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硝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刘德胜_第1页
亚硝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刘德胜_第2页
亚硝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刘德胜_第3页
亚硝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刘德胜_第4页
亚硝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刘德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亚硝酸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张超张超2012311057亚硝酸盐在水产养殖中的产生、危害及控制v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机理及表象v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途径v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v施用硝化细菌应注意的几个问题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机理及表象v一、降低水产养殖动物血液的输氧能力: 当水体或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亚硝酸盐通过水产养殖动物的鳃部进入血液 ,血液中运输氧气的血红蛋白与亚硝酸盐结合变成不能运输氧气的高铁血红蛋白,此时,尽管养殖水体中有充足的氧气 ,由于血液的输氧能力降低而使水产养殖动物表现缺氧的各项症状,即使采取各种增氧措施但效果并不理想。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机

2、理及表象v二、导致水产养殖动物鳃部病变: 当水体或饲料中亚硝酸盐含量过高时,亚硝酸盐通过水产养殖动物的鳃部进入血液,并对水产养殖动物的鳃部形成刺激,鳃部组织的分泌物出现应激性增加,如果养殖水体长时间维持高浓度的亚硝酸盐,则水产养殖动物将出现鳃丝肿胀、黄鳃、烂鳃等症状。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机理及表象v三、破坏水产养殖动物的生存环境: 养殖水体中氨氮和亚硝酸盐的积聚会导致水体中藻类非正常死亡、引起水体溶氧急剧下降、有害气体增多,有害细菌和条件致病菌大量滋生,造成鱼、虾、蟹等养殖动物的体质下降,抗应激能力差,易导致各种病原菌的侵袭,造成养殖动物疾病的大量暴发且难以控制。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机

3、理及表象v四、对水产养殖动物机体的直接毒害作用: 亚硝酸盐可以与水体中溶解的胺类物质结合,形成具有强烈致癌作用的亚硝胺,对水产养殖动物机体造成直接的损害,如对虾,其主要表现为:多数病虾在池塘表面缓慢流动或紧靠浅水岸边,呈现空胃,触动时反应迟钝,尾部、足部和触须略微发红;刚蜕壳的软虾较容易中毒,蜕壳高峰期常出现急性死亡现象。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危害机理及表象v五、各种水产养殖动物对亚硝酸盐的安全浓度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途径v一、养殖水体中氮的循环: N2 外源蛋白、核酸 养殖动物 藻类 固氮微生物 消化、吸收、自身代谢 异养菌(1) NH3(2) 菌体蛋白(3) -NH2 NO2 -NH2

4、NO3 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产生的途径v二、养殖水体中亚硝酸盐的主要来源:v、残饵v、养殖动物的代谢(不仅仅是排泄)v、死亡的藻类、微生物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v一、从来源进行控制v、合理投饵,避免过度投饵(甚至可以周期性停喂);v、投喂优质饵料,提高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率;v、维持旺盛的藻类和微生物菌群。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v二、从化学反应的角度进行控制v、投喂优质饵料,提高养殖动物的消化吸收率;v、尽可能提高养殖水体的溶解氧的浓度;v、维持旺盛的藻类和特定的优势微生物菌群;v、预防为主,减少积累。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v三、物理方法控制v、截断主要来源;v、换水;v、吸附。水产养殖中亚

5、硝酸盐的控制v四、施用有益微生物控制v、光合细菌:、厌氧或兼性厌氧,细胞内含有细菌叶绿素,能在无氧和光照条件下利用水体中的有机物进行不产氧的光合作用降低,增加水体溶解氧;、能直接利用水体中的“氨”、“铵”和硝酸氮合成自身蛋白降低养殖水体的亚硝酸盐。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v四、施用有益微生物控制v、乳酸菌:、乳酸菌对亚硝酸盐的降解分为酶降解和酸降解2个阶段。在发酵的前期,培养液pH值4.5时,乳酸菌对亚硝酸盐降解以酶降解为主;发酵后期,由于乳酸菌本身产生酸,使培养液pH值降低,4.0后,亚硝酸盐的降解主要以酸降解为主。、乳酸菌激活水体碳循环,为其他微生物提供能量和营养。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v四、施用有益微生物控制v、硝化细菌:、化能自养菌、专性好氧、可分为硝化菌与亚硝化菌两个亚群;、能利用水体中的“铵”等无机盐类;、光照对其生长繁殖有抑制的可能。水产养殖中亚硝酸盐的控制v四、施用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