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3节 戊戌变法的失败一.失败的阴影新旧势力的交锋新势力(维新派)光绪帝中央代表:翁同龢 地方代表:陈宝箴群众基础弱旧势力(顽固派)慈禧太后荣禄地方大多数官员统治基础厚交锋焦点:人事任免权以下是四道光绪帝的诏令: 1898年6月11日,上谕:“定国是诏” 1898年6月15日,上谕:革除翁同龢户部尚书职务,开缺回籍 1898年6月15日,上谕:授荣禄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 1898年6月15日,上谕:以后新授二品以上大员,要到慈禧太后跟前谢恩问题1:光绪帝的诏令内容有利于谁?顽固派问题2:新旧势力交锋的焦点是什么?人事任免权1、谭嗣同请求袁世凯发动兵变,袁世凯告密请看历史剧表演二.失败的标志戊
2、戌政变2、慈禧太后宣布”临朝听政”,取消新政3、囚禁光绪帝4、杀害“戊戌六君子” “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未闻有各国变法而未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上述诗句反映了谭嗣同怎样的精神? 体现了谭嗣同甘为变法而牺牲的爱国精神。 有人说:戊戌变法的失败是因为慈禧太后的反对,你怎么看?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失败的原因。三.失败的原因1、根本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3、主观原因:、资产阶级维新力量过于弱小。、脱离人民群众。、依靠没有实权的光绪皇帝进行改革。 2、客观原因: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地方官员的阳奉阴违。历史的必然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资产阶级改良道路行不通
3、。四、失败教训: 结合所学知识,列表比较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成败原因。 课堂小结日本明治维新与中国戊戌变法成败原因比较项目明治维新戊戌变法社会背景领导力量具体措施国际环境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封建统治势力强大倒幕派掌握实权,得到有实权天皇的支持大刀阔斧,行之有效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列强侵略亚洲其它国家资本主义发展的水平高于中国,倒幕运动使封建统治相对薄弱 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不敢发动群众,维新派力量小 变法法令大多成为一纸空文,各地阳奉阴违 帝国主义时期;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课堂练习1、在百日维新中,除湖南巡抚外各省官员大多数抵制新政,这充分说明A、光绪帝没有实权 B、绝大
4、多数官员都是顽固派C、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D、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2、为进一步巩固自己的政治权力,慈禧太后采取的破坏新政的措施不包括A、解除了支持新政的翁同龢的军机大臣职务B、任命他的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C、将人事的任免权和军权牢牢控制在手中D、指使袁世凯出卖维新派3、对戊戌变法的失败,有历史学家认为:“光绪的悲剧,是在他的周围没有形成一个足以制服慈禧一伙的力量”对这一点认识不正确的是A、保守力量强于改革派 B、光绪帝对变法优柔寡断C、力量对比对改革的成功与否至关重要D、慈禧太后反对戊戌变法CDB 谢谢指导!第一场:阴谋兵变时间:1898年9月地点:颐和园人物:荣禄、慈禧太后等第二场:谭嗣同夜访袁世凯时间:1898年9月18日深夜地点:袁世凯家人物:袁世凯、谭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研发合同框架协议模板
- 高处吊篮检测合同协议
- 展厅用品租赁合同协议
- 地板修复合同协议书范本
- 工厂采购外贸合同协议
- 社区土地外包合同协议
- 珠宝订单合同协议
- 推广抖音合同协议
- 电厂环保采购合同协议
- 夫妻委托合同协议
- GA/T 1047-2013道路交通信息监测记录设备设置规范
- 第一轮复习八年级上第二单元 遵守社会规则 教学案
- 代理授权书模板
- 论语子路篇-论语子路篇讲解课件
- 咯血-护理查房课件
- 公路工程施工现场安全检查手册
- 黄河上游历史大洪水市公开课金奖市赛课一等奖课件
- 激光跟踪仪使用手册
- 货物采购服务方案
- 图纸答疑格式
- DB11-T 1322.64-2019 安全生产等级评定技术规范 第64部分:城镇供水厂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