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1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2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3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4页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3 古诗词三首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3古诗词三首【教学目标】1会写“德、鹊、蝉”3个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默写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3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重难点】1借助注释理解诗意,想象画面。2体会诗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准备】1预习提纲:完成状元大课堂好学案对应课时预习卡。2准备资料:查找有关诗词的作者的资料;“状元成才路”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 2课时第1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德”字。2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背诵课文。3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1导入新课: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玩两组“飞

2、花令”(“月”和“雨”飞花令)。看来,大家的诗词储备量还不错,一起来读读下面这两组诗词。 课件出示:月 雨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2过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两首有关“月”和“雨”的古诗。我们先来学习孟浩然的宿建德江。3板书诗题,齐读课题,简介诗人。课件出示:孟浩然,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属湖北)人,世称“孟襄阳”,与王维并称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孟浩然的一生中交织着复杂的出仕与归隐的矛

3、盾,早年他热心功名,然而科举失利,饱受打击,终因没有得力的引荐,不得不在隐居和漫游中度过人生的大多数时间。【设计意图】以“飞花令”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对诗词的学习兴趣与热爱,为学好本课古诗词作情感铺垫。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1)学生自由读诗,同桌互助纠正诗句读音。(2)指名读诗。指导读准“渚(zh)”的字音。(3)指导书写“德”,书写时注意右边“心”上面的一横不要漏掉,学生正确规范书写3遍。2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划分节奏。课件出示: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2)学生练读,齐读,教师指名读。【设计意图】初读古诗,划

4、分节奏,帮助学生读出古诗的韵律感,初步了解古诗的韵律美,激发学生热爱我国古诗词的情感。板块三整体感知,诗情画意1整体感知。自读整首诗,结合文中注释和课本插图,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诗题意思、大致内容等)2理解诗意。(1)理解:默读诗歌,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法理解字词和诗句的意思。预设:借助工具书、注释、插图理解:“宿”,住;“移舟”,划船;“泊”,停靠;“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日暮”,黄昏时分。查阅资料,联系作者科举失利,仕途受到影响的现实理解“客愁新”。“客”指诗人,“愁新”指新的愁绪。体会诗人的心情,指导朗读“日暮客愁新”。(板书:客愁新)拆词理解:“野旷”,空旷

5、的原野;“江清”,清清的江水。反馈:指名说,根据上面字词的意思,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2)交流:用自己的话和同桌说说这首诗的意思。(3)补充:指名说全诗意思,学生补充,教师点拨。(诗意:把船停泊在烟雾弥漫的沙洲边上,正是日暮时分,新愁不禁涌上心头。抬眼望去,远处旷野中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3想象画面。语文要素(1)齐读诗句,想象:读到“天低树”“月近人”时,你眼前浮现出什么画面?(板书:天低树月近人)(2)思考:(课件出示“天低树”“月近人”凄清孤寂的画面)为什么在诗人眼中,天比树还低,月亮和人如此亲近?谁能读出诗中的意境?(远处旷野中

6、的天空显得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清清的江水倒映的明月仿佛和舟中的人十分亲近。诗人借“天低树”“月近人”之景来抒发孤身一人夜宿建德江的孤寂心情。)(板书:借景抒情)(3)赏读:想象意境,齐读后两句诗。4体会诗情。(1)思考:默读全诗,想想哪个字是这首诗的“诗眼”,诗人心里涌起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新愁。(2)体会:面对黄昏的落日,作者心里为什么会“愁新”?他满怀愁绪向谁诉说呢?(夕阳西下、飞鸟归林的黄昏时刻,也正是人们结束了一天的劳作返回家中的时刻,而此时的诗人则只能在停靠岸边的船上过夜,因此新的羁旅之情便油然而生。满怀愁绪无处诉说,似乎只有江月知晓他孤寂的心情。)(3)明确写法:这句诗很直接地表达了诗

7、人自己心中的愁绪,这种方法叫直抒胸臆。(板书:直抒胸臆)(4)指导练读:学生带着对作者情感的理解练读,教师指名朗读全诗。(5)配乐朗读:学生配乐齐读。5背诵积累:出示背景画面和诗意,指导背诵。6总结学法:我们一起回顾一下宿建德江的学习方法,先划分节奏,接着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诗意,然后想象画面,最后体会情感。(相机板书:朗读理解想象体会)【设计意图】理解诗意,想象画面,体会诗情,使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层次分明。这样既能落实本单元的语文要素,又有助于学生深入体会诗人情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中指导学生习得学法,为学生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板块四合作探究,自学新诗1回顾学法:我们通过“朗读理解想象体会”

8、的方法学习了宿建德江,感受到了诗人孤身一人与月相伴停宿江边孤寂的心情。2自学新诗:请同学们用以上学法,自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板书: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3巡视指导。课件出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宋苏轼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4合作交流。(1)初读评价:指名学生朗读,师生共同评价。(2)互助理解。预设:学生简介作者。课件出示:苏轼,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并称“三苏”。苏轼的词属于豪放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

9、并称“苏辛”。借助注释、插图理解诗句的意思,其他同学进行补充,教师相应点拨。(诗意:黑云像打翻了的墨水,还没来得及把山遮住,白亮亮的雨点便像洒落的珠子一样纷纷乱跳进船舱。突然,狂风席卷大地,湖面上顿时雨散云飞。凭栏而望,只见湖面水天映照,碧波如镜。)(3)引导想象。语文要素想象:教师范读,(学生闭眼想象)你眼前仿佛出现了哪些画面?画面里有哪些景物?(板书:黑云白雨卷地风水如天)理解:为什么把“黑云”比作“翻墨”,把“白雨”比作“跳珠”?你从中感受到什么?赏雨:这是一场什么雨?(骤雨)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播放骤雨的视频)比较:看到这个画面,你会用哪些词语来形容这样的雨呢?(倾盆大雨、狂风骤雨)

10、诗人在诗中是怎么形容的?(白雨跳珠)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把你的想法带到诗句里读一读。感悟:黑云翻滚,骤雨狂袭,这时风也不甘示弱,读一读第三句诗,说说你看到了怎样的风。“忽”字让你感受到了什么?(感受到狂风的急,深入感受狂风过后,西湖美景带给诗人的享受。)赏读:“忽”字给苏轼带来了什么惊喜?学生齐读最后一句诗。(课件播放音乐梦西湖)云散了,风停了,雨止了,这时站在望湖楼上的人,看到了怎样的景色?我们一起读出心中的喜悦,齐读这两句诗。(4)体悟诗情。此情此景怎能不让人陶醉?钟爱西湖的诗人苏轼醉了,他醉在西湖的美景中。(强调诗题中的“醉”字)(板书:醉)指名诵读,全班诵读。想象画面,背诵全诗。(5

11、)拓展“雨”诗。学生背诵写雨的诗句。教师出示写骤雨的诗句。课件出示:风如拔山怒,雨如决河倾。陆游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李攀龙学生齐读诗句。【设计意图】运用学法,自主学习,开放式的课堂,给学生充分交流合作的自主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培养;抓重点词语,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使学生切身体会到作者对雨后西湖美景的喜爱之情。【板书设计】3古诗词三首第2课时【课时目标】1会写汉字“鹊、蝉”。2有感情地朗读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背诵并默写整首词。3借助注释理解词句的意思,想象画面,体会词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板块一回顾检查,导入新课1回顾:学生一齐背诵宿建德江六月二十七

12、日望湖楼醉书。2导入: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辛弃疾的一首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板书:夜行黄沙道中)3提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哪些信息?4写作背景:辛弃疾,南宋词人。这首词是辛弃疾遭贬职后,闲居江西上饶时所写。上饶风景优美,农田水利条件好。有一天晚上,词人到黄沙岭的一条小路上欣赏风景,即兴写下了这首词。【设计意图】补充介绍背景资料,学生更能入情入境,体会诗词的内涵,感受词人写作时的心情。板块二初读诗歌,读出节奏1疏通字词。(1)学生自由读词,同桌互助纠正词句读音。(2)指名朗读。注意“见”的读音是“xin”,出现的意思。(3)教师指导读准“鹊”“蝉”的字音,并指导书写。“蝉”字左窄右宽,收左让右

13、,注意第五笔是提,不是横;“鹊”字左右等宽,横画错落有致。2读出节奏。(1)教师范读,感知节奏。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学生练读,指名读,男女生比赛读,齐读。3整体感知。(1)大声朗读这首词,说说你知道了什么。(2)预设交流。(词牌,词题目,题目的意思,词中所写的季节等)【设计意图】自主学习生字词,培养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划分节奏,让学生初步了解词的韵律感,感受古诗词的音韵美。板块三理解词意,想象画面1理解词意。(1)默读整首词,请借助注释、插图及其他资料,还可以和同桌交流,弄懂整首词

14、的意思。(板书:乡村夏夜)(2)同桌互说词的大意。(3)指名说词的大意,学生互助补充,教师规范语言表达。(大意:明月升上树梢,惊飞了枝头喜鹊,清凉的晚风中,传来蝉鸣声声。在稻花的香气里,人们谈论着丰收的年景,耳边传来阵阵蛙声。天空中星星时隐时现,山前落下稀疏的雨点。过去在土地庙树林旁边的茅店,拐了个弯就忽然出现在眼前。)2品读上阕。课件出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语文要素(1)想象:自由读上阕,你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又闻到了什么?(板书:景迷人)(2)理解:根据注释和联系上下文理解“别枝”。(3)补白:在这迷人的夜景中,伴随着清风吹拂,传来阵阵稻花香和蛙

15、鸣声,仿佛是青蛙们在争说丰年,那它们会说些什么呢?(4)悟情:这里的“说”字,是谁在说丰年呢?(青蛙、农民、词人自己都可以,重在体会词人的喜悦之情)对呀,词人闻着飘于黄沙岭的稻花香,多么盼望有一个丰收年啊!(板书:说丰年)(5)赏读:如此美好的夏夜,词人的心情怎样?谁来读读上阕,读出词人企盼丰收的喜悦心情?(指名读,女生读,想象画面齐读)(板书:情喜悦)(6)悟写:明月出来真的惊飞了枝头的鸟儿吗?半夜的蝉鸣和蛙声更显得夜晚的宁静。这种写法叫什么?(以动衬静)你们还知道类似的诗句吗?(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7)讨论:这首词和宿建德江中都写了月夜的景色,同是明月,所表达的情感有什么不一样?3

16、品读下阕。(1)过渡:这充满诗情画意的月夜,真像走进了画卷一般,词人走着走着,天气突然发生了变化。课件出示: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2)想象:自读下阕,在脑海中勾勒画面,也可以和同伴交流感受,如果有不理解的地方,可以相互讨论。(3)全班交流:你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教师相机点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从这一句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由此想到了什么?(4)引读:词人完全沉浸在展望丰收的巨大喜悦之中,浑然不觉天气的悄然变化,他猛一抬头,看到了(学生齐读)“两三点雨”,此刻他的心情怎样?就是这个时候,(学生齐读)“路转溪桥忽见”。(5)质疑:词人

17、疾步向前走,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过去熟悉的茅店就在社林的旁边,词人为什么找不到了呢?(体会词人刚开始可能因为天黑、心急、树林茂密而没发现,而后来路转溪桥忽然看见的喜出望外之情。)语文要素(6)拓展:陆游有两句诗,写的也是这种峰回路转的惊喜,你知道是哪两句吗?语文要素(7)联想:请同学们想象词人在看到旧时茅店后的神态、动作、语言会是怎样的。(感受作者的喜悦)(8)齐读:让我们带着这份喜悦的心情齐读下阕。(9)赏读:(课件出示下阕并配相关音乐)这就是生活的乐趣。在山野中遇雨而又能找到避雨的地方,这种乐趣若没有身临其境是很难体会到的。让我们一起再来体会体会齐读下阕。4升华情感。(1)小结:大家知道辛弃

18、疾的号是什么吗?(稼轩)“稼”就是种植庄稼的意思,他一直很看重农事,关心农民忧乐,(板书:关心农民生活)这首词就很鲜明地体现了这一点。让我们再来读整首词,体会作者夜行黄沙道中时的眼中之景、心中之情,读出词独有的韵味。(2)配乐朗读:入情入境地齐读整首词。(3)全班齐声背诵。【设计意图】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去感受词的优美意境,体会词人的心境。通过优美的画面和美妙的音乐,创设出其乐融融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兴致勃勃地描述,声情并茂地朗读,引领学生感受古诗词的魅力。板块四回味拓展,布置作业1交流收获。(1)引导:我们已经学完了一首美妙的词,谁来谈谈你的收获?(2)总结: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这首词描写的既不是名山胜水,也不是引人注目的奇观壮景,但是这支醉人的乡间夜行曲却让我们得到了一种美的享受,唤起了我们对农村田野风光的热爱。(板书:热爱大自然)这源于词人自然清新的语言、真挚朴实的情感、精湛的创作技法。我们学习古诗词就是要从诗词美妙的语言中领会作者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