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_第1页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_第2页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_第3页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_第4页
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古诗词三首牧童舟过安仁清平乐村居导读:课文分析牧童中的“牧童”是放牛放羊的孩子,诗题简洁明了,直接 点明诗歌描写的对象和内容。“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给读者视觉和听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碧草如茵,静心倾听, 晚风中牧童的笛声悠扬。一个“铺”字,既描绘出草的葱茏,又展现 出原野平缓开阔,意境悠远;一个“弄”字,显示出一种特别的情趣, 仿佛笛声是为晚风而来,又仿佛笛声是牧童顽皮灵性的自然流露。 在 碧绿的原野上,未见牧童,却闻牧童的笛声,引发无限美好的想象空 间。“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诗人笔锋一转,由晚归 情景跳跃到吃饱饭的牧童休息的情景。牧童以大地为床,以月光为

2、帐, 饥来即食,困来即睡,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的形象跃然纸上。草场、 笛声、月夜、牧童,构成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我们的心灵感到宁静。牧童一诗,不仅让我们感到了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 安然与恬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白 天有牛和牧笛为友,晚上有清风明月相伴,真如世外桃源的生活。当 然,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作者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 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朗读时,尽量把感受到的清新的乡土 气息浓郁的生活情趣表达出来,语气语调鲜活生动亲切自然。舟过安仁写诗人乘船路过任安时所见到的情景。“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一句写作者所见:一叶小舟,两

3、个小孩 坐在船上,他们收起了竹篙,停下了滑动的船桨,任船滑行,自在悠闲。作者感觉奇怪,咋不划船呢?孩子天真无稽,顽皮可爱的形象跃 然纸上。注意到这样生动有趣的画面,同时表现出作者闲适而又愉快 的心情。“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一句直接回答前面 的疑问:为啥收篙停棹?诗人看到孩子的异常行为认真观察,认真思考,恍然大悟:虽然天没有下雨,孩童却收篙停棹撑开雨伞,不是为 了挡雨,而是想利用风吹伞的力量让船前行。想到这些,为两个孩童 的聪明,为他们的童真和稚气所感染,定会会心一笑,小孩子的可爱, 笑自己的感动于孩童的天真。全诗语言直白,浅显易懂,表达了作者 对儿童溢于言表的喜爱之情和对他们在

4、嬉闹中表现出的聪明伶俐由 衷地赞赏。朗读诗歌的语气有童真和童趣,有疑问,有恍然大悟,语 调应舒缓张扬。清平乐村居是宋代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辛弃疾的词作 大都慷慨激昂,而这一首词却风格独特,呈现出少有的清新自然的风 格和浓郁的乡土气息。诗人以简练的笔触勾画出一副优美的田园景物, 描绘出一家五口各具情态的形象,表现了乡村生活淳朴的民风和和谐 的生活趣味。“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只两行词句,便形象地描 绘出江南的潺潺小溪、翠绿的小草和低矮的农家茅屋,人物活动的场 景生活气息浓郁。“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软侬温婉的 吴语悠悠传来,老公公和老婆婆讲话的声音带着醉意,显得温柔有趣, 而且话语

5、中互相取笑,开着老夫妻之间的玩笑。老夫妻精神愉快,生 活安详,读来让人觉得温情无限。“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这两句逐一描绘家里三个孩子不同 的表现:大儿子家里的主要劳动力,在小溪东边的豆子地里锄草, 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最小的儿子在小溪边趴着剥莲蓬玩。 诗人把重 心放在卧剥莲蓬的小儿子身上,刻画了他憨态可掬、顽皮可爱的形象, 表现了他无忧无虑、天真可爱的神情。这个普通的农村家庭,也许生 活并不富裕,却是多么幸福多么快乐呀!老夫妻和和气气,孩子们各 得其所,心态平和,最小的孩子悠闲自在,恣意享受美好的童年时光, 这一切,既让人羡慕,又让人心生感慨,感慨生活原

6、来可以这样惬意 这样美好! “卧”字使用最妙,它把小儿躺在溪边剥莲蓬吃的天真、 活泼、顽皮的劲儿,和盘托出,跃然纸上,从而使人物形象鲜明,意 境耐人寻味。在艺术构思上,全词紧紧围绕小溪布置画面,依次描写 人物活动。从词意看,小溪是纲,其余场景是目。茅檐靠近小溪,另 外,“溪上青青草” “大儿锄豆溪东” “溪头卧剥莲蓬”三句连用“溪” 字,使得画面布局紧凑。景物描述中的“溪”字,在全词的结构上起 着统领的关键作用,使全词意境浑然天成,天衣无缝。朗读时语气得 清新亲切,宁静温馨,语调轻快活泼。资料链接吕岩在民间,吕洞宾是一位与观音菩萨、关公一样妇孺皆知、香火占 尽的人物,他们合称“三大神明”。唐宋

7、以来,他与铁拐李、汉钟离、 蓝采和、张果老、何仙姑、韩湘子、曹国舅并称为“八洞神仙”。在 山西民间信仰中,他是八仙中最著名、民间传说最多的一位。谈到八 仙传说,人们不禁会问:吕洞宾究竟是仙,还是人?他的故乡在何处?吕洞宾,原名吕岩,故乡在河中府永乐镇(今山西永济县)。他 出生于世代官宦之家,祖辈都做过隋唐官吏,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 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 825年)中了进土,当过地方官吏。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 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 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 居住的山洞;“宾”,

8、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他的道号为 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 姓办了许多好事。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 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 报酬。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死后,家 乡百姓为他修建了 “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 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 “观”。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 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 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 了 “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 11

9、0年,几 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 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 物。民间流传的吕洞宾传说有三个显著特点。一是儒、道、佛三教交 融。吕洞宾修习方术,得道成仙,这是道教出世思想。他成仙之后则 要“度尽天下众生”,这又体现了儒家“兼济天下”的入世思想。而 那长生于人世、乐于施舍的所作所为,又是佛教思想的反映。从吕洞 宾传说中可看到山西民间信仰中三教文化融合的印迹。 二是不断增加 世俗化内容,如吕洞宾时常出现于酒楼、茶馆、饭铺等吃吃喝喝,走 后留下仙迹。他放荡形骸,不拘小节,好酒能诗爱女色,所谓“酒色 财气吕洞宾”,

10、所谓“吕洞宾戏牡丹”(白牡丹为当时名妓),都为 人们所熟知,这些世俗生活内容,使吕洞宾这位仙人更富有人情味, 赢得了百姓喜爱。三是与文人传说相结合。吕洞宾修行出走之前的儒 者经历,以及他饮酒、赋诗,追求山林的情趣,更适应了中下层文人 口味。在故事流传过程中,附合了许多文人传说因素,使他同时成为 失意知识分子的形象的神仙代表。吕洞宾传说的这些特点是在长期流 传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多种文化现象的积淀,使得这类传说的研 究意义更为深远。杨万里杨万里( 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 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一生力主抗金,与尤袤、 范成大、陆游合称南宋“中兴四大

11、诗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今存诗作4200余首,不少抒发爱国情思之作。其初入淮河四 绝句、舟过扬子桥远望、过扬子江、雨作抵暮复晴等 诗,抚今追昔,即景抒怀,思想性和艺术性都相当高。也写过一些反 映劳动人民生活的诗,如竹枝歌七首写纤夫雨夜行船,土于丁词十解写筑堤土于丁,以及插秧歌、悯农、悯旱、农家 叹、秋雨叹等都从不同角度表现出对农民艰难生活的同情。杨万里初学江西诗派,重在字句韵律上着意,50岁以后诗风转变,由师法前人到师法自然,形成独具特色的诚斋体。诚斋体讲究所谓“活 法”,即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情趣,用幽默诙谐、平易浅近的语言表 达出来。如檄风伯:“风伯劝尔一杯酒,何须恶剧惊诗叟!”就 充分

12、体现了诚斋体的特色。所著诚斋诗话不专论诗,也有一些文 论。所作赋,以涪溪赋、海赋为有名。所作词今存仅15首, 风格清新,富于情趣,颇类其诗。又精于易学,有诚斋易传, 以史证易,为经学家非议。所著诚斋集 133卷(包括10种 诗集及各体文章),有四部丛刊本;杨文节公诗集42卷,有乾隆间刻本;诚斋易传20卷,有曝书亭影宋本;诚斋诗话 1卷,有历代诗话续编本。杨万里一生力主抗战,反对屈膝投降,他在给皇帝的许多“书”、 “策”、“札子”中都一再痛陈国家利病,力诋投降之误,爱国之情, 溢于言表。他为官清正廉洁,尽力不扰百姓,当时的诗人徐矶称赞他 “清得门如水,贫惟带有金”(投杨诚斋)。江东转运副使任满

13、之后,应有余钱万缗,但他均弃于官库,一钱不取而归。他立朝刚正, 遇事敢言,指摘时弊,无所顾忌,因此始终不得大用。实际上他为官 也不斤斤营求升迁,在作京官时就随时准备丢官罢职,因此预先准备 好了由杭州回家的路费,锁置箱中,藏于卧室,又戒家人不许买一物, 怕去职回乡时行李累赘。后来赋闲家居的十五年中,还是韩倨胄柄政 之时,韩新建南园,请他作一篇“记”,许以高官相酬,万里坚辞不 作,表示“官可弃,”己,不可作。”以止数事,可以想见其为人。诗人葛天民夸他“脊梁如铁心如石”(见南宋群贤小集.葛无怀小 集),并非谥美之辞。杨万里一生热爱农村,体恤农民,也写了不少反映农民生活的诗 篇。如悯农、农家叹、秋雨叹

14、、悯旱、过白沙竹 技歌等写出农民生活的艰难和疾苦,歌四时词、播秧歌等 写出农民艰辛和欢乐,望雨、至后人城道中杂兴等写出对风 调雨顺,安居乐业的喜悦和盼望,都具有比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清平乐村居和辛弃疾清平乐村居这首小词近年来各种选本多已入选,有的选本 还有简单说明。如胡云翼先生宋词选云:这首词环境和人物的搭 配是一幅极匀称自然的画图。老和小写得最生动。“卧剥莲蓬”正是“无赖”的形象化。中华书局1979年出版的辛弃疾词选云:这 首词可以说是一幅农村素描。它写得清新活泼,寥寥几笔,就勾画出 清溪茅舍一家老小的生动情景,使人仿佛身临其境。俞平伯先生唐 宋词选释云:本篇客观地写农村景象,老人们有点醉

15、了,大的小孩 在工作,小的小孩在玩耍,笔意清新,似不费力。上引诸家之说有一 共同特点,即认为这首词对农村景象是在进行客观描述。我却以为词 中也反映出作者的主观感情,并非只在纯客观地作素描。基于这个出 发点,对词的文句就产生了不同的理解。比如上片第三、四两句,我 就认为“醉里”是作者自己带有醉意而不是指农村中的“翁媪”。现 将拙作读词散札第十二则转引如下:辛弃疾清平乐村居上 片云:胡选及俞平伯师唐宋词选释本皆以“醉”属诸翁 媪,疑非是。此“醉里”乃作者自醉,犹之“醉里挑灯看剑”之“醉 里”,皆作者自醉也。若谓翁媪俱醉,作者何由知之?且醉而作吴音, 使不醉,即不作吴音乎? “相媚好”者,谓吴音使作

16、者生媚好之感觉, 非翁媪自相媚好也。盖作者醉中闻吴语而悦之,然后细视谛听,始知 为农家翁媪对话也。此惟夏承泰先生唐宋词选初版本注文得其解。(学林漫录初集,页一八七。)我以为,从含醉意的作者眼中来 看农村的一个生活侧面,比清醒的旁观者在听醉人说吴语要更富有诗 意。退一步说,即使读者不同意夏先生和我的关于“醉里”的讲法, 则此词下片“最喜”二字的主语也该指作者,总不会是指白发翁媪。 可见这首词中作者的心情是开朗喜悦的。辛弃疾( 1140. 5. 18-1207. 10. 3),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 夫,改字幼安,中年名所居日稼轩,因此自号“稼轩居士”。汉族, 历城(今山东省济南市历城区遥墙镇四风闸

17、村)人。辛弃疾存词600多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本思想内容。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豪放派词人、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 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 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 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 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 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 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 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 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

18、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 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 回肠荡气,用笔极为 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 又是那样朴素清丽、 生机盎然。如鹅鸽天的下阕:“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 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芹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 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鞋鞫,小声铿金匍,横绝六合,扫空万古, 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稹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 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由于辛弃疾始终坚持爱国抗金的政治主张, 南归以后,他一直遭

19、 受当权投降派的排斥和打击。从四十三岁起,他长期未得任用,以致 在江西信州(今江西上饶市)闲居达二十年之久。作者长期居住农村, 对农村生活有了更多的了解,对农民也有较多的接触。所以在稼轩 词中有一部分作品是反映农村生活的。其中,有风景画,也有农村 的风俗画。这首清平乐村居,就是一幅着色的农村风俗画。教学设计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认识的字。理解“弄”、“怪 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词。默写牧童, 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3 .想象诗词描写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感情,感受童年生活的情 趣,并在说的

20、基础上改写成短文。教学重点:理解诗词意思,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用词的生动传神,感悟诗词中童年生活的快 乐、田园生活的温馨,受到美的熏陶。课时安排:3课时课前准备:1 . 了解诗人的生平。2 .收集有关宋词的资料。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牧童一、介绍诗人,激发兴趣。有人说,童年是一支支动听的歌,是一幅幅美丽的画,而我要说 童年是一首首美妙的诗,只要用心去读,就能读出歌,读出画,读出 许多美好的事。今天,咱就一起来试试。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1 .自由读古诗,读通顺,读流利。2 .小组齐读古诗、互评、互相正音。(注意强调“蓑”字的读音和写法)3 .再自由读诗,把不理解的词

21、语勾画出来。4 .学生反馈并质疑。蓑衣:棕或草编织的外衣,用来遮风避雨。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5 .指名诵读,读出诗歌的节奏。全诗节奏可以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 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三、再读古诗,理解诗意。1 .再读古诗,利用工具书和学习资料读古诗,理解诗意,体会 情感。2 .交流读懂了什么?3 .根据学生回答,教师适时小结出各诗句的意思:青草像被谁铺开在地上一样,方圆六七里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 传来三四牧童声悠扬的笛声。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黄昏时

22、 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的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4 .全班齐读全诗。四、三读古诗,想象画面,体会情感。1 .教师配乐朗读,学生闭目想象。2 .学生把所想象到的画面说给大家听。3 .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把体会到的情 感,记录下来,与小组同学交流。4 .全班交流所体会到的思想感情,教师加以引导:(诗人向往 宁静淡泊,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生活。)五、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 .自由读诗,注意读出诗歌表现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的思想 感情。2 .比赛读诗,单个比,小组比,男女生比。3 .伴乐,全班一起诵读全诗。4 .练习背诵全诗。第二课时教学舟过安仁一、激趣

23、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 一首写儿童的诗,这节课我们学习另外一首写 儿童生活的诗。和前一首诗有所不同的是,前一首牧童只写了一 个小孩子,而这首诗中写了两个顽皮的孩子。 我们一起来学习这首杨 万里写的舟过安仁,感受不一样的童年生活!二、初读感知,理解大意。1 .自由朗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注 意读准字音:篙、棹、遮)2 .同桌互读,看谁把这首诗读得最准,最流利。3 .全班指名朗读全诗,正音,注意停顿。4 .自读理解,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词语和诗句的意思, 划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5 .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诗句、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 师巡回指导)篙:撑船用的竹竿或

24、者木杆。棹:船桨。怪生:怪不得。 遮头:为头部遮挡住风雨。使风:借助风的力量。6 .全班交流,疏通整首诗的意思:一只小渔船里坐着两个小孩 子,他们收起了划船用的篙和桨,而撑开了一把伞。难怪他们会在没 有下雨的时候打伞,原来是想借助风的力量来驶船。三、入情入境品读诗句。1 . “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读了这两句,你好 象看到了什么?2 .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理解诗句意思,从 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两个孩子淘气可爱、天真顽皮。(从“张”、“使风”等动作中看出)3 .诗人喜欢孩子吗?你喜欢他们吗?为什么?学生放飞想象,仿佛和诗中的两个小童一起收篙停棹、张伞使风, 听到了

25、水声、风声、欢笑声,想到了自己曾做过的调皮事,怎能不喜 欢呢?而诗人又何尝不是这样的呢?4 .带着自己的体验,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读出孩子的调皮,感 受那悠闲的画面。请学生用彩色笔把想象的画面画出来, 再把想对两 个顽皮的孩子说的话写在下面。(诗中两个孩子的顽皮举动,肯定会 让学生有话想说,把这些话写下来,老师加以点拨就是思想感情)5 .汇报展示:用投影仪展示部分学生的画,并让学生加以解说。(以伞借风力让船行驶,肯定是行不通的,但这种举动却反映了 两个孩子的聪明和顽皮,同时诗人对两个顽皮孩子的喜爱和赞赏。)四、感情朗读,背诵古诗。1 .感情朗读,带着顽皮、喜爱的情感自由朗读古诗。2 .通过赛读、

26、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好这首诗。3 .诵读古诗。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1 .有感情地背诵古诗牧童舟过安仁。2 .默写牧童。3 .选择其中一首古诗,根据诗意画一幅图画,或者改编成一篇 小短文。第三课时教学清平乐村居一、导入,解题。1 .板书课题,读题。2 .解题。“清平乐”是词牌名,并不是题目,“乐”读作“ yue”。词是 诗歌的一个种类,因为句子长短不一,所以也称“长短句”。古代的 词,都可以伴乐歌唱,词的曲调名称叫词牌。清平乐本来是一种音乐 歌曲,后来才用来当做词牌。“村居”才是这首词的题目,意思是“农 村闲居的人家”。清平乐?村居这首词是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描 写农村生活的著名作品。二、自

27、读全词,正音。1 .自由读词,注意读准字音。2 .难读字正音,引导学生读准:檐、媚、翁、媪、亡赖、剥3 .指名读,全班齐读。读出韵律节奏。三、再读全词,理解词意。1 .自由读文,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词语意思。2 .交流自己读课文的收获,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茅檐:茅 草盖的屋子。醉里:喝了酒后,微微有点醉意。吴音:吴地的方言。 这里泛指南方方言。相媚好:彼此之间很亲密和睦的样子。翁媪:老 翁、老妇人。锄豆:在豆田里锄草。无赖:音同“无赖”,这里指顽 皮、可爱。3 .同桌结合插图和注释,讨论理解句子意思,全班交流:房子是用茅草盖的,屋矮檐低;门前有一道溪流,岸边长满青草, 绿水青草相映,更显得

28、碧清可爱。不知是谁家的两位斑斑白发的老夫 妻喝过几杯酒后,醉醺醺地用地道的土语对话,互相取悦,语调柔媚 亲昵。大儿子在河东的豆田里锄草,二儿子正在编织鸡笼子,只有我最 喜欢的顽皮的小儿子在河边爬着卧着剥莲蓬玩。四、品读全词,体悟感情。1 .教师配乐范读,学生闭目想象画面。2 .请学生自由谈所“看到”的画面。3 .再读全词,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乡村条件简朴,但环境优 美,夫妇恩爱,孩子勤劳,生活温馨,难怪令人陶醉。4 .学生配乐朗读,边读边悟。5 .全班朗读,注意表达思想感情。6 .熟读成诵。五.课外拓展,激发兴趣1 .把这首词改编成一篇优美的短文。2 .改编歌曲,用自己喜欢的曲调唱清平乐村居。

29、3.收集、背诵其他描写童年趣事的古诗词。练习设计一、拼一拼,写一写。zu 1 mu tong i l o n chu d n ch u n沉()()()()me ili a npen y c chu a nw6 d a o明()()()()二、给下列加点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用表示。1 .草铺(pupu)横野六七里。2 .收篙停棹(di aozhao)坐船中。3 .清平乐(yu3 l e )4 .最喜小儿亡(w& n邯m)赖。5 .溪头卧剥(baobo)莲蓬。三、火眼金睛(比一比,再组词)。蓑()醉()媚()脱()蓬()茅()衰()碎()眉()锐()篷()矛()四、根据提示填出诗句。1 .牧童中的“ , :两句诗,写出了 原野上草色葱茏,晚风中笛声悠扬;而“, 两句诗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牧童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形象。2 .舟过安仁中的“ ,出了两个孩子巧用计策,借风行船的奇思妙想。3 .清平乐村居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