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_第1页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_第2页
多媒体能给语文教学带来什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多媒体能给语文课堂带来什么作者:胡恩波我们已逐渐步入“后图视文化阅读的时代从时间转向空间,从深度转向平面,从整体转向碎片”。多媒体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它所带来的方便与快捷已被人们认同,在实际操作和使用中体现出传统媒体无法可比的优势,简单而直观,让人一目了然,而不少人也越来越偏爱这种图视的快餐阅读。近年来我们教育界也把多媒体请进来作为座上客,广泛地应用到门常的课堂教学中去,与此同时,制作、研发、使用多媒体课件成为一种趋势。如果在百度或google甚至任何一个搜索引擎和网站中找寻课件,你会获得成百上千的不同种类和内容的课件,真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但这其中良莠不齐,有些甚

2、至可以说相当劣质。多媒体教学课件充斥着我们的教学网站,大有泛滥之势。我们语文课堂上使用课件的现象越来越普遍,而随之出现的问题应引起我们的警惕和思考。一、语文教学中多媒体的误用目前的许多语文课特别是公开课中多媒体的运用确实存在着不少问题,这些现象值得探讨和商榷。1分散学习注意力。比如,有位老师上笛福的鲁滨逊漂流记中荒岛余生一文,上课伊始就用多媒体课件播放电影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沉船遇险漂流到荒岛上的一段惊险片段。该老师的初衷是想让学生通过影片直观了解文章的背景,加深对文本中人物和情节的理解,还能用生动的画面紧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我认为该教师试图利用影像资料的形象性和感性特征更好地为文本服务这一出

3、发点是好的,但没有用到实处,反而有些喧宾夺主、先入为主之象,甚至可能导致学生无法静心走进文本品读、揣摩、感悟,干扰他们的想象思维,而且会影响甚至歪曲其对人物形象的更深刻的理解。因为电影是一种视觉艺术,它虽能很快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并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却会使学生因盯着那些眼花缭乱或毫无意义的图像和动画而忽略课文的内涵,只流于肤浅的表层。因为先入为主的印象很深刻,致使在阅读文本时会时时想起先前所看过的情景,很容易作两相比较,对文本产生模棱两可的理解。2限制学生想象力。使用多媒体播放音乐也是一种习以为常的事,尤其在意境优美的散文和诗意浓郁的诗歌的赏析课上更是少不了。诚然,选择一首与课文的意境和情感契合的

4、乐曲,能迅速带领读者进入情境,而音乐本身传达出来的情感魅力逐渐感染人心,渗透到心灵的每一个角落,使人不知不觉中产生了感动。曾经有一位老师上斑羚飞渡一课,给学生放了大陆女歌手韩红的天亮了这首歌,歌手演绎的凄婉悲恸的旋律着实让人心灵为之震撼,有些学生为之动容而眼圈发红,因为这首歌是由一个真实的故事创作而来的,讲述的是一对年轻的父母在缆车从悬崖上下坠时死命将孩子托上岸而自己身亡的一曲生命悲歌。这一动容的情景是这位老师希望看到的,有了情绪的铺垫就能为接下来的课文讲解带来方便,使学生能很快进入文本。但我感到疑惑的是究竟是音乐感染了读者还是文本感动了学生?我总觉得是这位老师把音乐作为一种预设的环节,让音乐

5、充当导游带领读者走进文本,而恰恰是这音乐僭越了文学,学生的感动不是受之于文学语言的魅力而是音乐本身的艺术感染力。从某种程度和意义上说,这不是在拉近读者与文本的距离,反而是愈益远离。学生只是沉浸在弥漫于教室的音乐氛围中,却无形中忽略或转移了对文本内涵的关注和探究。3束缚思维创造力。在多媒体教学中还有一类现象有点可笑,那些上课的老师在上课之前先打开了多媒体课件,但整堂课下来也不见其用到那里面的资料,只当作装饰的背景。也许那是他花了不少时间和功夫查来的资料,也许是为了应付这堂公开课而摆的噱头,纯粹作秀而已。有些教师费尽心机地将语言文字转化成音像画面幻灯等多媒体课件着实不是明智之举,这会“将学生面对文

6、字时的想像与创造空间给武断地侵占了,填平了能指与所指之间的距离,由此可能带来学生言语感受能力的退化”,其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曾有位同事在课后聊天时说起她用多媒体上了一堂七年级上册的古代诗歌四首的课,整堂课下来只上完了第一首古诗观沧海,问其原因是课堂上放了两首从网上下载的歌曲林俊杰的曹操和三国演义的片头曲以及一首配乐朗诵诗,占了不少的时间。学生刚听时很新鲜,七嘴八舌地谈论歌曲,等一曲终了他们听不出所以然来,当然也道不出个中滋味,难解其意。可以说这个课堂环节是无效的。这位老师的出发点是想通过这一环节激起学生的兴趣从而活跃课堂的氛围,也能拓展学生的视野积累一点课外知识,但事与愿违,不仅没有达到预期目

7、的,反而连课内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落实。其问题出在这位老师对诗歌教学没有准确地定位和设计,盲目地在使用课件,得不偿失。正如鲁迅先生的拿来主义中所说的不能照搬照抄别人的东西,而应放出眼髓有选择的借鉴,有思考的“拿来”。只可惜在日常语文教学中,很少有老师能亲自动手设计制作课件,把自己的课堂教学思维和理念真正融入课件中,大部分是从网上下载一些现成的可利用的资源为己所用,一来方便省时,二来不费神费力。但全盘接收的背后是不切实际的教学行为和不负责任的教学态度,没有一堂课的内容是一个课件能够全部涵盖的,也不可能适合每一班学生。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动手制作适合自己教学理念和学生实际的课件,就算借用别人的也应有针对地

8、删改内容。可以说在某种程度上课件是死的而人是活的,不要因为课件的教学内容预设而束缚和框定了人的思维,扼杀了学生的创造精神。我们应不拘泥于课件内容,在充分利用它的基础上开拓思维,点燃智慧的火把,让语文课堂真正生动丰满起来。二、语文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建议我们语文老师要切忌“多种媒体的拼凑,以致造成相互干扰”,“我们的语文教学无论是否用多媒体上都不能离开文本教学,不要为了赶时髦而把语文课搞得花里胡哨,失去了语文课的原汁原味。语文课是用来品味语言文学的,它与音乐的听觉艺术和电影的视觉艺术有根本的区别。语文课是情感艺术的教育,在培养情感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力。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生动的载体,他们的想像

9、丰富多彩,五花八门,而这有助于他们对课文有多样性的理解,培养其独特的审美能力和个性情感。过多过频的使用多媒体课件则有碍于想像力的发展,造成对文本内涵的单一化解读,长此以往会损害学生活跃的思维和创造力。多媒体什么时候该用,该如何用,什么样的文章用多媒体教学适合等等,都是我们要探讨的话题。但每上课必用多媒体的现状要稍微改一改,不要流于形式,要知道泛用就相当于无用。让多种媒体在教学中有机结合,恰到好处地发挥其应有的功用,那是我们语文课堂追求的目标。在给学生直观地展示画面和图像时别忘记它们仅仅是辅助手段,课堂成功的关键还在于学生通过这些画面和图像能挖掘到多少文本的内涵和精神。如果配音乐,那就看音乐能否促使学生凝神细思,进而想象回味,最终将思绪牵引回文本。语文课要上出语文味,用现代教学思想武装语文课堂,不仅仅是运用多媒体这种手段才能展示出来,我们不能“完全放弃那些粗糙的、传统的教学方法,而代之以现代的直观教具”。而恰恰有些课只用粉笔与摘记本这种传统的教学手段就能达到事半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