风力使海水运动风力使海水运动| |迁移应用迁移应用| |1.1.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读海洋平均每日向大气输送的热量分布图( (单位单位: :0.484W/m2)0.484W/m2),探究下列问题。,探究下列问题。(1)(1)为什么热带海区是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交换最活跃的地为什么热带海区是海洋与大气间热量交换最活跃的地区区? ?(2)20(2)20N40N40N N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太平洋东、西岸海区输入大气的热量差异是什么异是什么? ?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主要受什么因素的影响? ?(3 3)影响海)

4、影响海- -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气间水热交换的因素一、海一、海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气相互作用与全球水热平衡( (4 4) )海海气相互作用的意义。气相互作用的意义。海海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气相互作用通过大气环流与大洋环流,驱使水分和热水分和热量量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在不同地区传输,维持地球上水分和热量的平衡平衡。厄尔尼诺现象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发生的时间地点间地点形成过程形成过程区域影响区域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热量交换水分交换水分交换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大洋环流全全球球水水热热平平衡衡途途径径二、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3 2 10

5、1 时间及地点时间及地点 时间:圣诞节时间:圣诞节前后前后 地点:赤道地点:赤道附近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海区二、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低纬东北东南低纬东北东南信风信风减弱减弱赤道逆流增赤道逆流增强,温暖海强,温暖海水水东侧集聚东侧集聚大洋东侧上升大洋东侧上升补偿流补偿流减弱减弱垂直方向气流垂直方向气流东沉西升东沉西升水平气压水平气压东高西低东高西低东西两岸气候差异东西两岸气候差异东涝西旱东涝西旱描述描述厄尔尼诺年份厄尔尼诺年份造成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造成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两岸气候差异的详细过程。气候差异的详细过程。水温水温东暖西冷东暖西冷二、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02

6、形成过程形成过程03 区域影响区域影响二、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中东部中东部表层海水温度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异常升高;太平洋东部沿海地区太平洋东部沿海地区渔业减产渔业减产;鸟类鸟类失去食物来源,失去食物来源,大量死亡或迁徙大量死亡或迁徙(1 1) 赤道太平洋东部赤道太平洋东部二、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02区域影响区域影响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2 2) 赤道太平洋西部赤道太平洋西部赤道太平洋西部赤道太平洋西部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1 1)西太平洋水温偏)西太平洋水温偏 ,对流,对流 ,夏季台风数,夏季台风数量量 ;(2 2)我国冬

7、季风)我国冬季风 ,出现,出现 。(3 3)我国夏季风)我国夏季风 ,雨带盘踞南方,南,雨带盘踞南方,南 北北_ 低减弱减少减弱暖冬变弱涝旱02 区域影响区域影响二、厄尔尼诺现象二、厄尔尼诺现象(3 3)我国)我国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官宣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国内十近日,国家气候中心官宣了一个极为重要的消息:国内十月份已经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且在冬季将会形成一次从弱月份已经进入拉尼娜状态,并且在冬季将会形成一次从弱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为什么全球谈到中等强度的拉尼娜事件。为什么全球谈“拉尼娜拉尼娜”就大就大惊失色,意味着今年冬天会被冻哭吗?惊失色,意味着今年冬天会被冻哭吗?厄尔尼诺厄尔尼诺发生的

8、时发生的时间地点间地点形成过程形成过程区域影响区域影响海气相互作用海气相互作用热量交换热量交换水分交换水分交换大气环流大气环流大洋环流大洋环流全全球球水水热热平平衡衡途途径径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发生的时发生的时间地点间地点区域影响区域影响相相反反拉尼娜拉尼娜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01 时间及地点时间及地点 时间:时间:厄尔尼诺之后厄尔尼诺之后 地点:赤道地点:赤道附近附近太平洋中东部太平洋中东部海区海区02 区域影响区域影响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1 1)赤道附近大洋东侧)赤道附近大洋东侧较

9、正常年份气温较正常年份气温下降下降、降水变少,更加干旱;、降水变少,更加干旱;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离岸风增强,上升流变强,海洋表层营养物质增多,渔场增产渔场增产(2 2)赤道附近大洋)赤道附近大洋西侧西侧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气温上升、降水变多,甚至发生洪涝灾害。洪涝灾害。(3 3)对我国的气候影响)对我国的气候影响使东亚使东亚冬季风变强冬季风变强,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冬季较正常年份更冷,常发生雪灾使我国使我国夏季风变强夏季风变强,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东部季风区雨季来得早去得迟、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象雨季变长,可能出现南旱北涝的现

10、象我国我国夏季台风数量偏多夏季台风数量偏多(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赤道附近大洋西侧水温偏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对流较强),且台风路径偏西(因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压脊变得比正常年份偏强)区域影响区域影响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二、拉尼娜(反厄尔尼诺)现象02读图,完成下面小题。1 1图中表示海图中表示海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气相互作用中水分交换的是A AB BC CD D2 2图中没有表示出海图中没有表示出海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气相互作用中热的交换过程是A A太阳辐射太阳辐射 B B海洋的长波辐射海洋的长波辐射C C水汽凝结时的潜

11、热辐射水汽凝结时的潜热辐射 D D太阳的短波辐射太阳的短波辐射C CD D图5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 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3题。3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A海水流动快 B有暖流经过 C太阳辐射强 D靠近陆地 “ “沃克环流沃克环流”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是指较干燥的空气在东太平洋较冷的洋面上下沉上下沉, ,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然后沿赤道向西运动, ,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和着信风到达西太平洋后, ,遇较暖洋面而上升遇较暖洋面而上升, ,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在高空中再向东运行, ,形成一个封闭的形成一个封闭的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环流。据此,完成下面小题。4 4若若“沃克环流沃克环流”增强增强, ,则表明(则表明( )A A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南美洲西部沿岸洋流势力减弱B B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澳大利亚东侧沿岸暖流势力减弱C C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太平洋南、北部海区水温温差增大D D太平洋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