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讲座:心理压力_第1页
培训讲座:心理压力_第2页
培训讲座:心理压力_第3页
培训讲座:心理压力_第4页
培训讲座:心理压力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心理健康与压力 菏泽学院 陈光磊教授主要几个方面心理健康及具体标准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途径与方法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身心的健康的影响压力处理的策略与方法心理健康问题2003年4月1日,著名香港影星张国荣自杀1日晚间6时41分传出在香港中环文酒店坠楼身亡,被送玛丽医院抢救无效死亡,终年46岁 张爱玲、邓丽君、翁美玲阁楼男女女主演韩国女名星郑多彬 主要作品:主要作品:阁楼男女阁楼男女嫂子十九嫂子十九岁岁那年夏天台风那年夏天台风那小子真帅那小子真帅等等上午8点在被发现在自己家卫生间用毛巾自杀身亡。警方经过现场勘察后认定没有任何他杀的痕迹, 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认为其有严重抑郁症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

2、认为其有严重抑郁症崔永元没有在主持崔永元没有在主持实话实说实话实说,但他仍然在,但他仍然在坚持实话实说。坚持实话实说。崔永元有崔永元有严重的抑郁症严重的抑郁症,他的医生说,他的医生说,如果崔如果崔永元不和现实较真,这病也就没有了。永元不和现实较真,这病也就没有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很难说清楚,是我们病了,根据现在的情形,很难说清楚,是我们病了,还是崔永元病了。还是崔永元病了。 3月14日上午10时,十一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闭幕会,大会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与中外记者见面并回答记者提问。 温家宝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在我担任总理期间,确实谣诼不断,我虽然不为所动,但是心里也不

3、免感到有些痛苦。这种痛苦不是信而见疑、忠而被谤的痛苦,而是我独立的人格不为人们所理解,我对社会感到有点忧虑。我将坚持人言不足恤的勇气,义无反顾地继续奋斗。 3月16日,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主任曹廷炳教授从科研楼A座9层男厕所坠楼身亡,年仅39岁。海淀警方证实无刑事案件可能。留美博士自杀:留美博士自杀:4月6日,美国,斯坦福博士毕业的王庆根被发现自杀身亡,留下两个不到十岁的孩子。从海安高级中学,到南京大学,再到斯坦福;从奥赛化学金牌得主,到知名计算机软件工程师,他的人生轨迹就像是一部寒门学子励志史。4月6日,昔日的化学才子王庆根在美国自杀,引发无数人扼腕和伤感。 2010年年10月16日,广东省韶

4、关市武江区原书记邬学新跳楼身亡9月21日,浙江高院副院长童兆洪自缢身亡8月25日,河北省万全县县长王聪著自缢身亡6月24日,民航中南地区管理局局长、党委书记刘亚军撞火车身亡2011年年4月29日,江苏省常州市编办主任许明新跳楼身亡4月28日,河南省洛阳市公安局纪委书记张广生跳楼身亡4月20日,山东聊城市阳谷县维稳办副主任陈国庆自缢身亡4月12日,江西省遂川县委保密机要局副局长关可平跳楼身亡人民论坛杂志也曾对全国100多名官员的心理健康进行过调查,发现有80%以上的官员特别是基层官员普遍存在较大的心理压力,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不平衡、心理疲劳及心理压抑。其中,64.65%的受调查者认为,官员的压力

5、源主要来自“官场潜规则对个人政治前途的压力”,并由此导致少数干部因心理负担过重而出现焦虑、抑郁等问题,甚至有个别干部心理严重失调,导致精神崩溃。 一一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科学的健康概念科学的健康概念所谓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而不仅是没有疾病。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提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是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并且提出了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

6、,睡眠良好; 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这这些些人人健健康康么?么?几点认识几点认识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缺一不可。衡量一个人时候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生理,心理,行为理,行为等因素方面分析不仅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的不健康行为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无病即健康无病即健康”的片面认识影响久远,人们往往只注重生理健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只锻炼身体而不加强良好心理素质

7、的培养。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健康医疗已走出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形成了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即从生理、心理、社会的角度开展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心理状态影响疾病心理状态影响疾病心理状态能够影响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心理因素和许多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主要疾病,如心脏病、癌症、脑溢血、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高血压、偏头痛、糖尿症、哮喘等发病有密切关系。 而且,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特征与低死亡率有关。 日本日本 江本胜:水知道答案江本胜:水知道答案据美国的统计资料,每4个人中有1人在其一生中将因心理方面的原因而引起躯体疾病;每12个人中有1人将因心理困扰而住院;每22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

8、会得比较严重的心理疾病,并因此而影响工作与正常的生活。美国的医院病房中几乎有一半心理疾病患者。事实证明了古罗马西塞罗的论断: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心理疾病比起生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强烈为数更多,危害更强烈。 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如果一个人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闷、孤僻、自卑、暴怒、怨恨、猜疑等不良心态中,轻则妨碍潜能开发,重则导致心理变态。那么,一个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呢?又用什么标准来衡量?心理健康的概念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指种高效而满意的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活

9、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地反映外部世界,有无明显差异;(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完整协调;(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心理健康水平的划分心理健康水平的划分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1)一般常态心理。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满意、适

10、应能力强、善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能力。(2)轻度失调心理。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和他人相处略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土帮助,可以恢复常态。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土帮助,可以恢复常态。(3)严重病态心理。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的常态与病态,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

11、意识水平、情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环境适应能力等。心理健康的标准心理健康的标准具体而言,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以下五条:(1)智力正常。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维力的综合。 (2)了解并接纳自己。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恰当的评价,并有愉悦的接纳态度,知己所长所短,愿意扬长避短开发潜能,不苛求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妄自菲薄,自信乐观。(3)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愁等消极体验,但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

12、的关系。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水平。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理解、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与给予爱和友谊,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信赖的朋友,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与环境的关系。心理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对所处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生活理想不脱离现实,能面对现实修正自己的需要与欲望,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以上五条心理健康的标准不仅为我们衡量检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线索,而且也为我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指出了努力方向。但是,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

13、定不变的,它随着人的成长,环境改变,经验积累而变化。每个人不仅要努力达到心理健康的基本要求,而且应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断开发自己的身心潜能。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二、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卫生学的任务。“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平等”。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1)生理与心理统一原则。健康是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一整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健康的身体寓于健全的心理,而健全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医

14、学研究证明:生理方面的疾病或异常会明显地引起心理行为方面的症状,而长期不良的心理刺激会引起生理器官与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躯体疾病。(2)个体与群体协调原则)个体与群体协调原则个体与群体协调原则。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群体之中,个体的心理健康维护依赖于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家庭关系的协调、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是个体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独生子女的不健康心理特点,如自我中心、自私、任性、依赖等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不当,而非独生子女必有的特征。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与学校的教育、社会风气、大众传播有关。(3)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加强心理健康研究,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15、有助于人们科学理解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井付诸实践,指导行为,自我保健。(4)防治与发展并重原则。现代心理卫生工作更强调发展与完善的价值,通过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促进心理健康的活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内容:1生理方面。指从受孕期到老年在人生各个阶段,对人体脑神经系统的保护和预防损伤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包括优生优育减少遗传性疾病、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器质性异常、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合理休息及时消除疲劳、改善饮食保证营养等。2心理方面。指从出生到老年的各个发展阶段,心理需要能获得基本满足,情绪困扰减低到最小程度,社会化进程顺利。例如:婴幼

16、儿时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智力早期开发、良好情感和性格的培养;青少年时期性心理发展的指导、健康自我形象的确立、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人际交往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在面临人生转折时期,尤其是升学、就业、婚恋、生育、搬迁、失业、升学、就业、婚恋、生育、搬迁、失业、退休、丧偶退休、丧偶等,最容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更应该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疏泄不良情绪,改善环境适应能力。3社会方面。指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各方面功能的强化。包括建设精神文明、净化生活环境、提供娱乐设施、减轻社会压力、改善医疗条件、指导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科学的生活方式科学的生活方式

17、 不抽烟 喝酒适量或不喝 常运动 吃早餐 保持适当的体重 生活规律 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人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活和学习、成长、幸福、也关系到社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家庭、学校、社会等应该通过具体可操作的方法,增进心理健康,减少心理疾病。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心理健康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上下配合,左右协调,共同努力。3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包括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三、三、 压力与身心健康压力与身心健康华尔街失业银行家华尔街失业银行家“挂牌挂牌”街头找工作街头找工作 压力及其来源

18、压力及其来源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的体验。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历过。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求职面试、亲人患病或死亡、工作变动和丧失,承受压力是生活中不可避免的。但过度的压力会破坏人的心身平衡,损害心身健康。压力概念压力概念压力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理学家汉斯薛利提出。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定性变化所形成的。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个体面对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压力有暂时性与持久性的区别。压力

19、源压力源压力产生于压力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压力源可能存在于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自身的压力源也称内因性压力源,包括痛苦、痛苦、疾病、罪恶感、不良自我概念疾病、罪恶感、不良自我概念等;环境的压力源也称外因性压力源,包括热、热、冷、噪声、灾害等刺激情境冷、噪声、灾害等刺激情境。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际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做了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件做了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1 1、躯体性压力源。、躯体性压

20、力源。2 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3 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4 4文化性压力源。文化性压力源。1、躯体性压力源 躯体性压力源是躯体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指来自人的躯体直接发生刺激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作用而造成身心紧张状态的刺激物。 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刺激物 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如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微生物,变质食物,酸碱刺激碱刺激 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这一类刺激是引起生理压力和压力的生理反应的主要原因。的主要原因。2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心理性压力源是指来自人们头脑中的紧张

21、性信息,如心理冲突与挫折、不切实际的期望、不祥预感、以及与工作责任有关的压力与紧张等。心理性压力源与其他类压力源的显著不同之处在于它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直接来自人们的头脑中,反映了心理方面的困难。A型性格型性格弗雷德曼和罗森门两位学者在对心脏病患者的研究中发现了一种称之为A型性格的行为方式。这是种有冲劲、精力旺盛、竞争性强的性格,求胜心切,总想在最短时间内处理无数难以确定的事物。而这种长期处于压力下的紧张状态付出的代价是导致心脏病。美国心脏医学会,在1981年将A A型性格列为是罹型性格列为是罹患心脏病的危隆因素之一患心脏病的危隆因素之一。3.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社会性压力源主要是指造成个

22、人生活方式上的变化并要人们对其做出调整和适应的情景与事件。社会性压力源小到个人生活中的变化,大到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包括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事件包括灾害、环境污染、政灾害、环境污染、政治动荡、经济衰退、过度拥挤、战争创伤等治动荡、经济衰退、过度拥挤、战争创伤等。 压力的身心反应压力的身心反应当人们面临压力时会产生一系列身体上和心理上的反应。这些反应在一定程度上是机体主动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它能唤起和发挥机体的潜能、增强抵御和抗病能力。但是如果反应过于强烈或持久就可能导致生理心理功能的紊乱。在压力下通常表现在生理、心理和行为方面的反应,主要有以下几种: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压力下的生

23、理反应个体在压力状态下会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主要表现在自主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等方面。例如,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导致心率加快、血压增高、呼吸急促、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激素分泌增加、消化道蠕动和分泌减少、出汗等。汗等。50年代的白鼠压力生理反应年代的白鼠压力生理反应加拿大心理学家薛利在50年代以白鼠为研究对象从事多项压力的实验研究,指出对压力状态下身体反应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第一阶段是,警觉反应。这阶段中,由刺激的突然出现而产生情绪的紧张和注意力提高,体温与血压下降,肾上腺分泌增加、进入应激状态。如果压力继续存在,身体就进入第二个阶段,即

24、抗拒抗拒;企图对身体上任何受损的部分加以维护复原,所以产生大量调节身体的激素。第三阶段是衰竭阶段,压力存在太久,应付压力的精力耗尽,身体各功能突然缓慢下来,适应能力丧失。可见,压力下的生理反应可以调动机体的潜在能量,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感受和适应能力,从而使机体更有效地应付变化。但过久的压力会使人适应能力下降。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压力下的心理反应压力引起的心理反应有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警觉、注意力集中、思维敏捷、精神振奋捷、精神振奋,这是适应的心理反应,有助于个体应付环境。例如,学生考试,运动员参赛,在适度压力下竞争容易出成绩。但是,过度的压力会带来负面反应,出现消极的情绪,如忧虑、焦躁、愤怒

25、、沮丧、悲观失望、抑郁等,会使人思维狭窄、自我评价降低、自信心减弱、注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表现出消极被动。心理学研究还表明,过度的压力会影响智能,压力越大,认知效能越差。个体在压力状态下的心理反应存在很大差异,这取决于个体对压力的知觉和解释以及处理压力的能力。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当个体面临压力时会有各种行为变化,这些变化决定于压力的程度以及个体所处环境。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可分为直接反应与间接反应:直接反应是指直接面对引起紧张的刺激时,为了消除刺激源而做出的反应。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例如,路遇歹徒,或与其搏斗或逃避;间接反应是指借助某些物质,暂时减轻与压力体验有关的苦恼

26、,如借酒消愁。如借酒消愁。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刻扳动作、过度吃食、攻击行为、失眠等。猩猩实验:压力下的行为反应猩猩实验:压力下的行为反应心理学研究发现:当猩猩被隔离监禁一段时间后,会出现重复地摇晃、吸吮手指或原地绕圈等刻板行为;把一只动物关在无法逃离的笼子中并给予电击,会引起动物不断吃东西的行为;当两只动物被电击时,电击开始或结束后不久,它们会打起架来。 压力与心身疾病压力与心身疾病心理学研究发现,所有疾病中一半以上与压力有关。压力导致身心失调,进而引发疾病。与压力有关的疾病

27、症状最常发生在神经系统、呼吸、心肺和内脏四个身体系统上,压力因素占有很高比例的疾病包括高血压、胃溃疡、偏头痛、肥胖、哮喘、癌症等。让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让阳光发出光彩让自己的心中充满阳光,让阳光发出光彩心身疾病心身疾病传统医学最早是不承认心理因素会造成器质性疾病的观点。但情绪与身体变化)一书的出版,提出了“心因性疾病”的新观念后,心身医学开始发展,心身疾病逐渐成为新的研究领域。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心理社会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变化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具有明显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障碍过程中的主导作用,具有明显的生理结构和功能障碍的一类躯体疾病的一类躯体疾病。而压力引发的持续紧张状态压力引发的持续紧张状态常常是致病的主要原因。心身疾病的诊断具有五个基本条件心身疾病的诊断具有五个基本条件心身疾病的诊断具有五个基本条件:1 1、心理方面的压力来源出现在任何身体症状显现之前。、心理方面的压力来源出现在任何身体症状显现之前。2 2、情绪的兴奋并不是有意识的或者个体知道情绪兴奋,、情绪的兴奋并不是有意识的或者个体知道情绪兴奋,但却没有能力去改变。但却没有能力去改变。3 3、压力源所促成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长期的、持久、压力源所促成的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