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_第1页
民间文学概论_第2页
民间文学概论_第3页
民间文学概论_第4页
民间文学概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间文学概论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界定与分类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特征 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 1、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 (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

2、步完善。(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 (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 (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 (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 (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

3、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 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2、口头性的形成及发展 (1)文学发展的历史来看,人类最古老的文学就是伴随口语,而不是伴随文字产生的。这种最古老的文学就具有口头性的特征,它们是口头文学

4、,也是最早的民间文学。(2)口头文学具有很大优越性。被称为“永不凝冻的优质载体”。 一是群众以口语为媒介,可以不受文化程度的限制,使最广大民众能够欣赏这种文学并立即参与创作。二是灵活性,这种文学活动能灵活简便地贯穿于人们的生产劳动、日常生活之中。 3、民间口头创作和书面文学的联系及相互影响:相互借鉴和交融。 三、民间文学的变异性 1、变异性特征及其表现:民间文学是活的语言艺术,它保留在人们的记忆里,流传在人们的口耳间,永远没有定稿。纵然有时被整理成文,出版发表,也并非定稿,不过处于暂时的稳定状态,一旦回到民间,又继续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民间文学的这种不断变化的特征叫变异性。变异性主要表现在作品

5、的语言变化上,同时也表现在作品的内容、情节、主题、形象、结构等要素的变化上。 2、变异性的形成: (1)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变异性形成的内在因素是传承者心理机制的差异。因为民间文学主要是口传心授,靠记忆保存,又要在集体流传中不断受到人们的加工改造,所以变异在所难免。 (2)变异性形成的外在因素:因为民族、地理,历史等原因造成的民族风情、语言、气候、景物、风俗等方面的变化是促使民间文学变异的外在因素。同一母题的作品,在不同地区流传会有不同的异文。民间文学的变异性,主要是由它的集体性和口头传承性带来的。另一种情况是随着历史的演进,历史条件的改变,地域或民族的不同而有所变异,故造成往往同故事异文极

6、多。 四、民间文学的传承性 1、传承性的涵义以及表现: 民间文学虽然因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缘故,经常呈现出不断变化的状态,然而,其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方式,也使它本身存在着一系列相对稳定的因素。正是这些稳定的因素,使民间文学得以代代相传,这便是民间文学的 传承性特点。 2、传承性形成的原因: 群体意识的历史积淀。民众意识的形成是一个历史积累的过程。既有古代原始信仰的遗留和传承,也有后世关于伦理、人生态度、善恶是非、生死观念、价值标准等方面的历史认同。作为一种深层的心理因素,一种集体的文化基因,民众的意识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稳定性。 从内容上看,有一些永恒的主题和固定的情节要素,不断出现在不同时代

7、、地区的民作中。 从形式上看:民间故事的流传依靠的是大脑的记忆,对于非常庞大的篇章,主要是有程序化的结构或语言,帮助记忆,帮助流传。 从结构上看:有一些固定的深层模式,反映着一个民族的记忆和集体无意识。 综合性特征:立体性特征 综合性的特点:立体性特点 段宝林1981首先提出了立体性的概念,分为六点: 1、异文多。 多个层面、多个时代的影像都有体现。 2、民间文学的表演性使它形成多面的立体。 3、民间文学即兴创作的特点形成一种立体性。 4、民间文学的多功能性、实用性构成民间文学的立体性。 5、民间文学的内容多方面地反映了社会生活,有多种科学价值,是立体的。 6、从民间文学的流传途径看,民间文学

8、是立体的。 第三节 民间文学的功能和价值 一、民间文学的功能(实用性功能): 1、劳动生产; 2、社会生活; 3、 政治斗争; 4、传播知识。 二、民间文学的价值 1、认识价值:民间文学与民众历史 ;民间文学与民俗风情 ; 民间文学与民众伦理 ; 民间文学与民众心理 ; 2、艺术价值 民间文学是一种直面生活的艺术。 民间文学具有灵活简便的艺术形式 民间文学采用形象鲜活的语言 民间文学作品塑造了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艺术形象 第二章 神话 第一节 神话及神话学一、神话概论 1、神话的定义:不同学科对神话的定义有上百种,从民间文学的角度,“神话”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 它必须是人类演

9、化初期的故事; 神话必须是单一的事件; 神话的承传者一定得对所述说的内容信以为真。神话就是一种民族的世界观,同时代表著这个民族内部一些不可不遵守的行为规范。每一个民族都会参考自己的民族神话,采取各自独特面对世界的态度 2、神话的起源:神话产生的历史背景是人类氏族社会,其最早出现大约在五万年至一万年以前,即新石器时代晚期的母权制氏族社会。这一时期社会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氏族社会由母权制向父权制过渡,生产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为神话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马克思:“任何神话都是用想象和借助想象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因而,随着这些自然力的实际被支配,神话也就消失了。”神话是“通过

10、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神话可以说是人类早期的不自觉的艺术创作。它往往借助想象和幻想把 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 3、神话的分类: (1)创世神话:“世界的本源是什么”是创世神话要解决的问题。它 包括天地开辟,万物起源,人类起源及洪水遗民等方面的内容。 (2)第二类属于自然神话,是对自然界各种现象的解释。对日月星辰、山川草木、风雨雷电、虫鱼鸟兽,乃至回声这样的自然现像是怎么产生的,做了很美丽的解释。 (3)英雄神话:如战争英雄、文化英雄等。 4、神话的流传和保存 : (1)书面、史书、文艺书;(2)考古:从考古挖出来的画中,发现古人对天堂地狱的看法。(3

11、)口头。 二、神话学及神话学派别: 1、古希腊哲学家对神话的论述 (1)“隐喻说” (2)“历史化”理论 2、维柯神话哲学 3、“太阳神话理论” 4、人类学派 5、功能学派 6、神话仪式学派 三、母题分类法 1、母题分类法的界定 2、母题分类法的价值 第二节 中国神话概况 一、创世神话:天地开辟神话,万物起源神话、人类起源以及洪水移民等方面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由神来开辟天地、由巨人化生万物和自然演化而形成世界等三大类。 1、世界的起源 (1)尸化(巨人化生神话)这一类型的神话讲述天下万物是由巨人的身体各部所化 (2)神创 ;瑶族 :密洛陀 阿昌族 :遮帕麻 遮米麻 (3)卵生。 2、人类起源神

12、话 人类起源神话有两种,一种是解释世界上人类的诞生,讲述造人的过程,说明民族的由来;另一种是与洪水神话相联系,通过洪水后兄妹结合,说明再造人类的过程。 (1)自然生人:人是从自然怀抱里孕育、生养出来的。体现出原始初民所具有的“图腾崇拜”这一原始观念。 (2)大神造人 (3)毁灭重创: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变迁和重建。 二、自然神话 自然神话也被称为解释性神话。它是原始人按照自己的理解,解释各种自然现象的成因和来历的神话。主要包括:日月星辰的运行,春夏秋冬、寒来暑往的更替,风雨雷电、山川河流以及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等的起因和形状的神话解释。 (1)日月星辰神话; (2)雷电地震神话; (3)春夏秋

13、冬神话。 三、社会生活神话 1、文化英雄神话:这是原始初民 讲述人类最早的创造发明的神话。 2、治水神话:最典型的是鲧禹治水。 3、逐日、射日神话。 4、盗火神话 5、战争英雄神话。汉族部族战争神话以“黄帝蚩尤之战”最有代表性。 第三节 神话的基本特征 一、从艺术本体看,神话具有以叙事艺术为主的多维性。 神话早在古远的人类史前时期就开创了叙事艺术较为完备的基本形式,而且还创立了一些具有母题功能和原型意义的叙事模式,作为叙事文本,文本结构应包括三个层次,即语言层、现象层、意蕴层。而意蕴层又有三个侧面:历史内容层、哲学意味层、审美意蕴层。 “多维性”指表现形式多种多样,各种直观的艺术表现手段都可以

14、表现神话的思维。 二、从功能上看,神话具有神圣性。 神话由于产生的时期相对久远和封闭,同时涉及到氏族整体的生产、生活、行为、信仰各个方面,在当时的社会生活中被奉为神圣的真实和具有绝对权威的现实规范。 三、从思维机制上看,神话具有艺术创作的不自觉性。 四、从从艺术手段上看,联想是神话构思的核心。借助想象把自然力加以形象化是神话创作的本质,是其艺术构思的核心。原始想象主要依靠联想。 五、从传承主体看,神话具有民族性。神话作为特定群体的文化象征,具有民族性。而神话的神圣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的民族性特征。 第四节 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 一、 神话的文化史价值 第一, 神话展示了人类在童年时期拥有的不

15、懈求知、探索和创造的宝贵精神,和改造世界的顽强意志、无畏胆魄。 第二, 神话是后世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 第三, 对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有模塑作用。 神话还有其他方面的价值,如对历史学、文化学等学科的资料价值,它对宗教、舞蹈、绘画等领域的借鉴价值等。 二、神话的审美价值 第一,庄严虔诚的虚构。 第二,奇丽荒诞的幻想。 三、神话研究概况:现代神话学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 (1)萌芽阶段(19031923) (2)奠基阶段(19231937) (3)拓展阶段(19371949) (4)低谷阶段(19501978) (5)繁荣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第三章 民间传说 一、民间传说的界定 1、民间

16、传说的定义:民间传说是与特定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及地方风物或习俗有关的民间口头散文作品。 在民间传说的创作中,客观实在物始终处于核心地位,因此人们又将它称之为“传说核”。“传说核”可以是一个历史人物、历史事件,也可以是一个地方古迹或风俗习惯。 2、民间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 (1)联系:民间传说具有较强的历史性,有真实或为特定群体认定为真实的的历史人物、事件、地方风物作为“传说核”。 民间传说所涉及的人物大多为历史实有,即使是虚构的人物也为历代民众所认可。 民间传说多采取溯源和说明等历史表述形式,使传说带有历史性因素和情感。 民间传说可以作为一种“野史”,充当“正史”的补充。 (2)民间传说与历

17、史的区别: 选材:民间传说从艺术创作角度选材。历史的选材则是全面记载事实。 表现方式:民间传说一般都经过取舍、剪裁、虚构、夸张、渲染、幻想等艺术加工。历史则不允许想像、虚构。杨家将的历史与传说。 3、民间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两种体裁中的部分作品所产生的时间十分接近,因此它们往往既可以作为神话,也可以作为民间 传说看待。但区别明显: (1)神话是原始人经过不自觉原始思维加工而形成的;民间传说则是民众自觉艺术思维的产物。(2)神话的主角是神,他往往是将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种种力量人格化而形成的;民间传说所叙述的不是神而是人,这些人绝大部分是历史上出现过的,他是历史人物的艺术化和传说化的结果。

18、4、民间传说与一般故事的区别: (1)内容的特指性; (2)记忆的具体性 ; (3)表述形式的多样性。 三、中国传说概况 1、历史人物传说: (1)政治人物传说; (2)文人传说; (3)工匠传说; (4)宗教及神异人物传说; (5)做出突出贡献的人物的传说; 2、历史事件传说:主要以叙述重大的历史事件为主,往往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记录历史事件的某一个片段,而不去关心历史事件的全过程。 3、地方风物传说:地方风物传说主要叙述地方的山川古迹、花鸟虫鱼、风俗习惯和乡土特产的由来和命名。往往赋予叙述的对象以富有意义的或富有情趣的说明 。 四、中国四大传说 (一)孟姜女哭长城1、故事内容 2、故事演变

19、东周列国志说苑及列女传 唐代成型元代搬上舞台宋代建姜女庙 孟姜女、杞梁妻;范杞梁、万喜良、范喜良、万杞梁、杞良、范杞良、范希郎、范喜郎 3、解读:爱情主题(男权话语)、阶级压迫主题、构思的精巧 5、历史遗迹:姜女庙 海水朝朝朝朝朝朝朝落( "潮") 浮云长长长长长长长消 ("涨") (二)牛郎织女 1、故事梗概 2、起源发展:诗经古诗 十九首文选宗懔: 荆楚岁时记 3、解读 (1)文学艺术解读; (2)社会学解读 (三)梁祝传说 1、故事概述:女拜男装、草桥结义、三年同学、十八相送、马家提亲、山伯病死、英台出嫁、祭坟化蝶 2、承传与解读 第一阶段是从产生

20、到晚唐张读宣室志。 “义妇”。 第二阶段是宋元以后、清代以前 。忠孝节义。 第三阶段,是清以后到现在。 忠孝节义传统观念转向反封建的阶级斗争。 结论:故事内涵的历史化; 故事审美的具体化:优美、奇巧。 (四)白蛇传 1、概述:许仙、白素贞、法海、状元祭塔。 2、起源于流变 3、审美意蕴 (1)白蛇传文化中的核心文化符号分析: “蛇”的文化符号意义; 白色的特殊内涵; “伞”的象征文化意义 (2)对白蛇传文化的多层面解读 对白蛇故事演绎模式的分析 白蛇传文化空间传播的理解 对白蛇传文化千年流传的解释 对白蛇传文化的功能解读 五、民间传说的其他分类方法 民间传说除了按内容分类外,还有一种是依据民间

21、传说的情节来分类,这种分类方法不着眼于民间传说的思想内容和人物形象,而是以情节为中心,因此这种分类方法本身就是一种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学术性。1、端午挂艾型 2、地陷为湖型 第二节 民间传说的特征 一、可信性的内容 1、民间传说的内容所涉及的一些人物、事件、地点、时间,一般都是特指的,相对固定的,讲述时不能随意替换或指代。我们可以把它概括成“四固定”。 2、传说中的依凭物(“传说核”)真实可信。 3、深厚的历史与信仰基础。民间传说中的信仰内质,是其得以创作、流传的心理基础。 二、传奇性的情节 传说是将生活素材加以剪裁、集中、虚构、渲染、夸张、幻想,以偶然、巧合及至奇异的情节来表现题旨,生活真实

22、、艺术真实相结合。传奇性是传说得以流传的一个重要条件,表达民众思想与情感,吸引听众并刺激他们进行传播。 二、 箭垛式的人物形象 民间传说在塑造人物形象时,具有鲜明性与单一化特点,将人物最具代表性的某种性格进行集中描述,使这一性格在传说人物身上得到强化,逐渐定型,形成一个具有极强凝聚力和包容性的形象。流传过程中,很自然地就把某些类似性格或品质有 关的种种事件堆积到这个人物身上,使之成为聚集同类事件之矢的“箭垛”。 三、 相对固定的传承范围 传说的流传有中心点,情节往往发生在固定地点,并和一定地方风物、史事、习俗相联系。传说的传播总围绕客观实在物这个特定的中心进行,传承范围相对固定,流传中形成一个

23、个大大小小的民间传说圈。同一类型或相近的各种传说,其传说圈可能交叉、重叠或趋于统一,但绝大部分具有独立的完整性。 价值:重要的历史价值;知识教育价值; 较强的实用价值。 第四章 民间故事 第一节 民间故事概述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 1、广义的民间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所有散文体的叙事作品,包括神话、传说、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狭义的民间故事指神话、传说之外的散文体口头叙事,包括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等。 2、民间故事与民间传说的比较 (1)民间传说总是与一定的纪念物相关联,围绕客观实在物进行叙事,民间故事无须围绕客观实在物来构建故事,如果说有些民间故事中出现客

24、观实在物,它不是故事叙述的中心,只是作为情节需要安排的。 (2)民间传说的主人公一般是历史上的,可以说都有名有姓,有事件发生的具体时间和地点,尽管有虚构的成分,它同历史的关联较为紧密,民间故事则完全不受历史局限。民间故事也不讲明具体时间、地点,一般只说“很早很早以前” (3)民间故事和民间传说的叙事风格不同。民间传说由于受传说核制约,幻想和虚构等艺术手段的运用是有限的。民间故事则不受具体时间、特定空间限制,可以展开幻想的翅膀,任意驰骋,虚构故事。二、民间故事的特点 (1)贴近生活;(2)泛指性;(3)类型化. 三、民间故事的分类方法 第二节 中国民间故事概论 目前我国民间文艺学界比较通用的分类

25、方法:幻想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 一、童话(幻想故事):幻想故事是一种用“超人间”的形式来表现人间生活,具有浓厚幻想色彩的故事,包括魔法故事与动物故事两种,而以魔法故事为主。 魔法故事又叫变形故事,将现实生活内容与神魔仙妖、魔法宝物等“超自然”的内容结合在一起,以神奇变幻的手法展开情节、结构故事、塑造人物。现实内容与魔幻内容的结合是以现实内容为基调,以魔内容为点缀或高潮,故事的情境是在平凡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了神仙、妖魔魔、宝物等神奇因素。 动物故事是以人格化的动植物或其他自然物为主人公的故事。动物故事的典型特征是以拟人的方式来塑造角色、展开情节,并以动物的行为城人间生活的情理。 (

26、一)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艾伯华著中国民间故事类型 1、天鹅处女型故事:(l)一个穷青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2)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就成了他的妻子。(3)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了天界。(4)丈夫去追她。(5)天神下令将他俩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面一次。 2、田螺姑娘型故事 (l)有个人见到一只田螺,他把她带回了家。(2)田螺趁他不在家的时候变成了一个少女,她又做饭,又打扫屋子。(3)几天后他窥见这姑娘,娶她为妻。(4)过了若干时间,妻子拿到被丈夫藏起来的田螺壳,便离家而去。 3、灰姑娘型故事: (1)一个长得漂亮的继女受到继母的虐待。(2)她照料着由生身母亲变成的一头牛

27、。(3)继女把牛骨头收集保存起来。 (4)继母和长得很丑的妹妹去参加一个庆祝活动。 (5)继女从牛骨头里或者通过牛骨头得到了节日盛装。 (6)她也去参加庆祝活动,结识了一位权贵,跟他结了婚。 4、狗耕田型故事(“两兄弟型故事”): (1)两兄弟分家,弟弟只分得一条狗。(2)他用狗耕田,因此富了起来。 (3)哥哥借狗耕田,结果失败,将狗打死。(4)狗坟上长出一棵树或者一颗竹子,弟弟因此又富起来。 (5)哥哥再一次仿效他,又遭失败。 5、蛇郎型故事:动物或精灵跟男人或女人结婚 。6、狼外婆型故事; 7、怪孩子型故事; 8、画中人型故事; 9、问活佛型故事 (二)童话的艺术特征 童话除了一般故事的特征外,还具有以下两个特征: 1、具有浓郁的幻想色彩; 2、保存着较多的奇异习俗内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