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1507∕T 71-2022 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_第1页
DB1507∕T 71-2022 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_第2页
DB1507∕T 71-2022 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_第3页
DB1507∕T 71-2022 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_第4页
DB1507∕T 71-2022 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ICS65.020.20CCSB051507呼伦贝尔市地方标准DB1507/T712022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Technicalcodeofpracticeforcultivationoffresh-eatingpotato2022-06-22发布2022-09-22实施 DB1507/T712022前言本文件按照GB/T1.1-2020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草。I DB1507/T712022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规定了鲜食马铃薯栽培技术的地块选择、种子准备、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本文件适用于呼伦贝尔市鲜食马铃薯种植栽培。藏。2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8133马铃薯种薯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2383马铃薯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NY/T2789薯类贮藏技术规范3术语和定义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4地块选择4.1选地条件4.1.1土质疏松、土层深厚、肥力较好的壤土或沙壤土。4.1.2土地平坦或缓坡,排水良好、不积水。4.1.3未施过长效除草剂的地块。4.1.4 23年非茄科、块茎类作物轮作地块,宜选择豆科、禾本科作物

3、为前茬。5种子准备5.1品种和种薯选择5.1.1选择生育期适宜呼伦贝尔地区种植、优质高产、抗旱抗病的鲜食品种。5.1.2种薯质量应符合GB18133的规定。5.2种薯处理5.2.1催芽1 DB1507/T712022播种前15d20d,将种薯置于温度1520弱光条件下进行催芽,剔除病薯、烂薯、畸形薯和混杂薯,当芽长0.5cm1cm时,即可种植。5.2.2切块在播种前2d3d进行切块处理。单块种薯重30g50g,带两个以上芽眼;切刀用75%乙醇溶液或0.5%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消毒,每隔5min10min换一把刀;切到带病薯块时应立即换刀,病薯统一收集并及时掩埋,种薯切块后应立即对其进行拌种。5.2

4、.3药剂拌种5.2.3.1针对预防不同病虫害选择拌种药剂,具体使用剂量参见产品说明书。5.2.3.2拌种有干拌和湿拌两种方式。干拌是将适量粉剂与滑石粉混匀,再与种薯混匀;湿拌是将药剂配成一定浓度的药液均匀喷洒在种薯上,再拌匀阴干。5.2.3.3干拌常用药剂有甲基硫菌灵和杜邦克露,配合每亩2.5kg滑石粉使用;湿拌常用药剂有春雷霉素、阿马士和碧护。6播种6.1整地6.1.1秋季收获后及时翻耕和整理,深松35cm40cm。较为板结的地块可采用粉垄耕作,作业深度35cm。6.1.2春播前一周再次整地,旋、耕、耙、耢、压、起垄一次完成。垄底宽80cm90cm。6.1.3测定种植地块土壤和所用有机肥的有

5、机质含量、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进行测土配方施肥。按照每生产1000kg的鲜食马铃薯块茎,需氮(N)4kg5kg、需磷(P2O5)2kg4kg、需钾(K2O)8kg12kg计算理论需肥量,目标产量2500kg/667m。26.2施底肥6.2.1根据测土配方计算总需肥量,一般底肥施入占总需肥量的50%70%。6.2.2结合翻耕施用适量腐熟有机肥;播种时施入适量马铃薯专用复合肥和微生物菌肥在种薯下部或侧部3cm5cm处作底肥。6.2.3肥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6.3播种时期当10cm土壤地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呼伦贝尔市地区适宜播种期为四月下旬至五月上旬。6.4种植密度根据品种熟期

6、、种薯级别确定适宜种植密度,早、中熟品种宜密,中、晚熟品种宜稀;原种宜密,一级、二级种薯宜稀;一般保苗3800株/667m4200株/667m,株距为15cm20cm。2 26.5播种方式采用大中型机械播种作业,播种、施肥、喷药、合垄、镇压一次完成,播种深度10cm15cm。2 DB1507/T7120227田间管理7.1耢地除草7.1.1幼苗未出土,顶芽距垄背7cm8cm时耢地,闷土除草。7.1.2出苗后杂草过多时应及时喷施相应化学药剂除草。7.2中耕、培土苗齐后进行第一次中耕培土,厚度2cm4cm;现蕾初期进行第二次中耕培土,厚度5cm7cm;植株封垄前即现蕾后期至开花前进行第三次中耕培土

7、,将垄培高至35cm40cm。7.3灌溉7.3.1根据各生育期的实际土壤含水量,适时进行灌溉,杀秧前10d15d停止灌溉。7.3.2应根据不同生育期需要的土壤含水量进行灌溉。各生育期适宜土壤含水量如下:播种期至现蕾前(生育前期),15cm40cm土壤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现蕾期至终花期(生育中期),15cm40cm土壤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终花期至茎叶枯萎期(生育后期),15cm40cm土壤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60%65%。7.4施肥7.4.1根据测土配方计算总需肥量,追肥占30%50%,以尿素为主,结合灌水在开花期和薯块形成期分两次施入。7.4.2肥料应符合NY/T496的规定。

8、7.5注意事项7.5.1第三次培土高度应足够,避免出现绿薯现象。7.5.2块茎膨大期,水肥应均匀供应,不应久旱或过量的灌溉,避免薯块空心。8病虫害防治8.1防治原则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优先采用农业、生物和物理防控措施,尽量减少农药用量。8.2农业防治选用抗病抗虫品种、脱毒种薯,轮作倒茬、平衡施肥、中耕除草、剔除病株、秋季深翻晒土等农业措施。8.3物理防治应用灯光、糖醋液、黄板等诱杀害虫,机械除草或人工除草等措施。8.4化学防治3 DB1507/T7120228.4.1根据病虫害发生情况适时用药,交替使用不同有效成分的药剂;病害高发季节可提前喷施保护性杀菌剂。8.4.2药剂应选择NY/T2383中附录B未禁用的药剂,具体使用剂量参见所用产品说明书。9收获贮藏9.1杀秧收获前10d15d,喷施化学制剂杀秧,待茎叶枯死后进行机械杀秧,杀秧完成后及时喷洒一遍杀菌剂。9.2收获适时收获,注意避雨、防日晒、防冻。收获中避免机械损伤薯块,减少泥土和杂质,按照用途进行分级,及时销售或入库(窖)。9.3贮藏9.3.1预贮收获后放置在通风干燥的库房内预贮15d20d后入库(窖)。9.3.2消毒入库前5d10d,对贮藏库进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