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经济学-第五章ppt课件_第1页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ppt课件_第2页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ppt课件_第3页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ppt课件_第4页
发展经济学-第五章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五章、人口流动与经济开展有关人口流动实际我国乡村劳动力流动.1、有关人口流动实际刘易斯方式拉尼斯费方式托达罗方式.1.1 刘易斯方式二元经济构造实际开展中国家普通存在两种性质不同的构造或部门:仅能维持生计、劳动力的边沿消费率极低甚至为负值的传统农业部门;工资程度较高、劳动力的边沿消费率较高的现代工业部门。在传统维持生计的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过剩劳动力,他们处于就业缺乏或者隐蔽失业形状,在生计工资条件下,劳动供应超越了其需求,因此农业部门劳动力的供应是无限的。工业部门的工资高于农业部门,两种工资程度的差别促使“过剩劳动力由农业部门向工业部门流动。.经济开展的关键要素是利用资本主义的剩余,即

2、经过利润再投资来吸引新的资本和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使工业部门不断扩展。如此反复进展,直到农业部门的过剩劳动力被工业部门吸收完为止。这时,工业部门的工资程度将添加,乡村劳动者的工资收入也将逐渐上升,工农业将得到平衡开展,国民经济构造逐渐转变。.1.1 刘易斯方式实践工资劳动量L1L2L3SWD1D2D3O刘易斯人口流动方式.刘易斯方式的意义:强调了现代部门与传统农业部门的构造差别,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工业化过程以及人口流动过程严密结合起来一同分析,为分析开展中国家的经济开辟了新的思绪,即构造主义思绪。自此,形形色色的二元经济方式相继出现。把经济增长过程与劳动力转移过程有机的结合在

3、一同,为开展中国家制定经济开展战略提供了根据。把工业化与资本积累有机的结合在一同,反映了开展经济学强调资本积累的重要性。1、1 刘易斯方式.1、1 刘易斯方式刘易斯方式的缺陷:只强调现代工业部门的扩张,而忽视了农业的开展。刘易斯方式中的根本假设与开展中国家现实相违背的地方:劳动力的转移速度与城市工业部门就业时机的增长速度,是与工业部门资本积累速度成比例的。乡村中存在过剩劳动力,而城市那么是充分就业。在乡村过剩劳动力转移完之前,城市中的工资不断坚持不变。.1、1 刘易斯方式LSDD2D1LW现代工业部门资本集约型图解.1、2 拉尼斯费方式经济开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传统农业部门存在大量隐蔽性

4、失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劳动者的边沿劳动消费率接近于零,当这部分劳动力向工业部门转移时,农业总产量维持不变。第二阶段:随着工业的扩张,工业部门逐渐吸收边沿消费率为正值的农业隐蔽性失业者,这导致农业总产量的下降,农业剩余不能满足工业开展需求,从而出现粮食短缺。第三阶段:经济进一步开展,要求扩展资本积累,推进技术提高和提高劳动消费率,以处理粮食短缺问题。.1、3 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方式M=f(D) f0M表示人口从乡村迁入城市的数目,D表示城乡预期收入的差别,f0表示人口流动是预期收入差别的增函数城乡预期收入差别为:D=wrW为城市实践工资率,r 表示乡村平均实践收入, 表示城市就业概率.政策含义资

5、本积累的扩展必然伴随着劳动消费率的提高,工业产出的增长必然高于劳动需求的增长。城市现代部门扩张得越快,城乡预期收入差别越大,从而将诱惑越多的乡村人口流入城市,而且流入的人口数量远远大于城市工业部门发明的就业时机数目。因此,现代工业部门扩张得越快,城市失业率越高。处理城市失业问题,不能单纯依托工业扩张。一切人为的扩展城乡实践收入差别的措施必需消除。大力开展乡村经济是处理城市失业问题的根本思绪。1、3 托达罗人口流动行为方式.2 、我国乡村劳动力流动乡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乡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乡村劳动力的流动情况乡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回想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国外乡村劳动力转移方式乡村劳动力有序流动的政策

6、建议.2、1 乡村剩余劳动力的界定农业劳动的边沿消费率为零甚至为负值刘易斯农业剩余规范人均粮食供应率大于最大人口增长率时,产生农业剩余。此时,乡村存在剩余劳动力地劳比例规范农业劳动力人均耕地长期呈现下降趋势时,存在剩余劳动力有效工时规范低于规范劳动力充分就业年任务时数8250的劳动力.2、2 乡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乡村人口增长速度过快农业劳动消费率的提高.2、2 乡村剩余劳动力的产生年份总人口 (万人)城镇人口乡村人口人口数比重人口数比重19901143333019526.48413873.619951211213517429859747120001267434590636.28083663.8

7、20031292275237640.57685159.5.1978年以来中国乡村劳动力增长情况时期合计1978198019811985198619901991199519962000200120022003总增长量(万人)1833211985229494530322920267298444年均增长速度1.891.943.092.541.401.260.560.620.91.乡村劳动力数量与年龄构造 .城镇劳动力市场现状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阶段划分:新中国成立1978年:严厉控制农民流动、以方案转移为主。19491959 集中转移工业化初期每年从乡村招收165万劳动力到国营工矿企事业单位就业19

8、601970 停顿转移政府制止乡村劳动力向城市和非农产业转移19711978 分散转移乡村社队的开展使农民就地转变为工人、城镇知识青年下乡2、3 乡村劳动力的流动情况.20世纪80年代:就地转移为主19791984 开场转移1984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6.5%、二三产业上升2.7%、3.8%19851988 快速转移1988年二三产业劳动力比重分别上升了7.9%和2.3%19891991 停滞阶段控制通货膨胀,收缩经济规模20世纪90年代后:跨区域流动为主19911997 加速转移经济高速增长,1997年第一产业劳动力比重下降了10.2%,新增劳动力大多进入了第三产业1998平稳转移2、3

9、 乡村劳动力的流动情况.2、3 乡村劳动力的流动情况外出劳动力的人口特征和从业情况:以35岁以下青壮年为主,约占流动劳动力的比重为80。男性年龄为28.7、女性为25性别比例上,男女比例为2:1外出劳动力中,男女婚姻情况差别大,男性已婚多于未婚,女性未婚多于已婚外出劳动力受教育年限高于乡村未外出劳动力劳动力流出地集中在四川、重庆、江西、湖南、湖北、安徽和河南等,主要流向广东51.7%、浙江7.7%、北京5.1%、上海5.9%、福建4.3%、江苏3.5%从业构造主要是建筑业、效力业和工业在外出方式上,绝大多数由亲属或本村村民带出,由村集体或乡以上单位引见外出以及自发外出的都很少.外出劳动力的社会

10、群体特征:以寻求就业,添加收入为目的,主要来自低收入地域中等偏低收入户,但不是最低收入户流动人群既是农业剩余劳动力的一部分,又是具有较高人力资本的乡村知识青年,具有较高的再就业才干他们年年外出,而又“移而不迁,长期处于流动形状他们既已进入城市,又不被城市所认同;他们既已从乡村中分别出来,参与了城市产业工人的队伍,但又保管着农民的身份,具有鲜明的“边缘人特征2、3 乡村劳动力的流动情况.90年代以来乡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的宏观背景:传统城乡隔离体制的松动国民经济增长过程中城乡和地域收入差距的扩展乡村开展现阶段的内部矛盾:农民收入增长滞缓、乡镇企业就业弹性下降、乡村就业构造的调整滞后于产业构造的变革

11、乡村跨区域流动的微观决策:农户外出的家庭决策:外出预期收入、外出前的收入程度劳动力外出比例与家庭收入之间呈现倒u型分布2、3 乡村劳动力的流动情况.乡村劳动力跨地域流动就业情况.2、4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回想19791983:控制流动.2、4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回想19841988 允许流动.2、4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回想19891991 控制盲目流动经济次序呵斥了城市与乡镇企业新增就业时机的减少19922000 规范流动实行了以就业证卡管理为中心的就业制度,对小城镇的户籍管理进展了改革2000 公平流动赋予城乡统筹就业以新的含义,取消对农民进城就业的各种不合理限制,逐渐实现城乡劳动力市

12、场的一体化经济推进如就业、保证、教育、住房和小城镇建立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对输入地的影响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填补了城市地域劳动力的构造性短缺使城市的行业构成和就业构造多样化,尤其是第三产业比重逐渐上升,产业构造和就业构造逐渐趋于合理推进了劳动用工制度的变革,开放了劳动力市场,提高了劳动力资源的利用效率对输入地的消极影响添加了城市交通运输和根底设备建立的压力进城农民中的个体运营者的不法运营对城市居民生活的不利影响对社会治安的影响2、5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对农户家庭和农业消费的影响对农户家庭的影响使家庭运营的兼业化程度加强外出户对农产品价钱变动反响不敏感地域间农户收入差距逐渐减少,而区域内农户收入

13、差距趋于扩展加强了妇女在农业消费中的决策权2、5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对农业消费的影响外出就业并不用然导致农业产量的下降或者提高,但外出户农业消费中出现了资金对劳动的替代在现金很紧缺的地方,外出户经过汇入现金对农业消费产生了积极影响;在现金不紧缺的地方,外出户的农业消费不如非外出户外出就业对家庭畜牧业有不利的影响假设鼓励土地流转,外出就业对农业消费的积极影响会更加显著2、5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经过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源。劳动力流动作为资源重新配置和收入的再分配过程,对于追求更富效率和更为公平的社会开展目的是有利的。19801997 年的经济

14、增长中,劳动力流动对年平均9.2%的国内消费总值增长的奉献率为16.3%。促进了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开展促进了输出地的社会经济开展,减少了地域收入差距和城乡收入差距成为农民就业和增收的主要途径对城市原有的用工制度和福利体制改革带来了冲击,促进了劳动力市场的发育2、5 乡村劳动力流动的影响.2、6 国外乡村劳动力转移方式英国方式美国方式日本方式韩国和台湾方式.英国方式英国的乡村劳动力在圈地运动的暴力方式下被迫转向非农产业英国非农化的进程在依赖于国内市场的同时,得益于出口市场的规模和效率 英国的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是建立在农业高速开展的根底上的.美国方式美国的乡村劳动力在大规模工业化条件下自发地转向非

15、农产业美国在工业化的同时实现了农业现代化 “交通革命在幅员宽广的美国的工业化和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扬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日本方式日本政府在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发扬了重要作用 由于人多地少,日本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并没有伴随土地集中 日本注重开展劳动密集型工业,为乡村剩余劳动力顺利转移发明条件.韩国和台湾方式韩国和台湾资金都较为雄厚,都为经济腾飞和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提供了资金保证 韩国和台湾在经济起飞初期都实行了以劳动密集型工业为重点的工业开展战略 台湾是在农业充分开展的根底上实现转移的,而韩国是在农业开展缺乏的条件下实现转移的 .以巴西等国为代表的拉美方式 城乡人口流动性高、流动规模大,城市化速率高 乡村劳动力转移中的土地高度集中等问题比较突出 从产业构造来看,巴西存在着就业构造与产值构造相脱节的景象.启示:在经济开展起飞阶段,兴隆国家以及新兴工业化国家主要靠工业的高速开展来处理乡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在经济开展的后期阶段,主要靠第三产业吸纳乡村剩余劳动力制定科学的经济开展战略:劳动密集性资本密集型;内向型经济外向型经济优化劳动力素质是保证乡村剩余劳动力顺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