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_第1页
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_第2页
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_第3页
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_第4页
超高值计算与加宽值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道路勘测设计 主讲:冯健雪 贵州交通职业技术学院n一、弯道超高一、弯道超高n(一)超高及其作用(一)超高及其作用n定义:超高是指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的断面形式。定义:超高是指路面做成向内侧倾斜的单向横坡的断面形式。 (当(当RRRRbminbmin时设超高)时设超高)n 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将受横向力的作用,其值大小可用横当汽车在弯道上行驶时,将受横向力的作用,其值大小可用横向力系数向力系数表示;表示;iRV1272作用:作用:为了让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能获的一个向圆心内侧的横为了让汽车在圆曲线上行驶时能获的一个向圆心内侧的横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减小横向力。向分力,用以克服离心力

2、,减小横向力。全超高:全超高:在圆曲线上从起点至终点超高横坡度应是一个不变的定在圆曲线上从起点至终点超高横坡度应是一个不变的定值,此定值即为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值,此定值即为全超高。在缓和曲线上应是逐渐变化的超高。l减小横向力的方法:减小横向力的方法:l 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增大曲线半径:有时是困难的l 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降低车速:设计中不推荐l 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增大向内侧倾斜的横坡设置超高横坡:设置超高横坡:(成本低、效果好)(成本低、效果好)l设置超高后设置超高后 :hiRV1272(二)超高横坡度的计算(二)超高横坡度的计算n 1 1最大超高和最小超高最

3、大超高和最小超高 超高横坡度超高横坡度i ih h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应按计算行车速度、半径大小、结合路面种类、自然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条件和车辆组成等情况确定。I Ihmaxhmax公路最大超高值公路最大超高值RVih1272RVih1272 最小超高:最小超高:i ihminhmin等于路面拱度等于路面拱度i ig g。n2 2超高横坡度计算公式超高横坡度计算公式(V V取设计车速,取设计车速,取路面摩阻系数)取路面摩阻系数)hiR1不设超高最小半径不设超高最小半径minhi超高横坡度计算图式 曲线半径越小,超高横坡越大min1Rmaxhimax2127,

4、0hViVRVR1AR1max2127hAAiVR曲线半径与超高坡度曲线半径与超高坡度曲线半径与超高坡度曲线半径与超高坡度n1 . 1 . 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无中间带道路的超高过渡n 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公路与深路堑。绕路面内边缘旋转:一般用于新建公路与深路堑。n 绕路面中心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绕路面中心线旋转:一般用于改建工程n 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高路堤与标高受限等特殊设计绕路面外边缘旋转:可在高路堤与标高受限等特殊设计时采用。时采用。(三)超高过渡方式:(三)超高过渡方式: 2. 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有中间带公路的超高过渡绕中间带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绕中间带

5、的中心线旋转:中间带宽度较窄 (4.5m4.5m)的公路可采用;)的公路可采用; 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绕中央分隔带边缘旋转:各种宽度中间带的均可采用 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绕各自行车道中线旋转:车道数大于4 4条的公路可采用条的公路可采用(三)超高过渡方式:(三)超高过渡方式:zi1. 1.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绕路面内边缘线旋:(四)超高缓和段长度(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LcbiLcHih22iHpbiibiLchh2np超高渐变率超高渐变率n 附加纵坡附加纵坡 : : bLcih超高缓和段:从直线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的单向横坡(全超高)超高缓和段:从直线

6、上的双向横坡渐变到圆曲线的单向横坡(全超高)所需的过渡段长度,叫超高缓和段。所需的过渡段长度,叫超高缓和段。即旋转轴与行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 2iHzibhi2. 2. 绕路面中线旋转:绕路面中线旋转: (四)超高缓和段长度(四)超高缓和段长度 n 附加纵坡附加纵坡 : : LciibLcHih2)(12212)(iiibLchpiibLch2)(13. 3. 规范规范推荐公式:推荐公式: n式中:式中:LcLc超高缓和段长超高缓和段长 (m m););n BB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旋转轴至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的宽度(度(m m););n B

7、B =B=B: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n B B =B/2=B/2:绕路中线旋转:绕路中线旋转n ii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超高坡度与路拱坡度的代数差(% %););n ii = = i ih h: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n ii = = i ih h+ +i i1 1: 绕路中线旋转绕路中线旋转n p p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超高渐变率,即旋转轴线与行车道(设路缘带时为路缘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外侧边缘线之间的相对坡度。piBLC超高渐变率超高渐变率 绕边线时:绕边线时:绕中线时:绕中线时:l多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

8、视车道数按上式多车道公路的超高缓和段长度,视车道数按上式计算之值乘以下列系数:计算之值乘以下列系数:l 从旋转轴到行车带边缘的距离从旋转轴到行车带边缘的距离 系数系数 2 2车道车道 1.5 1.5 3 3车道车道 2.02.0pibLccpiibLgcc)(2超高过渡段计算超高过渡段计算 ZHHYl1. 超高形成过程:超高形成过程: l(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提肩提肩双坡阶段双坡阶段全超高阶段全超高阶段旋转阶段旋转阶段ZHHY提肩提肩双坡阶段双坡阶段全超高阶段全超高阶段旋转阶段旋转阶段1. 超高形成过程:超高形成过程: (

9、1)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2)绕路面中线旋转绕路面中线旋转(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五)横断面上超高值的计算(1) (1) 正常断面:正常断面:02肩面中hibhiBibhJJGJJ2. 2. 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方法绕路面内边缘线旋转超高值计算方法 BiJbJiGbJGiiJh中h右h左路线设计高程路线设计高程定义:定义: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超高值就是指设置超高后路中线、路面边缘及路肩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边缘等计算点与路基设计高程的高差。(2 2)起始断面:)起始断面:ZH ZH (HZHZ) )(2GJJccGJJciibhh

10、iBibhBiJbJiGbJGihchchc(3 3)全超高断面:)全超高断面: hJJJchJJchJJJcibbibhiBibhibBibh)(2)(BiJbJbiGiGihbJchcch路线设计高程路线设计高程旋转轴h0=bJiG(4 4)双坡断面:()双坡断面:(x xx x0 0)LciixhG0iGihiGBn双坡阶段长度双坡阶段长度x x0 0( (临界长度临界长度) )计算计算:n超高过渡原则:超高过渡原则:n路面外边缘高程按正比例升高,直到超高横坡断面。路面外边缘高程按正比例升高,直到超高横坡断面。n路面横坡度按正比例增加,直到超高横坡度。路面横坡度按正比例增加,直到超高横坡

11、度。BiBiLcxhG0n规范规范7.5.67.5.6条规定,条规定,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当线形设计须采用较长的回旋线时,横坡度由横坡度由2%2%(或(或1.5%1.5%)过渡到)过渡到0%0%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路段的超高渐变率不得小于1/3301/330(0.3%0.3%)。)。003. 001xBipGn这时,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限制这时,不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限制x x0 0的长度。的长度。n可按可按p p1 1=0.3%=0.3%计算计算x x0 0: BipBixGG33010超高缓和段长度超高缓和段长度LcLc计算:计算:l规范规范规定:规定:l(1 1)超高的

12、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超高的过渡应在回旋线全长范围内进行: LcLc = = L Lh hl(2 2)当超高渐变率过小时,超高的过渡亦可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当超高渐变率过小时,超高的过渡亦可设在回旋线的某一区段范围之内,则段范围之内,则LcLc x0) hxiLcxi n 旋转阶段横坡度旋转阶段横坡度ix:n 当双坡阶段的渐变率当双坡阶段的渐变率p1小于小于0.3%时:时:n 外侧路肩按向外侧倾斜:外侧路肩按向外侧倾斜: (硬路肩宽度硬路肩宽度2.25m))(00 xxxLciiiiGhGxxiixiixxiibhhibhhibbh32321211,)(xooxooxoibhhibh

13、hibh32321211,33232212,ibhhibhhoooon路面超高方式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纵向的变化图。路面超高方式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纵向的变化图。n应用:纵断面图中应用:纵断面图中“超高超高”栏栏n 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之一:超高方式图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之一:超高方式图 (六)路面超高方式图的绘制方法(六)路面超高方式图的绘制方法 -n(1 1)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路中心线,并认为基线的路面)按比例绘制一条水平基线,代表路中心线,并认为基线的路面横坡度为零。横坡度为零。n(2 2)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用实线绘出路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绘制两侧路面边缘线。用实线绘出路

14、线前进方向右侧路面边缘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则绘于基线,用虚线绘出左侧路面边缘线。若路面边缘高于路中线,则绘于基线上方,反之;绘于下方。路边缘线离开基线的距离,代表横坡度的线上方,反之;绘于下方。路边缘线离开基线的距离,代表横坡度的大小(比例尺可不同于基线)。大小(比例尺可不同于基线)。n(3 3)标注路拱横坡度。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标注路拱横坡度。向前进方向右侧倾斜的路拱坡度为正,向左倾斜为负。倾斜为负。n路面超高方式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纵向的变化图。路面超高方式图就是指路面横坡度沿路线纵向的变化图。n应用:纵断面图中应用:纵断面图中“超

15、高超高”栏栏n 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之一:超高方式图设计文件组成部分之一:超高方式图 n超高方式图绘图规则:超高方式图绘图规则:(六)路面超高方式图的绘制方法(六)路面超高方式图的绘制方法 -二、平曲线路面加宽及其过渡二、平曲线路面加宽及其过渡n平曲线加宽原因:平曲线加宽原因:n(1 1)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汽车在曲线上行驶时,前后轮轨迹不重合,占路面宽度大。占路面宽度大。n(2 2)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由于横向力影响,汽车出现横向摆动。n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汽车行驶在曲线上,各轮迹半径不同,其中以后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

16、内侧内轮轨迹半径最小,且偏向曲线内侧,故曲线内侧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应增路面宽度,以确保曲线上行车的顺适与安全。n全加宽:是圆曲线上固定不变的定值。全加宽:是圆曲线上固定不变的定值。1. 1. 普通汽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普通汽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 b = R-b = R-(R R1 1+ B+ B) (一)加宽值的确定(一)加宽值的确定( (包括几何加宽和摆动加宽包括几何加宽和摆动加宽) )32221R8AR2ARARBR32R8AR2AbR2Ab2n式中:式中:AA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汽车后轴至前保险杠的距离(m m):):n RR圆曲线半径(圆曲线半径(m m)

17、。)。n 对于有对于有N N个车道的行车道:个车道的行车道:R2NAb2)(05. 0mRVb 2. 2. 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n式中:式中:b b1 1牵引车的加宽值;牵引车的加宽值;n b b2 2拖车的加宽值;拖车的加宽值;n A A1 1牵引车保险杠至第二牵引车保险杠至第二轴的距离(轴的距离(m m););n A2A2第二轴至拖车最后第二轴至拖车最后轴的距离(轴的距离(m m);); R2Ab211R2Ab222由于R=R-b1,而b1与R相比甚微,可取R=R。n令令A12+A22=A2,上式仍旧归纳成为:,上式仍旧归纳成为: R2AAR2AR2Abbb

18、2221222121R2NAb22. 2. 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鞍式列车的加宽值计算方法:n3. 3. 平曲线加宽标准:平曲线加宽标准: n标准标准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规定,平曲线半径等于或小于250m时,应在平曲线时,应在平曲线内侧加宽。内侧加宽。 n3. 3. 平曲线加宽标准:平曲线加宽标准: n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的1/21/2采用。采用。 n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双车道路面的加宽值规定见表;单车道路面加宽值按表列数值的列数值的1/21/2采用。采用。l三类加宽

19、值的采用:三类加宽值的采用:l四级公路和四级公路和V=30km/hV=30km/h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的三级公路采用第一类加宽值;l二级及二级以上和二级及二级以上和V=40km/hV=40km/h的三级公路公路采用第的三级公路公路采用第3 3类加类加宽值。宽值。l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对不经常通行集装箱运输半挂车的公路,可采用第2 2类加类加宽值。宽值。l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由三条以上车道构成的行车道,其加宽值应另行计算。 n3. 3. 平曲线加宽标准:平曲线加宽标准: 路面应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路面应在曲线内侧进行加宽。路面加宽后,路

20、基也应相应加宽。路面加宽后,路基也应相应加宽。四级公路路基采用四级公路路基采用6.5m6.5m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以上宽度时,当路面加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宽后剩余的路肩宽度不小于0.5m0.5m时,则路基可时,则路基可不予加宽;小于不予加宽;小于0.5m0.5m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时,则应加宽路基以保证路肩宽度不小于路肩宽度不小于0.5m0.5m。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分道行驶公路,当圆曲线半径较小时,其内侧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车道的加宽值应大于外侧车道的加宽值,设计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时应通过计算确定其差值。n4. 4. 平曲线加宽要求:平曲线

21、加宽要求:(二)加宽的过渡:(二)加宽的过渡: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 1 1比例过渡:比例过渡: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二)加宽的过渡:(二)加宽的过渡: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 1 1比例过渡:比例过渡: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

22、渐加宽。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加宽缓和段:路面由直线上的正常宽度过渡到曲线上加宽后的宽度的渐变段。后的宽度的渐变段。 1 1比例过渡:比例过渡: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适用于二、三、四级公路 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在加宽缓和段全长范围内按其长度成比例逐渐加宽。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加宽缓和段内任意点的加宽值: (二)加宽的过渡:(二)加宽的过渡:bLLbxx式中:式中:L Lx x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任意点距缓和段起点的距离(的距离(m m

23、);); LL加宽缓和段长(加宽缓和段长(m m);); bb圆曲线上的全加宽圆曲线上的全加宽 l在加宽缓和段上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抛物线上任意在加宽缓和段上插入一条高次抛物线,抛物线上任意点的加宽值:点的加宽值:l b bx x(4k4k3 3-3k-3k4 4)b bl式中:式中:n2 2高次抛物线过渡高次抛物线过渡适用于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适用于适用于高速、一级公路及对路容有要求的二级公路。 LLkxn3 3回旋线过渡回旋线过渡n 在缓和段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在缓和段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而且加宽以后的路面边线也是回旋线,与行车轨迹相符,而且加宽以后的路面边线也是回旋线,与行车轨迹相符,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形的美观。保证了行车的顺适与线形的美观。 n3 3回旋线过渡回旋线过渡n在缓和段上插入回旋线,这样不但中线上有回旋线,而且在缓和段上插入回旋线,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