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考研心理学统考暑期自测题一_第1页
2011考研心理学统考暑期自测题一_第2页
2011考研心理学统考暑期自测题一_第3页
2011考研心理学统考暑期自测题一_第4页
2011考研心理学统考暑期自测题一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考研心理学统考暑期自测题一万学海文一、单项选择题:165小题,每小题2分,共1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请选出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的。心理现象分为()A、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B、认知过程与个性心理C、情感过程与个性心理 D、意志过程与个性心理()是神经系统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A神经细胞B感觉器官C大脑皮层D传导神经1()能够较好的解释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A反响回路说 B定位说C SPI理论D突触结构说与许多复杂的认知技能(如阅读理解、词汇学习、逻辑推理等)有密切联系 的记忆是()A感觉记忆B短时记忆C工作记忆D长时记忆在知觉过程中,人不仅把知觉对象的特点登记下来,而且以过去的知识

2、经验 为依据,力求对知觉对象作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反映了知 觉的()A选择性B理解性C恒常性D整体性夜晚的霓虹灯广告主要在于吸引人们的()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有意后注意D注意转移婴儿对多次呈现的同一刺激的反应强度逐渐减弱,乃至最后形成习惯而不再 反应,这就是()A习惯化B去习惯化C偏爱法D优先注视范式在教学改革实验中,教师的教学策略属于()A自变量B因变量C无关变量D常量具体运算阶段思维的特点之一是具有()A演绎推理能力B守恒法C直观形象性D自我中心受()的影响,学习较长的系列材料时,开端和末尾部分一般遗忘得较少, 而中间部分遗忘较多A倒摄抑制B外抑制和超限抑制C前摄抑制和倒摄

3、抑制D前摄抑制“范进中举”故事中当范进得知考中时的情绪状态是()A应激 B心境 C激情 D焦虑自我调控系统的核心是()A自我意识B自我体验C自我控制D自我认知在感觉剥夺的实验中,比较有效的测量感觉剥夺程度的指标为()。A.是否产生幻觉B.是否减少了抽烟C.智商的变化D.忍耐感觉剥夺的时间14心理旋转实验体现了()技术的应用。A.加法反应时B.减法反应时C.开窗实验D序列加工在“超常与常态儿童的兴趣、动机与创造性思维的比较研究”一文中,因变 量是指()。A.超常儿童B.常态儿童C.超常与常态儿童D.兴趣、动机与创造性研究下面会引起天花板效应的是()。A.被试不具代表性B.让四年级学生做10以下加

4、减法C.题目过难D.被试不了解实验目的区间估计依据的原理是()A概率论B样本分布理论C小概率事件D假设检验采取前测一后测方法,可获得在前测中错误回答某项目而在后测中能够正确 回答的被试人数比例,此即该项目的()A信度B效度C个人获得指数D通过率职业测验最重要的两种效度是()A内容效度和构想效度B构想效度和预测效度C预测效度和内容效度D内容效度和表面效度在路上遇见小时候的同伴,虽然叫不出他的姓名,但确认是认识的,此时的 心理活动是()。A.重现B.保持C.回忆D.再认(B)能够解释系列位置效应产生的原因A衰退说B干扰说C压抑说D提取失败说鲁班发明锯是借助()。A.定势B.变式C.问题D.原型启发

5、23情绪与情感最高的调节者是()A大脑皮层B边缘系统C丘脑D下丘脑某学生通过测评后,得到他的算术是6年级水平,阅读是5年级水平,那么, 该测验采用的是下面哪种类型的发展常模()A发展顺序量表B智力年龄C百分等级D年级当量下列属于间接收集资料的方法是()A观察法B测验法 C调查法 D个案研究法26.测验预测个体在类似或某种特定情景下行为表现的有效性的效度称为()A效标关联效度B内容效度C 一致性效度D等值性效度27维持适度的情绪体验的表达,这是情绪调节的()特征A恒定性 B等级组织性C个体差异性D文化差异人们借助于视觉或听觉的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构意义的过程叫做()A语言产生B语言理解C语言表征D

6、语言加工下列不是反射活动的一项是()。A.草履虫的趋利避害反应B.人的手被火烫便立即移开C.黑猩猩解决问题获取食物的行为D.学生听到铃声进教室上课“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哪种特点作了最好的诠释?()A.稳定性B.独特性C.整合性D功能性个自愿到边远贫困地区支教的志愿者的行动说明()A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是错误的B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不是必要的C生理和安全的需要不具有强大力量D低级需要和高级需要并不是绝对 对立的培养儿童自制力的关键时期是()。A. 23岁B. 57岁C.学龄前期D.学龄中期某小学生经过努力依然因为有两门功课不及格而留级,按照Erikson的人格 发展理论,该小学生很

7、可能发展出()。A羞愧和怀疑感,B停滞感,C孤独感,D.自卑感哪一个不属于知觉的恒常性()A无论中午傍晚粉笔总被看成白色B从不同角度观察同一物体时,物体形状没有显著变化C在知觉事物时人们总是把少数食物当成知觉对象,把多数事物当成知觉背 旦 景D一个有颜色的物体在色光照明下它的表面颜色保持不变35脑内神经信号传递的主要方式是()A静息电位B服从“全或无”的电传导C化学传导和电传导D动作电位人们可以一边骑车一边欣赏路边的风景的现象可以用()来解释。A.过滤器理论B.衰减理论C.认知资源理论D.双加工理论直接影响活动效率,使活动顺利完成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性格B.气质C.能力D.兴趣气质的动力

8、性特征受制于人的()。A.兴趣爱好类型B.性格类型C.高级神经活动类型D.动机需要类型在智力技能形成的过程中,依据智力活动的实践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 式付诸实施的阶段是()。A.原型定向B.操作定向C.原型操作D.原型内化在看完西游记后,脑中产生一个“栩栩如生”的孙悟空的形象的心理过 程是(A )。A.再造想像B创造相像C.幻想D.表象形成闭卷考试时,学生主要的记忆活动是()。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为了避免()效应,实验者可以通过增加练习实验的次数,使被试对刺激反 应原则熟练化到稳定水平A练习效应B疲劳效应C期望效应 D顺序效应随着时间的经过,被试内部历程发生变化,而影响了实验结

9、果的真实性,这 是指()A历史B选择C成熟D亡失下面属于主试效应的有()。A.罗森塔尔效应B.空间误差C.霍桑效应D.安慰剂效应理想的评价量表是一种制作()的直接方法A称名量表B顺序量表C等距量表D等比量表衡量测验内部一致性的指标是()A重测信度B肯德尔和谐系数C a系数D复本信度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幼儿思维的基本特点()A思维的具体形象性B思维的抽象性开始萌芽C思维逐步过渡到以抽象性为主要形式D言语在幼儿思维中的作用日益增强通过一定的榜样来强化相应的学习行为或学习行为倾向是()。A直接强化B.自我强化C.负强化D替代强化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所学内容并不依靠他们独立的发现,学习者只须接受或 理解,以

10、便今后可以利用或重视。这就是()。A发现学习B接受学习C机械学习D掌握学习有四个评委对八位歌手进行等级评价,要表示这些评价的相关程度,应该选 用()A肯德尔W系数B肯德尔U系数C斯皮尔曼等级相关D点二列相关初学电脑打字是,随着练习次数增多,错误就越少,这属于()A负相关B正相关C完全相关D零相关反应时实验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反应速度和()之间的反向关系,这使得 我们必须在两者之间作出权衡。A反应准确性B反应强度C反应频率D反应组织当自变量的确造成了因变量的变化,而不是其他的因素造成了因变量的变 化,我们说这种变量是()。A.可行的B.有效的C.敏感的D.有信度的以下关于测定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

11、)A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方程越不显著B测定系数越大说明回归平方和对总平方和的贡献越小C测定系数不可能为1D测定系数不可能为0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时,误将配对样本当作独立样本进行t检验将会导致()A容易犯I型错误 B容易犯II型错误C有影响,但和I型错误和II型错误无关D没什么影响下列哪些方法对提高统计检验力没有帮助()A增加样本容量B将水平从0. 05变为0. 01 C使用单尾检验D以上方法均可在随机区组实验设计中,由于被试之间性质不同导致产生的差异称为()A因素效应B误差效应C系统效应 D区组效应进行方差分析时,P值和a值是()A P值是研究者指定的B a值是研究者指定的C两者意义相同,数值

12、不同 D两者意义相同,数值相同认知心理学提出,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的过程A尝试错误B顿悟 C认知操作D假设检验在负偏态分布中,M、Md、Mo三者的关系是()A 无关 B MMdMdMo D M=MdMo在一个实验中,简单反应时为250ms,辨别反应时为400ms,选择反应时为700ms,那么选择过程需要()msA 200 B 300 C 350 D 400采用一种专门的测量工具,在较短的时间内,对被试的某些或某方面的心理品质作出测定、鉴别和分析的方法,在心理学研究中属于()。A.观察法B.实验法C.心理测验法D.调查法t分布比标准正态分布()。A.中心位置左移,但分布曲线相同B.中心位置右移

13、,但分布曲线相同C.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高D.中心位置不变,但分布曲线峰低,两 侧较伸展下列哪些方法对提高统计效力没有帮助()。A.增加样本容量B.将a水平从0.05变为0.01C.使用单尾检验D.以上方法均可提高统计效力有一个满分为5分的测验项目,全体被试在此项目上的平均分为3分,则此 项目的难度P是()。A.20%B.40%C.60%D.80%二、多项选择题:6675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 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目要求的答 案,多选、少选均不得分根据负责的心理机能的不同,可以将大脑皮层划分为()A初级感觉区B初级运动区C言语区

14、D联合区一般能力主要是指()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能力D算术能力依恋是指()A婴儿情感社会化标志B婴儿与主要抚养者(母亲)之间的社会性情结C它影响着婴儿的性格特征D影响着婴儿的社会性行为注意和意识具有以下的关系()。A.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而意识是一种心理内容 B.与意识相比,注意不 容易控制C.当处于注意状态下,意识内容相对比较清晰D.注意中也包含无意识过程下列关于内部一致性系数的说法,正确的是()。A.对分半信度系数的推广B.项目间相关系数的指标外部效度的影响因素有()A实验环境的人为性B没有预备实验C测量工具的局限性D样本缺乏代表性目前解释认知老化的理论主要有()。A.工作记忆理论B.加

15、工速度理论C.抑制理论D.感觉功能理论一般来说,1岁的婴儿处在言语发展的()。A.理解言语发展的阶段B.积极言语能力发展的阶段C.单词句D.双句词与组间设计相比,组内设计的优点有()。A.被试量大大减少B.每个被试进行实验的时间大大缩短C.更容易控制实验过程D.可以减少个体差异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假设检验中两类错误的关系是()A a + B=1 Ba+B不一定等于1 Ca+B可能同时减小Da+B不可 能同时增大三、简答题:7680小题,每小题10分,共50分简述情绪的动机一分化理论。简述注意中的返回抑制研究。简要论述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简述统计推断的核心逻辑。简要阐述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

16、并指出其教育意义。四、综合题:8183小题,每小题30分,共90分81.人们发现,随着现在电视上暴力和色彩的内容越来越多,青少年犯罪的比例 也在不断提高,请用心理学原理解释这一现象。论述皮亚杰和信息加工理论有关儿童心理发展的观点比并比较异同。项研究要考察刺激材料的性质和刺激呈现的通道方式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刺激材料性质(A)有三个水平:al (图片)、a2 (文字)、a3 (无意义符号);呈现的通道方式(B)有两个水平:bl (视觉)、b2 (听觉)。1)分别给出完全随机化和两因素重复测量的设计方案? 2)分别给出两者的方差分析原理(总平方和的分解公式)08年心理学首轮复习自测模拟试题一1-5A

17、A AC B6-10B A A B C11-1516-20BB CC D21-25B D A D C26-3031-35DA DC C36-40D C C C A41-4546-50CC DB A51-55A A B D B56-606165BC DC C单项选择题:A A D BA A B AD A C AB D A C二、多项选择题66. ABCD 67. ABC 68. ABCD 69. ACD 70. ABD 71. ACD 72. ABCD73. AC 74. AD 75. BD三、简答题伊扎德的动机-分化理论是以情绪为核心,以人格结构为基础,论述情绪的性质与功能 的种情绪理论。情绪

18、与人格系统伊扎徳认为,情绪是人格系统的组成部分,而人格系统是由体内平衡系统、内驱力系统、情 绪系统、知觉系统、认知系统和动作系统六个了系统组成的。人格系统的发展是这些了系统 的发展与系统怎异之间连接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在这些了系统中,伊扎徳认为认知过程引起比较和辨别活动,是知识的学习、记忆、符号操 作、思维和言语过程。情绪具冇动力性,它组织并驱动认知与行为,为认知和行为提供活动 线索。可见,情绪是人格系统的核心动力,这是伊扎徳理论的重耍观点情绪系统及其功能伊扎徳认为,情绪包含神经生理、神经肌肉的表情行为、情感体验二个了系统,它们相互作 用、联结,并与情绪系统以外的认知、行为等人格了系统建立联

19、系,实现情绪与其他系统地 相互作用。伊扎德认为,情绪活动涉及广泛的神经结构。从感觉信息的产生到情绪的产生,冇两条通路 是不涉及大脑皮层的。一条通路是由感受器接受信息,这些信息通过丘脑右接进入杏仁核产 生情绪反应;另条通路从杏仁核传出信息,进入下丘脑,经脑干中央灰质产生情绪。伊扎徳认为,表情行为包括神经肌肉的活动和感觉反馈活动两部分,表现在脸部、言语、躯 体姿势、手势等活动。他认为表情活动由大脑皮层中决沱种系发展的那些古老皮层调节,在 生物进化过程中具冇一沱的意义。在个体成反过程中,表情的社会功能逐渐增强,表情表达 着情感体验、社会动机、行为意向或者由这二个成分构成的混合意义。伊扎德认为,神经化

20、学活动通过一些内在的程序、激活脸部和躯体的活动模式,这些活动的 反馈信号进入意识状态,形成情感体验。情感体验可以进入认知系统,并接受认知系统的调总之,伊扎徳认为,情绪特征主耍来源丁个体的生理结构;遗传是某种情绪的阈限特征和强 度水平的决定因素。(3)情绪激活与调节伊扎德提出了情绪激活与调节的四个基本过程: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激活过程、感觉反馈 激活过程、情感激活过程和认知激活过程。伊扎德认为,生物遗传-神经内分泌系统不仅可以直接激活情感体验,而且可以激活其他三 个情绪激活过程。伊扎德指出,体内、外的感觉输入信息作用于皮层下的有关部位,传出的运动信息使个体产 生表达情绪的肌肉活动,肌肉活动所引起

21、的感觉反馈信息进入边缘皮层区,使情绪达到意识 水平,产生情感体验,这就是情绪产生的肌肉-感觉反馈原理。伊扎德在论述情感体验在情绪激活和调节中的作用时还认为,一种情绪可以引起另一种情 绪。伊扎德认为,认知是情绪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认知不等于情绪,也不是产生情绪的唯 一原因,而只是参与情绪激活与调节过程。他还指出,激活情绪的认知因素包括认知评价、 比较、分类、推测、判断(决定)、归因、信念、记忆、期望等。77、1)返回印制是指在空间某一位置呈现一线索,一定时间后(一般为线索昱现后约300 毫秒),对再次出现在该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比出现在非线索化位置刺激的反应慢, 这与线索在出现初期(约100

22、毫秒以内)引起的易化作用正好相反。2)注意领域中返回抑制的研究始于本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逐渐成为注意研究的一个热点。该现象最早见于Posner与Cohen的报道。Posner和Cohen(1984)发现对空间某 一位置进行线索化,在线索开始呈现到靶子开始呈现的时间间隔(SOA)约等于或大于300 毫秒时,被试对线索化位置上靶子的反应时长于非线索化位置,出现抑制效应。返回抑制 的实验范式是在外周位置线索化后,间隔一段时间(在此间隔时间内可插入也可不插入 中央注视点线索化),然后靶子呈现在线索化位置或者非线索化位置上。早期返回抑制的 研究涉及其特性禾II机制等多方面的问题,近期则倾向于将返

23、回抑制禾II其它实验范式结 合、重视特定人群的研究以及认知神经科学研究等。此外,对于返回抑制机制的探讨也 有一定的进展,尝试从注意运动的角度来阐释返回抑制产生的原因。3)返回抑制与其它实验范式的结合研究包括:返回抑制与语义启动禾II侧翼干扰范式与返回抑制与Stroop干扰范式;特定人群中的返回抑制研究包括对婴幼儿的返回抑制研究、 老年人、老年痴呆症患者的返冋抑制研究以及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返冋抑制研究等;除 此之外还冇返冋抑制的认知神经科学研究以及较新的返冋抑制的注意动量说等。78、答:正态分布理论在测验中的应用(一)化等级评沱为测量数据用各等级重点的Z分数代表该等级分数:1 -根据各等级被评者

24、的数目求各等级的人数比率求各等级比率值的中间值,作为该等级的中点求各等级中点以上(或以下)的累加比率用累加比率查匸态表求Z值,该Z分数就是各等级代表性的测量值求被评者所得评沱等级的测量数据的算术平均数,即为每个评沱者的综合评沱分(二)确沱测验题目的难易度假设一个测验中不同难易题目的分布是匸态的计算各题目的通过率用0.5减去通过率,不计匸负号,获得匸态分布表中依照p值查出Z值,通过率人丁 50%的Z值计负值,小丁 50%的Z值计|汹将查表得到的Z分数加上5 (假沱匸负5个标准包括了全体)便可得到从0-10的十 进制的难度分数値(三)在能力分组或等级评定时确定人数假沱能力是匸态分布将6个标准怎(假

25、沱匸负3个标准包括了全体)除以分组的或等级的数目,做到Z 分数等距查用态分布衣,从Z求p将比率乘以欲分组人数(p*N),便得到各等级或分组该有的人数(四)测验分数的匸态化将非止态的原始分数转换成止态分布次数分布的止态化(前提:研究对象的总体爭 实匕应该是止态分布)将原始分数的频数转化为相对累积频数(白分等级)将相对累积频数视为匸态分布的概率,查表求Z値T分数(T scores)是Z分数转 化而来的种止态化的标准分数。公式:T=10Z+50T分数用态转化将原始数据整理成次数分布表计算各分组上限以下的累加次数cf计算每组中点的累加次数,即前一组上限以下的累加次数加上该组次数的一半(? 该组次数为奇

26、数吋如何?)各组中点以下的累加次数除以总数求累积比率将累积比率视为用态分布的概率,查衣求Z值用公式T=10Z+50将Z分数转换为T分数。答:推论统计中最重要的内容就是假设检验,其核心逻辑是概率性质的反证法。虚无假设是统计推论的出发点。在进行任何一项研究吋,都需耍根据已冇的理论和经验爭先对研究结來作出一种预想的 希望证实的假设。这种假设叫科学假设,记作H1 ,统计学中不能对H1的真实性直接检验, 需要建立与之对立的假设,称做虚无假设,记为Ho。假设检验的问题,就是要判断虚无假 设H是否正确,决沱接受还是拒绝虚无假设H。若拒绝虚无假设H ,贝IJ接受H1。运 用统计方法若证明H。为真,则H,为假;

27、反之H。为假,则H。为真。虚无假设与备择假 设互相排斥并且只冇一个匸确。因而虚无假设是统计推论的出发点。运用小概率原理进行反证法推论为了检验虚无假设,首先假沱虚无假设为真。在虚无假设为真的前提下,根据假设检验 中的小概率原理,如果导致违反逻辑或违背人们常识无II经验的不合理现象出现,则表明“虚 无假设为真”的假沱是不正确的,也就不能接受虚无假设。若没有导致不合理现象出现,那 就认为“虚无假设为真”的假沱是正确的,也就是说要接受虚无假设。这沖反证法”是统计推 论的一个重要特点。通常情况下,将概率不超过0.05的事件当做“小概率事件:有时也定 为概率不超过0.01或者0.001。80、答:班杜拉的

28、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A.Bandura)不同意华生无II斯金纳的外界刺激是行为的决沱因索的观点,相反, 他认为人的认知能力,对行动结杲的预期右接影响人的行为表现。他把强化视为个体对 环境认知的一种信息,即强化物的出现等于告诉个体行为后杲将带给他的是惩罚或奖 赏,人们匸是根据这种信息的预期决沱口己的行为反应的。同吋,班杜拉还认为人类的 学习大多发生于社会情境中,只有站在社会学习的角度才能真止理解发展。他将口己的 理论称为社会认知学习理论。观察学习斯金纳认为学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冇机体必须主动学习。但班杜拉认 为在社会情境下,人们仅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就可迅速地进行学习。、|通过观察获

29、得新 行为吋,学习就带冇认知的性质。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包括四个部分。(1)注意过程。如果没有对榜样行为的注意,就不 可能左模仿他们的行为。能够引起人们注意的榜样常常是因为他们具冇一沱的优势,如 更有权力、更成功等。(2)保持过程。人们往往是在观察榜样的行为一段吋间后,才模 仿它们。耍想在榜样不再示范吋能够重复他们的行为,就必须将榜样的行为记住。因此 需要将榜样的行为以符号表征的形式储存在记忆屮。(3)动作再生过程。观察者只有将 榜样的行为从头脑中的符号形式转换成动作以后,才表示已模仿行为。要准确地模仿榜 样的行为,还需耍必耍的动作技能,冇些复杂的行为,个体如不具备必耍的技能是难以 模仿的。(4

30、)强化禾II动机过程。班杜拉认为学习禾II表现是不同的。人们并不是把学到的 每件爭都表现出来。是否表现出来取决丁观察者对行为结杲的预期,预期结杲好,他就 会愿意表现出来;如杲预期将会受到惩罚,就不会将学习的结杲表现出来。因此观察学 习主耍是种认知活动。(二)自我调控随着社会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人们对外部奖励与惩罚的依赖越来越少,更多的是依靠H 己的内在标准对IT己的行为进行奖励和惩罚,即对行为进行H我调控。H我调控包括H 我观察、H我评价和H我强化二种成分。人们进行H我评价的标准是怎样获得的呢?班 杜拉认为既是奖励与惩罚的产物,同吋也是榜样影响的结杲。例如,如杲父母只在孩子 取得高分吋才予以表扬

31、,很快孩子就会把这种高标准变为H己的标准。同样,如杲榜样 为IT己设立高标准,受其影响,儿童也会为IT己设立高标准。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存 在人量的榜样,其中冇些人为H己设定的是高标准,但为H己设定低标准的也不乏其人。 那么,儿童会采纳谁的标准呢?班杜拉认为儿童更愿意采纳同伴而不是成人的标准,因 为相对来说,同伴的低标准更易达到。耍使儿童为H己设定高标准,班杜拉则建议说, 可让儿童接触那些为R己设定高成就标准的同伴,或为儿童提供因高标准而得到回报的 例了。为IT己制订高标准的人通常都是勤奋努力的人,努力也会带来成就。但同吋,耍达到高 标准也是相当困难的。为IT己设立高目标的人,更易体验到失望、

32、挫折和抑郁。为避免 抑郁,班杜拉建议把反远目标分成若于了目标,这些了目标应该是现实的、可实现的, 当达成了目标吋,即对H己进行奖励。(三)自我效能外在奖赏及榜样对高标准的设定和维持冇重耍影响是毫无疑问的o班杜拉认为R我控制 和坚持严格的成就标准的原始动机来H丁个体的内心,而非外在的环境。当人们实现了 追求的目标吋,就会觉得冇能力,就会感到H豪、骄傲;如杲无法达到标准吋,就会感 到焦虑、羞愧和没冇能力。这种从成功的经验中衍生出来的能力信念叫做H我效能 (selfe伍cacy)。自我效能影响人们对任务的选择、遇到困难时的坚持性及努力的程度。 例如,一个学生认为鬥己擅反数学,就会选择具冇挑战性的数学

33、问题;当面临困难吋, 由于对R己的能力冇信心就会坚持不懈,付出更人的努力。而对R己能力缺乏信心的学 生,可能就会选择较为简单的任务,这些任务并不能使他的能力进步提离;在遇到困 难吋,也更容易放乔,结杲是阻碍了能力的发展。H我效能信念不仅影响了我们选择什 么样的活动,也决定了我们是什么样的人,以及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个体的效能信念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第一,拿握的经验,这是形成高的效能信念 的最冇效途径。成功冇助丁建立较高的效能信念,失败则会降低效能信念,尤其是个体 稳定的效能信念尚未建立起来吋,失败对效能的负面影响就更人。通过学握的经验来发 展H我效能,并不是运用已经形成的习惯完成任务从而获得

34、成功的体验,而是耍运用认 知的、行为的以及H我调控的工具来管理不断变化的生活环境。如杲人们只体验到简单 的成功,就会急功近利,并很容易因失败而气馁。真止的能经受住失败考验的效能信念 必须冇经过持久的努力从而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体验。第二,通过观察榜样而得到的替 代性体验(vicarious experiences)也能影响个体的效能信念。看见与自己相似的人通过不 懈的努力而取得成功,会令人们相信IT己也具冇学握活动的能力。同样,观察到别人通 过高努力而失败也会降低鬥己的效能信念,并降低动机水平。榜样对个人效能信念的影 响主耍取决丁个体与榜样之间的相似程度,相似性越人,榜样成功与失败的爭例越具冇

35、说服力;如杲榜样与个体很不同的话,个体的效能信念就不会受榜样的强烈影响。第二, 社会说服(social persuasion)也是增强个体取得成功信念的重要因索。用语言说服人们相 信IT己具冇学握给定任务的能力,会使个体在遇到困难吋付出更人的努力。但是社会说 服不仅会提升个体的效能信念,同吋也会降低效能信念。不现实地提升效能信念很快会 被令人失望的结杲所粉碎,使个体放乔努力。所以成功地建立效能信念不只是耍传递止 面的效能信息,而且耍建构带来成功避免失败的情境,并鼓励个体根据IT己的进步来衡 量成功而不是与他人进行比较。第四,效能信念还部分依赖于进行能力判断吋的生理和 情绪状态。人们把IT己的紧

36、张反应和紧张程度作为表现不住的信号。止面的情绪能增强 门我效能信念;失望的情绪状态会降低11我效能信念。所以可以通过增强身体状态,减 少紧张和负面的情绪倾向,以及纠止对身体状态的错误解释来改变效能信念。社会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儿童不需耍强化,仅通过观察榜样的行为就可获得学习,因此榜样对 儿童冇重耍影响。对儿童来说,不仅教师、父母、同伴是重耍的榜样,人众传媒也是重 要的榜样。这就耍求教师和父母以身作则,为儿童树立止面的榜样,同吋耍注意儿童与 哪些人交往,阅读的书籍,观看的电影、电视、录像是否健康等。儿童的行为由外塑而渐内发,这既是个体逐渐成熟的结杲,更是教育引导的结杲。不仅 要用各

37、种标准来规范儿童的行为,更重耍的是引导学生认同、采纳这些标准,并对IT己 的行为进行调节,成心为具冇H我调控能力的人。门我效能是一种期望结构,具冇动机的性质。学生11我效能的高低,影响他对任务的选 择、投入、努力的人小及遇到怵1难吋的坚持性。教师应帮助学生保持相对准确但却是较 高水平的期望和效能,避免让学生产生无能的错觉。耍培养学生具冇能力是可变的信念, 减少相对能力信息。通过给学生布置冇相当挑战性但难度又合理的任务和作业,让他们 在这些任务上取得成功来提升学生的11我效能信念往往比说教更冇说服力。四、综合答:这种现象可以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来解释。即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认为儿童是通过观察生

38、活中人们的行为而学习社会行为的,即模仿他们生活 中人们行为进行学习的。班杜拉强调认知对行为的影响,对认知-行为的结合做出了重要贡 献。班杜拉把观察学习分为注意、保持、复制和动机四个过程。社会学习理论是与犯罪学最为密切的行为理论。班杜拉认为,攻击是经过建模过程 习得的。他认为个人并不继承暴力倾向,但是遵循二个法则模仿这个倾向。班杜拉认为个人 特别是儿童在观察他人吋学会攻击反应。他指出许多个人攻击会产生强化作用o这些强化作 用可以用公式化为减轻压力,获得经济补偿,获得他人赞扬,或者建立11尊。他认为观察学 习也叫模仿或建模。在此过程中,当个体观察和模仿他人学习行为吋,进行学习。观察者在 看到暴力和

39、色情的内容后,冇四个过程,包括注意、记忆、原动力重演和动机。班杜拉相信电视是行为建模的渊源。现在,电影无II电视以图像形式展示暴力行为。 暴力被表述为可接受的行为,特别是从未被惩罚的英雄。由丁攻击行为是许多影片的显著特 征,高度接触媒体的儿童在模仿他们看到的攻击行为时,可能表现出相当高的敌意。虽然班杜拉的理论也冇一些不足,但我们可以肯沱的是包括电视等人众传媒与青少年犯 罪冇很人的相关,需耍引起社会关注。82、答:第一,皮亚杰的心理发展理论对世界各国的心理发展领域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以说 是最具冇影响力的心理发展观。皮亚杰的研究工作主耍集中在儿童的智力发展方面。具 理论的主耍观点冇:心理、智力

40、、思维,既不是起源丁先天的成熟,也不是起源丁后天的经验,而是起源于 主体的动作。这种动作的本质是主体对客体的适应(adaptation)。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 适应,乃是心理发展的真止原因。皮亚杰从生物学的观点出发,对适应作了具体的分析。他认为,个体的每一个心理反应, 不管是指向丁外部的动作,还是内化了的思维动作,都是一种适应。适应本质在丁取得 机体与环境的平衡(equilibrium)。根据生物学的观点,皮亚杰认为适应是通过两种形式 实现的:一个是同化(assimilation),即把环境因素纳入机体已有的图式或结构之中,以 加强和丰富主体的动作。皮亚杰反对联想主义和行为主义心理学把刺激与反

41、应之间的关 系看作单向的简单的关系,即sR公式。他提出SR双向关系的公式。并用同化的观 点展开了这个公式:T+I-AT+E,式中的T指结构,I指刺激(环境因索);AT指I同 化于T的结果,也就是对刺激的反应,E则是刺激中被排除于结构之外的东西。因此, SR变成了 S-AR-R,这就是说,刺激之加于同化的结构而引起反应。另一个是顺应 (accommodation),即改变主体动作以适应客观变化,如从吃奶改为吃饭,这就需要改 变原来的机体动作,采取新的动作,以适应环境。这样,个体就通过同化和顺应这两种 形式来达到机体与环境的平衡。如杲机体和环境失左平衡,就需耍改变行为以重建平衡。 这种不断的平衡一不平衡一平衡一 的过程,就是适应的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