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脾脏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1页
新版脾脏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2页
新版脾脏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3页
新版脾脏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4页
新版脾脏影像诊断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脾1 脾 脏一、检查方法二、解剖与正常表现三、脾脏疾病2 一、检查方法1、CT:平扫同肝脏,如发现病变或确实怀疑脾脏病变时,可做增强,早期脾不均匀增强应注意。2、MRI:与肝脏相通。3 二、解剖与正常表现 脾位于左膈下,长轴伴随9、10、11后肋走行,外缘圆隆光滑,内缘因胃胰及肾造成的压迹呈分叶状隆起。常见隆起夹在胰尾和右肾上极之间。可以形似肾上腺。肾或胰尾的肿块。 4 5 6 7 8 三、脾脏疾病(一)脾肿瘤(二)脾梗死(三)脾破裂9 (一)脾肿瘤1、脾囊肿 splenic cyst2、脾血管瘤 spienic hemangioma 3、淋巴管瘤 spbcnic lgmphangima4、脾

2、淋巴瘤 malignant lgmphma of the spleen5、脾血管肉瘤 splcmic angiosarconra10 1、脾囊肿 splenic cyst 分寄生虫性和非寄生虫性两大类,后者又分为真性和假性两类。真性囊肿囊壁内含有上皮细胞层,假性囊肿囊壁不含上皮细胞层,假性囊肿大多与外伤、感染、栓塞有关。男女发病比例为2:1,40岁以下。多无临床症状。11 影像表现1、 CT表现: 平扫见脾内圆形低密度区,边缘光滑,密度均匀,接近水的密度。CT值为-1010Hu。囊壁可钙化。先天性囊肿壁钙化细而光滑,后天性壁后而规则。增强,边界更清,病灶内无强化。12 脾囊肿13 2、MRI表

3、现 T1低信号,T2高信号。边缘光滑信号均匀。14 2、脾血管瘤 spienic hemangioma 是该脏器常见的良性肿瘤。尸解发现率为0.03%-0.14%。15 临床表现 通常无症状,但较大的血管瘤可以伴有脾增大压迫周围脏器产生相应的症状。大约有25%的病人由于脾破裂主现急腹症,突然腹痛、血压下降、休克。也有病人由于脾亢进产生贫血、乏力、心悸等表现。16 病理 脾血管瘤与其他部位血管瘤相近,常呈海绵状,与正常脾分界不清。镜下见血管内皮细跑成增生,病灶大小不一,形态为圆形或椭圆形,偶见钙化。大的血管瘤中央可见纤维瘢痕,呈不归规则形态。17 影象学表现1、CT表现: 表现类似肝血管瘤。脾可

4、以正常大小或增大,平扫表现边缘清晰低密度,增强扫描如对比剂能快速注入病灶周围可见明显结节状增强,逐渐向中心充填,延时可完全充填,与正常脾实质密度一致。18 2、MRI表现 血管瘤内纤细的血管和血管湖内学流缓慢,固T2驰豫时间延长。T1WI的信号略低与脾组织,T2WI则表现均匀高信号“灯泡征”,颇具特征性,病灶周围无水肿等其他异常信号。19 20 21 22 23 3、淋巴管瘤 spbcnic lgmphangima 是淋巴系统先天性疾病,在发育异常的基础上,由于阻塞的淋巴管不断扩张而形成。单发结节位于脾被膜下,多发结节分布全脾。24 影像表现1、CT:平扫圆形、类圆形低密度灶、边清、密度均匀,

5、CT值1533Hu,不增强无法与其它囊肿鉴别。2、MRI:与脾囊肿相近。25 4、脾淋巴瘤malignant lgmphma os the spleen 分原发性和全身恶性淋巴瘤脾浸润,后又分何金氏与非何金氏病。 病理分型:1、均匀弥漫型。 2、粟粒结节型。 3、多肿块型。 4、巨块型。 临床以左上腹痛和脾大为突出特征。26 影像学表现1、CT表现: 标准为除脾大还要看到脾内局限性低密度肿块,或看到腹膜后淋巴结肿大。大于10mm的结节才能显示。2、MRI表现:报道较少未成定论。27 肝脾淋巴瘤28 5、脾血管肉瘤 splcmic angiosarconra 起源于脾窦内皮细胞的,高度恶性肿瘤。

6、临床左上腹包块、疼痛、发热、体重下降、腹水、贫血、肝脾大。成人多见肿瘤生长快易发生脾破裂。早期转移,常见转移肝、肺、肾。CT表现与脾血管瘤相近。29 脾脏血管肉瘤30 (二)脾梗死 脾梗死是指脾内动脉的分支阻塞,造成局部组织的缺血坏死。阻塞的原因主要有:血栓形成、动脉粥样硬化、心脏内附壁血栓脱落等。此外,脾功能亢进病人进行介入放射治疗,用明胶海绵作部分脾动脉栓塞,可造成部分脾组织坏死而减轻脾功能亢进的症状。31 病理表现 脾梗死多数发生在脾的前缘,近脾切迹处。梗死灶大小不等,常有数个梗死灶同时存在,或几个梗死灶相互融合形成大片状。梗死灶形态多数成锥状,底部位于被膜面,尖端指向脾门,有时可成不规

7、则形。32 临床表现 大多数脾梗死无症状,但有时可出现左上腹痛,左膈抬高和胸腔积液。33 影像学表现1、CT表现: 脾梗死早期表现脾内三角形低密度影,基底位于脾的外缘,尖端指向脾门。增强后病灶无强化。少数梗死灶可成不规则形,可伴有囊变。当病灶内伴有出血时可见到高密度不规则影,少数脾梗死可伴有包膜下积液。34 35 脾梗塞36 2、MRI 对脾梗死较敏感,因为梗死灶内组织水分增加,T1和T2弛豫时间延长,故T1WI表现为低信号,而T2WI表现为高信号。37 肝硬化脾大脾梗塞38 (三)脾破裂 脾破裂多为暴力或刀枪直接损伤所致,左侧下胸部或左上腹部外伤可发生脾破裂。39 临床表现 为左上腹或全腹疼

8、痛,体征有血液外溢后腹膜刺激征象。血色素下降迅速等。40 影像学表现1、腹部X线平片表现:1)脾阴影外形不清,脾增大密度增高。2)胃体右移左半结肠及脾曲间隙增宽,这是由于血液沿胃大弯流向胃与结肠之间所致。3)腹腔内有游离液体征象,胃、小肠和结肠有轻度扩张。41 2、CT表现 CT检查能确认脾损伤的存在及损伤类型和程度,具有很高的敏感性特异性。42 局限性包膜下积血1)呈新月形或半月形病变,位于脾缘。2)相邻脾实质受压变平或呈内凹状。3)新鲜血的CT值高于脾脏或相等,逐渐降低并低于脾脏。4)对比增强,脾实质增强血肿不增强。43 脾内血肿 视检查时间,呈圆形或椭圆形略高密度,等密度或低密度影,对比增强扫描,脾实质强化,血肿不强化。如果脾包膜破裂,则形成腹腔积血征象。44 单一脾撕裂 须对比增强扫描,在脾实质内可见线样低密度影,在急性期边缘不清;当破裂后期或治愈时,可形成边缘清楚的裂隙,与正常之脾切迹相似。45 多发脾撕裂 即粉碎性脾,呈多发性不规则低密度影,增强扫描后显示更清楚,一般波及脾包膜并有腹腔积血征象。46 脾周血肿 在发现腹腔积血或脾周血肿时,CT未显示脾破裂征象,必须快速和详细查找脾损伤,明确诊断。47 提问与解答环节Questions And Answers谢谢聆听 学习就是为了达到一定目的而努力去干, 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