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14页 共14页词两首说课稿例文如梦令 说课稿一、说教材如梦令六下第9课词两首中一首。“常记溪亭日暮”一词所记述的内容非常平淡,大意是讲述诗人曾经饮酒溪亭,被自然界景致和美妙生活气氛所熏染,以致酒醉,找不到归家之路,撑船到处转,没想到闯到了荷花丛中,惊醒了一群同样“沉醉”的鸥鹭。作者用语、造句一如内容一样的平实、自然。它侧重在写景,融情于景。通过景物的描划来抒发和表达作者对自然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故而意境创造含蓄深沉。通篇见景不见人。而事实上作者的行踪早就融入到景物中去,成为意境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昨夜雨疏风骤”也是她早期的一首作品,感情和意境的创造和上一首又不一样。它写得一波三折,展示
2、的是一幕具有情趣的生活小剧:晚风雨交加,作者醉酒沉睡,一觉悟来,恰为侍女进屋卷帘。作者拥帘问,侍女却随口答复:海棠照旧;看着窗外被风吹得七零八落的红花,作者颇觉不快,连声责问:你可知道,枝繁叶茂的时候那红花却已经凋落了。作者睡醒之后即询问侍女,所问何事却一字未提,不满侍女的答复,却透露出作者惜花之情,含蓄深蕴。这两首在内容,意境的创造和所抒发的情感上有着不同之处,很值得好好去品味。理解了这两首词对于帮助走进照有着很大的意义。二、说学情六年级的学生目前通过反复的诵读,能大致理解诗词表现的意思和所表达的事情。但由于其本身的年龄和阅历的限制,还是不能深化真切理解词人所表达的真实情感。必须结合词人当时
3、的生平和时代背景,老师的适当指导品悟才能体会词所表达的情感。学生可能会在品悟的“意象”形象的时候把握不准,而是对一个图象有个感知的认识,这里需要老师的耐心带着品悟。三、说学法朗读法:在反复散读、诵读、品读等各种朗读形式下,能让学生对诗词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和情感上的调动迁移法:通过作者生平和时代背景介绍,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内在情感比拟法:通过分析p 比拟两首词不同之处,感悟作者的风格四、说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当堂背诵词二首,学会结合作者生平时代背景去理解诗词所包含的情感方法与过程:以读促品,通过朗读、品读词句,理解作者情感,理解作者前期作品的风格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读、品、吟,培养
4、学生学习宋词的兴趣,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反复品读,理解词句的含义难点:借助资料的阅读,反复品悟,理解作者当时的情感五、说教学过程导入:假如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关键词】:p 】:才女!你会觉察有六百十三万条记录,假如在后面再输入【关键词】:p 】:宋词,你会觉察有8700条记录。假如再输入:婉约派,你就会发现一个人的名字,这个人就是照!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照读:听名家朗读注意读音、语气听录音跟读同桌互读注意纠正同桌的读音、节奏分别请学生朗读、学生点评过渡:同学们已经有了初步的感受了。那么我们再一起找找看有没有我们暂时不理解的词句疏结合注释,参看材料,找出你觉得理解困难
5、的词句学生质疑,老师引导解疑借助下发的材料,注释过渡:红日西沉,晚霞映照着溪亭,玩了一天的游人渐渐归去,独有年少的词人依依不舍,流连忘返。是刚饮过美酒,还是酒意未消?是风光宜人,惹词人陶醉?她玩耍兴尽方驾回舟。湖上娇艳的荷花向她绽开笑脸,轻柔的晚风推着她的船儿。她情不自禁的荡起双桨,往前划去。划呀,划呀,竟不知不觉误入荷花深处,进也不能,退也不能,怎么办?她用足力气,蓦然间响起一阵扑簌簌的声音,原来沙滩上的沙鸥和鹭被她惊飞了。当此芳春,名花正好,偏那风雨就来逼迫了,心绪如潮,不得入睡,只有借酒消愁。酒吃得多了,觉也睡得浓了。结果一觉悟来,天已大亮。但昨夜之心情,却已然如隔在胸,所以一起身便要询
6、问意中悬悬之事。于是,她急问拾掇房屋,启户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了?侍女看了一看,笑回道:“还不错,一夜风雨,海棠一点儿没变!”女主人听了,嗔叹道;“傻丫头,你可知道那海棠花丛已是红的见少,绿的见多了吗!?” 品提问:“一切景语皆情语”,作品的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怎样的一种情感?她又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的呢?落实对词句的品读,重点打磨,重拳出击品形象“常记”日暮 舟 藕花 鸥鹭 对生活的赞美和对大自然的热爱“昨夜”风 雨 酒 海棠 绿红 浓浓的伤感情绪品语言常记 沉醉 争渡 欢快 乐观疏 残 肥 瘦 伤感引导学生结合材料中的作者经历,写作背景等分析p 方法指导小结:照这两首词“常记用词简练,只选
7、取了几个片断,把挪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交融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春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 ”,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而“昨夜”这首小词虽然只有短短六句三十三言,却写得曲折委婉,极有层次。词人因惜花而痛饮,因情知花谢却又抱一丝幸运心理而“试问”,因不相信“卷帘人”的答复而再次反问,如此层层转折,步步深化,将惜花之情表达得摇曳多姿。比过渡:品到这里,我们来个小小的比赛。看看谁能读出属于你的“照”,符合当年的照。下面同学们先自己有感情地读读看。朗读比赛,学生评分配乐朗读你觉得你读得最好的一首词根据自己的理解朗读,可融入自己对词的
8、理解,亦可以不同于名家的朗读有感情地背诵吟过渡:词也叫做长短句,古代词是配曲子吟唱的,非常有韵律和节奏。下面让我们一起跟着老师和名家感受我们中华民族文化伟大的魅力吧。老师吟唱,学生感受轻声跟录音一起吟唱完毕小结: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才女照的身边,接触到她的欢乐,感受到她的哀愁。但是她不仅仅只有这两种情感。少女时代的词,活泼烂漫如点绛唇,刚开场做为人妇时,甜蜜幸福如减字木兰花, 婚姻过一段时间,两人离别时,便有了相思愁苦如一剪梅, 后来丈夫死后,便心伤痛苦如武陵春, 再后来,国破家亡之际,便有了忧国忧民的悲愤与沧凉和豪放如夏日绝句照的词是随着她的生活走的。 她的词并不光是悲,也有欢和恨。 希望同学们
9、下去之后能去查找一些她的诗词,可以过来和老师交流。作业布置:1、课外阅读声声慢,要求能结合作者生平去反复品读,理解诗词情感。准备交流。方法指导检验和运用2、查找并摘抄照的其它作品或名句。知识积累3、结合作品内容和情境,以作者的口吻写一段散文化的片段。A层渔歌子说课稿一、说教材渔歌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9课词两首中一首词。作者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张志和不仅是诗人,也是一位画家,因此他笔下是一片诗情画意。这首词描绘了江南秀丽的山光水色,表达诗人寄情山水,悠然自得的生活情趣。二、说目的1、 体会词的内容,体会诗人思想感情。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词。3、 培养阅读古诗词的兴趣和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
10、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教学重点:理解诗词内容,想像诗句所描绘的图景,体会诗人思想感情。教学难点:通过读懂词,体会诗人思想感情。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这首词词中有画,具有形象性、可感知性。根据这一特点,我设计圈圈景物,摆摆景物落实重点。创设情境,师生角色对话,体会诗人情感,打破难点。一、激趣导入1、利用学生好奇心,猜猜诗人张志和名字的由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张志和16岁那年给朝庭写了一本折子,皇帝非常欣赏,于是赐名志和,希望他“心志平和”。板书“心志平和”这四个字不仅是张志和一生的追求,也是这首词所要表达的思想。2、由作者自然引出本课要学的.词渔歌子板题。渔歌子是词牌名,对于词牌学生
11、已有所理解,所以这里不再重复。只是让学生回忆以前学过的词牌,稳固对词牌的理解。二圈景物,明词意1、自由读词,读准音,读通诗句。这首词比拟简单,读来朗朗上口,多读几遍,孩子自然就能读通读顺。有几个生字,根据学情不同,着重正音。两个平舌音“塞、蓑”,一个翘舌音“箬”,再有“斜风细雨”可能也有局部孩子念不准。2、圈一圈,找景物张志和不仅是位诗人,也是一位画家,他的词就是一幅画。所以,我让孩子默读词,圈出词中所描绘的景物。可一边读词,一边对照看书中插图。3、摆一摆,找准景物位置。为了让学生理解词,能在脑海中形成画面,我设计摆摆景物。假设黑板就是一幅画,词中的九种景物该画在哪呢?为了让学生更明白,老师示
12、范“鳜鱼”、“蓑衣”。假如把蓑衣画在这,那箬笠应画在蓑衣上面,笠是生字,留给学生写。老师示范这两种景物还由于“鳜”和“蓑”是二类生字,只要求认不要求写。其余景物学生填完。请一位写得正确的孩子上台演板,这对于理解才能相对差的孩子无疑是一种示范。其余孩子在事先准备的画纸上写。在这些景物当中,斜风细雨的理解是个难点。于是,我问孩子,“斜风细雨”这样写对吗?为什么?孩子会说,斜风,那风肯定是斜的。细雨被风一吹,也是斜的。我进一步问:细雨,像什么呢?斜风又是怎样的风呢?引导孩子想象,体会“斜风细雨”的那种朦胧柔和之美。4、 小结,初步形成画面。这时,一首词真的就像一幅画了,一首渔歌子自然而然就吟诵出来,
13、学生看板书,试着吟词。三、诗词联诵,饱满画面仅仅是找出词中景物,远远不够,如何引导孩子想象,把画面饱满起来呢?这一环节,采取以下手段。1、 说说这首词写的是什么季节?为什么?学生很容易找到是写春天,有一种春天特有景物“桃花”。一叶知秋,一花知春。2、 张志和看到的春天仅仅就这些景物吗?生摇头那在他眼里春天还会是怎样的影像呢?你会用有关春天的四字词语或诗句来描绘吗?从一年级至四年级孩子已积累了不少有关春天的词和诗。这些四字词和诗句既精炼,意境又优美。同时,能激发孩子对古诗词的热爱,从而主动积累古诗词。3、 给画面着色。1在张志和的眼里,春天是花红柳绿,万紫千红的,也是这样斜风细雨的。可是黑板上的
14、春天图,似乎就显得单调多了。我们该给他添上什么色彩呢?从词中找证据。学生会找到青、绿。绿的仅仅是箬笠和蓑衣吗?还有什么是绿的呢?山是绿的。是啊,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水是绿的。对啊,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箬笠是绿的,蓑衣也是绿的,山是绿的,水也是绿的,完成板书,以简笔画的形式展现画面想起王安石的诗句,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白色的鹭,看到白鹭这样飞简笔画,想起诗句,一行白鹭上青天。红色的桃花,绿叶衬着红花,千里莺啼绿映红。2品析“青、绿”表达效果。“青、绿”看似随手拈来,实那么是作者匠心独运。青箬笠,绿蓑衣,使得渔翁与画面和谐统一。此时,适当浸透一些遣词造句的妙处,对学生品词是有帮
15、助的。于是,我故设疑问,在生活中看到的箬笠和蓑衣其实是综色的,而张志和却说是绿色的,难道是张志和写错了吗?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答案可能千奇百怪/,这时,老师成心卖个关子,并不作解释,为下文的悟诗情埋下伏笔。四、感情朗读,悟诗情1、范读,引领学生入情入境经过以上几个环节,孩子已在脑海中形成比拟鲜明、饱满的画面。接着,就是通过读,把画面展现出来,在读中领悟作者情感。这一环节,老师的示范作用非常重要。此时,我要求孩子闭上眼睛优扬的音乐此时响起,同学们,此刻,你就是张志和,悠然自得地欣赏这如诗如画的美景。师范读词学生像老师一样把自己当作张志和有滋有味地品读词,根据个性差异,有针对地进展朗读指导。2、适
16、时插入背景资料,体会作者情感。1介绍张志和生平,插入大哥张松龄的和词。张志和不愿做官,爱这山山水水,在太湖扁舟垂钓,自封“烟波钓徒”。他大哥怕他不归,写了首和词。出示意在劝弟弟回家。师生角色对话。师:太湖水,洞庭山,狂风浪起且须还生: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师:狂风浪起且须还哪生:斜风细雨不须归啊师:且须还哪生:不须归啊师:弟弟,你为何不归?这时,出示小练笔,假如你是张志和,面对哥哥的劝说,你会说些什么呢?把心中想说的话写下来。接着,师生继续角色对话,弟弟,你为何不归?2插入直钩垂钓故事,领悟此翁取适非取鱼。适时,插入颜真卿所说,张志和钓鱼是直钩,而且不放鱼铒,这能钓到鱼吗?不能可张志和却说钓到了许多许多,他钓到了什么?3点明主旨,升华感情。能不能钓到鱼,张志和已不在乎了,他在乎的是如诗如画的美景,在乎的是无拘无束,心志平和的田园生活,他的哥哥,担忧他风吹日晒,在太湖边为他盖了三间茅草房。从此,他过上了无拘无束的生活,每天,当他推开窗户,看到的是学生读前两句诗,当他推开房门看到的仍然是,从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三亚市海棠区海棠湾镇社区工作者考试真题
- 江苏省盐城市五校联考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英语试题含听力(原卷版)
- 25年公司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含答案【模拟题】
- 2024-2025新入职工入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新版
- 2025年新员工入职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巩固)
- 25年公司、项目部、各个班组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下载
- 2025年岗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标准卷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完整答案【名校卷】
- 2025公司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试题(7A)
- 2025年员工三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巩固)
- 2025年吉林省民航机场集团长白山机场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4年全国统一高考英语试卷(新课标Ⅰ卷)含答案
- 波形梁钢护栏检测记录表
- 大田作物生产技术标
- 数学命题教学设计课件
- 叶芝《当你老了》赏析课件上课讲义
- 护士角色的转换与适应
- 小学后进生转化记录表4篇-后进生转化
- 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安全知识培训
- 混凝土构件之梁配筋计算表格(自动版)
- 自制饮品操作流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