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复习上_第1页
微生物复习上_第2页
微生物复习上_第3页
微生物复习上_第4页
微生物复习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序论两个人物巴斯德:曲颈瓶否定自然发生说 发酵起源于微生物 狂犬疫苗(免疫学先驱) 巴氏消毒法柯赫:科赫法则(确定细菌是否为某种病原)4建立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步骤:a建立细胞纯培养方法 土豆切面营养明胶营养琼脂平板b多种培养基,实现室内培养 c建立显微技术 细胞染色思考题二 微生物的形态(原核微生物)1细菌的形态球菌:单球菌 双球菌 链球菌 四联球菌 八叠球菌 葡萄球菌杆菌:螺旋状:弧菌 螺旋菌 特殊形态1结构基本结构:细胞质 细胞壁 细胞质膜 拟核 核糖体细胞壁功能(固定与提高机械强度,生长、分裂与鞭毛运动必须,渗透屏障保护细胞,抗原性致病性敏感性)肽聚糖:肽 四肽尾(第三个氨基酸G+是L-

2、Lys G-是DAP)与N-乙酰胞壁酸相连 肽桥(G-无肽桥) 双糖 N-乙酰葡糖胺(NAG) N-乙酰胞壁酸(NAM)-1,4-糖苷键连接G+ 壁厚,含磷壁酸(壁磷壁酸 膜/脂磷壁酸) 肽聚糖通过肽桥相连 交联度高 三维网状结构G- 无肽桥,肽尾直接相连 交联度低两层 外壁层/外膜 脂多糖层 脂双分子层,最外侧是脂多糖 肽聚糖层 薄 脂多糖 O特异多糖(O抗原) 核心多糖(噬菌体特异吸附位点) 内脂A(内毒素)外膜蛋白:脂蛋白(瞄钩作用 ) 孔蛋白(特异性 非特异性)周质G-细胞质外表面与外膜内表面之间 重要中转站与反应场所黏合位点:外膜与质膜直接接触区域 加强细胞壁 支撑外膜无壁细菌:三种

3、类型 名解 原生质体特点:对外界敏感,易破裂;有的原生质体有鞭毛,但不能运动或被感染;适宜条件恢复细胞壁;好的实验材料,外源DNA受体支原膜含固醇(甾醇)强度高特殊: 分枝杆菌 用复红和石炭酸对分枝杆菌加热染色后,呈红色;用酸性酒精脱色,品红不褪色,仍呈红色;用美蓝复染不着色;其他菌无分枝杆菌酸脂质,用相同染色方法呈兰色革兰氏染色法:G+紫色 G-红色细胞质膜 流动性取决于饱和与不饱和脂肪酸含量 低温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外周蛋白 松散 整合膜蛋白 包埋膜上缺少固醇 含类何帕烷,提高强度,减少柔韧性功能中体中体 细胞壁形成 染色体复制 细胞分裂 拟线粒体类囊体 蓝细菌 光合作用场所载色体 光能自养

4、菌 光合作用场所羧酶体 自养细菌(蓝细菌 硝化菌) CO2固定场所气泡 水生 无鞭毛 光养浮游原核生物(蓝细菌)调节细胞比重以使细胞漂浮拟核细胞质 内含物C贮藏多聚体 聚羟丁酸 糖原异染粒(磷源) 硫粒 能源 磁小体 藻青素颗粒 氮源原核生物中最常见的内含物之一,它是一种由-羟基丁酸单位组成的类似于脂类的碳源类贮藏物。附属结构鞭毛:极生 丛生 周生G+无L环和P环鞭毛生长方式是在其顶端延伸。运动机制:能量来源于质子动势 细菌以推进方式做直线运动,以翻腾形式做短促转向运动。功能:趋避功能菌毛(附着)和性毛(向受体菌传递遗传物质)荚膜 鉴定依据 生理意义(能源 吸水性抗干旱 抗吞噬细胞 形成活性淤

5、泥)芽孢及伴孢晶体胞外壁 芽孢衣 皮层 核心(芽孢壁 芽孢膜 芽孢质 核区)耐热机制思考题形成了解芽孢萌发:活化 出芽 生长伴孢晶体:不溶于水,对蛋白酶类不敏感;容易溶于碱性溶剂。其它菌放线菌 基内菌丝 气生菌丝 孢子丝繁殖:无性繁殖 菌丝断裂菌落形态:90%抗生素由链霉菌属产生蓝细菌 代谢方式多样 有二分裂、芽殖、断裂和复分裂丝状蓝细菌形成异形胞,是固氮场所螺旋体,运动机制的较为特殊的革兰氏阴性细菌。其典型的菌体形态是细长、柔软、弯曲并呈螺旋状。立克次氏体 立克次氏体是大小介于通常的细菌与病毒之间 专性寄生 不能再人工培养基上生长 除战壕热立克次氏体衣原体 (1)细胞结构与细菌类似;(2)细

6、胞呈球形或椭圆形,直径0.2-0.3 mm,能通过细菌滤器;(3)专性活细胞内寄生;(4)在宿主细胞内生长繁殖具有独特的生活周期,即存在原体和始体两种形态。支原体 最小1)无细胞壁,只有细胞膜(含甾醇),细胞形态多变;2)个体很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曾被认为是最小的可独立生活的细胞型生物。3)可进行人工培养,但营养要求苛刻,菌落微小,呈典型的¡ 油煎荷包蛋¡ 形状;4)一些支原体能引起人类、牲畜、家禽和作物的病害疾病5)应用活组织细胞培养病毒或体外组织细胞培养时,常被支原体污染;古生菌甲烷杆菌属(Methanobacterium)细胞壁由假肽聚糖组成热原体属(Thermop

7、lasma)没有细胞壁古生菌与细菌在质膜上的区别思考题思考题三 真核生物1丝状真菌菌丝形态1. 硬壁包围的管状结构2.长度可无限生长3.直径:1-30¦ m或更大(一般5-10¦ m)4菌丝的顶端呈园锥形,称为伸展区(extension zone)5伸展区后的细胞壁逐渐加厚而不再生长。无隔菌丝(aseptate hyphae)低级有隔菌丝(septate hyphae)高级 每个隔膜一个或多个细胞核(1)封闭型(2)单孔型(3)多孔型(子囊菌)(4)桶孔型(担子菌) 低级高级作用3(1)有隔膜的菌丝往往更能抵抗干旱条件。(2)隔膜是用于防止机械损伤后的细胞质流失的有效结构。

8、(3)隔膜还起着支持菌丝强度的作用菌丝的变态_名解厚垣孢子 间生厚垣孢子 串生厚垣孢子 顶生厚垣孢子吸器 为了增加寄生真菌吸收营养的面积附着胞:功能是分泌粘液,把菌丝固定在寄主表面,并产生细的穿透菌丝侵入植物细胞壁。黏球、菌环和菌网 菌丝分支组成环状或网状组织来捕捉线虫类原生动物的结构。匍匐菌丝和假根:深入基质吸收营养;并固定、支撑菌体。菌丝的特殊结构菌索:这些结构能在缺少营养的环境中为菌体生长提供基本的营养来源,能抵抗不良环境,当环境转佳时,又从尖端继续生长延伸。菌核 菌核的内部结构可分为两层即皮层(cortex)和菌髓(medulla)(1)真菌核:菌核完全由菌丝组成;(2)假菌核:是由菌

9、丝和寄主组织组成。子座 子座成熟后,在它的内部或上部发育出各种无性繁殖和有性生殖的结构,也是繁殖体的一部分真菌结构细胞壁主要成分几丁质 是大多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包括子囊菌、担子菌、半知菌类和低等的壶菌是以1.4 乙酰葡萄糖胺为单元的无支链多聚体。由于大量氢键的存在使它具有很强的伸展性和坚固性,从而使细胞具有一定的刚性。纤维素:具有很大的强度,增加了细胞壁的弹性。葡聚糖 主要是酵母菌含有蛋白质 GPI蛋白和Pir蛋白脂类、黑色素和无机离子黑色素:它由来源于酚酸的分支多聚体构成。具有高度的抗溶解性、光保护性和细胞壁构成作用。层次结构(1)最内层几丁质微纤维紧连质膜,起支撑作用。(2)中层是-

10、1,3-葡聚糖链借助氢键联接形成内部的网络骨架结构,与几丁质紧密相连;(3)外层-1,6-葡聚糖可以直接与几丁质相连,也可以联接于-1,3-葡聚糖链网状结构上;一些联接到细胞壁上的GPICWPs蛋白经由糖基磷脂酰肌醇锚定在-1,6-葡聚糖上而位于壁的外部;Pir-CWP蛋白以共价键连接于-1,3-葡聚糖上。原生质膜细胞核大小:比其他真核生物小,一般直径为2-3¦ m,个别25¦ m。形状:变化大,通常为椭园形,它能通过菌丝的隔膜孔而移动。数目:变化很大,6点u核膜双层单位膜,8-20nm; 核膜外层有核糖体附着,核膜与内质网连接u膜孔数目随菌龄而增加,是核与细胞质物质交换的

11、通道u核仁,核质,u核膜在核的分裂中一直存在,这与其他高等生物是不同的u真菌的细胞核非常小,真菌的基因组相当小u真菌核内的染色体比较小,不易染色(脉冲电泳技术)u大多数真菌细胞是单倍体,少数是二倍体。线粒体、氢化酶体和核糖体具有几丁质胞壁的真菌(如壶菌、接合菌、子囊菌和担子菌)有片层状嵴(A);具有纤维素胞壁和无壁的真菌(如卵菌、前毛壶菌和粘菌)有管状嵴(B),厌氧的瘤胃真菌没有线粒体,取而代之的是产氢细胞器¡氢化酶体,糖酵解途径利用葡萄糖后的氧化代谢物,产生H2、CO2和乙酸内膜系统液泡:起源于光滑型内质网或高尔基体的大型囊泡。由质膜形成,液泡提供了一种贮水机制,以便保持细胞的膨压

12、,贮存营养物等功能,还有溶酶体的功能泡囊:类似小气泡的细胞器,被一层单位膜包被。内质网或高尔基体,转运微管与鞭毛由微管和微丝(microfilament)构成了细胞质的骨架。鞭毛:由9根微管二联体包围一对镶嵌在中央鞘的微管形成的9+2型结构。该结构有质膜包裹。2酵母菌胎痕(birth scar):子细胞上留下 芽痕(bud scar): 在母体细胞上留下多端芽殖 两端芽殖 单端芽殖 M期是有丝分裂期,复制好的染色单体在此期间向两个子核分配,最后形成两个子细胞,在出芽基部形成隔膜,最后芽体从母细胞上脱落。五 微生物与营养1营养物质:化学组成:微生物、动物、植物之间存在¡ 营养上的统一性

13、¡ C :自养微生物:CO2做唯一碳源(或NaHCO3)异养微生物:自然界所有有机物无机氮:N2、NH4、NO3、CN等有机氮:蛋白胨、牛肉浸膏、酵母粉、豆饼粉、鱼粉、玉米浆等。对氮源利用有选择性,优先利用有机氮,有机氮源物质同时也可提供碳源。狭义生长因子:维生素广义生长因子:还有氨基酸、嘌呤、嘧啶、脂肪酸等光能自养型:以光为能源,不依赖任何有机物即可正常生长光能异养型:以光为能源,但生长需要一定的有机营养化能自养型:以无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不依赖有机营养物化能异养型:以有机物的氧化获得能量,生长依赖于有机营养物质具体 名解界限不绝对:如 紫色非硫细菌(purple nonsul

14、phur bacteria):没有有机物时,同化CO2, 为自养型微生物;有机物存在时,利用有机物进行生长,为异养型微生物;光照和厌氧条件下,利用光能生长,为光能自养型微生物;黑暗与好氧条件下,依靠有机物氧化产生的化学能生长,为化能异养型微生物;2培养基原则(6)1 根据营养类型设计培养基2 根据所需营养物质制备培养基3 适宜C/N比值4 适宜pH、氧化还原电位、水的活化度5 营养物质廉价易得6. 灭菌分类天然 合成 半合成固体 半固体 液体基础培养基,完全,补充 加富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 选择 鉴别含有能满足大多数微生物基本营养要求的培养基,称为基础培养基。筛选营养缺陷型突变株时,MM只含有基

15、本的碳、氮源和无机盐,而不含生长因子,只满足野生型和原养型菌株的生长要求,而突变株不能生长。完全培养基(complete medium,CM)在一定条件下含有某种微生物生长繁殖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的培养基。营养缺陷型突变株也可生长。补充培养基(supplement medium)在基本培养基中针对性地加入营养缺陷型菌株所需要的某一种或某几种生长因子,以满足营养缺陷型菌株生长的需要。加富培养基和富集培养基 在普通培养基(如肉汤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某些特殊营养物质制成的一类营养丰富的培养基。选择:在培养基中加入相应的特殊营养物质或化学物质,抑制不需要的微生物的生长,有利于所需微生物的生长。鉴别 特定

16、的化学反应,产生明显的特征性变化。例:营养缺陷型的筛选 P1193对营养物的吸收扩散并不是微生物细胞吸收营养物质的主要方式主动运输是广泛存在于微生物中的一种主要的物质运输方式1、初级主动运输(primary active transport)H 的膜外运输:消耗呼吸能、化学能、光能2、次级主动运输(secondary active transport)由初级主动运输在细胞质膜(能化膜)上所建立起来的H+质子浓度差(电势差),在其消失过程中所偶联的营养物质运输,称为次级主动运输3. Na+,K+-ATP酶(Na+,K+-ATPase)系统 用ATP的能量4.ATP结合性盒式转运蛋白系统(ATP-

17、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BC转运蛋白5. 基团转位(group translocation) 由多种酶参与、需要消耗能量、被运输的营养物质在化学结构上发生了磷酸化作用,以营养物磷酸基团的形式进入胞内,故称为基团转位。6铁载体运输吸收(transport absorption of siderophore)微生物细胞通过向胞外分泌铁载体(siderophore)来运输铁离子。铁载体是一类能与Fe3+形成复合物并将其运输到胞内的小分子物质7蛋白质输出(protein export)Sec(Secretory)移位酶在蛋白质转运系统中起重要作用。Sec YEG是

18、一种膜介导的移位酶,广泛地分布在原核生物中,特异性地将某些蛋白质或酶插入膜中,然后向膜外分泌。膜泡运输膜泡运输主要存在于原生动物中,特别是变形虫思考题六 微生物代谢1能量代谢异养微生物利用有机物。自养微生物则利用无机物,通过生物氧化来进行产能代谢。微生物生成ATP的生物氧化方式 底物水平磷酸化 氧化磷酸化 光合磷酸化(1)光捕获复合体(类胡萝卜素、菌绿素(Bch)(2)光反应中心复合体(3)电子传递系统(Fe.S Fd 辅酶Q cyt色素等) (4) ATP酶1个光合单位(photosynthetic unit)由1个光捕获复合体和1个光反应中心复合体组成。光捕获复合体含有的光合色素吸收光量子

19、后,引起波长最长菌绿素(P870)激活,从而传给反应中心,激发态的P870可释放出1个高能电子。光合磷酸化作用1环式光合磷酸化:厌氧条件 光合细菌光合细菌经电子循环的环式光合磷酸化产生1分子ATP在强还原环境下,经外源电子供体氧化释放的电子耗能逆电子传递链形成NAD(P)H。环式光合磷酸化只有一个光反应系统。而是利用还原态的H2 、H2S特点:电子传递途径属循环方式,即在光能的驱动下,电子从菌绿素分子上逐出,通过类似呼吸链的循环,又回到菌绿素,其间产生了ATP;产ATP与产还原力H分别进行;还原力来自H2S等的无机氢供体;不产生氧。一个光反应系统2藻类、蓝细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有氧 特点:电子

20、的传递途径属非循环式的;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两个光合系统,其中的PS(含叶绿素a)可以利用红光, PS(含叶绿素b)可利用蓝光;反应中同时有ATP(产自PS)、还原力H(产自PS)和O2(产自PS进行水光解释放氧)产生;还原力NADPH2中的H是来自H2O分子光解后的H+和e-。3绿色细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厌氧条件一个光合系统进行非环式光合磷酸化合成少量ATP,主要产生还原力NAD(P)H。(4)嗜盐菌紫膜的光合磷酸化紫膜:在无氧有光下,光介导视紫红质蛋白辅基视黄醛分子顺、反式结构变化形成质子跨膜动势,经ATP酶产生ATP。红膜:红色类类胡萝卜素、cyt色素、Fp等电子传递系统,有氧无光下,有

21、机营养物质氧化磷酸化产ATP有机物的氧化无氧呼吸无机物氧化 化能自养微生物从无机底物,例如,NH4+、NO2-、H2S、S0、H2和Fe2+的氧化中得到能量ATP和还原力H,同化CO2合成细胞物质。其产能途径主要也是借助于经过呼吸链的氧化磷酸化反应,化能自养菌一般都是好氧菌。亚硝化细菌(NH4+NO2-)硝化细菌(NO2+NO3-)化能自养微生物以无机物作为能源,一般产能效率低,生长慢,但从生态学角度看,它们所利用的能源物质是一般化能异养生物所不能利用的,因此它们与产能效率高、生长快的化能异养微生物之间并不存在生存竞争。反硝化细菌在有氧无氧是如何产生ATP以及如何利用几种菌降低NH4+ p12

22、92分解代谢生物体内葡萄糖被降解成丙酮酸的过程称为糖酵解(glycolysis)糖酵解是发酵的基础,主要有四种途径:EMP途径、HMP途径、ED途径、磷酸解酮酶途径。某些细菌通过ED途径产生乙酸1 弱酸性 乙醇2 中性? 甘油3 碱性 乙醇 乙酸 甘油 酵母菌非生长的情况下不同微生物发酵产物的不同,也是细菌分类鉴定的重要依据大肠杆菌:产酸产气金黄色葡萄球菌: 产酸不产气大肠杆菌:V.P.试验阴性 甲基红试验阳性产气肠杆菌: V.P.试验阳性 甲基红试验阴性3合成代谢重点分解代谢与合成代谢在生物体内是偶联进行的,它们之间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两用代谢途径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中均具有功能的代谢途径

23、EMP、HMP和TCA循环代谢物回补顺序(anaplerotic sequence),又称代谢物补偿途径或添补途径(replenishment pathway),补充两用代谢途径中因合成代谢而消耗的中间代谢物的那些反应。乙醛酸循环CO2固定1.Calvin循环(核酮糖二磷酸途径或还原性戊糖磷酸循环)主要2.还原性TCA循环: 存在于绿菌属的一些绿色硫细菌中 起始于草酰乙酸,以它作为CO2受体,每循环一周固定2个CO2,并还原成可供生物合成用的乙酰-CoA3.羟基丙酸途径:存在于绿色非硫细菌(绿屈挠菌属)在以H2或H2S作电子供体的的自养菌中 H2S或H2为电子供体对CO2进行固定的特有途径4.

24、厌氧乙酰CoA途径: 存在于乙酸菌、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等化能自养细菌中 Calvin循环1、5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CO2 固定) 6个核酮糖-1,5-二磷酸12个甘油酸-3-磷酸固定个CO23磷酸甘油酸还原酶( CO2 还原) 甘油醛-3-磷酸5磷酸核酮糖激酶(受体再生) 核酮糖-5-磷酸核酮糖-1,5-二磷酸肽聚糖合成以大肠杆菌为例在细胞质中的合成阶段 1. 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 UDP NAG )和N-乙酰胞壁酸( UDP NA M )糖基单体2. 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UDP- N-乙酰胞壁酸-五肽(即¡Park¡ 核苷酸)在细胞膜上的合成阶段:肽聚糖单体的

25、合成 ¡ 二糖单位¡ 的组装在细胞膜上进行肽桥的合成是在ATP与tRNA的参与下,先生成氨酰-tRNA,然后通过肽键逐渐连接 没有核糖体参与 五个甘氨酸构成在细胞膜外的合成阶段:肽链间交联DD羧肽酶 特异性识别五肽链末端D- ala-D-ala,并切割末端D- ala成四肽链转肽酶: 催化四肽链末端Dala和另一肽链第三个双氨基酸成肽链交联青霉素是肽聚糖单体五肽尾末端的D-丙氨酰-D-丙氨酸的结构类似物,即它们两者可互相竞争羧肽酶、转肽酶的活力中心,抑制肽链交联。当转肽酶与青霉素结合后,因前后两个肽聚糖单体间的肽桥无法交联,因此只能合成缺乏正常机械强度的缺损¡ 肽

26、聚糖¡ ,从而形成了细胞壁缺损的细胞,例如原生质体或球状体等,它们在渗透压变动的不利环境下,极易因破裂而死亡。生长繁殖旺盛期的微生物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而对处于生长休止期的细胞(rest cell),则无抑制作用。生物固氮自生固氮菌:好氧自生固氮:固氮菌属(Azotobacter),固氮能力强;厌氧自生固氮:巴氏梭菌,固氮能力弱。兼性厌氧自生固氮:红螺菌属共生固氮菌:根瘤菌属(Rhizobium),与特异性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放线菌的弗兰克氏菌(Frankia),非豆科植物共生。联合固氮菌: 必须生活在植物根际、叶面或动物肠道等处才能固氮。需要条件(6)1消耗大量ATP和还原力 2还原

27、力由NAD(P)H提供 3Mg2+激活活性中心 4 分子态的氮还原为氨 5关键是细胞中存在固氮酶 6固氮反映在严格的厌氧微环境中固氮酶是一种复合蛋白,由固二氮酶和固二氮还原酶 前者是活性中心 两者都含铁蛋白;氧气使固氮酶失活,NH+抑制其活性; 固氮酶有氢化酶活性 根瘤菌营养体细胞(不固氮)类菌体(不能繁殖、固氮)周膜的内外存在着豆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蛋白,与氧亲合力极强,根瘤菌内无氧,还原环境。好氧性固氮菌固氮酶的抗氧化机制次级代谢物 了解微生物细胞在一定生长期,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合成一些对微生物生命活动无明确功能的物质,该合成过程为次生代谢,合成产物为次生代谢物,如抗生素、激素、毒

28、素、维生素、色素等。次生代谢的特点:1、次生代谢以初级代谢产物为前体;2、次生代谢多为菌体终止生长后发生;3、某些催化次生代谢的酶专一性不高,次生代谢产物多组份;4、多种抗生素合成受质粒控制;5、次生代谢没明确的生理功能,次生代谢过程受阻不影响菌体生长。七 生长繁殖与控制及细胞分化生长是一个逐步发生的量变过程,繁殖是一个产生新的生命个体的质变过程。在高等生物里这两个过程可以明显分开,但在低等特别是在单细胞的生物里,由于细胞小,这两个过程是紧密联系又很难划分的过程。1个体生长与调控了解细菌生长周期(bacterial growth cycle)又称细菌的细胞循环,是指从一个新产生的子代细胞开始,

29、经生长和一次细胞分裂而形成新一代子细胞的连续过程。细菌细胞壁扩增生长的调节控制(一)自溶素酶活性调节 自溶素作用于肽聚糖链的溶菌酶、N-乙酰葡萄糖胺酶和N-乙酰胞壁酸酰胺酶,作用于短肽链交联的转肽酶、DD-羧肽酶等。(二)转肽酶与DD-羧肽酶的活性比较调节待生长的细胞内,转肽酶活性高于DD-羧肽酶;将分裂的细胞内,DD-羧肽酶活性高于转肽酶。所以当转肽酶活性高于DD-羧肽酶活性时,新合成的肽聚糖分子中五肽链的比率高于四肽链,有利于细胞壁扩增,导致细胞生长。细菌细胞分裂繁殖的调节控制以DNA复制终止和二倍长度细胞特定阈值为双重信号,启动染色体DNA准确分离。该过程需要调控蛋白与细胞分裂蛋白的参与

30、及相互作用,也需要多种“力的产生”机制(一)染色体DNA准确分离的调控机制(二)横隔壁形成的调控机制2细菌群体生长繁殖重点生长曲线 迟缓期(Lag phase)迟缓期的特点:分裂迟缓、代谢活跃迟缓期出现的原因:调整代谢在生产实践中缩短迟缓期的常用手段:(1)通过遗传学方法改变种的遗传特性使迟缓期缩短;(2)利用对数生长期的细胞作为种子;(3)尽量使接种前后所使用的培养基组成不要相差太大;(4)适当扩大接种量对数生长期(Log phase)或指数生长期(Exponential phase) 菌体细胞代谢旺盛,生长速度快,数量急剧增加,细菌内各成分按比例有规律地增加,表现为平衡生长。适宜作发酵菌种

31、或提取初级代谢产物。稳定期(Stationary phase)由于营养物质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和pH等环境变化,逐步不适宜于细菌生长,导致生长速度降低直至零(即细菌分裂增加的数量等于细菌死亡数)。细胞重要的分化调节阶段;储存糖原等细胞质内含物,芽孢杆菌在此阶段形成芽孢或建立自然感受态等。也是发酵过程积累代谢产物的重要阶段,某些放线菌抗生素的大量形成也在此时期。生产上常通过补充营养物质(补料)或取走代谢产物、调节pH、调节温度、对好氧菌增加通气、搅拌或振荡等措施延长稳定生长期,以获得更多的菌体物质或积累更多的代谢产物。衰亡期(Decline或Death phase)营养物质耗尽和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

32、积累,细菌死亡速率超过新生速率,整个群体呈现出负增长。该时期死亡的细菌以对数方式增加,但在衰亡期的后期,由于部分细菌产生抗性也会使细菌死亡的速率降低,仍有部分活菌存在。计算公式与主要参数比生长速率代时 影响微生物代时(增代时间)的因素:菌种;营养成分,在营养丰;营养物浓度;温度其它:迟缓时间T 迟缓生长量N 总生产量 产量常数K P174二次生长、同步培养和连续培养名解恒浊器连续培养恒化器连续培养3真菌的生长繁殖酵母菌 无性繁殖 芽殖 裂殖 无性孢子 有性繁殖酵母菌单倍体和双倍体细胞均可独立存在,有三种类型:1)营养体主要以单倍体形式存在(核配后立即进行减数分裂)2)营养体主要以双倍体形式存在

33、(核配后不立即进行减数分裂)3)营养体既可以单倍体也可以双倍体形式存在,都可进行出芽繁殖。丝状真菌的生长与繁殖丝状真菌的生长顶端生长无限生长、不断分支各部分都有潜在的生长能力无性孢子:厚垣孢子(毛霉)、节孢子(白地霉)、芽孢子(blastospore)、分生孢子(曲霉 青霉)、孢囊孢子(根霉 毛霉) 、游动孢子(壶菌)有性生殖三个过程a)质配:两个性细胞结合,细胞质融合,成为双核细胞,每个核均含单倍染色体(n+n)。b)核配:两个核融合,成为二倍体接合子核,此时核的染色体数是二倍(2n)。c)减数分裂:具有二倍体的细胞核经过减数分裂,核中的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单倍体。特点a)有性生殖不如无性繁殖那么经常与普遍,多发生在特定条件下,往往在自然条件下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