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陋室铭》看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张茂林_第1页
透过《陋室铭》看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张茂林_第2页
透过《陋室铭》看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张茂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透过陋室铭,看语文教学的人文素养【案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陋室铭二自读感知,整体把握简介作者及作品,突出其因参与王叔文领导的政治革新失败被贬的背景。三、小组讨论,扫除生字词,初步弄清全文大意,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1集体讨论,适当点拨,疏通全文。2师生共同活动,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3师:本文最富哲理,最能体现作者写作主旨的一句是什么?这句话是怎样引出的?生1: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生2:这句话先说由“山”、“水”,然后引出“德馨”的。师:陋室陋吗?生:不陋。师:那么,本文又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论述陋室不陋的?生1:“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这里是写陋室幽雅恬静的自然环境。生2:“谈笑有鸿儒,往来

2、无白丁。”这里是写陋室来往客人之高雅。可见室中主人也是一样的高雅。生3:“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这里是写室中事。可见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生4:“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这里作者运用西汉扬雄的玄亭,三国诸葛亮的草庐作类比和大教育家孔子的名言,有力地证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的道理。师:大家的发言非常踊跃。(指导学生有感情的背诵课文,继而引导学生合理想像,充分感受作品气韵)下面请同学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像,作者喜欢或厌恶什么,是个怎样的人?)生1:他喜欢读书,是个学识渊博,心忧天下的人。生2:他身居陋室而能自得其乐,是个安贫乐道的人。生3:他喜欢弹琴

3、、读佛经,是个高雅脱俗的人。生4:他厌恶享乐的官场,是个志洁行廉的人。生5:不畏权贵,屡被排挤、身处逆境而不消沉,是个乐观向上的人。生6:他憎恶官场的黑暗,以远离“丝竹”、“案牍”为乐,是个洁身自好的人。师:看来同学们对刘禹锡的认识非常到位。我们能从他身上得到那些启示呢?生1:学好知识,成为有用的人。生2:要谈泊名利,洁身自好。生3:要有高雅的情操,远离低级庸俗的趣味。生4:交友要选择。生5:多看一些有益的书。生6:要学会乐观向上,对未来不要感到悲观。师:大家说得很不错,请大家来看这样一则材料: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则灵。斯是教室,惟我独尊。脚印上窗户,发染黄绿青,谈笑有哥们,往来

4、无穷生,可以上网吧,游戏厅。无书声之乱耳,无作业之劳形,古有纨绔子,今有逃学王。老子曰:“混张文凭。”这则材料是针对我们中学生中普遍存在哪些问题而言的?生1:我认为这是在商经济大潮冲击下的部分学生产生了厌学情绪,纪律松弛的表现。生2:学习松懈,不思进取。生3:在学校称王称霸,沉迷于游戏网络。生4:不注重自己仪表,讲排场讲时髦,严重违反了中学生十不准。生5:不爱卫生,乱写乱画。师:同学们分析得很透彻。我们作为初中生通过本文的学习,我们要想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内的人,就必须要培养自己正确的情趣、爱好和品德,坚决抵制那些不良作风。同学们,为了回击上面的混学铭,我们一起来完成一首好学铭来鼓励和告戒自己吧

5、!生1:分不在高,努力就行生2:学不在深,勤奋则灵生3:斯是教室,惟学才真生4:课堂释疑难,课后勤思考生5:谈笑语数外,探究史地生生6:可以解几何,写作文生7:无谎话之乱耳,无游戏之劳形生8:古有状元郎,今有栋梁才生9:孔子曰:“不耻下问!”师:我们今天不但了解了刘禹锡的人格魅力,还纠正了一些同学的不良认识,并共同完成了一首好学铭来自勉和自戒。我相信大家和我一样是受益非浅。不过美文,是要我们的一生去解读的,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对它进行长期的孜孜不倦的研习,每当我们精进了一步,我们的学识、做人的涵养也就提高了一大步。【反思】 人文教育是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根本目标是让学生做进步的现代人。即,

6、要通过提高人文素养使人活得更自觉、更高尚、跟高雅,使现代人拥有更开阔的心胸,更加重视精神追求。人文素养即做人的基本修养,主要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当中。 要实现人文素养培养,语文教学便是一个重要的场地。因为语文课程的性质、任务:面向未来。现代教育思想注重课程的“育人功能”,目的是教会学生“终生学习的本领”,为学生的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为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所以,语文教学的目的就是要“致力于学生人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在语文教育教学中,我们可以大胆的挖掘教材本身的文本信息,通过教学中与学生进行一种心灵的对话,努力引导学生形成正确地情感价值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我认为这不仅是在教育教学上去关心学生的语文能力的发展,更是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的一种权利和义务。当我们意识到这种权利和义务的时候,语文教学与人的关系作为一个问题便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要靠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的交流来解决。 我在开始教陋室铭这篇课文的时候,就想通过对它的学习,有意识地让学生认知并能够承传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那种雅致澹泊、豁达乐观的人文素养,并让它深入到学生的内心深处。及时地纠正现在中学生中普遍存在的一些不良行为习惯;关注学生的人文素养,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教会学生运用正确的价值取向去看待世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