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42页PPT)_第1页
2020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42页PPT)_第2页
2020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42页PPT)_第3页
2020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42页PPT)_第4页
2020秋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第4单元-三位数乘两位数课件(142页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4单元 三位数乘两位数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练习课(第12课时)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第4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练习课(第35课时)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第1页,共142页。第1课时 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R四年级上册三位数乘两位数第2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经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体验类推迁移的思想方法,感受新旧知识的联系。2.经历与他人交流笔算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习惯。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第3页,共142页。【学习重点】【学

2、习难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理解竖式中,第二个因数的十位与第一个因数相乘时,积的末尾要与十位对齐的道理。第4页,共142页。一、新课导入口算2330472042195841690940 8002400第5页,共142页。 计算1118 4084 38 62 5 81 1 1 82 6 1 23 64 84 0 83 4 43261234第6页,共142页。二、探索新知 李叔叔从某城市乘火车去北京用了12小时,火车每小时行145千米。该城市到北京有多少千米?14512我是这样想的:估计约有1500千米。 145121500 150 10第7页,共142页。145121 4 51 2 0

3、514290174第二部分积该怎样写?用笔算比较准确,得1740笔算对了吗?用计算器验算一下。第8页,共142页。做一做1 3 4 1 286243108611 7 6 4 7231 24077228第9页,共142页。4 2 5 3 6052 5571 2003512 3 7 8 2474691 834491第10页,共142页。3 2 2 2 4881 244628771 4 5 2 7511 00921593第11页,共142页。6 7 9 1 3732 097627882 8 6 3 5031 48581001 0第12页,共142页。三、巩固提高1.口算。1320= 243=5080

4、= 1504=1840= 9120=2607240007201080600第13页,共142页。2.笔算。3723= 3425=3 7 2 311 1475188513 4 2 507186508850第14页,共142页。6014= 4532=1 4 6 04804 5 3 20953404118401440第15页,共142页。1722= 8470=1 7 2 243437433748 4 7 085 805880第16页,共142页。3.估算。79202 911023999 285916000900040001800第17页,共142页。4.先用竖式计算,再用计算器验算。27325= 6

5、7124=2 7 3 2 5561 3645258668251 2 4 6 786844708388308第18页,共142页。35321= 63812=3 2 1 3 5501 63693521 1112356 3 8 1 2671 283656677656第19页,共142页。5.改正下题中的错误。2 1 5 4 5571 0683591 0改正2 1 5571 0687569 0 4 5第20页,共142页。6.学校为同学们定制校服。每套89元,买了514套这样的校服,一共要花多少钱?89514=45746(元)答:一共要花45746元钱。第21页,共142页。7.计算。1 5 7 2

6、4826416873 32 5 9 4 3777633711 1 01 第22页,共142页。四、课堂小结 三位数乘两位的笔算乘法1 4 51 2 0514290174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第23页,共142页。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第24页,共142页。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我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给学生创设了思考与交流的空间。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与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做知识的迁移,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让学生大

7、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运用已有知识解决问题,到后面相互交流探索笔算方法,学生始终处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笔算方法的得出过程,体会了计算的用处,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第25页,共142页。第2课时 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R四年级上册第26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2.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的良好的学习习惯。第27页,共142页。【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竖式的简便写法,尤其是末尾0与非0的对位问题。第28

8、页,共142页。一、新课导入 35270 195952503750140684023049201407980 16580 17585 18354 1367828038403502700口算第29页,共142页。二、探索新知(1)16030 _先口算出16348,再在积的末尾添两个0。我喜欢这样笔算。1 6 0 3 04 8 0 04800第30页,共142页。(2)10630 _31801 0 6 3 1 8 03 0 自己试一试!第31页,共142页。做一做2 2 0 4 08 80 01 6 0 6 09 60 01.第32页,共142页。 3 6 0 2 5 1 8 007 29 0 0

9、 5 8 0 1 2 1 1 605 86 9 6第33页,共142页。240224 82 4 0 4 82 2 5 2 8 05280第34页,共142页。305501 53 0 5 2 55 0 015250第35页,共142页。15世纪意大利的一本算术书中介绍了一种“格子乘法”。你能仿照下面的例子算出“35746”的积吗?46752842203005434675345035746122028183042224613574616422你知道吗?4675746502304822345474365676284023802211第36页,共142页。三、巩固提高1.口算。3061= 3030=7

10、090= 3015=2140= 1024=183090063001505840408第37页,共142页。2.填空。(1)13040,先算( )( )=( ),然后在积的末尾添( )个0,得( )。(2)根据算式4315=645,可以知道43015=( ),43150=( ),430150=( )。13452252006450645064500第38页,共142页。3.选择。(1)两位数与三位数相乘最小的积是( )a.10000 b.1000 c.100000(2)5600乘50,积的末尾有( )个0。a.5 b.4 c.3(3)80550,它们的积是( )。a.4250 b.4025 c.4

11、0250bbc第39页,共142页。4.笔算。401 30= 76030=4 0 1 1 2 0 3 03 0 7 6 0 3 02 2 8 0 02280012030第40页,共142页。5.有一种树叫紫金牛,它直立茎约为40厘米。世界上最高的杏仁桉树的高度约是它的390倍,杏仁桉树大约高多少厘米?40390=15600(厘米)答:杏仁桉树大约高15600厘米。第41页,共142页。四、课堂小结 乘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笔算乘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 6 0 3 04 8 0 0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1 0 6 3 1 8 03 0 第42页,共142页。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

12、题。五、课后作业第43页,共142页。六、教学反思 学生在三位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的学习中,曾经计算过乘数末尾有0的乘法,具有一定的经验和认识。而前面学生又已经掌握了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基本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教学本节课的内容,有利于完善学生对乘法笔算方法的理解,提高笔算乘法的能力。通过计算交流,帮助学生认识到两个乘数末尾一共有几个0,就在最后的积的末尾添上几个0;又通过笔算及口算的巩固练习,加深学生对算法的理解,发现算法间的联系,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开放性。第44页,共142页。练习课(第12课时)R四年级上册第45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

13、行计算。2.使学生掌握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计算方法,进一步认识0在乘法运算中的特性。3.培养学生类推迁移的能力和计算的能力。4.学生能运用计算器进行验算。第46页,共142页。【学习重点】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第47页,共142页。知识点1: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1.某市郊外的森林公园有124公顷森林。1公顷森林一年可滞尘32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85吨水。(1)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多少吨?(2)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天可从地下吸出多少吨水?第48页,共142页。(1)32124=3968(吨)(2)85124=10540(吨)答:这个公园的森林一年可滞尘3968吨,一天可从地下吸出10

14、540吨水。第49页,共142页。 1 61 3 48 0 41 3 49 3 8十位上的1和4相乘,所得的积要对准十位。说出下面计算中的错误,并改正过来。 1 61 3 48 0 41 3 42 1 4 42.第50页,共142页。3.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56824= 34536=1363212420第51页,共142页。知识点2: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笔算乘法1.公园的一头大象一天要吃350千克食物,饲养员准备了5吨食物,够这头大象吃20天吗?35020=7000(kg)=7(吨)7吨5吨答:不够这头大象吃20天。第52页,共142页。2.先笔算,再用计算器验算。35040= 20

15、036= 140007200第53页,共142页。四、课堂小结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 要注意或不太懂的地方。第54页,共142页。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第55页,共142页。六、教学反思 在课上我主要从复习笔算方法到用乘法去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提醒同学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当中需要找到有用的数学信息,并且要理解每一步计算的意义,学生基本能够准确地列式,但在计算的时候却发现很多学生对计算步骤很清楚,但是却对乘法口诀不熟悉,容易出错,而一但有一句口诀出错,答案就会算错,导致学生的正确率不是很高,有没有必要让学生在早读或是课前背一遍

16、乘法口诀呢?这是我现在存在的疑问。口诀的熟练是快速准确计算的基础,所以根据现在所存在的问题,我觉得学生要能巩固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提高笔算的速度和准确度,就一定要熟练的背出乘法口诀,所以课前背口诀是势在必行的。第56页,共142页。第3课时 积的变化规律R四年级上册第57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探索并掌握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的变化规律,并能准确地运用于实际计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使学生经历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过程,初步获得探索和发现数学规律的基本方法和经验。第58页,共142页。3.通过学习活动的参与,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

17、流能力和归纳总结能力,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心。第59页,共142页。【学习重点】【学习难点】掌握并运用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掌握探究规律的一般方法。第60页,共142页。一、新课导入62620 620010454121208040120020204(1)(2)口算第61页,共142页。观察下面两组题,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二、探索新知第62页,共142页。(1)62=12 620=120 6200=120010101010220020121201201200100100202200121200第(1)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二个因数分别乘了10、( ),积也分别乘了(

18、)、( )。10010100第63页,共142页。(2)204=80 104=40 54=202222205108040402044102058020第(2)组题中,第2、3题同第1题比,第一个因数分别除以了2、( ),积也分别除以了( )、( )。424第64页,共142页。从上面的例子,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举例说明你发现的规律 254=1002504=100010101010第65页,共142页。做一做1. 先算出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再写出下面 两题的得数。 123 120312030 485 4850485008508

19、25450363603600240240024000400200200第66页,共142页。2. 扩大后的绿地面积是多少?200平方米8米第67页,共142页。200平方米8米200平方米8米200平方米8米24米我是这样解决的:扩大后的宽是24米,24米是原来宽的3倍,长不变,宽乘3,面积也乘3。我的列式:2483 2003600(平方米)第68页,共142页。三、巩固提高1.直接写出得数。2060= 1106=13046= 8002=50040= 32460=15200= 4502=12006605980160020000147203000900第69页,共142页。2.填空。163=48

20、1630=( )16300=( )4804800第70页,共142页。3.接力赛。(1)234=92 23( )=920 23( )=9200(2)258=200 250( )=2000 2500( )=200004040088第71页,共142页。4.填空。406=240106=( )86=( )6048第72页,共142页。5.根据表中信息,快速填出小明在各时间段骑车所走的路程。700140028004200第73页,共142页。6.解决问题。一辆客车4小时行了232千米,照这样的速度,它12小时可以行多少千米?232(124)=2323 =696(千米)答:它12小时可以行696千米。第

21、74页,共142页。四、课堂小结 (1)62=12 620=120 6200=1200(2)204=80 104=40 54=20积的变化规律 一个因数不变,另一个因数乘(或除以)几(0除外),积也乘(或除以)几。101010102222第75页,共142页。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第76页,共142页。六、教学反思 本课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充分经历中感悟。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这个规律的发现,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大量的举例、充分的观察中去感悟积的变化规律,初步构建自己的认知体系。但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此时

22、,我充分地发挥了自己的主导作用,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语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第77页,共142页。第4课时 单价、数量和总价R四年级上册第78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根据大量的素材抽象、概括、理解“单价”的意义,并能举例说明单价的意义。2.结合实际问题归纳、总结出“单价数量=总价”这一数量关系,并能灵活地运用这一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3.通过联想、开放延伸,探讨是否具有和“单价数量=总价”知识结构类似的知识,大胆猜想研究同类问题的方法。第79页,共142页。【学习重

23、点】【学习难点】 发现并掌握“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式。运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第80页,共142页。一、新课导入10440(元)(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803240(元)解答下面的问题。(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第81页,共142页。二、探索新知10440(元)(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803240(元)解答下面的问题。(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经常会见到一些数量关系,下面我们就来总结两种常见的数量关系。第82页,共142页。10440(元)(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803240(元)解答下面的问题

24、。(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已知每件商品的价钱。还知道买了多少件商品,最后算第83页,共142页。10440(元)(2)鱼每千克10元,买4千克要多少钱?803240(元)解答下面的问题。(1)篮球每个80元,买3个要多少钱?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第84页,共142页。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做单价;买了多少,叫做数量;一共用的钱数,叫做总价。你知道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关系吗?单价数量总价第85页,共142页。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1)每套校服120元,买5套要用多少钱?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第86页,共142页。(2)学

25、校买了3台同样的复读机,花了420元, 每台复读机多少元?已知数量和总价,求单价。第87页,共142页。三、巩固提高1.口算。126= 10030=34200= 45100=2870= 90030=6080= 36240=7230006800450019602700048008640第88页,共142页。2.填空。 每件商品的价钱叫( ),买多少叫( ),一共用多少钱叫( ),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总价数量单价单价数量总价第89页,共142页。3.妈妈买了6双袜子,每双袜子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钱?68=48(元)答:一共需要48元。第90页,共142页。4.列式解答。(1)王丽到商店买圆珠笔

26、,用12元买了6支,每支笔多少钱?126=2(元)答:每支笔2元。第91页,共142页。(2)王丽到商店买圆珠笔,圆珠笔的单价是2元,12元能买多少支?122=6(支)答:12元能买6支。第92页,共142页。四、课堂小结 单价、数量和总价80 3 = 240单价数量总价单价数量总价第93页,共142页。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第94页,共142页。六、教学反思 练习是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它不仅是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学生巩固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环节。因此,在本节课上,我精心设计与日常生活相联系的内容,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机会,让学生在练

27、习中更加深刻地体验数学的应用价值。总之,通过对本节课的精心设计和有效引导,让学生真正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会到了学习的兴趣,获得了成功的喜悦。第95页,共142页。第5课时 速度、时间和路程R四年级上册第96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在实际情境中,理解速度、时间和路程之间的关系。2.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3.树立生活中处处有数学的思想。第97页,共142页。【学习重点】【学习难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行程问题中速度、时间、路程三个数量的关系。应用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第98页,共142页。一、新课导入(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

28、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704280(千米)225102250(米)2.25(千米)解答下面的问题。第99页,共142页。二、探索新知这两个问题有什么共同点?都是知道每小时或每分钟行的路程。还知道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求一共行解答下面的问题。(1)一辆汽车每小时行70千米,4小时行多少千米?(2)一人骑自行车每分钟行225米,10分钟行多少千米?704280(千米)225102250(米)2.25(千米)第100页,共142页。225 10 2250(米)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路程 一共行了多长的路,叫做路程;每小时(或每分钟等)行的路程,

29、叫做速度;行了几小时(或几分钟等),叫做时间。 上面汽车每小时行的路程叫做速度,可以写成70千米时,读作70千米每时。你知道速度、时间与路程之间的关系吗?第101页,共142页。不解答,只说出下面各题已知的是什么,要求的是什么。(1)小林每分钟走60米,他15分钟走多少米?已知速度和时间,求路程。第102页,共142页。(2)声音每秒传播340米,声音传播1700米要用多长时间?已知速度和路程,求时间。第103页,共142页。三、巩固提高1.口算。805= 127=3130= 1504=30030= 225=5031= 9050=40084930600900011015504500第104页,

30、共142页。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距离140千米的乙地,用了4小时,平均每小时行35千米。则速度是( ),时间是( ),路程是( )。 2.填一填。每小时35千米4小时140千米第105页,共142页。3.判断。一列火车行驶的速度为 110 千米/时“ 110 千米/时”表示这列火车每小时行 110 千米。 ( )时间路程=速度。 ( )飞机飞行的速度为 12 千米/分,汽车行驶的速度为 80 千米/时,汽车的速度比飞机快。 ( )第106页,共142页。4.一辆客车的速度是36千米/小时,从甲城到乙城坐车用了6小时,甲城距乙城有多远?366=216(千米)答:甲城距乙城有216千米。第107页

31、,共142页。5.提出一个已知时间和速度,求路程的问题。 小明早上从家骑车去学校,每小时行驶900米,半小时后到学校,小明家距学校多远?900 =450(米)答:小明家到学校450米。第108页,共142页。四、课堂小结 225 10 2250(米)速度时间路程速度、时间和路程速度时间路程第109页,共142页。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第110页,共142页。六、教学反思 创设问题情境,探索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感知、思考、表达。速度有快有慢,单位也各不相同,这需要学生在具体生活情境中加以理解和感受。可以通过播放课件,让学生亲身感受飞机飞行之

32、快、光传播速度之快,使学生在轻松与震撼中进一步认识和理解速度,进而能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而不是单一地给出概念。第111页,共142页。练习课(第35课时)R四年级上册第112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准确地运用积的变化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2.灵活地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3.根据路程、时间与速度的关系以及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第113页,共142页。【学习重点】灵活地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第114页,共142页。知识点1:积的变化规律1.根据每组题中第1题的积,写出下面两题的得数。792=7920=79200= 2403=243=24

33、030= 1805=18015=36015= 15815801580072072720090027005400第115页,共142页。2.练习。342= 34020= 340200= 1503= 153= 15030= 364= 3616= 188= 68680068000450454500144576144第116页,共142页。知识点2:总价问题1.提出一个已知单价和数量,求总价的问题。 妈妈在超市买了12斤花生,花生每斤5元,妈妈一共要付多少钱?512=60(元)答:妈妈一共要付60元。第117页,共142页。2.芒果12元每千克,姥姥买了6千克,姥姥需要付多少钱?126=72(元)答:

34、姥姥需要付72元钱。第118页,共142页。知识点3:路程问题1.王叔叔从县城出发去王庄乡送化肥。去的时候用了3小时,返回时用了2小时。从县城到王庄乡有多远?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多少千米?第119页,共142页。403=120(千米)1202=60(千米/小时)答:从县城到王庄乡120千米,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行60千米。第120页,共142页。2.一列火车的速度是65千米/小时,从甲地到乙地一共用了5个小时,甲地与乙地相距多少千米?655=325(千米)答:甲地与乙地相距325千米。第121页,共142页。四、课堂小结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2.谈谈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有哪些需要注意或不熟练

35、的地方。第122页,共142页。1.从课后习题中选取;2.完成练习册本课时的习题。五、课后作业第123页,共142页。六、教学反思 在本课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充分参与积的变化规律的发现和练习,让学生在充分的观察、大量的举例中去感悟积的变化规律,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主动性,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积的变化规律,同时纠正学生在描述规律时,语言总是不够准确、表述总是不够完整的情况。今后我要不断尝试充分地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怎样抓住一些关键的例子、抓住一些关键的词语让学生去推敲、去体会,最终引导学生完整、准确地描述出积的变化规律,并通过一些重点词的理解,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规律,构建起完整的认知体系。在进行总价

36、和路程问题时,让学生们根据所学习的总价和路程的计算公式,自己来举列子,然后小组讨论,根据讨论的情况总结和巩固用总价和路程的数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第124页,共142页。重点单元知识归纳与易错警示R四年级上册第125页,共142页。【学习目标】1.让学生经历探索三位数乘两位数计算方法的过程,掌握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让学生获得运用已有知识解决新的计算问题的体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进一步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3.理解积的变化规律。第126页,共142页。4.知道速度的表示方法,理解路程、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知道单价、数量和总价的含义,理解三者之间的关系。第127页,共142页

37、。【学习重点】1.会灵活运用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2.灵活地运用数量关系解决相关的问题。第128页,共142页。教学环节1:单元知识归纳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乘法1 4 51 2 05142901741452=29014510=1450290+1450=1740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用第二个因数的哪一位去乘,积的末位就与那一位对齐。第129页,共142页。因数中间或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1 6 0 3 04 8 因数中间有0的乘法0 01 0 6 3 0 3 1 8 0 第130页,共142页。积的变化规律(1)62=12 620=120 6200=120010101010100100(2)204=80 104=40 54=20222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