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贺庆吊礼仪_第1页
拜贺庆吊礼仪_第2页
拜贺庆吊礼仪_第3页
拜贺庆吊礼仪_第4页
拜贺庆吊礼仪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传统礼仪与常识拜贺庆吊礼仪联系方式:QQ2825524531 中国自古是一个人情社会,人们相互关怀、相互体恤,在拜贺庆吊中有许多礼仪俗规。拜贺礼一般行于节庆期间,是晚辈或低级地位的人向尊长的礼敬,同辈之间也有相互的拜贺。如古代元旦官员朝贺,民间新年拜年之礼。行拜贺礼时,不仅态度恭敬,口诵贺词,俯首叩拜,同时也得有贺礼奉上。2 庆吊之礼,主要行于人生大事中。人的一生要经历诞生、成年、婚嫁、寿庆、死亡等若干阶段,围绕着这些人生节点,形成了一系列人生礼仪。 子孙繁衍是家族大事,诞生礼自然隆重热闹。婴儿满月时,亲戚朋友纷纷上门恭贺,并馈赠营养食品与幼儿鞋帽衣物。 小孩长大成人时要行成年礼,成年礼在

2、中国传统社会称为冠笄之礼。 男子20岁行加冠礼,重新取一个名号,表示该男子具有了结婚、承担社事务的资格。 女子15岁行绾发加笄礼,表示到了出嫁的年龄。 现代成年礼的年龄在18周岁,学校举行集体的成年宣誓仪式,强调青年人的成年意识。 3 婚嫁是人生的大事,传统社会十分看重。传统婚礼有六道程序,所谓“周公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等。宋代简化为纳采、纳币、亲迎三礼。婚礼的高潮在亲迎,新郎要到女家亲自迎娶新娘,新婚夫妇拜堂之后入洞房,行结发礼与合卺礼。大婚之日,亲友纷纷前来恭贺,主人要大宴宾客。寿诞礼,一般在四十岁以后开始举行。生日那天有庆生仪式,亲友送寿礼致贺。 最后一道人生仪礼

3、是丧礼,谁也逃脱不了。中国人重视送亡,丧礼发达。人死于正命,是白喜事。亲戚朋友都来吊唁热闹。为了表示哀悼心情,人们要奉上挽联、挽幛或礼品、礼金。亡者一般在三五天内入殓安葬。拜贺庆吊之礼显示了人们相互扶助的社会合作精神与社会团结的气象。4 中国人的礼制精神是亲亲爱人,礼仪原则是自卑尊人。在与人交往时要放低姿态,谦恭待人、尊重他人,以赢得他人的尊重。如果地位高的人屈尊结交比他地位低的人会得到很好的社会效果,“若要好,大敬小”。并且敬人不仅是礼貌的姿态,或仅为礼仪性的表示,而是要有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尊重。如果没有发自内心的恭敬,礼节就成为了虚套,这就不符合传统的礼义标准。传统礼俗中诚敬谦让,和众修身

4、的礼义原则在当代社会仍然值得提倡。当然现在我们对传统礼俗的继承是一个复杂问题,需认真辨析,择善而从。婚礼仪式 中国传统的中式婚礼以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烈的张扬气氛而受到了人们的喜爱,而本身中式婚礼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和代表,其中的和、敬、礼等基础元素,更是现代人心灵里面所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中式婚礼的红火,不仅仅是表面上的追风或者求新求异,而是一种更高层次上的,对婚姻稳定和幸福的追求,所以才会受到多方的追捧。中式婚礼的现场布置很关键,在婚宴场地布置上强调主题和细节,中国文化传统源远流长,有着东方特有的诗情画意和文化内涵,通常以传统的吉祥器物比如龙凤以及中国特有的图纹作为素材,以华贵、典雅、

5、大气为主要的设计方向,让每个来宾都体会着团圆美满的吉祥氛围,而中西合璧的新的婚礼理念,更加适合新人不同的风格要求。6 目前国内的中式婚礼以明清婚礼为基调,包括凤冠霞帔,是参照明朝服饰,而花轿的过火盆、射箭等,则是参照了清朝满族人的部分传统。与唯美浪漫的西式婚礼不同,中式婚礼讲究古朴、礼节周全、喜庆热闹、气氛热烈,这同样也是明清婚礼的风俗,周制婚礼或者汉朝婚礼虽然也叫做中式婚礼,但是讲究的是和、敬。是对天道、人道的尊敬之情,多一份凝重,少一份热闹。所以吹吹打打、坐花轿、拜堂挑盖头等风俗,基本是中国北方婚礼习俗的集中体现和汇粹。 中式婚礼就是要主题突出传统的喜庆气氛。传统中式婚礼中,新娘身着凤冠霞

6、帔,头顶红色的盖头,而新郎则身着龙袍或者长袍马褂,身上则披着大红绸花。现在也有穿秀禾装类的,相应的更显新娘身材,而且氛围也更加轻松随意,适合一些喜欢简洁风格的新人使用。7 二位新人在亲朋好友的见证祝福下,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新娘,慢慢地登上花轿。花轿分四人抬,八人抬二种,而轿夫则通常会多配两个,以备替换,花轿若有多乘,则还分主轿、副轿,过去还有专门的客轿,相当于现在的运送客人的包车。有人说花轿还有龙轿,凤轿之分,多为演绎,只是轿上的装饰不同而已。花轿除去轿夫之外,还有笙、锣、伞、扇等开道,一般的轿队少则十几人,多几十人,一路吹吹打打,场面很是壮观,爆竹声、花轿、唢呐、大红喜字等等无一不透着民族

7、的美。现在的花轿已经不多了,所以如果要举行此种形式的婚礼,一定要提前预定。在一些婚庆公司可以提供这类服务。要选在公园里或是避开交通要道的场所,给自己的花轿留有充分空间,因为颠花轿的场面会引来大批观光者,造成交通堵塞。新人的服装为凤冠霞帔,或长袍马褂。新娘蒙红盖头,在伴娘的伴随下,由新郎手持的大红绸牵着,慢慢地登上花车,到达花轿位置后,新人改乘花轿。8中式婚礼仪式流程 1、祭祖:男方在出门迎娶新娘之前,先祭拜祖先。2、出发:迎亲车队以双数为佳。3、燃炮:迎亲礼车行列在途中,应一路燃放鞭炮以示庆贺。4、等待:新郎礼车至女方家时,会有一男童侍持茶盘等候新郎,新郎下车后,应赏男孩红包答礼,再进入女方家

8、。5、讨喜:新郎应持捧花给房中待嫁之新娘,此时,新娘之闺中密友要拦住新郎,不准其见到新娘,女方可提出条件要新郎答应,通过后才得进入。6、拜别:新人上香祭祖,新娘应叩拜父母道别,并由父亲盖上头纱,而新郎仅鞠躬行礼即可。7、出门:新娘应由福高德劭女性长辈持竹筛或黑伞护其走至礼车,因为新娘子在结婚当天的地位比谁都大,因此不得与天争大。8、礼车:在新娘上礼车后,车开动不久,女方家长应将一碗清水、白米撒在车后,代表女儿已是泼出去的水,以后的一切再也不予过问,并祝女儿事事有成,有吃有穿。9 9、 燃炮:由女方家至男方家的途中,同样要一路燃放礼炮。10、摸橘:新娘子迎新车队到达新郎家时,由一位拿着橘子的小孩

9、来迎接新人,新娘要轻摸一下橘子,并赠红包答礼。这两个橘子要放到晚上,让新娘亲自剥皮,意谓招来长寿。11、牵新:娘新娘由礼车走出时,应由男方一位有福气之长辈持竹筛顶在新娘头上,并扶新娘进入大厅。进门时,新人绝不可踩门槛,而应横跨过去。12、跨火盆:新娘进门前应从炭火盆上跨过去,表示洗去进门前的晦气和不祥。13、喜宴:时下颇流行中西合壁式的婚礼,大都在晚上宴请客人同时举行观礼仪式,在喜宴上,新娘可褪去新娘礼服,换上晚礼服向各桌一一敬酒。14、送客:喜宴完毕后,新人立于家门口送客。15、闹洞房:新人被整之灾情大小,端视新人是否曾在其他的婚礼上戏弄别人,或平素待人够不够忠厚等。10中国传统婚礼仪式交换

10、信物1、红双喜 中国人的婚礼上,到处可见大红的双喜字。双喜字由两个“喜”字组成,代表喜事加倍,不同一般的高兴和喜庆,也表示给新人带来好运气和幸福生活。2、龙凤呈祥 在中式婚礼上,还经常看到龙和凤凰的图案,这是因为在中国,龙和凤凰都是吉祥的象征,代表高贵、华丽、祥瑞,以及夫妻和谐美满的关系。这个传统来自古代中国神话传说,据说虞舜时天下大治,乐官夔谱成了九招之曲呈献,虞舜演奏过程中金龙彩凤同时现身。诗经文王之什中也有龙氏族王季娶凤氏族鸷仲氏的记载,认为这是龙凤呈祥,“天作之合”。3、中式婚礼服装 传统的中国婚礼上,新娘子要穿非常漂亮的汉服,汉服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传统服装,具有历史意义和严肃的婚姻寓意

11、。4、花朵 与西方人的观念恰恰相反的是,白色是死亡的象征,一般只用在丧事上,因此结婚时不能使用白花作为装饰。传统的中国婚礼上喜欢用牡丹,兰花,荷花和水仙来作为装饰。因为牡丹代表富贵,水仙代表春天和新生活,兰花芬芳美丽,荷花代表爱情。而荷花在中国佛教中是圣洁的象征。5、鞭炮 中国人喜欢在节庆日放鞭炮来增加喜庆气氛。在重大节日,如春节,元宵节,都会放鞭炮和烟花,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心情,同时也因为中国人认为放鞭炮可以驱邪。在传统的中式婚礼上,放鞭炮是必不可少的项目,鞭炮放的越多,越响就越能带来好运气。但是由于放鞭炮也会产生很多不良后果(如污染环境,炸伤人等),现在中国有些地方已经禁止人们放鞭炮了,所

12、以在现代婚礼中,一些人发明了新的庆祝方式,用踩气球来代替放鞭炮,也同样为婚礼增添了不少喜庆气氛。丧葬仪式 人生三件大事:婚、生、死。对这三件大事人们历来非常重视,特别是对待“死”。人非木石,是有细腻感情的动物,周围的人死了,必然触动复杂的情感,要为他安葬和悼念。因为,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埋葬亡者的传统仪式,即使是绝对的唯物主义者,除了物质存在,什么也不相信,也不会同意把他家死亡的亲人当作腐烂动物来处理。为死者举行葬礼,是对逝世者的告别和最后一次服务,也是对活着的人一次教育,每个人都应当想到,他也将有这样的一天。为死者举行葬礼,是为死者送行,向他的遗体表示尊敬,也是面对死亡的人联想自己的生命价值,

13、思考生命的意义,珍惜宝贵时间,提高生命的生存质量。 中国的丧葬习俗产生于史前的祖先崇拜。经过三代时圣人制礼作乐,形成完整而系统的丧礼、丧服制度,载在仪礼、礼记等书中。后经历代大儒根据社会的变迁加以因革损益,著于司马氏书仪和朱子家礼等书中,为后世士大夫所遵奉,并渗透到民间丧葬习俗中,至今影响犹存。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即使具体的形式或内容稍有变通,而丧礼慎终追远、事死如生、崇尚厚葬、以礼教孝的精神却一脉相承.水泊梁山一带的丧葬习俗多循古礼,子女们不论生活条件如何,对待老人丧礼上都不惜金钱,认为是为老人最后一次尽孝,礼仪繁琐而庄重。老人逝世,俗说“归家”、“过身”、“过背”、“老掉”。入殓,俗说“入

14、棺”、“收殓”。安葬,俗说“过山”、“出葬”。办丧事,俗说“做白喜事”或做“丧事”。入殓、出殡、安葬(俗称“落事”)都要请堪舆(俗称“地理先生”)择“吉日、吉时”和安葬的“风水宝地”。 入殓:事前孝子孝孙(男丁)穿孝服由吹鼓乐师导引到平时吃水的井里或塘里用水桶取少量水,丢几个铜钱或镍币到井里或塘里,俗称“买水”。将买回的水为死者洗澡,俗称“抹三下”。在县城,买水之前,由吹鼓乐师导引殡葬人员抬着空棺到街上游一趟,俗称“游材”。入殓后到出殡前灵堂要点长明灯,棺材头部还要加一盏油灯,俗称“点脑头火”。富人死后,棺材要停入在厅堂数月至数年,俗称“存枋”。穷人死后,只要日子相合,择日即葬。出殡:满堂皆白

15、,事前要祭奠,俗称“烧香”,先儿孙后亲朋按辈分大小依次烧香磕头。祭奠后,儿孙及儿媳孙媳等要跪在棺材前一餐饭,俗称“食材(财)饭”。食材饭时,要请一至二位“命好福好”的人主持斟酒盛饭,酒斟二巡,饭盛二次量少。随意食菜,每碗吃一点。主持人要说些吉利话。出殡时,孝子孝孙要加穿粗麻衣、草鞋、系草绳,持孝杖棍。送葬队伍,由持引魂竹的引路,此人负责丢引路纸。接着是持旌旗的、抱灵牌的、乐队、祭轴、花圈、送葬的亲朋、灵柩、子孙。行至村外交通道口处(城市、集镇走出街口)“谢孝”,由孝子孝妇等跪向送葬的亲朋叩首。谢孝后,孝子才孙扶柩至坟前,把草鞋、孝棍、花圈等丢在坟地上,即参加筑坟。坟筑好后,有喝彩、撒粮米习俗。 出殡的当天晚上请道士念经一至七天,超度亡灵,俗说“做归山灯”。第二天,孝女、孝妇等穿孝服,首次上坟,俗说“拦山神”、“扌罗两朝”。办丧事:对内亲要派专人报丧。亲朋好友要先送礼,再参加吊祭、送葬、吃饭。丧饭两餐(正餐),一荤一素,入殓时食素,俗说“归棺饭”、“斋饭”;出殡时食荤,俗说“出葬饭”。旧时安葬后,有的孝子还会昼夜在灵堂或坟前守护一段时间,俗说“守孝”。 下葬仪式是非常讲究和烦琐的。抬灵柩的人叫做八仙,挖好棺材洞穴叫做打穴。在打穴之前还要祭祀开山,孝子要烧香点烛行开山礼。有的地方要请地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