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动机进气设计(共11页)_第1页
发动机进气设计(共11页)_第2页
发动机进气设计(共11页)_第3页
发动机进气设计(共11页)_第4页
发动机进气设计(共1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动机进气(jn q)设计 进气(jn q)部分认识:Plenum:稳压(wn y)箱 Cylinder Runner:进气歧管 我们主要研究方向是稳压箱体积和进气歧管长度,进气总管的长度与布置有关。总的来说稳压箱体积影响着扭矩和功率还有发动机响应,进气歧管长度影响着平均有效压力,当然对扭矩和功率是有直接影响的。1稳压箱体积选择:由于缺乏实验装置,只好借鉴国外的实验。这个实验是在进气总管和进气歧管一定的情况下(进气总管长度符合动态效应),改变稳压箱体积,通过一系列测试来探究不同稳压箱体积下发动机的表现。(F4I发动机)扭矩与功率这附图是稳压箱体积1.2L时与6.0L时发动机的扭矩曲线,可以看到

2、在7000之前,较小的稳压箱有比较小的一个扭矩优势,但是超过7000转之后,较大的稳压箱可以保证(bozhng)扭矩持续输出。图中可以明显看到较大的稳压箱的引擎(ynqng)扭矩远大于小稳压箱。由于赛车的加速与扭矩有着直接关系并且FSAE比赛对车速(ch s)要求不高对加速要求很高,所以要在扭矩提升上下很大功夫才行。作图时最大功率的对比。稳压箱压力左边(zu bian)这幅图则是稳压箱压力(yl)与凸轮轴角度(jiod)变化的关系图,其中TC是上止点,BC是下止点。IVO/IVC分别指气门开启与关闭。可以看出较大的稳压箱在进气时可以提供很好的稳定压力,而小的稳压箱在上止点与下止点时压力波动很大

3、。有可能是因为稳压箱体积太小会影响到每个进气歧管的动态效应,歧管里不同时段的compression wave 受到了削弱,这可以从下图的2.4L的稳压箱的充气效率急剧下降看出。原因可能是因为小稳压箱里的膨胀波比大稳压箱要大,所以互相影响很大,导致充气效率下降。Transient Response瞬时响应这里用到了一个方法就是60ms throttle transient 大概就是油门瞬间开启吧。这幅图是平均有效压力(平均有效压力越大引擎做工能力越强)与cycle就是冲程的关系。可以看到6.0L的平均有效压力在6个冲程之后才达到平均水平。最小的稳压箱有最好的响应,其他体积则差不多。这里值得注意的

4、一点是,6个cycle的延时,就算最有经验的车手(ch shu)能感觉的出来么?所以不要用太大的稳压箱都是可以的。14号图,体现的是缸内压力与冲程在油门瞬间开启时和之后的状态,也可以看出(kn ch),不要选太大的稳压箱都是可以的。图15是歧管压力与cycle。小的稳压箱在节气门全开之前,已经让歧管压力超过了大气压最后(zuhu)一幅图:。是瞬间开启油门时气体充满稳压箱的时间对比。看完这么多数据。下面总结一下:1:不论用多大的稳压箱,在fsae的限流规则下 引擎在6500转左右会有一个峰值,我们在传动与末级减速比,也就是大链轮的大小上要考虑到。2:6.0L的稳压箱较1.2L的稳压箱提高了31%

5、的扭矩(12500rpm)3:进排气的动态效应在大的稳压(wn y)箱中才能得到发挥。4:Torque development was only delayed by 1 to 2 enginecycles 60 ms when comparing the largest and smallest plenum volumes.5:小于4.8L的稳压(wn y)箱都能在油门全开前将进气歧管充满。6:基本上人是感觉不到(b do)引擎的延迟的。所以综合的来看 把稳压箱定在4.8L是比较合适的,可以让我们的赛车有比较高的扭矩。而它的副作用是比较小的。2进气歧管长度的计算:这里介绍一下进气系统的动态

6、效应:合成波。为了是第一次反射密波在进气后期到达气门口,进气歧管长度和转速要合理匹配。这里可以通过音速与节气门开启频率等来计算L的长度。由于时间比较紧。我就套用公式来计算。其中k是指气门开启(kiq)的总角度与派的比值。a 是指音速也就是波的传播速度,v是指在进气歧管入口处的气流速度,就是稳压箱里的气流速度,这里取v=0。N是引擎的转速(角速度),也就是你想用到那一段的转速。因为动态效应是与转速对应(duyng)的,只能在一定转速下发挥作用。与部长交流后我们定在6000转左右。下面(xi mian)是f4i发动机的数据。通过给出的进气门开合提前与晚关角,我们可以得出(d ch)进气门开启角度为

7、270度。所以K=3/2。又a=speed of sound=340.4m/s N=200pai rad/s 可得L=0.20316m =20.3cm 用另外一种(y zhn)方法计算,见上图- - q为1.5 2.5 3.5 4.5.时 上循环(xnhun)的残余密波到达,对充量系数有利。具体过程问我因为进气的部分比较复杂,影响的因素也特别多,所以只能在大方向上计算长度,计算的结果还需要试验来验证。3.制造(zhzo)工艺:由于使用铝或纯碳纤维来制造进气机构,在造型上有着极大的限制所以要使用更好的办法,下面介绍(jisho)一下。Fused Deposition Modeling + Com

8、posites 就是FDM快速成型系统,制造(zhzo)材料是P400 塑料。可以分各个部分成型后用epoxy黏在一起。具体就是这个样子。在合肥已经找到制造的厂家。料外壳上包裹3层碳纤维复合材料。碳纤维与塑料的粘合剂使用PTW&W PT2520 这是具体网页截图。这种粘合(zhn h)剂可以耐高温。碳纤维与塑料粘合的时候需要抽真空,目测市场上有许多这种产品,(放棉被用的那种)虽然不是全真空但是也是比较紧的。另外还需要(xyo)在进气歧管的内部涂上这种粘合剂,保护塑料在高温环境正常工作。(具体工艺到时候再说- -)最后是一张成品图,当然我们的几何形状与之很不一样。这种设计会导致各歧管进气不均匀,

9、左3管的进气量是最大的,这是由于气流具有惯性(gunxng)造成的。4.布置(bzh):对于(duy)布置,降低重心将节气门放在后面的做法我认为是不可取的。引擎后部的空气热度首先就会影响进气效果,其次压力不够。为了降低重心这样布置带来的副作用是更大的。而侧置的进气需要将赛车正面进入主管的空气调转180度吸入引擎,速度损失与压力损失也是很大的,我们的赛车由于没有空气动力学套件,也就是没有尾翼,不需要让出主环中间的空间,应该好好加以利用。所以我认为上置的进气是最好的选择,再看这两幅图,进气总管的变化其实影响并不会很大,只是在低转速有一定提升,所以总管的锥度保持在10度以下,保证进气速度,长度可以向布置妥协。Catia图:X此图无法(wf)显示By 业大学(dxu)越影车队 发动机部 江泽文内容总结(1)发动机进气设计 进气部分认识:Plenu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