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盯“双碳”目标走好绿色低碳“赶考路”PPT课件_第1页
紧盯“双碳”目标走好绿色低碳“赶考路”PPT课件_第2页
紧盯“双碳”目标走好绿色低碳“赶考路”PPT课件_第3页
紧盯“双碳”目标走好绿色低碳“赶考路”PPT课件_第4页
紧盯“双碳”目标走好绿色低碳“赶考路”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紧盯“双碳”目标走 好绿色低碳“赶考路”汇报:xxx时间:2022年7月12日前言近日,中共中央统战部在京召开调研协商座谈会,就有关民主党派中央和全国工商联开展的“统筹推进碳达峰碳中和”调研成果进行协商。会议指出,实现“双碳”目标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需要集聚方方面面的智慧和力量。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变革,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需要全国各族人民深刻认识推进“双碳”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艰巨性,由干部带头、企业推进、群众参与,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真正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目录CONTENTS干部带头、鼓足干劲,为实现“双碳”目标筑牢根基企业响应、积极推进,为实现“双

2、碳”目标出谋划策群众参与、形成风尚,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干部带头、鼓足干劲,为实现“双碳”目标筑牢根基PART 01干部带头、鼓足干劲,为实现“双碳”目标筑牢根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首要条件,在生存的基础上求发展,就必须构建生态环境经济系统,真正实现生态经济化和经济生态化的有机统一,维护“自然社会经济”生态系统的动态平衡。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努力实现“碳中和、碳达峰”目标,不仅是中国愿承担与自身发展水平相称的国际责任,也是中国为助力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中国言出必行,将坚定不移加以落实。党员干部作为党中央各项决策

3、部署的坚决执行者,就要拿出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明确时间表、路线图、施工图,为实现“双碳”目标筑牢根基。企业响应、积极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出谋划策PART 02碳达峰碳中和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关乎我国未来经济社会变革,涉及价值观念、产业结构、能源体系、消费模式等诸多层面。根据“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内容,要实施以碳强度控制为主、碳排放总量控制为辅的制度,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和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率先达到碳排放峰值;推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深入推进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等。实现这些都离不开企业的积极推进,要充分运用市场化手段,制定相关政策,鼓励企业更大范围地参

4、与到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行动中来,推进绿色低碳领域产学研合作,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带动不同产业低碳转型,切实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企业响应、积极推进,为实现“双碳”目标出谋划策群众参与、形成风尚,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PART 03要求政府、社会、媒体要同时发声,引导社会大众形成低碳消费光荣、奢侈性高碳消费可耻的理念,让人民群众“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遵循“消耗最少的资源满足更多人的生存和人类发展的需求”原则,适度消费、健康消费、文明消费、节约消费,不断提高参与环境保护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时时处处自觉地参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活动,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自己的力量。随着城镇化快速发展和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均碳排放水平呈快速增长态势,要实现“双碳”目标,就需要大力倡导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从生产、生活和消费中寻找绿色发展的机遇、动力。群众参与、形成风尚,为实现“双碳”目标贡献力量需要各方主体既要保持战略定力久久为功,又要具备耐心稳扎稳打,扎实有力地推进各项工作,切实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道路。实现碳达峰、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