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财政学25_第1页
地方财政学25_第2页
地方财政学25_第3页
地方财政学25_第4页
地方财政学25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地方财政学第一章 导论第一节 地方财政学概述一、地方财政的产生 (一)随着多级政府的出现而形成的 (二)各级政府对公共事务的合理分工,可以更有效地促进和提高全体社会成员的福利水平二、地方财政的特点(一)各国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稳步增长,已构成各国财政的一个重要的部分 v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地方财政支出与全部政府支出的比重一般均为2/3 v2010年我国地方财政支出占GDP的18.6,占全国财政支出的82.2 v基本背景是城市化与人口不断增长 v我国还应从经济体制改革的角度加以解释(二)我国地方财政主要支出项目为教育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等(三)地方总收入中,各项税收约占85(四

2、)省以下各级地方财政中的预算外资金数额较大 96年起,地方预算外资金构成:v行政事业性收入v基金、附加收入v主管部门集中收入v乡镇自筹统筹收入v其他收入(五)地区间的差别性及由此引起经济资源的流动性将影响地方政府的政策第二节 地方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我国实行中央、省、市(区)、县、乡五级政府体制第二章 地方财政职能第一节 资源配置职能一、含义v通过对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社会经济资源的合理调配,实现资源结构的合理化,使其得到最有效的使用,获得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二、地方政府的资源配置职能主要由地方政府行使该职能(一)地方性公共产品及其有效供给大多数公共产品的受益范围有明显的地域限制,由中央

3、政府统一提供公共产品会产生福利损失。结论:若一国范围内各地公共产品需求差异很大,且需求的价格弹性较小,采取分权的提供方式,可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增进社会福利。(二)最佳的辖区规模在既定的公共产品和劳务提供水平下,地方辖区的规模有一定的限度。显然,地方辖区的规模和该地的居民数是相互决定的。可以从三个层次分析:v既定公共产品水平下最佳居民规模的决定v既定居民规模下最佳公共产品的决定v最佳组合的决定介绍桑德勒和祁哈特(Sandler,schirhart,1980)的研究成果v该模型假定收益没有外溢v假定辖区居民都具有相同偏好v假定随着公共产品数量的增加,其边际成本是递增的v现实中,不能期望每一种公共产

4、品都要由不同规模的辖区提供(三)蒂博模型(Tiebout Model)的主要内容及理论价值在竞争性的辖区间,人们可根据对公共产品和相关税率的偏好决定居住地,实现自由和无成本的流动,此时资源也能达到最佳配置。 1.蒂博模型的假设条件 v人员可以自由流动,个人能够选择到提供公共产品和征税组合最适合其偏好的辖区居住v人们对各辖区的税收和提供的公共产品具有完全的信息v 有足够多的能提供各种不同类型公共产品组合的辖区 v 人员流动性不受任何就业机会的约束或限制 v 公共产品和税收在辖区间没有任何外部效应 v 各辖区均以最低平均生产成本提供公共产品 在上述假设条件下,蒂博认为:如果流动性成本为零,个人就像

5、选购商品一样挑选所愿意居住的辖区。即选择那些提供公共产品或服务最能满足他们,且费用的分摊在他们看来也是最合理的地方去定居“以足投票”。2.理论价值蒂博模型的最大贡献在于它为人们对地方性公共产品偏好的显示提供了一种“以足投票的准市场办法。其研究成果在有关地方财政学研究领域中具有开创性意义。 (四)影响分权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1.外溢性地方政府在决定公共产品供应量时,仅仅考虑辖区内的边际成本等于边际收益,因而对有外溢利益的产品提供不足或对存在外溢成本的产品过量提供2.规模经济某些公共产品具有显著的规模经济特征,如果由地方政府分别提供,会增大成本,降低效率3.财政效率由于各地方政府提供的净财政

6、收益(公共产品收益税收成本)差异很大,使得人们在移居时,增加了净财政收益差异的考虑,力求移居成本移居后的收入增加额净财政收益增加额,这违反了效率原则。第二节收入分配职能 一、收入分配的含义指政府对市场活动产生的收入分配进行调整,通过征税、减税及收入转移来减少或增加社会成员的收入。v二、地方财政与收入分配职能主要由中央政府行使该职能,因为:(一)地区间财政关系是建立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因此,地区间收入再分配不可能通过地方财政来实现。(二)市场经济中,一国内部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决定了人与人之间的收入再分配同样不可能由地方财政来实现。(三)从经济效率的角度看,如果地方财政的再分配措施起作用,将会损失

7、资源的配置效率。 (四)市场经济中,地方政府缺少有效的资金筹措手段来实行再分配政策。提示:地方政府并不是完全不能发挥收入再分配职能。特别是在要素的流动受到限制时,地方财政的再分配功能是很强的。随着阻碍地区间各种要素流动的体制性或人为因素造成的障碍的消失,地方财政的收入再分配职能将逐步减弱,中央财政在这方面必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第三节 稳定经济职能一、含义 稳定经济是针对宏观经济周期波动的不可避免性而言的,其目标就是调节经济运行,实现物价水平的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最终实现经济稳定增长。从理论和实践的角度讲,只能由中央政府行使该职能二、地方财政与稳定经济职能(一)地区间外部效应的存在

8、会使地方政府稳定本地经济的财政措施失效由于国内各地区间的经济是完全开放的,扩张性经济政策的结果将形成进口漏损新增购买力大量地用于对其他地区的商品及劳务的购买,使政策效果趋于零,反之亦然。(二)地方政府缺少用于稳定经济的政策工具 v地方政府没有权力和能力实行货币政策 v难以使预算周期性地发生赤字或盈余提示:地方财政与稳定经济之间并非没有任何联系。地方财政收支是国家财政收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国家财政收支规模、结构及宏观经济会产生影响,在发展本地经济中更具重要作用。第四节 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划分一、中央和地方政府间支出责任的划分(一)中央政府提供全国居民享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二)地方政府提供本地区居

9、民享用的地方性公共产品和服务(三)中央政府在一定程度上参与具有跨地区“外部效应”的公共项目和工程,(四)调节地区间和居民间收入分配在很大程度上是中央政府的职责二、地方政府间的支出责任分工(一)中央政府制定政策和规范,省(州)政府监督指导,省或州以下政府具体实施(二)根据规模效益和受益范围决定某项公共服务应由某级政府具体实施v百万人口以上市(县)政府承担的责任:公共交通、供水供电、废物及污水处理、公共卫生、医院、地区性图书馆及公园等v基层政府承担的责任:消防、警察、垃圾处理、居民区绿化和公园、道路维护、交通管制、基层图书馆、部分初等和中等教育(三)某些服务由私营部门提供,可能更具效率v竞价承包(

10、垃圾处理、绿化)v地方政府发证营业,拨款支持(某些文化、艺术和娱乐活动)v居民义务活动(医疗服务)v居民自助(社区防盗)v民间非营利机构第二章复习题概念: 地方性公共产品 “以足投票” 思考:1.为什么地方财政不能在收入分配和稳定经济职能中发挥主要作用? 2.为什么地方财政应在资源配置职能中发挥主要作用?3.试述影响分权模式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因素。4.地方辖区的最佳规模是如何决定的?5.论述蒂博模型的主要内容和其理论价值。6.简述各级政府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框架。第三章 政府间税收划分理论第一节 税种划分的原则一、国外学者关于税种划分原则的论述(一)马斯格雷夫的七原则 1.以收入再分配为目标的累

11、进税应划归中央 2.作为稳定经济手段的税收应划归中央,而具有周期性稳定特征,收入起伏不大的税收应划归地方 3.地区间分布不均的税源划归中央4.课征于流动性生产要素的税收适合划归中央 5.课征于非流动性生产要素的税收适合划归地方 6.依附于居住地的税收较适合划归地方 7.受益性税收及收费对各级政府都适用(二)杰克·M·明孜的五原则 1.效率原则:税收划分要尽量减少对资源优化配置的影响 2.简化原则:应使税制简化,便于公众理解和执行,提高税务行政效率 3.灵活标准:有利于各级政府灵活地运用一系列政策工具,使税收与事权相适应 4.责任标准:各级政府支出与税收的责任关系应协调 5.

12、公平际准:要使全国各地区间的税种结构、税基、税率大体上平衡,即各地居民的税负应平衡(三)罗宾·鲍德威等人的六原则 1.所得税应划归中央 2.资本税、财产转移税应划归中央 3.资源课税应由中央与地方共享 4.具有非流动性特征的税收是地方所辖市政府收入的理想来源 5.作为受益性税收的社会保障税,可由中央与地方协同征收管理 6.多环节征收的增值税、销售税应划归中央;单一销售税、零售税等较适宜划归地方(四)塞力格曼的三原则1.效率原则:按照划归哪一级政府可以更有效地征税为标准来确定税种的归属 2.适应原则:税基较宽的税种划归中央税,税基窄的税种宜划归地方税 3.恰当原则:税种的划分应有利于、

13、至少不损害税收负担的公平二、我国税收划分中应遵循的原则 (一)适应政府行政权力体制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规模的原则v划分确定中央税和地方税占全部税收的比例v各税种的具体划分(二)受益原则v用于全国性(地方性)公共产品成本补偿的税收应划归中央税(地方税)(三)资源优化配置的效率原则 v税种划分应有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 v影响产业、部门结构的税种应划归中央税 v凡是中央(地方)政府能更有效提供且投入产出效益更高的公共产品,其相应财源的税种应划归中央(地方)税(四)体现政府职能分工原则政府运用哪些税种调节经济取决于: v各级政府的职能分工差异 v税种的功能差异(五)税务行政管理效率原则 v税源遍布全国的大

14、宗税收,征管环节较集中且易征收的税种划归中央 v税源零星分散且具地区差别、征收难度大的税种划归地方第二节 政府间的税种划分一、中央与地方政府在具体收入上的划分(一)所得税税基流动性较大且具有收入再分配和稳定经济功能,适合中央(联邦)政府征收(二)关税只适合中央(联邦)政府征收(三)资源税资源在地区间分布很不均衡且大多具有不可再生性,由中央政府征收或中央与地方政府共享(四)财产税由地方政府征收符合受益原则和税收征管效率要求(五)“有害产品”税 为控制外部效应(如污染)而课征的税收适合各级政府征收;如果外部效应是跨地区的,应主要由中央政府征收(六)销售税单一环节的销售税可由任意一级政府征收;多环节

15、的销售税应由中央政府征收(七)使用费和规费因其能按受益原则确定特定的消费者,适合各级政府尤其是基层政府征收二、政府间税种划分的一般情况 第三节 我国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及完善一、税种划分v完全的中央税:国内消费税、关税、海关代征增值税消费税、车辆购置税、船舶吨税v完全的地方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耕地占用税、土地增值税、房产税(城市房地产税)、车船使用税(车船使用牌照税)、契税 v共享税:国内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资源税、印花税(证券交易)、城市维护建设税二、分税制下税收划分的利弊分析(一)为新型财政体制初步奠定了基础(二)促进了税收收入的稳步增长(三)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有效

16、配置 v不足之处:中央财政收入有待提高 税种划分不尽合理三、政府间税收划分和税种改革思路(一)关于税制改革和税收划分1.开征社会保障税2.扩大增值税征税范围并“改型”(09年已“改型”)3.将企业所得税及个人所得税改为税基共享、分率征收的共享税(02年已改共享税)4.建立以物业税为主的地方财产税体系5.改革印花税分成数额,逐步开征证券交易税(03年已改为中央97,地方3)(二)关于共享税的设计与建设 1.税种及规模 2.征收方式v税基共享,分设税种税率,分别征收v税基共享,分设税种税率,国税征收,划解分成 v 共设税种税率,国税征收,划解分成 评价:第一种方式便于中央和地方分别独立行使各自的税

17、收立法权和征管权,以分别贯彻各自的政策意图,但征收管理的成本较高;后两种方式则恰好相反。但地方也可采用在先随中央部分一起征收入库后,再由地方财政退库返还的形式,以贯彻地方的政策意图。(三)关于税收管理权限的划分税收管理权限包括税收政策制定权、税收立法权、税法解释权、税种开征权、税目增减和税率调整权、减免税权、税收征收权和日常管理权 1.中央税的管理权限基本上应归中央 2.共享税中分成给地方的税款的管理权应归地方 3.主要地方税的管理权应归中央,具有区域性特点的地方税的管理权应归地方第四节 世界部分国家中央税与地方税划分情况一、美国的中央税地方税划分情况(一)基本情况联邦制国家,政府机构分联邦、

18、州、地方三级(二)特点1.分税较为彻底,税种归属较为明确2.中央税比重不断提高而地方税比重不断降低,州政府税收比重变化不大3.调节宏观经济,实现全国性社会经济政策目标的税种归中央二、德国的中央税地方税划分情况(一)基本情况 联邦制国家,政府机构分联邦、州、地方三级(二)特点1.以共享税为主体的不彻底的分税制2.联邦与州政府税收收入比重较高,基层地方政府税收收入比重较低3.税收管理权限比较集中三、日本的中央税地方税划分情况(一)基本情况 财政级次分为中央、都道府县、市町村三级(二)特点1.中央税比重较高,中央政府掌握财政收入的分配权和调控权2.地方政府有较多的税收立法权四、印度的中央税地方税划分

19、情况(一)基本情况 财税体制实行联邦、邦两级管理制(二)特点1.财政体制偏于集中,联邦税收比重较高,邦一级比重较低2.共享税由中央政府征管,收入按比例分成五、韩国的税收划分(一)基本情况中央集权制国家,地方政府由道、郡两级组成(二)特点1.税收收入分配体制高度集中,中央税收入与地方税收入大致为82,转移支付规模较大2.实行较彻底的分税制,道、郡也有独立的税种,但地方税的立法权基本归中央 第三章复习题 1.试述我国税收划分中应遵循的原则。 2.试述税种的性质和特点对税种划分的影响。 3.简述我国现行中央和地方间的税种划分。 4.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中央税和地方税划分?第四章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理论

20、第一节 财政转移支付概述一、财政转移支付概念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是指政府间的一种财力和资金的无偿转移,而这种财力和资金无偿性转移的程序、规则和方法构成了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 提示:1.注意区分转移支出与转移支付 2.注意转移支付的流向二、拨款的类型(一)有条件拨款(专项拨款)拨款提供者在某种程度上指定了资金的用途,接受者必须按规定的方式使用拨款资金1.配套拨款(百分比拨款):接受拨款的政府必须筹集到一定比例的款项,才有资格接受上级政府拨款。 v封顶的配套拨款 v不封顶的配套拨款2.非配套拨款:拨款者提供一笔固定资金,并规定它必须用于指定项目。(二)无条件拨款(收入分享)不规定拨款的使用范围和

21、要求,接受者可按自己的意愿使用拨款1.整额拨款:不规定使用范围和要求的一笔固定款项2.努力相关性拨款:拨款额的多少取决于接受者的收入努力程度第二节 拨款的目的及种类选择一、纠正地方公共产品的外溢性问题 v地方公共产品外部效应的产生:1.某些地方性公共产品的受益面超出其本地区范围而扩散到邻近其他地区2.非本地居民到本地享受公共服务设施 v合适的拨款类型应是配套拨款。因为它可以降低地方的单位成本,对该项目的扩张产生直接有效的刺激。 二、弥合财政缺口(纵向不平衡)v指不同级次政府之间各自的收入与承担的事权所需要的支出之间的不相等。反映的是一个多级政府间支出职责和收入能力之间的结构性失衡。v合适的拨款

22、类型应是无条件拨款。因为它并不与特定的服务相联系,拨款数量的确定则取决于各种参数。三、解决财政横向不平衡v是指各地区间财政地位的差别,即各地区满足本地公共支出需要的能力不同。v合适的拨款类型应是无条件拨款。因为它是旨在均等各地财政地位的均等化拨款,拨款额应以某些客观性指标为参数。四、确保全国统一的最低公共服务标准 1.从公平来看,任何人最基本生存条件应满足 2.从效率来看,增进地区间资源配置效率 3.有助于政府间合作v合适的拨款类型应是有条件整额拨款或有条件封顶配套拨款,前者因其具有非强迫性而更受欢迎。五、鼓励提供地方公共产品中的有益产品指中央政府对该地方公共产品的评价高于地方政府评价的产品1

23、.产品自身特点决定2.制度上的原因v由于评价不同,拨款者认为要鼓励和提高该产品的产出,合适的拨款类型应是有条件不封顶或封顶拨款六、激励地方政府努力增加本级收入 v为使拨款额与本级财政收入呈正相关关系,即本级财政收入增加反而能得到更多的拨款收入,以此激励受补政府增加本级财政收入积极性 v合适的拨款类型应是无条件拨款。因为它不受任何条件约束、可以自由支配使用,因而最大限度地刺激受补政府提高本级财政收入积极性。第四章复习题1.什么是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有哪些类型?2.试述实施财政转移支付的目的及与之相适应的拨款类型。第五章 财政体制财政体制是处理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一种制度安排,它是中央与地方的利

24、益关系在财政领域中的具体反映。主要涉及: v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 v各级政府间财权划分 v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第一节 财政体制定位一、单一制国家(一)概念是由若干个行政区域单位或自治单位组成的单一主权的国家(二)基本特征1.从法律体系上看2.从国家机构组成看3.从中央和地方的权力划分看4.从对外关系看二、联邦制国家(一)概念是一种区域政治组织形式。它通过受宪法保障的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分权而将统一性与地区多样性同等的纳入一个单一的政治体制中。(二)基本特征1.从法律体系上看2.从国家机构组成看3.从联邦和各成员的权力划分看4.从解决权限争议的角度看三、财政的集权和分权一般来讲,单一制国家与

25、财政集权体制相联系,联邦制国家与财政分权体制相联系。可以从以下角度衡量:v从性质上看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与地方政府的行为方式v从数量上看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情况四、财政联邦主义(一)概念财政联邦制是指从经济学的角度寻找为有效地行使财政职能所需的财政支出和收入在中央到地方的各级政府之间的最优分工。判断联邦制财政体制主要在于各级政府在财政收支上是否有明确分工,各级政府的决策是否反映辖区内居民的需求与偏好。(二)特征 1.各级政府财政主要对相应的各级议会负责 2.各级政府间有较明确的事权与财权划分 3.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二节 我国财政体制的演变一、我国财政体制

26、的演变(一)统收统支的财政体制(二)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财政体制(三)分级包干的财政体制二、财政体制的特征及评价(一)特征 1.没有真正的地方税 2.各级政府间事权财权划分缺乏透明度,也缺少制度上的保障 3.财政收支核定采用“基数法”(二)对分级包干体制的评价 一方面,通过适当分散财权,使地方政府具有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调动了地方组织收入的积极性;另一方面: v财政分配关系越来越不规范 v随意性大,易导致不公平竞争 v无法发挥财政调控手段 v包盈不包亏 v不利于全国统一市场的形成第三节 分税制财政体制一、分税制的形式(一)分税种式分税制以税种作为划分各级财政收入的依据1.税种由中央统一立法设立

27、2.全部税种分为中央税、地方税和共享税3.中央与地方都有自己的固定收入来源4.地方固定收入不能抵补支出的部分以共享税调剂5.共享税全部划归地方仍不能抵补支出的,由中央财政拨款补足(二)分税源式分税制在划分税源的基础上,中央与地方各自具有税收立法权,在地方财政发生收不抵支时,由中央拨款补助。分税源式分税制赋予地方较大的自主权(三)分权式分税制集分税种、分税源、分课税权于一体,具有分税种和分税源式分税制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表现在: 1.将部分税种划分为中央税和地方税 2.对部分税源,通过法律规定划分中央与地方各自的征税权,不得交叉征税。3.对部分税源规定中央和地方均可行使征税权,

28、但课税权的行使有一定限制,各级政府的征税权有主次之分。二、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一)具体内容1.按照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事权,划分各级财政的支出范围。2.根据财权事权相结合原则,合理划分中央收入与地方收入3.中央财政对地方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4.原体制中央补助、地方上解及有关结算事项的处理(二)分税制下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 1.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税收返还 RC75%VS其中,R是94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核定基数 C是消费税收入 V是增值税收入 S是93年中央对地方的下划收入94年以后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还按下式: RnRn-1(10.3rn) Rn是94年以后第n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额 Rn-1是

29、第n年前一年中央对地方税收返还额 rn是第n年中央两税收入增长率v中央对地方的税收返是我国无条件拨款的最主要形式2.体制补助和体制上解3.年终结算补助4.中央财政对地方财政的专项补助从具体用途看,大致分为: v对地方经济和事业发展的项目补助 v特殊情况补助(如自然灾害) v保留性专项补助(如增编经费、军转干经费)(三)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的特点 1.形式多样化 2.税收返还数额的确定方法既缺乏科学依据,也有悖于公平效率原则 3.补助和上解双向资金流动形式并存 4.增加了一些新的专项补助,补助结构发生变化 5.有条件拨款的项目过多过细且多家管理,难以形成有效的力量贯彻国家的政策意图 6.有条件

30、拨款的目标不够明确,分配无标准可循,透明度低,随意性大(四)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完善 1.按各级政府承担的职能,合理划分各自的事权和支出范围 2.合理划分政府间财权 3.建立规范化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三、分税制以来省以下财政转移支付制度建设概况(一)情况介绍(二)特点 1.以县级辖区为基础,实施多级次转移支付 2.省级财政在省对下转移支付制度建设中起主导作用 3.转移支付力度很小,但增长速度很快 4.有比较明确而稳定的资金来源 5.覆盖面各地不一第五章复习题财政体制1财政联邦主义及特点。2简述分税制的形式及特点。3我国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内涵及如何进一步完善我国的分税制财政体制? 4我国政府间财政转移支

31、付制度的特点。第六章 地方财政支出第一节 地方财政支出概述一、范围(一)保证政权正常运行方面的支出(二)满足社会公益事业需要方面的支出 (三)满足社会公共设施建设和非竞争性基础产业投资需要方面的支出(四)其他与地方政府履行职能有关的支出二、地方财政支出分类 (一)按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分类1.经济建设支出2.社会文教支出3.行政管理支出4.国防支出5.其他支出(二)按最终用途分类v积累性支出v消费性支出v补偿性支出(三)按使用部门分类工业、农业、林业、水利、水产、交通、商业、文化、教育、卫生、体育等部门支出(四)按经济性质分类 v购买支出v转移支出(五)按财政支出的具体用途分类第二节 地方财政支出

32、主要项目分析一、地方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一)意义1.科学技术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标志2.教育是科学技术发展的源泉和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基本手段。3.医疗卫生是保证劳动者精力充沛和身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二)支出情况分析 1.支出逐年呈稳步上升势态,但年增长率均低于同期地方财政收入和支出的年增长率 2.总体投入水平较低 以教育事业费为例: v从用途结构来看,人员经费比重逐年上升,公用经费比重逐年下降 v从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来看,近年增长较快v从生均教育经费来看,高等教育投入最多,其次是中学,小学投入最少 v从投资区域结构来看,东、中 、西部教育投资呈递减的梯级分布(三)加强文

33、教科卫事业费支出管理 1规范支出范围,优化支出结构 v对基础教育、基础研究等需要重点发展的事业应予重点扶持,努力保证其发展的经费需要v对具有较大公益性和福利性的文教科卫事业单位可采取补助一部分经费的办法 v对可进入市场的事业单位应与财政在经费上脱钩 2动员社会力量,建立多渠道筹措资金、发展事业的新格局 3加强经费管理,完善经费使用效益考核体系,不断提高经费管理水平二、地方行政管理费支出(一)范围地方财政用于各级国家权力机关、行政管理机关和外事机构行使其职能所需费用的支出按其最终用途,分为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二)支出状况及控制 支出呈上升趋势,支出总量增长水平超过同期地方财政支出增长水平 1.推

34、动机构改革,控制行政人员增长 2.加强财务管理和监督,严肃财经纪律 3.发展社会化服务,减少行政开支三、地方财政支农支出(一)政府投资农业的必要性 1.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农业是具有双重风险的弱质产业 3.农业自身积累能力较低(二)地方财政支农支出的内容 1.财政直接投入 2.税收支援 3.价格支援 4.信贷投入(三)地方财政支农支出情况分析 1.总量不足,比重下降 2.用于生产的支出比例下降,事业费支出比重不断上升 3.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严重不足(四)地方财政支农支出重点 1.以水利为核心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2.农业科研、科技推广、农村教育和培训 3.农业产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等四、

35、地方财政社会保障支出社会保障是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社会保障基金,对社会成员在生老病死残或因自然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上的帮助,以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措施、制度和事业的总称。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组成: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社区服务。(一)社会保险国家通过立法采取强制手段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形成专门的社会保险基金,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的基本生活需要和基本医疗需求在物质上给予社会性帮助和保障的形式和制度1. 特征 v是国家通过立法形式强制实施的保障制度 v是所有劳动者的一项基本权利 v所提供的保障水平只能以一定时期

36、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为基准 v与商业保险有本质区别2.项目设置 v老年保险 v失业保险 v医疗保险 v疾病、生育保险 v伤残保险 v工伤保险 v丧葬补助3.社会保险基金的筹资模式v现收现付制:指当期所收保费完全用于当期的保险给付,只要大体平衡即可,无需提存准备金 优点:不会引起保险资金的损失 缺陷:征收上的困难;保险负担的代际转移v完全基金制或积累制: 即根据社会保险将来给付的需要,定期由各方提供保费建立基金,以保证未来的给付 优点:克服了现收现付的缺陷 缺陷:易造成保险基金贬值v部分基金制:区别不同险种,对收费与给付之间间隔较长的险种,实行积累制,对间隔较短的险种实行现收现付制(二)社会救济由

37、政府按法定标准,向不能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社会成员提供满足其最低生活需求的资金和实物援助的制度1. 特征v选择性v低层次v短期性v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 2.对象 v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 v农村五保户供养v灾害救助v流浪乞讨人员救助(三)社会福利与社会优抚由民政部门对盲聋哑和鳏寡孤独的社会成员给予物质上的帮助及对烈属、伤残军人的抚恤金、孤老复员军人的定期定量补助金。(四)社区服务是以城市街道居委会和农村乡镇村民委员会为依托,发动社会力量,倡导居民互助互济,以灵活多样的形式为社区居民提供社会福利和社会服务。(五)地方财政的社会保障资金地方社会保障支出是指地方财政向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以及遇到

38、其他事故而面临经济困难的社会成员提供基本生活保障的支出。 广义的地方社会保障支出包括: v劳动保障事业费支出 v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 v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 v社会保障补助费支出 v卫生经费 狭义的地方社会保障支出主要是指地方财政向个人转移支付的部分,包括:v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费支出v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费支出v社会保障补助费支出(六)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养老保险制度改革(1)城镇保险范围:各类企业职工、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 v保费筹集:从06年1月1日起,个人账户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全部由个人缴费形成,单位缴费不再划入个人账户 养老金发放办法:按新人新办法

39、,老人老办法: 国发199726号文件实施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个人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退休后按月计发基本养老金,基本养老金由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组成。该文件实施前参加工作,本决定实施后退休且缴费年限累计满15年的人员,在发给基础养老金和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基础上,再发给过渡性养老金。本决定实施后到达退休年龄但缴费年限累计不满15年的人员,不发给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储存额一次性支付给本人,终止基本养老保险关系。(2)农村v目标:09年在全国10%的县(市、区、旗)开展试点,以后逐步扩大,2020年前基本实现农村适龄居民全覆盖。 v参保范围: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未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

40、险的农村居民,可以在户籍地自愿参加。v 基金筹集:个人缴费:标准目前设为100500元/年五档,地方可根据实际情况增设缴费档次。参保人自主选择档次缴费,多缴多得。国家依据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等情况适时调整缴费档次; 集体补助:有条件的村集体应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助,补助标准由村委会召开村民会议民主确定。政府补贴:政府对符合领取条件的参保人全额支付基础养老金,试点地区基础养老金从55元/月起步,中央财政将按此标准给予补贴(对中西部地区全额补助,东部地区补助50%)地方政府应当对参保人缴费给予补贴,补贴标准不低于每人每年30元;对选择较高档次标准缴费的,可给予适当鼓励,具体标准和办法由省(区、市)人民

41、政府确定。对农村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政府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标准养老保险费。2.失业保险制度改革v 1999年国务院颁布失业保险条例,将保险范围扩大到城镇所有企业。v企业按本单位职工工资总额的2向社会保险机构缴纳失业保险费,个人按本人工资总额的1缴纳失业保险费。v失业保险金的领取,依所在单位及个人缴费时间的不同,满1年不满5年,最长领取12个月;满5年不满10年,最长领取18个月;10年以上,最长领取24个月。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1)城镇 v9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提出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原则:城镇所有用人单位都要参加基本医疗保险,实行

42、属地管理,基本医疗保险费由用人单位和职工双方共同负担,基金实行社会统筹和个人帐户相结合。建立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v大额医疗费用补助制度v企业补充医疗保险v公务员医疗补助制度v社会医疗救助制度 (2)农村:02年始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第三节地方各级财政支出分析一、规模分析地方财政支出规模是一定财政年度内地方政府通过预算安排的地方财政支出总额从总量看,地方财政支出逐年增长,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重也在不断上升二、支出结构分析 1.地方财政支出中,比重从高到低依次为:县市级、地市级、省本级、乡级 2.省本级财政支出数额最大的三项为:基本建设支出、社会保障补助支出、教育事业费 3.地

43、市级财政支出数额最大的三项为:基本建设支出、其他支出、教育事业费 4.县市级财政支出数额最大的三项为:教育事业费、行政管理费、公检法司支出 5.乡级财政支出数额最大的三项为:教育事业费、行政管理费、行政事业单位离退休经费小结:1.省级和地市级财政支出结构较类似,均以基本建设支出列为支出第一项,这主要是城市建设,尤其是地方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任落在省本级与地市级财政支出上。2.县市级和乡级财政支出结构非常相似,排列第一、第二项支出均为教育事业费和行政管理费,这是“吃饭财政”的典型表现。需要说明的是:此处的基本建设经费仅是财政预算内安排的。事实上,地方政府的基本建设经费有很多是通过预算外资金或其他各项

44、政府性资金安排的,如用土地出让金、养路费收入等安排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或道路建设等。因此,如果把这部分资金包括进来,则县(市)级财政支出中基本建设的经费是相当大的。思考题 1从文教科卫事业费支出现状分析应如何加强支出管理。2地方行政管理费支出状况及控制的相应措施。3简述地方财政支农支出重点。4社会保障的内容及筹资模式分析。5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有何特点?第七章 地方财政收入第一节 地方财政收入分类一、税收收入主要来源 v地方税 v共享税中归地方的收入二、费收入 v费收入 v基金收入三、转移性收入指上级政府对下级政府的补助性财政收入四、财产和经营收入指地方国有资产的产权收入和经营收入目前主要是国

45、有土地使用权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土地收益金或土地增值费、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收入等项目。五、债务收入主要是地方政府在大型建设工程中向外国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或其他国际金融机构借入的外债。一、地方商品课税 v地方政府对商品流转额和非商品营业额征收的税种,目前有营业税、城市维护建设税 v改革二、地方所得税 v以地方政府为课税主体对纳税人的所得征收的税种,目前有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 v改革 第二节 地方税收三、地方财产课税v地方政府对当地持有财产和财产发生转移时征收的税收,目前主要有房产税、契税v改革 四、地方其他税收五、地方税体系建设与完善(一)现存问题1.税种多,但收入规模

46、小,纯地方税收入占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低2.地方税功能不协调、不科学(二)地方税体系建设的总体要求1.地方税应成为地方政府收入的主体2.地方税应充分体现受益原则3.地方税中的流转税应以筹集财政收入为主要目标4.地方税的收入调节目标应是适度的5.赋予地方政府适当的税收立法权第三节 费收入一、性质和特点(一)性质政府收费收入是指各级政府(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垄断性行业部门)凭借公共权力,通过向社会提供某些特定的公共劳务或公共设施,而向受益单位或个人收取的费用。主要包括: v管理性收费 v资源性收费 v使用性收费 v证照性收费(二)特点1.收费主体是提供了准公共产品的地方政府2.体现了一定的权利义务关

47、系3.具有不充分的强制性4.具有专门用途(三)费收入与税收收入相比的优越性1.充分体现受益公平性2.符合效率标准3.满足不同收入水平的居民对公共产品的不同层次需求二、费收入存在的问题及成因(一)问题1.规模庞大2.危及财政分配体系健全和财政体制的科学合理性3.收费主体多元化,管理混乱(二)成因 1.现行财政分配体制使地方政府缺乏增加预算内税收收入的积极性,热衷于收费增加可用资金 2.预算内资金难以满足不断增长的支出需求 3.地方税体系不健全,税收管理权限分配不合理 4.缺少对收费部门的审计、约束、控制和监督四、加强费收入管理的途径 (一)区别不同类别不同情况进行税费改革“一清”:在全面清理整顿

48、的基础上,取消不合法、不合理收费项目,降低过高的收费标准“二转”:将不再体现政府职能、可通过市场形成的收费转为经营性收费,依法征税 “三改”:将体现政府职能、具有税收特征且便于税收征管的收费改为相应的税收纳入政府税制体系“四留”:对符合国际惯例、确需保留的少量规费,以及有偿使用国有资源的收费继续予以保留,实行规范化的财政管理(二)加强对收费部门及费收入收支过程的审计监督,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三)完善财政体制,将预算外费收入与预算内税收统筹管理三、管理(一)审批立项和收费标准的制定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严格执行中央和省两级审批的管理办法。收费标准的确定一般以费用补偿为原则。(二)预算管理改革开放前,

49、有三种管理方式: v预算外管理 v收入按比例分成 v以收抵支,节余上缴财政近几年,加强了对政府收费的监管: v将部分收费全额纳入预算管理,实行收支两条线(公安、工商、海关等26部门83项收费) v 13项数额较大的政府基金(收费)纳入预算管理(如三峡工程建设基金、电力建设基金、邮电附加费等) v未纳入预算管理的,实行财政专户管理(三)收入征管v收费单位与费款分离 v由收费局统一征收 v主管部门征收v委托税务部门代征第四节 地方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分析一、规模分析地方财政收入逐年增长,但其占GDP的比重却逐年下降;地方财政收入占全国财政收入的比重从分税制前的60以上下降到分税制后的50以下二、结构分

50、析 1.省本级财政收入数额最大的三项为: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增值税 2.地市级、县本级、乡镇财政收入数额最大的三项为:营业税、增值税、企业所得税 思考题1.税收与收费有何不同?地方政府应如何选择税收与收费作为财政收入手段?2.完善我国地方税体系设想。3.如何改革和完善我国的收费制度?第八章 政府采购 第一节 政府采购的概念及特点 政府采购是指各级政府及其他公共部门为了开展日常政务活动或为公众提供公共服务的需要,在财政的监督下,以法定的方式方法和程序从国内外市场上购买所需货物、工程及服务的一种经济行为。其特点:1.资金来源的公共性 2.采购对象的广泛性3.非营利性4.政策性5.公开性6.规模大,

51、影响力强第二节 政府采购制度一、概念及历史演变(一)概念为使政府采购合理有效、经济节省,国家通过制定专门法律法规要求以公开竞争的方式、方法和程序来完成,为此而建立的审查、管理、监督机制就是政府采购制度。具体地说,政府采购制度是有关政府采购政策、采购实体、采购范围、采购管理及采购方式等规定的总称。(二)起源和发展v起源于自由市场经济时期 1761年美国颁布联邦采购法 1782年英国设立“皇家文具公用局”v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后,政府采购规模逐步扩大。1979年东京多边贸易谈判在日内瓦签订了政府采购协议,标志着现代市场经济下政府采购制度的初步形成。二、内容(一)采购政策1.政府采购的主要目标 v经济有效性 v调控经济 v其他特定的社会目标 2.政府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