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话说文学语言从一定意义上说,语言是文学的第一要素,谈论文学最好从谈论文学语言开始;提高文学感悟力,应该从提高语言感悟力开始。语言真是神奇,它能淋漓尽致地表达人类丰富多彩、浩渺无限 的内心世界;它能打通文学与其他艺术部类之间的联系, 在作品中呈 现画面美、音乐美;它能引导读者进入作品意境,对作品进行再创造, 由此产生喜怒哀乐愁怨思当然它也有“不足”,它只是诉诸视觉 的一个个文字,或诉诸听觉的一个个语音,它没有真实的画面、声音, 不提供多种感觉的直接享受,它是虚拟的、空灵的,对于不懂“这一 种”语言的人来说,对于语言感受力低下的人来说,它是一堆“乱码”, 是一个看不清或看不见的未知世界。下面就开始
2、我们满目风光的文学 语言考察之旅吧。、怎样理解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也许你对这句话不陌生,可你对这简单的一句话当中的深刻意义领会多少?你对“文学”“语言”“艺术”三者之间的关系思考过吗?这句话可以推导出这样几层意思:文学属于艺术大家族中的一个嫡系。 文学是靠语言呈现的一种艺术样式。 语言是划清文学与非文学界限的标志。文学追求语言的艺术化和语言的创造性。从文艺学的观点来看,文艺或文学艺术大家族中的各种样式都 自有其特异的存在和表现方式,按照它们各自采用的媒介和规则的不 同,通常将文艺区分为语言艺术、造型艺术、表演艺术和综合艺术等 既相互区别又相互关联的四个部类:语言艺术:运用语
3、言反映生活、塑造形象、表达感情,即文学造型艺术:运用色彩、线条和造型等艺术媒介,塑造人们可以 直接感触得到的艺术形象,如绘画、雕刻和摄影等。表演艺术:运用声音的旋律、节奏或人体动作,塑造出诉诸人 们听觉或视觉的艺术形象,如音乐、舞蹈等。综合艺术:综合运用各种艺术材料、艺术手法和艺术规则,在 舞台、银幕或荧屏上展现艺术形象,如戏剧、影视等。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个要素是语言。语言是文学的主要工 具,它和各种事实、生活现象一起,构成了文学的材料。 ”也就是说, “文学的材料”不止一种,但语言是它的最基本、最有本质特性的材 料。二、文学语言有哪些主要特点?文学语言不同于生活语言、科技语言、政论语言、
4、公文语言, 尽管它与这些语言有着或多或少的联系,但毕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这些特色将它自身与这些语言划分开了。1. 间接性如果将“语言”这个概念“放大”的话,那么可以说,绘画使用色彩、线条“语言”,音乐使用音符、旋律、节奏的“语言”,电影 电视使用镜头、蒙太奇的“语言”这些“语言”都可视、可听、可触,创造的形象是直接的。而文学语言怎么样?它只是一个个语音或文字符号,不是形象本身,要经过读者视觉接收和大脑加工转换,才能在心里产生画面感、形体感、音响感、触感、味感如鲁迅故乡开篇写“我”行近故乡时所见: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船舱 中,呜呜的响,从篷隙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
5、,远近横着几个萧索 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这里展现一幅语言文字的“画面”,语言文字成为其中的传达 媒介,读者先读语言文字,再在脑海里唤起“画面感”,产生阴晦的、 苍黄的、萧索的隆冬严寒的印象;如果是画家或摄影师来反映这样的 画面,必定是直观的,无须使用需要转换的媒介。间接性在一定程度带来模糊性、未定性、多义性,这似乎是文 学语言的“短处”,其实也是文学语言的长处。因为给广大读者留下 了无限的联想和想象的空间,读者可以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和阅读经 验填补其中的“空白”,每个人都沉浸在自己独特的阅读体验当中。 我们常听说“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没有人把它当作贬义 语,
6、而是把它当作文学、赏活动的一个重要规律加以认定的。如果说间接性是相对于其他艺术种类而言,体现语言的一般性特点 的话,那么形象性则是相对于其他语言种类而言, 体现语言的文学性 特点。高明的作家、诗人有这样的本事,用语言文字把人物勾画得“活 灵活现”,把物体状写得“纤毫毕露”,把风景描绘得如在“眉睫之前”, 不仅如此,还能把人心深幽灵府描写得“千姿百态”,把抽象事物描 写得“生动活泼”。你看“春风又绿江南岸”,在读者脑海中唤起“视觉感”,一个“绿”的色彩,晕染了整幅画面、整首诗的意境,千古 为人所称道。王国维人间词话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 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界全出
7、矣。 这种一字之妙、之精,是其他语言所没有的,也是其他艺术形式难以 表现出来的。王国维还说:“欧公蝶恋花面旋落花云云,字字 沉响,殊不可及。”王氏颇有天才颖悟,觉出欧阳修词“面旋落花风 荡漾”中的“声音感”,声音也是形象的一部分。这里有一个奥妙,即作家、诗人写作时,充分发挥形象思维, 并且心尽量运用形象化的词语。正如王力所说:“形象思维是文学问题,也是语言问题。形象思维是用具体形象来构思,表现为语言则是 多用具体词句,少用抽象名词。”“多用具体词句,少用抽象名词”, 这就是奥妙,为我们欣赏文学和进行文学写作提示了重要的方向。文学语言追求形象性、形象感,以至于我们常常把“形象化的语言”理解成“文
8、学化的语言”O3. 情感性情感性是语言“文学性”又一重要体现。其他种类的语言,如 科技语言、公文语言等,纯以理性、客观的态度描述、说明事物,不 需要表达言语者的情感色彩; 而文学语言则非表达作者情感不可, 只 是表达的程度有高有低,表达的方式有曲有直、有隐有显。抒情性作 品表情达意非常明显,至于叙事性作品,只要认真体察,也能捕捉到 作者情感活动的线索、脉络。回顾前面引述的故乡片段,作者在描写景物时加了一句: “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非常直露地表达了“我”的内心感受。 即使作者不说这句话, “悲凉”之意也隐约体现,你看, “苍黄的天底 下,远近横着几个萧索的荒村, 没有一些活气”,这不也透
9、出几分 “悲 凉”气氛吗?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说: “昔人论诗词,有景 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皆情语也。 ”可以说,凡是好的文学 作品的语言,都含有厚重的“情” 。老舍对此深体会,他说出了作家使用语言的要诀:“一篇作品须有个情调。情调是悲哀的,或是激壮的,我们的语言就须恰好足以 配备这悲哀或激壮。比如说,我们若要传达悲情,我们就须选择些色 彩不太强烈的字,声音不太响亮的字,造成稍长的句子,使大家读了, 因语调的缓慢,文字的暗淡而感到悲哀。反之,我们若要传达慷慨激 昂的情感,我们就须用明快强烈的语言。”(我怎样学习语言)可见, 情感、情调是支配语言活动的轴心,语言是情感、情调的外化。三、
10、怎样理解汉文学语言的审美特点?世界上各种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之美,汉语也不例外,借用前 辈王力先生的话说,汉语之美有整齐之美、抑扬之美和回环之美。这 些美都是音乐所具备的,都是语言拟音化的结果,堪称音乐美。汉语 的音乐美古已有之,古人的优秀诗文可付诸吟咏,响于口耳,可惜于 今衰弱,文学语言的接受逐渐视觉化了。不过,如果我们细心地读, 静心地听,也能感觉出白话文的种种音乐之美来。1 整齐之美就像音乐有音符和乐段一样,任何语言都有音节和语句。古汉 语的音节都是单一的,每个音节的发音都有独立性,也有相似性,这 就为音节的整齐组合创造了条件。一句话是由一个个单音节组成的, 这句话里前后语音可能形成音节的
11、相近似,比如“绿肥红瘦” “鸢飞 鱼跃”,其中两两对称,形成一种整齐之美。推而广之,如果两句话 意义相关,用词相近似,句长相等,那么这就是对偶句;如果在对偶 句的基础上再多一些句子,就是排比句,当然排比不要求字数相等, 只要求句式相同, 个别字重复出现。 对偶句和排比句也体现语言的音 乐之美。试看这样的句子: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对偶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龚自珍病梅馆记 )排比这样的语句读起来具有音乐感、旋律感其实,优秀的白话文也体现整齐之美,例如:可是色彩不浓,回味不永。比起北国的秋来,正像是黄酒之与白干,稀饭之与馍馍,鲈鱼之与大蟹,黄犬之与骆驼
12、。 (郁达夫故都的秋)对偶、排比抑扬之美汉语的四声尽显抑扬顿挫,由四种声调组成的语句有无数变化 的抑扬顿挫。所谓抑,指语音短促,带降调;扬指语音长扬,带升调。 如此富有乐感,与音乐很相似。我们的祖先把古汉语抑扬顿挫的规律 研究得深入细致,也把抑扬顿挫的声律美发挥到了极致。 这主要体现 在诗词平仄的运用上。试看下例: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李白哭晃卿衡)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杜甫八阵图)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其中有的字在古代读入声,归到仄声里,我们不管它,仍可按 今天的读音来读。读这种严格按平仄规则写的诗,要注意语音的长短、 高低、升降的变化,平声上扬而
13、悠长,仄声下降而短促,这样可接近 于古诗本来的声律要求,表达抑扬之美,又不完全拘泥古人严格的格 律。在今天的白话诗和白话文中,平仄的要求不复存在,但汉语的抑扬之美仍旧保留,只不过是以现代形式呈现,变得更为粗略而模糊了。例如:十分清新,十分自然,我的小屋玲珑地立于山脊一个柔和的角度上。(李乐薇我平平 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 平平 仄仄的空中楼阁)首先,这些词语的平仄错落有致,创造了悦耳的声律,也许作 者未必真的有意 “遵循”了平仄律,而客观上却具有声律之美; 其次, 开头两个对称句,读起来短促,然后一个19字的长句,读起来舒张。 如此变化多端,紧舒有致,创造了汉语新型的抑扬顿挫。2 回环之美诗中的
14、用韵与音乐中的旋律回环有些相像,创造了语言的音乐之美。古代的赋文也押韵,现代新诗、新谚语也押韵。所谓押韵,就是同一个元音在句尾的重复。押韵对于诗文的效果,就是回环之美。古诗词的押韵情况是显见的,如“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 即第二四六句的末字必须押韵,不过词的押韵未必如此,可能句句押 韵,也可能三句押韵;平声韵和仄声韵分开,不像现在这样通押;还 有入声韵,这是古诗词中特有的,入声现代普通话已绝迹,在现在某 些方言中仍保留,情况比较复杂,不必深究,只要知道在末句出现是 押韵就够了。入声韵的绝迹,属于“音变”现象,古代发音和现在所 不同;不仅如此,还有其他的押韵,现代人读来觉得不押韵,但在古 代是
15、押韵的。总之,古诗词押韵较为分明,造成优美的旋律,给我们 诵读带来很大的方便。古代的赋和散文的用韵易于被忽略,值得一提。赋是押韵的,汉赋是典型的赋,我们读得少。如高中课文苏轼赤壁赋有些句子押韵: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 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 悲风。如果细心地读,可以发现古代有些散文也间或押韵,如柳宗元愚溪诗序:以愚辞歌愚溪,则茫然而不违,昏然而同归。超鸿蒙,混希夷, 寂寥而莫我知也。“违”和“归”押韵,“夷”和“知”押韵。如果我们只看不诵读,是不容易察觉其中押韵的
16、;如果多诵读,就容易读出韵味来从现代文学语言的情况来看,语言回环之美主要不是表现用韵 上,而是以词组和句子为运用单位,呈现多种形式。它也与语句的整 齐之美相关,如前面提到的“黄酒之与白干”就既有整齐之美, 又有回环之美;它还有词句的小回环,自有一种旋律感,如“可是啊, 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故都的秋)前 面提到的“十分清新,十分自然”,也是一种小回环。当然,汉文学语言之美不止这三方面的内容。只要我们时刻牢 记“汉文学语言是最美的语言”这一信念,那么我们上语文课读课文, 在课外读书报刊,都能体会到这种语言之美;我们平时说话,或演讲, 或交谈,都会自然地表现出这种语言之美
17、。四、怎样品味文学作品的语言?文学作品的语言是作家诗人呕心沥血的创造产物,是人类语言 的精华。它具有深味性、伸缩性、多变性等特点,读者把握起来既有挑战性又有成就感,一方面可以往意义、意味、意韵的“纵深地带”无限地探入、拓展,另一方面又聚讼纷纭,莫衷一是。品味这样的语 言的目标指向,应该是它的深层意蕴、弦外之音和审美效果。这样的 品味活动, 不同于学习实用性语言, 不同于学习外语那是偏于语 法分析、实用效果分析和运用性训练, 多有理性的判断推理, 于情感、 美感、联想、想象无涉。那么,中学教学中的品味文学作品语言活动 究竟应该注意哪些方面?1 要重视整体把握语言的音节或文字的有机组合,构成“语言
18、场” ;文学作品的 语言场不同于别的语言场, 这种场的强力和魅力都远远胜出其上。 所 以品味这种语言应有良好的整体感或“场感” 。“场”照亮了作品的每 个细节、每个局部;作品中的字词句靠这“场”来定义、定性,它们 离开这“场”就还原到字典、词典中去了,成为只有单一的平面的意 义的语言材料了。例如故都的秋的核心语句“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中的“悲凉”一词是大家都能认能说能写的,它至少有这么三重意蕴:1)词典义:悲哀凄凉。 (现代汉语词典)(2)普泛的文学意义:对往事或现实的沉痛感慨;即景生情 的悲伤;复杂的人生感受。(3)故都的秋中独特之义:作者颠簸于人生旅途,身心
19、疲 惫,深感悲凉;看见秋景引发美好的情怀,表达了一种审美感受;美 好情怀中渗进人生的苦涩味,是美感与苦涩感的混合生成。此三者的意义逐层扩大, 又逐层具体化, 由单一性趋向多义性, 而且由于读者个人的情况不同,对郁达夫笔下“悲凉”感受的细微差 别何止百千。我们为什么能品味出这么多的内容呢?这得益于对故都的 秋的“文章场”“语言场” 的把握,体现一种从宏观到微观、 从“面” 到“点”的认知的确定性。记住,这是品味语言的常规。2 要重视微观分析不能只是单纯地“高屋建瓴”地“俯视” ,还应沉潜到语言的溪流和浪波的底层,察看语言“美景”的各个重要的精微细部。需要发挥你的解词读句的能力,需要你对语言细节“
20、末梢”具有一定的敏 感。 例如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 ,标题耐人寻味, “忘却”与“记念” 本是一对矛盾, 怎能组合在一起, 并作为标题醒目地列出?其中汇集 各种意味: 有对国民健忘大脑的提醒, 有对作者自己放下精神重负轻 装上阵的激励,有对反动派“瞒”和“骗”的愤怒。简短的语句里可 作出大文章。这种微观分析,重在“精细” ,在“细”字上下功夫,从“精”上定要求。作者一字,读者百味;作者未必这般,读者感慨万千。3 目标指向是深层意蕴、审美效果。(1)深层意蕴:指文本义、语境义,而非词典义、浅表义。 有些众人皆知的语言深层意味应该挖掘出来, 有些众人忽略而你沉思 之后突发新见的深层意味更应该挖掘出来。(2)审美效果:指欣赏者的审美感受,是在充分认知、理解 之后作出的理性评价。一般都给予好评,很少有差评。涉及的方面很 多,如遣词造句的精心、恰当,词句中思想感情的厚重性和丰富复杂 性,句式的长短变化,组词构句的陌生化、创造性,词句在语音上的 表情达意效果记住,不是光理解语言本义,而是着重于“品评” 效果。4 培养品味语言能力的途径说到品味语言能力的培养途径,也许你会很快地说出“多读” 可是读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城市地铁隧道施工防水注浆支护服务合同
- 2025风力发电站增容工程量调整与长期维护管理合作协议
- 银行校园面试题及答案
- 云标签考试题及答案
- 重难点解析华东师大版8年级下册期末试题【重点】附答案详解
- 自考专业(计算机网络)考试综合练习(含答案详解)
- 健康饮料知识普及活动与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汽车社群化营销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物流网络超算路径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智能物流运输管理系统创新创业项目商业计划书
- 2024年上海市自来水公司招聘笔试冲刺题(带答案解析)
- 微量注射泵的使用操作评分标准
- 专利侵权比对分析报告
- 民航安全检查全套教学课件
- 社情民意信息写作与传播
- 腹腔镜下嵌顿疝的治疗
- 电气施工图审图要点
- 机场管制课件
- 2023中华护理学会团体标准-老年人误吸的预防
- 体育中心建设项目可研报告汇编(完整版)资料
- 《无人机组装与调试》-教学教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