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语文课件(诗歌概述)_第1页
大学语文课件(诗歌概述)_第2页
大学语文课件(诗歌概述)_第3页
大学语文课件(诗歌概述)_第4页
大学语文课件(诗歌概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大 学 语 文主讲(zhjing)教师:罗 民二0一三年二月_ 二0一三年七月共三十八页 上 编 中国(zhn u)古代文学第一章 诗 歌 一、中国(zhn u)古代诗歌概述 二、中国古代诗歌选读共三十八页一、中国古代(gdi)诗歌概述(一)先秦时期 1.原始诗歌 祭祀歌谣(gyo):“土,反其宅!水,归其壑!昆虫,毋作!草木,归其泽!” 原始猎歌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 ” 共三十八页 2.诗经 诗是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共有诗歌305首 ,又称“诗三百”。 (1)诗经按音乐分为风、雅、 颂三个部分(b fen)。 风又称国风,是各地的民歌,包括周南、召南、邶、鄘、卫、王、郑、齐、魏、唐

2、、秦、陈、桧、曹、豳等地区的乐歌,共160篇。 雅多为贵族祭祀或宴会典礼之诗歌,分为大雅和小雅,共105篇 。 颂为王室在宗庙祭祀之诗歌,分为周颂、鲁颂、商颂,共40篇。 共三十八页(2)诗经按表现手法分为“赋、比、 兴”三种手法 。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 诗经之“六义”:则指“风、雅、颂,赋、比、兴”。 孔子概括诗经的宗旨为“思无邪”;诗经被儒家(Rji)奉为经典。 共三十八页 3.楚辞 宋黄伯思 东观余论:“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南北朝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叙情怨,则郁伊而易感;

3、述离居,则怆怏而难怀;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言节候,则披文而见时。” 从诗经的现实主义到屈原的浪漫主义,是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诗经与楚辞是中国诗史上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两座巍然屹立的坐标(zubio)。中国历代诗“莫不同祖风骚”。 共三十八页(二)两汉时期 1.汉乐府 又称“乐府诗”、“乐府歌辞”、“乐府民歌”,继承现实主义传统(chuntng) ,以叙事为其特色。 汉乐府在形式上打破诗经四言格式,采用杂言和五言,长短随意,整散不拘,是一种具有口语化特色的新体诗。 其中陌上桑、东门行、妇病行、孤儿行、孔雀东南飞等为传世名篇。 共三十八页 2.古诗十九首 古诗十九首奠定了五言诗的基础,代

4、表了汉代文人五言诗的最高成就。其浓重的感伤情绪,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与社会的荒谬黑暗。 这些诗长于抒情,善于比兴,象征衬托,所用皆妙;其融情于景,寄情于事,达到天衣无缝、水乳交融的境界;其语言具有言近旨远(yn jn zh yun)、语短情长的艺术魅力;被后人评价为:“风之余,诗之母” “五言之冠冕” “一字千金” 。 其中行行重行行、涉江采芙蓉、迢迢牵牛星、西北有高楼等皆为传世经典。 共三十八页 3. 其它(qt) 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也曾出现过断代。 先秦两汉时期的诗歌是我国诗歌的活水之源。 共三十八页(三)魏晋南北朝 1.建安诗 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普遍采用五言形式,表

5、现(bioxin)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 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三父子 )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旸、刘桢 )为代表。 共三十八页 2.正始诗 诗歌创作沉郁艰深、风调峻切,既继承建安文学的优秀传统,又呈现出与建安时代不同的风貌。推动五言古诗发展。 以阮籍、嵇康为代表。 3.西晋诗 多数作品(zupn)流于华采繁缛 。唯有左思的诗歌骨力遒劲,承传了建安文学的精神;其咏史诗开启了咏史和咏怀相结合的新路子。 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 。共三十八页 4.东晋田园山水诗 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单纯自然、独成一体的田

6、园诗风格,为古典诗歌开创(kichung)了一个情、景、理交相融合、平淡和醇美相互统一的新的艺术境界,发展了五言诗,对后世影响很大。 谢灵运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使南朝诗歌尤其是山水诗大放光芒。 谢脁的山水诗写得清新圆熟,与谢灵运一道被世人称之为“大小谢”。 共三十八页 5.南北朝诗 鲍照虽“才秀人微,取湮当代”,但其创作风格的独特和文学作品的价值,却深受后人高度重视。其杂言式、隔句押韵的七言歌行为七言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庾信将南方精美圆熟的艺术技巧和北方刚健(n jin)爽朗的精神融合,成为唐代诗风的先声。 南朝乐府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充满浪漫色彩,极少伦理考虑,情绪基调

7、哀伤,形象生动鲜明,语言天然活泼,修辞明朗巧妙。 北朝乐府以五言四句为主,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其特点是内容丰富、语言质朴、风格刚健。 共三十八页 总而言之: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xioshu)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共三十八页 (四)唐 代 1. 初唐 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扩大诗歌题材,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由他们初步定型(dng xng)。陈子昂、宋之问、沈佺期、张若虚、刘希夷等诗人亦各有贡献。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可为代表:“前不见古人, 后不见来

8、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共三十八页 2. 盛唐 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如:储光羲钓鱼湾“垂钓绿湾春,春深杏花乱;潭清疑水浅,荷动知鱼散;日暮待情人,维舟绿杨岸。” 边塞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 王之焕等人。如:崔颢黄鹤楼“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ll)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共三十八页 李白:自觉地继承了屈原以来诗歌(shg)的浪漫主义精神,加上他的天才和勤奋,创造出独特的李白风格。其特点有三: 第一个特点是具有浓烈的激情。 第二个特点是无比丰富的想象力。 第三个特

9、点是常用夸张的语言抒发情感。 共三十八页 杜甫:诗风老成稳健,倾向(qngxing)现实主义。其特 点有四: 一是创作内容:真实写照社会历史。 二是创作立场:心系百姓为民请命。 三是创作风格:踏实厚重情真意深。 四是创作态度:严肃认真追求完美。 共三十八页 3. 中唐 白居易 、元稹、张籍、王建等人现实主义诗人新乐府运动。 韩愈、孟郊(mng jio)、李贺、贾岛、姚合等人另有创造自成一家。 刘禹锡、柳宗元特殊风格独特建树 。 共三十八页 4. 晚唐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 杜牧:以七言绝句见长,让人们于清丽的辞采和鲜明的画面中窥见自己俊朗(jn ln)的才思。 李商隐:以爱情诗见长,七

10、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以朦胧的形态表现复杂变幻的诡迷意境和内心情绪,是对诗歌创作的一大贡献。 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等人:其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揭露社会黑暗,反映百姓苦难,尖锐大胆,犀利深刻。 共三十八页 总而言之: 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中的绚丽瑰宝。清代康熙年间编辑的全唐诗收入2200多位作者的48900多首诗(佚失的不知其数)。 附古代诗人的称号:诗骨-陈子昂,诗杰-王勃 ,诗狂-贺知章,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诗佛-王维,诗魔-白居易 ,诗鬼-李贺 ,诗囚-孟郊,诗奴-贾岛,诗豪(sh ho)-刘禹锡 ,诗神-苏轼 。 共三十八页 (五)宋 代 1. 北宋初期 宋初诗风(sh f

11、n)归为三体: (1)“白体”:也称“元白体”,效法白居易、元稹做诗形成的诗体 ; (2)“晚唐体”:模仿贾岛、姚合诗风形成的诗体 ; (3)“西昆体”:以西昆酬唱集而得名的诗体,是宋初诗坛声势最盛的一派。 共三十八页 2. 北宋中期 欧阳修:力矫西昆体,革新诗风,反映现实社会生活,以散文手法写诗和以议论入诗。 梅尧臣:用诗歌反映民生疾苦,艺术风格追求平淡老成、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题材走向和风格倾向都 “得宋诗风气之先”。 苏舜钦:诗风豪放雄肆,宋诗畅言尽意而伤直露的特点,由此可见端倪。 王安石:前期诗歌关心政治时事,同情人民疾苦;晚年赋闲于隐居,沉溺于佛理,流连(lilin)于山水,陶醉于田

12、园,政治热情和斗争精神逐渐消退,心情渐渐趋于平淡,诗风也随之趋于含蓄深沉。 共三十八页 苏轼:代表北宋文学变革的最高成就,使宋诗、宋词、宋文都达到了高峰(gofng)。其诗歌特点在于: (1)苏轼做诗讲究才气:一是生动活泼、丰富浪漫的想象;二是细致的观察力与细腻的表现力;三是构思布局的波澜起伏、变化莫测。 (2)苏轼做诗讲究学问:一是善于使用典故;二是善于以事论理。 (3)苏轼做诗议论精彩:一是借助形象、增加韵味,避免生硬、空发议论;二是边叙边议、叙议结合,阅识深厚、基础坚实;三是新奇警策、富有启发性,思辨敏锐、识见卓越。 共三十八页 3. 北宋后期 “三苏”:苏洵(父)、苏轼(长子)、苏辙(

13、次子)。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秦观、张耒、晁补之。 “二苏三孔 ”:苏轼、苏辙、孔文仲、孔武仲、孔平仲(俩兄弟加三兄弟);以及唐庚、陈师道等人,皆受苏轼影响。 “苏黄”:苏轼、黄庭坚。 “江西诗派(sh pai)”:以黄庭坚为首。 “一祖三宗”:江西诗派以杜甫为祖,以黄庭坚、陈师道、陈与义为宗。 “黄陈”:黄庭坚、陈师道。共三十八页 4. 南宋 前期代表:尤袤、杨万里、范成大、陆游。 创作特点(tdin):(1)诗作摆脱江西诗派影响,转向师法自然,独创意识觉醒;(2)诗歌面向生活,创作题材扩大;(3)忧时伤乱,爱国主义成为诗歌主题。 后期代表:“永嘉四灵”(徐玑、徐照、翁卷、赵师秀 )和江

14、湖诗人(戴复古、刘克庄 )。 爱国诗人:文天祥、汪元量、谢翱、林景熙、郑思肖等。 诗作影响:宋亡前夕,国难当头,一批爱国诗人,奔赴国难,抒坚贞不屈之志,以诗寄情,发哀伤亡国之思,崛起于宋末诗坛,以时代悲歌为宋诗留下光彩夺目的最后一页。此乃历代诗坛所罕见之景象。 共三十八页 5. 词 词源于唐代的长短句,鼎盛于宋代。 (1)晚唐五代十国 温庭筠:“花间派”代表,专力作词第一人, 其词作词藻华丽,多写艳情离愁。 李煜:艺术成就大,词史地位高,感情(gnqng)形象 化比喻贴切,语言近口语珠圆玉润。 共三十八页(2)北宋时期 柳永:“婉约派”代表,采用新腔曲调,善写长调慢词,开拓题材(tci)内容,

15、铺叙层次丰富,情景事理一体,语言自然流畅,审美情趣独特,词作富于变化。 苏轼:“豪放派 ”代表,富于浪漫气质,崇尚个性自由;性格洒脱无羁,心态随缘自适;胸怀开阔深厚,精神高逸旷达;感悟人生哲理,乐于开拓创新;创作才力雄大,作词技巧高超;追求文化理想,自成审美趋向;语言以诗为词,抒情以意为主;艺术风格多样,雄壮豪放高朗。 共三十八页 秦观:以词著名,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qng x) 。 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其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 李清照:多才多艺的女词人,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在两宋词坛上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共三十八页(3)南宋时

16、期 辛弃疾:沿袭(ynx)了苏轼的词风,开拓了更为广阔的词的天地,被誉为爱国词人,是南宋初年的代表人物。 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受辛词影响,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姜夔:南宋后期的著名词人。其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且精通音乐声律。共三十八页 (六)元 代 1.元曲 元曲:广义包括元代杂剧等戏剧中的唱段和散曲,狭义则常指散曲。 散曲包括小令和套数两类。 小令,也称“叶儿”,就是独立的一支曲子;每首小令,一调成文。 套数,亦称“散套”,一个套数,是由两首以上同一宫调的曲子连缀而成的一个完整的“组曲(zq)” ;一个套数,一韵到底,中间不能换韵。 共三十八页

17、元代散曲的前期代表作家有:关汉卿、马致远、白朴、张养浩等,其作品大多质朴自然,接近民歌,对封建政治的价值普遍采取否定态度,立场态度与市井社会关系密切。 元代散曲的后期代表作家有:张久可、乔吉、睢景臣、曾瑞等,风格趋于典雅工丽,讲究格律词藻,内容开始(kish)远离现实。共三十八页 2.元诗元代诗坛:古体诗宗汉魏两晋,近体诗宗唐。 杨维桢:能开宗立派,以乐府诗和竹枝词闻名,词藻华丽、奇特(qt)险怪,人称“铁崖体”。共三十八页 (七)明 代 刘基、宋濂等:以文名世而诗一般。 高启(go q):所著古诗脍炙人口。 台阁体:上层官僚文人群体所为。 前七子: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掀起复古运动第一次高潮

18、。 后七子: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掀起复古运动第二次高潮。 沈周 、唐寅、文徵明、祝允明、徐祯卿:前四人称“吴门四家”诗画;后四人称“吴中四才子”诗文。 江浙徐渭、唐顺之、归有光,四川杨慎等:极力反对拟古派而又独来独往的文士。 公安派、竟陵派:坚决反对拟古派复古运动。 共三十八页 (八)清 代 清初期: 屈大均、陈恭尹、顾炎武、归庄、钱澄之等:具有较强现实主义倾向的诗人作家。 钱谦益、吴伟业、王士禛、赵执信等:著名诗人。 陈维崧、纳兰性德、朱彝尊等:著名词人。 洪昇、孔尚任:著名剧作家。清中期: 沈德潜、袁枚、翁方纲、郑燮等:著名诗人。清末期: 龚自珍: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 黄遵宪、康有为、梁启超等: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zchnjij)改良运动宣传载体的新诗派。 共三十八页概述(i sh)到此结束,欢迎作品选读。共三十八页共三十八页内容摘要大 学 语 文。二0一三年二月_ 二0一三年七月。梅尧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