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万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_第1页
四川省万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_第2页
四川省万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_第3页
四川省万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_第4页
四川省万源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毕业升学考试模拟卷语文卷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语文模拟试卷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积累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执著(zh) 寥阔 荣膺 (yng) 忧心冲冲B沉湎(min) 狼藉 木讷(n) 好高骛远C发酵(jio) 佝偻 瞥见(pi) 根深缔固D拮据(j) 蓦然 羸 (li)弱 马革裹尸2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不正确

2、的一项是( )A三国演义中很多人物都有绰号,比如“卧龙”是诸葛亮,“凤雏”是庞统,“小霸王”是孙策,“常胜将军”是赵云。B简爱以罗切斯特第一次婚姻以及和英格拉姆小姐的交往,讽刺了以金钱为基础的爱情和婚姻。C草房子中的秦大奶奶为了油麻地小学的一个南瓜,掉在水中淹死了。D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曾经和一个黑人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虽然输了,却表现出了坚强的意志。3下列各组词语中,汉字书写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渊搏 黝黑 荡然无存 抑扬顿挫B追朔 慰藉 循循善诱 恃才放矿C馈赠 怜悯 养精蓄锐 金碧辉煌D荒诞 琦岖 好逸勿劳 饶有兴味4对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你们这些土

3、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A反问 反问 拟人 拟人B设问 借代 比喻 拟人C反问 比喻 拟人 比喻D反问 借代 比喻 拟人5古诗文名句默写。_,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草树知春不久归,_。(韩愈晚春)晓雾将歇,猿鸟乱鸣;_,_。(陶弘景答谢中书书)_,_,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大道之行也)刘禹锡在秋词中,通过对秋天别致景观的描绘,抒发豪

4、迈乐观之情的句子是_,_。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一词中借景抒情灵动地描写中秋节的月亮的诗句是_,_。6名著阅读。下列关于文学名著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_)A夏洛蒂勃朗特的代表作简爱讲述了贫苦孤女简爱为寻求人格独立、爱情和尊严而挣扎奋斗的故事。B儒林外史并没有贯穿全书的中心人物和故事情节,而是由众多故事连缀而成。C艾青的成名作是我爱这土地,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D红星照耀中国曾易名为西行漫记,作者是埃德加斯诺。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只见那七个贩枣子的客人,立在松树旁边,指着这一十五人说道:“倒也,倒也!”只见这十五个人,头重脚轻,一个个面面厮觑,都软倒了。那七个客人从

5、松树林里推出这七辆江州车儿,把车子上枣子都丢在地上,将这十一担金珠宝贝,却装在车子内,叫声:“聒噪!”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这段文字出自长篇小说_,这个故事是_。二、阅读7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南郡枝江人也。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凝之慕老莱、严子陵为人,推家财与弟及兄子,立屋于野外,非其力不食。州里重其德行。州三礼辟西曹主簿,不就。妻梁州刺史郭铨女也,遣送丰丽,凝之悉散之亲属。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选自宋书,有删改)注释仕:做官。辟:征召。主簿:官名。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推家财与弟及兄子/所识穷乏者得我与B立

6、屋于野外/皆以美于徐公C州里重其德行/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凝之悉散之亲属/悉以咨之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父 期 公 衡 阳 太 守 兄 盛 公 高 尚 不 仕3结合选文,说说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是什么,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8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下列小题。苗刘之乱,张魏公在秀州,议举勤王之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公知为刺客,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遗汝来杀我乎?”曰:“然。”公曰:“若是,则取吾首以去可也。”曰:“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加害!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公问:“欲金帛乎?”笑曰:“杀公何患无财!”“然则留事我乎

7、?”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问其姓名,俯而不答,摄衣跃而登屋,屋瓦无声。时方月明,去如飞。明日,公命取死囚朝之,曰:“夜来获奸细。”公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此又贤于鈕麑矣。孰谓世间无奇男子乎?殆是唐剑客之流也。(选自罗大经鹤林玉露)(注):苗刘之乱:宋高宗时,扈从统制苗傅和将领刘正彦兵变。张魏公:即张浚。勤王:君王有难,而臣下走兵救援君王。物色:打听。鉏麑:春秋时晋国力士,晋灵公恨大臣赵盾多次进谏,派其行刺。清晨前往,见盾盛服将朝,坐而假寐,不忍杀之,退而触槐自杀。1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标二处)夕 独 坐 从 者 皆 寝 忽 一 人 持 刃 立 烛 后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

8、重号的词语。(1)故来相告尔 故(_)(2)杀会何患无财 患(_)3与“问其姓名”的“其”的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北冥有鱼)B钟子期辄穷其趣(伯牙善鼓琴)C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岳阳楼记)D其真不知马也。(马说)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徐问曰:“岂非苗傅、刘正彦遣汝来杀我乎?”(2)公后尝于河北物色之,不可得。5分析选文中刺客的“奇”表现在什么地方。9 魏王问张旄曰:“吾欲与秦攻韩,何如?”张旄对曰:“韩且坐而胥亡乎?且割而从天下乎?”王曰:“韩且割而从天下”张旄曰:“韩怨魏乎?怨秦乎?”王曰:“怨魏。”张旄曰:“韩强秦乎?强魏乎?

9、”王曰:“强秦。”张旄曰:“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王曰:“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注释)胥:等待。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吾欲与秦攻韩/选贤与能B韩且坐而胥亡乎/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C韩强秦乎/余强饮三大白而别D韩将割而从其所强/旦日,客从外来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韩 且 割 而 从 其 所 强 与 所 不 怨 乎 且 割 而 从 其 所 不 强 与 其 所 怨 乎3张旄曰:“攻韩之事,王自知矣。”请根据选文说说“魏王”究竟自己知道什么?“张旄”又是怎样让“魏王”自知的?10阅读

10、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题文化兴,国运兴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的繁荣兴盛与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从广义上说,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两大类;从狭义上说,主要是指精神文化。文化发展需要国运兴盛来推动。在国运昌盛之时,生产力比较发达,经济活动繁荣活跃,可以提供相对厚实的物质基础,这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其次,在国家发展时产生的治理体系,也为促进文化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还有就是国运昌盛时人民安居乐业,有更多闲暇时间享受文化生活,也就会有更多人员从事文化活动,因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国家强盛则需要文化来支撑。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形象和软实

11、力;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灵魂和旗帜。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既需要以物质、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也离不开精神、文化的作用。文化繁荣兴盛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也是国家发展进步在精神领域的重要标志。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导引着国家的发展方向。国家的发展方向,既由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也受文化的影响和制约。一个国家的人们形成了什么样的核心价值和思想理念,就会推动这个国家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因此,文化的性质和形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前途命运。文化还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从不同侧面对国家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其中,语言文字文化是人类早期发展起来的基础文化,是一个国家和

12、民族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对增强国家凝聚力、创造力、影响力起着基础性作用;文学艺术文化是以语言、造型、表演等形式满足人们审美需要的文化类型,反映的是人们对于美的事物、美的境界的追求;社会习俗文化是一种大众文化,科学、积极、健康的社会习俗不仅丰富人们的物质和精神生活,而且有助于人们深化对真善美的认识和理解。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广义的文化,包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标题中的“文化”是指狭义的文化。B国家的存在和发展,精神文化最重要,当然也离不开物质、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C一个国家朝什么样的方向发展,是由人们的核心价值和思想理念推动的。D文化的内容十分丰富,包含语言文字文化、文

13、学艺术文化、社会习俗文化等。2请简要概括“文化发展需要国运兴盛来推动”的原因。3文章从哪三个方面阐述“国家强盛需要文化来支撑”?请概括。11阅读下文,完成后面小题漓江情韵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鳊织成篇。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一”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客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

14、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竞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觅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肫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

15、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备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痰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

16、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文中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

17、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3文中划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幺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三、应用12请依据下面的信息,写一段关于“义务教育教科书(教育部组织编写)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单元体系的说明文字。板块内容阅读1、秋天的怀念(史铁生)2、散步(莫怀戚)3、*散文诗二首金色花(泰戈尔)荷叶母亲(冰心)4、世说新语二则咏雪陈太丘与友期行写作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有朋自远方来(注)阅读课文分“教读”和“自读”两类。篇名前标有*的为自读课文。要求:说明对象明确,信息不遗漏;说明顺序合理,条理清晰;

18、符合说明文语言要求;字数在150至200字之间。四、综合性学习与写作13作文。“沐浴着这份安静与美好,那些诗意的句子和美丽的梦想如精灵一样,在娃们的心中生根发芽。”总会有一些人、一些事,或一本书、一首歌,又或是一种认识、一个爱好悄悄地进驻我们心间,而后生根,发芽,茁壮成长。请以“ ,进驻我心间”为题,写一篇600字以上的作文。要求:(1)将题目补充完整。(2)要有真情实感。(3)文中不要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参考答案一、积累1、B【解析】A有误,“执著”应读作“zh zhu”,“忧心冲冲”应写作“忧心忡忡”;C有误,“瞥见”应读作“pi jin”,“根深缔固”应写作“根深蒂固”;D有误,“拮据

19、”应读作“ji j”。2、D【解析】试题分析:D项,老人与海中的圣地亚哥掰腕子最终是赢了黑人。不是“输了”。故答案为D。3、C【解析】C汉字书写全都正确。A渊博。B追溯,恃才放旷。D崎岖,好逸恶劳。4、D【解析】试题分析:(1)“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运用的是反问修辞;(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运用的是借代的修辞;(3)“经过风暴、雷击,有一棵大树已横倒在地下,像一条巨龙似的,但是枝叶茂盛,生命力强”运用的是比喻修辞;(4)“看吧,狂风紧紧抱起一层层巨浪,恶狠狠地把它们甩到悬崖上”运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据此,答案为D。5、长风破浪会有时 百般红紫斗芳菲 夕

20、日欲颓 沉鳞竞跃 故人不独亲其亲 不独子其子 晴空一鹤排云上 便引诗情到碧霄 一轮秋影转金波 飞镜又重磨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名篇名句的背诵、默写能力。在背诵默写诗词时不仅要注意读音,更要注意容易写错的字。一些易错字可以结合词义背诵。此题中注意“芳菲”“颓”“霄”的书写。6、(1)C (2)水浒传 智取生辰纲 【解析】(1)C项错误。改为:艾青的成名作是大堰河我的保姆,发表时第一次使用了“艾青”这一笔名。(2)要求学生根据情节内容判断名著名称,结合“一直望黄泥冈下推了去。”可以推断出,情节是“智取生辰纲”的片段。然后填空即可。“智取生辰纲”的情节概括:杨志受梁世杰的派遣,押送生辰纲前往东京。

21、五月中旬天气酷热难当,杨志却叫随从军士晚出早息,顶着烈日赶路,众人怨声载道。到了黄泥冈,众人不顾杨志的劝阻,放下车子休息。吴用等人化成贩枣商人也歇息在此。白胜装扮成卖酒汉子沿路叫卖。杨志担心酒里有毒不让军士买。吴用等人先买了一桶喝,再从另一桶里舀了一瓢并借机下了毒。杨志等人不明就里,糊里糊涂买了酒喝,结果一个个晕倒,生辰纲全部被吴用等人劫走。二、阅读7、1D2父期公 / 衡阳太守 / 兄盛公 / 高尚不仕。3重其德行。不慕荣华;安于俭苦【解析】1本题考查一词多义。在文言文中,一词多义是常见的现象,注意结合句意分析。A与:动词,给/通“欤”,语气助词;B于:在/比;C行:品行/行走;D悉:两个都

22、解释为“都”。故选D。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译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还没有做官。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父期公/衡阳太守/兄盛公/高尚不仕。3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题要在准确理解词意、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各句之间的内在联系,依据题干要求提取重要信息。州里多次礼聘刘凝之做官的原因可提取“州里重其德行”一句作答。刘凝之为什么不接受

23、可提取“妻亦能不慕荣华,与凝之共安俭苦”一句作答。【点睛】参考译文:刘凝之,字志安,小名长年,是南郡枝江人。父亲期公,任衡阳太守。哥哥盛公,性情高傲,还没有做官。刘凝之倾慕老莱子、严子陵的为人,把家里的财产全部赠送给弟弟和侄子,在野外建造了房屋,不是自己劳动所得就不享用。州里的人都很推重他的德行。州里多次尊敬地征召他为西曹主簿,他都没有就任。妻子是梁州刺史郭铨的女儿,陪嫁很丰厚,刘凝之把它们都分给了亲属。妻子也能不羡慕荣华富贵,与刘凝之一起安于勤俭贫苦的生活。8、1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 (1)所以,因此 (2)担忧 3B4(1)张浚慢慢地问:“难道是苗傅、刘正彦派你来杀我吗

24、?”(2)张浚后来曾经到河北去打听这个人,没有找到。5深明大义,正直无私:怕张浚防卫不严遭到暗杀而特意前来告知;淡泊名利,恪守孝道:不要钱财,为照顾母亲而不留下为张浚效力。【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一般来说,主谓之间应该有停顿,句中领起全句的语气词后应该有停顿,几个连动的成分之间也应该有停顿。所以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根据文意:一天晚上独自坐着,随从都睡了,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刀站在烛架后面。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一夕独坐/从者皆寝/忽一人持刃立烛后。2A代词,它。B与例句都是“代词,他”

25、。C代词,他们。D恐怕,表推测。3先要大致了解文章内容,弄清句子的意思,根据句意和对文言常用词的掌握来判断字词义。解释时要注意辨析词义和用法的变化,根据语境判断字词义。此题是多是古今异义词,如,故:因此,所以。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徐:慢慢。岂:难道。遣:派。尝:曾经。得:找到。5本题考查学生把握文中人物形象的能力。先了解文章内容;再掌握分析人物形象的方法:如人物描写方法,作者对人(事)物的评价,文中人物的身

26、份、地位、经历等;最后结合文中重点段落和句子答题即可。如:“我亦知书,宁肯为贼用?况公忠义如此,岂忍加害!恐公防闲不严,有继至者,故来相告尔。”可知刺客深明大义,正直无私。“然则留事我乎?”曰:“我有老母在河北,未可留也。”可知刺客淡泊名利,有孝心。【点睛】参考译文苗傅、刘正彦作乱时,魏公张浚在特州商讨举兵救援皇帝。一天晚上独自坐着,随从都睡了,忽然看见一个人拿着刀站在烛架后面。张浚知道是刺客,慢慢地问:“难道是苗傅、刘正彦派你来杀我吗?”对方回答:“是的!”张浚说:“如果是这样,你就把我的脑袋拿去吧!”那人说:“我也读过书,难道肯被贼人所用?况且您如此忠义,我怎么忍心加害于你?只怕您防卫不严

27、,还有陆续派来的人,所以来告知您。”张浚问:“想得到金银绢帛么?”对方笑着说:“杀掉您,我哪里用得着担忧没有钱?”张浚又问:“既然这样,那么你留下侍奉我妤吗?”对方回答:“我还有老娘在河北,不可以留下。”张浚问他的姓名,他低着头语,撩起衣服一跃登上屋顶,瓦片没一点响动。当时月白如昼,他飞一样的消失了。第二天,张浚命令押出一名死囚斩首,说;“这是夜间捉到的奸细。”张浚后来曾经到河北去打听这个人,没有找到。这又比刺赵盾的鉏麑贤良多了!谁说世上没有奇男子呢?大概是唐代剑客之流吧!9、1B2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3魏王自己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张旄采取层层(连

28、环)设问的方法,引导魏王逐渐说出自己的意见,达到让“魏王”自知的结果。【解析】1B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亡:灭亡。A与:和/同“举”,推举。C强:意动,以为强,认为强大/尽力。D从:遵从,依顺/由,自。2本题考查学生划分文言句子节奏的能力。划分句子节奏时,除了要考虑句子的意思,还要考虑句子的结构。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韩且割而从其所强/与所不怨乎/且割而从其所不强/与其所怨乎?译为: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此题要注意把相关的几个意思划开。3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一问,根据魏王自己对张旄回答即可分析出魏

29、王明白应采取的态度。如可分析魏王所回答的“怨魏”“强秦”“韩将割而从其所强,与其所不怨”等句,即可得出答案:知道不应该联合秦国攻打韩国。二问,张旄在整个被问政的过程中,都没有直接、明确地亮出自己的观点。面对纠结于“是否要联秦攻韩”的魏王,他把原本概念化、抽象化的议题落实,使其具象化、简单化、缩小化,分解成三个分式问题和一个总发问的组合,帮助魏王自己衡量和辨清魏秦韩三国综合国力的强弱以及国家之间的微妙关系,认识到魏国的内外条件和真实处境。度权量能,从而自己得出处理魏秦韩三国之间关系策略的结论。【点睛】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普遍。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

30、不止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能表示不同的意思,这样的现象叫一词多义。把握一词多义,要注意了解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和假借义。译文:魏王问张旄说:“我想联合秦国攻打韩国,如何?”张旄回答说:“韩国是准备坐等亡国呢,还是割让土地,联合天下诸侯反攻呢?”魏王说:“韩国一定会割让土地,联合诸侯反攻。”张旄说:“韩国恨魏国,还是恨秦国?”魏王说:“怨恨魏国。”张旄说:“韩国是认为秦国强大呢,还是认为魏国强大呢?”魏王说:“认为秦国强大。”张旄说:“韩国是准备割地依顺它认为强大的和无怨恨的国家呢,还是割地依顺它认为不强大并且心有怨恨的国家呢?”魏王说:“韩国会将土地割让给它认为强大并且无怨恨的国家。”张

31、旄说:“攻打韩国的事,大王您应该明白了吧!”10、1B2(1)国运昌盛可以为文化发展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2)国家发展时产生的治理体系,可以促进文化制度的形成与发展。(3)国运昌盛可以激发文化创造的积极性。3(1)文化是国家的形象和软实力,是民族的灵魂和旗帜。(2)文化导引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或:文化的性质和形态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国家的前途命运。)(3)文化是推动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解析】1此题考查的是对文章内容的感知。B项阐释的精神文化的重要性,在原文中是这样表述的“国家的存在和发展,既需要以物质、经济的发展作为基础,也离不开精神、文化的作用”,所以此项表述不符合原文。故选B。2

32、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在第段中论证了“文化发展需要国运兴盛来推动”,其原因:“在国运昌盛之时,生产力比较发达,经济活动繁荣活跃,可以提供相对厚实的物质基础,这为文化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物质条件”,“在国家发展时产生的治理体系,也为促进文化制度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国运昌盛时人民安居乐业,有更多闲暇时间享受文化生活,也就会有更多人员从事文化活动,因而文化创造的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据此概括作答。3此题考查的是从文中搜集信息的能力。通读段可以得到:“对于一个国家而言,文化是形象和软实力;对于一个民族而言,文化是灵魂和旗帜”,“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导引着国家的发展方向”,“文化还是推动

33、国家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据此概括作答。11、1“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态度的敬佩之情。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摇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摇船人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2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摇船人乐观阳刚、热爱生活。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悬,吸引读者。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烘托(或对比、衬托)。用漓江的阴柔

34、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3“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摇船人阳刚、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4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穷的想象空间。表达了我对摇船人热爱生活、乐观开朗性格的赞美,或者是被摇船人的自强自立、乐观开朗、朴实的性格所感染。【解析】1该题考查的是对文内容的概括,要结合具体的事例进行分析。漓江情韵中的“情韵”并不仅仅是对漓江的美景,还有对漓江所见的人和事的理解从整体课文来看,文章首先写的是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其次是通过鹦鹉了解了摇船人的事

35、,对他那种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精神所感动;随着了解了摇船人的残疾后,也知道了他买的鹦鹉也是残疾,被他和鹦鹉之间的相依相伴之情所打动;通过摇船人讲述自己的身世,表达了他自己对收养他的摇船夫妇的养育之情的感激;以及他赡养两位老人的反哺之情能够找出那些能够表达感情的事,就是文章的“情韵”。2该题考查的是人物描写的写作手法,这要结合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对于人物刻画的手法,我们首先要想到五种基本描写方法,即动作描写、语言描写、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和神态描写,那该文章使用了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四种描写手法;其次,文章中对于摇船人的描写,从写鹦鹉会用诗来招揽生意,引起作者的好奇,想进一步了解摇船人,结果发现

36、是个残疾人,失落后知道了他的身世,这样一步一步设置悬念,引入入胜;第三,文章中写到当作者发现摇船人是残疾人之后,有点失望,后来了解了他的品质后却又让人感动,这样的描写方法就是欲扬先抑;第四,文章还写到了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是通过描写漓江的阴柔之美烘托出来的,这种描写方法就是烘托。一般情况下,首先要想到的描写手法即使最基本的人物描写手法,其次再从感情上分析出使用的欲扬先抑手法,再从内容结构上发现设置悬念的写法,最后的烘托是对人物性格上去理解,表意清晰即可。3该题考查的是对换线句子含义的分析,这要联系上下文进行理解。文章写当“我”知道了摇船人的情况之后,对他产生了同情之心,担心他的收入少,想帮助他,

37、所以想开口问他;但是想到摇船人的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精神,就又觉得自己说什么都似乎是多余的,所以又张不开嘴了。4该题考查的是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这要结合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进行分析。一般情况下,如果是记叙文,在文章的最后一段则使用了议论或抒情的表达方式,那么最后一段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而本文的最后一段的开头写的“回到江边公寓”则与文章的开头相互照应,是文章的结构更加完整在最后一段的最后使用了省略号,可见作者所表达的意思意未尽,似乎还有许多的情感在其中,给人以无数的想象。三、应用12、义务教育教科书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学习分为三个部分,阅读、写作及综合性学习

38、。阅读板块一共是4篇文章,其中3篇为需重点掌握的教读课文,1篇为自读课文。文体上看,包括现代文阅读和文言阅读;范围上看,既国内作家作品,也有外国作家作品。写作板块,本单元要掌握的是学会记事。综合性学习板块,主题为“有朋自远方来”。本单元不管是板块设计还是文章选择上,都体现了现阶段语文培养孩子综合能力的特点。【解析】本题是一道以材料加要求的作文命题形式。训练的重点是写作的思路要清晰。从文体上看,必须写成说明文。根据第二单元的主要内容分析,阅读方面要围绕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进行写作;写作要围绕“学会记事”这项要求训练。综合实践活动要围绕“有朋自远方来”实施。同时注意在阅读中,处理好精读和自读的关系。因为是要求写成一段说明性的文字,所以,要以说明这种表达方式为主,同时使用列数字、分类别、作诠释等说明方法即可。点睛:要想写好材料作文要做到以下几点:一、抓关键词,仔细分析命题者的思想倾向和感情倾向。二、比喻、寓言类材料,先概括材料大意,再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