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1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2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3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4页
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甘肃省天水市一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第一阶段检测语文试题及答案 统编版高二选择性必修下 天水一中高二级2021-2022学年度第二学期第一学段考试 语文试题 命题:张玉兰尹婷审核:邹小兰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共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就中国的文化源头而言,无论是孔、孟,还是佛、老、墨翟、申、韩,孜孜汲汲,惕励忧勤,无不以济世安民为己任,怀抱一种死而后已的余头。自庄子、列子之后,继之以巢父、许由,乃至西晋的王衍之辈,倡导洁身自好,原做山林高人、达士,隐士之风骤然而起。两者之分,其根本在于“人”“我”之别:孔、孟认得“人”字真,身心性命只是为了天下国家;而庄、

2、列则认得“我”字真,视天地万物只是成就自己。 事实确乎如此。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到处周游,辙环天下,孔子弟子亦不免事奉季氏。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 那么,士人为何必须出仕做官?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显然是为了达臻兼善天下的公共理想。担任官职是士人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念的必要媒介。即使是史书中所广泛记载的隐士、逸民,尽管他们远离官场,然此类隐居行为之所以被不断强调,还是因为他们原本就怀抱一种被君主征召入仕的期待。 就原始儒家的理想而言,士人积极入仕体现为一种对国家体系

3、的依附。当然,这种依附性尚不足以证明士人阶级的存在完全是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儒家的忧乐观足以证明士人阶级原本怀抱一种“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孔颜之乐”自宋儒周敦颐提出之后,已经成为宋明理学的核心理念。所谓孔颜之乐,就是孔子“疏食饮水”,乐在其中;颜子身处陋巷,箪食瓢饮,不改其乐。究其本义,并非是说孔子以“疏食饮水”为乐,而是孔子将“不义而富贵”,视之轻如浮云。至于颜子之乐,则是倡导身处陋巷,不失自己的本心,即使身处富贵,仍能坚持自己的节操。儒家又有“仁者不忧”之说。所谓“不忧”,就是不忧于未来,是一种不对个人未来祸害加以担心的境界。至于万民之忧,却被儒家一直系挂心头。为此,儒家士人也就有了“

4、居朝廷则忧其民,处江湖则忧其君”之论。 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进而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于是,士人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也从高尚的淑世理想,转而变成单纯追逐利益的寄生官僚意识。随之而来者,则是官员为官意识、习气的三大转变:一是从“养德”转变为“养态”,士大夫不再为可怒、可行之事而显现出刚正、果毅的德容,而是追求宽厚浑涵,不再任事敢言、忧国济时的俗状;二是从“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士大夫不再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而是营营于富贵身家,将社稷苍生委质于自己,不再认真做事;三是“功名”观念的转变,

5、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 (选自中国官本位意识的历史成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儒家学者中,孔孟周游列国,谋政于诸侯,完全是因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而孔孟又怀抱起死回生之力,希望借此行道。 B从原始儒家的观点来看,士人出仕是为了兼善天下的理想,士人和史书中记载的隐士、逸民都希望或者说曾希望通过做官来实践这一公共理想。 C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由做官是为了“养民”“爱民”异化为追逐个人的一己私利。 D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是指士人从为了任天下国家之事而

6、不顾个人的安危得失转变为将天下国家之事委命于自己。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段从文化源头说起,指出“仕”与“隐”分歧的根本是“人”“我”之别,引出文章讨论重点“士人为何必须出仕”。 B段从原始儒家的观点分析“士人必须出仕做官”的原因,并强调士人阶级对国家体系的依附不完全是为了个人利益。 C段着重剖析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异化的情况,即士人做官目的、士人依附国家体系的性质、官员为官意识与习气的转变。 D文章运用举例论证、引用论证、正反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探寻。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2分) A原始儒家的看法中

7、,为了维持小农生存、实践其公共理想,积极入仕成为士人的必然选择。 B原始儒家所推崇的士人,常常怀抱“孔颜之乐”的理想情操和“仁者不忧”的精神境界。 C只要转变了官员为官只为一己之私的意识、习气,就能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 D按照原始儒家的论断,范仲淹一定程度上做到了“仁者不忧”,是抱有淑世理想的士人。 二、文学类阅读(共3小题,共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爱情 美杰西.斯图尔特密签 昨天,强烈的阳光直射在已经枯萎的玉米苗上,父亲和我绕着新买的土地兜了一圈,想筑一道栅栏。那些奶牛老是穿过峭壁上的栗色橡树林,到玉米地上来乱跑。它们啃去玉米苗的尖梢,还把玉米秆踩倒。 父

8、亲在一垄垄玉米间走着,我们的牧羊狗鲍勃走在他前面。我们听见一阵土松鼠发出的吱吱声从悬崖那边林间空地的枯树梢上传来。“嗨,捉住它,鲍勃。”父亲说,他拾起一株玉米苗,苗秆已经干枯了,这是土松鼠掘出来的,它吃了上面的甜籽粒,把根苗给丢下了。今年春天干旱,但玉米还是长得很好,种子都已发芽生长起来。土松鼠就爱吃这种玉米苗。它们把玉米成排成排地挖起来,吃那甜籽粒。被掘起的玉米苗全死了。我们只得补种。 我看见父亲一直在使唤鲍勃去追咬土松鼠。鲍勃跳过一垄垄的玉米苗,开始向土松鼠跑去。我也拔腿向林中的空地奔跑,鲍勃就在那里又跳又咬。我们脚下腾起阵阵灰土。灰土在我们身后聚成一团尘雾。 “一条雄的大黑蛇!”我父亲说

9、,“咬死它,鲍勃!咬死它,鲍勃!” 鲍勃蹦跳着向那条蛇乱吠,想惹它窜出来离开那个洞。今年春天以来,鲍勃已经咬死了二十八条铜头蛇。它懂得怎样咬死一条蛇。它并不猛冲直撞。他总是从容不迫地把这事儿干得很漂亮。 “别打死这条蛇吧,”我说,“黑蛇是无害的,它捕杀毒蛇,捕杀铜头蛇。它在田里捉的老鼠比猫捉的还要多。” 我看得出这条蛇不愿意跟狗斗。它想逃跑。鲍勃不让它逃。我很奇怪这条蛇为什么要朝小山拐子那边游去。我望着它昂起漂亮的头想招架鲍勃的一次次扑咬。“这不是一条雄黑蛇,”我说,“是条雌蛇。你看她颈下的白斑。” “蛇总是我的敌人。”父亲厉色叫道,“我就恨蛇。咬死她,鲍勃。冲过去咬住她!” 鲍勃服从了父亲的

10、命令。它像甩马鞭子一样把她长长的身体在空中甩来甩去。血从她细致弯曲的喉部汩汩流出。有什么东西像药丸似的打在我腿上。鲍勃把蛇往地上一掼。我仔细看看究竟是什么打在了我腿上。原来是蛇蛋。鲍勃把蛋从蛇肚子里甩了出来。她原来是去沙堆那边下蛋的,在那里,阳光就像孵蛋的母鸡,可以使蛇蛋受热孵化。 鲍勃又在地上咬住她的身体,现在她软得像一根靴带一样在风中摆动。鲍勃把她满是伤孔的身体扔回沙堆。她犹如一片树叶,在懒洋洋的微风里轻轻抖动。不久她满是伤痕的身体便全然不动了。血染红了蛇身周围的沃土。 “看这蛇蛋,看见了吗?”父亲说。我们数了数,共有三十七只。我捡起一只放在手心里。仅仅分把钟之前,这蛋里还有着生命。这是一

11、粒来不及成熟的种子。它再也孵不出生命来了。太阳妈妈再也无法使它在温暖的泥土里孵化了。 “啊,鲍勃,现在你该明白那蛇为什么会斗不过你了吧?”我说, 回家路上,父亲和我都一声不吭。绚丽的晚霞浮现在天空。父亲在那小路边停下。晚风吹拂着他的黑发。他遥望着西垂的落日。 “父亲恨蛇。”我想。 我想到临产的痛苦,那种痛苦唯有妇女才知道。我想到她们会怎样地挣扎,为了保住自己的孩子。于是,我又想到那条蛇。我想,自己的脑子里老是转着这样的想法也太傻了。 今天早晨鸡一叫,父亲和我就起来了。我们动身到那开垦地的旁边去。鲍勃没有跟去。 我走过那条玉米垄头,这儿就是昨天下午我们来过的地方。我望着前面。我看见有个什么东西。

12、我看见它在动。它在动,就像一根粗大的黑绳绕着辘轳在转动。“当心,”我对父亲说,“这儿有条雄黑蛇。”他跨前一步站在我身旁。他的眼睛越睁越大。 “你怎么知道这是雄蛇?”他说。 “现在你看见了这是条雄黑蛇,”我说。“仔细看看!他躺在已死去的伴侣身边。他已来到她身边。也许他昨天就在追寻她了。” 雄蛇已寻到雌蛇惨遭厄运的地方。他夜里就来了,就在星空底下,月亮正向那微微抖颤的绿荫上泻下缕缕青光的时候。他发现自己的爱人已经死去。他盘绕在她的身旁,而她已经死了。 当我们绕过那死蛇旁边时,雄黑蛇昂着头盯住我们。 “拿根棍子来,”父亲说,“把他扔到山那边去,这样鲍勃就不会找到他了。我用一根粗枝把雄蛇扔过堤岸,扔到

13、山崖上那接着露珠的嫩苗丛里去了。(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说以时间为序,先叙述“昨天”发生之事,写了雌黑蛇的惨死:后叙述“今天早晨”所见,写了雄黑蛇和雌黑蛇的爱情,结构清晰。 B小说前有伏笔,后有照应,情节严谨;“我很奇怪它为什么要朝小山拐子那边游去”是伏笔,“它原来是去沙堆那边下蛋的”则是照应。 C小说语言意蕴丰富,饱含情感,如“绚丽的晚霞浮现在天空”通过景物描写烘托了人物情感:父亲对雌黑蛇之死的快意,“我”对父亲的不满。 D“我”既是小说的线索性人物,又是小说主要事件的见证者,小说通过“我”的叙述,使人物和情节更具真实性,使读者有

14、身临其境之感。 5小说善于通过矛盾冲突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小说主要写了哪些方面的矛盾冲突?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分析。(4分) 6小说运用了先抑后扬的手法来刻画“父亲”的形象,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并分析其作用。(6分) 三、古代诗文阅读(共7小题,共28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14分) 终军,字子云,济南人也。年十八,选为博士弟子。太守甚奇之,与交结,军揖太守而去。至长安上书言事。武帝异其文,拜军为谒者给事中。初,军从济南步入函关,关吏予军繻。军问:“以此何为?”吏曰:“为复传,还当以合符。”军曰:“大丈夫西游,终不复传还。”弃繻而去。徐偃使行风俗,偃矫制,使胶东、鲁国

15、鼓铸盐铁。御史大夫张汤劾偃矫制大害,法至死。偃以为大夫出疆,有可以安社稷,存万民,专之可也。有诏下军问状,军诘偃曰:“古者诸侯国异俗分,百里不通,时有聘会之事,安危之势,呼吸成变,故有不受辞造命专己之宜:今天下为一,万里同风。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且盐铁,郡有余藏,国家不足以为利害,而以安社稷存万民为辞,何也?偃直矫作威福,以从民望,干名采誉,此明圣所必加诛也。”偃穷诎。当发使匈奴,军自请曰:“军无横草之功,得列宿卫,食禄五年。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驽下不习金革之事,今闻将遣匈奴使者,臣愿尽精厉气,奉佐明使,画吉凶子单于之前。臣年少材下,孤于外官,不足以亢一方

16、之任,窃不胜愤懑。”上奇军对,擢为谏议大夫。南越与汉和亲。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军自请曰:“愿受长缨,必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选自汉书) 注:繻:用作通行的帛。传:凭证。制:帝王的命令。横草:使草倒下。 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B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

17、世谓之终童/ C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D军遂往说越王/越王听许/请举国内属/越相吕嘉不期内属/发兵攻杀/其王及汉使者皆死/军死时年二十余/故世谓之终童/ 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B关吏,指管理关市或守关口的官吏。这里的“关”指函谷关,关吏也就是把守函谷关的官吏。 C社稷,土神和谷神的总称。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土神和谷神是在以农为本的中华民族最重要的

18、原始崇拜物。 D南越,是秦末至西汉时期位于中国岭南地区的一个政权。是岭南历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王朝政权,它奠定了今日岭南的基本范围。 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终军十八岁就被选为博士弟子。他去长安上书过关时,拒绝接受通行证,认为自己此去一定能够得到皇帝的重用,不会再返回。 B当要派使者前往匈奴时,终军表示:自己早有冲锋陷阵之心,现在愿意出使匈奴,全力以赴,当好使者的助手,保证完成任务。 C徐偃受命出使外国,不遵守法纪,事后还巧言狡辩,终军受命审理此案,严厉地驳斥了徐偃,使他理屈词穷。 D终军请缨赴南越,并且成功地完成了说服南越王的任务,但因为南越发生了内乱,使

19、他功败垂成,年仅二十多岁就为国捐躯。 10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边境时有风尘之警,臣宜被坚执锐,当矢石,启前行。(4分) (2)乃遣军使南越,说其王,欲令入朝,比内诸侯。(4分) (二)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8分) 春日山亭 牟融 醉来重整华阳巾,搔首惊看白发新。 莫道愁多因病酒,只缘命薄不辞贫。 龙鱼失水难为用,龟玉蒙尘未见珍。 正是圣朝全盛日,讵知林下有闲人。 【注】华阳巾:一种帽子。讵:岂。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第二句写诗人发现新增了白发,“惊”字既有出乎意料之意,又含年华流逝之悲。 B“莫道”句与

20、首句形成照应,写诗人愁绪纷繁非因病酒,引出了忧愁的真正原因。 C诗人说自己是因为命薄而安于贫贱,字里行间透露出了些许的不甘与深深的无奈。 D虽然没有在圣朝全盛之时得到重用,但诗人身处林下,安闲自在,生活十分惬意。 12前人评本诗颈联“委婉蕴藉,自负与自悲兼之”,对这一观点应怎样理解?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6分) 1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 (2)荆轲刺秦王在风寒水冷中,面对身着素衣的送行人,荆轲用悲歌来表达自己义无反顾慷慨赴死的决心:“_

21、,_。” (3)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_,_”。 四、语言文字运用(共7小题,共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_,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寄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_、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词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

22、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字面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初衷是借空间的广阔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_。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_的重要因素。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名副其实自言自语欲速不达标新立异 B顾名思义自言自语适得其反独树一帜 C顾名思义喁喁私语欲速不达标新立异 D名副其实喁喁私语适得其反独树一帜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

23、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杜甫的诗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辛弃疾的词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柳宗元的诗作“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 B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 C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D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而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17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2分) A

24、抑本其成败之迹抑:或者 B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原:原来 C方其系燕父子以组组:绳索 D及凯旋而纳之纳:收藏 18下列各句中,画线词语的活用类型归类正确的一项是()(2分) 外连衡而斗诸侯兼赵之收藏仓皇东出,未及见贼而士卒离散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垣墙周庭,以当南日烛之武退秦师 风乎舞雩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有泉侧出单于壮其节 A/B/ C/D/ 19、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含义相同的一组是()(2分) 各抱地势,钩心斗角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独夫之心,日益骄固用之如泥沙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多于市人之言语 ABCD 20下列各组句子的文言句式,不相同的一

25、项是()(2分) A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蚓无爪牙之利 B具告以事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 C灭六国者,六国也良庖岁更刀,割也 D若属皆且为所虏戍卒叫,函谷举 五、作文(40分) 2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说,优美人格培养的过程是:“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 韩愈讲:“人之能为人,由腹由诗书。诗书勤乃有,不勤腹空虚。” 著名作家王蒙曾说:“学习是一个人的真正看家本领,是人的第一特长,第一长处,第一智能,第一本源,其他一切都是学习的结果,学习的恩泽。” 读了上面的材料,你有怎样的认识和思考?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在主题班会上发言,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

26、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 1B【解析】A“完全是因为天下有垂死欲生之民”错误,以偏概全,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二段“究其原因,固然因为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但更重要的因素,还是因为孔、孟怀抱起死回生之力,而天下又有垂死欲生之民,所以遍行天下,希望藉此行道”,原因还有“事势不得不然,舍此无以自活”。 C“因为士大夫社会的确立”错误,强加因果。选项对应信息在原文第五段,原文是“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士人出仕的公共理想开始发生异化,也就是从做官为了养民爱民,异化为做官为了追逐一己私利”可知,是“随着士大夫社会的确立”。 D“士人的功名观念转变”

27、错误,张冠李戴,由原文可知,士人的“功名观念的转变,也就是从做官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转乾旋坤,继往开来,转而变为追求富贵”:而选项内容是对“策名委质”转变为“营营于富贵身家”的论述。 2D【解析】D“对士人出仕和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进行了多方探寻”理解错误,无中生有。阅读原文可知,文章没有探寻公共理想异化的原因。 3C【解析】C“只要转变了官员为官只为一已之私的意识、习气,就能纠正官僚寄生意识、重塑士人公共理想”错误,说法绝对。“只要就”表述绝对,第段的三大转变是表现,纠正表现不意味着解决了问题根源。 4C【解析】C“父亲对雌黑蛇之死的快意,我对父亲的不满”错误,此时,父亲内

28、心有了强烈的震动,对雌黑蛇之死已有些许痛心;从文中语境也看不出“我对父亲的不满”。 5“我”和“父亲”的矛盾冲突。在对待大黑蛇的态度上,“我”的“护蛇”和父亲的“恨蛇”产生了矛盾冲突。“父亲”和“蛇”的矛盾冲突。父亲认为蛇“总是我的敌人”,对蛇充满敌意,并命令鲍勃咬死已经“怀孕”的雌黑蛇。“鲍勃”和“蛇”的矛盾冲突。鲍勃和雌黑蛇的“生死”搏斗,雌黑蛇要产卵,昂头反抗,鲍勃却扑咬不停,最终将蛇咬死。 6先抑后扬的手法:父亲憎恶蛇,认为蛇是人类的敌人,让鲍勃咬住、摔死了雌黑蛇,这是“抑”;父亲对雌黑蛇“护蛋”的行为、雄雌照蛇之间的爱情有了感触,产生了怜悯之心,于是有了保护雄蛇的想法,这是“扬”。作

29、用:使故事情节的发展曲折有致。在态度发展变化中刻画父亲形象,使父亲的形象更为鲜明饱满。通过父亲对蛇的态度的变化,引出主题,引发人们对“人与自然”“人性”“生命”等问题的思考。 7A【解析】句意:于是终军前往游说南越王。南越王听信了终军的话,并且答应举国附属汉朝。南越宰相吕嘉不愿归顺汉朝,便发兵攻击南越王以及出使南越的汉朝使者,南越王和汉朝使者都被杀了。终年死时年仅二十多岁,所以世人称他为“终童”。 依据语法结构,“越相”是“吕嘉”的官职,中间不宜断开,排除BC; “其王及汉使者”是“攻杀”的宾语,构成动宾短语,中间不宜断开,排除D。 8C【解析】“分言之社为谷神,稷为土神”分析错误,应该是“社为土神,稷为谷神”。 9C【解析】“徐偃受命出使外国”错误,依据原文“偃巡封城之中,称以出疆,何也”可知,意思是“你在国家疆域之内巡视,(反而对人)说是出国(指到诸侯国),这是为什么?”,他没有出使外国。 10(1)边境时常有战争的警报,我应该穿坚甲拿利器,冒流箭、飞石,冲锋在前。 (2)(皇帝)就派终军出使南越,去说服南越王,想让南越王来朝拜,作汉王朝的诸侯国。 【解析】(1)“风尘”,指战争;“坚”“锐”,形容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