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1)笔记整理_第1页
古代文学(1)笔记整理_第2页
古代文学(1)笔记整理_第3页
古代文学(1)笔记整理_第4页
古代文学(1)笔记整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中国古代文学 中国 古代文学演变的分期三古七段说: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上古期:先秦两汉(公元世纪以前) 第一段:先秦 第二段:秦汉 中古期:魏晋至明中叶(公元世纪至世纪) 第三段:魏晋至唐中叶(天宝末) 第四段:唐中叶至南宋末 第五段:元初至明中叶(正德末) 近古期:明中叶至“五四”运动(公元世纪至世纪初期) 第六段:明嘉靖初至鸦片战争() 第七段:鸦片战争至“五四”运动() 笔记整理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 师范2班 曾雯宜“上古”的概念: 一般上古时代是指文字记载出现以前的历史时代。世界各地对上古时代的定义也因此不同。 在中国上古时代一般指夏以前的时代。在两河流域和埃及一

2、般指公元前5000年以前的历史时代。 因为上古时代没有当时直接的文字记载,那个时候发生的事件或人物一般无法直接考证。这些事件和人物也往往带有神话色彩。 1989年白寿彝总主编的中国通史出版,避开了古史分期问题,代之以时间意义的“上古时代”、“中古时代”。 白寿彝在题记中说:“从历史发展顺序上看,这约略相当于一般历史著述中所说的奴隶制时代。但在这个时代,奴隶制并不是唯一的社会形态。我们用上古时代的提法,可能更妥当些。”“所谓中古时代,是指以封建制生产方式占支配地位,同时还有别种生产方式存在的时代。”远古时代:五帝上古时代:夏 商 西周 春秋 战国中古时代:秦汉至清一、文学艺术的起源亚里斯多德:模

3、仿说、功用说、灵感说 巫术说康德:游戏说 章培恒、骆玉明:情感说席勒:过剩精力说 鲁迅、游国恩:劳动说车尔尼雪夫:艺术起源于人对美的渴望 第一章 远古歌谣与原始神话第一节 远古歌谣1、文学的起源:劳动号子 + 词汇 = 劳动歌谣 有声无义 + 有义无声 = 有声有义 远古歌谣比较多保留在周易之中。 远古歌谣不是原生态的歌诗 淮南子道应训:“今夫举大木者,前呼邪许,后亦应之,此举重劝力之歌也。” 吕氏春秋古乐篇:“昔葛天氏之乐,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阕,一曰载民,二曰玄鸟,三曰逐草木,四曰奋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达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总禽兽之极。”2、 远古歌谣的保存 散见先秦两汉的典籍 :周易

4、、吴越春秋、礼记 后代辑本 :清代 沈德潜古诗源、今人 逯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收录最为详尽。 2、【名词解释】远古歌谣的时代:周代以前,即诗经三百篇以前的各种 上古歌谣指的是上古时期的民歌、民谣,是民间文学的一种。我国古代,以合乐为歌,徒歌为谣。上古歌谣是先民表达思想、抒发感情、促进生产的重要工具,是在生产力极为低下的原始时代产生的,是出现最早的文学样式。按题材内容,可分为劳动歌谣、祭祀歌谣、图腾歌谣、婚恋歌谣、战争歌谣等。它们具有集体性、综合性和再现生活的直接性,词句简朴,节奏流畅,以赋为其主要表现手法。3、特点 现实性(反映原始社会的生活):再现劳动过程的弹歌;征服自然愿望的蜡辞;反映上

5、古婚姻制度的周易屯六二;与战争相关的周易 中孚六三;思恋之歌候人歌。 口传性和集体性 综合性(诗、乐和舞结合、富有节奏韵律) 诗歌是最古老的文学形式之一。中国最初的诗歌是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起的,这在我国古籍中有明确的记载。如吕氏春秋古乐, 论语八佾yi异记 载孔子说:“韶,尽美矣,又尽善也。”孔颖达疏去:“乐之为乐,有歌有舞,歌以咏其辞,而声以播之,舞则动其容,而以曲随之。”这段话具体论述了大韶诗、乐、舞三者一体的盛大场面。 礼记乐记云:“诗,言其志也;歌,咏其声也;舞,动其容也。”诗、乐、舞三者紧密结合,是中国诗歌发生时期的一个重要特征。 诗歌和音乐、舞蹈相互结合的形式,在文字已经成熟并广

6、泛用于文献记录以后,还存在了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如诗经中的作品都是乐歌,而其中的颂诗,是祭祀时用的歌舞曲。约在春秋以后,诗歌从乐舞中逐步分化独立出来,专向文学意义和节奏韵律方向发展。第二节 古代神话1、性质、含义神话:myth(源自mythos:故事、寓言)关于神祗和英雄的故事、传说。自然学派:神话表现了远古人类对自然的、理论的和想象的探求。现代神话学派:神诜是一种神圣的、真实的、信仰中的幻想故事。历史学派:神话是当时历史的真实记录。人类学派:神话是原始信仰的残留物。马克思:神话是“在人们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 1、现实性 2、艺术性 3、历史性【名词解释】神话:神话

7、是上古先民通过幻想以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生活所作的形象描述和解释, 用虚幻的想象表现了先民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的强烈愿望和乐观主义、英雄主义精神,是人类早期不自觉的积极浪漫主义艺术创作。它是原始文学的一种重要样式,是后世文学艺术的重要土壤和武库。 山海经:一部与巫术有关的古代地理著作,作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秦汉时又有增补。共18卷,以记载传说中的地理知识为主,兼及民俗、物产、医药、巫术、祭祀等,尤其是保存了大量上古神话传说,如精卫填海、夸父逐日、黄帝杀蚩尤、鲧禹治水等,是我国先秦保存神话最多的古籍,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2、神话产生的社会基础:生产力水平低下、认识能力低下3、

8、古代神话的记录:主要保存在山海经、楚辞、淮南子等典籍 中国古代著名的四大神话:女娲补天、共工触山、后羿射日和嫦娥奔月,都保留在淮南子中。 在所有的古代文献中,以山海经最有神话学价值。 神话内容人物:神话通常以神为主人公,包括各种自然神和神化了的英雄人物。 情节:一般表现为变化、神力和法术 意义:通常显示为对某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解释,有的表达了先民征服自然、变革社会的愿望4、我国神话的特点 记载零散、并多有异说。多被历史化,与传说难分。 比较突出为公、为群的精神。赞美勤劳与创造发明。5、与宗教、传说的比较原始宗教古代神话传说不同精神状态企图通过法术、仪式控制自然、讨好祈求自然内容积极,号召人们别

9、屈服,与自然斗争,强调人劳动的力量神话比传说产生的早,传说是人类发展到较高阶段产生产生条件不同表现形式有崇拜仪式,跟巫术密切相关语言形式为口耳相传,无法讲文体影响神话:神祗英雄、形体高大、本领高强、献身精神、神秘传说:现实性强,有历史影子主人公形象流向渐渐流传开去,在三大宗教中均保留了元素(教义、经典、仪式)渐渐失去了存在的土壤,是生产力在特定时期内的产物神话只存在于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土壤;传说伴随人们走向永远,不断出现,不会灭绝流向相同1、产生的社会基础:生产力水平、科技水平、认识能力低下2、反映方式:将自然“人格化”再“神话”3、 创造目的:功利目的1、起源于远古时代;2、人们口头的集体创

10、作;3、虚构想象的成分为主;4、表现人们朴素的愿望相同6、古代神话的类型解释神话:盘古开天 女娲造人 共工怒触不周山斗争神话:女娲补天 夸父逐日 精卫填海 后羿射日历史神话:鲧禹治水 黄帝擒蚩尤 刑天舞干戚 (或曰创世、始祖、洪水、战争、发明创造等)创世神话:盘古开天 始祖神话:女娲造人 洪水神话:鲧禹治水4战争神话:炎黄之战、黄帝战蚩尤 6其他:夸父逐日、精卫填海5发明创造神话:燧人氏、有巢氏、神农氏、仓颉、后稷、后羿7、神话的史学价值和文学价值 史学价值:了解先民的生活状况和思维方式 文学价值:题材内容、创作手法、叙事方式、素材等 8、对后世的影响 1、给后代文学提供素材 2、创办、欣赏的

11、思维和习惯(浪漫主义源头) 借助想象 通过幻想、排遣内心苦闷,虚构境界,是对现实的否定 后世作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原型(如月亮、鲲鹏等)【论述题】1、谈谈我国上古歌谣的分类及内容。参考答案:我国现存上古歌谣,从题材内容看,大致可分为以下五类:一为劳动歌谣,是最早出现的上古诗歌,它们对劳动行为的再演和生产经验的总结,是先民有意识创做出来的,带有明显的功利目的,以弹歌最典型。二为祭祀歌谣,表现了上古先民幻想祈神降福或指挥自然服从自己的愿望,带有较浓的原始宗教意识,卜辞通纂375片和伊耆氏蜡辞是其代表。三为图腾歌谣,是先民在图腾崇拜基础上创作的诗歌,燕燕往飞尚可窥见其端倪。四为婚恋歌谣,一般都表现出

12、粗犷、野蛮的特点,如周易。屯六二。五是战争歌谣,如周易中孚六二、周易。同人,由其绘声绘色的描摹中,令人仿佛听到了古老的杀伐声,看到了上古战争的礼仪、部族成员奋勇作战的身影及失败的悲哀和胜利的欢欣。2、简述我国上古歌谣的艺术特征。参考答案:我国上古歌谣在艺术特征有四:一是它的集体性、综合性的艺术形式。二是它再现生活的直接性。三是句式简单、语言简朴、节奏流畅。四是以赋为主的表现手法。3、神话产生的原因何在?参考答案:神话的产生,首先与远古时代生产力和认识水平低下有关。先民们对各种自然现象、世界和社会文化生活的起源及变化,无法做出科学的解释,只能借助想象和幻想把自然力和客观世界拟人化。其次,与上古先

13、民解释自然、抗争自然和提高自身能力的强烈渴望有关。这种渴望,促使先民们对自然和社会的种种现象及问题进行思考,并力图对它们做出自己的解释与描述。再次,与先民们的原始宇宙观和原始思维有关。原始先民相信万物有灵,其思维也以此为核心内容,以人与自然互渗为原则,以直观感性、充满情感和富于想象力为特点。因而在神话中,一切自然现象和某些社会存在都被看成是有生命的,赋予以人的特点和超自然的能力。4、我国神话保存的情况如何?参考答案:我国神话没有得到完整系统的记录和保存,只剩下零碎的很少一部分。现一般所说的神话主要指唐宋以前汉族经籍所记载的古代神话。这些典籍主要有诗经、庄子、韩非子、山海经、楚辞、吕氏春秋、淮南

14、子、风俗通义、三五历记、列子等。其中,以山海经、楚辞和淮南子保存的神话较多,尤以山海经最多,而且接近上古神话的原貌。我国神话之所以流传下来很少、很零碎,原因大体有三:一是我国文字繁难,记录不便;二是由于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崇尚实用,罢黜玄想,不语怪力乱神和远古的荒唐之说;三是由于神话演变过程中的历史化、文学化和宗教化等因素。5、我国神话有哪些主要内容?参考答案:现存我国神话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探索天地创始、万物生成和人类起源奥秘的开辟神话,最有代表性的是盘古、女娲神话。二是以风、雷、鸟、兽、草、木等为描述对象的自然神话,反映了先民敬畏和征服自然的心态,如“雷神”、“海神”、“水伯”等,

15、最有名的是精卫填海和夸父逐日。三是英雄神话,表现了先民主体意识的初步觉醒,它们朦胧意识到了人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主人,其主角是半人半神或受神力支持的“英雄”,较有名的如鲧禹治水和后羿射日。前者歌颂了治水英雄鲧禹父子,后者歌颂的是征服旱灾的英雄后羿。四是关于异域奇国、怪人神物的传奇神话,反映了初民企图突破自然条件的限制,改造自身生活环境的愿望和理想,形象奇特,富于奇趣,具有超现实性、超自然性,如驩头、吐丝女、羽民国、长臂国、厌火国等。6、我国神话的基本特色是什么?参考答案:在思想内容方面,其特色主要表现在:第一,具有较强的现实性,从中随处可见当时先民为生存而从事劳动创造的情况、先民同大自然斗争的

16、具体情形,也可以看到当时社会斗争的真实面貌。第二,将人神化,重视人的力量和人的社会性,表现了他们对真理的不懈追求和对理想的热烈的憧憬,表体现了中华民族立足现实人生、自强不息、坚韧顽强的斗争精神和奋发昂扬的乐观品格。在艺术方面,我国上古神话首先表现出了为人生、以人的生存为中心的原始艺术精神,展示了我们民族未来的艺术思维特征。其次,我国上古神话对现实生活的描绘和表现,并不直接、具体,而是通过其幼稚幻想加工过的变态现实。在反映中华民族追求真理、富于理想、意志坚强、积极进取、乐观豪迈的民族性格基础上,形成了神话的积极浪漫主义精神。再次,我国上古神话成功运用了后世所说的幻想、想象和夸张、拟人等浪漫主义手

17、法。其四,我国上古神话体现了悲剧美与崇高美的统一。第二章诗经一、一般常识1、性质:第一部诗歌总集、抒情诗集。2、名称和篇目:原名诗,或称“诗三百”,共有305篇,另有6篇有目无辞之作。 (风:160篇;雅:105篇;颂:40篇)3、时代:周初至春秋中叶五百多年间的作品,大约在公元前6世纪最后编定成书。产生的地域,十五个诸侯国(黄河两岸、中原地域)“十五国风”,约相当于今陕西、山西、河南、河 北、山东及湖北北部一带,即黄河、长江、汉水、渭水流域。4、诗经的作者:作者包括了从贵族到平民的社会各个阶层人士,绝大部分已不可考。5、三(四)家诗:辕固(齐)、申培(鲁)、韩婴(燕)+ 毛亨(鲁) 西汉时期

18、,出现了今文的鲁、齐、韩三家诗。三家诗在西汉被立为博士,成为官学。鲁诗出自鲁人申培,齐诗出自齐人辕固,韩诗出自燕人韩婴,三家诗兴盛一时。鲁人毛亨和赵人毛苌的古文“毛诗”晚出,在民间广泛传授,自郑玄作笺兼容三家,使毛诗盛行于世。后来三家诗先后亡佚, 而“毛诗”独存至今。6、编集 采诗:周代朝廷采诗以制作礼乐。 献诗:周代公卿列士献诗、陈诗,以颂美或讽谏。 颁诗 删诗说汉书艺文志:“书曰:诗言志,哥(歌)咏言。故哀乐之心感,而哥咏之声发。诵其言谓之诗,咏其声谓之哥。故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史记孔子世家:“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可施于礼义,上采契、后稷,中述

19、殷周之盛,至幽、厉之缺,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诵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汉书艺文志:“孔子纯取周诗,上采殷,下取鲁,凡三百五篇,遭秦而全者,以其讽诵,不独在竹帛故也。”注释研究 东汉郑玄毛诗传笺 宋朱熹诗集注 闻一多诗经通义 余冠英诗经选读论语为政:“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论语子路:“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二、体例 风:160;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大部分是民歌。 从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秦、陈、桧、曹、豳等15个地 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 雅: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是宫廷宴享

20、或朝会时的乐歌,即所谓正声雅乐。 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共105篇。 除小雅中有少量民歌外,大部分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的功业的。全部是贵族文人的作品。 40(商颂5、周颂31、鲁颂4) 从思想性和艺术价值上看,三颂不如二雅,二雅不如十五国风。 荀子儒效:“詩言是,其志也;故風之所以爲不逐者,取是以節之也;小雅之所以爲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大雅之所以爲大雅者,取是而光之也;頌之所以爲至者,取是而通之也:天下之道畢是矣。”(对联:“三圣天地人,四诗风雅颂。” )“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前三者为体例,后三者为表现手法)周礼春

21、宫:“太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诗大序:“故诗有六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三、诗经的性质 在中国古人眼中,诗经并不是一部单纯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以“诗”的形式表现圣人之“志”的“经典”。 “五四”以后,诗经不再具有了“经”的性质,而成了一部普通的中国古代诗歌总集。 第一功能是礼仪功能 。第二功能是政治教化功能 。诗的第三大功能是作为贵族子弟的教学教本。所以我们不能仅仅把它当作一部文学作品来看待 。四、思想内容1、反映周民族(部落)的发展史(有文学性质,基础写实) Eg: 大雅生民公刘绵2、反映了战争及其给人民带来的苦难。豳风东风 、小雅采薇

22、3、揭露和批判当时的社会黑暗。硕鼠:阶级压迫剥削、黄鸟殉葬的恶俗4、反应当时的婚姻恋爱。和谐爱情:魏风的静女、木瓜 苦恋:魏风氓 苦恼爱情:周南风的关雎 畸恋:子妻父占新台、后母继子姘居君子偕老、君臣三人通奸株林五、艺术成就开创了文学中“劳者歌其事,饥者歌其食”的写实精神(现实主义表现方法)创造了多种多样的表现手法。(赋比兴)诗经中赋、比、兴手法运用得最为圆熟的作品,已达到了情景交融、物我相谐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意境的创造,有直接的启发。以蒹葭为代表。朱熹:“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起兴作用:发端,铺垫不突兀;象征隐喻。六、外在形式

23、1、无题诗 2、四言典范 (曹操、陶渊明;因表达复杂情感力度不足后渐衰)3、结构:大部分章节用重章叠句4、语言文字特色:重张叠韵,讲究音节、音响、节奏 秦风晨风:“鴥彼晨风,郁彼北林。未见君子,忧心钦钦。如何如何,忘我实多。”【名词解释】1、诗三百:即诗经。诗经在先秦时不称“经”,而是称“诗”或“诗三百”,如论语引诗评诗即是如此。诗经本有305篇,举其整数,故称“诗三百”。西汉初成为官学,被尊为经,始称诗经,后世也有沿称“诗三百”的。2、风雅颂:是诗经的三个组成部分,也是根据地域和音乐的不同对诗经的分类。风也叫国风,是带有诸侯各国地方特色的乐歌,共有十五国风,160篇,多是民歌,少数是贵族作品

24、。雅是周王朝京都地区的乐歌,分大雅、小雅。大雅31篇,多朝会宴享之作;小雅74篇,多个人抒情之作。雅诗中也有部分民歌。颂是王室宗庙祭祀或举行重大典礼时的乐歌,分周颂、鲁颂、商颂三颂,共40篇。3、四家诗:指汉初出现的传授诗经的齐、鲁、韩、毛四家诗。前三家属“今文诗”,西汉时立于学官,分别亡于三国、西晋和宋时。毛诗属“古文诗”,东汉时立于学官,训诂多用尔雅,事实多本左传,流传至今。4、毛传郑笺:汉代毛亨、毛苌为诗经所作的注解名为毛诗故训传,简称“毛诗”。东汉郑玄又为“毛诗”作笺注,名为毛诗传笺,简称“郑笺”。5、赋比兴:诗经常用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比即比喻或比拟。兴即

25、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论述题】1、举例谈谈诗经的主要内容。参考答案:诗经思想内容广阔,主要反映了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社会生活,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表现恋爱、婚姻题材的婚恋诗。这类诗占全书的三分之一,同时也是全书中写得最为精彩的部分。或写男女子相爱时的和谐欢乐,失恋时的痛苦忧伤,赞扬主人公对爱情的忠贞和勇敢追求,如关雎、静女、蒹葭、柏舟等。或写爱情和婚姻的不幸,表现女性在当时社会所受迫害、凌辱及被遗弃的痛苦,如日月、谷风、将仲子、氓等。二是描写农业生产的农事诗。这类诗也很多,有的赞颂农业成就,夸耀田土广大、农夫众多、收获丰盛,如周颂中的臣工、隐嘻、载芟、良耜、噫嘻等;有

26、的描写欢快的劳动场面,如周南芣苡;有的描写劳动生活的繁忙,如豳风七月等。三是关于战争和徭役的征役诗。这类诗主要表现战争和徭役给民众带来了沉重灾难和痛苦,或以征夫之口出之,或以思妇口吻言之,写来都感情真挚,声调凄楚,情节悲惨,如东山、东方未明、何草不黄、君子于役等。也有少数表现爱国思想的作品,如秦风无衣、鄘风载驰、小雅采薇等。四是颂歌。这类诗大都出自公卿列士或乐官之手,在三颂中保存最多,雅诗中也有不少。有的颂帝王歌天命,为周王统治的合理性寻求神学依据,如维天之命、文王;有的颂战功扬王威,如殷武、江汉;有的颂宴饮赞嘉宾,如鹿鸣、南有嘉鱼等。五是反映社会矛盾、揭露批判现实的怨刺诗。这类诗主要存于雅诗

27、和国风中,带有乱世的鲜明印记。“二雅”中的怨刺诗多为公卿列士的讽谕劝戒之作,的借古讽今,如荡、正月。更多的是针砭时弊,指斥昏君,如民劳、板、荡。还有一些以斥责奸佞为主题,如巷伯、正月等。国风中的怨刺诗多出自民间,更直接地反映了下层民众的思想、感情和愿望。其内容更深广,怨愤更强烈,讽刺也更尖刻,具有更激烈的批判精神,如硕鼠、伐檀、新台、南山、黄鸟。六是周民族的史诗。大雅里保存了五首古老的周族史诗生民、公刘、绵、皇矣、大明,以粗线条较完整地勾画出周族发祥、创业、建国、兴盛的光辉历史。远古传世的史诗极少,此组诗显得格外珍贵。2、谈谈诗经的艺术成就。参考答案:诗经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其一

28、,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诗经从各个方面主要描写了我国西周数百年的社会现实生活,真实、深刻、广泛而多彩,尤其是其中的民歌,“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直接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劳动和生活、喜爱和憎恨、痛苦和希望。这些诗歌,不仅主题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深刻,同时还以惊人的艺术概括力,把握和揭示出当时社会生活中一些本质矛盾。其二,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赋指的是一种铺陈直叙事物的方法,如七月由春至冬记述了农奴一年的劳动过程。比,即比喻或比拟。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形式也多种多样,有明喻、暗喻、借喻、博喻等。这些比喻,都能紧扣诗中的情、事、景,十分贴切。兴,就是托物起兴,先用他物起头,然后借以联想,引

29、出诗人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兴句多在一首诗的开头,或起协调韵律的作用,或起创造意境、烘托气氛的作用,或起象征、联想、比拟的作用。诗经常常将三种手法结合运用。其三,复沓的章法和以四言为主的句式。复沓的章法又叫重章叠句,即各章词句基本相同,只是更换中间的几个字,反复吟唱。其作用在于深化主题,渲染气氛,加深情感,增强音乐性和节奏感。在具体的字词的更换中,或用递增法,或用递减法等,总是曲尽其妙,如王风采葛。诗经的句式虽然也有二言、三言、五言、六言、七言、八言等,但用四言最多,占全诗的90%以上。其四,丰富、生动、简练、形象的语言。诗经大约使用了近三千单字,其中有名词、动词,也有形容词,丰富多彩、生动准确

30、地表现了各种事物及其变化特征。如表示动植物的名词有373种,读之可使人博物多识。此外,诗经中还用了大量的动词、形容词及双声字、重叠字、叠韵字,写景状物,拟形传声,细致传神,使诗歌富于形象美和音韵美,增强了诗歌语言的艺术魅力。3、简述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参考答案:诗经对后代文学的影响非常深远,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首先是它开创了我国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其“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创作精神,启发和推动了后世作家密切关注现实、国家命运和民生疾苦,如汉乐府民歌作家、建安诗人、陈子昂、杜甫、新乐府运动诸诗人等的乐府作品,都是对这种创作精神的直接继承。其次,它赋、比、兴的艺术手法为后世文学的创作提

31、供了成功的艺术借鉴。其后屈原以香草美人寄情言志、表达爱憎的手法,汉乐府民歌中的寓言拟物诗,阮籍的咏怀,郭璞的游仙,李白的古风,李商隐的锦瑟,陆游的卜算子泳梅以及元曲清戏中的美刺讽喻作品,无不是对诗经比兴手法的继承发展,以至形成了我国文学韵味悠长、含蓄蕴藉的民族特色。至于其赋的手法,对后世文学也有颇深远的影响。赋体文学是由它直接发展而来的。此外,诗歌、词、戏曲、小说中亦有很多作品糅进了赋的手法。再次,它确立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诗经中的诗歌绝大部分是民歌,朴素清新,生动活泼,和谐自然,给后世文人学习民间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从文学史发展看,一种新的文学样式,常常是先从民间孕育,然后由文人予

32、以加工发展。历代一些有成就的作家,也多是通过向民间文学学习,丰富自己的创作。向民间文学学习,这是我国文学发展历史的优良传统。第三章楚辞一、“楚辞”的定名与涵义 汉刘安首称 西汉末年,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一书。 1、诗体。(以屈原为代表,又称骚体) 2、诗集。(继诗经后在文学史上意义重大的诗集。与其合称“风骚”,后引申为中国古典文学文化)南北文化的交融。是北方的中原文化与南方的荆楚文化融合的产物。 1、楚国地域。楚国位于长江淮河流域,地势多样,多名川大水,幻想性强。 2、楚国贵族源于中原,第一个王熊绎被封于楚地。 3、在政治思想方面,楚国和中原有很大的一致性。 4、在习俗和审美

33、趣味上,楚国表现出不同于中原文化的特点。 5、楚文化在许多地方超过中原文化。南方的经济条件较北方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1、楚国没有形成像北方国家那样严密的宗法制,个人受集体压抑较少,个体意识比较强烈。 2、丰富的物质条件,较少压抑而显得活跃的生活情感,造成了楚国艺术的高度发展。战国晚期楚国的政治形势 1、 楚国到战国中期已经成为当时领土最大的国家,“横则秦帝,纵则楚王”。 2、楚怀王、顷襄王时期,楚国由盛而衰。二、楚辞的特点: 1、以抒情为主,几乎全是抒情诗; 2、句法散文化,句式灵活自由; 3、以“兮”字作特殊标志; 4、篇幅加长。3、 楚辞的主要作家:屈原、宋玉、唐勒、景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云

34、:“屈原既死,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 A. 宋玉:与屈原同期,稍晚,当过小官,一生不得志,政治上无大作为。 1、主要作品九辩、风赋、高唐赋、神女赋、登徒子好色赋、答楚王问 2、贡献 是从楚辞到汉赋起承前启后作用的作家、过渡 大大的发展了赋的手法,在叙述中插入描写。 登徒子好色赋:“东家之子,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眉如翠羽,肌如白雪,腰如束素,齿如含贝,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文心雕龙谐隐:“宋玉赋好色意在微讽,有足观者。”B. 屈原 1、生平:名平字原,也称灵均。 没落贵族出身,与楚王同宗,。湖北

35、旧县人,经历过楚怀王、顷襄王的统治,由盛改衰,年轻时受到楚怀王的高度信任,官为左徒,楚怀王听信谗言,疏远屈原,转任三闾大夫。被顷襄王流放江南。自沉汨罗江而死。时期内有改革派(亲齐、屈原)和保守派(亲秦)其政治思想为“美政”(联秦抗楚、举贤授能)言必称三代,尧舜为治世楷模仁、礼、义(儒家核心价值观)修己/身/节 思想接近儒家 (屈原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也不是 一个杰出的、理想现实者、有洁癖、自恋 伟大的诗人、爱国者)2、屈原与楚国最高统治集团冲突的原因 外交方针上,屈原主张与强秦对抗。 ;在内政方面,屈原主张“修明法度”、“举贤授能”,实行 “美政”。 屈原耿直而又自信的性格,是造成其悲剧的重

36、要原因。 3、 作品:屈原的作品共计23篇。a.离骚史上最长抒情诗 解题:史记屈原贾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 班固离骚赞序:“离,犹遭也;骚,忧也。”王逸离骚经叙:“离,别也;骚,愁也。”(清)戴震屈原赋注:“离,犹隔也;骚者,动扰有声之谓。” 楚辞章句是对楚辞进行解释的最早作品 写作年代,一般认为是在屈原离开郢都往汉北之时。这是屈原在政治上遭受严重挫折以后,面临个人的厄运与国家的厄运,对于过去和未来的思考,是一个崇高而痛苦的灵魂的自传。 美政理想与身世之感 屈原美政理想的主要内容:明君贤臣共兴楚国。 首先,国君应该具有高尚的品德。其次, 应该选贤任能。再次,主张修明法度。 屈原在诗中反

37、复地咏叹明君贤臣,实际上是对楚国现实政治的尖锐批判,更是对自己不幸身世的深切哀叹。香草美人:象征和意境 离骚最引人注目的是它的两类意象:美人、香草。美人的意象或是比喻君王,或是自喻。种类繁多的香草作为装饰,支持并丰富了美人意象。同时,香草意象作为一种独立的象征物,一方面指品德和人格的高洁;另一方面和恶草相对,象征着政治斗争的双方 。“香草美人”作为诗歌象征手法,是屈原的创造,同时又与楚国地方文化紧密相关。b.天问是楚辞中一首奇特的诗歌。所谓“天问”,就是列举出历史和自然界一系列不可理解的现象,对天发问,探讨宇宙万事万物变化发展的道理。 提了172个问题,四言诘问在楚辞中尤为特例、呵壁之作 天地

38、之形成人事之兴衰楚国的现实政治 认为天命反覆无常,朝代的兴亡不在天命而在人事。对宇宙、神话等 Eg:登之为帝,孰道尚之。女祸为体,孰制匠之。c.九歌:巫祭文化,原是流传于江南楚地的民间祭歌,屈原加以改定而保留下来。主要是南方巫祭文化的产物。共11篇。 朱熹楚辞辩证:“篇名九歌,而实十有一章,盖不可晓。”东皇太一(天神)、 云中君(月神,一说云神)、湘君(湘水之神)、湘夫人(湘水之神)、 大司命(成人司寿神)、 少司命(少儿司寿神)、 东君(太阳神)、河伯(黄河之神)、山鬼(山神)、 国殇(人鬼为国捐躯者之魂)、礼魂(送神曲)d.九章是屈原所作的一组抒情诗歌的总称 。比离骚具有更多的纪实性,为我

39、们研究屈原生平思想提供了重要的材料。 艺术上主要采取直接铺叙、反复抒写的手法,所表现的情感较为直接、奔放,浪漫色彩则略逊于离骚。 在不同时期不同地阿芳所作,后人整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生平惜诵、涉江、哀郢、抽思、怀沙、思美人、惜往日、桔颂、悲回风e.招魂f.大招、远游、卜居、渔父不是屈原的作品。 四、诗歌艺术1、诗体:鸿篇巨著内容丰富,诗经中最长的是鲁颂闭宫120句。 杂言句式天问除外,语言有散文化倾向,生动活泼 楚方言,民间口语入诗2、赋比兴手法发展 赋的艺术表现力大大丰富。 叙事:反复叙说以见其详;陈情:“三致志焉”以见其深;状物:穷形尽相以见其工。 比兴 A、诗经往往是单个比,屈作往往整段

40、、整篇皆用比兴; B、诗“以彼物比此物”,喻体与本体、兴象与本意有明确交代, 屈作两者浑融、化合,如兰、芷、荃、蕙等,便既是喻体,又蕴含本体之意; C、诗之喻体仍以自然物出现,作材料,屈作之喻体人格化、社会化。3、想象丰富奇特(摄象广泛、神鬼文化渊源深厚)4、浓厚的抒情色彩(擅长心理描写惨郁郁而不通兮、 心理描写与心理刻画相结合 情感激荡、奔放相比诗经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其他王逸楚辞章句:“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花,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君;宓妃佚女,以譬贤臣;虬龙鸾凤,以托君子;飘风云霓,以为小人。其词温而雅,其义皎而朗。”鲁迅汉文学史纲要:“较

41、之于诗,则其言甚长,其思甚幻,其文甚丽,其旨甚明,凭心而言不遵矩度然其影响于后来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天干”和“地支”合称“干支”。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组合为六十单位,作为一个轮回,称六十甲子。我国夏历用干支纪年,也用十二地支纪时,每个时辰相当于现代的两小时。【名词解释】1、楚辞:“楚辞”的名称,始见于史记酷吏列传。其本义是指楚地的言辞,后来逐渐固定为两种含义:一是诗歌的体裁,一是诗歌总集的名称。从诗歌体裁来说,它是战国后期以屈原为代表的诗人,在楚国民歌基础上开创的一种新诗体。从总集名称

42、来说,它是西汉刘向在前人基础上辑录的一部“楚辞”体的诗歌总集,收入战国楚人屈原、宋玉的作品以及汉代贾谊、淮南小山、庄忌、东方朔、王褒、刘向诸人的仿骚作品。2、九歌:是屈原在楚国民间流行的祭祀乐歌基础上加工而成的一组祭歌,共十一篇。所祭之神,分天神、地祗、人鬼三类。天神有东皇太一、东君、云中君、大司命、小司命。有关的五首歌词,多表现对天神的敬仰和赞颂,写得庄严肃穆。地祗有湘君、湘夫人、河伯、山鬼,有关的四首诗歌全是恋歌,借对神的恋爱生活的描写,表现人类对纯洁爱情的赞颂,大都清新凄艳,幽渺情深。写人鬼的只有国殇一篇,是对卫国战争中牺牲将士的热烈礼赞,激昂悲壮,刚健质朴。3、天问:屈原所作的仅次于离

43、骚的长诗。它以反诘的形式,一连提出170多个问题,内容涉及天文地理、神话传说、古史传闻、社会政治、个人生活等,表现出诗人丰富的想象力和广博的知识,表现了诗人大胆怀疑、敢于批判旧观念和勇于探索真理的精神。全诗以四言为主,四句一节,通篇用反诘,参差错落,圆转活脱,被认为是“千古奇文”。4、屈宋:先秦楚辞作家屈原和宋玉的合称。屈原是楚辞的开创者,宋玉略晚于屈原,也以楚辞著称,并对赋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后世因以屈宋合称。【论述题】1、简述“楚辞”的特点。参考答案:“楚辞”具有鲜明的特点:它采用楚国方言,运用楚地声调,记载的是楚国的地理,描写的是楚国的风物,富有楚国的地方特色。它构思奇特,想象丰

44、富,善于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和神话故事,表现思想感情,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句子参差不齐,形式活泼自由,多用“兮”字,语句曼长流利,灵活多变,有停顿、有延伸,委婉而多情致。2、简论“楚辞”的文化渊源。参考答案:楚辞是中原文化与楚文化相融合的产物。楚民族在殷商时代已接受了中原文化的影响,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楚国的强大、兼并战争的日益加剧和列国间交往聘问之事的增多,它进一步吸收了中原文化,儒、法、墨、名、阴阳等思想及经典都传入楚国并产生影响。屈原曾多次使齐,身受中原文化的影响,他诗中“举贤授能”、“修明法度”的思想和大量的比兴手法,就是直接继承和发扬了儒法思想与诗经的传统。但对楚辞产生最直接影响的

45、还是楚文化。首先是楚地民歌。楚地民歌渊源甚古,相沿不断,其句子参差灵活,多用“兮”字来加强节奏、舒缓语气,有的还用了兴句和双关语,已开楚辞体格。其次,巫风文化的熏陶。楚国一直盛行着殷商时代一种迷信色彩浓厚的巫风文化,在郢都以南的沅、湘之间,老百姓有崇信鬼神的风俗,喜欢举行祭祀活动。祭祀时要奏乐、歌唱、跳舞以娱神。这种巫术风俗的熏陶,培养了人们丰富的幻想力,滋长着美丽的歌辞和舞蹈,给楚辞提供了养料。其他如楚国的地理风物、方言声调等也给楚辞提供了直接营养。3、谈谈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艺术成就。参考答案:离骚是屈原充满爱国激情的抒忧发愤之作。全诗的思想内容主要有三点:一是表达了诗人政治革新的要求和对“举

46、贤授能”、“修明法度”的美政理想的追求;二是表达了诗人热爱国家关心民生疾苦的强烈爱国激情;三是展示了诗人坚持正义、反对奸邪的高尚情操和九死未悔的斗争精神。离骚的艺术成就突出地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其一,成功地塑造了抒情主人公屈原的自我形象。其二,继承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将喻体和本体水乳交融,创造出了优美、奇丽、新颖、灿烂的艺术境界,甚至出现了由一系列艺术形象和艺术境界组成的象征体系。其三,大量运用历史故事和神话传说,想象丰富,构思奇特,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特色。其四,大量运用了楚国的地名、物称、方言、口语等,使全诗具有鲜明浓郁的地方和民族特色。其五,突破了诗经以四言为主的格式,汲取南地楚歌的韵调

47、和句式,采用散文化的长句,以六言为主,长短相间,灵活多变,创造出一种比较自由灵活的新诗体,扩大了诗歌的表现力。在结构形式上,它把诗经整齐短小的重章迭句扩大为长篇巨制,幻想与现实交织,抒情与叙事结合,大气磅礴,完美生动地反映了丰富复杂地社会生活。4、简论屈原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参考答案: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我国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开创者,他的诗歌标志着我国诗歌创作由民间集体创作向作家个人独立创作的新时代的真正到来。他强烈的爱国思想、高洁的品格和为追求理想而九死不悔的执着精神,对后世影响极为深远。千百年来,在反抗强暴、伸张正义、维护祖国尊严和利益的斗争中,人们总以他为榜样,从他的为

48、人、品格中获得鼓舞和进取的力量。他的精神品格熔铸成的动人魂魄的诗篇,哺育了一代又一代进步的作家。贾谊、司马迁、李白、杜甫、文天祥、龚自珍、鲁迅等人,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和鞭挞,对民生疾苦的关注,无不是屈原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他开创的重幻想的浪漫诗歌传统,丰富了我国文学艺术的表现力。离骚问世以后,“风”、“骚”并称,被视为我国古典诗歌的典范和论诗的最高准则。他发展了诗经的比兴手法,使之与主体融合,情景交融,形成一系列独立的意象,在诗中起着象征、寄寓的作用。这种“寄情于物”,“托物以讽”的表现手法,极大地提高了我国古代诗歌的创作水平,为后世作家广泛继承。楚辞参差的句式,冲破了诗经的四言格式,为五、七言诗

49、的创制铺平了道路。他创造的楚辞体这一文学样式还直接催生了赋这一新的文学体裁。 第四章 历史散文第一节 先秦早期散文一、甲骨卜辞(散文的萌芽)1、名称和来历 又叫契文、龟甲文字、殷墟文字。18981899年发于殷墟(今河南省安阳市小屯村)。 内容:殷商时代王室占卜的记录。形式:卜筮 (1)“甲午卜,今日王逐麟。”(2)“癸卯卜,今日雨,其自西来雨,其自东来雨?其自北来雨?其自南来雨?”二、易卦爻辞伏羲创八卦一般都被认同。重卦之人有神农、夏禹、文王诸说。周易的成书不在卦画,而在卦爻辞。卦爻辞之作当为文王。八卦称经卦。八卦的卦画,由三爻画组成。别卦由六爻画组成。 经卦的卦画为: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

50、,艮复盎。离中虚,坎中满。兑上缺,巽下断。 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艮为山,离为火,坎为水,兑为泽,巽为风。系辞:“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周易包括经与传两个部分。 伏羲创作的卦画与说是文王所演的卦爻辞称之为经。经的部分由六十四卦组成。分上经、下经两篇。上经30卦,下经34卦。每卦的结构:每卦都由卦画、卦名、卦辞、六爻爻名与爻辞组成。 卦画:每卦六爻。卦名:卦画原为卦题,但不好称呼,故后人另立卦名。其命题的原则並不统一。 卦辞:每卦开头至初爻之前的辞。一般解说题义,也有一些卦辞与爻辞相连,说明同一件事 。 经传关系:先有经而后有传,传是对经的解释。易传共十篇,又称十翼。1、周易卜筮之书,“易”字有三义:变易一切皆变不易万变中有永恒不变的规律简易掌握规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2、以64卦、384爻的形象符号构成。 爻 阳爻: 阴爻: 卦是由不同数目的阳爻阴爻排列出来的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