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13.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含详解)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13.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含详解)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13.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含详解)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 13.1《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 (含详解)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第1讲两次工业革命与世界市场的形成编者选题表考点角度题号工业革命圈地运动1工业革命前英国的贸易保护主义2对工业革命的反思3第二次工业革命教育体制的完善4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分布5世界市场的形成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6综合7一、选择题1.18世纪,按规定,英国申请圈地者若得到本区土地持有者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即可提交议会批准。所谓五分之四的当事人同意,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材料反映出英国圈地运动()A.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B.并未伴有生产关系变革C.合法掠夺了部分人权益D.阻碍国内消费市场扩大解析:C圈地运动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劳动力、原料、市场等条件,推动工业革

2、命开展,但不能直接导致工业革命开展,故A项错误;圈地运动剥夺农民的土地使用权和所有权,把强占的土地圈占起来,变成私有的大牧场、大农场,改变了生产关系,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是以同意者的土地占该区土地面积或地价的五分之四为准”即以大土地所有者的意志为准,通过合法手段掠夺了部分人的权益,故C项正确;圈地运动导致大量农民失去土地,继而转化成产业工人,因而扩大了国内消费市场,故D项错误。2.1419世纪上半叶,英国规定,不准在海岸线五英里范围内剪羊毛,为的是遏制原料输出。1721年的禁令规定,凡使用或展示任何进口棉布的一律课以高额罚款。材料所能说明的贸易保护()A.是英国始终严格执行的经济政策B.有利

3、于英国工业革命的发生C.解决了工业革命中原料不足的问题D.是保护基础薄弱的民族产业解析:B材料反映了在工业革命前、工业革命中英国都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遏制原料出口和限制进口,为工业革命的发生提供了原料和国内市场,B项正确。英国工业革命完成后,实行自由主义贸易政策,A项错误,C项信息不全。D项材料仅体现棉布一项的进口限制,并不代表民族产业薄弱。3.当摄政公园于1841年在伦敦开放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因此泰晤士报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它是“通过娱乐方式救赎工人阶级的方法”。你认为当时许多市民涌入公园的原因是()A.这是当时唯一的娱乐方式B.空气污染使市民备受困扰C.工人阶级需要被救

4、赎D.工人阶级需要娱乐解析:B1841年是工业革命时期,工业革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娱乐方式是多样化的,故A项错误;人们“对这个种满绿色植物的公园大加赞赏”说明工业革命带来空气污染,人们向往清新空气,故B项正确;C、D两项与题意不符。4.19世纪以前,教育主要是少数精英和富有阶级的特权。然而到了20世纪初,绝大多数欧洲国家都建立起义务教育体系,所有612岁的儿童都要上学。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B.工业革命对技术工人的巨大需求C.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激烈斗争D.人文主义对个人素质的强烈关注解析:B材料体现了20世纪初,教育普及化,是民主政治进一步发展的结果,无法体

5、现民主政治对富有阶级的敌视心理,故A项错误;教育普及化,提高社会成员的文化素质,适应了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对人才的需求,故B项正确;教育普及有利于无产阶级的利益,无法体现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斗争,故C项错误;人文主义自文艺复兴时期兴起,但材料现象出现于20世纪,故D项错误。5.( 辽宁抚顺一模)下图是美国18211920年新增欧洲移民示意图。这一期间移民反映了() A.美国本土不受战争困扰B.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人C.北美大陆政体优于欧洲D.经济发展改变人口分布解析:D图中显示人口向美国迁移,1914年一战开始,不能作为18211920年欧洲人移民美国的主要原因,故A项错误;法西斯大规模迫害犹太

6、人是在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B项错误;19世纪末欧洲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建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美国政体并不优于欧洲,故C项错误;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首先在美国和德国展开,美国经济快速发展吸引欧洲移民,故D项正确。6.格林尼治时间由英国的格林尼治天文台制定,1840年以前英国各地城镇仍遵守地方时间,1884年,世界20多个国家的天文工作者在美国华盛顿召开会议,通过决议正式确定格林尼治时间为国际标准时间。该决议得以通过的最主要原因是()A.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B.与会各国的妥协C.钟表制造业的发展D.世界市场日益紧密的需要解析:D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的时间是18世纪中期,与材料时间不

7、符,A项错误;B项材料无体现,错误;“钟表制造业的发展”不是材料反映的主旨,C项错误;题干时间是1884年,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世界市场联系日益紧密,需要统一时间以促进更广泛紧密的交流,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7.(河北唐山月考)阅读下列图表信息,回答问题:中国和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的份额年份中国欧洲182032.4%26.6%189013.2%40.3%(1)根据图一,指出中国、欧洲人口呈现出怎样的发展趋势,并结合明清时期民众衣、食结构方面的变化,说明中国明清时期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2)比较图二、三,提取两项有关新旧航路历史变迁的信息。新、旧航路的变迁说明了什么?(3)根据表格,

8、分析中国、欧洲的生产总值在世界总产值中所占份额变化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注意图中总体增长趋势、变化速度、重要拐点,如中国总体而言呈增长态势,康熙到嘉庆年间人口迅速膨胀;第二小问,根据设问提示,从衣食角度分别联系相关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新旧航路的范围、中心进行比较;第二小问,从全球史观来看世界联系的程度。第(3)问,首先依据表格数据比较得出变化趋向,分析变化原因,然后结合中国近代的相关史实与时代背景对这种变化作出进一步解释。答案:(1)趋势:中国和欧洲的人口都呈增长趋势;中国从清朝前期开始,人口增长迅速;欧洲从16世纪开始,人口较快增长。原因:衣:广泛植棉,棉布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食:水稻种植技术和产量提高,从国外引进和推广玉米、番薯等高产农作物。(2)信息:旧航路的主导国是中国,以亚洲为核心;新航路开辟后商业贸易的主导国是欧洲国家,以欧洲为中心;传统商路是亚欧非三大洲之间的商贸往来;新航路开辟后商贸往来扩展至全球。说明:世界各地的联系加强,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