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2022学年中考物理模似试卷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下列相关“热现象”,对其解释正确的是A在汽油机做功冲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的热量全部转化变成机械能B物质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高C寒冷的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由室外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D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这主要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
2、的2如图所示,分别用定滑轮和动滑轮将重为G的物体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F1大于F2BF1小于F2CF1等于F2DF1大小随方向改变3现有L1“6V 3W”和L2“6V 9W”两只小灯泡,若将两灯串联接人电源电压为12V的电路中,假设灯泡电阻不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灯均能正常发光B两灯的额定电流相同C灯L1可能被烧毁D灯L2可能被烧毁4阅读下列材料:扩散现象实质是一切物质分子都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内燃机压缩冲程是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压缩气体使气体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物体内能;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以下答案正确的是( )A正确B只有正确C正确D正
3、确5如图所示,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时,自己却向左运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力使小女孩的惯性发生了改变B小女孩与墙的作用是相互的C只有小女孩受到向右的力,墙壁没有受到力的作用D只有墙受到向右的推力,小女孩没有受到力的作用6如图所示的四个实验,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两个放有磁体的小车靠近,松手后两小车同时向后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B同一只自制密度计在两种液体中静止,甲杯中液体的密度大于乙杯中液体的密度C用橡皮锤敲击右侧的音叉,左边完全相同的音叉也会发声,说明空气可以传声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轻质泡沫小球,小球被吸引,说明小球可能带正电7下列对多次实验的目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A用刻度尺
4、测某物体长度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B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实验,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C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实验,是为了取平均值减小误差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多次实验,是为了推理出运动不需要力维持8在下列实例中,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物体内能的是A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B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C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D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9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探测器与“战神”小行星擦身而过,按照从左到右的次序,探测器上的照相机先后拍摄了一组照片(镜头的焦距不变)对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
5、确的是A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B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小,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C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小D小行星与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与像的距离逐渐变大10下列图例能说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A书包带较宽B热气球升空C水坝下部较宽D纸片托水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如图是关于电阻R1、R2的电流与电压关系的图象,则R1_R2,若将R1、R2并联接在电压为2V的电路中,则干路的电流为_A12把标有“2V 0.4W”字样的小灯泡和标有“20 1A”字样的滑动变阻器连接在如图所示的电路中已知电源电压为3V电
6、流表的量程为“00.6A”,闭合开关,调节滑片,灯泡的最小功率为 W,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是 (灯丝电阻不变)13如图所示,弹簧测力计在使用前应该先_,明确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和_,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14为了丰富市民业余文化生活,我市开展了露天电影走进社区活动准备放映时,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如果你是放映员应将放映机_(选填“远离”或“靠近”)屏幕,同时要_(选填“增大”或“减小”)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15如图所示,在厚玻璃瓶里装少量水,瓶口用跟打气筒连通的瓶塞塞紧,用力快速向瓶内打气,瓶塞向上跳起,瓶内有“白雾”产生。“白雾”的形成属于_(填物态变化名称)过程。瓶塞向上跳起过程中,其
7、能量转化与四冲程内燃机的_冲程能量转化相同。16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是测量_的工具,此时它的示数为_牛.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测量的物理最是_,实验中换多种物质重复实验的目的是_。17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b滑动时,电流表A1的示数_,A2的示数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8如图是使用手机和自拍扦进行自拍时的示意图,将自拍杆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请在图中画出自拍杆所受的阻力F2和F1的力臂L1(不考虑自拍杆的重力)(_)19如图所示,小明利用滑轮组来提升重物,请帮他画出图中滑
8、轮组最省力的绕线方法20图甲是小新研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不同质量的钢球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滚下,碰到同一木块上图乙是小华研究的实验装置,实验中让同一小车从斜面上相同的高度由静止滑下,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请回答以下问题:(1)小新设计甲实验的目的是研究_;小华设计乙实验的目的是研究小车的运动状态改变情况与所受_的关系图乙实验中,我们将观察到在越光滑的平面上,小车能运动的距离越_(2)若想探究摩擦阻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则还需弹簧测力计具体测量出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的物体所受摩擦力的大小,如图丙所示此实验过程中,弹簧测力计应拉动木块作_运动,根据_知识可测得摩擦力大小(3
9、)另一小组研究弹性势能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将一小球置于弹簧的右端,将弹簧每次压缩到不同的长度,松开后,让弹开的小球钻入位于同一位置的相同纸盒并留在其中。分析比较每次纸盒_,从而可比较同一弹簧在不同弹性形变时弹性势能的大小,若桌面绝对光滑,该实验将_(能不能)达到探究目的。理论推导和实验结果均表明,弹簧发生弹性形变时弹性势能的大小。其中Ep表示弹性势能,单位是J,x是弹簧长度的改变量,单位是m,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则k的单位是_21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让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_。杠杆平衡后,小英同学在图甲所示的A位置挂上两个钩码,可在B位置挂上_个钩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0、取下B位置的钩码,改用弹簧测力计拉杠杆的C点,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如图乙),测力计示数如何变化:_。在探究过程中,我们需要测量和记录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四个物理量,在进行多次实验的过程中,我们_(选填“可以”“不可以”)同时改变多个量,进行探究测量。探究完杠杆平衡条件后,小英同学发现日常生活中有很多的杠杆:a在农村老家她发现一种“舂米对”的古代简单机械,它的实质是一种杠杆,其示意图如图丙所示。使用这个装置时,人在A端用力把它踩下后立即松脚,B端就会立即下落,打在石臼内的谷物上,从而把谷物打碎。用力将它踩下去的过程中,动力是_(它的重力/脚踩
11、的力),脚松开到打在石臼内的谷物时,它的重力是_(动力/阻力)。b回到家里,发现家里的两种墙壁开关也是杠杆如图丁,其按钮可绕面板内的轴转动。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你认为_(填“1”或“2”)较易损坏,这是因为按动这种开关的_较小,按动需要的力较大。22在1标准大气压下,小明“探究某种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1)图乙所示,其示数为_(2)实验中,热量从火焰传递给水,却不会反过来传递,说明能量的转移具有_性(3)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丙所示,由图丙可知,该物质的熔点是_,在AB段的比热容_(大于/小于/等于)在CD段的比热容(4)DE段表示该物质_(正在/没有)沸
12、腾四、计算题(本大题包括2小题,共22分解答时应写出必要的文字说明、公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只写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23如图所示,水平地面上有一个扫地机器人,它通过安装在身体底部的三个轮子与地面接触,清扫中利用软毛刷和吸气孔收集灰尘,遇到障碍物能够自动改变方向继续行进,某次机器人开始扫地1min后遇到障碍原地旋转20s,然后继续扫地2min,总行驶路程为36m。已知机器人质量为3.8kg,圆形身体半径为0.2m,三个轮子与地面接触的总有效面积为2104m2,行进中受地面的摩擦阻力大小恒为10N,忽略灰尘质量、毛刷支撑以及气流的影响,取g=10N/kg。求:机器人清扫工作中对地面的压强;机器人在
13、本次清扫工作中的平均速度若机器人某段时间以0.5m/s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计算机器人该段时间内牵引力的功率24如图所示,用10牛顿拉力匀速提起物体A,不计摩擦和滑轮重力若物体A在10秒内上升2米,则:(1)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为多少焦?(2)在此过程中拉力F的功率为多少瓦?参考答案一、本大题包括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1、B【解析】A在汽油机做功冲程中,汽油燃烧释放的热量有一部分会随废气一起排出,有一部分会被汽油机的零部件吸收,所以不会全部转化为机械能,故A错误;B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是做功和热传递,物体吸收热量,内能一定增加,温度不一定升
14、高,例如晶体的熔化,故B正确;C寒冷的冬天,窗户上的冰花是由室内水蒸气遇冷凝华而形成的,故C错误;D电冰箱散热器摸起来烫手是电冰箱内制冷剂在散热器液化放热造成的,不是电流的热效应造成的,故D错误2、A【解析】由图可知,图1是定滑轮,定滑轮是一个等臂杠杆,它不省力但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F1=G;图2是动滑轮,动滑轮是省力杠杆,不计滑轮重、绳重及摩擦F2=G;所以F1大于F2,故A正确3、C【解析】B由P=UI知道,两灯泡的额定电流分别是:I1=P1/U1=3W/6V=0.5A,I2=P2/U2=9W/6V=1.5A,由此可知,两灯额定电流不相同,故B错误;A由I=U/R知道,
15、两灯泡的电阻分别是:R1=U1/I1=6V/0.5A=12,R2=U2/I2=6V/1.5A=4,两盏灯串联后接在电压为8V的电源上时,通过的电流I=U实/(R1+R2)=12V/(12+4)=0.75A,故两灯均不能正常发光,故A错误;C由于0.75A0.5A,灯L1的实际功率大于额定功率,所以灯L1可能被烧毁,故C正确;D由于0.75A1.5A,所以,灯L2的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故灯L2不可能被烧毁,故D错误4、A【解析】分子的运动眼睛无法直接观察,是通过扩散现象来反映的扩散现象表明一切物质的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正确;内燃机压缩冲程是将机械能转化为内能,故错误;压缩气体使气体温度升
16、高是通过做功把机械能转化成内能,改变物体内能,故正确;热机效率是热机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故正确正确;5、B【解析】根据题中“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时,自己却向左运动”可知,本题考查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因为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同时小女孩受到墙对她向左的力,根据相互作用力的关系进行判断。【详解】A小女孩的惯性跟小女孩的质量有关,跟受到的力没有关系,推力不会改变小女孩的惯性,故A错误。B小女孩给墙力的同时受到墙对她的作用,小女孩和墙之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故B正确。C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墙是受力物体,墙受到力的作用,故C错误。D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小女孩用力向右推墙,同时墙对小女
17、孩有一个向左的力的作用,故D错误。6、B【解析】A图中,两辆小车互相远离,说明受到了排斥力,由于两辆车上的N极与N极相互靠近,所以可以证明同名磁极相互排斥,而两物体向相反方向运动说明两小车受力是相互的;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同一只密度计放在甲、乙液体中都漂浮,所以,F浮甲F浮乙G,由图可知密度计排开液体的体积V排甲V排乙,又因为F浮液V排g,所以,甲乙,故B错误,符合题意;C声音由右边的音叉传播到左边的音叉,是借助它们之间的介质(空气)实现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图中轻质小球靠近橡胶棒,相互吸引,则小球可能带正电,又因为带电体有能吸引轻小的物体的性质,所以小球
18、还可能不带电,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7、C【解析】测量性实验为了减小误差或者寻找规律进行多次测量,如果物理量是个恒量,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如果不是测量具体的物理量,而是寻找规律也采取多次测量,寻找普遍性;物理学中,常常有难以达到条件的时候,这时,我们常常需要借助将实验想象为理想情况下来达到我们的目的,在实验基础上经过概括、抽象、推理得出规律,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就叫科学推理法。【详解】A、用刻度尺测某物体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需要多次实验取平均值。故A正确;B、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多次改变力及力臂的大小,进行实验,目的是为了避免偶然性得出普遍规律。故B正确;C、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
19、明显,用伏安法测小灯泡的电阻时多次实验,目的是观察不同电压下灯泡亮度及电阻的变化,得出电阻变化与温度的对应关系。故C不正确;D、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时多次实验,得到的结论是物体受到的阻力越小,持续运动时间越长,在此基础上推理出运动不需要力维持。故D正确。故选:C。8、D【解析】A. 夏天,阳光曝晒广场上的石凳,石凳温度升高,是太阳的能量通过辐射传递给了石凳,属于热传递改变内能;B. 将冰冻食物放在水中解冻,水变凉是水的内能通过热传递给食物,水内能减小,温度降低,也是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内能;C. 刚煮熟的鸡蛋放在冷水中,鸡蛋的温度降低,热量从鸡蛋传递到冷水,属于热传递的方式改变内能;D.
20、 寒冷的冬天,双手互搓,手的温度升高,机械能转化为了内能,是做功的方式增加了手的内能,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牢记改变物体内能的两种方式是解题的关键,即热传递和做功,两种方式对于内能的改变是等效的,两种方式很容易区分,做题不难。9、C【解析】试题分析: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解:探测器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照相机,照相机成实像,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如图,像逐渐变小,说明小行星和探测器的距离逐渐变大,镜头和像的距离逐渐变小故选C【点评】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距变大,像距变小,像变小,这条结论在凸透镜成像习题中有广泛的应用10、D【解析】A书包带较宽是在压力一定时,
21、增大受力面积,减小了压强,与大气压无关,故A不合题意;B热气球升空是利用空气的浮力,不能说明大气压强的存在,故B不合题意;C水坝下部较宽,是因为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下部较宽可承受更大的水的压强,与大气压无关,故C不合题意;D纸片托水,是因为杯内水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在大气压的作用下,使纸片和水不会掉落,故D符合题意;故选D。二、填空题(本大题包括7小题,每小题2分,共14分)11、 15【解析】试题分析:由图示可知,当电压相同时,通过电阻R1的电流较大,所以可知,较大的电阻是R2;当电阻并联时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由图示可知,当电压为2V时,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1
22、4A和11A,所以干路中的电流为15A【考点定位】电压;电阻;电流12、0.1 5【解析】试题分析:当滑片移到右端时,电路中电流最小,灯泡消耗的功率最小。灯丝电阻为:,电路总电阻为:,电路中的最小电流为:,灯泡的最小功率为:;灯的额定电流为:,所以为保护电路,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0.2A,则电路中的最小总电阻为:,滑动变阻器接入电路的最小阻值为:考点:欧姆定律 电功率13、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 分度值 4.6 【解析】使用弹簧测力计前一定要进行零点校正,要观察指针是否指在零刻线处;要观察测力计的量程和分度值;如图所示的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一个大格表示的是1N,里面有5个小格,分度值为0
23、.2N.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N+0.6N=4.6N.14、靠近 增大 【解析】放映机是根据物距处于f和2f之间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的原理制成的画面超出了整个屏幕,说明画面大了,应增大物距,减小像距,所以将放映机靠近屏幕,同时要增大镜头与胶片间的距离故答案为靠近;增大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一定熟练掌握成像规律的内容,还考查了成像规律的变化,要搞清像距和物距的关系15、液化 做功 【解析】做功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对物体做功,物体内能会增加,物体对外做功,内能会减小。用力打气,对瓶内气体做功,气体内能增加,压强增大;继续打气,当瓶内气体压强大于大气压强,瓶塞跳起,水蒸气对
24、塞子做功,内能减少,温度降低,瓶内的水蒸气液化形成小液滴,出现“白雾”;这个过程中水蒸气的内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与四冲程内燃机做功冲程中能量转化相同。16、力 3.2 质量和体积 多次实验,得出普遍规律 【解析】由图知道,图示弹簧测力计的最大刻度值是5N,即弹簧测力计的量程是05N,其分度值为0.2N,所以,指针所指示的刻度值是:3N+10.2N=3.2N;在探究物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中,需要多次测量出质量和体积,这样通过多次实验能能防止偶然性的发生,从而得出普遍规律。17、变小 不变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R1与R2并联,电流表A1测干路电流,电流表A2测R1支路的电流,因并联电路中各支
25、路独立工作、互不影响,且电源电压保持不变,所以,滑片移动时,通过R1的电流不变,即电流表A2的示数不变,当滑动变阻器R2的滑片P向b滑动时,R2接入电路的电阻变大,由I=可知,通过R2的电流变小,因并联电路中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所以,干路中的电流变小,即电流表A1的示数变小。三、作图、实验与探究题(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34分)18、【解析】将自拍杆看作一个杠杆,O为支点,过支点O作动力F1作用线的垂线段,即为F1的力臂L1,自拍杆所受的阻力F2是手机对杆的压力,阻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据此画出阻力F2的示意图,如图所示:19、【解析】滑轮组要最省力,连在动滑轮上绳子的段数要达到最大,一
26、定一动组成的滑轮组,n最大为3,从动滑轮开始绕绳,如图:20、动能与质量的关系 阻力 远 匀速直线 二力平衡 移动距离 不能 J/m2 【解析】(1)图甲实验中球所处的高度相同,质量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动能的大小与质量的关系;乙实验中小车在同一高度滑下,则到达底端的速度相同,但在粗糙程度不同的平面上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不同,所以可以探究小车的运动与所受阻力的关系;乙实验中,让小车从斜面的相同高度滑下,保证了在水平面运动的起始速度相同,所以水平面越光滑,小车受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变化的越慢,故小车运动的距离会越远;(2)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平衡,由二力
27、平衡条件知道,木块所受摩擦力的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的示数;(3)根据题意知道,由于要改变弹簧的弹性形变大小,所以要将同一个弹簧压缩不同的长度;观察纸盒被推动距离的远近来比较弹性势能的大小;由于水平面绝对光滑,所以,纸盒在滑动过程中不受力,即纸盒会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无法比较纸盒移动距离的远近,达不到探究目的;由于,所以 由于Ep 单位是J,x单位是m,故k的单位是J/m2。21、便于测量力臂大小 3 先变小后变大 可以 脚踩的力 动力 1 力臂(或者“动力臂”) 【解析】(1)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力臂在杠杆上,方便测出力臂大小;(2)设杠杆的一个小格为L,一个钩码重为G,因为,F1L1=F2L2,所以,2G3L=nG2L,所以,n=3,所以在A处挂3个钩码;(3)由图可知,OC为最长力臂,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示数将先变小后变大;(4)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时本实验中,不断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多次进行实验行多次测量的目的是:避免实验次数过少,导致实验结论具有偶然性,便于从中寻找规律;(5)a、用力踩下这个装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