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学年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备课教案_第1页
二学年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备课教案_第2页
二学年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备课教案_第3页
二学年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备课教案_第4页
二学年下中国古典诗词欣赏备课教案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4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古典诗词欣赏教案第一课鹿鸣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朗读鹿鸣。2 .知道此诗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诗经中除了 “风”这种体例的诗歌,还有“雅”和“颂”,下面 我们就来学习一篇选自诗经“小雅”中的作品鹿鸣。有一个成语叫作“知书达礼”,意为熟悉诗书,懂得礼仪。这个成语 对于中国人的意义非同一般,它成为衡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之一,自出现 之日便沿用至今。那么,这里这个“礼”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借助书本与 网络,回到古代,回到最讲究礼乐文明的时期 -周代去看一看吧。 二、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礼乐文化的资料。中国古代文人士大夫的人生设计:“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中,

2、“修身”最重要的一项就是习“礼”。周公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主 张“明德慎罚”,标志着中国进入了以礼乐文明为标志的理性文明社会。 先秦的政治、军事、社会生活、外交政策等都受到这个大文化背景影响。 通过对礼乐文化的感性认识,使先秦文学的学习形成浓厚的文化和历史氛 围。三、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1 .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了鹿鸣这首诗,从中我们懂得了古时人们 宴饮的礼仪场景。第二课沧浪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3、1 .识记沧浪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 .了解渔夫劝屈原的故事。3 .激发学生爱国热情。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教师有感情、有节奏、有韵味地范读。要求:1、学生看教材认真倾听,标记出生字、新词、难点。2、结合注释初步感知诵读内容。3、体会教师诵读的节奏和韵律。三、诗歌赏析1、结合注释帮助学生理解句子的意思。2、学生练读(1)学生自读,教师巡视指导,帮助朗读有困难的学生。(2)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3)同桌合作读,一人一句。3、指名读,师生针对诵读时是否正确、流利、有感情进行评价。四、师

4、生共同放声赏读。五、了解故事屈原与渔夫的故事。第三课河伯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河伯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 .了解屈原的故事。3 .理解屈原那种心胸开阔、意气昂扬的心境。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词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导入向学生介绍屈原的生平以及端午节的由来,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1 .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今天,我们跟着屈原登上了昆仑山,

5、极目远眺,壮丽河山尽收眼底, 深深感受到了屈原对自己故乡的赤子情怀。第四课短歌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短歌行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 .了解此诗大意。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向学生介绍曹操的生平,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二、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1 .师生读,分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此诗通过宴会的歌唱,以沉稳顿挫的笔调抒写了曹操求贤若渴

6、的思想 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第四课龟虽寿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认识龟虽寿的句子中生僻的字。2 .了解此诗大意。教学重点:以诵读为主,通过自读、合作、听讲,逐步疏通文意。教学难点:解读各诗句意思,理解每句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二、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四、解诗歌大意1 .师生读,分组读,抓住重点字词谈诗意。2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五、小结这是一首富于哲理的诗,是曹操晚年的作品,深刻地表现了曹操老当 益壮、锐意进取的精神面貌。第五课饮酒(其五)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

7、有感情地诵读诗歌,能够熟读背诵。2 .品读诗句,体会作者闲适恬淡的感情。3 .感悟诗中营造的“物我合一”的意境。教学重点:1 .有感情地诵读诗歌,直至背诵。2 .品读诗句,体会作者传达的悠然恬淡的感情。教学难点:感悟诗中要表达的“物我合一”的真意。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五柳先生传相关文字导入。二、解题、回顾作者回顾陶渊明相关资料。并结合五柳先生传和桃花源记,概括他的性格、爱好、理想追求等。饮酒为一组五言古诗,共二十首。为作者辞官归隐后所作。三、自读诗歌1 .读准语音语调。(齐读)2 .读准节奏重音。(个读)3 .听示范朗读、跟读。(齐读)四、感悟诗歌(1) 小组合作,理解诗歌大意(2) 问题引领,

8、品味诗歌语言1 .诗人对自己住处环境介绍看似前后矛盾,是作者酒后胡说吗?明确:看似矛盾,实则不然。作者虽然身居闹市,但因为他心志高远、淡泊名利,并没有被那些奔走仕途的喧闹困扰,仿佛是生活在幽静的田园中 一样。2 .诗中营造了一个怎样的田园环境?这样的环境描写看到了人的活动吗? 明确:篱笆、菊花、南山、夕阳、飞鸟、人。一一优美、宁静、惬意。这 是一幅恬淡悠闲的田园生活图,使人心生向往。看似没有人的参与,却处 处有人,人与自然和谐的相处,达到了 “物我合一”的境界。3 .名句欣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 ?4 .最后两句诗想要传达作者怎样的感受?明确:面对美好景物神

9、往而又迷惘的情形。再精妙的语言也不足传达人们 复杂的感受。得意忘言就是这样了。(3) 再读诗歌,读出意味。(配乐,师先示范,学生齐读)(四)当堂背诵。五、布置作业背诵这首诗歌。第六课于易水送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在古诗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识 2个生字“易、宾、冠、昔”。2 .以读为主,在读中理解诗意。3 .学习品味诗歌的语言和意境,。在诵读与想象中,感悟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教学重点和难点:初步感受借景抒情的表达方式,体会作者抑郁、激愤的心情。教学过程:一、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1、师:让我们先听一个故事,好吗?(讲述荆轲刺秦王的故事)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这首诗就是和这个故事有关。一起来读一读题目(

10、出示题目:于易水送人学习生字:易、宾2、你们知道骆宾王吗?谁会背他的诗?(学生背咏鹅)骆宾王是初唐时期的诗人,与王勃、杨炯、卢照邻合称为初唐四杰。二、整体感知: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他的这一首送别诗,再一起来读 “一读诗的题目。(易水:河流的名字,位于河北省易县,是荆轲与燕太子丹告别去刺杀秦王的地方。)师:人间最难舍的是“别情”,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这首诗,自己读 诗,你读懂些什么? 燕单:燕国太子,名单。为了报仇,请勇士荆轲刺秦 王,可惜没有成功。没:死去冠Y帽子2、解释诗意:在易水河边,荆轲向送行的太子告别。他知道此去刺杀秦王,凶多吉少, 完全可能死在秦国,于是就大声地唱起歌来:“猛烈的风啊

11、刮起来,易水 冰冷;勇士离开了这里,也决不再回来。”荆轲唱着,慷慨激昂的连头发 也一根根竖起,好像把帽子都要顶起来。现在,虽然古代的勇士早已死去, 但易河水呀,却还是和当年一样寒冷。3、指导朗读,提示:这是一首送别诗,但它写得与众不同,借用激昂壮别 的历史故事,冲淡了眼前与朋友分别的悲伤心情。师:骆宾王自己也像荆轲那样,有着一身的报复,但是生不逢时,但是到 最后却什么都没有实现,心中充满了孤愤不平之气,谁能把这首诗读好。 4、熟记成诵。第八课早寒有怀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诵读诗歌早寒有怀,理解大意。2、熟读诗歌,学习诗词技巧,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韵律美。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感受传统文化的

12、魅力。教学重难点1、指引学生理解诗歌大意,了解蕴含的典故。2、理解诗人运用寓情于景和直抒胸臆的手法所抒写的思归哀情。教学过程:一、导入回忆已学过的孟浩然的诗歌,点名背诵。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一首思乡怀人的古诗,诗人借助孤灯、一雁、 落叶这些意象抒写了旅途漂泊的孤寂和因此而产生的思乡愁情。这节课, 让我们再来鉴赏一首古诗一一孟浩然的早寒有怀。(板书课题)注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 作品。二、诵读、理清生僻字词1、学生自由读,根据拼音读准字音。2、学生有感情的诵读诗两遍(教师作诵读指导)提问:这首诗抒写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情感?最能从哪句中可以看出其情感?明确:抒写

13、思乡之情。从“乡泪客中尽”这一句可以看出。三、理解诗句内容1、师讲解诗歌大意:树叶飘落,一行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辽阔的江面上分外寒冷。我的家乡在那曲曲弯弯的襄水边上,如今被隔开,在 那遥远的楚天云端。思乡的眼泪已在漫漫的旅途中流尽,家中的亲人啊, 也一定在遥望那一叶远天的归帆!此时,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远望, 江水滔滔,与海相平,黄昏中更觉漫漫无边。2、“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 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 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 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这里指导学生通过

14、欧阳修诗句“一夜 西窗雨不闻”中用典的意思来理解)四、小结:这首诗,诗人借助落木、鸿雁、北风以及归帆这些意象来抒写思乡念 亲之情,运用了触景生情、直抒胸臆、想象、典故等表现手法。第九课从军行七首(其四)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边塞诗歌的特点;了解古代信息传递的方式。2 .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 诗。3 .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结合相关资料及书下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教学难点:品读古诗,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知诗人解题意王昌龄 (698757 ),字少伯。与李白、高适、王维、王之涣、岑 参等人交往深厚。其诗以七绝见长,尤以登第

15、之前赴西北边塞所作边塞诗 最著,有“诗家夫子王江宁”之誉,又被后人誉为“七绝圣手”。从军行组诗就是王昌龄采用乐府旧题写的边塞诗, 共有七首。我们, 今天来学习其四。二、学习古诗:1、学习要求自由朗读古诗,要求读正确、读通顺。读后借助课文注释,试着说说诗歌的大概意思。2、小组交流,师正音3、师概括大意三、小结此诗境界阔大,感情悲壮,给人的感受是雄壮有力。全诗表现了将士 们驻守边关、保家卫国的雄心壮志。第十课池上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朗读池上,认识“撑” “艇” “萍”生字。2 .知道此诗大概意思。教学重难点了解大意教学过程一、导入1,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首儿童古诗一一池上。(板书课题)

16、齐读诗题2、题目的意思你读懂了吗?(生答:池塘上、荷塘之上)3、夏日池塘之上发生了一件怎样的趣事呢?让我们跟随唐代诗人白居易一起去看看吧!二、初读古诗,敲响韵律。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顺诗句。谁愿意读给大家听听?交流朗读,指名读,齐读。(师评1 :你读得不仅字字正确,而且声音洪亮/你的朗读自信而有情感。)2、学习生字“撑” “艇” “萍”3、读出节奏。(过渡:同学们,古人读诗讲究抑扬顿挫,音律和谐。)(1)谁能来试着诵一诵?三、理解诗意结合课文后的注释理解诗句大意。四、小结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池上这首诗,感受到了小娃的天真可爱。第十一课问刘十九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

17、确流利朗读问刘十九。2 .知道此诗大概意思。3 .解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1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池上,我们一起来背一背好吗?齐背 这首诗。刚才同学们背的很好,今天我们一起再来学习一首唐诗问刘十 九。2 .读读课题一一问刘十九,解释题目。(刘十九:指刘轲,作者 朋友,时隐居庐山。刘十九是作者在江州时的朋友,作者另有刘十九同 宿诗,说他是嵩阳处士。) 二、知诗人白居易( 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他是继 李白、杜甫之后唐代又一位大诗人,世称李、杜、白为唐代三大诗人。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他的诗在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

18、有广泛影响。 白居易的诗大部分是揭发时政弊端和社会矛盾、反映民生困苦的作品,语 言也通俗易懂。据说他每写完一首诗都要读给老太太听,如果老太太能听 明白,才肯罢休。二、品诗意1 .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 .解决生僻字词4 .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5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四、小结本诗是白居易晚年在洛阳隐居时所作,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只用朴实 无华的语言描述挽留友人喝酒的情形。第十二课终南别业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正确流利朗读终南别业。2 .知道此诗大概意思。3 .解唐朝诗人王维的相关知识。教学重难点理解诗歌大意教学过程:一、

19、认识作者,诵读古诗,塑造情境:1 .唐代有许多著名的诗人,诗仙李白最耳熟能详的作品莫过于 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生读背,发现绝句有五言与七言)。诗圣杜甫的春夜 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也让人难以忘怀。(生读背,认识律诗,了 解五言和七言。)2 .看看这两首诗,最大的不同是什么?(引导发现句数的不同)像这样四句为一首的称之为“绝句”,八句为 一首的称之为“律诗”。而且律诗每两句就有自己的名称,“首联、颔联、 颈联、尾联”。(结合诗句说一说)3 .每一位诗人都有自己的风格,今天我们要读的是王维的一首诗,了解 他吗?(出示资料,学生阅读,识记关键词。)4 .今天我们要读是这首诗叫作终南别业。(板书课题,出示

20、诗歌。)5 .这也是一首律诗。诗题中有没有你不明白的内容?(“别业”的含义?看图了解,即为另一处住所。)二、检查预习情况。1、自读古诗,要做到正确、流利。2、指名朗读,指导提升,读出节奏。3、了解诗意,体会意境:(1)对照着注释读一读,了解一下这首诗描述的情境。(2)对照译文再看看,把自己刚才不懂的地方再读读。(3)同学交流:说说这首诗描述的大概情境。(4)指名描述,注意关键词的理解。(5)拓展想象,体会情感:特别注意第二联(颔联)“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里面“每”字表 明“兴来独往”的频繁,“独”和“空”写出了诗人陶醉在山林间的几丝 无奈与落寞,兴致来了等不及邀人同往,表明了作者作为一个洒

21、脱的隐者的孤独。第三联(颈联)“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法上有什么妙处?(对偶工整,流畅自然,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写出了诗人的心境闲适,随意而行,自由自在,“诗中有画”。)四、小结这首诗意在写诗人隐居终南山时悠然自得、随遇而安的闲适恬淡之情。第十三课送友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学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这首古诗,并能背诵。学生能理解诗中一些关键字的意思,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人与友人之 间的深厚情谊。品味诗的美好意境,体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懂得珍惜人与人 之间的情谊。教学重点:理解诗的大意,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间的高尚情感。教学难点: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品味诗人与友人之

22、间的高尚情感。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教师:我国唐代,是诗歌繁盛的时代,涌现了许多杰出的诗人, 如诗仙一一(让学生说出),诗圣一一(让学生说出)等,他们的诗 作千古流传,经久不衰。这些诗人也常常以诗会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他们相见时饮酒作诗,分别是依依不舍,留下了许多灿烂的诗篇。2 .师:李白就是一位重情重义的大诗人,孟浩然要去扬州了,他 们在黄鹤楼上饯别,留下了一一学生背诵出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3 .师:他,大诗仙李白,应汪伦之邀,前往桃花潭,临别之际,汪伦踏歌送行,李白激动不已,留下了一一学生背诵出赠汪伦。4 .其实,李白还有一首很著名的送别诗,大家想知道吗?本节课我们就

23、一起来学习李白的这首流传千古的名篇一一板书: 送友人李白二、走进李白的送友人。(一)朗读送友人。1 .多媒体显示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学 生自由朗读。2 .学生提出在朗读中遇到的困难。3 .学生自荐朗读送友人,师生评价。4 .指名让学生朗读送友人,充分肯定学生的长处,帮助学生 完善不足之处。5 .学生分小组比赛朗读,比一比,看哪一组读得好。(二)理解送友人。1 .学生默读该诗,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提出来,大家共同解 决。预设:郭:古代在城外修筑的一种外墙。白水:明净的水,护城河 。一:助词,加强语气。为别

24、:分别。蓬:古书上说的一种植物,蓬草枯后根断,又名“飞蓬”,常随风飞旋,诗人用“孤蓬”喻指i远行的朋友。征:远征,远行。浮云:飘动的云,这里就像友人的行踪,从此山南水北,任意东西。(把落日比作自己,抒发作者对友人的难舍难分)游子:离家远游的人。兹:现在萧萧:马的嘶叫声。班马:离群的马。这里指载人远离的马。2 .依据关键字词的意思,学生依次说出每句诗的大意。学生先说,交流 后,整理记录下每句诗的大意。3 .两两配合,一人说诗句,一人说出诗句大意,然后交换进行。(三)欣赏送友人。1 .师: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名诗,在送别诗中堪称独树一帜。那 么,后人为何如此推崇李白的鹅送友人呢?请同学们先静静思考,

25、写 一写,再交流。2 .学生交流,教师适时引导,引导学生从如下几个方面去赏析 送友人,诗中有声有色。声一一萧萧班马鸣。色一一青山、白水、浮云、落日诗中有静有动。静一一青山横北郭,动一一白水绕东城。诗中有景有情。景一一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浮云、落日。情一一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诗中对仗工整。“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3 .学生齐读送友人,在朗诵过程中进一步感受诗的美好意境。(四)背诵送友人。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背诵该诗,看谁最先背诵出来。三、巩固练习。1 .学生在硬笔书法纸上书写送友人。2 .展示学生的硬笔书法作品,师生欣赏、评价。作业布置:课外搜集有关

26、送别的古诗句五句。第十四课送灵澈上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情读;悟诗情。3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十八世纪法国狄德罗评画时说过:“凡是富于表情的作品可以同时富于景色,只要它具有尽可能具有的表情,它也就会有足够的景色。”(绘画论)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如画的诗歌送灵澈上人。二、作者与背景刘长卿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天宝进士,曾任转运 使判官等。因刚而犯上,两度迁谪,终随州刺史。刘长

27、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769 770 )。刘长卿自从上元二年(761 )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 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 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 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三、朗读诗歌,整体感知1、听老师范读,学生自由读。2、注释:(1)灵澈:中唐时著名诗僧。本姓汤,字澄源,会稽(今浙江绍兴县)人。 他自幼出家为僧,后从严维学诗,与僧皎然游,为时人所重。元和十一年(861 )卒。全唐诗录存其诗一卷。上人

28、,对僧人的尊称。(2)苍苍:深青色。这里指葱笼的树色。竹林寺:一称“鹤林寺”在今江 苏省镇江市南黄鹤山上,是灵澈此次游方歇宿的寺院。(3)杳杳:深远的样子,这里指天边的暮色。(4)荷笠:背着斗笠。带斜阳:映照在夕阳中。(5)青山独归:即独归青山。3、诗歌大意苍翠山林中的竹林寺,远远传来晚钟的声音。背着斗笠,披着夕阳的余 辉,独自向青山归去,渐行渐远。四、赏析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 精致,语言精炼,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真挚情谊和送别友人时的惆怅心情。第十五课八阵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2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感

29、情读;悟诗情。教学重点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教学难点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杜甫(712年一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这是作者初到夔州时作的一首咏怀诸葛亮的诗, 写于大历元年(766)。“八阵图”,指由天、地、风、云、龙、虎、鸟、蛇八种阵势所组成的军 事操练和作战的阵图,是诸葛亮的一项创造,反映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二、诵读诗句1 .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 .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 .解决生僻字词三、品诗意1.师生读,分组读,谈诗意。“

30、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这两句赞颂诸葛亮的丰功伟绩。第一 句是从总的方面写,说诸葛亮在确立魏蜀吴三分天下、鼎足而立局势的过 程中,功绩最为卓绝。“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这两句就“八阵图”的遗址抒发感慨。 即使被夏天大水冲击淹没,等到冬季水落平川,万物都失故态,唯独八阵 图的石堆却依然如旧。“遗恨失吞吴”,说刘备吞吴失计,破坏了诸葛亮 联吴抗曹的根本策略,以致统一大业中途夭折,而成了千古遗恨。四、小结这是一首咏怀诗,赞颂了诸葛亮的丰功伟绩,同时抒发蜀亡并不是诸 葛亮的过错。第十六课画眉鸟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理解古诗的意思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2、能简单的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教学重难点理解

31、古诗的意思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有一位匈牙利诗人裴多菲他用这样一首诗来表达自己对自由的向往,“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今天我们来学 习欧阳修的画眉鸟,看欧阳修是怎样表达对自由生活的理解?(板书 诗题)(二)了解作者及其写作背景1、学生说出对欧阳修的了解,教师进行补充。2、写作背景 被贬滁州,有感而发。(三)读诗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2、齐读古诗3、指名读古诗4、指名背诵(四)赏析古诗1、百喈千声随意移,喈:鸟婉转的啼叫。随意:随自己的心意。译文:画眉鸟随着自己的心意 啼叫。问:这句诗在写什么?(画眉鸟的啼叫)板书问:从诗句中科看出画眉鸟生活的怎样?(

32、自由自在)板书2、山花红紫树高低。译文:山林里的话颜色鲜艳,数木高高低低。问:这是什么描写?(环境描写)板书问:这样的环境让画眉鸟感到怎样?(快乐、美好)板书3、始知锁向金笼听,始知:现在才知道。金笼:用黄金做的笼子,说明吃喝不愁。问:“听”现在被锁在笼子里的画眉鸟必须听谁的?(主人)如果不听主人的话会怎 样?(被训斥,打骂甚至不给东西吃)“锁”表面上看是说身体被锁在笼 子里,实际上是指?(失去自由)板书:生活无忧,失去自由 4、不及林间自在啼。不及:不如。译文:现在才知道所在笼子的画眉鸟它的叫声不如在生活在山林里的画眉 鸟啼叫动听。诗人把生活在不同地方的画眉鸟的啼叫声进行对比。问:作者更愿意

33、做生活在哪里的画眉鸟?从而表明作者向往怎样的生活?(板书:自由快乐)(五)小结诗人曾在朝廷当官,但是却陷于政治斗争。因此诗人的举止言行必须 有所顾忌,处境就像笼中的画眉鸟。诗人写这首诗时正是他被人陷害,被 贬滁州之际。此时他才明白,金龙固然待遇优厚,代价却是失去自由和快乐。所以诗人借画眉鸟来表达对官场的厌恶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其中画 眉鸟就是他的化身,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言志。第十七课游山西村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古诗,背诵并默写。2、品读重点词语,感受乡亲们的淳朴热情以及诗人对农村生活的真挚感情。3、理解“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层意思,尝试加以运用。一、谈话

34、复习导入,引出课题今天,我们学习古诗游山西村,作者是陆游,你们都读过陆游的 那些诗呢?出示课件:陆游(1125 1210)字务观,号放翁,今浙江绍兴 人,南宋著名诗人。他出生于北宋末年,一生处于国家动乱、人民苦难的 严重关头。他能文能武,主张抗金,收复失地,写下许多忧国忧民的诗篇, 是一位受人敬仰的爱国诗人。二、诵读古诗1、请同学们先自由读一读这首诗,并划出诗中的生字。要求把诗读通, 读正确,读出诗的节奏。2、指名读。注意在读的时候注意节奏要分明一点,不能读断。出示古 诗(表明节奏)师范读,生自由读,生齐读。二、学习游山西村一、二句: 1.为了更好地去读懂课文,体会诗人内心的真实情感,我们还是

35、先来了解诗人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出示写作背景:诗人陆游,他曾任隆兴 府通判,因极力推助北伐,被罢官。诗人回归故里,他此时非常沮丧,非 常郁闷,途经山西村时受乡亲们的热情邀请而去山西村做客。这首诗就是 这个时候写的。2、乡亲们是怎样招待这位从远方归来的游子呢?出示古诗的一二两句。自 由读读一、二句诗,然后借助注释,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指名说,同桌 相互说。(不要笑农家的腊酒浑浊,丰年待客的鸡肉猪肉够充足) 三、学习游山西村三、四句:1、受到乡亲们热情款待的陆游心情豁然开朗。他骑上毛驴,流连于山水 之间。出示诗句,他看到了那些景物?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山重水复指 的是山峦重重,山一程,水一程

36、。水道弯弯,柳暗花明又指的是什么?美 丽的小山村。这里的疑是什么意思?能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吗?个人说一 一同桌说。(山重水复真好像已无路可走,柳暗花明处又冒出一个村庄。) 2、在山重水复,作者以为无路可走的时候,突然他眼前一亮,他看到了什 么?(可以拓展)这景色怎么样?板书:景色秀。3、谈!这眼前之景不正和陆游此时的心境想吻合吗?你想想,陆游被罢官 了,他的心情怎样?以为陷入了人生的绝境,但在困境中,山西村的村民 有没有嫌弃他?四、小结同学们,诗人回归故里,内心郁闷。对照官场的伪诈,他更感受到乡 间生活的纯朴自然。但他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会重新为国出力。 这种心境与游境相吻合,于是两相交

37、涉,就有了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首千古流传的游山西村。同学们,你愿意把这首千古流传的古诗永远留为自己的记忆吗?请赶 快把它背下来。第十八课上京即事(其三)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上京即事(其三)。2、了解古诗意思。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学习诗歌(1)教师范读,注意字音及节奏。(2)学生自读,结合注释读准字音。(3)分章请几个学生朗读。(4)解决生僻字词二、解诗歌大意1 .师生读,分组读。2 .根据课文注释逐句理解诗意。3 .同桌互读。相互评价优点与不足,通过练习加以纠正。三、小结诗人以清闲的笔调描绘了祖国北方风光和少数民族的生活。此诗着重 描写草原上日落放

38、牧的情景和牧民的生活习俗第十九课上太行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上太行。2、了解古诗意思。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读诗1、自由朗读古诗三遍。2、齐读古诗,师纠正读音3、指名读古诗二、解诗意根据课文注释理解诗意。前两句描绘出一幅太行山中暮色苍茫的秋景图。最先曝露读者眼帘的 是“西风”两字,既点明上太行的季节,又突出身凌高山得到的第一感受。 劲扫落叶的秋风拂面吹来,最易使人想起天地的肃杀而惆怅思归。诗人登 临眺望,只见夕阳西坠,或枯黄或残绿的杂草在落晖中阴暗参差,显得色 彩错杂斑驳。平视惟有满山遍野的衰草,夹着残光惨淡的落日,一片萧索; 仰望呢,暮云逐渐密布了高远的秋空,笼罩了连

39、绵的群山,朦朦胧胧、寂 寂寥寥,只有一只回山归巢的鸟儿在孤飞。“两鬓霜华千里客”,是诗人自谓。写此诗时在山西巡抚任上,与家 乡钱塘遥隔千里,故云自己是千里为客。这一句准确而生动地描绘了诗人 的自身形象。最后一句陡然振起“马蹄又上太行山”。闻马蹄之声,如见 骑马之人,他策马奔行、风尘仆仆地巡视太行,虽年事渐高,仍不倦地为 国事到场奔忙。三、小结这是一首行旅诗,写出诗人的壮心,老骥伏杨,自强不息,为全诗增 添了一种爽朗豪健的情调。作者崇高的品格形象也随着结句而完整地跃然 于纸上。第二十课对酒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朗读对酒。2、了解诗人,理解古诗意思。教学重难点理解古诗的意思教学过程一、认识诗

40、人秋瑾(18751907 ),女,号鉴湖女侠。祖籍浙江山阴(今绍兴市), 出生于福建厦门。蔑视封建礼法,提倡男女平等,常以花木兰,秦良玉自 喻。性豪侠,习文练武,喜男装。当时秋谨刚刚回国,遇被捕的革命党人,她不惜变卖首饰搭救革命党人.她还买一把宝刀,常常舞刀在手.畅饮美酒,别人劝她珍重自己,她说:我会珍重自己的满腔热血,来报效国家.此诗就是写自当时秋谨饮酒 之时。二、诵读理解诗意1、自由朗读古。2、生齐读古诗,师纠正读音3、指名读古诗4、论诗意。三、小结秋瑾是一位女革命家,此诗表达了诗人对金钱是轻视,同时,更展现 了她为了革命不惜牺牲生命的豪侠性格。第二十一课菩萨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

41、朗读菩萨蛮。2、了解这首词意思。3、认识词这种文学体裁,激发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走进宋词, 亲近语文。教学重难点理解菩萨蛮词的意思,激发学习中国古典诗词的兴趣,走进宋词, 亲近语文。教学过程、学词1、认识什么是词,什么是词牌名。菩萨蛮,唐教坊曲名。时倡优遂制菩萨蛮曲,文士亦往往声其 词 后来,菩萨蛮便成了词人用以填词的词牌。2、自由朗读古词三遍。2、齐读,师纠正读音3、指名读二、解词意根据课文注释了解大意。大意:远处舒展的树林烟雾漾漂,好像纺织物一般,秋寒的山色宛如 衣带,触目伤心的碧绿。暮色进了高高的闺楼,有人正在楼上独自忧愁。玉石的台阶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鸟儿,在归心催促下急急飞

42、 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过了长亭接着短亭三、小结这首词上下两片采用了不同的手法,上片偏于客观景物的渲染,下片 着重主观心理的描绘。词写的是深秋暮色之景,但却渗透着词人浓浓的思 归之情。第二十二课相见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2、准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3、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全词。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这首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跟我一起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 975年,仿佛看到,在清冷 的深秋之夜,一位双鬓斑白、面容憔悴的男子,踏着深院中满地的梧桐落 叶,独自登上西楼,他默默无言,面对深院中紧锁的重门,面对树枝上稀 疏的秋叶,

43、面对如钩的寒月,面对故国三千里地山河,他禁不住泪流满面, 只听他吟诵道: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二、诵读词句1、学生读,互相点评。2、师范读,学生模范。读准字音、重读(锁、别、头)、轻读(寂寞清秋)、绵音(离愁、心头)。三、理解词意1.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经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幻示),那么李煜他选 择哪些景物向我们传达出他的愁?2.词意:无言地独自一人登上西楼,天上寒月残缺如钩。梧桐遮蔽的寂 寞幽深的小院,关锁着无法消散的清冷的秋。剪又剪不断,理了仍然乱, 是紧紧缠绕人的离愁。唉!别是一种滋味压在我的心头。四、小结中国是诗的国度,诗歌

44、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诗文化已经浸透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我们有令我们骄傲的唐诗、宋词、元曲,赏析并能背 诵这些优秀的诗歌,能陶冶情操,纯净心灵、提高文学养修。第二十三课浣溪沙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理解词句大意。2、准确流利地朗读这首词。3、体会作者的情感。教学重难点:1、重点:有感情的朗读全词。2、难点:品味语言,体会这首词的意境。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北宋初期有一位词人以神童入朝,官至宰相,一生显贵,以“善知人” 著称。他生活优裕,喜聚客宴饮。他能诗、善词,文章典丽,书法皆工, 而以词最为突出,有“宰相词人”之称。他的词语言清丽,声调和谐,写景重其精神,赋于自然物以生命,形成了

45、自己的特色。二、整体感知。1 .本诗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作者对光阴流逝的怅惘和对春天消失的惋惜之情。2 .上阙写了什么?下阙又写了什么?上阙怀旧,感伤年华易逝;下阙惜春,悼念春光难留。3 .本词具有怎样的艺术魅力?这首词用语清新,明白如话,音律和谐。词意极为深广,从极为平常的 时序转换中引出富含人生哲理的启迪。4 .文章脉络梳理:一曲新词酒一杯 一一富贵闲适的生活去年天气旧亭台 一一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夕阳西下几时回 一一就眼前之景来抒写情怀无可奈何花落去 一一,悼惜的情感似曾相识燕归来 一一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小园香径独徘徊一一惆怅的感情更为强烈5 .本词的名句是?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6

46、.“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是名句,表达了作者对年华易逝的 感叹和对友人的思念。蕴含了一切必然要消逝的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但 在消逝的同时仍有美好事物在先,生活的不因为消逝而虚无。三、课堂小结晏殊虽然位极人臣,但是他也无法挽回流逝的时光,只能“无可奈何”地看着岁月的脚步匆匆离去。宦海风波中,晏殊也免不了有沉浮得失。同 学们:不要为无法改变的事情而伤感,不要为无法承受的压力而气馁,不 要为无法完成的任务而抱怨,珍惜眼前的一切,活出自己的精彩。第二十四课采桑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正确流利朗读采桑子。2 .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领略其暮春时节静谧清疏 的风姿。3 .理解诗歌蕴

47、涵的作者的感情之美,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 限热爱和眷恋。教学重难点1 .感受词中所描绘的颍州西湖的自然之美2 .感悟作者对大自然和现实人生的无限热爱和眷恋。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他是宋初著名作家,北宋古文 运动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爱情词与晏殊并称为“欧晏”; 抒怀词突破词的传统题材和表现手法,为苏轼豪放词开先路。二、朗读全文1、学生读,互相点评。2、师范读,学生模范。3、分小组读 三、理解词意上片写景物。主要描写鲜花凋谢后西湖的恬静清幽之美,这是写色。 首句是全词的纲领,由此引出“群芳过后”的西湖景象、春风物态。这几 句,通过落花、飞絮、

48、垂柳等意象,描摹出一幅清疏淡远的暮春图景。下片写人事。先写郊外景。“笙歌散尽”,虚写过去湖上游乐的盛况; “游人去,始觉春空”,点明上面三句描写的景象所产生的感觉,道出了 作者复杂微妙的心境。四、小结这首词上片写自然,下片咏人事。作者写西湖美景,动静交错,以动 显静,意脉贯连,层次井然,显示出不凡的艺术功力,字里行间婉曲地显 露出作者的旷达胸怀和恬淡心境。第二十五课定风波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抓住关键词句,感知本词内容。2 .反复咏诵,体会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教学重难点体会本词意境和作者胸怀。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学习苏轼一首词,让我们饱含深情地朗读他的诗词,一起走近苏轼,走进他的定风波

49、。二、诵读感悟整体感知1 .学生自由朗读,揣摩词人情感,把准词的缓慢轻重,抓住关键词句, 感知本词内容。2 .点名读、分组读,师纠正读音。3 .解词意。三、小结这首词是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通过途中遇雨仍吟啸的行为,表现了 作者豁达是风度和乐观自信的人生态度。第二十六课清平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2 .通过看注释,想象描绘诗中情景,感受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挚感情。 教学重难点理解词意,感受作者惜春、恋春的真挚感情。教学过程;一、读懂题意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辛弃疾的词清平乐 ,清平乐是词牌名,词在 当时是配合音乐歌唱的,词牌名其实是填词用的曲调名,他表示一种调子, 一种节奏、

50、一种情境,按照这样的说法,猜猜清平乐的节奏应该是急速的 还是舒缓的?二、诵读全文,感悟真情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读,师范读,纠正读音。3 .全班齐读。4 .说词意,悟真情。三、小结这是一首惜春之词。作者用笔委婉曲折,层层加深惜春、恋春之情。第二十七课醉花阴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能有感情地朗读醉花阴,体会词中婉约蕴藉的情感。2 .了解李清照的生平,理解词意。教学重难点理解词意,体会词中婉约蕴藉的情感。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中国文学史上有这样一个奇女子,她,出身名门气质娴雅;她,诗文 书画无不通晓;她,曾生活幸福爱情美满;她,又不幸历经离合丧乱;中 国文学女子的第一,中国女性

51、的骄傲!一一她就是宋代婉约词宗易安居士 李清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的一首词醉花阴。二、诵读全文,理解词意1 .自由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2 .指名读,师范读,纠正读音。3 .全班齐读。4 .根据课文注释说词意。三、小结这是一首重阳怀人词。作者在景物描写中,加人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 彩,以“瘦”暗示相思之深。第二十八课卜算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有感情诵读卜算子。2 .理解词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的排挤。教学重、难点理解卜算子中梅花的遭遇及作者在政治上受到排挤的遭遇。教学过程一、导入1 .解题。“卜算子”是一种词牌名,“咏梅”是这首词的题目。二、通读全文,正字音2 .请同学们先默读。3 .请学生读,纠正字音。(重点指导朗读) 三、理解词意1 .这首词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作者什么感情?2 .介绍陆游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他始终坚持抗金, 在仕途上不断受到当权派的排斥打击。早年参加考试荐送第一,被秦桧所 嫉;孝宗时又为龙大渊、曾觌(di) 一群小人们排挤;在四川王炎幕府时 要恢复中原,又被统治集团所阻止,而不得志;晚年赞成韩倨(tuo)胄(zh du)北伐,韩倨胄失败后,又被诬陷。陆游写梅花,其实就是写自己,梅花是他的身世的缩影。词中那高洁 品格的梅花是陆游的化身。四、小结本词为咏梅名作,全词借物言志,表现了作者不慕名利、不同流俗的 局尚品格。第二十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