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_第1页
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_第2页
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_第3页
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_第4页
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机制与应急能力建设研究答 辩 人: 郭卫平指导老师: 史培军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2005. 5. 31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答辩主要内容v 选题依据及研究目标v 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v 中国海洋灾害时空格局v 中国海洋管理体系与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体制v 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应急能力建设v 结论与讨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一、选题依据及研究目标北京师范大

2、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选题背景v 我国大陆海岸线18000多km,岛屿岸线14000多km,沿海分布有6500个岛屿,海域和海岸带资源丰富。v 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总面积占全国陆地面积的13%,人口占全国的40%,国民生产总值(GDP)占全国的60%。v 从1978年开始,海洋经济的年均增长率高达20%以上,远远高于同期国民经济平均增长速度,是我国经济的一个新的、重要的增长点。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选题背景v 80年代海洋性灾害经济损失每年10多亿至数10亿元(均为当年价),最高的

3、1989年损失约70亿元左右。v 90年代,海洋灾害经济损失最低达20多亿元,最高为1997年超过500亿元,其中5年都超过100亿元。v 我国海洋灾害表现出新的特点,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与应急预案处置能力变得尤为重要。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1920s: 自然灾害 1940s: 人 + 自然灾害 + 技术灾害 1970s: 脆弱性 1980s: 灾害形成过程 = 致灾因子风险 * 脆弱性 1990s: 灾害系统:脆弱性 + 恢复性 2000s: 综合风险管理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

4、文答辩,2005. 5. 31国际社会对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关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第一届世界风险大会与风险管理v 地球健康与人类健康同等重要,地球安全与人类安全建设同等必要,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都要保障地球与人类的健康与安全。v 降低每一个组织和每个人的风险水平,已经成为各国政府行政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v 可持续发展与风险管理相结合的新模式:不可能期望我们生存的地球和生活的世界是完全安全的,只有可能在接受一定风险水平条件下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从世界减

5、灾大会看未来减灾战略v 时间:05.1.18-23v 地点:日本兵库县神户市v 与会者:4500名来自150个国家的代表,161个非政府组织;164家媒体,560名记者;参与者共3万多人v 重要内容:三个主要辩论(政府间辩论;热门话题辩论; 公共论坛);一个特别辩论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特别辩论。v 大会通过的正式文件:1.兵库宣言;2.兵库未来10年减灾框架;3.横滨战略及安全世界行动计划评估;4.印度洋海啸预警系统建设框架;5.相关文件(5个专题、5个区域、3个高层、1个特别专题、其他)。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从世界减灾大会看未来减灾

6、战略v 加强减灾能力建设是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全面推进社区减灾体系的建设是实现未来10年减灾目标的关键任务;v 建立与灾害风险共存的经济与社会体系,必须把减灾与区域发展有机地整合起来,寻求除害与兴利并举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建设接受一定风险水平的安全社区体系;v 重视包括全球气候变化、经济全球化、世界城镇化等自然与人文过程引发或孕育的新的灾害风险;v 建立满足区域减灾目标需要的预警系统,加强减灾信息共享,充分利用现有的减灾资源。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世界风险大会与中国减灾战略的调整v 由国家减灾调整到区域减灾,高度重视高风险地区

7、的减灾v 由部门减灾调整到综合减灾,积极推进典型区域综合减灾范式的建设v 由单纯强调科技减灾调整到科教减灾,全面组建减灾科技创新与教育普及体系v 由重视防灾抗灾工程调整到提高区域减灾能力,加强建设区域减灾预案与预警系统v 由重视减灾科技项目的实施调整到加强减灾科技能力水平,全面建设满足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减灾科技支撑体系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二、中国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理论基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海洋自然灾害系统EHSD海洋孕灾环境海洋孕灾环境海洋致灾因子海洋致灾因子

8、海洋灾害承灾体海洋灾害承灾体海洋灾害灾情海洋灾害灾情D=E H S据史培军据史培军(1991)(1991)修改修改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示意图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示意图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理论基础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结构-系统”动力学模型图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

9、1海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体系海洋致灾因子海洋致灾因子海洋承灾体海洋承灾体(灾前灾前)海洋承灾体海洋承灾体(灾后灾后)海洋灾害灾情海洋灾害灾情Transfer(T)海域致灾因子强度海域减灾与抗灾海域管理调整、适应、恢复与重建海域社会经济系统生命、财产、社会、资源、环境脆弱性恢复性风险损失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v 全面了解海洋自然灾害系统 v 全面分析海洋自然灾害防灾、抗灾、救灾技术的推广和应用程度 v 全面构建海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的体制与机制 海洋自然灾害综合风险管理体制建设的基础工作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

10、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三、中国海洋灾害时空格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洋灾害综合时空格局5222981462311321248336442214675879401124 12814002004006008001000120014001989199419992004年人19892004年海洋灾害死亡(含失踪)人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洋灾害综合时空格局19892004年海洋灾害经济损失64422310284195100290308206212110066

11、80640501001502002503003501989199419992004年亿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洋灾害综合时空格局20002004年海洋灾害发生次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洋灾害综合时空格局20002004年海洋灾害死亡(失踪)人数(人)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洋灾害综合时空格局20002004年海洋灾害直接经济损失(亿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

12、5. 5. 31中国主要海洋灾害的时空格局v 台风灾害v 风暴潮灾害v 海浪灾害v 赤潮灾害v 海冰灾害v 海啸灾害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台风灾害的时空格局中国东部登陆台风分布(1949-2000)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台风灾害的时空格局西北太平洋历年生成台风个数及登陆我国次数(1949-2000)y = -0.0133x2 + 0.4871x + 39.648202530354045505560651949 1953 1957 1961 1965 1969 1973

13、 1977 1981 1985 1989 1993 1997次数年024681012141949 1954 1959 1964 1969 1974 1979 1984 1989 1994 1999年份次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台风灾害的时空格局登陆我国台风次数的年内变化 36(1.76%)23(1.12%)29(1.42%)49(2.39%)68(3.32%)149(7.28%)303(14.79%)435(21.24%)394(19.24%)283(13.82%)180(8.79%)99(4.83%)05010015020025

14、0300350400450500123456789101112月份次数/次0510152025百分比/%次 数百分比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风暴潮灾害的时空格局近30年来特大风暴潮灾害统计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风暴潮灾害的时空格局近30年来特大风暴潮灾害统计表02468101949 19541959 1964 19691974 1979 1984 19891994年个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风暴潮灾害的时

15、空格局台风风暴潮灾害灾次年内变化(1949-2004)01020304050123456789101112月次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风暴潮灾害的时空格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浪灾害的时空格局1966-1990年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H6m海浪各年发生次数(次)及最大波高(m)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浪灾害的时空格局020406080100120140123456789101112月次台风浪寒潮浪气旋浪总次

16、数1966-2004年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H6m海浪各月发生次数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浪灾害的时空格局1966-2004年中国近海及其邻近海域H6m海浪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赤潮灾害的时空格局我国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统计(1990-2004)02040608010012019901993199619992002年次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赤潮灾害的时空格局我国近岸海域赤潮灾害统计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

17、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赤潮灾害的时空格局2000-2003年我国近岸海域赤潮灾害发生情况76633111012345678浙江广东辽宁河北福建山东江苏天津次数17223426261401051015202530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浙江 上海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次数444322951782105101520253035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浙江 上海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次数561512492914110102030405060辽宁 河北 天津 山东 江苏 浙江 上海 福建 广东 广西 海南次数2000200120022003北京师范

18、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赤潮灾害的时空格局2004年我国近岸海域赤潮灾害发生情况6241024381217103.72.822.222.2111184.82.212.80.20辽宁河北天津山东江苏上海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次万亩2004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234511124E123122239403373812123442131541轻冰年2偏轻年3常冰年4偏重年5重冰年119120118渤海海冰各种冰情年的冰情状况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

19、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渤海常冰年年份冰厚分布图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冰灾害的时空格局渤海和黄海北部各海区的初冰日、终冰日及冰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啸灾害的时空格局中国海啸目录表中国海啸目录表(海啸等级及信度(海啸等级及信度采用渡边伟夫海啸采用渡边伟夫海啸级表及海啸信度等级表及海啸信度等级表)级表) 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四、中国海洋管理体系与海洋灾害综合风险管理

20、体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中国海洋行政机构及其职能演变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世界海洋管理的发展趋势v 一是集中管理型:海洋管理体制比较健全、完善,有高效的全国海洋管理职能机构,海洋执法队伍统一、职能综合。例如,美国、法国、荷兰、新西兰、韩国等。v 二是半集中管理型:海洋管理分属国家和地方,有的建立全国职能部门但属分级管理,若没有建立的而只靠协调机构来管理。例如,日本、澳大利亚、俄罗斯、印度等。v 三是松散管理型:没有统一海洋管理部门和统一的海洋执法队伍。例如,英国、越南、印尼

21、、菲律宾等。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当前我国的海洋管理模式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地方政府海洋局发展改革委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农业部测绘局公安部旅游局医药卫生部门军队系统油汽企业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当前我国海洋分工管理部门海洋管理分工海洋立法国务院法制办国家海洋局海关总署国土资源部交通部农业部测绘局公安部旅游局外交部中国科学院环保总局海洋环境海洋调查海洋权益海洋资源海洋执法水利部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建议海

22、洋主管部门的机构设置原则v 建立与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适应海洋管理体制v 海洋管理体制改革必须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v 海洋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的观点v 海洋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大海洋的观点v 海洋管理体制改革要坚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建议我国海洋管理部门机构设置国务院(中央人民政府)国家海洋总局海洋政策法规司海洋资源司海洋环境与减灾司海洋权益司海洋科技与教育司总局办公厅北海分局东海分局南海分局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五、中国海洋灾害综合

23、风险管理应急能力建设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发展状况v 资料初探阶段(19491964年)v 完善监测阶段(1974年1989年)v 减灾调研阶段(1989年1998年)v 制定规划阶段(1998年2004年)v 建立海洋灾害应急体系(2004年至今)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国际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模式预防备灾恢复响应模式一灾前灾后灾中模式二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国际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和机制v 有政府和

24、社会力量共同参加的应急组织系统。政府机构、非政府公共组织、新闻媒体等等。政府机构、非政府公共组织、新闻媒体等等。其核心部门是警方、消防、紧急救助和新闻等部门。其核心部门是警方、消防、紧急救助和新闻等部门。v 有分工明确、统一指挥的应急体制。依据法律等有关规定,明确各自职责。依据法律等有关规定,明确各自职责。v 有相互协作、反应快速的应急机制。制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预警机制、反应机制、以制定信息资源共享机制、预警机制、反应机制、以及沟通协作机制。及沟通协作机制。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当前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v 一是监测技术、

25、手段落后,视监测网络设备短缺;v 二是预警预报系统能力有限,技术水平低;v 三是海洋管理信息化程度不高,通信和信息时效性差,事件综合评估等决策支持产品匮乏;v 四是应急处置和决策机制不健全,没有形成对海上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和快速决策的业务化系统;v 五是应急工作中不适应沿海经济和海洋经济的发展要求。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建立健全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要点v 建立健全应对海上突发事件的决策机制,从组织和管理体系上保证对突发事件的处置及时、准确、有效;v 完善监测监视系统,提高对事件的发现和判别能力以及动态监测监视和取证能力,为处置

26、决策提供准确和翔实的事件信息;v 改进预测预报系统,形成对事件在小尺度、高时空分辨率上的预警预报能力,为处置决策提供事件发生、发展和变化的预测判断信息;v 建立辅助决策支持系统,为处置决策提供事件的军事、政治、经济和社会背景信息,事件影响综合评估分析和处置预案,以及处置决策法律法规等政策依据;v 构建纵向连接国家、海区、沿海省市、事发地区海洋行政主管部门和执法机构,横向连接业务支持系统和决策支持部门的宽带信息交换网络,以及国家和海区应急指挥中心。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综合性集成化决策支持信息平台综合性集成化决策支持

27、信息平台事件监测监视系统事件应急指挥中心灾害事件指挥决策信息指挥决策信息应急处理指挥应急处理指挥信息传输网络信息传输网络灾害应急预警系统灾害应急预警系统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国家海洋灾害应急预警支持系统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国家海洋环境预报中心北海预报中心东海预报中心南海预报中心大连、塘沽、烟台海洋监测中心站辽宁、天津、河北、山东海洋环境预报台上海、宁波、温州、厦门海洋监测中心站江苏、上海、浙江、福建海洋环境预报台海口中心站广州、海南、广西海洋环境预报台海洋环境监测站海洋环境监测站海洋环境监测站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北京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答辩,2005. 5. 31海洋灾害应急响应过程国家海洋灾害预警支持系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