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6600字_第1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6600字_第2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6600字_第3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6600字_第4页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6600字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制度分析6600字 摘要文章指出了在我国金融市场没有完全市场化的条件下,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同时通过分析我国资金的流向认为我国的流动性过剩是构造性失衡,并分析了我国形成国有企业和四大商业银行双重预算软约束的原因,在双重预算软约束框架下进一步分析了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才能使自身效用最大化,造成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 关键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预算软约束中图分类号F830.33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22)09-0079-03Institutional Analysis on Excess Liquidity of Chinas

2、mercial BanksYang Jin(Business School, Chengd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engdu 610051)Abstract: This paper points out the performance of excess liquidity in mercial banks under the imperfect financial market in China. At the same time, the paper considers that excess liquidity is the structural im

3、balanc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ash flow of China, and then analyzes the reasons that lead to soft budge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the four national mercial banks. Based on soft budget, this paper argues that the mercial banks only loan to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 order to maximize their own

4、benefits which leads to excess liquidity.Key words: mercial banks; excess liquidity; soft budget一、判断我国商业银行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根据2022年以来,我国货币信贷的增长进一步提速。据统计,2022年末金融机构存差到达9.3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2%。到2022年6月末,进一步扩大到10.3万亿元,占存款余额的31%。而在20012022年各年末人民币存贷差分别为3.13万亿、3.96万亿、4.91万亿、6.32万亿,存差加剧的态势十清楚显。由于存差加剧,导致大量资金涌向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票据市场

5、,使上述市场利率不断走低,个别阶段2022年第四季度和2022年第一季度甚至出现利率倒挂的现象。据此,有观点认为,存差是储蓄存款增长过快、信贷增长相对过缓的表现,也有人提出存差是资金闲置和使用效率降低的反映,是流动性过剩的特征。存差大不能简单等同于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资金来源等于资金运用,这是企业资金平衡的根本原理。从目前我国主要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看,资金来源除股东注入资本金外,主要是存款等各项负债,而资金运用除贷款投放外,主要还有:缴纳法定存款准备金;备付金超额准备金;债券投资;同业市场投资;其他投资。就某个商业银行而言,其资金来源减去包括贷款等所有资金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是中央银行对商业银

6、行存款的强迫征收后就是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理论上讲,充裕超额准备金的存在,说明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过剩现象,且数量越大说明过剩现象越严重。但实际中,这种情况往往并不会发生,因为商业银行持有超额准备金的收益率为0。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充裕超额准备金的可能存在,很快会转化为市场利率的下降,继而表现为银行收益率的降低。在非完全利率市场化的情况下,如我国现阶段,充裕超额准备金的可能存在,那么是从高盈利资产工程如贷款消化负债资金缺乏开场,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存差不断扩大,迫使商业银行资金大量涌入货币市场等利率市场化领域,并最终导致这些市场利率倒挂。因此,在实际中,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往往表现为利差缩小及局部

7、市场化利率的倒挂。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局部资金运用出现亏损是流动性过剩的主要特征胡晔,2022。二、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性质分析根据经济学原理,信誉资金供应超过信誉资金需求即为流动性过剩,信誉资金供应小于资金需求即为流动性短缺。流动性失衡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由于经济周期导致的总量失衡,另一种是由于供应与需求构造不对称所导致的构造性失衡。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以间接融资为主体的融资体制2022年中国资本市场获得的融资额仅是整个融资额的4%5%,换言之,至少90以上的资金是由银行提供的,而四家商业银行占银行业贷款的77%左右。因此,一旦出现信誉资金供应超过信誉资金需求,就会表现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特别是

8、四家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所以,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过剩是宏观经济流动性过剩的直接表达。那么,我国目前的流动性过剩是经济周期导致的总量失衡,还是供应与需求构造不对称所导致的构造性失衡呢?笔者认为,可以有资金需求的经济主体是否有正常融资渠道并能获得融资为判断标准,假如符合该条件,那么为总量失衡,假如缺乏,那么为构造性失衡。我国如今信贷资金流向的根本构造为:全部信贷资金三分之二以上给了国有企业,其他企业拿到的资金缺乏三分之一,然而后者却创造了中国GDP的近三分之二,维持着中国就业的四分之三。数之不尽的中小企业、创业企业、广袤的农村、科技创新领域、中西部地区,资金都是极其匮乏的。一方面,银行出现大量

9、闲置资金,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资金极其匮乏。很显然,我国的流动性失衡不是总量失衡,而是由于融资构造失衡导致的构造性失衡。三、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的制度分析商业银行只愿意发放贷款给国有企业的原因在于,这样做能使商业银行的效用最大化。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的外部制度环境是预算软约束,在这个外部条件下,商业银行没有动力关心信贷规模,同时借助对国有企业的复活投机就可使自身效用最大化。一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形成“预算软约束是科而奈1980年在分析社会主义经济时所提出的一个概念,它描绘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中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即当国有企业一旦发生亏损或面临破产时,国有企业的经理睬预期得到国家支持,而政

10、府也不能承诺不去挽救亏损的国有企业,这些挽救措施包括财政补贴、贷款支持等等或指当企业资不抵债时,外部组织通过非市场化手段给与流动性支持,从而防止破产清算的经济现象。软预算约束是政府干预市场的结果,是政府定位不清的表现。 预算软约束具有两个根本特征:一是对预算的事后再安排;二是政府和私人部门有亲密的垂直联络。我国的非金融国有企业和金融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商业银行都存在预算软约束。 对于导致预算软约束的原因,林毅夫2022认为,国有企业所承当的“政策性负担是形成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根本原因,让国有企业承当政策性负担的目的是让企业成为满足政府效用的工具。他认为, 中国的国有企业普遍承当着两方面的政策性负担

11、:战略性政策负担和社会性政策负担。战略性政策负担是指在传统的赶超战略的影响下,投资于我国不具备比拟优势的资本密集型产业或产业区段所形成的负担;社会性政策负担是指由于国有企业承当过多的冗员和工人福利等社会性职能而形成的负担。这两方面的政策性负担,都是中国推行重工业优先开展战略的内消费物。 政府对企业的政策性负担所造成的亏损负有责无旁贷的责任,政府为了让这些承当着政策性负担的国有企业继续生存,就必然对国有企业进展事前的保护或补贴,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政府无法确知政策性负担给企业带来的亏损,也很难分清一个企业的亏损是由于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还是由于企业自身管理不当或是企业经理人员的道德风险造成的。在鼓励

12、不相容的情况下,企业经理人员会将各种亏损,包括政策性负担形成的亏损和道德风险、管理不当等造成的亏损都归咎于政策性负担,在政府无法分清这两种亏损的差异,而又不能推托对政策性负担所造成的亏损的责任时,就只好把企业所有亏损的责任都负担起来,在企业的亏损形成后又给予事后的补贴,因此形成了企业的预算软约束。由于事后的保护或补贴可能性的存在,更加重了企业经理事前的道德风险问题。这样,在信息不对称和鼓励不相容的情况下,这种由于政策性负担带来的企业的预算软约束,会严重影响国有企业的经营效率和鼓励机制林毅夫、李志?S,2022。二国有商业预算软约束的形成就商业银行软预算约束形成的一般机理而言,主要是因为现代银行

13、业是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特殊企业,因此某些银行业务,如吸收存款、提供清算效劳的业务具有准公共产品的性质,政府有支持的倾向。商业银行效劳准公共产品性质导致了商业银行行为具有较强的外部性。当一家商业银行资不抵债、面临破产清算时,由于信息不对称,一家商业银行的破产或挤兑可能导致多米诺骨牌效应,引发一系列的银行倒闭,最后可能导致系统性金融危机,给经济造成沉重地打击,这时,商业银行就产生极大的负外部性。因此,即便是在像美国这样兴旺的市场经济国家,也存在政府对商业银行的救助。一般而言,单个商业银行的规模越大,它破产导致的负外部性越强,政府越有可能对问题商业银行进展救助,形成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除了上述一般

14、原因之外,中国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由于以下原因,程度更深。1.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支持体的角色强化了商业银行自身的预算软约束。由以上分析得知政府出于战略的需要,对国有企业形成了预算软约束。转轨之前,国家财政是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支持体,但转轨后分权化改革导致国家财政收入不断下降,财政无力承当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政府转而加强对国有金融体系的控制,试图用银行贷款来代替财政,商业银行成为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支持体。正是商业银行承当了为国有企业融资的金融义务,商业银行出了问题不仅仅是商业银行自身的问题,更多的是由于承当了政府规定的金融义务,况且政府也很难区分出问题的商业银行是由于银行自身的原因

15、还是由于承当的政策性金融义务,当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时,政府都会救助,导致政府对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2.政府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所有者也强化了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政府出于让商业银行作为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的需要,必须具备完全控制商业银行的才能,政府是商业银行唯一的所有者是最正确选择,形成了四大国有独资银行的格局。同时,政府作为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所有者的事实使得存款者相信:当商业银行出现问题时,政府总是会出面解决,在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存款不会遭受损失。正是因为国家信誉的隐含担保,国有商业银行不担忧存款,即使积累了巨额不良债权,存款仍然源源不断流入国有商业银行,为商业银行提供充分的流动性。

16、这样,在政府的隐含担保下,存款者也不自觉地成为了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的支持体。另外,由于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的所有者同为国家,因此具有同质性。当一家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问题时,政府不予救助可能给全社会传递这样一个信号:其他存在大量不良资产的国有商业银行也存在同样的风险。在单一所有制和集中的金融构造下,单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破产所产生的多米诺骨牌效应比成熟市场经济国家所有者分散的商业银行所产生的传染效应可能更为剧烈。因此,相对于兴旺市场经济国家,当中国某个国有独资商业银行出问题时,政府予以救助的动机也就会更为强烈施华强,2022。3.国有商业银行的垄断地位强化了商业银行的预算软约束。既然政府打算通过国有商

17、业银行来对国营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就必须确保资金集中在国有商业银行,特别是改革初期资金严重短缺时,这样做更有必要。因此,我国民营银行的开展不符合政府的效用,政府不愿意看到民营银行分流国有商业银行的存款,这就是我国政府对民营银行的开展持暧昧态度的原因;同时对国有商业银行贷款给非国有企业施行严格限制,确保资金用于支持国有企业。这样形成了国有商业银行垄断的金融格局,资金集中于国有商业银行。三双重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的最正确选择1.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选择。假设一,没有政策性负担条件下银行的利润由基层行长的努力程度决定;假设二,银行一旦亏损,由于数额庞大,只有政府出面通过对银行进展补贴才能化解

18、;假设三,在整个过程中,由于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导致信息不对称,政府无法观察到基层行长的努力程度,从而也无法控制。在此用L表示银行承当的政策性负担,用Pe表示没有政策性负担时的银行利润,e表示基层行长的努力程度,那么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后的利润为D= Pe- L 。用BL表示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L给政府带来的好处,一般情况下有BLL ,因为政府除了获得经济上的利益,政策性负担还带给政府其他的一些好处,如增加就业、促进了社会稳定等。假设支付给基层行长的固定报酬为w,那么其支付函数为:Ub= w-fe, fe为基层行长付出努力的本钱函数。对政府而言,在没有补贴即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并且赢利的情况下,支付函

19、数Ug=BL+Pe-L;在存在补贴即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并亏损的情况下,政府的支付函数为:Ug=BL-kPe-L,其中0k1,是政府对银行亏损的补贴本钱,其余局部那么由整个国民经济来承当;银行亏损而政府不提供补贴时,银行将倒闭并造成金融恐慌,使政府获得的支付趋于负的无穷大。假如政府不让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政府的保存支付为M,基层行长的保存支付为0。采用逆推归纳法求解该博弈模型,不难得出以下两个博弈精练平衡:1假如MBL,基层行长选择努力程度e=ePe=L- BL-M/k,银行亏损BL-M/k,政府选择让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L, 并对银行补贴BL-M;2假如MB L, 基层行长选择努力程度e=ePe

20、=L+M-BL,银行不亏损,政府选择让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L ,并且不补贴银行。可以看到M与BL的相对大小,决定了承当政策性负担的银行是否赢利,进而决定了政府是否对银行进展补贴。将上述1描绘为银行的“预算软约束结果,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银行亏损,并且政府在事后对银行进展了补贴。在此可以清楚的看到政策性负担是如何影响银行的行为,以及承当着政策性负担的银行是如何获得生存条件的。由于承当政策性负担L 必然增加银行的本钱,所以这些银行在竞争性的市场环境中没有“自生才能。上述博弈平衡说明,承当政策性负担的银行要获得生存的条件,可以依赖两条途径:一是依靠政府补贴来救助亏损的银行,这就是1 局部描绘的情形;二是维

21、护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限制市场进入以获取垄断利润,这就是2 局部描绘的情形。实际上,从一种更广义的概念来讲,维护银行的垄断地位实际也是一种补贴,这是以损失社会效率为代价向银行提供的一种隐性补贴。对上述平衡进展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如下的推论:当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时,基层行长选择的努力程度总是小于没有政策性负担下的努力程度。这实际上说明了在信息不对称情况下,政策性负担必然会带来基层行长的道德风险问题,基层行长会降低自己的努力程度,从而降低银行的效率。在模型中,政策性负担是导致银行低效率的原因,因为它引发了基层行长的道德风险问题。本质上,从临界值为BL而非L 这点,就已经看到了政策性负担对国有企业效率的影响,因为当LMBL时,即使银行承当政策性负担,但只要基层行长选择最优信贷规模,银行是可以实现赢利的;但是,由于承当政策性负担,基层行长却没有动机去实现银行赢利,因为他从政府事后的补贴中可以获得更高的支付程度林毅夫、李志?S,2022。2.国有企业预算软约束条件下商业银行的选择。在国有企业存在预算软约束时,商业银行普遍存在“复活投机,即商业银行在面临选择当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