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侨谊教育集团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侨谊教育集团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侨谊教育集团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侨谊教育集团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江苏省无锡市南长实验、侨谊教育集团中考语文考试模拟冲刺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请考生注意:1请用2B铅笔将选择题答案涂填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请用05毫米及以上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主观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相应的答题区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均无效。2答题前,认真阅读答题纸上的注意事项,按规定答题。一、积累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曹操是个了不得的人物,在事业上是英雄,在做诗方面也是天才。他在诗史上的作风与其他人不甚相同,因其永远是睁开眼正视现实, 其他人在大部分的诗作中都是醉眼 的。在很多人心中,他是个反面形象,总给人以 的印象,殊不知这种印象,完全是身旁无人可商可量、无人能帮忙的结果。他的思想、行为不易为人

2、所了解、同情,他的 也无人可代为解决。A而 恍惚 特立独行 艰巨B而 朦胧 一意孤行 艰难C且 朦胧 特立独行 艰难D且 恍惚 一意孤行 艰巨2对于石同学写给报社编辑的回信,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尊敬的编辑老师:您好!我已收到编辑老师仔细修改过的本人大作。感谢老师能在百忙之中认真地批阅,提出了许多有针对性的指导意见。我一定会按老师的建议上好语文课,多读有益课外书,继续努力,争取写出更好的文章,再请老师予以斧正。此致敬礼!2019年3月18日增城某中学学生 石同学A“大作”改为“拙作”。B“斧正”改为“雅正”。C祝颂语一般在正文写完之后,转一行空两格写“此致”,再换一行顶格写“敬礼”。D信末结

3、尾处日期与署名的位置对调,应该先署名,再写日期。3选出下列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的一项( )A陨落(rn) 扶掖(y) 秕谷(b) 心无旁骛(w)B亵渎(d) 拮据(j) 恣睢(su) 恪尽职守(k)C愕然() 煞白(sh) 辗转(zhn) 涕泗横流(s)D忐忑(tn) 谀词(y) 抽噎(y) 一抔黄土(pu)4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A静谧 云霄 人声鼎沸 迫不急待B戳穿 禁固 妇孺皆知 迥乎不同C矜持 战栗 毛骨悚然 摩肩接踵D羁绊 恣睢 根深蒂固 不可明状5根据提示填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荡胸生曾云,_。(杜甫望岳)富贵不能淫,_,威武不能屈。(孟子)_,波撼岳阳城。(孟浩然望洞

4、庭湖赠张丞相)淫慢则不能励精,_。(诸葛亮诫子书)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_。(苏轼定风波)子曰:“三军可夺帅也,_。”(论语子罕)宋濂在送东阳马生序中说到:余则袍弊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_,_。许浑在咸阳城东楼中,利用景物描写层层推进,极力营造萧条苍凉气氛的诗句是:_,_。6名著阅读。阅读西游记中的一段文字,完成题目。小龙沉吟半晌,又滴泪道:“师兄啊,莫说散火的话,若要救得师父,你只要去请个人来。”A道:“教我请谁么?”小龙道:“你趁早驾云上花果山,请大师兄孙行者来。他还有降妖的大法力,管寻救了师父,也与我报得这败阵之仇。”A道:“兄弟,另寻一个儿便罢了。那猴子与我有些不睦。”文中A指的是_,

5、孙行者因为_被唐僧赶回了花果山,A说的“不睦”指_。下列关于文学名著内容及常识的表述,不完全正确的两项是(_)(_)A法国作家圣埃克苏佩里创作的小王子,通过小王子一路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思,批判了成人世界的丑陋、庸俗、势利、荒谬,歌颂儿童世界的爱、纯真、美好与善良。B有两本书在保尔生命中很重要,一是在他患伤寒病时读了暴风雨所诞生的这本书,使他倍受鼓舞;一是他瘫痪、失明后在妻子达雅的帮助下创作的牛虻,让他开始了新的生活。C慧骃国每隔四年的春分时节都要召开全国代表大会,讨论要不要把“耶胡”从地面上消灭干净。D梁山上有三位身怀绝技的英雄:轻功超群“善盗”的鼓上蚤时迁,百步穿杨“善射”的小李广花荣,日行

6、八百“善行”的入云龙公孙胜。E在散文集朝花夕拾中,鲁迅先生回忆了两位老师,一位是三味书屋的启蒙老师寿镜吾,另一位是日本仙台医学专门学校的藤野先生。二、阅读7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7、。”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又何间焉_(2)小惠未徧_(3)忠之属也_(4)一鼓作气_2下列各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何以战 皆以美于徐公B战则请从 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C公问其故 其如土石何D惧有伏焉 且焉置土石3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4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曹刿入见与庄公一番对话,使庄

8、公明白了战争胜利的基础是政治上“取信于民”。B文章第二段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了曹刿和庄公指挥才能的高下之别。C文章剪裁别具匠心,详写作战,略写论战,意在表现曹刿的“远谋”。D文章塑造人物鲜活立体,庄公虽谋略平庸,但是知人善用、勤政爱民。8苏洵二十七始发愤眉山苏洵,少不喜学,壮岁犹不知书。年二十七,始发愤读书。举进士,又举茂才,皆不中,曰:“此未足为我学也。”焚其文闭户读书五六年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嘉佑初,与二子轼、辙至京师。欧阳文忠公献其书于朝,士大夫争持其文,二子举进士,亦皆在高等。于是,父子名动京师。而苏氏文章擅天下,目其文曰“三苏”,盖洵为老苏、轼为大苏、辙为小苏也。举茂才:指被地方政府

9、推荐为有才德的人。六经:指被儒家推崇的诗书礼易乐春秋六部著作。嘉佑:宋仁宗年号。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壮岁犹不知书 / 即书诗四句 B此未足为我学也 / 不足为外人道也C士大夫争持其文 / 知而不争 D父子名动京师 / 佁然不动2请用三条“ / ”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焚 其 文 闭 户 读 书 五 六 年 乃 大 究 六 经 及 百 家 之 说3苏洵的学习经历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9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板桥幼随其父学,无他师也。幼时殊无异人处,少长,虽长大,貌寝陋,人成易之。又好大言,自负太过,谩骂无择。诸先辈皆侧目,戒勿与往来。然读书能自刻苦,自愤激

10、,自竖立,不苟同俗,深自屈曲委蛇,由浅入深,由卑及高,由迩达远,以赴古人之奥区,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书有弗记者乎?平生不治经学,爱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说薄之类,靡不览究。有时说经。亦爱其斑驳陆离,五色绚烂。(注释)寝陋;丑陋。易:轻视。赴:这里是探求的意思。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语。(1)少长,虽长大 虽:_(2)或当食忘匕箸 或:_(3)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 咸:_(4)乃善诵耳 善:_2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两处)或 对 客 不 听

11、 其 语 并 自 忘 其 所 语 皆 记 书 默 诵 也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又好大言,自负太过,漫骂无择。(2)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4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乃善诵耳 乃记之而去(小石漂记)B以自畅其性情才力之所不尽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C戒勿与往来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传奇说薄之类 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5读了本文后,你获得了什么启示?10阅读点燃木星真的能把地球推出轨道吗?一文,完成后面小题在电影流浪地球中,人类为了避免地球撞上木星,通过点燃木星中的氢气来产生爆炸冲击波,从而把地球推出木星轨道。这种做法在理论上是可行的

12、。不过,就地球上那点氧气,引爆整个木星是不可能的,只能引燃木星的局部。木星是太阳系中最大的气态巨行星,在它那厚达5000公里的大气层中,大约89%为氢气,10%为氦气,另外还包含多种气体。由于木星的半径大约为7万公里,照此来算,木星大气中的氢气体积约为330万亿立方千米。如果要引燃木星,需要有大量的氧化剂与氢气发生化学反应。氧气是一种典型的氧化剂,根据氢气和氧气的反应配比可知,燃烧掉木星大气中的所有氢气需要165万亿立方千米的氧气。但地球大气层中所包含的氧气总量十分有限,不可能让木星上的所有氢气都燃烧起来。广义的地球大气层厚度可达上千公里,但99%的气体都集中在距离地表30公里的范围之内,总体

13、积约为154亿立方千米。可见,即便地球大气都是由氧气组成的,也完全不够点燃整个木星。在地球大气层中,氧气含量大约为21%。随着大气高度的增加,氧气的浓度也会随之降低。如果以最大化的角度来计算,地球大气中的氧气体积约为32亿立方千米,这意味着整个地球大气中的氧气只能消耗大约64亿立方千米的氢气,这只占到木星氢气总量的万分之五,所以远不足以把整个木星点燃。另外,每立方米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之后会释放出大约13000千焦的能量,64亿立方千米的氢气在氧气中完全燃烧之后,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只能把地球的速度改变5.2米/秒。这点速度变化很难让地球摆脱木星巨大的引力束缚。当然,科幻电影所能做到的是可以自圆

14、其说,如果深究具体数据就会有些问题。与其出现这样的纰漏,倒不如影片中就不要给出具体的数据,只要在理论上过得去就行了。1本文是按照_顺序,说明点燃木星不能把地球推出轨道的原因是_。2第节划线句子中“即便也”能否改成“虽然但是”?3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有错的一项是A本文标题点出了说明内容,以疑问语气,引人思考,激发阅读兴趣。B第节划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C大气高度不会影响氧气的浓度。D第节主要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内容上与文章开头相呼应。11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有人针对试图改变现有习惯的人群做了一些研究,结论让人有些气馁。结果显示,一旦习惯变得足够牢固,即使是最坚定的决心也很难扭转局面。好

15、像没经过任何训练就参加了一场举重比赛,本来竞争就很激烈,更糟糕的是,对手经验丰富,力量更强。大多数习惯策略是让你现在就跟这些更强大的习惯硬碰硬,鼓励你做出大幅度的改变,比如从很少写作到每天写2000字,或者从在沙发上躺着到每天锻炼1小时。这样做的问题在于意志力的消耗量,除非你已经拥有了高度自律的能力,否则你会感到筋疲力尽,最终大脑抗拒改变。“你能在21天或30天之内养成一个习惯”是一种常见谬论,真相更加残酷和难以预测习惯的形成需要18到254天,视习惯和个体而定。与之相反,微习惯教你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并赢得持久的改变。个人成长的完美组合就是微习惯加上意志力。微习惯几乎不需要意志力,所以就让

16、你好像拥有了无穷的意志力。比如:今天打了3小时篮球以后,特别累。大脑和身体都在告诉我今天不可能写作了,我快要睡着了。可我的目标是写50字,小到无法抗拒,于是我又一次超越了原定目标,因为它完全无压力。如果你认为:“一天写50字能有什么帮助?进步太小了,意义不大”,那么你错了任何一个能变成习惯的微小行为都非常重要,养成每天写50字的习惯比隔很久才狂写1000字更好。只有先养成习惯,才能将其培养得更强、更大。微习惯就像特洛伊木马,能轻松访问大脑的主控室。采用微习惯养成策略时,会让大脑觉得这非常容易,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一旦迈出第一步,消极情绪的抵抗就会消失。与常见的21天训练营不同,微习惯没有截止日

17、期。每天轻松完成一个简单的训练,完成后的成就感会鼓励你一直做下去。微习惯容易完成,所以不会让人有受控制的感觉。而当受控制的感觉一旦出现,人的逆反心理就很难继续把计划执行下去。微习惯让你做计划的主人,而不是计划反而成为你的主人。同时,微习惯还可以由此及彼,因为一个微习惯养成所带来的成就感,会带来更多好的小习惯。就像滚雪球一样,好习惯越来越多。因此,微习惯策略有远超其他习惯策略的优势,它把任务拆分到不好意思给自己找借口,就像是用了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撬动杠杆另一端的成就感,而生活的良性循环就在成就感的基础上建立了起来。用多余的精力完成超额的任务而不是制定大目标,是微习惯实施的关键。刚开始制定每日目标时

18、,人们在完成之后总想不停地加量,比如今天看50页书,明天就计划看100页。但100页阅读任务很可能会因为一些干扰完成不了,这样就给自己带来打击,而养成计划也因为打击被断掉。微习惯强调每天都多做一点点,每天都是在进步中收获成就感。成就感才是真正的能够支持我们一直去做一件事情的原因。一个人有什么样的习惯就会收获什么样的人生,而一个习惯的形成在我们变化缓慢、状态稳定的大脑中需要很多因素的支持,如果你以前有太多的习惯想坚持又半途而废,那么就不妨试试这种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吧。1结合下面同学所作的笔记和思维导图,完成小题。下列笔记中不符合微习惯规则的一项是A用奖励来提升成就感B超额完成时提高目

19、标C情绪抵触时缩小目标采取微习惯策略时,人应处于下图中的区域是A恐慌区 B成长区 C舒适区2结合选文,用“是也是”的句式给微习惯下个定义。(不超过36个字)3本文节选自斯蒂芬盖斯的微习惯,该书的副标题为“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结合选文和你的经历,谈谈对此的理解。三、应用12班上准备进行以“走近诗词”为主题的探究学习,请你完成以下工作。(1)为了使这一主题探究更为具体,请你设计三种活动方式。(2)这一主题活动中,有同学提到了“二月杏花满树开,正逢雨水细如筛”请你写出这个诗句中包含的节气,并再写出一句诗词。(3)成果交流汇报会上,需要贴一个对子,可惜少了一半,请你补齐。读唐诗宋词开眼界

20、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请按要求作文。在成长的路上,我们每时每刻都品尝着人生百味。妈妈的一碗热汤,同学递来的一块手帕,花儿的芬芳,浩瀚书海的馨香,“千里共婵娟”的情怀都让我们回味无穷。请以“味道”为题,写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得套作、抄袭;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运用排除法解答即可。“睁开眼正视现实”与“其他人在大部分的诗作中都是醉眼”两个分句之间的根本关系是转折关系,所以选“而”。排除CD。因为“在很多人心中,他是个反面形象”,所以他给人的印象是“一意孤行”(贬义词),而不应该是“特立独行”(褒义词)。排除A。所以选B。

21、【点睛】答此类题需先将所给词语逐一浏览,就词义与词性做到全面掌握。总之,判断正确答案要从多角度去考虑,把语境、语法、常识、固定搭配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综合考虑是做好选词填空题的最佳方法。选词填空一定要观察语境,然后斟酌词义,选择后再通观一遍。2、B【解析】两个词都是敬辞。斧正,请人修改文章,也作“斧政”。雅正,表示恭敬请求指教。故选B。3、C【解析】C词语中加线字读音全对。A陨落(yn)。B拮据(j)。D抽噎(y),一抔黄土(pu)。4、C【解析】A.迫不及待。B.禁锢。C.正确。D.不可名状。5、 (1)决眦入归鸟; 贫贱不能移 (2)气蒸云梦泽 险躁则不能治性 (3)也无风雨也无晴; 匹夫不可

22、夺志也 (4)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5)溪云初起日沉阁, 山雨欲来风满楼 【解析】试题分析: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本题中的“决眦、贫贱、险躁、治性、奉、溪”等字词容易写错。6、(1)猪八戒, 三打白骨精, 猪八戒撺掇唐僧赶走了孙悟空(或:猪八戒说孙悟空的坏话) (2)B D 【解析】(1)由文段中的“花果山”“大师兄孙行者”可知出自名著西游记,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唐僧一气之下,赶走了孙悟空,如今唐僧遇难,小龙让猪八戒去请孙悟空,猪八戒因为挑拨孙悟空和唐僧的关系,所以说

23、“不睦”。(2)B错误,读的书是牛虻,创作的是暴风雨所诞生的。D错误,“善行”的是行者戴宗。二、阅读7、1 (1)参与 (2)通“遍”,遍及 (3)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4)击鼓进军 2B3(1)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处理。(2)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4C【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都是古今异义词,如“间”:参与。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

24、答的关键。2B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都表示假设关系。A前者“凭借”,后者“认为”。C前者代词,代作战胜利这件事,后者语气副词“难道”。D前者兼词“于彼”,后者疑问代词“哪里”。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如“狱”:案件。“虽”:即使。“以”:按照。“鼓”击鼓。“再”:第二次。4C“详写作战,略写论战”对选文理解有误。应该是详写论战,略写作战。【点睛】小题2是一道文言虚词的辨析题,注意文

25、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还要重点记忆课本中的经典例句。命题的方式基本是一句课本中,一句文本中的,如果课本的不熟悉根本无法作答。答题时首先明确课本的虚词的含义,然后把课本中的代入到文本中的句子当中,看手法通顺,即所谓的代入法。“而”“则”作为连词使用,可根据上下文推断它的用法。译文: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我们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

26、“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到了那一天,鲁庄公和曹刿同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大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

27、完就下了战车,察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车前横木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打了胜仗后,鲁庄公问他取胜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靠的是士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旺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在那里设有伏兵。后来我看到他们的车轮的痕迹混乱了,望见他们的旗帜倒下了,所以下令追击他们。”8、1B2焚其文 / 闭户读书 / 五六年 / 乃大究六经百家之说3要想成功,无论什么时候踏出第一步都不会晚。只要用心去做

28、,年龄不是问题。读书不为名利,只为了提升自己的水平。下决心去奋斗,是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解析】选自:渑水燕谈录 作者:王辟之 年代:宋参考译文:眉山的苏洵,年少的时候不喜欢读书,到了青壮年的时候还不知道要去读书,到了二十七岁时,才开始努力读书,参加科举的进士考试,又被地方政府推荐为有才德的人,都没有中,(他)说:“这不值得作为我学习的内容”。(于是他)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都非常有研究。嘉佑初年,苏洵和两个儿子苏轼、苏辙一起到京城,欧阳修把他的文章献到了朝堂之上,大臣们争着看他的文章,两个儿子参加科举进士的考试,成绩都在优等。因此,(苏家)父子的名声震动

29、了京城,而苏轼善于写文章,(人们)把他们叫作“三苏”,苏洵是老苏,苏轼是大苏,苏辙是小苏。1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词。解答时,首先要明确每组题目中这个词的正确解释或用法,再作比较,得出正确选项为B项,意思都是“值得”。其他各项的意思分别为:A:读书/写。C:争夺/通“诤”,谏诤,规劝。D:震动/活动,举动。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可以根据句意来

30、划分,句意为:(于是他)就烧了自己的书,关门读书,五六年后就对六经和各个学派的学说都非常有研究。3启示类是文言文阅读中的开放性试题,考查学生阅读的个性体验和独特感受。解答这类试题,一是首先读懂文章,弄懂文章的主题、内容和情感等,以此作基础;二是要清楚回答的范围,明确题目的要求;三是要善于联系生活实际;四是要善于延伸、善于归纳总结。本文启示:只要用心去做,年龄不是问题。9、1 (1)即使 (2)有时 (3)都 (4)擅长,善于 2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3(1)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2)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4D5读书贵在勤奋,人不可貌相等。【

31、解析】1考查文言实词。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的两个字都是古今异义词,如“虽”:即使。“或”:有时。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或对客不

32、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3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把词语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注意下列字词的翻译,“好”:喜欢。“一书”:一本书。4A强调某一行为出乎意料或违背常理/于是,就。B连词,相当于“而”/因为。C和/给。D都是作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5本题考查从文中获得的启示。这类开放性试题的答题原则是:启示从文中来,依据在文中 解析 找。具体到这道试题,题干要求比较宽泛,从读书方法和态度谈启示,只要启示与本文相关就行。作答

33、时,可以选择其中一个情节,说明自己从中获得的深刻启示。比如,“人咸谓板桥读书善记,不知非善记,乃善诵耳。板桥每读一书,必千百遍。舟中、马上、被底,或当食忘匕箸,或对客不听其语,并自忘其所语,皆记书默诵也”可知郑板桥重视背诵的读书方法。不论选择一点,只要分析出一种人生态度或生活哲理即可。【点睛】译文郑板桥小的时候跟随他的父亲,没有其他的老师。小的时候没有特别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稍微长大了些,虽然长大了,容貌丑陋,人们都看不起他。他又喜欢说大话,自负得过头,不管谁都敢骂。许多长辈都瞧不起他,告诫别人不要和他来往。但是他读书能够自己刻苦,自己愤激,自己确立观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自己不断深钻细研,从

34、浅的地方到深的地方,从低到高,从近到远,到达古人学问深奥的地方,酣畅地表现他的没有全部显示出来的性格、才能。人们都说板桥读书善于记忆,却不知道他不是善于记忆,而是善于背诵罢了。板桥每次读一本书,一定要读千百遍。在船上,马上,被子里,有的时候在吃饭的时候忘记了勺子筷子,有的时候面对客人没有听到他们的话,甚至忘记了自己说的话,都是在记忆书上的内容,默默地诵读。书有不被记住的地方吗?平生不研究经学,喜欢读史书以及诗文词集、传奇小说之类的书籍,没有不研读的.有时谈经,也喜爱它多姿多彩。10、1 逻辑 地球大气层中氧气总量有限(或“那点氧气,引爆整个木星是不可能的,只能引燃木星的局部”“这点速度变化很难

35、让地球摆脱木星巨大的引力束缚”) 2“即便也”表示假设关系,说明地球大气全是氧气只是一种设想,强调地球氧气总量有限,不够点燃整个木星。如果改为“虽然但是”,说明地球大气全是氧气是客观存在的,这与事实不符。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C【解析】1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本文说明的是“点燃木星不能把地球推出轨道”的事理,采用了逻辑顺序,文章主要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指出地球大气层中氧气总量有限,不能完全点燃木星,释放出的能量最多只能把地球的速度改变5.2米/秒。这点速度变化很难让地球摆脱木星巨大的引力束缚。据此概括可作答。2试题分析: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语句“即便地球大气都是由氧气组成

36、的,也完全不够点燃整个木星”中的“即便也”表示的是假设关系,说明地球大气全是氧气只是一种设想,并非是真实情况,强调地球氧气总量有限,不够点燃整个木星。如果改为“虽然但是”,表示的转折关系,是先确定了地球大气全是氧气这个情况是客观存在的,这与客观事实不符。“即便也”这一关联词语的使用,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试题分析: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依据文章第4段中的“随着大气高度的增加,氧气的浓度也会随之降低”可知,C项“大气高度不会影响氧气的浓度”的理解是 错误的。故答案为C。11、1B C2示例:微习惯是一种非常微小的积极行为,也是一种有效的习惯养成策略。3示例:我以前制定过每天写一篇观察笔记的

37、计划,但作业一多就放弃了,没能养成天天练笔的习惯。如果像文中所说,将每天的写作目标缩小为50个字,就会觉得非常容易,便会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轻松完成练笔任务,完成后的成就感又会鼓励我一直做下去。“微习惯”这种自我管理法则确实简单到不可能失败。【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关键句子逐项分析。“用多余的精力完成超额的任务而不是制定大目标,是微习惯实施的关键”说明微习惯的规则是用用多余的精力完成超额的任务,而不是提高目标。故选B。“微习惯策略有远超其他习惯策略的优势,它把任务拆分到不好意思给自己找借口,就像是用了一点点力气就可以撬动杠杆另一端的成就感,而生活的良性循环就在成就感的基础上建立

38、了起来”中“生活的良性循环”代表的是一种舒适感,故选C。2本题考查对下定义说明方法的把握能力。下定义是一种用简洁明确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作概括的说明方法。 “下定义”必须抓住被定义事物的基本属性和本质特征。结合题意,找到文段中体现“微习惯”本质特征的关键句子,“微习惯教你按照大脑的规律做事情,并赢得持久的改变”“个人成长的完美组合就是微习惯加上意志力。微习惯几乎不需要意志力,所以就让你好像拥有了无穷的意志力”“任何一个能变成习惯的微小行为”“采用微习惯养成策略时,会让大脑觉得这非常容易,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一旦迈出第一步,消极情绪的抵抗就会消失”等,最后精炼地整合答案,用 “xx(被定义词)

39、是xx(内涵即本质特征)的xx(外延),也是xx(内涵即本质特征)的xx(外延)。”的形式。3本题考查对副标题的理解。副标题是全文主旨的补充说明。“采用微习惯养成策略时,会让大脑觉得这非常容易,毫无压力地采取行动,一旦迈出第一步,消极情绪的抵抗就会消失”“微习惯没有截止日期。每天轻松完成一个简单的训练,完成后的成就感会鼓励你一直做下去。微习惯容易完成,所以不会让人有受控制的感觉”说明了微习惯的最大特点,即微习惯就是简单到不可能失败的自我管理法则。然后结合自身实际来谈,如举出自己在学习、生活中如何利用微习惯即缩小目标的方式,毫无压力地完成某一任务,取得成绩的例子,说明“微习惯”这种自我管理法确实

40、简单到不可能失败。三、应用12、诵读大赛、以唐诗宋词为内容的书画作品展览、名言佳句品读等。雨水示例:好雨知时节,当初乃发生示例:品名篇佳作增学识【解析】题分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活动项目的设计能力。主题活动栏目设计,一般可以从“朗读比赛、图片展、读书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比赛、主题歌咏比赛、古诗文朗诵大赛、办一期手抄报”等方面来设计。本题作答可围绕着“走近诗词”这一主题,设计以下活动项目:收集经典诗歌;搜集写诗轶事,诵读诗词大赛等。答案是多元的。(2)诗句“二月杏花满树开,正逢雨水细如筛”中包含的节气是“雨水”。从积累的诗词中选择能表现初春时节且有“雨”的诗句作答。如: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3)本题考查拟写对联。对联分上下两联,两联字数相同,语义相关,相对应的词语词性相同。如:品元曲明书领风骚;写新诗美文显胸怀;品名篇佳作增学识。答案是多元的。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味道许多的往事值得我们去回忆,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最值得珍惜的那段回忆。那段记忆会永远的寄存在你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