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获奖公开课_第1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获奖公开课_第2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获奖公开课_第3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获奖公开课_第4页
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获奖公开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宋 苏轼 苏轼,字子瞻,自号东坡居士,北宋四川眉山人,官至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书、文、诗、词、画,俱成大家。 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均以诗文称著于世,世称“三苏”。 “三苏”和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及同时代的王安石、欧阳修、曾巩一起,被称为“唐宋八大家”。 文艺全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苏黄(庭坚)米(芾)蔡(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的文艺观。 文与可(1018

2、1079),名同,字与可,自号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苏轼的表兄弟,墨竹画派的代表人物,开后世“湖州竹派”。神宗熙宁八年(1075)出任洋州(今陕西洋县)知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改知湖州(今浙江湖州)赴任途中死于陈州(今河南淮阳)。 七月七日苏轼晾晒书画时,见到文与可在洋州赠他的“偃竹图”,睹物思人,悲不自禁,乃写一情深意切,悲恻动人之文。墨竹 文与可 据有关史料说,文与可在自己的寓所周围种了许多竹子,无论冬夏,晴雨,晨昏,他都要仔细观察竹子,研究其在不同的季节、不同天气里的变化和姿态。时间久了,他墨绘的竹子,幅幅动人,富有生气。他的一个好友曾题诗赞叹:“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这就是

3、说,与可在落笔前,就把竹子的形象孕育在心中了,即“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 文体“记” “记”这种文体,出现得很早,至唐宋大盛。它可以记人记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故又称“杂记”。 主要有台阁名胜记(韩愈新修滕王阁记),山水游记(柳宗元 永州八记)书画杂记(韩愈 画记等。写法上,大多讲究文采藻饰,语言精美,描绘工巧,富于真情实感,熔叙事、抒情、说理于一炉,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1、畴昔( ) 7、缣素( )2、笔砚( ) 8、飞鹘( )3、以书遗余( ) 9、蹑足( )4、喷饭( ) 10、轮扁( ) 5、寒梢( ) 11、斫轮( ) 6、筼筜( ) 12、

4、箨龙( ) chuynpn wihnipinzhutushojinYndng 蜩腹蛇蚹剑拔十寻胸有成竹、心手相应本段所阐发的艺术作品创作思想主要是什么?思考:全 文 结 构第一段 阐述文与可的绘画理论,谈自我艺术实践的体会第一层 由竹说起,提出画竹应当有成竹在胸第二层 写作者自己学习文与可画论的心得第三层 评价苏辙的看法,表明自己比弟弟更 能领悟文与可的画论第二段 追忆二人在交往过程中与画竹相关的几件趣事第一件 投求画者的绢于地,并言当袜穿,传为笑话第二件 书信往来各自表述艺术创作中神似重于形似 的美学观点第三件 追述自己一首“筼筜谷”诗令文夫妇为之喷饭第三段 交代写作此文的缘由,并表明二人关系感情深 厚、亲密无间 文章总结文与可的绘画理论,陈述自己对“胸有成竹”和“心手相应”创作思想的理解,指出“艺”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