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沉积岩石学复习资料一、 名词解释沉积岩: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沉积物沉积后转变为沉积岩直至变质作用以前或者因构造运动重新抬升到地表遭受风化作用以前所发生的一切作用。风化作用:牛顿流体:重力流:一种在重力作用下发生流动的、弥散有大量沉积物的高密度流体。非牛顿流体:急流:障碍物处激起浪花,一涌而过,只在障碍物附近的水面有所升高,而对稍远的上游水不发生任何影响缓流:在障碍物处发生水面跌落,而障碍物上游水面发生壅高,并延伸到上游相当远处层流:一种平缓的流动,水质点做直线运动,流体上下层之间无质量交换紊流:一种急湍的流动,水质点运动轨迹极不规则,流体上下层之间经常有质量交换碎屑流:一种砾、砂、泥和水相混
2、合的高密度流体,泥和水相混合组成的依靠杂基支撑着砂、砾使之呈悬浮状态搬运,沿着斜坡运动。颗粒流:由松散的颗粒(砾、砂)所构成的重力流。由颗粒之间的相互碰撞所产生的支撑应力,保持颗粒呈悬浮状态被搬运。液化沉积物流:沉积物孔隙中富含水,当孔隙水的压力超过静水压力时,即可产生超孔隙压力,使流体向上流动来支撑颗粒,使之呈悬浮状,即沉积物发生“液化”。浊流:主要由砂、泥和水充分混合的高密度流体、靠液体的湍流来支撑碎屑颗粒,并使之呈悬浮状态。30-40%泥砂;极少的砾。密度高者达1.5-2g/cm3。机械分异作用:碎屑物质在沉积的过程中,按粒度、密度、形状等差异发生有序沉积的现象。胶体溶液:介于粗分散系(
3、悬浮液)和离子分散系(真溶液)间,粒子直径介于1100nm间,多呈分子状态。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泼性或溶解度的差异,以及受所处环境pH和Eh的影响,按一定顺序依次从溶液中沉淀出来的现象。沉积岩的构造:指沉积岩各个组成部分的空间分布、排列方式和相互关系流动成因构造:沉积物在搬运和沉积时,由于介质(如水、空气)的流动,在沉积物内部或表面形成的构造,属流动成因构造。层理构造:沉积岩岩石性质沿垂向上的变化或差异而产生的层状构造,可通过矿物成分、颜色、粒度、形状、排列或填集方式的突变或渐变显现出来。纹层:组成层理的最小宏观单位层系:多个成分、结构、厚度和产状近似的纹层,相邻层系由层系界面分开层系组:两个/
4、两个以上岩性相似/成因有联系的层系,内部无明显沉积间断块状层理:(均质层理)层内物质均匀、无组分和结构的差异、不显细层构造的层理。成因:沉积物的快速堆积,沉积物来不及分异。由于强烈的生物扰动或重结晶、交代作用,破坏了原生层理形成。韵律层理:由层与层间平行或近于平行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岩性层互层重复出现所组成。纹层厚度从数mm到数十cm,层与层平行或近于平行,常见砂质层和泥质层的韵律层,称为砂泥互层层理。成因:潮汐环境中的潮汐流的周期变化潮汐韵律层理。气候的季节性变化形成的深色层与浅色层互层季节性韵律层理,浊流沉积形成复理石韵律层理。粒序层理:颗粒的粒度垂向递变,层面基本平行。底部常有冲刷面,内部
5、除粒度递变外,不具任何纹层。单层内,由底到顶,粒度由粗变细者为正粒序;由细变粗者为逆粒序。浊积岩中、河流、海流、潮汐流、冰川季节性融化的冰湖沉积中。成因:介质搬运能力变化出现机械分异的结果。水平层理:产于泥质岩、粉砂岩和微晶灰岩中,细层界面平直,彼此互相平行,并且都与层面一致。细层可以由颜色差异、粒度变化、矿物成分不同、片状矿物定向排列等形式显示出来。湖泊深水区、泻湖、深海环境。成因:在比较弱的水动力条件下,悬浮载荷沉积而成。因此是静水或微弱水流中缓慢沉积作用的标志。平行层理:发育于细砂岩、中砂岩或更粗的碎屑岩中,细层平直且与层面平行。细层厚度较大,几mm-几cm,细层界线模糊。顶面往往有平行
6、的线理或拖曳印模。河道、湖岸、海滩等环境。成因:急流及能量高的环境中,推移载荷沉积而成。波状层理:细层界面呈波状起伏,或薄的泥纹层与砂纹层成波状的互层,细层界面的总方向平行层面。波形有对称的,也有不对称的;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在波浪和水流可以波及水底沉积的浅水区,如海滨、湖滨以及河漫滩等环境中。成因:由水介质的波浪运动而形成,也可由水介质的单向运动造成,后者形成不对称波状层理。交错层理:由一系列与层系界面斜交的纹层(前积层)组成,层系可以彼此平行、交错、切割。板状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而且互相平行。 楔状层理:层系之间的界面为平面,但不互相平行。槽状层理:层系的下界面为槽状,细层或与
7、之平行、或以一定角度与之切交,层系界面呈弧状相交。层面构造:岩层顶底面上的构造上层面构造:出现在沉积物或岩层表面上的各种沉积构造下层面构造:发育在岩层底面上的构造,由水流或其携带的“工具”(如砾石、介壳等)对底床(泥或粉砂)侵蚀或刻蚀成槽、坑等,后来被(砂)充填而成。波痕:由于风、水流或波浪等介质的运动,在非粘性沉积物(主要是松散砂)表面形成的一种波状起伏的层面构造,也称波纹或沙纹。原生流水线层理:出现在具有平行层理的薄层砂岩中,表现为大致平行的线状沟和脊。剥离线理的方向与水流方向一致。成因:颗粒在表面的连续滚动而成侵蚀模(槽):由定向水流(突发性水流、涡流)在尚未固结的软泥表面侵蚀冲刷出许多
8、凹槽,后被砂质充填而在砂岩底面上铸成的印模。 规则而不连续的舌状突起,上游方向一端呈舌尖状,下游趋向层面倾伏消失,可用于确定古流向刻蚀模:当泥质沉积层表面被水流携带的“工具”(如骨骼介壳、砾石、砂粒、树枝等)刻划所产生的凹槽和坑,由上覆砂质沉积物充填之后,在砂质层底面上保存的印模。沟模:工具刻压模,是由流水携带运动的颗粒对下伏泥质沉积物侵蚀而成细沟,后被砂质物充填,而在砂质岩底面上呈现出一些稍微突起的直线形的平行脊状构造。成组同向出现指示古流向。弹跳模:工具刻压模,是由流水携带运动的粒状颗粒高角度撞击床面而形成的痕迹,后被砂质物充填,而在砂质岩底面上呈现出一些点状突起。高起的一端下游方向(古水
9、流)刷模:工具刻压模,是由流水携带运动的粒状颗粒低角度撞击床面而形成的痕迹,后被砂质物充填,而在砂质岩底面上呈现出拉长点状突起。高起的一端下游方向(古水流)准同生变形构造:也称变形构造,是沉积物沉积的同时或在沉积物固结成岩之前还处于富含孔隙水的塑性状态下发生的变形所形成的构造。重荷模:火焰状构造。覆盖在泥质岩之上的砂岩底面上的不规则瘤状突起。与槽模的区别在于重荷模形状极不规则;缺少对称性和方向性。包卷层理:在一个层内的层理揉皱现象,表现为连续的开阔“向斜”和紧密的“背斜”所组成。特点:只限于一个层内连续分布;从不发生断裂和角砾化现象。成因:出现环境: 浊流潮间坪洪泛盆地和曲流河砂坝;液化沉积层
10、中的横向流动,造成细层扭曲;沉积物中孔隙水泄水作用滑塌构造:已沉积的未固结沉积物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块体运动和位移所产生的各种同生变形构造的总称。特征:沉积层变形、揉皱、断裂、角砾岩化及岩性混杂;局限在一定的层位内,顶部常遭冲刷。出现环境:一般伴随快速沉积而产生,是水下滑坡的良好标志,三角洲前缘,陆坡(海底峡谷),礁前缘球状,枕状:砂岩层断开并向下陷入泥岩中形成的许多不均匀排列的椭球体或枕状体。特点:枕状体,判断顶面方向。出现环境:不限于何种环境;间接表明快速沉积作用 泄水构造:迅速堆积的松散沉积物中孔隙水向上泄出引起颗粒重新排列形成的同生变形构造,也称碟状构造(Dish Structures)和
11、柱状构造(Pillar Structures)。出现环境:重力流沉积,三角洲前缘沉积,河流边滩沉积曝露成因构造:因沉积物短暂露出水面(或在水面附近)处在大气中,所形成的各种构造。干裂构造:未固结的细粒沉积物(泥质、粉砂及细粒碳酸盐沉积)露出水面,遭曝晒而干枯、脱水、收缩,形成的多角形裂缝 。特征:平面呈网格状龟裂纹;断裂面常呈“V”、“U”形;指示地层顶底。出现环境:泥岩(粘土岩)和碳酸盐岩中。海/湖滨岸、干涸池塘、废弃河道、泛滥平原、潮间带。雨痕和雹痕:由雨滴或冰雹落于松软的泥质沉积物表面上之后,在沉积物表面上所形成的圆形或椭圆形凹穴。雨痕和雹痕主要出现在干旱或半干旱环境的陆相细粒沉积物中。
12、流痕:水面降低、沉积物即将露出水面时,薄层水汇集表面流动而形成的侵蚀痕。特征:齿状、梳状、穗状等。泡沫痕:水面降低、沉积物即将露出水面时,水泡在沉积物表面短暂停留刻下的痕迹。特征:半球形小坑,坑壁光滑、边缘无隆起,常成群出现,但大小悬殊。化学成因构造:在沉积岩形成过程中(沉积和成岩)由化学作用所形成的构造。沉淀和溶解两种作用。晶体印痕:在一定条件下,松软沉积物表面可形成盐类和冰等物质的结晶体。这些晶体后来由于溶解、融化而消失,从而在层面上留下晶体印痕。这些晶体也可被其它物质交代,或晶痕为其它沉积物充填,从而形成晶体假象(假晶)。环境意义:石盐晶痕环境的盐度很高,冰晶印痕呈针状寒冷地带的湖岸、河
13、漫滩及潮间滩地。赋存岩石:泥质沉积物结核:一种成分、结构、颜色等与围岩有显著差异的矿物集合体,它是成岩阶段物质重新分配的产物。结核形态:球状、椭球状、不规则团块状等。结核按成分为:碳酸盐结核、硅质结核、磷酸盐结核、锰质结核、黄铁矿结核、白铁矿结核、石膏结核等。缝合线:碳酸盐岩等岩石层理的切面中出现的呈头盖骨接合缝式的锯齿状缝隙。形态:多样,可呈微波状、锯齿状、陡峰状等。压溶成因生物成因构造:生物的生命活动在沉积物内部及表面所形成的构造。生物生长构造(叠层构造):由蓝绿藻类分泌的粘液捕获粘结砂、粉砂、泥级颗粒或晶体而组成的一种纹层构造。由两种不同的纹层相间组成:富藻纹层(基本暗带)和富屑纹层(基
14、本亮带)。生物遗迹构造:保存在沉积物表面上及层内的生物活动的痕迹。虫孔构造:分布于沉积物内部。典型的虫孔呈园管状,管状体平直或弯曲,管壁光滑,虫孔直径0.52mm,延伸数cm至数十cm。有时在管壁的边缘出现明显的氧化色。植物根迹:植物根呈炭化残余或枝叉状矿化痕迹。沉积物继承色:主要取决于碎屑颗粒的颜色,即继承的母岩的颜色。自成色:沉积和早期成岩过程中自生矿物的颜色。继承色和自生色是碎屑岩的原生色判断沉积环境。次生色:后生或风化作用阶段,新生成的次生矿物造成的颜色。不能作为相标志。=陆源碎屑岩陆源碎屑岩:主要由母岩风化作用所形成的碎屑物质经过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并经成岩作用形成的具有碎屑结构的一
15、类岩石。简称碎屑岩。碎屑颗粒:碎屑岩的骨架,主要由母岩物理风化作用过程中机械破碎而成的矿物碎屑和岩石碎屑组成岩石碎屑:保留母岩成分和结构的碎屑颗粒,由一种或多种矿物构成。其大小通常2mm。岩屑涵盖了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等所有岩石类型,它提供了关于母岩类型最直接的信息;同时,其的大量出现反映了气候干燥、快速剥蚀和堆积、距离母岩近等信息。矿物碎屑:由单个矿物构成的颗粒,主要是些抗风化能力较强的矿物。其大小往往50%)的陆源碎屑颗粒组成的中碎屑岩。=粉砂岩粉砂岩:主要由0.06250.004mm粒级(50%)的碎屑颗粒组成的细粒碎屑岩。=泥质岩泥质岩:由粒径0.004的细碎屑和粘土矿物(含量50)
16、组成的沉积岩。粘土矿物:属于层状硅酸盐矿物。主要由Si-O四面体和Al-O (OH)八面体两种单元组合而成的。高岭石族:1:1型;包括:高岭石、地开石、珍珠陶土(结构单位层的平移角度差别)电价平衡,离子交换能力差,形成环境:长石类矿物在酸性介质中分解的产物;富含Al3+的硅酸盐转变伊利石族:2:1型;包括:伊利石/水云母、海绿石。电价不平衡,离子交换能力较强,形成环境:K离子存在、中性偏碱的环境蒙皂石族:2:1型;蒙脱石、拜来石、绿脱石、皂石、锌皂石、锂皂石;电价不平衡,离子交换能力很强;形成环境:中基性火成岩在偏冷、中性或弱碱性下形成。绿泥石族:2:1:1型。混层粘土矿物。绿色,集合体形态为
17、针叶状、玫瑰花状等。混层粘土矿物: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粘土矿物结构单元叠置而成。泥状结构:90%的黏土矿物组成时。页理:页理:由于粘土矿物的平行层理的定向排列而使岩石具有易剥开的性质。鳞片构造:粘土矿物的细小鳞片的杂乱分布。毡状构造:针状、纤维状粘土矿物错综交织而成。定向构造:片状粘土矿物沿(001)面定向排列微观构造宏观构造=自生沉积岩自生沉积岩=碳酸盐岩碳酸盐岩:主要(含量大于50%)由沉积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等)组成的沉积岩。主要岩石类型有,白云岩,灰岩。粒屑结构:内源沉积物经波浪、潮汐和水流等机械作用的破碎、搬运和再沉积而成,岩石由颗粒、泥晶基质、亮晶胶结物、孔隙四种结构组分
18、组成。碳酸盐颗粒:盆内形成的碳酸盐矿物的集合体,有一定的形态和内部结构,经过短距离的搬运。内碎屑:盆内弱固结的碳酸盐沉积物,经岸流、潮汐及波浪等作用剥蚀破碎并经过再沉积的碎屑。形态多为扁平,切面呈长条状;也有不规则状竹叶状砾屑灰岩;结构一是非常均匀的泥晶结构,二是复杂结构,如含生物碎屑,有一定的磨圆和分选性。陆源碎屑岩碎屑是盆外古陆经风化剥蚀而来。泥皮型:先成的硫酸盐沉积物暴露在地表,缩水形成干裂,后被打碎形成的碎屑。特点:具微上翘的形态,表面具一层薄的氧化圈破碎型内碎屑:由于海平面的波动或构造动力的影响,使得波基面发生上下变迁,导致先弱沉积的沉积物被打碎。特点:形状不规则,少数扁平,多数具均
19、一的内部结构。滑塌型:斜坡处的碳酸盐岩沉积物在地震、海啸等触发下发生块体运动或碳酸盐浊流。特点:个体大,大小混杂;与深水碳酸盐、浅水生物共生。生物碎屑:生物分泌的碳酸盐骨骼组分,一般具完整的生物形态加聚颗粒:形成过程中沿一定的中心依次生长的颗粒的统称。鲕粒:球状椭球状的颗粒,由一圈或多圈同心纹围绕一个核心组成。有时核心外为放射状结构。鲕粒大小:2mm;2mm者称豆粒核形石:由藻类活动形成的包粒。也是由一个核心和包壳组成,形态圆状、椭圆状。特点:包壳中的纹层不规则,厚度变化大;包壳纹层中富含有机质,色发暗;通常较大,2mm。凝聚颗粒团块:几个碳酸盐颗粒被泥灰或藻类形成的泥灰粘结在一块而构成的更大
20、的颗粒团粒:不具内部结构的球状、椭球状颗粒,由泥晶碳酸盐构成。亮晶胶结物:成岩过程中形成的方解石胶结物(也称亮晶方解石)泥晶基质:同粒屑同时形成的4um的方解石(泥晶方解石)生物骨架结构:由原地生长的生物化石被保存下来并构成骨架,骨架间充填有泥晶、亮晶或其它颗粒。晶粒结构:各种结构和成因的灰岩经过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而形成的晶粒碳酸盐岩。主要由晶粒组成交代残余结构:重结晶作用和交代作用不彻底,仍见部分原岩结构叠层石:叠层石构造、叠层构造、藻叠层鸟眼构造:在泥晶或粉晶石灰岩或白云岩中,常见一种毫米级大小的、多呈定向排列的、多为方解石、石膏、石英等矿物充填的孔隙。因其形似鸟眼,故称鸟眼构造。又称窗
21、格构造,雪花构造。示顶底:碳酸盐岩的孔隙中两种不同特征的充填物:孔隙底部或下部主要为泥粉晶方解石;孔隙顶部或上部主要为亮晶方解石。二者界面平直,且同一岩层中各孔隙中的类似界面都相互平行。亮晶部分指示上层面,微晶或细粒碳酸盐部分指示下层面。缝合线:碳酸盐岩中常见的一种裂缝构造。=硅质岩,磷质岩硅质岩:主要由自生硅质矿物(化学生物化学作用)组成的沉积岩,岩石中硅质矿物含量50%。欧美文献中,习惯把燧石(Chert)作为固结硅质岩的总称。磷质岩:磷灰石(Ca5(PO4)3F)含量20%的沉积岩。而当磷灰石含量45%的沉积岩称为磷块岩。隐藻结构:如各种形态的磷质叠层石、核形石、磷酸盐藻泥结构等=火山碎
22、屑岩火山碎屑岩:指由火山爆发作用形成的同期各种火山碎屑物质堆积后经多种成岩方式固结而形成的岩石。是一种介于熔岩和正常沉积岩之间的过渡岩石类型。刚性岩屑:是已凝固的熔岩,或火山基底和管道的围岩,当火山爆炸时冲碎而成。这些岩屑大小不一,有明显的棱角,外形多不规则。 塑性岩屑:又称塑性玻璃岩屑、浆屑或火焰石等,是由塑性、半塑性熔浆在喷出后经塑变而成。其形状有纺锤形、梨形、麻花形,具玻璃质结构,断面形态多种多样。常见的有火山弹、火山砾。晶屑:晶屑大多来源于岩桨中较早结晶出的斑晶,部分来源于周围的岩石,是火山爆发时崩碎的矿物晶体碎片。晶屑外形不规则,裂纹发育,多棱角状,部分有熔蚀和淬火裂纹,有时保持原来
23、的部分晶形,大小一般不超过23mm。其成分多为石英、长石、黑云母、角闪石、辉石等。玻屑:玻屑由岩浆喷发产生的玻璃质碎屑,通常大小在0.10.01mm之间,很少超过2mm;20.01mm者称为火山灰,小于0.01mm者称为火山尘。据其变形状态,可分为半塑性和塑性两种,前者称为玻屑,后者称为塑变玻屑。刚性玻屑:多形成于中酸性岩浆喷发作用。是火山爆发时形成的玻璃质碎片,其形态多样,断面多成弧面棱角状,如鸡骨状、Y字形、镰刀形、撕裂状,粒度较小,多数小于2毫米。常见弧面棱角状玻屑和浮岩状玻屑。塑变玻屑:见于火山爆发形成炽热的火山灰流中,这种玻屑在过热状态下,堆积时仍可塑性变形,棱角常熔蚀变圆,压扁拉长
24、变形,常具平行排列,绕过刚性晶屑和岩屑呈假流纹构造。集块结构:由含量大于50的粒径大于64mm的火山碎屑物所组成。 火山角砾结构:由含量大于50的粒径2-64mm的火山碎屑物所组成。凝灰结构:由含量大于50的粒径小于2mm的火山碎屑物所组成。熔结凝灰结构:是凝灰结构的一种特殊形式,其特点是含有较多的塑性、半塑性的岩屑、玻屑。它们在岩石中呈定向排列,并被压扁拉长呈似流动构造,有时有绕过某些刚性碎屑流动的现象。它是由含大量气体的炽热的火山灰熔结而成。 层理构造:火山碎屑岩通常不显层理,但在水携或风携的火山碎屑沉积中,也可出现小型和大型交错层理及平行层理。递变层理:主要出现在沉积物重力流火山碎屑岩类
25、中,系陆上或水下火山碎屑重力流以悬浮和递变悬浮搬运和沉积作用所致,如有正递变、反递变以及叠覆递变层理,是反映重力流水道微环境。斑杂构造:是火山碎屑物在颜色、粒度、成分上分布不均,且无排列性,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杂乱构造。平行构造:泛指由伸长形的火山碎屑物,如透镜体、饼状体、熔岩团块和条带等定向排列所组成的构造,它的连续性与平行性不及假流纹构造。假流纹构造:主要出现在流纹质熔结凝灰岩中,塑性玻屑可见燕尾状分叉。在刚性碎屑边部可见塑变不强的弧面棱角状外形,“假流纹”延伸不远,一般无气孔及杏仁体等而有别于流纹构造。假晶纹:火山碎屑熔岩:火山碎屑熔岩类是火山碎屑岩向熔岩过渡的一个类型,熔岩基质中可含901
26、0的火山碎屑物质,具有碎屑熔岩结构、块状构造。熔岩基质中可含数量不定的斑晶,呈斑状结构,或气孔杏仁构造。火山碎屑主要是晶屑及一部分岩屑,玻屑少见。熔结火山碎屑岩:熔结火山碎屑岩类是以熔结(焊结)方式而形成的一类火山碎屑岩。火山碎屑物质达90以上,其中以塑变碎屑为主,主要产于火山颈、破火山口、火山构造洼地和巨大的火山碎屑流与侵入状的熔结凝灰岩体中,其中较粗粒的熔结集块岩和熔结角砾岩分布不广,主要组成近火山口相。集块岩:集块结构由火山弹及熔岩碎块堆积而成,也常混入一些火山管道的围岩碎屑,一般未经过搬运而呈棱角状,由细粒级角砾、岩屑、晶屑及火山充填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于火山通道附近构成火山锥,或充填
27、于火山通道之中。角砾岩:火山角砾岩主要由大小不等的熔岩角砾组成,分选差,不具有层理,通常为火山灰充填,并经压实胶结成岩,多分布在火山口附近。凝灰岩:系指主要由小于2mm的火山碎屑组成的结构。碎屑成分主要是火山灰,按其物态及相对含量,分为单屑凝灰岩(玻屑凝灰岩、晶屑凝灰岩或岩屑凝灰岩)、双屑凝灰岩(两种物态碎屑均在25以上)和多屑凝灰岩(三种物态碎屑均在20以上)。沉火山碎屑岩:沉火山碎屑岩类是火山碎屑岩和正常沉积岩间的过渡类型,火山碎屑物质占9050,其他为正常沉积物质,经压积和水化学物胶结成岩,常显层理,故有时也称为层火山碎屑岩类。火山碎屑沉积岩:火山碎屑沉积岩类以正常沉积物为主,火山碎屑物
28、质占5010,岩性特征基本与正常沉积岩相同。当主要为陆源的砂时,称为凝灰质砂岩;主要为泥时,称为凝灰质泥岩;主要为碳酸盐时,称为凝灰质石灰岩或凝灰质白云岩等一系列过渡类型岩石。 =沉积环境和沉积相二、 简答题沉积物来源岩石的风化过程母岩风化产物机械搬运和沉积作用特点(牛顿,非牛顿,重力流搬运特点)答:以机械搬运作用为主,搬运物可以是砾、砂、粉砂、泥等;搬运方式为悬浮式,碎屑颗粒以多种方式长期悬浮在流体之中被搬运;重力流的动力是重力,故重力流的流动都是沿斜坡向下移动的。一旦斜坡消失,碎屑物质出现快速沉积,可出现沉积物大小混杂的局面,分选差。溶解物质的搬运和沉积作用生物搬运和沉积作用沉积岩化学成分
29、特征沉积岩构造特征层理和层、岩层的区别流态,底形与流动成因构造重荷模与槽模区别沉积物颜色的成因及环境意义沉积岩分类!碎屑颗粒与填隙物之间的关系结构成熟度的确定粗碎屑岩的成分特征粗碎屑岩的结构特征粗碎屑岩的构造特征粗碎屑岩的分类(按砾石圆度,砾石成分,成因分类)粗碎屑岩的分类与命名粗碎屑岩主要成分类型砂岩的成分特征砂岩的结构与构造砂岩的分类砂岩基本类型(石英砂岩,长石砂岩,岩屑砂岩)粉砂岩一般特征粉砂岩命名与分类粉砂岩的成因环境泥质岩的成分特征泥质岩的结构特征泥质岩的分类泥岩的基本特征泥质岩的成岩作用碳酸盐岩的成分特征内碎屑成因碳酸盐岩基质,胶结物泥晶与亮晶的区别:答:出现背景:亮晶50%,泥晶
30、0100%晶体大小:亮晶大,泥晶小与颗粒的关系:亮晶颗粒之间界线清楚,泥晶颗粒之间界线模糊,甚至突破颗粒干净程度:亮晶干净明亮,泥晶较为污浊特有胶结结构::亮晶常具栉壳状结构,灰泥绝无此结构碳酸盐岩的分类白云岩的分类命名白云岩主要岩石类型碳酸盐岩的成因!(灰岩的成因/白云岩的成因)硅质岩的成分,结构,构造,分类,主要岩石类型,成因磷质岩的陆相和海相火山岩区别海相火山碎屑岩系陆相火山碎屑岩系不同搬运沉积方式的岩系及其特点三、 论述题成岩作用阶段答:同生阶段 成岩阶段 后生阶段 表生阶段 同生阶段w 指沉积物沉积下来与底水脱离接触之前w 沉积物表部与底层水之间所发生的一系列作用反应,称为同生作用(Syngenesis)w 介质一般为中酸性,氧化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四川水利安全b题库及答案解析
- 优题库注册安全工程师及答案解析
- 小学安全教育专题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第三章第三节第一课时《降水的变化》 说课稿-2025-2026学年七年级上册地理人教版
- 2025年玻璃水烟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氟尿嘧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初级形态的聚酰胺树脂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2025年CAD软件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 铌铁火法冶炼工专业技能考核试卷及答案
- 海藻繁育工专项考核试卷及答案
- 2025深圳劳动合同下载
- 政治理论应知应会100题
- 2024年工业机器人系统操作员(高级工)职业技能鉴定考试题库(含答案)
- 2024年宁德监狱囚犯心理咨询服务合同
- 副总经理招聘面试题与参考回答(某大型国企)2024年
- 学校弱电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高中语文语法简略
- 输变电工程测量施工方案
- DBJ33T 1320-2024 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技术管理标准
- 2023年成人高等考试《民法》(专升本)真题及答案
- 幼教培训课件:《学前儿童常见心理及行为问题的诊断与矫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