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DB2101ICS 53.020.99 CCS J80沈阳市地方标准DB2101/T 0052-2022市区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层序划分Division Code for Stratigraphic Sequence of Engineering Investigation in City2022-06-29 发布2022-07-29 实施沈 阳 市 城 乡 建 设 局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 布DB2101/T 0052-2022DB2101/T 0052-2022前言本标准编制组根据沈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印发的通知要求,对沈 阳市区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层序划分理论、原则和方法等进行了广泛调查研究,
2、充分收集沈阳市区域地质资 料、工程勘察报告和相关研究成果,借鉴天津、上海、石家庄、济南、青岛等地相关经验,依据国家和行 业相关标准,结合沈阳市实际编制而成。本标准的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地形地貌、区域地质、标准地层及其层序等。本标准由沈阳市城乡建设局提出并归口,同时负责标准的宣传贯彻、监督实施等工作,由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本 标 准 主 编 单 位 :沈阳市勘察测绘研究院有限公司本 标 准 参 编 单 位 :辽宁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岩土工程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冶沈勘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辽宁有色勘察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市建设工程施工
3、图设计审查咨询中心沈阳建筑大学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大连交通大学辽宁省交通规划设计院有限责任公司沈阳铁道勘察设计院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张 捷王会敏孙 鑫张海东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王家东于明旭刘升传王家伟孙喜峰张维正(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毛 兵苏艳军姜 闯邢玉东李云飞敦力民朱光宇吴 威解 磊刘 欣 刘德祥辛利伍 张恒兵(以下按姓氏笔画排序)王 磊 王希友 孙晓东 徐贵娃滕寿仁本标准发布实施后,任何单位和个人如有问题和意见建议,均可通过来电、来函等方式进行反馈,我们将及时答复并认真处理,根据实施情况依法进行评估及复审。标准归口部门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沈阳市和平区总站路
4、115 号标准起草单位联系电话联系地址:沈阳市和平区南三好街 1 号沈阳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I目次 HYPERLINK l _bookmark0 总 则1 HYPERLINK l _bookmark1 术 语2 HYPERLINK l _bookmark2 基本规定3 HYPERLINK l _bookmark3 地形地貌4 HYPERLINK l _bookmark4 地形4 HYPERLINK l _bookmark5 地貌4 HYPERLINK l _bookmark6 区域地质8 HYPERLINK l _bookmark7 区域地层8 HYPERLIN
5、K l _bookmark8 地质构造19 HYPERLINK l _bookmark9 标准地层及其层序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0 一般规定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1 标准地层及描述21 HYPERLINK l _bookmark12 附录 A HYPERLINK l _bookmark13 沈阳市区第四系地层成因类型及符号37 HYPERLINK l _bookmark14 附录 B HYPERLINK l _bookmark15 沈阳市区断裂构造特征简表38 HYPERLINK l _bookmark16 附录 C HYPERLINK
6、l _bookmark17 沈阳市区地貌40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18 C.0.1 地貌分区索引40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19 C.0.2 地貌分区-141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0 C.0.3 地貌分区-242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1 C.0.4 地貌分区-343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2 C.0.5 地貌分区-444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3 C.0.6 地貌分区-545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4 C.0.7 地貌分区-6
7、46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5 C.0.8 地貌分区-747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6 C.0.9 地貌分区-848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7 C.0.10 地貌分区-949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8 C.0.12 地貌分区-1151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29 C.0.13 地貌分区-1252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0 C.0.14 地貌分区-1353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1 C.0.15 地貌分区-1454图 HYPERLI
8、NK l _bookmark32 C.0.16 地貌分区-1555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3 C.0.17 地貌分区-1656II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4 C.0.18 地貌分区-1757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5 C.0.19 地貌分区-1858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6 C.0.20 地貌分区-1959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7 C.0.21 地貌分区-2060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38 C.0.22 地貌分区-2161图 HYPERLINK l
9、 _bookmark39 C.0.23 地貌分区-2262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40 C.0.24 地貌分区-2363图 HYPERLINK l _bookmark41 C.0.25 地貌分区-2464 HYPERLINK l _bookmark42 附录 D HYPERLINK l _bookmark43 沈阳市区工程地质纵横剖面65 HYPERLINK l _bookmark44 附录 E HYPERLINK l _bookmark45 沈阳市区标准地层层序综合柱状66 HYPERLINK l _bookmark46 附录 F HYPERLINK l _bookma
10、rk47 沈阳市区第四系厚度等值线70 HYPERLINK l _bookmark48 附录 G HYPERLINK l _bookmark49 沈阳市区地质71 HYPERLINK l _bookmark50 附录 H HYPERLINK l _bookmark51 沈阳市区地层色谱72 HYPERLINK l _bookmark52 引用规范、标准名录73IIIDB2101/T 0052-2022DB2101/T 0052-2022总则为统一沈阳市区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层序划分,提高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促进智慧城市地质数据标准 化、信息化和成果共享,制定本标准。本标准适用于沈阳市区工程建设岩土工
11、程勘察及城市规划等工作,适用范围包括沈河区、和平区、 皇姑区、大东区、铁西区、于洪区、苏家屯区、浑南区和沈北新区。市区岩土工程勘察地层层序划分除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和行业现行有关标准的规 定。1术语地层 strata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标准地层 standard strata一定区域内,按时代、成因、岩性等综合确定的具有唯一性的地层。地层层序 stratigraphic sequence 由一套标准地层构成的地层序列。层组 stratigraphic groups按时代、成因、岩性划分的标准地层组合。主层 main layer一定范围内普遍分布、具有代表性的
12、地层。2.0.6 亚层 sub-layer主层内根据岩性、物理力学特征等进一步划分的岩土单元。2基本规定沈阳市区岩土工程勘察宜按本标准执行。标准地层确定与层序划分应依据以下基础资料: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经验。沈阳市区岩土工程勘察报告中的地层宜按标准地层进行层序划分。沈阳市区岩土工程勘察中发现本标准地层层序以外的地层时,应按 3.0.2 的规定增补或调整。3 地形地貌地 形沈阳以平原为主,山地丘陵集中在东部、东南部,浑河、辽河流经境内。山地丘陵属辽东丘陵的延伸部分,山前冲洪积倾斜平原分布于山地丘陵的西坡,向西南渐拓,由山前 冲洪积倾斜平原过渡为浑河、辽河冲洪积平原。地
13、势由东向西缓倾,北东向南西倾斜,两侧向中部倾 斜。市区最高处为沈北新区马刚街道老石沟的石人山,海拔 441m。沈河区、皇姑区、和平区、大东区、铁西区和于洪区地势略有起伏;苏家屯区、沈北新区和浑 南区地势起伏较大,呈东高西低之势。地 貌市区地貌单元沈阳地处辽东山区与辽河平原之间,浑河在市区中部由东部山区流向西部平原,辽河在市区北部边缘流过。根据成因类型,市区地貌单元可划分为河流堆积地貌单元、剥蚀堆积地貌单元、构造剥蚀地貌单元3 种一级地貌单元。1 河流堆积地貌单元河流堆积地貌单元可划分为 2 种二级地貌单元,分别为浑辽冲洪积平原地貌和河谷冲洪积平原地貌。其中,浑辽冲洪积平原地貌又可划分为 5 种
14、三级地貌单元,分别为冲洪积低漫滩地貌、冲洪积高漫滩地貌、浑河冲洪积一级阶地地貌、浑河冲洪积二级阶地地貌和辽河冲洪积阶地地貌。河谷冲洪积平原地貌分布在沈北新区蒲河沿岸、皇姑区东北部及大东区西北部地区,向西过渡为浑河冲积二级阶地地貌,两侧为波状岗台地地貌。2 剥蚀堆积地貌单元剥蚀堆积地貌主要表现为山前倾斜平原地貌 1 种二级地貌单元,分布于东部、东北部丘陵区与冲洪积平原之间的过渡带。山前倾斜平原地貌可划分为 2 种三级地貌单元,分别为波状岗台地地貌和山前倾斜平4原地貌。3 构造剥蚀地貌单元构造剥蚀地貌单元主要表现为剥蚀丘陵地貌 1 种二级地貌单元,主要分布于东部丘陵区。市区地貌单元可按表 4.2.
15、2 划分。表 4.2.2 地貌单元划分地貌单元分布范围地形及岩性一级二级三级河流堆积地貌浑辽冲洪积平原地貌冲洪积低漫滩主要分布于浑河河道及河道两侧。形成于第四系全新统,呈条带状,宽度不一,地表较平坦,主要由全新 统黏性土及砂砾石组成。冲洪积高漫滩主要分布于浑河、辽河、北沙河河道两侧。形成于第四系全新统,呈条带状,宽度不一地表较平坦,主要由全新统 黏性土及砂砾石组成。浑河冲洪积一级阶地主要分布于浑河河道两侧。形成于第四系全新统,地形微向西南倾斜,主要由全新统黏性土及砂砾 石组成。浑河冲洪积二级阶地主要分布于浑河北侧望花造化前辛台一带以及熊家岗子东民屯一带。形成于第四系上更新统,被后期河流切割,地
16、表较平坦,主要由上更新 统黏性土及砂砾石组成。河流堆积地貌浑辽冲 洪 积 平 原地貌辽河冲洪积阶地主要分布于洪区北部与沈北新区北部地区。为辽河冲积阶地下缘部位,地表较平坦,水体发育,渠道格网密布,多 处分布有小湖泊及沼泽湿地。为辽河冲洪积物由山区运移到平原的出口处堆积而成的,主要由全新统黏性土、粉土及砂砾石组成。主要分布于沈北新区蒲河沿 岸、皇姑区东北部及大东区西北部地区。地面海拔东部约为 80m,西部约为 40m,向西部微倾斜,地面坡度 0.1 0.3%,地表较平坦,向西过渡为浑河冲洪积二级阶地,两侧为波状岗台地。主要由黏性土、粉土及砂砾石组成。5续表 4.2.2地貌单元分布范围地形及岩性一
17、级二级三级剥蚀堆积地貌山前倾斜平原地貌山前倾斜平原主要分布于苏家屯区东南部, 以及浑南区莫子山、孙家寨以南。地形由东向西倾斜,海拔东部约为 50m,西部约为 23m,向西部微倾斜,地面坡度 0.71%。地表较平坦,向西过渡为冲积平原。主要由上更新统黏性土组成,下伏新太古界地层。波状岗台地主要分布于大东区东北部、沈北新区文官屯至八棵树一带。东部海拔约为 90m,西部海拨约为 40m,地形呈波状起伏,地面坡度 5 11%。台地边缘冲沟发育,呈现谷地及梁状地形,向山前呈阶梯状台升,前缘呈陡坡,陡坎高差 510m。蒲河于岗台地中间切过,沿河形成带状洼地。主要由第四系坡洪积粉质黏土、冰水堆积物组成,下伏
18、中生界地层。构造剥蚀地貌剥 蚀 丘陵地貌主要分布于沈阳市苏家屯区、浑南区、沈北新区的东部。为构造运动和剥蚀作用而形成的剥蚀丘陵区,丘陵山势陡峻,山峰海拔 都在 200m 以上,最高的石人山顶峰海拔为 441m。主要由沉积岩、火成岩及变质岩组成。地貌单元分布范围可按下图及附录 C 确定。6图 4.2.3 沈阳市区地貌7区域地质区域地层市区地层、地质年代及代号应符合表 5.1.1 的规定(引自中国区域地质志辽宁志)。表 5.1.1 市区地层、地质年代及代号地质年代地层界系统组新生界(Kz)第四系(Q)全新统(Q4)上更新统(Q3)榆树组(Q3y)中更新统(Q2)郑家店组(Q2z)下更新统(Q1)田
19、庄台组(Q1t)新近系(N)沈北地区下辽河地区上新统(N2)邱家屯组(Nq)明化镇组(N2m)中新统(N1)馆陶组(N1g)古近系(E)渐新统(E3)洋河组(E3yh)东营组(E3d)沙河街组(E2-3s)始新统(E2)杨连屯组(E2y)古新统(E1)木梳屯组(E1m)中生界(Mz)白垩系(K)上统(K2)泉头组(K2q)下统(K1)孤山组(K1gs)小岭组(K1x)黄庄组(K1hz)侏罗系(J)中统(J2)英树沟组(J2y)古生界(Pz)二叠系(P)上统(P3)石千峰组(P3sq)上石盒子组(P3s)中统(P2)下石盒子组(P2x)下统(P1)山西组(P1s)月门沟群(CPY)太原组(C2t
20、)石炭系(C)上统(C2)本溪组(C2b)奥陶系(O)中统(O2)马家沟组(O2m)8DB2101/T 0052-2022续表 5.1. PAGE 1DB2101/T 0052-2022地质年代地层界系统组古生界(Pz)奥陶系(O)下统(O1)亮甲山组(O1l)冶里组(O1y)寒武系()芙蓉统(4)炒米店组(4cm)第三统(3)崮山组(3g)张夏组(3z)馒头组(2-3m)第二统(2)碱厂组(2j)新元古界(Pt3)南华系2(Pt3 )2康家组(Pt3 k)2桥头组(Pt3 q)青白口系1(Pt3 )1景儿峪组(Pt3 j)1南芬组(Pt3 n)1龙山组(Pt3 l)1钓鱼台组(Pt3 d)中
21、元古界(Pt2)待建系3(Pt2 )3下马岭组(Pt2 x)3腰未台冲组(Pt2 yw)3于北沟组(Pt2 yb)蓟县系2(Pt2 )2铁岭组(Pt2 t)2杨士屯组(Pt2 ys)2洪水庄组(Pt2 h)2宋家沟组(Pt2 s)2雾迷山组(Pt2 w)2石门组(Pt2 s)2二道沟组(Pt2 e)2虎头岭组(Pt2 ht)2杨庄组(Pt2 y)2佟家街组(Pt2 tj)2高于庄组(Pt2 g)1关门山组(Pt2 gm)长城系1(Pt2 )1康庄子组(Pt2 k)1大红峪组(Pt2 d)1大迫山组(Pt2 dp)新太古界(Ar3)通什村岩组(Ar3t)金凤岭岩组(Ar3j)石棚子岩组(Ar3s
22、)红透山岩组(Ar3h)9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应分为全新统和更新统地层,其分布与岩性可按表5.1.2确定。5.1.3 新生界新近系地层分布与岩性可按表 5.1.3 确定。表 5.1.3 新生界新近系地层分布与岩性表5.1.2 新生界第四系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全新统(Q4)广布于西部平原区表层,在东部山区河谷中呈带状展布。主要为河流冲积漫滩相、一级阶地相堆积。岩性为砂、砂砾石、卵石、粉土、粉质黏 土、淤泥质粉质黏土,厚度520m。上更新统(Q3)出露于东部山前地带及东部山区沟谷两侧,隐伏于全新统之下。榆树组(Q3y)下部包括两种成因类型,形成两种岩相交错接触,其为坡洪积棕黄色、黄褐色粉
23、质 黏土层,底部夹砂碎石、砂砾石透镜体:其二在河流两侧为冲洪积粉质黏土、砂、砂砾石 地层。二者呈相变关系。上部由一套河流相冲洪积砂、砂砾石、卵石、夹粉质黏土薄层组成。构成浑、辽河冲积阶地。出露于道义屯、蒲河两岸及大辛屯一带,隐伏于上更新统之下。为套冰碛层。下部为棕黄色砾石含黏性土,局部夹中粗砂透镜体;可见厚度约为 30m。中部为紫红色砂砾石夹中粗砂透镜体,厚度 28m。上部为紫红色粉质黏土,含砾石及卵石,厚度 140m。中更新统郑家店组(Q2)(Q2z)下更新统(Q1)零星出露于团山子、赵家沟一带,在山前地区亦有分 布,隐伏于中更新统之下。田庄台组(Q1t)为套冰水堆积层。下部为灰白色、黄褐色
24、砂砾石,夹粗砂、砂砾透镜体,具交错层理,厚度约 10m。砾石以花岗岩、脉岩、石英岩为主,风化强烈,呈次棱角状或棱角状。局部为碎石层,以棱 角状为主。上部为灰白色、灰褐色黏性土,夹粗砂、砂砾透镜体,厚度约 10m。砂砾石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呈次棱角状,具一定磨圆度,具交错层理。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上、中新统(N1-2)分布在新城子至兴隆店一带。邱家屯组(Nq)为灰绿色、紫色砂岩,灰白色砂岩夹薄层泥岩,胶结松散。厚度约500m。上新统(N2)沈北新区大桥和于洪区马三家子一带。明化镇组(N2m)下部为厚层灰白色砂岩、砂砾岩与灰绿色、黄绿色、褐黄色、杂色泥岩、粉砂质泥岩 互层。上部为灰白色砂岩、砂砾
25、岩,含砾砂岩夹黄绿色、棕黄色、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 岩。厚度211720m。10DB2101/T 0052-2022DB2101/T 0052-2022续表 5.1.3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中新统(N1)沈北新区大桥和于洪区马三家子一带。馆陶组(N1g)为厚层状浅灰色、灰色砂砾岩,夹薄层含砾砂岩及黄绿色、灰绿色砂质粉砂质泥岩及泥质粉 砂岩,偶夹紫红色泥岩。砾石以火成岩、变质岩岩块为主,底部灰色燧石增多,分选差,泥质胶 结,疏松。厚度123337m。新生界古近系地层可按表5.1.4确定。表 5.1.4 新生界古近系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沈北地区渐新统(E3)沈北新区大桥和于洪区马三家子
26、一 带。洋河组(E3yh)为砂砾石层,厚度大,总厚度约700m。始新统(E2)杨连屯组(E2y)为一套湖泊沼泽相含煤沉积,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杂质页岩及凝灰岩层:为紫红色、棕红色铝土质页岩,向下变为凝灰质页岩、凝灰岩,局部为花斑状。揭露厚度约 59m。含煤层:上部黑色煤层夹黑色炭质页岩,煤中含琥珀;下部含黏土质页岩,常具鲕状构造。 局部含炭质页岩和薄煤层,分布普遍。揭露厚度约 25m。植物化石层:为黑色页岩夹薄层砂岩、油页岩及黄铁矿层,局部夹紫红色泥岩。向西部边缘相变为砂岩,减薄到尖灭。揭露厚度 51241m。动物化石层:为深灰色、灰黑色泥岩、页岩夹薄层菱铁矿层,水平层理和斜层理发育,含化石。
27、揭露厚度88129m。古新统(E1)木梳屯组(E1m)下部为深灰色玄武岩,呈密致块状,气孔发育,并夹玄武质凝灰岩。 上部为深灰色斜长石安山岩夹薄层砂岩。厚度约16m。下辽河地区渐新统(E3)主要分布于下辽河平原下部。东营组(E3d)为一套绿色较粗的碎屑沉积,总厚度约 1637m。可分为下、中、上三段。下段为灰绿色泥岩、粉砂岩夹灰白色砂岩,间夹紫红色泥岩、炭质泥岩;其底部为厚层砂岩、 砂砾岩,顶部有近 20m 厚的灰绿色泥岩。中段为灰白色、浅灰色砂岩、砂砾岩与灰绿色、杂色泥岩互层。上段为灰白色、浅灰色长石砂砾岩、砂岩,夹黄绿色、土褐色、杂色泥岩,或二者互层;其底部砂岩、砂砾岩发育。11续表 5.
28、1.4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渐、始新统(E2-3)主要分布于下辽河平原下部。沙河街组(E2-3s)为一套湖相及三角洲相碎屑沉积层,总厚度约 4621m。自下而上可分为四段。沙一段为砂岩与泥岩层组。上部为灰绿色泥岩、泥质粉砂岩和浅灰色粉、细砂岩互层,夹紫红色、棕黄色、杂色泥岩;中部为灰色、深灰色泥岩和浅灰色、灰绿色砂岩互层,其上夹油页岩, 偶夹紫红色、杂色泥岩;下部为深灰色泥岩,上层夹钙质页岩,下层夹厚层棕褐色或肉红色砂砾岩,偶夹紫红色、杂色泥岩。沙二段上部为深灰色泥岩夹薄层灰绿色泥质粉砂岩、砂岩,局部砂岩含钙质;下部为深灰色 泥岩与薄层黑色炭质泥岩互层,夹安山玄武岩、凝灰岩及煤层。沙三段上部为深
29、灰色、褐灰色泥岩,普遍夹三组砂砾岩,顶部夹薄层含钙页岩;下部为褐灰 色厚层泥岩,靠近上部及底部各有一组灰色砂砾岩。在底部砂砾岩之上有二组油页岩夹泥灰岩及 白云质灰岩。砂砾岩成分复杂,分选极差,泥质胶结,并夹粉砂质条带,含煤。沙四段上部紫红色含泥沙砾岩夹暗紫红色泥岩及含砾泥岩;下部杂色砂砾岩夹薄层暗紫红色泥岩;局部地区砂砾岩中夹灰绿色、杂色安山岩及凝灰岩。表 5.1.5 中生代白垩系地层分布与岩性5.1.6 中生代侏罗系地层可按表5.1.6确定。中生代白垩系地层可按表5.1.5确定。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上统(K2)沈北新区进步、石佛寺达莲屯一带。泉头组(K2q)以紫红、灰白色砂岩、粉砂岩及紫红色
30、泥岩、粉砂岩为主,夹含砾砂岩、砾岩、砂岩。 总厚度约806m。下统(K1)沈北新区东部丘陵区。小岭组(K1x)为一套火山碎屑岩,可分为下、中、上三段,厚度大于1000m。下段为一组灰色、灰绿色泥岩,灰白色凝灰岩,夹薄层砂岩、粉砂岩、泥岩及浅灰色泥岩。 中段以中酸性安山岩、流纹岩、安山质集块岩、凝灰岩为主,夹薄层紫红色粉砂岩。上段以紫色厚层粉砂岩为主,夹薄层灰绿色杏仁状玄武岩。孤山组(K1gs)为中、酸性熔岩、火山碎屑岩。黄庄组(K1hz)为中、酸性火山碎屑岩。125.1.8 古生界石炭系可按表5.1.8确定。表 5.1.8 古生界石炭系地层分布与岩性5.1.9 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可按表5.1.9
31、确定。13表 5.1.6 中生代侏罗系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中统(J2)主要分布于下辽河平原。英树沟组(J2y)为砾岩、砂砾岩、角砾状凝灰岩、安山岩。5.1.7 晚古生界二叠系地层可按表5.1.7确定。表 5.1.7 晚古生界二叠系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上统(P3)苏家屯区林盛、红菱及羊安地 区。石千峰组(P3sq)以紫红色砂岩为主,厚度大于98m。上石盒子组(P3s)下部由灰白色、灰绿色、暗紫色厚层状粗砂岩、含砾砂岩组成,厚度5080m。上部为紫色、杂色花斑状厚层质泥岩、粉砂岩,夹薄层砂岩,厚度300500m。中统(P2)下石盒子组(P2x)下段底部以青灰、灰绿色厚层
32、砂岩为主,夹薄层黑灰色粉砂岩互层。其上为灰绿色厚层砂岩 及斑状杂色泥岩、黏土岩,具鲕状结构,厚度约 130m。上段由紫色、杂色泥岩、粉砂岩、黏土岩和灰绿岩、灰绿色砂岩组成,厚度约 100m。厚度约230m。下统(P1)山西组(P1s)主要由灰色、灰黑色中细粒砂岩、粉砂岩和泥岩互层,夹黏土岩及煤层组成。 厚度约 110m。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上统(C3)苏家屯区林盛、红菱及羊安地 区。太原组(C2t)底部砂岩段,下部含煤段;中部砂岩段;上部黑色泥岩夹薄层灰岩段。厚度约85m。本溪组(C3b)下段以紫色黏土质泥岩为主,夹灰绿色砂岩、黏土岩及黑色泥岩,底部为山西式铁矿及G层 耐火黏土。上段由57层薄
33、层灰岩、浅灰绿色砂岩、黑色粉砂岩互层组成。厚度约166m。表 5.1.9 古生界奥陶系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中统(O2)苏家屯区林盛、红菱、羊安及白清寨康家山 一带。马家沟组(O2m)为黄灰色白云石质石灰岩;深灰色厚层状石灰岩夹薄层瘤状泥质石灰岩,灰色中厚层板状石灰岩,灰色厚层石灰岩等,厚度约285m。下统(O1)亮甲山组(O1l)为灰色石灰岩含燧石结核、风化面有孔洞夹少许白云质石灰岩,黄灰色泥质石灰岩夹灰色块状石灰岩,浅灰色石灰岩夹绿色页岩薄层等,厚度约 281m。冶里组(O1y)为灰色及黄色厚层状石灰岩,黄灰色页岩,灰色薄层状及厚层状石灰岩等,厚度约 141m。5.1.10 古
34、生界寒武系地层可按表5.1.10确定。5.1.11 新元古界地层可按表5.1.11确定。表 5.1.11 新元古界地层分布与岩性表 5.1.10 古生界寒武系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芙蓉统(4)苏家屯区白清寨康家山一带。炒米店组(4cm)下部为灰色、黄灰色薄层瘤状灰岩夹中厚层灰岩、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上部为灰色薄层泥质花纹灰岩夹灰色竹叶状灰岩,深灰色厚层大涡卷状白云质灰岩(藻灰岩)夹中薄层白云质灰 岩。厚度约 102m。第三统(3)崮山组(3g)为黄色及绿黄色页岩、灰色薄层石灰岩(部分有鲕状结构)、黄灰色结核状石灰岩、暗紫灰色页岩等,厚度约304m。张夏组(3z)为灰色夹深灰色中厚
35、层灰岩、鲕状灰岩、花纹状灰岩、结晶灰岩、少数燧石结核或条带灰岩,局部夹薄层页岩,厚度138.4497m。第二统(2)馒头组(2m)为灰色、蓝灰色条带状薄层及中厚层泥质石灰岩、红紫色页岩、粉红色砾状石灰岩、暗灰色石灰岩含蓝灰色燧石结核,厚度约 37m。碱厂组(2j)为暗灰色厚层石灰岩、灰色薄层结晶质石灰岩及黄灰色结核状石灰岩、黄灰色结核状泥质石灰岩夹黄绿色页岩、暗灰色块状石灰岩等,厚度约 104m。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南华系(Pt 2) 3苏家屯区十里河及白清寨。康家组2(Pt3 k)下部为灰、灰绿色页岩、钙质页岩,夹细粒石英砂岩、粉砂岩及少量泥质岩结核;中部为灰 色薄层泥灰岩夹黄绿色页岩;上部
36、为紫、黄绿色页岩、钙质页岩,夹紫、黄绿色粉砂岩。厚度 40.5227.9m。桥头组2(Pt3 q)为灰白、灰色中厚层细粒石英砂岩、含海绿石石英砂岩与黑、黄绿色砂质页岩互层,底部为含黄绿色页岩碎屑的粗粒石英砂岩。厚度约34.6m。14续表 5.1.11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青白口系1(Pt3 )苏家屯区十里河及白清寨。景儿峪组1(Pt3 j)为一套紫红、紫灰、灰绿色薄层中厚层含泥白云质灰岩,夹磷酸盐岩结核层。厚度约96m。南芬组1(Pt3 n)下部为紫、淡清色薄层中厚层泥质板岩、砂质灰岩及页岩,泥质板岩中含黄铁矿结核,具铜矿化,底部以紫、黄绿色砂质页岩与钓鱼台组分界,上部为黄绿、紫色页岩、砂质页岩
37、,偶夹粉 砂岩。厚度2431084m。钓鱼台组1(Pt3 d)为灰白、浅褐色中厚层石英砂岩,偶夹页岩,底部为含砾石英砂岩或砾岩,中部和顶部的砂岩中含海绿石。厚度约114m。中元古界地层可按表5.1.12确定。表 5.1.12 中元古界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待建系3(Pt2 )沈北新区马刚地区。下马岭组3(Pt2 x)为紫色页岩、紫色页岩夹黄绿色页岩、黄绿色页岩与紫色页岩互层夹砂岩薄层、黄绿色页岩夹泥质粉砂岩等,厚度约739m。3腰未台冲组(Pt2 yw)为白色细粒石英砂岩,局部夹板岩,厚度72182m。3于北沟组(Pt2 yb)下部为白色、黄绿色细粒石英砂岩为主夹泥质板岩;中部为紫
38、色、黄绿色细粒石英砂岩及泥质板岩;上部为紫色、紫灰色泥质板岩。厚度约821m。蓟县系2(Pt2 )沈北新区弯道河子至苇塘沟、铁营子至邱家 沟,马刚地区。铁岭组2(Pt2 t)为黄绿色页岩夹薄层砂岩及白云岩、粉色及灰白色厚层白云岩、灰黄色中厚层白云岩夹紫色页岩、粉砂岩、紫色厚层藻灰岩等,厚度约702m。杨士屯组2(Pt2 ys)为泥质板岩、泥质粉砂岩、含藻细晶灰岩、细晶灰岩,厚度300518m。雾迷山组2(Pt2 w)为深灰中厚层白云质灰岩、燧石条带白云质灰岩、条纹状灰岩、夹叠层石灰岩及硅质层,底部以一层石英砂岩或石英角砾岩。厚度约1500m。石门组2(Pt2 s)为石英砂岩、条带状泥砂质板岩、
39、砂屑细晶白云岩,厚度约867m。二道沟组2(Pt2 e)为细碧岩夹含碳质条带状板岩,厚度约1000m。虎头岭组2(Pt2 ht)为条带状白云岩、白云岩夹石英砂岩、粉砂质板岩,厚度约855m。佟家街组(Pt22tj)为长石石英砂岩、砂屑砾屑白云岩、粉砂岩、泥质板岩,厚度约685m。15续表 5.1.12年代分布范围地层岩性沈北新区弯道河子至苇塘沟、铁营子至邱家 沟,马刚地区。为砂质白云岩、燧石条带结核白云岩、白云质灰岩夹钙质灰岩、石英砂岩,厚度约542m。杨庄组(Pt 2y) 2蓟县系(Pt 2) 2为层状燧石条带白云岩、叠层石泥晶、粉晶白云岩夹细粒石英砂岩、含锰砂质白云岩、含锰 粉砂岩,厚度约
40、1213m。高于庄组(Pt 2g) 2长城系(Pt 1) 2沈北新区马刚地区。关门山组(Pt 1g) 2为块状结晶白云岩,条纹状、条带状、豆状白云岩,砾屑、砂屑白云岩。下部赋存块状中粗粒菱镁矿层。厚度约 869m。康庄子组(Pt 1k) 2下部为灰色长石石英砂岩、含铁长石石英砂岩夹白云岩、板岩、千枚岩;中部为碳质板岩夹粉砂质板岩;上部灰色细晶泥晶灰岩、含碳质灰岩。厚度约 799m。大红峪组(Pt 1d) 2为粉红色及灰色中粗粒石英砂岩、粉红色薄层石英砂岩夹黑色板岩、灰绿色中粒砂砾岩,厚度 3001000m。新太古界地层可按表5.1.13确定。表 5.1.13 新太古界地层分布与岩性年代分布范围
41、地层岩性新太古界(Ar3)广泛分布于市区东部、东南部。通什村组(Ar3t)为二长花岗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花岗质片麻岩,黑云斜长变粒岩、角闪斜长变粒 岩、次为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和浅粒岩。呈白色、灰白色、粉红色,片麻状构造显著,具中粒花岗变晶结构、眼球结构、矿物交代结构、石英熔蚀斜长石形成穿孔结构,普遍可见黑云母斜长片麻岩、二云石英片岩、斜长角闪岩、磁铁石英岩等残留体。与石棚子组为渐变关系。石棚子组(Ar3s)为片麻岩、片岩、变粒岩、斜长角闪岩、二云石英片岩夹磁铁石英岩。呈灰白色、粉红色,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其次为云母,中粗粒花岗变晶结构,微斜 长石交代形成的净边蠕虫状交代结构,
42、片麻状构造,长英质脉、伟晶脉发育,常见各种变质岩残 留体。与通什村组为渐变关系。金凤岭组(Ar3j)为斜长角闪岩、混合质黑云变粒岩、二云斜长片麻岩夹斜长角闪岩、浅粒岩、磁铁石英岩。红透山组(Ar3h)为一套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岩性为中细粒斜长角闪岩、石榴斜长角闪岩,局部夹角闪变粒岩和黑云变粒岩、角闪石岩和透辉石岩。16岩浆岩晚侏罗世岩浆岩主要岩性可分为次火成岩相流纹岩和安山岩、中酸性岩。市区东部出露中侏罗世岩浆 岩,岩石类型以超基性和中酸性为主。侵入岩市区侵入岩弱发育,主要分布于和平区中国医科大学一带,沈河区沈阳农业大学一带、小南沟和上、 下木厂一带,东部丘陵区有零星分布。沈阳市区基岩地质
43、可按图 5.1.15 确定。17图 5.1.16 沈阳市区基岩地质(引自中国区域地质志辽宁志)18地质构造沈阳市区断裂构造可按表 5.2.1 分类。表 5.2.1 沈阳市区断裂构造分类走向断裂北东北北东向浑河断裂 F1、F2、威远堡盘山断裂 F3、永乐清水台断裂 F4、张士 造化断裂 F6、杨士八家子断裂 F7、F8 断裂、淮河院五彩新村断裂F9、铁西八院北塔断裂 F13、大吉屯大北监狱断裂 F14、长白乡204医院断裂 F15、东谟家中夹河断裂 F16、十里河断裂 F18、满堂断裂 F19。近东西向石佛寺珠尔山断裂 F5、F12 断裂。北西向长青公园断裂 F10、石庙子八棵树断裂 F11、F
44、20 断裂。引自中国区域地质志辽宁志、世界地震工程(2001 年 6 月 17 卷 2 期)沈阳城区隐伏断裂探测与研究(沈阳市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断裂构造特征宜按附录 B 确定。断裂构造分布可按图 5.2.3 确定。19图 5.2.3 沈阳市区断裂构造(引自中国区域地质志辽宁志、世界地震工程(2001 年 6 月 17 卷 2 期)沈阳城区隐伏断裂探测与研究(沈阳市地震局、辽宁省地震局)20标准地层及其层序一般规定地层表示方法应按以下规定执行:地层排序应自新到老编排,地层主层层序序号采用“”表示,由小到大排列。亚层采用主层序号添加下标如“12X”表示。亚层划分应按下列规定执行:土层同一主层
45、内存在岩性或工程特性性状差异明显的地层;岩层宜按风化程度等划分;亚层中局部存在不同岩性分布或工程特性性状差异明显或岩石风化程度存在较大差异时,可划分 次亚层。4443221土层层序宜按Q4ml、Q 3al、Q 2al、Q41al+pl、Q dl+pl、Q 2al+pl、Q31pl+dl、Q al+pl、Q fgl、Q fgl、Qel 划分为13个层组;岩层层序宜按N、E、K、J、P、C、O、Pt2-3、Ar3划分为12个层组;侵入岩层序宜划分为1个层组。6.2 标准地层及描述标准地层层组与层序应按附录 C、D、E 划分。标准地层宜划分为 26 个层组,37 个主层。层组与层序确定中“附录 C
46、地貌分区”界定了浅表层第一沉积韵律地层的时代,第二沉积韵律及以下地层的时代确定:可通过“附录 D 市区纵横剖面”确定;可通过“附录 E 沈阳市区标准地层层序综合柱状”确定。在资料不足地区,第二沉积韵律及以下地层的时代确定如出现其它结果,按本标准 3.0.4 的规定执行。新生界第四系土层可分为 13 个层组,13 个主层。1 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土层组宜按表 6.2.2-1 划分:21岩土分类应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辽宁省地方标准建筑地基基础技术规范DB21/T907 执行。表 6.2.2-1 全新统人工土层组层序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1 人工土1 1 杂填土mlQ4杂色,松散稍密,稍湿湿
47、。主要由黏性土、碎石和砂类土组成,含建筑垃圾、生活垃圾或工业废料等,成分杂乱。1 2 素填土mlQ4褐黄色黄褐色,松散稍密,稍湿湿。主要由黏性土、砂土、粉土和碎石土等组成,成分单一,土质较均匀。1 3 耕植土pdQ4黄褐色,松散,稍湿湿。 主要由黏性土、粉砂组成,含植物根系。2 第四系全新统低漫滩冲积层组宜按表 6.2.2-2 划分:表 6.2.2-2 全新统低漫滩相冲积层组层序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22 1 淤泥3alQ4黑色,含少量腐殖质,具腥臭味,流塑。2 2 黏土3alQ4黄褐色、褐色、灰色、黑褐色,软塑硬可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含有机质。2 3 粉质黏土3a
48、lQ4黄褐色、褐色、灰色、黑褐色,软塑硬可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见铁锰结核,局部含有机质。2 4 粉土3alQ4黄褐色、褐色、灰色,中密密实,湿很湿。无光泽,干强度差,韧性差,摇震反应中等迅速,局部含有机质。2 5 粉砂3alQ4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2 6 细砂3alQ4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2 7 中砂3alQ4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2 8 粗砂3alQ4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2 9 砾砂3alQ
49、4黄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2 10 圆砾3alQ4稍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2 11 卵石3alQ4稍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3 第四系全新统高漫滩相冲积层组宜按表6.2.2-3划分:224 第四系全新统一级阶地相冲洪积层组宜按表6.2.2-4划分:表 6.2.2-4 全新统一级阶地相冲洪积层组层序23表 6.2.2-3 全新统高漫滩相冲积层组层序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33 1 淤泥2alQ4黑色,含少量腐殖质,具腥臭味,流塑
50、。3 2 黏土2alQ4黄褐色、褐色、灰色、黑褐色,软塑硬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局部含有机质。3 3 粉质黏土2alQ4黄褐色、褐色、灰色、黑褐色,软塑硬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见铁锰结核,局部含有机质。3 4 粉土2alQ4黄褐色、褐色、灰色,中密密实,湿很湿。无光泽,干强度差,韧性差,摇震反应中等迅速,局部含有机质。3 5 粉砂2alQ4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3 6 细砂2alQ4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3 7 中砂2alQ4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
51、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3 8 粗砂2alQ4黄褐色,稍密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3 9 砾砂2alQ4黄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3 10 圆砾2alQ4稍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3 11 卵石2alQ4稍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44 1 黏土1al+plQ4黄褐色、褐色,软可塑硬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4 2 有机质土1al+plQ4灰色、灰黑色,软
52、塑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有机质。4 3 粉质黏土1al+plQ4黄褐色、褐色,可塑坚硬。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见铁锰结核。4 4 粉土1al+plQ4黄褐色、褐色,中密密实,湿很湿。无光泽,干强度差,韧性差,摇震反应中等迅速。4 5 粉砂1al+plQ4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4 6 细砂1al+plQ4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4 7 中砂1al+plQ4黄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续表 6.2.2-4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44
53、 8 粗砂1al+plQ4黄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4 9 砾砂1al+plQ4黄褐色,中密密实,稍湿饱和。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4 10 圆砾Q 1al+pl 4中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4 11 卵石1al+plQ4中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5 第四系全新统坡洪积层组宜按表6.2.2-5划分:6 第四系上更新统二级阶地相冲洪积层组宜按表6.2.2-6划分:表 6.2.2-6 上更新统二级阶地相冲洪积层组层序表
54、 6.2.2-5 全新统坡洪积层组层序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55 1 黏土dl+plQ4棕黄色棕红色,软可塑硬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5 2 粉质黏土dl+plQ4棕黄色、黄色,软可塑硬塑。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见铁锰结核。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66 1 黏土2al+plQ3黄褐色、褐色,软可塑硬塑。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6 2 有机质土2al+plQ3灰色、灰黑色,软塑可塑。稍有光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有机质。6 3 粉质黏土2al+plQ3黄褐色、褐色,可塑坚硬。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可见
55、铁锰结核。6 4 粉土2al+plQ3黄褐色、褐色,中密密实,湿很湿。无光泽,干强度差,韧性差,摇震反应中等迅速。6 5 粉砂2al+plQ3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6 6 细砂2al+plQ3黄褐色,松散中密,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6 7 中砂2al+plQ3黄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6 8 粗砂2al+plQ3黄褐色,稍密密实,稍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6 9 砾砂2al+plQ3黄褐色,中密密实,稍湿饱和。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24续表 6.2.2-6主
56、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66 10 圆砾2al+plQ3中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6 11 卵石2al+plQ3中密密实,混粒结构,砾磨圆度较好,呈亚圆形,充填物为混粒砂,母岩以火成岩为主,局部为漂石层。7 第四系上更新统河谷冲洪积平原相冲洪积层组宜按表6.2.2-7划分:表 6.2.2-7 上更新统河谷冲洪积平原相冲洪积层组层序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77 1 黏土2al+plQ3灰褐色、灰色、灰黑色,软塑硬可塑。无摇震反应,有光泽,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含氧化铁、云母等。7 2 有机质土2al+plQ3灰色、灰黑色,软塑硬可塑。稍有光
57、泽,无摇震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含有机质。7 3 粉质黏土2al+plQ3灰褐色、灰色、深灰色、灰黑色,软塑硬可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含氧化铁、云母等,含有机质。7 4 粉砂2al+plQ3灰色、灰褐色,稍密中密,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黏性土。7 5 细砂2al+plQ3灰色、灰褐色,稍密中密,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黏性土。7 6 中砂2al+plQ3灰色,中密密实,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黏性土。7 7 粗砂2al+plQ3灰色,中密密实,湿饱和。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含黏性土
58、。7 8 砾砂2al+plQ3灰色、灰褐、黄褐色,中密密实,饱和。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云母为主,含黏性土。7 9 圆砾2al+plQ3中密密实,母岩为火成岩、结晶岩,颗粒呈微风化状,颗粒级配好,混粒结构,充填物为砂和黏性土。8 第四系上更新统山前倾斜平原相坡洪积层组宜按表6.2.2-8划分:25表 6.2.2-8 上更新统山前倾斜平原相坡洪积层组层序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88 1 黏土1pl+dlQ3黄褐色、绿灰色,软塑 硬塑。含氧化铁、云母。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8 2 粉质黏土1pl+dlQ3黄褐色、绿灰色,软塑 硬塑。含氧化铁、云母。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
59、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局部为粉土、中砂、含砾石。8 3 粉砂1pl+dlQ3黄褐色, 中密 密实, 饱和。 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8 4 细砂1pl+dlQ3黄褐色, 中密 密实, 饱和。 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8 5 中砂1pl+dlQ3黄褐色, 密实 很密, 饱和。 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8 6 粗砂1pl+dlQ3黄褐色, 密实 很密, 饱和。 均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8 7 砾砂1pl+dlQ3黄褐色, 密实 很密, 饱和。 混粒结构,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8 8 圆砾1pl+dlQ3中密 密实, 混粒结构, 次棱角状 亚圆形,
60、 母岩由花岗岩及脉岩砾屑组成, 岩质坚硬, 充填物为砂及黏性土。第四系中更新统冲积扇相冲洪积组宜按表6.2.2-9划分:表 6.2.2-9 中更新统冲积相冲洪积层组层序主层亚层成因年代描述99 1 黏土Q2al+pl黄褐色、灰褐色,软可塑硬塑。含氧化铁、云母。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中等韧性,中等干强度。9 2 粉质黏土Q2al+pl黄褐、灰褐色,软可塑硬塑。无摇震反应,稍有光泽,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可见铁锰结核。9 3 粉砂Q2al+pl黄褐色、灰褐色,密实 很密, 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9 4 细砂Q2al+pl黄褐色、灰褐色,密实 很密, 饱和。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9 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同步说课稿:第六单元课题1 金刚石、石墨和C60(3课时)(3份打包)
- 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慈善事业中的应用
- 2025年区块链技术的智能合约应用场景
- 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版权保护中的使用
- 2025年中小学生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竞赛试题及答案
- 2025年成都从业资格货运资格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
- 2025金药师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5学生防溺水安全知识专项试题(含答案)
- 2025年中级消防操作员理论考试及答案资格证
- 2025年登高架设高处作业证理论全国考试题库(含答案)
- 老旧小区改造监理实施细则
- 礼品售后服务承诺书
- 音乐治疗和心理剧演出你内心的音乐
- 液塑限自动计算程序
- 村卫生室药品管理制度
- 掩耳盗铃儿童故事绘本PPT
- CIED植入围手术期抗凝治疗
- 现代医学实验动物科学和比较医学研究
- 《发现雕塑之美》第4课时《加法与减法的艺术》
- 澳门立法会间接选举制度及其实践
- 1-5年级英语单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